各种血糖控制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血糖控制标准

为了解血糖水平,及时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制订饮食、运动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帮助血糖达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保持心情愉快,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的主要指标有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血糖应该控制在怎样的范围才算合理呢?

经典标准

在众多“指南”中,目前我国医学界比较公认的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发布的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发布的2016年版《糖尿病诊疗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欧洲糖尿病协会(EASD)等制定的指南。前面两个指南对非妊娠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是一致的:糖化血红蛋白<7.0%,空腹血糖4.4~7.2 毫摩/升,餐后血糖<10.0 毫摩/升。

既然这是权威而经典的标准,那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必须朝这一标准努力吗?我们知道,对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引起来势凶猛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致死、致残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而低血糖可能导致性格改变、精神异常、痴呆,或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梗死,甚至造成低血糖昏迷,昏迷过久可致死亡。血糖过高或过低造成的危害都是非常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于是,循证医学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收集、分析、评价糖尿病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后形成了“指南”。

不过,指南在血糖控制目标值之后往往列出了补充说明,“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目标值”。这些具体情况主要指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长短、预期寿命、有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微血管并发症、有无反复低血糖或无意识的低血糖,以及个别患者

的自我要求。

分层标准

在经典血糖控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严格或宽松的血糖目标值,也就是“分层达标”,可以在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出现

严重和(或)频繁的低血糖。

严格

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一般病程较短,无频繁低血糖发生,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预期寿命较长,血糖控制标准应当更严格:糖化血红蛋白<6.5%(尽量达到6.0%),空腹血糖4.4~

6.1毫摩/升,餐后血糖<8.0毫摩/升。

略宽松

70 岁以上、病程相对较长、无严重低血糖、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可以相对放宽:糖化血红蛋白<7.0%,空腹血糖6.1~7.0毫摩/升,餐后血糖8.0~

10.0毫摩/升。

宽松

80 岁以上、病程较长、有晚期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经常出现低血糖、预期寿命有限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更为宽松:糖化血红蛋白<8.0%,空腹血糖7.0~9.0毫摩/

升,餐后血糖8.0~11.0毫摩/升。

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隋春华、陆颖理(教授)

摘自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