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和MM电影胶片的来历
基础知识——电影画幅比

基础知识——电影画幅比看电影的时候,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大屏幕上看到的电影画面有的高、有的宽,这里就涉及到电影画幅的概念,行业内称为“画幅比”,即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
电影画幅比是以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画面尺寸来定义,而非拍摄时记录下的画面尺寸。
在胶片时代,电影拍摄通常使用的是标准的35mm胶片,这里谈画幅比也基于35mm胶片。
初期的电影是无声的,35mm胶片底片上可以全画幅记录画面,有效画面尺寸约为24*18mm,彼时的画幅比是4:3=1.33:1,称为“全画幅”。
电影进入有声年代,35mm影片除画面外,还需要在齿孔内侧留出一条记录声音的位置(下图中蓝色竖纹部分),便压缩无声影片画面的面积,将放映尺寸改为22*16mm,画幅比变为1.375:1。
不过此种画幅的电影因为宽银幕电影的出现已经退出江湖很多年了。
宽银幕电影是现代电影放映的主流,主要有两种画幅比:一、“遮幅宽银幕电影”,画幅比为1.85:1。
拍摄时在摄影机片窗前加一遮挡窗格,遮去原来标准画幅的上下两边,使画幅比遮挡成1.66:1至1.85:1的画幅比例(后统一为1.85:1)。
由于画幅上下两边被遮挡住,画面宽高比例也就明显增加,放映时用短焦距镜头直接放映,得到的银幕效果与宽银幕效果相同。
用此方法制作宽银幕电影简单经济,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
二、“变形宽银幕电影”,画幅比为2.35:1(或称2.39:1)。
拍摄时利用水平方向“压缩”的镜头拍摄成画面,放映时另用“展宽”的镜头把画面从水平方向展开,使放映画面画幅为2.35:1。
变形宽银幕的实际比例2.39(约定俗成称为2.35)。
从下图可直观地看出35mm胶片有声电影三种画幅格式的区别,左边是指电影画面记录在胶片上的样子,右边是指电影画面在大屏幕上的样子。
随着人们对电影质量的无限追求,一种新的拍摄格式应运而生:超35mm。
下图可以看出超35mm拍摄时占用了预留给声音的胶片位置,这样它比标准35mm宽了3mm,高度增加2.6mm(帧之间的间隔变小),画幅面积足足多了32%。
影视制作中的专业名词对照解释

影视制作中的专业名词对照解释如今,胶片已离开了我们的生活,柯达又把文稿进行了重新规整,并翻译了多种语言,其中包含中文版本。
柯达在以对待人类文明的方式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在这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品牌对于电影行业深深的热爱,这不是柯达的广告,而是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实在在的全部传递给在这个行业里的从业者。
专业名词对照表1D LUT:一种一维度的对照表,它是静态色彩转换表,将一个输入值转成另一个输出值。
16 mm 毫米: 画面是 35mm 画幅的四分之一并且为1.33:1 的电视画面比例。
其软片可以有单边齿孔或双边齿孔。
当跟35mm 对照,颗粒比较明显。
2K:一个有 2048 图元宽的影像。
标准全画幅35mm的2K 扫图有着2048x1556 图元。
3:2 Pull-down: 过带将软片每一格转换为视频。
软片以每秒24 格转换成每秒30 格,每格软片画面对应到3 画场/2 画场交替的NTSC 格式。
3D LUT:一种三维度的对照表,它是静态色彩转换表,将一组三个输入值转成另一组三个输出值。
35 mm 毫米: 标准专业电影规格,也是主流的戏院发行规格。
4K:一个有 4096 图元宽的影像。
标准全画幅35mm的4K 扫图有着4096x3112 图元。
65 mm 毫米: 机底片的宽银幕规格,例如 IMAX。
70 mm 毫米:发行用拷贝片的宽银幕规格,例如 IMAX。
AA Wind 卷(绕)片: 当您手持一盘16 毫米或者其他单齿孔的软片,使软片前端向右时,齿孔会在朝向观察者的一边。
Abrasion Marks 擦(刮)痕:由污物、不正确的处理、砂砾、乳剂堆积和特定类型的软片损伤导致的软片擦(刮)伤(例如:齿孔磨损)。
Academy Aperture 学会标准片格(标准银幕片窗):在放映过程中,按照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会的标准,该学会为银幕影像提供大约1.37:1 的比例,也叫做“有声片窗”。
Acetate-Base Film 醋酸片基软片∶任何由三醋酸纤维素酯作为片基的软片;又称安全软片。
电影胶片知识

电影胶片发展大事件之(1889 -1939)Chronology of MP Films – 1889 to 19391889第一款商业透明胶卷在伊士曼先生和他的研发化学工程师的完善下推向市场。
这款柔韧性好的胶片的出现促使托马斯爱迪生在1891年发明电影摄影机成为可能。
新的公司—伊士曼公司成立,并接管了伊士曼干板和胶片公司的资产。
1909根据醋酸纤维片基与硝酸盐片基成功的易燃对比试验,伊士曼公司首次对外公布安全醋酸纤维片基。
1910首款的22mm安全电影胶片(醋酸纤维片基)问世投入市场。
1912伊士曼向新泽西州奥林奇郡的托马斯-爱迪生公司提供以醋酸纤维为片基的电影胶片,应用于家用活动电影。
柯达供应市场的22mm电影胶片:包括胶片上的3条有齿孔线性排列的影像。
1916柯达推出E型正色性电影底片。
1917柯达推出F型正色性电影底片。
1921有色电影正片产品问世,有:淡紫色,红色,绿色,蓝色,粉色,淡黄色,黄色,橙色和深褐色。
1922柯达推出超感光度正色性电影底片,柯达全色性电影胶片问世1923为配合(双色)彩色染印冲洗而生产的浮雕片,以及正片(Kalmus正片),柯达为业余电影拍摄,而推出了以醋酸纤维(安全)片基的16mm反转片,首台16mm柯达电影摄影机,以及Kodascope放映机。
立即流行起来的16mm电影导致了形成全球柯达电影洗印厂网络的局面。
1926柯达推出电影翻底片1928推出型号II和型号III全色电影底片,Kodacolor是一款专为拍摄16mm电影而设计的柱镜彩色电影底片。
伴随着16mm Kodacolor胶片的推出,彩色电影对于电影爱好者成为现实。
1929公司推出了第一款专为新的电影声音设计的电影底片。
1930 – 1931超感光度全色性电影底片-与DuPont电影胶片生产厂共同赢得了第四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一等奖,正色性电影底片停产,福克斯影业公司试用了正处于测试阶段的Kodachrome彩色电影胶片(2色)1932首款3色彩色染印法电影胶片问世,柯达2B型号感光仪赢得了第五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三等奖。
胶片的发展史

胶片的发展史文章来源:/yiyongjiaopian胶片,又名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
现今广泛应用的医用胶片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称胶卷,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
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
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早期的底片用玻璃作片基,19世纪晚期塑胶工业技术成熟,压成薄片的塑胶片取代玻璃成为片基。
于是胶片成为底片的代称。
底片以感光速度(din/ISO)来分别,由最低速之ISO 25度至高速之ISO 3200,一般来说感光度越低,画质越细腻。
最常用的胶卷为din21度/ISO100.其次是快片,即din24度/ISO200.其它速度的胶卷,由于价格,冲片技术要求特殊,在2000年左右数码摄影兴起后,几乎只有专业人士才会使用。
以片幅大小来分别有常用的120型(中画幅底片)、135型(最常用,底片宽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还有另外为拍摄广告或大型海报而设的诸如4"x5"或8"x10"大画幅散页底片。
以感光类型来分的则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红外线底片及X光片等。
而彩色底片因应不同的光源色温,又分为日光片与灯光片,若用灯光片拍摄日光下的景物,则相片色调会偏蓝,反之则偏黄。
以包装方式来分别,又可分为软片和硬片。
制成长条卷状的软片又称胶卷。
120型胶卷可以拍摄8张6x9、12张6x6或是16张6x4.5,俗称2吋半的底片。
用一条较长的不透光纸卷起,一头插在铁片做的轴心上。
纸向里面黑色,向外黄色(也有粉红色绿色),印有数字。
部分照相机后背有小窗孔,拧转卷片把手或卷片钮,看到号码对正窗孔就是到了预定位置。
135型胶卷可以拍摄36张俗称1吋的底片。
片基上打有齿孔(见图),相机内有齿轮勾住齿孔,拍摄时拧转把手过片。
1960年代以前,常用的底片规格是120型。
转载电影胶片的规格

转载电影胶片的规格原文地址:电影胶片的规格作者:赵导电影胶片的规格8.75毫米电影8.75毫米电影我国独有的一种轻便型窄胶片电影系统。
1965年在专门为此召开的电影技术会议上鉴定通过,并经文化部批准使用,确定发展这种影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我国的山区、边远地区、偏僻农村的人民和边防战士文化生活的需要,解决他们难以看到电影的问题。
由于这种影片画面小,拷贝重量轻(只为35毫米拷贝重量的1/16),放映机与发电设备都比较轻巧,携带和运输比较方便,受到了为上述各地区人民及边防战士放映影片的人员的欢迎。
超8毫米电影超8毫米电影简称超8电影。
是一种片宽仍为8毫米,但画面面积则较标准8毫米影片大50%的改良型8毫米电影。
1965年,伊斯曼柯达公司为了充分利用8毫米影片面积,扩大画面,降低放映的放大倍率,提高清晰度,改善颗粒现象,而设计生产出此种新型8毫米电影。
其摄影画面宽5.39毫米,高4.03毫米。
由于需要扩大画面面积,故对输片齿孔也做了相应的改进。
超8电影问世后,以其优异的放映质量,深受业余爱好者的欢迎,并迅速在科研、教学、工业、商业等各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从而逐步取代老型的标准8毫米电影,特别是其光磁声带结合的有声拷贝,使用极为方便,在许多远洋轮船和民航飞机上,旅客在看超8电影时可以通过耳机选听两种语言。
超8影片可以直接摄制,也可通过16毫米或35毫米影片缩制。
较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35毫米胶片上一次缩制四条超8拷贝,加工后裁切成单条。
8毫米电影8毫米电影亦称标8(标准8毫米)或常8(常规8毫米)电影。
指窄胶片系统中最小型的、胶片宽度仅8毫米的一种电影。
其摄影画面的尺寸为:宽4.39毫米,高3.30毫米。
8毫米影片又分"单8"和"双8"两种。
"双8"系16毫米胶片上并列两条8毫米影片,摄影、洗印后分切成单条8毫米影片。
8毫米影片可直接用8毫米胶片摄制,也可用16毫米或35毫米影片缩制。
早期35mm电影胶片的正确识别

早期35mm电影胶片的正确识别王瀛;訾舒涵【摘要】识别各类电影胶片是与电影胶片打交道的电影技术工作者必备的工作技能,但这种看似简单的技能并非每个接触电影胶片的技术人员都已了解掌握.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记录并整理了各类电影胶片的识别方法,现将早期35mm胶片识别方法整理出来,以期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期刊名称】《现代电影技术》【年(卷),期】2010(000)008【总页数】4页(P31-33,62)【关键词】早期35mm胶片;片基;画面;种类;时间;解读方法【作者】王瀛;訾舒涵【作者单位】中国电影资料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85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电影胶片保存至今,已经成为珍贵的国家影像档案。
感光胶片是影片的基础载体。
各国生产的各种类型胶片在胶片边缘都会印制一些标志性的数字、字母等,用来表示特定的含义。
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了解这些数字、字母的含义,准确、便捷地解读各类胶片,可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颇多便利。
近年来,我们对工作中遇到的早期35mm胶片上的标记进行分类整理,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了解它们的含义,并结合工作经验,掌握了一套识别早期35mm电影胶片的方法,现提供给大家,以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识别胶片的片基电影胶片片基主要分为三类:硝酸片基 (易燃片)、醋酸片基 (安全片)、涤纶片基 (安全片)。
识别胶片片基,方法如下:1、片边标记硝酸片 (易燃片):片边有F/N/NITRATE任意一种标记。
醋酸片或涤纶片 (安全片):片边有S/SAFETY任意一种标记。
涤纶片:片边有D/ESTAR/CRONAR等标记。
2、产品编码从各制造商的产品编码可以知道其胶片的片基种类,例如:柯达的产品代码为4位数的阿拉伯数字,第1位数是胶片片基的代码:1代表35毫米硝酸片基;2代表35/65/70毫米聚酯片基;3代表16毫米聚酯片基;5代表35/65/70毫米醋酸片基;7代表16/8毫米醋酸片基。
MM和MM电影胶片的来历

M M和M M电影胶片的来历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16MM和35MM电影胶片的来历现在世界电影工业中使用的35mm电影摄影机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潘纳维申(Panavision)公司,德国的阿莱(ARRI)集团和法国的阿通(AATON)公司。
这三家公司中,阿通公司的35mm摄影机35III型多用于纪录片拍摄,如前两天在北京上映的法国影片《迁徙的鸟》就是用其拍摄的。
美国影片大多使用潘纳维申摄影机,其系列中最新,最高级的型号为千禧型。
潘纳维申摄影机使用其公司自己设计组装的潘纳镜头,其质量极为出色。
特别是变型宽银幕镜头,质量极佳。
德国阿莱集团现今生产的摄影机中,最新最先进的型号是ARRICAM?ST型。
阿莱集团自己不生产镜头,但与蔡司公司合作生产PL卡口的UP系列镜头,成像质量极为出色。
另外蔡司公司还生产一套可用于阿莱摄影机的最大光孔为)的高速镜头。
除此以外英国的柯克公司生产一套可与UP系列镜头相媲美的S4i系列镜头。
而拍电影使用的胶片则大多都是美国柯达伊斯曼公司的电影胶片,感光度从ISO50-800的都有。
35mm电影使用的胶片规格和照相用135胶片是一样的。
确切的说是当年,莱卡相机的发明者奥斯卡·巴纳克就是直接借用的35mm电影胶片。
但是现在的35mm电影胶片虽然从规格和基本结构上和照相用135底片是一样的外,在处理工艺和具体的性能指标上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
摄影机常规每秒是24格,也就是说快门速度是1/48秒,别的就和照相机的相同,可以通过光圈及胶片的感光度来调节暴光组合,光强就缩小光圈或选用低感的胶片,或加灰片挡光及调节快门叶子板的开口角度,光弱则反之。
灯光是电影摄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是技术指标上的,首先必须得达到基本的暴光量(目前最大的单只电影灯具功率可达到2万4千瓦,简称24K);其次也就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灯光的造型功能,摄影师在灯光师的配合下用灯具模仿和制造出各种光效,用光也是摄影师风格和功力的最直接表现。
电影胶片及放映方面的电影知识普及

电影胶片及放映方面的电影知识普及电影院天天放电影,大家天天讨论电影。
我们看的电影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一个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
它涉及了众多领域众多层面,不同人给电影下的定义会完全不同。
关于电影研究的书籍又岂止汗牛充栋。
随便上一个电影论坛,满地都是能长篇累牍滔滔不绝的骨灰级电影发烧友。
关于电影的定义,在那里也许更能找到准确答案。
本文不打算回答什么是电影,而是从技术的角度,说一些电影背后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拍摄DV作品的朋友(无论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从技术层面去理解相关概念、某些设备参数、以及一些影像格式都是有帮助的。
如果你仅是影友碟友,了解这些小知识,平时跟道友们扯淡的时候也会显得比较牛逼哈。
废话少说,马上开始。
我们看到的电影电影胶片电影在开始放映之前,大家看到的肯定是一块白色的银幕(如果没看见那是有幕布挡着)。
电影开映后,一束强光打在银幕上,画面出现在银幕上,于是电影就开始了。
这个看似很神奇的过程,其实很简单。
强光是电影放映机的大灯泡发出来的,那灯泡通常有1万瓦,非常亮哈。
然后强光把电影胶片上的图像打到银幕上,就这么简单。
如果没有胶片,银幕上就是一片白色。
看过幻灯片吧,跟那个是一回事。
跟幻灯不同的是,电影必须是连续画面,才能产生出运动的图像。
下图中就是几种常见的电影胶片,从左到右分别是:70mm IMAX胶片、70mm胶片、35mm胶片、16mm胶片。
(前些年还有8mm胶片,不过已经绝迹了。
)这些胶片是按照宽度来命名。
除了IMAX,其他胶片都是竖着放映的。
目前我们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几乎全部是用35mm胶片放映的。
本文讨论的电影也主要针对35mm电影。
除了35mm的“普通电影”外,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还有IMAX 电影。
这种电影是用70mm胶片横着放映的。
从上页图中可以看出,IMAX的画幅比35mm电影的画幅大好几倍(与6X6的120画幅差不多)。
而IMAX的影院也是超大,标准IMAX的银幕是22mX16m,什么概念?就是银幕有4层楼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M和M M电影胶片的
来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6MM和35MM电影胶片的来历
现在世界电影工业中使用的35mm电影摄影机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潘纳维申(Panavision)公司,德国的阿莱(ARRI)集团和法国的阿通(AATON)公司。
这三家公司中,阿通公司的35mm摄影机35III型多用于纪录片拍摄,如前两天在北京上映的法国影片《迁徙的鸟》就是用其拍摄的。
美国影片大多使用潘纳维申摄影机,其系列中最新,最高级的型号为千禧型。
潘纳维申摄影机使用其公司自己设计组装的潘纳镜头,其质量极为出色。
特别是变型宽银幕镜头,质量极佳。
德国阿莱集团现今生产的摄影机中,最新最先进的型号是ARRICAMST型。
阿莱集团自己不生产镜头,但与蔡司公司合作生产PL卡口的UP系列镜头,成像质量极为出色。
另外蔡司公司还生产一套可用于阿莱摄影机的最大光孔为)的高速镜头。
除此以外英国的柯克公司生产一套可与UP系列镜头相媲美的S4i系列镜头。
而拍电影使用的胶片则大多都是美国柯达伊斯曼公司的电影胶片,感光度从ISO50-800的都有。
35mm电影使用的胶片规格和照相用135胶片是一样的。
确切的说是当年,莱卡相机的发明者奥斯卡·巴纳克就是直接借用的35mm电影胶片。
但是现在的35mm电影胶片虽然从规格和基本结构上和照相用135底片是一样的外,在处理工艺和具体的性能指标上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
摄影机常规每秒是24格,也就是说快门速度是1/48秒,别的就和照相机的相同,可以通过光圈及胶片的感光度来调节暴光组合,光强就缩小光圈或选用低感的胶片,或加灰片挡光及调节快门叶子板的开口角度,光弱则反之。
灯光是电影摄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是技术指标上的,首先必须得达到基本的暴光量(目前最大的单只电影灯具功率可达到2万4千瓦,简称24K);其次也就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灯光的造型功能,摄影师在灯光师的配合下用灯具模仿和制造出各种光效,用光也是摄影师风格和功力的最直接表现。
由IMAX公司发明并不断加以完善的IMAX电影系统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该系统集电影技术之大成,拥有最大的银幕、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强的放映设备以及最高级的六声道多喇叭音响系统。
IMAX的矩形银幕可高达七八层楼,球形银幕的直径可长达三十米,让逼真的图像呼之欲出,巨大的震撼力惊天动地。
观看影片的观众们尤如身临其境,与电影场景浑然一体,能够获得与其他各类电影截然不同的,全身心的感受。
IMAX格式
传统的电影胶片是35MM格式的,而IMAX每FREAM的面积是
35MM的10倍,也就是IMAX电影可以多提供比传统电影多10倍的信息给观众,当影片放映时,另人惊艳的画面和完美的声音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会使你有身在其中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在观看电影。
英国电影协会IMAX伦敦电影院使用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胶片格式,面积分别是是16MM的20倍,35MM的10倍以及70MM的3倍。
IMAX投影机
IMAX投影机是世界上最高级,精细的投影系统。
电影摄制者在IMAX 的初始发展阶段,是通过多组照相机和投影完成身在其中的视觉感受的。
那时没有单一的照相机或投影设备能提供要求的尺寸和画面精细程度,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和创造新的独立没有相互复杂连接的系统。
他们发明了15PERF/70MM,70MM高宽是15个穿孔。
电影通过投影机以每秒24FRAME放映,而放映一分钟胶片的长度是334英尺,一部电影的IMAX电影胶片长度通常能够达到2英里,而传统的35MM电影放映一分钟胶片的长度只有90英尺。
35MM电影是垂直的通过投影机的,而IMAX是水平的。
IMAX电影的放映是连续的WAVE,而不像传统的投影机使用间断的传输系统。
IMAX投影设备通过真空装置将要投影的画面吸在光学玻璃上,确保胶片的平整,已达到最佳的放映效果。
IMAX的投影灯使用的是15000瓦的弧型XE灯,采用水冷制冷。
关于摄影机——潘纳和阿莱都已经推出更新型的摄影机了!爱克发的确如你所说已经退出了电影底片的市场只生产电影拷贝片了。
但是富士还是有电影底片在生产的,只是在中国的市场上几乎全被柯达垄断了,很少能看到用富士胶片拍摄的国产片。
(电影《英雄》部分使用了富士的F-250T8522)另外,柯达的电影底片也进行了更新型号有所变化了!
摄影机有几种片门可选,接近正方形构图的是1:(近似于摄象机和电视画面的4:3画幅);上下留黑的宽银幕电影又分两种:最常见的是1:(近似于摄象机和电视画面的16:9画幅);遮幅宽银幕是1:(好莱钨大片常用这种画幅)。
现在的电视机都可以在4:3和16:9之间切换,所以“有时是上下留黑,有时却可以放满屏,但是两边的图像却没有少。
”用1:片门拍摄,在电视上是满屏效果,如果用16:9画幅播放则人物景物的比例被压缩了;用1:片门拍摄,在电视上是上下留黑的效果,如果用4:3画幅播放(满屏)则人物景物的比例被拉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