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套管分段酸压技术实践

合集下载

高温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改造技术探析

高温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改造技术探析

通过油气勘探技术表明,碳酸盐岩层已经占到了所有油气存储量的六层以上,逐渐成为了油气勘探的热点内容。

碳酸盐岩存储层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开发潜力巨大,但是因为其自身具有较强的非均匀质、复杂等诸多特点,因此现阶段所掌握的勘探开发技术无法满足对其的开发要求,由此可见,加强对碳酸盐岩层开发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现阶段常用的酸化压裂技术(1)普通酸化压裂 普通压裂酸化就是在酸化压裂过程中所使用的酸为凝胶酸、常规酸等作为施工的原材料,直接开展酸化压裂。

需要注意的是,在酸化压裂过程中,不会应用前置液,同时也不会对特殊的反排技术加以应用。

在对该酸化压裂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因为施工的原因,将会伤害岩层,并且这种伤害十分严重,因此该方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主要在高渗储层中应用。

(2)深度酸化压裂 深度酸化压裂技术包括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广泛,下面主要针对固体酸化压裂和多级交替注入酸化两种技术进行分析。

①固体酸化技术指的是将固体酸作为酸化压裂的原材料,固体酸便于携带,并且自身所具有的腐蚀性相对程度较低。

在应用固体酸化过程中需要注意,需要依据酸的腐蚀性和浓度依次加入,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固体酸的颗粒的分布能够保持均匀,从而确保酸化的效果能够达到人们的期望值。

固体酸能够在井筒中表现出不错惰性和弱酸性,从而腐蚀岩层,产生较强的裂缝。

②多级交替注入酸化压裂主要包括酸液和前置液酸化两部分。

利用该技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交替灌注两种不同的液体,从而使裂缝的长度和倒流强度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该方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使酸化压裂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2 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技术在改造碳酸盐岩储层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酸化、酸压、砂压裂技术,具体内容如下。

(1)DCA 均匀酸化 酸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酸液对裂缝、地层孔隙、岩石胶结物等进行溶蚀和溶解,使裂缝和孔隙的渗透性能够得到恢复以及提升。

通过分析可知,方解石和白云石是组成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主要成分,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这两种成分进行酸化,能够起到改造储层的作用。

塔河油田超深裸眼碳酸盐岩储层水力加砂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塔河油田超深裸眼碳酸盐岩储层水力加砂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_



一. . .
f ,’
l5O



l f

『 /

—^ ,
10 粤 0
S O
式 进行 超 深裸 眼碳 酸盐 岩水 力加 砂压 裂技 术 的研 究及应 用 ,取 得了一定的效果。
O 5 0 5 ∞ 籀 1 l S 筠 4 辐 O 0 时间 5 稻 ∞ 锚 0 ( n) mi
3 % 自缝 口至 缝 端 部 支 撑 剂 铺 置 浓 度 由 大 变 小 , 形 成 良好 0,
由于塔河 油 田奥陶 系储层基 质孔 隙度 极低 ,孔隙度 主 要分 布 于0 0 % .% 间 ,孔 隙度 小于 l0 的 占7% . 1 ~8 5 之 _% 7 ;渗 透 率介 于 0 0 1 0 u 0 2 0 u . 0 X 1 J ~5 5 ×1 m,其 中小 于 1 0 n ×1一
既 能形成较 长的有 效裂缝 长度 ,又能确 保 裂缝 高导流 能 力,从 而达到 进一 步提 高 沟通 更远处 的有效储层 的机率 ,提 高储
层 改 造 效 果 目的 。
关键词 :碳 酸盐岩 ;超 深井 ;水力加砂压 裂 ;裂缝 高导流 能力 ;储层 改造
D : 1 .9 9 jsn 1 71 5 62 11 .0 OI 5 6 / .s. 6 -6 9 .01 . 4O 1 0 i
ra ht u p s fi p o igo p ru i n c m munc t h urh r v i ber sr o r . e c p r o eo r vn p o t n t o o he m y iai t ef t e al l e e v is ng a a Ke r : r o t e e v rTh u e . e pwel eh d a l a r curn ; a k c n u t iy ywo dsCab naer s r oi; es p r d e lTh y r ui sndfa t i g Cr c o d c i t ; c v

超深碳酸盐岩复合高导流酸压技术

超深碳酸盐岩复合高导流酸压技术

evaluation conductivity in the lab showed that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und channel form by ceramsite and acid etching
increased by 40 %. The average embedded depth of high strength ceramsite proppant was only 85 μm. By the indoor fluid analysis
optimum HCL concentration was 15 %, 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and carrying and deep penetration. Then we optimized the
proppant type and adding method to realized the effective support for all fractures. Well S1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fracturing by
为 5.1 m3/min、压力为 108.5 MPa,全程累计加砂量为 78.6 t,压后日产液达到 72.9 t 并稳定生产,复合裂缝长期导流能力保持
在较高水平。
关键词:超深井;
高闭合应力;
导流能力;
复合酸压;
酸携砂
中图分类号:
TE355.5
文献标识码:
A
High conductivity acid 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ultra-deep carbonate reservoir
GENG Yudi1 ,ZHOU Linbo2 ,WANG Yang1 ,LI Chunyue1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压技术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压技术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压技术耿宇迪;张烨;韩忠艳;赵文娜【摘要】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长裸眼段水平井的改造效果,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点,采用优选的酸液体系、优化的施工工艺等适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压技术系列,使酸压措施尽可能多地沟通近井地带的缝洞体,较大幅度地提高水平井产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1(032)001【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压【作者】耿宇迪;张烨;韩忠艳;赵文娜【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TE357.2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埋深5 400~6 900 m,压力系数1.1左右,地层温度120~150℃,具有超深、高温、高压的特点。

奥陶系基质岩块基本不含油,平均渗透率 0.018×10-3μm2,孔隙度 0.04%~5.24%[1],其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裂缝-溶洞型,油气渗流通道以裂缝为主。

储集性能主要受裂缝和溶蚀孔洞发育的影响,非均质程度高。

由于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侧钻水平井完井后仍有较大一部分井不能直接投产,需要通过酸压改造来沟通井筒周围的有利储集体,达到建产或提高产能的效果。

由于塔河油田水平井裸眼井段较长(一般在500~700 m),采用全井段一次性笼统酸压的方式,很难取得好的酸压效果。

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水平井段的油气显示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酸压工艺,实现对水平井段的均匀、有效改造。

塔河油田奥陶系底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具备统一的油水界面,通过地震、测井等资料难以有效判断储集体距离井筒的具体位置以及储集体中的流体性质,因此侧钻水平井的酸压改造面临以下几个技术难题:①如何实现非均质储集层长裸眼水平井的均匀改造,避免出现裂缝发育带过度改造[2];②底水油藏水平井改造如何控制裂缝缝高,避免沟通底水;③长裸眼裂缝性储集层如何降滤失,最大限度提高液体效率;④小井眼裸眼井段井壁不规则,封隔器下入困难。

超深水平井完井及采油工艺设计

超深水平井完井及采油工艺设计

超深水平井完井及采油工艺设计摘要:完井管柱的优化设计能有效缩短完井周期、提高完井效率,同时对完井后的储层改造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

针对超深直井及水平井开展了完井管柱结构的设计工作,实现了完井后可直接实施酸化压裂的完井方案。

同时对各类采油工艺展开了探讨,分析了机械采油方式的适应性,制定出更为合理的采油工艺。

关键词:超深水平井;完井;采油;工艺设计1、前言酸化压裂工艺成为了完井后储层改造的重要手段,对于超深水平井而言,优化完井管柱能降低完井周期、节约经费投人、实现高效开采的目的。

因此,对于超深水平井的完井及采油工艺需要进一步探讨分。

完井管柱设计原则: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高含硫气井管柱结构要求具有永久式封隔器和井下安全阀;管柱尺寸必须满足开发配产要求;遵循多功能、一次性完成改造、测试、投产联作要求,以减少施工风险;遵循有利保护套管的原则,要下封隔器,并在油套环形空间充满环空保护液,并根据需要加平衡压力。

2、完井管柱设计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压力敏感、安全密度窗口窄、易喷易漏、井控风险大等特点,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塔中区块水平井井深大幅增加、水平段不断延长,受储层跟踪难、井眼轨迹不平滑、钻具托压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模拟通井管柱在裸眼段摩阻较大(甚至光钻杆也很难通过),给后期的试油完井作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文章正是针对"模拟通井时间长、管柱下入难、无法进行常规完井"的问题,提出了以斜坡钻杆与油管相结合的完井管柱为核心的特殊完井方案,优化配置了完井管柱,完善并标准化了该工艺的工序,成功应用5口井的效果分析表明,该工艺有效建立了复杂井眼条件下的油气通道,并为类似井的完井工程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2.1常规酸压油井完井管柱设计主体采用3 1 /2"P 1 l OSE油管+伸缩管+液压可取式封隔器的改造一投产一体化完井管柱,管柱设计为:3 1 /2"P 1 l OSE油管+伸缩管+7“(或7 7/8")液压可取式封隔器+2 7/8“油管+坐封球座+油管鞋,见图1。

顺北油气田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深穿透酸压技术

顺北油气田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深穿透酸压技术

顺北油气田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深穿透酸压技术蒋廷学;周珺;贾文峰;周林波【摘要】顺北油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超深、高温和高破裂压力等特点,酸压改造时存在酸蚀裂缝短、导流能力递减快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应用深穿透酸压技术对超深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改造的技术思路,并进行了技术攻关研究.合成了酸用稠化剂、高温缓蚀剂,研制了抗高温清洁酸,并进行了酸液非均匀刻蚀导流能力试验,分析了在闭合应力为20~90 MPa时仅注入清洁酸、仅注入胶凝酸和先注入清洁酸再注入胶凝酸3种注酸方式下裂缝的导流能力;同时,研究了酸液非均匀驱替流动机理,优化了非均匀刻蚀酸压工艺参数.研究发现,采用\"清洁酸+胶凝酸\"组合注入模式,不仅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有效缝长也增加近1倍.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深穿透酸压技术在顺北油气田进行了5井次现场试验,酸压施工成功率及有效率均达到100%,酸压后平均日产油107.7 m3,平均酸蚀缝长133.20 m,取得了明显的储层改造效果.研究认为,顺北油气田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深穿透酸压技术可极大改善超深碳酸盐岩酸压效果,可为国内类似储层的酸压改造提供借鉴.【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19(047)003【总页数】8页(P140-147)【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非均匀刻蚀;导流能力;深穿透;酸化压裂;顺北油气田【作者】蒋廷学;周珺;贾文峰;周林波【作者单位】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101;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2国外(如中东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深大多小于4 000.00 m,储层温度为70~120 ℃;对于井深大于5 000.00 m的油气井,采用基质酸化工艺或常规酸压工艺即可提高单井产量。

中东某碳酸盐岩油田3000m超长水平段优化设计

中东某碳酸盐岩油田3000m超长水平段优化设计

54尽管目前国内外石油勘探的重点逐步转向深层油气资源,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水平井延伸极限不断被突破,超长水平段逐渐成为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效益开发的重要手段[1]。

美国在2016年5月钻出了目前世界水平长度最长的页岩气井Purple Hayes 1H,水平段长达5652.2m [2];中国长庆油田在2021年6月钻出亚洲水平段最长纪录的H90-3井,水平段长达5060米[3]。

由于超长水平段水平井技术能大幅提高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4],因此该类井型就成为开发中浅部油气藏的可选手段之一。

相比直井和常规水平井,超长水平段更加有利于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但它同时也给后期钻井施工带来了诸多技术难点。

如何在装备和工具资源受限的前提下,在白垩系灰岩储层段完成3000m水平段就成为钻井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调研和软件模拟,从轨迹优化、钻柱优选、参数优化和完井管柱下入等方面进行分析比对,为中东某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试钻3000m 水平段制定优化方案。

1 基本情况简介目标油田处于弱伸展构造环境,其浅部构造形成了一系列NW-SE走向的断层和长轴背斜。

该油田近期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钻多口水平井,水平段未发生井壁失稳。

目标井设计为四开次井身结构,其中二开直井段以黏土为主,含细粉砂岩,局部石膏含量高达90%以上,易坍塌和缩径;三开造斜段,岩性复杂,含钙质白云岩、泥晶、鲕粒状灰岩、泥质石灰岩夹杂页岩,部分井段为脆性页岩,易坍塌、掉块,已钻井局部页岩曾发生周期性坍塌;四开水平段钻白垩系碳酸盐岩。

选择本井为试验井,设计延长水平段至3000m,最大程度增加边部单井控制储量,由构造高部向低部延伸。

初步设计造斜点KOP @ 1900m,造斜段采用“增-稳-增”的轨迹方案,控制狗腿度小于4°/30m;在2699m以88.33°倾角着陆;水平段方位116.85°,段长3000m,靶前位移424m,水平段呈89°下倾,水平段控制狗腿度小于2°/30m。

塔中油田顺9井区超深超低渗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塔中油田顺9井区超深超低渗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技术 顺 9 C H井分段 压裂后平均 日产油达到 l 4 . 8 t / d , 对释放该 区产能具有重要 意义。
关键词 : 水平井 ; 分段压 裂; 超低渗油藏 ; 地应 力; 控 缝 高技 术 ; 志 留 系; 塔 中油 田 ; 顺 9井 区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3 J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6 5 3 5 ( 2 0 1 3 ) 0 4— 0 1 3 4—0 4
( 3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1 2 1 4: 改 回 日期 : 2 0 1 3 0 1 1 5
基金项 目: 国家“ 十二五” 科技重大专项“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酸压改造技术” ( 2 0 1 1 Z X 0 5 0 1 4— 0 0 6 ) 作者简介 : 张烨 ( 1 9 7 6 一) , 男, 高级工程师 , 2 0 o o 年毕业于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石油工程专业 , 现为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油气 田开发工程专业 在读博士研 究生, 从事油气开发工程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
引 言
塔 中油 田顺 9井 区志 留系储层 埋深 为 5 5 0 0~ 5 6 5 0 m, 地温梯 度为 0 . 0 2 3  ̄ C / m, 平 均 孔 隙 度 为 7 . 5 %, 试井 渗 透 率 为 0 . 1 5 8 X 1 0 ~ m , 属 于典 型 的特 低孔 、 超低 渗 油藏 。该 区水平 井分 段压 裂 主要 面 临 以下 难题 : ① 储 层 非 均 质性 强 , 裂 缝 级 数 优 化 难度 大 ; ②底水发育 , 油 层 距底 水 仅 2 0 m, 造 长缝
簟2 0鲁 第4 捆
2 0 1 3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6 5 3 5 . 2 0 1 3 . 0 4 . 0 3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 层水平井酸压的主要分段选择原则 [ , 根据 H A 6 H
第3 9卷 第 5期
V o l 3 9 N o 5
钻 采 工 艺
D R I L L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3 5 ·
3 m i n , 暂堵纤维浓度为 2 0k g / m , 转向液一般 2 0~ 4 0 3 , 暂堵后地面压力的一般升高 3M P a 以上。 m 3
缝洞带, 而与之对应的地震反射区也明显减弱; 而第 1~ 6段, 施工后期压力出现明显下降, 分析可能沟 通了优质储层缝洞带, 而与之对应的地震反射区为 缝洞发育主体带。
3 ] 技术 [ 及其优缺点见表 1 。
一、 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原则
1 . 树立勘探开发一体化设计理念 对于此类 储 层 水 平 井, 酸压改造形成多条横 切水平井段的横向人工缝更有利于增大接触优质 储集 的 几 率 酸压改造。 在水平井钻井设计时应首先考虑井眼轨迹与地 应力走向匹配性, 由于井眼轨迹与地应力走向不匹
主导的裂缝性质, 它与井底净压力的关系近似可表 示为式( 1 ) : P ∝ N e t L E Q μ ′ H E
( )
1 / 4
或P ′ × Q ∝E N e t
3 / 4
1 / 4
( 1 )
以地质力学原理为基础, 利用 G M I ( G e o M e c h a n i c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地应力软件, 将储集层天然裂缝纳 入酸压研究内容, 探索提高超深缝洞性碳酸盐岩酸 压改 造 方 法。根 据 G M I 地应力和井壁垮塌分析 H A 6 H井应力状态为正断层型, 水平最大主应力方 位在 1 0 0 ° ~ 1 1 0 ° , 成像测井解释该井附近天然裂缝 走向北偏东为 8 0 °~9 0 ° , 水平段 总 方 位 为 北 偏 东 1 6 . 5 2 ° , 水平井眼轨迹与酸压主裂缝方位可能大角 度斜交。天然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平行或斜交,
3 3 设计该井分 1 0段酸压改造, 酸压后采用 4m m油嘴掺稀求产, 油压 2 2 . 6 5M P a , 日产油 7 7 . 9m , 日产气 1 1 7 9 2m ,
11 7 6t , 取得很好的分段酸压效果。 截止目前累计产油 1 关键词:哈拉哈塘油田;超深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分段酸压
4 . 酸压分段工具的选择 在H A 6 H井尝试采用了 “ 套管封隔器 + 可钻式 投球滑套” 分段技术, 分段改造管柱采用 7 3m m× 5 . 5 1m m 油管, 回插管柱采用 1 1 4 . 3m m 油管组 合。 4 . 1 封隔器的选择 分段技术采用了 P a c k e r sP l u s 公司研制的“ S F - C B悬挂封隔器 + 1 2 7m mS t a c k F R A C封隔器 + F r a c P O R T可钻式投球滑套” 套管内酸压分段技术。 4 . 2 滑套与压裂球性能 分段采用的 F r a c P O R T压裂滑套可提供比尾管 大2 0 %的过流面积, 外径尺寸 1 0 1 . 6m m , 内径尺寸 5 9 . 7m m , 长度 0 . 7 9m , 滑套完全打开时, 处于锁定 位置, 耐压差 7 0M P a , 平均每个球座的磨铣时间为 1 5m i n 。 F型可降解球尺寸范围: 3 1 7 5~ 5 7 1 5 配套的 S
第3 9卷 第 5期
V o l 3 9 N o 5
钻 采 工 艺
D R I L L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3 3 ·
开采工艺
超深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套管分段酸压技术实践
刘 辉1,袁学芳1,文 果2,刘 举1,刘豇瑜1,张 晖1
井地震剖面资料显示, 水平段轨迹大部分沿强反射 区分布, 测算井筒距离优质储层轴线平均距离在 1 5 ~ 2 0m , 以此设定 H A 6 H井酸压裂缝沟通储集体距 5~ 2 0m , 则人工裂缝高度为 3 0~ 4 0m , 结合 离为 1 实际经验及参考压裂设计模拟软件计算, 单级施工
3 设计规模 2 3 0~ 3 7 0m 不等。
4 ] 积改造的理念 [ 。
2 . 2 酸压级数的确定 裂缝高度确定后, 水平井改造分段级数可根据 d x ) 与裂缝高度( h ) 比值即间距比( d x / h ) 裂缝间距(
1 ] 和流动 阻 力 的 关 系 来 确 定 [ 。参 考 B r i t t , L . K研 1 ] , 水平井分段人工裂缝流动阻力是关于黏度为 究[
5 ] 夹角较小, 有利于激发天然裂缝产生剪切滑移 [ 。
式中: E ′ —相当于人工裂缝流动阻力; Q —人工裂缝 总流量。 研究表明, 随着裂缝级数的增加( 裂缝条数 n> 2 ) , 间距比 d x / h . 5时, 多裂缝平均缝宽接近单 ≥1 裂缝缝宽的 7 0 %, 即缝宽比为 7 0 %, 流动阻力系数 接近 1 ( 相当于单裂缝流动阻力) ; 当d x / h= 2时, 流 动阻力小于 1 , 说明多裂缝流动能力大于单裂缝流 动能力, 裂缝间干扰情况解除; 而当 d x / h< 1时, 缝
·3 4 ·
钻 采 工 艺
D R I L L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6年 9月
S e p . 2 0 1 6
表1 水平井分段改造的主体技术 工艺类型 遇油膨胀封隔器 + 滑套( 套管、 裸眼) 双封单卡 滑套喷射分段酸压 连续油管拖动 优点 可缩短施工周期, 降低作业成本; 兼作压裂管柱与生产 管柱 一趟管柱多层施工; 施工层段间封隔效果好 可多段改造, 无需机械分割, 有利于后续作业 可以实现定点改造, 无机械分割, 有利于后续井筒作业 缺点 分段级数受井筒条件限制; 后期作业难度 大; 无法进行分段试油 施工周期长; 存在井控风险, 不适合气井; 封隔器易砂卡 施工难度大 多次起下管柱; 工艺难度大, 施工费用高 分段效率较低, 针对性不强
遇油膨胀式封隔器 + 管柱全通径, 便于后期修井、 找堵水等作业 投球压控式筛管
塔里木油田目前在水平井分段改造方面主要采 用“ 遇油膨胀式封隔器 +投球压控式筛管” 的全通 径管柱分段技术, 使用过程中通过小球堵塞筛孔, 逐 级憋压打开滑套, 进行分段改造, 该级数不受限制, 但在施工中后期存在分段有效性不高的问题。
对于 H A 6 H井超深储层来说, 酸压改造要求采用较 大尺寸的完井管柱及低摩阻压裂液, 以降低施工摩 阻, 尽可能增大井底净压力来激发储层天然裂缝。 2 . 水平井分段设计优化 2 . 1 裂缝高度和施工规模的优化 水平井裂缝长度一般根据产能预测结果确定, 但目前针对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分段酸压改造 后的产能模拟计算模型误差较大,有待进一步完 善。以优势储集体位置为核心是缝洞型碳酸盐岩储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7 6 8 X . 2 0 1 6 . 0 5 . 1 1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 盐岩油藏, 油藏中深 60 0 0~ 68 0 0m , 平均地层温度 1 6 0 ℃, 奥陶系基质岩块基本不含油, 渗透率 0 . 0 1~ 0 . 1m D , 孔隙度 0 . 5 %~ 4 . 5 %, 储层具有超深、 高 温、 高压、 低孔低渗的特点。其储集性能主要受裂缝 和溶蚀孔洞发育的影响, 非均质程度高。储层总体 发育程度不高且相对孤立, 适合采用水平井布井。 水平井完井一般不能直接投产, 需要通过酸压改造 来沟通井筒周围的有利储集体, 达到建产或提高产 能的效果。由于储层超深、 水平井裸眼井段较长, 如 何实现既对长水平井段的“ 均匀” 分段改造, 又满足 后期修井作业的需要, 为此研究尝试了“ 套管封隔 器+ 可钻式压裂滑套” 分段酸压改造技术。
1 ] 宽比急剧减小, 相应流动阻力急剧增加 [ , 裂缝间
干扰急剧增强。基于裂缝条数与流动阻力关系认 识, 水平井改造裂缝级数需要优化。 H A 6 H井水平段长 4 9 8m , 确定酸压改造缝高 0~ 4 0m , 以间距比 d x / h= 1 . 5来计算, 则裂缝 为3 间距平均为 4 5~ 6 0m , 裂缝条数为 8~ 1 1条, 结合 测井资料分析, 射孔段选择油气显示较好、 孔隙度较 高 及 裂 缝 较 发 育 层 段 射 孔, 设计酸压分段级数 1 0级。 3 . 暂堵转向技术 对H A 6 H井在储集体分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对射孔井段间距较大的第 5 、 第 6段采用可降解纤
( 1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油气工程研究院 2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刘 辉等.超深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套管分段酸压技术实践. 钻采工艺, 2 0 1 6 , 3 9 ( 5 ) : 3 3- 3 5 摘 要:酸压是碳酸盐岩储层增产的有效措施, 对于塔里木哈拉哈塘区块超深碳酸盐岩水平井, 如何兼顾水 平井段的充分改造和后期修井作业, 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H A 6 H井油藏中深 65 9 0m , 水平段长 4 9 8m , 在该区 块首次采用“ 套管封隔器 + 可钻式压裂滑套” 分段工具和段内暂堵转向技术, 分段设计依据井筒与优势储层位置的 距离来设定缝高, 再结合间距比和流动阻力的关系来优化段数和裂缝间距, 以降低裂缝间压力干扰的影响, 经优化
维+ 纤维颗粒球进行暂堵改造, 实现长水平段的均 匀改造。室内试验表明, 所采用的转向纤维缝内抗 压强度可达到 2 0M P a , 1 7 0 ℃ 下 2h降解后可漏过 1 0 0目滤网无残渣, 可 以 满 足 暂 堵 转 向 改 造 要 求。 实施转 向 过 程 中 施 工 排 量 一 般 控 制 在 1~2m /
二、 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