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朝鲜战争双方的胜负
朝鲜战争是平局 抗美援朝战争却是胜利

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战争却是胜利对于亿万中国人来说,东邻半岛“三千里江山”总牵系着梦里情怀,在清川江畔、长津湖、马良山、上甘岭……都留下过中华好儿女的青春热血。
经过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保家卫国奋战,1953年7月27日,终于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
半个世纪的历史雄辩证明,朝鲜战争本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
正如毛泽东当年所说:“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如今,世界大势乃至半岛形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50年前的那个欢呼胜利之日还始终值得已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人纪念。
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战争却是胜利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严格区别“朝鲜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这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
他国纪念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日,中国却纪念10月25日抗美援朝开战日和7月27日停战日。
从国际法而论,当年朝鲜战争不论谁先开火,都是其内政,外国不应干涉。
美国却在两天后就宣布介入朝鲜内战,还以此为借口出兵台湾,并支援侵越法军,这才是真正的侵略。
当美国从朝鲜、台湾、越南三个战略方向对新中国形成威胁时,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强调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自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反击。
中国因没有海空军而难以在台海作战,出兵越南后勤供应又极其困难,只有在朝鲜战场同侵略者较量才最便于发挥自身的陆军优势。
1950年10月上旬,当敌军不顾警告超过“三八线”北进时,毛泽东经过日夜不眠的思考后,终于作出了参战决策。
10月19日,早已待命的东北边防军部队以志愿军名义入朝,六天后正式开始交战。
三年一个月的朝鲜战争,最后基本回到开战时的位置——三八线,可谓是平局。
中国进行的二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取得了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500公里并挽救了邻邦的胜利。
过去2万八国联军就能长驱进入北京,这次百万“十六国联军”在境外便被打退,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毛泽东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豪言就此变成了现实。
简析朝鲜战争影响

简析朝鲜战争影响作者:张楠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3期摘要:抗美援朝战争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朝鲜战争,应正确认识此次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对于彰显中国国威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应注意到战争对参战双方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借鉴历史,共谋和平。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国;影响1950 年 6 月 25 日,金日成酝酿已久的朝鲜战争爆发,三天后,北朝鲜军队占领汉城。
6 月 27 日,美国和联合国发表谴责声明,并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伴随着战争形势的演进,北朝鲜向中国求援,从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场战争,一直以来都是军事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角度是多方面的,涉及军事、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
而其研究成果,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前,受到意识形态因素和有限的历史资料的限制,主要集中在肯定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胜利的重大意义上。
伴随着外国内有关抗美援朝战争档案的解密和研究视野的开阔,特别是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彭德怀军事文选》、《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等相关研究资料的陆续公开出版以及国外研究著作翻译出版增多,对于抗美援朝战争也开始出现不同认识,对其评价也更加立体和辨证。
第一、抗美援朝战争彰显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
新中国建国刚一年,除了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外,在国际上处于被孤立、被轻视的地位。
抗美援朝一战,改变了中国当时面临的境况。
建国初期,中国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差距,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装备上,都是有目共睹的。
例如,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投入到朝鲜战场上的空军和海军飞机约 1 200 架,海军各种舰艇 300 余艘,坦克 1 000 余辆,装甲车 330 辆。
这些武器装备志愿军在参战初期都没有,直至战争结束也没有海军参战;仅从地面部队来看,美国地面部队每个师除装备坦克外,还有各种火炮 959 门,志愿军一个军才编有各种火炮 522 门,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装备的54%。
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doc

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战,这仗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和平,现在让我们回到50年代,重新分析一下抗美援朝出兵的利弊一.战略角度出兵之利1. 国内民心相对稳定。
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渴望和平,美帝将战火烧掉我们的家门口,人民当然会“战贩集团仇美帝”,支持发动抗美援朝战争。
再者,当时东北地区是我们的重工业基地所在,一旦美帝占领了朝鲜半岛,必然会插手亚太,进而威胁东北乃至全中国。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盛顿就始终为“我们为什么丢掉了中国”而纠缠不休,而朝鲜战争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这种疑问的延续。
中国人民刚刚站起来,怎么会允许帝国主义再来侵略?!所以人民支持,可以一战。
2.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虽然之前的一直认为苏联没有出兵朝鲜,但是最近公开的资料表明,苏联的的确确参战了,而且朝鲜战争中的空战几乎都是由苏联空军打的。
空军是技术兵种,西方素有“三十年空军”的说法,试想人民空军成立不过一年,无装备,无技术,无完整的航空工业,更无人才,如何对抗正大放异彩的美国空军?这层窗户纸大家之前不过一直没有捅破罢了。
二战是现代机械化战争的开始,二战以后,空军的作用愈来愈大,已经到了可以左右战争胜负的程度,没有强大的空军作后盾而打赢现代战争是不可想象的。
3.领导人的英明和魄力。
尽管历史的发展关键人物只是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明决断对抗美援朝等事件有着巨大影响。
尽管频频有人提醒,“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始终认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
他以为自己身经百战自然是神人,结果在中国出兵这个问题上栽了大跟头。
麦帅在仁川登陆中成功的进行了高风险的决策,这是少数人类精英才有的禀赋。
可是麦帅错误的把志愿军的统帅当成了俗人结果被杜鲁门总统一撸到底,晚景凄凉。
而老一辈革命家们依据有限经验进行了超高风险的决策,这更是极少数人类精英才能做到。
那志愿军最高统帅的超人胆识是从何而来呢?他们在内战残酷的腥风血雨中锻炼而来,在反围剿战斗中,在围追堵截的长征途中,在险恶的抗日根据地,在陕北的的千山万壑中,风险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麦克阿瑟即使有个一知半解,也是很难体会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意义和启示_优秀范文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意义和启示_优秀范文抗美援朝战争是朝鲜战争之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战争,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初心优秀优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抗美援朝的意义和启示》,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志原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座谈会心得之八中华民族复兴回顾与思考志原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座谈会心得之九朝鲜战争的启示志原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座谈会心得之十何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感想志原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座谈会心得之十一决战朝鲜感想志原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座谈会心得之十二震撼的朝鲜战争感想问题一:抗美援朝启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
抗美援朝战骸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问题二:抗美援朝的胜利给你什么启示?1、启示①战争有时也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②美国尽管强大,但并非不可战胜。
③中国军队有能力战胜任何对手。
④具有强大精神支撑的军队必将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2、简介抗美援朝战争是朝鲜战争之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战争,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在经历了长期矛盾和冲突积累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支持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8月中旬,北朝鲜人民军将韩国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领土。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直接介入朝鲜战争,并将战火扩大至中国鸭绿江边。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中美国为何会输

1、战略上出其不意,美国没有料到中国敢于出兵,中国政府的出兵决心远大于美国的估计,以至于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军仍然坚持认为入朝的志愿军主力是小股部队。
2、美军狂妄自大、骄傲轻敌。
美国经历了一战、二战获得全胜自以为天下无敌,没有把中国装备着万国牌武器的“农民军队”放在眼中。
3、志愿军指挥艺术高于美军。
美军当时作战过分依赖火力优势、空中优势,不敢夜战、近战,进攻是一字平推(后期有所改进)。
志愿军(解放军)在长期的国内战争中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打法。
由于武器、后勤不如对方,经常是突然进攻近战、夜战、连续作战大胆穿插与敌人搅在一起使敌军优势得不到发挥。
美军在遭遇到中国军队前从未遇到此种打法。
4、朝鲜地形多山不利于美军机械化部队行动,确利于志愿军铁脚板的发挥。
5、志愿军在“保家卫国”的口号鼓舞下作战勇猛(具体战例不再一一叙述)。
美军的作战意识相对较差,尤其在初期遭到打击时士气极差(有李奇威的回忆录为证)。
6、中朝两方当时在国际上虽然比较孤立,但相对来讲还算比较团结。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内部却矛盾重重。
7、志愿军在前线作战,国内后方全力支援。
美军在朝鲜作战,美国内反战呼声不断。
8、美国的战略重点当时在欧洲并不是亚洲,全部的战争资源不敢全压在朝鲜。
个人认为朝鲜战争并为分出胜负只是停战而已,但是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与当时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公开叫板本身已勇气可嘉,且让美国第一次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协议上签字已经是极大的成功。
美国没有输,只是没有赢。
恐怕你并不了解朝鲜战争的真正历史。
我来替你说明一下,社会主义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派军攻入美国管辖的南朝鲜,打响了朝鲜战争的第一枪,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入南朝鲜维护世界和平,将北韩军队推回了北纬38度线,随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为了借此机会威慑中苏以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并没有收兵,而是继续进攻,打到了中国边境,中国边境不希望北朝鲜被占领后成为美国的战略跳板,从而赴朝鲜向联合国开展。
之所以联合国没有赢得胜利,并不是打不过中国,而是在开始怀疑这个“战略跳板”所付出的代价和实际意义,受到中朝强烈反击的美国认为得不偿失了,所以就回去了,这是一场没有赢家和输家的战争,最后算是合了。
麦克阿瑟评价朝鲜战 争

麦克阿瑟评价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是一场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战争,而麦克阿瑟作为当时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重要指挥官,他对这场战争的评价也备受关注。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初期,凭借着美军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现代化装备,一度表现出极度的自信和傲慢。
他认为美军的介入能够迅速结束这场战争,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
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战局逐渐变得复杂和艰难,麦克阿瑟的态度和评价也发生了变化。
麦克阿瑟最初将朝鲜人民军视为不堪一击的对手,认为美军的参战能够轻易地扭转局势。
他低估了朝鲜人民军的战斗意志和作战能力,这种轻敌的态度导致了美军在战争初期的一些失利。
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麦克阿瑟的评价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他对志愿军的战斗力和战术表现出了惊讶和困惑。
志愿军凭借着顽强的战斗精神、出色的战术运用以及对地形的熟悉,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麦克阿瑟开始意识到,这场战争并非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敌人也并非他所认为的那么容易对付。
麦克阿瑟在面对志愿军的顽强抵抗时,表现出了对战争局势的不满和抱怨。
他将美军的失利归咎于各种外部因素,如后勤补给困难、情报不准确等,而较少反思自身的战略和战术失误。
麦克阿瑟还对美国政府在战争中的决策和限制表示不满。
他认为美国政府对战争的投入不够坚决,对军事行动的限制过多,影响了美军在战场上的发挥。
然而,麦克阿瑟的评价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
他的自负和固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战争的客观判断。
他过于强调美军的优势和敌人的弱点,而忽视了战争中各种复杂的因素。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麦克阿瑟对朝鲜战争的评价没有充分考虑到战争的政治背景和国际形势。
朝鲜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涉及到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
麦克阿瑟单纯从军事角度出发的评价,显得片面和狭隘。
总的来说,麦克阿瑟对朝鲜战争的评价是复杂多变的,并且受到他个人性格、军事理念以及政治立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的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某些方面,但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展现朝鲜战争的全貌和本质。
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

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旨在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经过几年的激烈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本文将对这场战争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对中国军事战略的影响。
一、坚决捍卫领土完整抗美援朝战争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压力,中国果断派出人民志愿军,展示了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外交政策。
这一举措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同时也打破了美国帝国主义在亚洲地区扩张的企图。
二、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队灵活运用游击战术,为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由于战争地形复杂,中国军队能够利用山地、森林和城市等各种地形条件进行隐蔽作战。
这种游击战术让美国军队难以得到有效目标,从而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
三、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强调了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队密切合作,有效利用各自的优势,并在战争中形成了紧密的指挥系统。
这种集中指挥的模式可以确保决策的迅速执行,从而使战斗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依靠人民力量保障补给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队依靠人民力量来保障补给,体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在战争期间,中国采取了大规模的群众动员,动员全国人民积极参与战争工作。
通过军民合作,中国军队得到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和战斗支持,为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坚实基础。
五、威慑强敌,争取外交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成功利用战争威慑对手并争取了外交支持。
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让美国对战争局势重新评估,并最终同意与中国政府进行和平磋商。
此外,中国及时宣传战争进展,争取了世界各国的支持与同情,有效巩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六、提高军队实战能力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军队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提高了其实战能力。
通过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正面交锋,中国军队在装备、战术和作战方式上都进行了不断创新和改进。
这些经验为今后的战争准备和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抗美援朝战争是如何打响的

抗美援朝战争是如何打响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中国人民利益而发动的一场正义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之一。
一、背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随后朝鲜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源于朝鲜半岛长期分裂,南北朝鲜政权的间接对抗。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攻入南朝鲜,打响了朝鲜战争。
美国等西方国家迅速介入,将朝鲜战争扩大为中美两国的战争。
二、中国出兵中国对这场战争中立持观望态度,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却发表声明,表示不排除将军队出现在台湾、朝鲜及中国东北地区。
此时,中国认为必须作出反击,以打破美国的侵略。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援助,中国政府认为出兵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于是决定参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总部成立,中国向朝鲜派出了数十万部队支援朝方抵抗美国。
由于朝鲜军队已经被美国击退,而志愿军的加入使朝鲜获得了更强大的后勤和人力资源,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战争爆发1950年11月25日,朝鲜军队在韩国的东北部加封江附近发动了总攻击。
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下令进攻中国边境地区,随后中国志愿军出现在朝鲜的战场上,展开了几十天的殊死搏斗。
中国志愿军起初遭到了美军的打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军队逐渐找到了突围之路,开始对美军实行有效的反击。
四、战争进程战争于1950年11月25日爆发,历时两年有余,共有七十多万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牺牲,成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事业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
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局势不利,之后中国军队通过改变战略,改进武器,还击美军,反攻成为主流。
1951年,中国军队发起的大规模反攻战取得胜利,初步扭转了战局。
1952年,双方在朝鲜半岛上互有胜负,但不论如何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1953年,双方于板门店谈判,达成停战协议,确定三八线为停战线,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
五、战争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崭新精神的集中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朝鲜战争的胜负
摘要:朝鲜战争是20世纪中页一场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战争。
它是几个大国之间的博弈,战争期间双方在政治、军事、外交诸多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战争持续了三年,最终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这个结果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基于朝鲜战争期间和结束后的影响,我们需要分析它的胜负归属。
本文从中国的战略目的、双方的军事斗争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入手分析,最终认为它是一场互有得失的战争。
关键字:胜负战略目的军事斗争国际影响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同年10月19日,朝鲜的邻国中国的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北朝鲜一道,参加对南韩军队以及以美军为中坚力量的“联合国军”的作战,朝鲜战争变得更为复杂。
三年后,即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当时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美国克拉克将军后来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战争结束了,谁胜谁负却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大陆的历史书籍中一致的认定是中朝军民获得了胜利,克拉克的说法却只是“没有取得胜利”,双方的说法似乎有些差别,下文将展开分析。
一、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看中国的战略目的
当美军仁川登陆、朝鲜内战扩大后,北朝鲜的敌人便迅速的向北推进。
中国的东北边境很快受到了美军的侵扰。
适时,北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处境极为不利。
在兄弟邻邦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在我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时,党和政府不惧新中国刚成立面临的多种困难,从挽救朝鲜危局、保卫祖国安全以及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的根本立场出发,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出兵朝鲜。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值得分析。
中国政府当时可以不出兵,但如果任凭美军侵略,占领朝鲜,到时强敌压境,必定会给我国的建设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因此抗美援朝是中国的被迫自卫,也是主动的自卫。
但是,这个口号是“抗”美,是“保”家,是“卫”国,显然它是有着极大的防御性质的。
再看出兵后的战况,经过五次战役,中朝一方已经大大打击了美韩的侵略气焰,将战线推到三八线附近。
此时,可以说,保家卫国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还需要继续的援朝抗美。
经过了一年的较量,双方又对峙于三八线附近。
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北朝鲜的局势已大有改观。
此时,中国继续保持大批的兵力,其目的,最低限度是使局势回复到内战爆发前的状况,现在则是要巩固战果。
此时双方开始了停战谈判。
之后的两年,双方打打停停,以战促谈,而中朝军队则始终坚持积极防御的方针,战线并没有大的变动。
朝鲜战争持续了三年,而攻的阶段不到一年(从1950年10月入朝至1951年7月开始谈判),而守的阶段却有整整两年(从1950年7月到1953年7月)。
很明显,守占了绝大部分。
以守而获胜,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
再看援朝的目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朝部队的主力,朝鲜人民军主要是配合作战。
在五次战役结束后,在战线僵持于三八线附近后,中朝部队没有在战略上主动进攻。
最终,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没有帮助北朝鲜完成统一大业。
如果说援朝的目的是帮助朝鲜恢复到内战前的局势,即以三八线为界,那么,中国已实现了它的目的,但它却无法从北朝鲜抽身而去,并且又把这个包袱背了两年,为此中国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如果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帮助北朝鲜统一整个半岛为目的,那么,显然这个目的没有实现。
二、从战争双方的军事斗争状况来分析胜负
自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中朝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终于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以南。
中朝军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遏制了美韩的侵略,使战局有了大的改观,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一次战役,共歼敌一万五千余人,己方伤亡一万余人;第二次战役,歼敌三万余人,其中美军两万四千多人,己方伤亡三万零七百余人;第三次战役,中朝部队共歼敌一万九千七百余人,己方伤亡八千五百余人;尔后的第四次第五次战役,歼敌约十五万,成果较大。
五次战役歼灭敌人约二十三万,尤以第四次第五次战役为多,前三次战役,虽取得了胜利,但损失很大。
这五次战役显然也说明了战争初期我对敌作战的不成熟性。
中朝部队显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弱点,如装备差,后勤保障困难,缺乏制空权,兵种单一,对现代化技术装备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等。
连续的五次主动进攻,使中朝部队筋疲力尽,很难在军事上再有大的动作,而接连溃败的“联合国军”提出了谈判。
借此,中朝部队得以休整,解决自身的一些问题,而“联合国军”也打算趁此积极备战,妄图反扑。
朝鲜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基于战争的持久性、艰苦性和迫使敌人同我谈判的可能性,中央军委及时制定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此后,双方在东西战线上反复争夺战略要地,并以断断续续的军事行动协助谈判,军事斗争与停战谈判紧密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是战略防御阶段的特点之一。
1951年9月后,志愿军多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阵地防御体系,以此对付武器装备先进的敌人,这表明志愿军在战略战术上已大有进步。
同时,美韩一方针对我运输及后勤保障困难的弱点,利用其空军优势,妄图切断我运输补给线,分割我前后方,以“窒息”我军,由此形成了“绞杀战”与“反绞杀战”。
敌人还毫无人道的发动了细菌战。
中朝军民克服种种困难,团结一致,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尔后,1952年10月和11月,双方展开了最为激烈的上甘岭战役,其结果是志愿军的惨胜和美军的失败。
双方的军事斗争从此逐步减少。
关于双方的损失,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但无疑是“俱伤”。
三、从国际影响看双方得与失
朝鲜内战的爆发使美国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台湾重新纳入防御体系。
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十余艘舰只驶进了台湾的基隆和高雄两港口,在台湾海峡进行“侦察巡逻”和作战演习,宣布台海中立化,直接以武力干涉中国内政,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其后,志愿军入朝参战。
朝鲜战场上没有取得胜利的美国在战后更加重视对台湾的帮扶,这就使得两岸的统一大业更为艰难、复杂。
另一方面,美国在1950年7月7日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出兵朝鲜的决议,随后与其盟友一道拼凑了一支所谓的“联合国军”,为侵略行径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加上蒋介石集团窃取了联合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的席位,使得中朝一方在国际上陷入了与联合国为敌的不利处境。
战后的中国,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使我国的外交事业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难有突破,新中国被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排斥。
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中国恢复联合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的席位,又向后推迟了近20年。
从苏联方面看,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确实提供了部分支持,但它不愿和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帮助北朝鲜的重担最后还是落在了新中国的肩头。
而在中朝一方将战线推到三八线附近后,苏联便希望中朝将美军赶出朝鲜半岛,在半岛实现共产主义。
但对中国来说,这会加重国家的经济负担,使中国牺牲更多的人和物,极大地削弱我国的国力,而苏联却可以以此独霸。
中朝一方与美军继续交战,显然有利于苏联在欧洲保持战略优势。
但中国没有听苏联的话。
朝鲜战争中,中国向苏联购买了大批的武器装备,但这笔费用却不算做两国结盟后苏联向中国贷款的那一部分。
苏联的帮助实在是有限。
中苏关于朝鲜战争中某些问题的对立,构成了以后中苏矛盾的一部分。
而美国由于签订了停战协议,得以及时的从朝鲜战场脱身,在欧洲、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它依然有力的与苏联对抗。
四、小结
纵观这场战争,中国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虽然一时遏制了美国的侵略扩张行为,但从此无法摆脱朝鲜半岛。
美韩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仍然无法打败中朝,最终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它却并未丧失太多的利益。
在亚洲,美国扶持台湾蒋介石集团、南韩及日本,构筑了一道对抗共产主义的战线,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劲敌。
东亚也因为这场战争,成为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立的重要舞台。
战后的朝鲜,仍然是两个主义,两个政权。
而在朝韩的背后,仍然继续着中美这两个大国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