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公正性等要求不断提高,绩效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应对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环境的普遍改革措施。政府绩效管理作为一项有效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很多成功经验和理论近年来也在我国得到大力推行。转变机关作风,实施目标绩效管理,已成为提升各级政府的服务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通过绩效管理有效地推动政府健康快速转型,首先应当厘清政府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误区,才能为完善绩效管理提供有效对策。

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误区;对策

政府绩效管理是指公共部门在积极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获得公共产出最大化的过程。

政府绩效管理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不仅是方法论的变革和管理手段的改进,也是行政管理理念和行政管理模式的根本创新。199 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以立法的形式,促使公共管理者努力提高政府内部管理效率、效能及部门服务质量。

在我国,随着政府目标责任制的推行,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从平均主义转向以政绩论奖惩的绩效主义;二是从以道德和政治表现为关注点的政治鉴定转向以工作实绩为关注点的绩效考评。

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模式

我国政府的绩效管理主要源于自身实践,在理论渊源、具体做法等方面都有鲜明的本土特色,概括起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目标考核责任制模式

目标考核责任制模式也是西方国家早期绩效评估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将目标管理与评估工具结合起来,是一种典型的任务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二)社会评议模式

社会评议模式与20世纪90年代一些地方政府开展的社会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等措施是一脉相承的,例如,行风评议等活动。社会评议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公民参与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三)效能建设模式

效能建设模式通过系统引入各种现代管理理念和做法,不断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政府能力和公务员的素质能力,是一种典型的能力建设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考核模式为正确地选人和用人,中央明确了“德、能、勤、绩、廉”考核内容,并且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交流轮岗、奖惩、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依据,这是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导向的绩效评估模式。

(五)评估工具模式

它针对的不是政府全面工作,而是某些重点工作,运用灵活,方法科学,这是典型的项目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二、绩效管理存在的误区

尽管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在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规范性的总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以官僚代民主

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并没有完全转变,仍存在“官本位”思想,崇上不尊下,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导致政府工作效能不高,公众满意度较低。

(二)以考核代管理

实践中,绩效管理被更多地理解为一种“打分排名”、“评比评优”的考核工具,这种导向对人心理的负面影响较大,容易导致考核对象动机和行为的扭曲,在评估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

(三)以结果代过程

早期,我国的绩效管理是从目标考核责任制开始的,因此,在评估的内容上过于注重考核结果,往往“以成败论英雄”,导致结果的公平性及真实性受到质疑。

(四)以主观代客观

由于缺乏法定程序的约束,很多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随意性较大,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往往取决于地方政府本身的需要,人为操控的因素明显,甚至出现“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五)以考核代沟通

在实践中,绩效沟通往往被忽略,绩效管理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施压工具,导致下级产生畏难甚至抵触的情绪,根本无法发挥绩效管理发现和改进问题的功效。

(六)以定量代定性

绩效评估技术的不精细,往往造成“定量”与“定性”的割裂,从而陷入“数字化陷阱”之中。如果评估环节之一的绩效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充分和有效的事实证据,即便是软性指标,其定性的评估结果也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七)以审批代监管

对许多领域采取的都是计划性的,在考评内容设计上只要求“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只要设计完好,程序正确,就算过关。即使出了问题,一般也不会追究后果,因为相关职能部门只看报告做得好就可以了,考核部门也不归他管。这种只问不追的方式不仅不合理,更谈不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与提高。

三、改进对策

虽然在运用政府绩效管理工具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我国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对改进和优化我国现行的政府绩效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进一步强化机关的效能建设,实现从权威崇拜向绩效崇拜的转变,从对上负责向对下负责的转变。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观念优化

地方政府行政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服务,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要服务。

首先,地方政府管理要把为社会服务和为公民服务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职责和基本理念,树立服务观念。

其次,地方政府要树立责任观念,突出强调公民参与对公共责任保障的意义和作用,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将公民参与作为公共责任落实的基础。

再者,形成效能观念,解决当前各级政府效率普遍低下的客观要求,同时提升政府的竞争能力,推动和促进地方政府不断快速健康发展。

最后,确立公众满意观念,地方政府执政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以群众的眼光来考核地方政府管理的成效。

(二)政府绩效管理的环境优化

首先,要解决政府绩效管理的体制问题,使政府绩效管理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政府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管理工具,而政府绩效本身比较复杂,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为保证政府绩效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中央政府的高层领导高度重视,组建高层次、综合性、协调性的机构主抓政府绩效管理,整合和协调相关的政府管理机构,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实现法治化和规范化,防止因主要领导人的调整而出现政府绩效管理随意化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