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

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
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

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保护太湖生态环境,经中共无锡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特作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全市域保护的理念,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城市为契机,以优化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取向,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为根本路径,把“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集聚高层次人才、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以保护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实施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推动无锡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由被动治理向主动保护、修复重建的根本转变,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总体要求。通过8~10年的努力,把无锡太湖保护区建设成为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循环经济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绿色能源示范区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其中一、二级保护区要建成绿色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循环经济先行区。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实施资源使用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积极发展和鼓励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到2010年,建成10大循环经济产业链,15个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和循环型服务业园区,太湖沿岸纵深5公里范围内全面建成循环经济带,城市中水回用比例达到30%以上,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8%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7吨标准煤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20%。到2020年基本建立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四大循环经济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按照“集约化、特色化、高新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以硅谷、液晶谷、药谷等“三谷”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纺织五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着力推动工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升级。以特色园区和开放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国家级微电子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尚德太阳能产业园、惠山风能产业园、宜兴环保产业园、新区太湖国际科技园、机光电产业园、滨湖区国际科教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的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发展格局。到2010年力争把光伏太阳能、集成电路分别建成超千亿销售规模的产业集群,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

――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以发展服务经济为导向,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的“中间分离、两端延伸”,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技术研发、创意产业、商务服务、教育文化等高端服务产业的集聚,加快无锡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的转变。以动漫、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三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三创”载体、公用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生活设施等方面的配套建设,强化基础性、技术性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跨

越发展。以环太湖服务外包集聚园区为载体,积极实施"123"计划,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到2010年,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

――绿色能源示范区。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业,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到2010年光伏能源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积极构建综合能源推广应用体系,着力提高绿色能源普及应用水平。2010年实现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综合应用规模达100兆瓦,城市公共照明领域中绿色光源和节能器材覆盖面超过70%,公交领域推广使用氢能等清洁能源,把无锡建设成为引领国内绿色能源生产和应用的重要基地城市。

――绿色生态功能区。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为基础,加快实施控源截污,重点推进生态重建,建立区域生态标志。高标准实施区域生态重建工程,全面建设生态湖滨带,农田林网化,道路、河道两侧建成绿色通道,到201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4%。以无锡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蠡湖、梅梁湖地区和宜兴沿湖地区等为重点,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培育生态旅游产品,完善生态旅游设施,提高生态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普及绿色生态旅游消费方式,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3、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将市域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域,科学合理地制定太湖保护区建设规划。对不同级别保护区域分别制定梯次明确、相互衔接的保护要求,实施分类指导、分级保护、统筹建设、错位发展。

――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立足当前,切实减少入湖污染物总量,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又着眼长远,从源头入手,以水污染防治标准促进流域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着力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湖体水质的综合性问题。

――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统筹、综合推进太湖保护区内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根据太湖保护区梯次保护要求,明确保护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转型和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坚持依法治理、创新机制。加快水环境和生态保护地方立法进程,积极完善相关政府法规,把太湖保护区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注重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信贷、保险、价格等经济政策,以制度创新深化太湖保护区建设。

二、区域界定和目标任务4、区域界定。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无锡太湖流域保护区域具体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市域内太湖湖体、沿湖岸5公里区域、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及沿岸两侧各1公里范围。

一级保护区按梯度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指太湖湖体、沿湖岸无锡市区主城段200米(局部100米)、宜兴东部地区沿湖约1公里,以及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及沿岸两侧各30~50米的区域,该区域是予以严格管制的生态核心区;限制建设区指禁止建设区以外,无锡市区段至沿湖岸1公里,宜兴至沿湖岸3公里,以及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沿岸两侧500米以内的区域,该区域是对城市建设进行限制的生态缓冲区;控制建设区指上述两类区域以外的太湖一级保护区,该区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型城区(园区)。

――二级保护区。市域内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至50公里之内及沿岸两侧各1公里范围。

――三级保护区。市域范围内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5、目标任务。

――一级保护区。根据区域生态保护的总体目标,在一级保护区内按照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的不同定位,分别确定整治、建设和发展的具体要求。

在禁止和限制建设区内,重点以建设绿色生态功能区为目标,积极实施退耕、退渔、退养和还湖、还林、还草、还湿地工程;取缔传统种养殖业,禁止新建集中式畜禽养殖业,限制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实施绿色种植。区域内严格控制各类建设行为,限期搬迁出规划保留外的所有村庄、工业企业以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公共设施,封堵所有的排污口。现有城镇建设区需严格控制发展,实施必要的整治改造,确保符合相应的保护要求。

在控制建设区内,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绿色种植,限制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建设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示范区。积极实施区内居民点搬迁和集中居住,推进企业整合和进入园区。大力推进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城镇发展转型,加快建设“三谷三基地”等创新载体,重点发展现代商务、服务外包、技术研发、创意产业、都市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全面封堵所有的排污口,经营性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限期实施污水接管排放、集中处理,实现镇村污水管网全覆盖,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2010年底前取缔传统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完成退耕面积5万亩。

――二级保护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植绿色能源产业,鼓励发展以光伏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动漫、软件、金融、旅游、会展等产业的发展,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型城镇、生态型园区和生态农业,构筑生态安全格局。禁止新建、扩建不符合环境保护治理要求和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和项目。

――三级保护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三集中”步伐,强化对城镇建设区、工业集中区和农村地区的综合整治,提高市政、环境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区域保护和优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区域产业发展领域,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以建设“三谷三基地”和高端服务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生物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形成企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为

重点,加快一级保护区内原有产业的调整、转移,加快中心城区范围内工业企业的“退城入园”,加快分散的工业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的步伐,促进企业集中集聚发展。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加快开发更新替代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技术,引导和鼓励企业依托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采用高新技术对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推动生产加工制造外移,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延伸。

7、加快传统企业调整改造。按照产业导向和环保标准,对区域内的所有企业进行属地排查,分类指导,调整改造。对符合产业方向和布局定位的企业,要加快技术更新和工艺改造,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对“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能、低效益”企业和整治改造仍不达标的企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财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决实施关停并转。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完成清洁生产企业审核150家,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比率大于15%;完成保护区内“三高两低”和“五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

8、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加快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为目标,以建设区域设计创意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为重点,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加快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动漫制作、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园区和创意载体,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创意设计产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到2010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创意设计基地城市。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态,重点发展大型批发市场、特色商业街区、大宗特色物资储运和生产性物流等新型商贸业态,吸引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配送企业落户,强化商贸物流信息、交易结算、枢纽平台建设,提升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将无锡建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经纪、创投、上市、产权交易等服务经济,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力争建成苏南地区的资金集散中心、结算中心和投资中心。大力发展生态度假类、休闲观光类、文化娱乐类、会展商务类旅游产品和项目,打造旅游休闲特色街区,强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加快建设区域性的旅游度假休闲名城。2008年,确保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4%,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下降到16%左右。

9、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以产业转型为重点,以国家工业设计园、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太湖国际科技园等专业园区为载体,优先发展动漫设计、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打造服务经济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2008年,国家工业设计园重点完成创意产业园三期,启动创意产业园四期工程;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重点完成1平方公里启动区内管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分校产学研基地;太湖国际科技园重点建设软件园二期、科技商务交流中心、独立研发园、大学科技园等载体。把握建设“太湖无锡保护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的契机,发挥无锡制造业基础雄厚以及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的优势,持续发展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系统应用、设计开发、运营维护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大力拓展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和文化经营企业的供应链衔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数据处理分析等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积极实施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123计划”,2008年力争“三基地”完成业务总额100亿元,动漫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10、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开展一级保护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依托农业示范园区,优化现代农业布局,加快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园集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充分发挥农

业的产业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分别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畜禽粪便实现综合利用,养殖废水灌溉农田。加快淘汰落后生产生活方式,2008年全面取缔沿湖1公里范围内的传统种养业,禁止在境内太湖水域进行水产养殖,完成禁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关、停、搬迁工作。到2010年一级保护区内常年耕种面积减少10万亩,林木面积增加10万亩,建成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区。

11、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坚持环保优先方针,突出优化发展的产业导向,制定《无锡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分级保护标准,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领域,细化产业准入目录,推动产业有机集聚和合理集中。根据优化发展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编制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地方能耗、环保标准,出台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的系列环保标准,执行工业污染源的全面达标排放标准。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和政策“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逐年提高企业发展的单位投资强度和产业技术标准,逐步把保护区内的产业发展工作纳入标准化、法治化轨道。

四、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12、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按照生态友好的总体要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经济转型的内在变量,把资源供求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积极推进产业的生态化改造。以现有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风能、生物能装备制造业和产品加工业,形成循环工业集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2008年建成33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和8家循环型工业园。以农业精耕细作传统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的生物链和产业链。大力发展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建立固废交换系统和固废处置系统,扩大产废企业之间以及产废企业与废物消纳企业之间的交换利用,推动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水平。

13、大力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和循环使用。加大政府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多元资金投入,建立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加大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水等的收集处理和循环使用力度,逐步提高中水回用比例,2008年达到25%,2010年达到30%以上。2008年,完成芦村、城北、太湖新城等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完成城北污水厂三期扩建工程,完成所有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改造并投运,完成456公里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工业集中区实现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全覆盖。2010年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城市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污水处理后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14、加快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建设。强化资源回收利用的导向机制,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回收利用的价格、税收、信贷和政府采购政策,建设资源回收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系统。加强生活废弃物的集中回收和处理,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推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鼓励企业、社区、个人投资成立资源回收企业,按企业化、市场化经营的思路参与资源的回收利用,政府给予税费优惠减免。加快建设全市性的工业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理与处置中心,到2010年实现全市垃圾分类收集率达50%以上,垃圾循环利用率达50%以上。

15、积极推广使用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以建设引领国内绿色能源生产和应用基地为重点,积极发挥我市产业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扶持政策,以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单体建筑综合应用、区域照明等示范系统开发为重点,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积极推广集中式太阳能供热、制冷与通风技术。改进住宅设计规范与标准,新建住宅区要实施太阳能热水

器与住宅楼屋顶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采取强制措施和激励政策,鼓励别墅区使用太阳能。市政公用设施和大型基础设施采用自然光、试用太阳能照明。通过制定《无锡市城市功能照明专项规划》、《无锡市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等,有序发展无锡的城市绿色照明系统,到2008年力争城市公共照明领域中绿色光源和节能器材覆盖面达到50%,2010年超过70%。

16、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以构建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和循环发展的价值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强化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意识、循环经济意识,引导公众的积极参与。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反对和限制挥霍性、过度性消费行为。综合运用财政杠杆、税收调节、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加强循环型、节约型企业和产品的认证工作。大力发展循环型、生态型的绿色服务业。推行绿色公交,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倡导绿色消费,特别要鼓励居民开展节水、节地、中水回用等活动。积极推行政府的绿色采购,引导社会的绿色消费。

五、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程17、加快生态隔离带建设。在一级保护区内,大力实施生态重建工程,在沿湖200米(局部100米)范围内全面实施退耕、退居、退渔和还林、还草、还湖、还湿地工程,加快建设生态保护带、生态隔离带,维护太湖生态安全。2008年完成水源地清淤工程,启动建设贡湖大溪港口、梅梁湖亮河湾、十八湾湖滨湿地等沿湖生态修复工程,综合治理望虞河、大溪港等11条入湖河道,确保在沿湖200米(局部地区100米)、主要水源保护区周边2公里的范围内建成生态湖滨带;选取典型水域恢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与浮叶植物,放养适量的水生生物,建立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18、加快提升太湖水体自净功能。针对湖水富营养化特征,在水厂水源地集中投放适量的吸食蓝藻和氮磷的水体生物,实施清水渔业工程,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成分,逐步提高水体生态自净能力;针对马山地区与陆地连接后的污染加重问题,尽快打通陆地的连接长堤,恢复湖水动力循环,增强马山地区的水环境自净能力;疏浚疏通入湖河道,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增强河道自然循环,修复和强化入湖河道水环境的自净功能。2008年,综合整治环城河、芦村河、沿山河等53条河道,启动走马塘河的拓宽工程,启动太湖新城、新区和运东片区调水工程。加大适宜水体生物的投放量,到2010年扩大螺蚬生态保护区达100平方公里,放流鱼种30万公斤以上、贝类150万公斤以上。

19、加快区域生态湿地重建。针对蓝藻暴发频繁及容易富集的特点,在十八湾至马山沿湖外侧200~300米范围内广泛种植能有效隔阻蓝藻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的水生生态植物,建设太湖湖滨湿地,逐步改善水域自然生态环境。以太湖湖岸两侧为重心,保护修复自然湿地,建设人工湿地,加快长广溪湿地公园、贡湖湖滨湿地建设,构建湿地扩散廊道体系,把湿地与江、河、塘、溪、滩涂、水稻农田的保护相互结合起来,通过减少湿地排水、扩大水面、增加适生植物、减少农田化肥污染、减少城市居民影响等措施,为水生和陆地生物资源的繁殖生存创造良好生态条件,促进湖沼湿地自然生态和陆生生态系统恢复。2008年完成退渔还湿地0.8万亩,到2010年累计恢复湖滨湿地4万亩。

六、加强保护区空间规划与管制20、进一步强化规划导向和管制。按照优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太湖保护区的具体要求,优化编制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照太湖一级保护区的空间管制要求进行实施。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健全规划执法、规划监控体系建设,严格执法行为,实行空间管制“倒逼”机制、空间布局区域限批制度,强化规划的权威性、法定性和严肃性。对违规建设和违法建设等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责成限期整改,对直接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21、优化中心城市功能分区。按照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围绕建设绿色无锡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中心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以“五城”、“五园”、“两区”为载体,以“三谷三基地”为抓手,以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为主要方向,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范围内工业企业的退城入园,加快将分散的工业企业向主题工业园区集中,加快中心城区人口的转移疏解,尽快形成有序分工、组团分布的块状经济和产业走廊。2008年,重点启动太湖新城、锡东新城等重大项目建设。

22、加大村镇的搬迁、集中力度。以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集镇集中“三集中”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城镇发展体系,重点支持新市镇发展,优化控制一般乡镇发展,加快农村新型居住社区建设。按照太湖保护区建设目标,结合保护区内部村庄整治规划,预先做好集中农民安置区建设工作,推动村庄搬迁安置。根据重点区域生态重建的要求,2008年完成保留居住点的村庄环境整治150处;到2010年集中整治和搬迁885个村庄。

23、加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力度。加快新型卫星城市、农村集镇和居住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控源截污能力。农村垃圾全部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实现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和无害化处理。2008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以上,完成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2.1万户。在太湖保护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予以拆迁;符合规划而截污措施不到位的,限期进行整治,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营业;新增的公共服务设施污水必须接入城镇污水管网。

七、全面加强机制创新和组织保障24、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加强对无锡太湖保护区规划建设工作的领导。相关地区和部门依据本意见明确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制订出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逐条细化分解任务,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强化各地区各部门在太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面的职责,把各项目标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25、创新市场化取向的生态保护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水资源费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建立排污许可制度,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缴纳排污费,超过排放标准排放污水的,必须按照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倍数加倍计征排污费。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办法,推行区域内排污权交易制度。制定入湖河流上下游环境补偿金制度,做到“谁污染、谁付费”。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以政府特许经营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环境治理代理人平台,加快实现全市环境治理代理人制度的全覆盖。全面深化环境价格改革,合理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完善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收费制度。深化水务市场化改革,促进水务市场健康发展。

26、强化太湖保护区建设投入机制。把太湖生态保护区建设投入作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机制促进环境保护,多渠道筹措资金参与太湖生态保护区项目建设和环保公益事业的投资。积极做好一级保护区重点项目的向上争取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大保护区融资力度,尽快组建融资平台,以BT、BOT等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海外资本参与太湖生态保护区建设。

27、建立良好的宣传和公众参与机制。大力宣传太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广泛普及建设太湖生态保护区的各种知识,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扩大每年“无锡环境月”的影响,积极开展系列太湖生态保护活动。大力宣传太湖生态保护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推广典型经验。实行环保有奖举报,鼓励揭露举报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构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对涉及太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和重大政策,要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人人关心太湖治理、保护太湖生态的浓厚氛围。

无锡市城市规划信息

城市规划信息 2011年第8期(总第127期) 无锡市规划局办公室编印2011.9.16 特载 《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通过市人大二审 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就加快提升城乡空间品质提出要求 规划动态 我局完成新一轮控规动态维护工作 太湖新城慢行系统启动区深化设计完成专家论证 太湖新城公共配套设施及商业网点布局研究完成专家论证 无锡锡东新城中央公园城市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轨道交通2号线高架站点技术方案通过审批 洛社新镇区控规动态更新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完成论证成果 长广溪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二期规划技术方案设计通过审查 惠山区将规划建设全市最大的赛格电子市场 崇安区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 蠡园中学改扩建技术方案确定 规划实施 中瑞生态城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即将启动建设 锡山规划分局积极推进市级保障性住房东璟家园建设 锡东新城规划办积极推进宜家购物中心建设

规划经管 我市社区三维GIS应用平台基本建成 滨湖区加快推进蠡湖地区安置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 锡山区加大对安置房规范建设经管力度 简讯 简讯二则 特载 《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通过市人大二审《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已顺利完成市级层面审查工作。8月25—2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第二次审议,通过了该《条例(草案修改稿)》。今年6月底,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我局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重点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经管、自有用地上房屋的改建、扩建审批手续、违法建设查处等条文内容做了进一步研究和修改完善,参与了征求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意见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二审认为,该条例草案稿在一审的基础上作了认真修改,结构更为规范,内容更为合理、可行,体现了“不冲突、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近期,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委将根据二审意见,对《条例(草案修改稿)》作个别修改后,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综合法规处) 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 7月25日至8月13日,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执行党的路线、议会、政策、决议、决定的情况;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要求的情况;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对管辖范围内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及领

无锡太湖新城规划介绍

无锡太湖新城规划介绍 区位: 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城市南部。 五街道(滨湖、雪浪、太湖、华庄、新安) 两园区(科教园、太科园) 现状: 新城范围: 北起梁塘河,南至太湖,西邻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大运河,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80万,就业岗位约50万。建设用地规模约95.7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用地约54.3平方公里。 太湖新城是无锡新的城市中心,是一太湖新城是无锡新的城市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主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主要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创要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创意中心和休闲宜居中心,是无锡行政意中心和休闲宜居中心,是无锡行政办公、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专业服办公、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专业服务的集聚区。 务的集聚区。 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核”(行政文化及商务金融核心区)、“一带”(环太湖山水风光带)、“两园两区”(太湖国际科技园、科教产业园及核心区两侧的生活区) 太湖新城以华谊路和蠡湖大道为界,自东往西分为东区、中心区和西区。

西区中区东区华谊路以东,高浪路以南以太湖国际科技园为载体,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数码设计园、创意研发园。 中区华谊路以西、蠡湖大道以东重点建设太湖新城商务中心、市民中心及各类居住社区。 蠡湖大道以西蠡湖大道以西以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科教以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科教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创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创意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意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WEASTSECTION核心区位于太湖新城中心部位,北至高浪路,南至太湖,东至贡湖大道,西至立信大道,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 核心区集中了市级行政办公、金融商务、文化休闲等公共设施。 中心区“十一五”建设目标基本完成55平方公里内主要干道和重点绿化环境建设,基本完成水系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市民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完成300万平方米以上农民安置房和300万平方米以上商品房建设,初步形成现代化新城框架和风貌。 建设商务之城“十一五”规划在高浪路以南、吴越路以北建设完成市民中心;在吴越路以北、立信路以东建设金融商务第一街。 建设畅通之城“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道路以联结老城、沟通新区、对接沪宁南部通道为目标,建设五湖大道、吴越路、立信路、观山路、具区路等主干道路,总里程约122.7公里,总投资约90.0亿。 建设生态之城“十一五”计划实施金匮公园、尚贤河湿地、贡湖湾湿地等重点环境工程,同时逐步整治闪溪河、沙泾港、南大港等河道环境。

无锡太湖新城大盘时代终结 新十年静待核心区发力

无锡太湖新城大盘时代终结新十年静待核心区发力 匆匆一过,十年间。站在今天,回望十年,专属太湖新城的发展历程注定是不平凡的。太湖新城,由原来的荒芜之地变成现在新的市民中心、商务中心、旅游度假胜地、科教产业园以及生态旅游休闲区域聚集地,十年间也不断吸引着国内外知名房企入驻,成功拓荒房企正在华丽谢幕,新核心区域静待发力。 》》》》十年太湖新城"筑巢引凤" 新一轮重点项目备受期待 》》》》太湖新城楼盘入住率渐提升商业配套亟待跟进

(图片来源:无锡市规划局) 百万级别大盘十年一剑见证太湖新城蜕变之路 2004年天津顺驰(现为融绿熙园)房地产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房企,率先在太湖新城拿地,亲历了该区域的整个发展,如今融绿熙园已经成为该区域内较为成熟的住宅区。 融绿苏南公司副总陶帅说:“当时我们进驻该区域的时候,没有任何借鉴,和万科是一前一后拿下的这片地块,而且当时也不知道会有地铁规划,所以归根结底可以说我们孙总非常有眼光,看到了这片区域的潜力和未来。” 融绿的眼光确实独到,如今一个百万级别的复合型住宅项目已经稳稳占据太湖新城一角,陶帅指出交通完善、配套商业和不可复制的环境更加凸显该区域的价值,融绿熙园也在不断变化的十年间完善自身的项目,吸取以前的不足,制造出更加有品质的产品来回馈选择太湖新城的客户。 同样获利的还有魅力万科城、太湖国际社区等项目,魅力万科城2004年进驻太湖新城,现如今已经发展成总建筑面积近150万平米的百万级综合社区。万科酩悦作为魅力万科城三期产品,也率先在太湖新城推出了精装产品,颠覆了人们对于住宅产品的认识。 融绿、万科、华润三大百万级大盘能够成功在太湖新城开辟一篇天地,与天时地利人和不无关系。正如陶帅所说,独到的眼光、对未来精准的判断、完善的配套奠定了拓荒者的成功之路。 新进房企重兵布局核心区进入价值上升新通道 十年成就了第一批吃螃蟹的房企,新一批进驻的房企必定在下一个十年享受太湖新城更大价值的兑现。富力、雅居乐、中海、苏宁、吉宝、朗诗等房企正围绕太湖新城市民中心展开角逐,为下一个十年新城的发展贡献着各自的力量。 无锡富力策划销售部总经理唐杰说:“太湖新城已经是包装性比较强的区域,产品很丰富,从刚需到豪宅都有,富力十号目前属于比较高端的产品,在高端的产品中,富力十号的优势在于精装修,改善性居住更看重居住的品质,因此只要将产品做好,我相信就能够在太湖新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相比较万科、融创周边成熟的配套,市民中心附近却还欠缺一丝火候。如雨后春笋般的住宅已经拔地而起,但是不完善的商业配套和较低的入住率也让人心存疑虑。新的核心区域需要新晋房企重新定义,万达城、海岸城、万象城等文化、商业项目入驻或为区域继续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雅居乐江淮区域营销总监邵晴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说:“在整个华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轴线要转移到长三角,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非常有活力,特别是苏南地区,可以作为一个非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研讨_以无锡太湖新城为例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研讨 ——以无锡太湖新城为例 王曦祝付玲 摘要:综合管廊是一种新型的集约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具有突出的使用优点,规划设计是综合管廊充分发挥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无锡太湖新城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实践,对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无锡太湖新城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太湖新城 引言 城市综合管廊是指设置于地面下、用于容纳两种及以上市政管线,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构造物及其附属设施,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城市综合管廊具有承载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城市道路开挖、延长市政管线寿命、节约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突出优点,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市政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天津、杭州等国内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综合管廊工程,为满足城市市政管线设置、保护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集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近年来,无锡市实现了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日益提高的基础设施的需求,无锡市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为城市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1 无锡市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必要性 1.1城市集约发展精明增长的要求 随着近年来的跨越式扩张发展,无锡逐渐形成了“1+1+3”的中心城空间结构,即中心老城城区、太湖新城城区、西南部城区、北部片区、西部城区共同构成无锡市的中心城。未来无锡市需要通过集约发展、精明增长不断充实城市发展内涵,不断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城市的发展受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影响和制约,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是决定城市发展集约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的集约发展离不开集

无锡太湖新城水系规划

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8年7月

前言 无锡市地处江苏省,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根据无锡市人民政府2000年制定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太湖新城是无锡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南进、产业北移”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功能载体。 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市南部,北起曹王泾,南至太湖,西临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运河,总面积150km2。太湖新城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集居住、教育、研发、文体、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滨湖生态新城,成为未来无锡的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内现有三镇两园区,以农业用地为主,现有人口19.5万。 太湖新城位于京杭运河以南,三侧临湖,区内有大小河道约300条,纵横交错,总长约350km,水面面积为5.2km2,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水系体系。太湖新城入湖河道约17条,入湖河口处建有17座闸门,环湖建有环湖大堤。 目前,太湖新城区内的大部分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区域内河道的现状水质基本为Ⅴ类或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TP、COD等。导致区域内水质急剧恶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 为了减少太湖新城建设期对区域内水系的影响,同时与太湖新城其它方面的建设相协调、整体建设更系统合理,体现“人-城-河-湖”和谐的环流式河道布局,形成“水优、水活、水清、水美”江南水网生态文明城市,及时进行水系规划迫在眉睫。无锡市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于2007年12月,正式委托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 第1章总论 1.1.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本规划立足于太湖新城所在的整个水网水系流域的高度,从近期与长远的需求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的思想构建规划思路,因地制宜地提出太湖新城生态水系的原生态保护与水质改善的总体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