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舆论引导

社会思想 多元化发展 , 价值 取向和文化 冲
是不可避 免的 。 面临这些 考验 , 媒体 的社 会责任也 引发 了人们的关 注。 首先 , 媒体 的市场化 程度增高 , 竞 争 可以说是达到 白热化程 度, 这种强大的压
还包括 了传递社会规 突加剧 , 因而处在社会前沿的媒 体被冲击 信度 的降低 , 使得媒体 的社会 责任更难保 治和经济功能之外 , 使社会控制等 。 在这种媒介 功能被充分挖 掘的时代 , 新闻传播必定会 有巨大的社会 影 响力 , 作为媒体考虑到的不应该是新闻
在市场经 济主导 下 ,受 众的需 求凸
我 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 经济体制深 种新媒体的崛起与发展 , 新 闻的来源更广
刻变革 ,社会利益格局也产生剧烈变化 ,
显, 市场仿佛 已经成 为媒体生存与发展 的 关键 。 施拉姆 认为 , 大众传 播媒介 除 了政
范及 作 用 、 协 调公 众 的 了解 和 意 愿 以 及行
诠释 学意 义》… . 社会科 学研究 , 2 0 0 6
(3) : 1 9 2
⑩ 白杨 , 解 释 学 方法 与 新 闻 学研
究 [ J 】 .( 《 采写 编 》, 2 0 1 2 ( 2 ) : 4 2
= j I Q6 2 o 1 3 年 第8 期
妊 硼咄母
学 子 论 文 选 登I N E W S W O R L D
( 上) ) ) 【 J 】 . 河北学- l f j , 2 0 0 8 ( 1 ) : 5 6
【 1 3 ) 段 菁菁 , 歼 一1 5起 飞指 令 动作
“ 航母 s t y 1 e ”走 红 网络 , h t t p : / / n e w s .
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力日益显著。
从信息传播到社交互动,从文化传承到经济发展,新媒体的作用无处不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模式。
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
过去,我们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这些渠道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而如今,新媒体凭借互联网技术,让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
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和知识。
这种即时性和广泛性使得信息的传播效率大幅提高,人们能够更快地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
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广泛的表达和参与平台。
在社交媒体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无论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还是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观点,都能够迅速引起关注和讨论。
这种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广泛性,促进了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例如,一些社会问题通过社交媒体的曝光和传播,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新媒体也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发声的机会,让他们的声音能够被更多人听到,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新媒体对文化传承和创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
通过网络视频、在线展览等形式,传统文化能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另一方面,新媒体也催生了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
网络文学、短视频、直播等新兴文化形式不断涌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新文化形式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能够反映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成为时代的文化符号。
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信息过载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海量且良莠不齐,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筛选和辨别,这不仅增加了人们的认知负担,还可能导致人们获取到错误或虚假的信息。
此外,新媒体的普及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交问题。
新媒体信息发布制度

新媒体信息发布制度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和广泛。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新媒体信息发布制度势在必行。
新媒体信息发布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信息发布者的资质认证。
新媒体平台要求信息发布者进行认证,包括身份证明、实名认证等,确保信息发布者真实可靠。
2.信息内容审查。
新媒体平台要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查,防止传播虚假、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
同时,也要防止信息泄露、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
3.信息发布时间和频率限制。
新媒体平台要设置信息发布时间和频率的限制,防止信息发布过于频繁,影响用户体验。
4.信息发布责任。
信息发布者要对发布的内容承担责任,不得侵犯他人权益,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5.信息处理机制。
新媒体平台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机制,对违规信息及时处理,对信息发布者依法给予惩戒。
以上是新媒体信息发布制度的主要内容。
新媒体平台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自身管理,促进良性发展,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 1 -。
浅谈网络媒体的商业化与社会责任

? 0 1 ' 3 6
条不实 的新 闻、 一个 谣言 , 都 可能 波及 很广的范围 。带来非常大 的负 面影 响。 比
图: 中国网民规模 和互联 网普及率。
随地进行交流 , 网络媒体解 决
90 2 o l 4 年 第1 期
籍 嬲椒释
传媒e 时 代l 嚣 W O R L D
( 2 ) 虚假新 闻的泛滥。 虚假 信息就是
失 真的信 息。 作 为一 种新 型的交流和新闻 发 布平 台 ,网络媒体 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
一
要付费 。 ( 5 ) 电子 商务平 台: 如 淘 宝 网等 。 受众通过互联 网随 时
一
嗣是啦 ~ *一 互联嘲蕾厦率
露 簿 (N I C 牛 赣 嗣爨 £ 氍 撬 l i 薅
络 媒体 收集 许 多有 关 各行 各 业 的资 料 ,网民通 过 网络 , 得
违反法律法规 的内容 , 包括直接或 隐晦表 现人体性部位 、 污辱性的 图片 、 音视频 、 文
字等 , 也包括宣扬 暴力 、 凶杀 、 恶意谩 骂 、 侮辱诽谤他人 的信息 ; 非法的性用 品广告 和性病治疗广告 ,不 正当交友 等信 息 , 以 及容 易诱发 青少年 不 良思想 行 为和干 扰 青少年 正常学习生活 的内容 。
N E W S W O R L D I 传 媒e 时 代
浅 谈 网络 媒体 的商业 化 与社会 责任
。祖 力胡 马尔 ・ 麦麦 提吐 尔逊
i {
【 摘
要 】以互联 网和手机 为代表 的新媒体 , 受到 网民的关注, 并创造 出经 济效 益。 但是 随着网络媒 体地位 的提 升和影响 力的扩
、
网络 媒 体 基 本 情 况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其影响力也日益深远。
从最初的简单网页浏览到如今的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等多元化的形式,网络新媒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模式以及信息传播方式。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革与创新。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开始逐渐普及,人们能够通过网页获取信息。
但那时的内容相对单一,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带宽的增加,多媒体元素如音频、视频等逐渐融入到网络内容中。
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传统的社交界限,让人们能够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亲人保持紧密联系。
网络新媒体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首先,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过去,我们想要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或者新闻,可能需要翻阅大量的书籍、报纸杂志。
而现在,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就能迅速获得丰富的相关信息。
无论是学术研究、生活常识还是娱乐资讯,都能在网络上找到。
其次,网络新媒体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社交媒体平台让我们能够与远方的亲朋好友随时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增强了彼此的感情联系。
同时,在线论坛和社区也为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促进了知识和经验的分享。
再者,网络新媒体丰富了我们的娱乐方式。
各类在线游戏、短视频、直播等让我们在闲暇时光有了更多的选择,能够轻松地放松身心。
然而,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信息过载就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
大量的信息涌入我们的视野,其中不乏虚假、低质量的内容,这使得我们在筛选有用信息时面临困难,容易浪费时间和精力。
网络谣言的传播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广泛,一些未经证实的谣言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此外,网络新媒体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人们沉迷其中,影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
在社会层面,网络新媒体对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领域,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信息,增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政务透明度。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人文精神与责任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人文精神与责任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其中短视频新闻更是成为了时下最为热门的内容形式。
短视频新闻以其快捷、直观的方式,深受现代人的喜爱。
在这一新兴的媒体形式中,人文精神和责任感也同样至关重要。
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弘扬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一种精神境界。
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短视频新闻要想真正成为一种有益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媒介形式,就必须秉持人文精神,关注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并通过其传播的信息,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提升自我修养。
短视频新闻也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其所传递的信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短视频新闻要承担起引导人们向善的责任。
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短视频新闻应该注重敬畏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避免利用低俗、暴力等手段来吸引眼球。
新闻是一种公共产品,应该为社会传递正确、积极的信息,引导人们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在报道社会事件或个人故事时,短视频新闻要注重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关注其心理需求和情感诉求,真实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呈现出真实的人性和美好的一面。
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人们向善向美,构建和谐、积极的社会氛围。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短视频新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短视频新闻要想真正具备社会责任感,就必须注意自身的信息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新闻不能为了追求点击率而不顾真实性和客观性,造成虚假信息的传播,影响社会舆论和稳定。
它应该注重事实核查,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避免因个人立场、政治倾向等而影响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只有这样,短视频新闻才能成为社会信任的来源,值得人们尊重和追随。
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要想真正具备社会责任感,也需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大局,全面把握社会变革的脉搏,关注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进行适时的调节和引导。
它应该敢于担当,积极参与社会话题的讨论和建设,推动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民主和文明进程。
浅谈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

随着时代 的发展 , 媒体 的社会 作用 越
Hale Waihona Puke 来越 重要 。 人 民群众对 各种 信息 、 新 闻都 是通过媒体 获得 的 ,媒体在物质文 明 、 精 神 文 明 的建设 中有 着 重要 的作 用 。 2 0 0 9 年1 0月 , 在 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致 辞中 ,
辑只有具备强烈 的责任意识 , 才能 把好 舆
论导向关 , 提高 引导舆论能力 。
加 强 新 闻编 辑 社 会 责 任 意 识 的 培 养 , 是 实 现 媒 体 社 会 责 任 的 基 本 保 证
致 的 ,其政 治色 彩是不 可抹 去的 自然
和保 障。 提 高舆论 引导能 力 , 关键要 处理
的 价 值 判 断 和 审 美 取 向衡 量 ,仔 细 推 敲 、
四是按 照新闻宣传 规律办事。 报道事实要 以真实的事件为依据 , 要选择有社会意义 的事实 。 新 闻必须 凭借事 实说话 , 但 不是
作用 。 近年来 , 新媒体 对青 少年健 康成长 认 真审核把关。 新 闻编辑 的把关是全程性 的负 面影 响 日益突 出, 已经引起社会 的普
和 人 民之 福 ; 舆论 导向错 误 , 是 党 和 人 民
件及 炒作 明星绯 闻 、 迎 合猎奇 心理 、 专 重 感 官刺激 、 渲染色情暴力 等低俗之风屡屡 出在一些 报刊 、 图书 、 电视 、 网络 中。“ 有 偿新 闻 、 虚假 报道 、 低俗之风 、 不 良广告 ”
一
伍。 新 闻编辑是媒体生产环节 的重要 把关 人 ,新 闻编辑工作 是对新 闻传 播活 动的
高理论和业务素质 , 是 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基本保证 , 是媒体提 高公信 力和扩 大影响力的基础和前提 , 是媒 体发展新形 势对 编辑工作 【 关键 词】 新 闻编辑 社会责任 责任意识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

新闻专业主义在媒体融合中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新媒体时代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和更丰富的内容形式 挑战:新媒体时代信息泛滥,真假难辨,新闻专业主义面临信任危机 机遇:新媒体时代用户参与度高,新闻专业主义可以通过与用户互动提升影响力 挑战: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快速反应,及时更新内容
职业素养: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 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技术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 应用,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和质量
社会责任: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需 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
新闻教育和人才培养在新媒体时代的展望
教育理念: 注重实践 操作,培 养全媒体 人才
课程设置: 增加新媒 体相关课 程,如数 据新闻、 社交媒体 等
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媒体融合的定义: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实现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个性化和互动化
媒体融合的实践:如报纸与网络媒体的融合,电视与网络媒体的融合等
媒体融合的创新: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以及新闻产品的创新 等
媒体融合的挑战: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等问题,以及如何保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和标 准等
挑战:新媒体时 代新闻传播的碎 片化、娱乐化倾 向,对传统新闻 专业主义提出了 挑战。
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未来展 望
新闻专业主义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数字化和智能化:新闻报道将更加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进行新闻采集、编辑和发布。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将更加融合,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
自律机制:建立行业自律组织, 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
规范执行:加强行业自律,确 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监管力度:加强政府监管,打 击虚假新闻和恶意炒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瑟璺皇。竺冀要。愚磁棚匹Ⅳ彳一叱:磁删¨。上半月,联酝醯灏弗谶潦馥酶婚鹈辨蒋龇勰谳囊辅L—.—————————————h———————————————————————————————————————————————————————————二————————————————_二—————o
新媒体应承担ag裢会责任口南肇胜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便捷、快速的传播与互动,已深入社会和人民大众。中国已拥有4.574Z,网民,手机网民达3.03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络市场。以互联网和手机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蕴藏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影响力。网络民意成为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志。发达的新媒体作为社会舆论载体,理应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推动社会发展,使人类更加文明进步。新媒体如何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以正确引导舆情,恰当处理网民关切的问题。与传统媒体一道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关键词:新媒体社会责任舆论监督舆情引导
新媒体蕴藏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影响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C,(CNNIC)2011年1月19日在京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①: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34.3%;我国手机网民达到3.03亿,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互联网和手机结合,网友通过手机能够进行更为便捷的信息传播.而且不限于文字,还可以将现场拍摄到的图片、视频上传。特别是微博,在2010年十分活跃,微博可以通过手机或网页登录.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微博上,很多网民无需对方同意可以“跟从”链接。一些“意见领袖”“跟从”者过万,对网民的感召力或煽动性极强。与西方微博多谈论网民日常起居不同,中国微博强烈关注时事。网民通过“跟从”链接而形成的微博群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时政新闻平台或论坛。由普通网民临时客串的“公民报道者”,可在微博上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微博突破了某些屏障.赶在了传统媒体报道和政府新闻发布的前面,第一时间大量发布第一手信息,成为影响力巨大的舆论载体。互联网和无线终端嫁接的另一个产品是微视频。微视频是短则几十秒、长不过半小时的视频短片,在突发事件现场,网民用手机、DV等非专业设备拍摄,然后发到网上。新媒体已成为社会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2010年12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当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74起与微博相关的舆情案例中。有近五成存在明显的意见领袖。微博意见领袖在舆情事件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发布信息,其微博往往是舆论的源头;他们通过微博转发和评论,可以将某一事件迅速推至舆论高潮,甚至还可以设置议题,改变公共舆论议题走向。中国社科院2010年社会蓝皮书(2010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②,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网络结合手机成为最强舆论载体。蓝皮书还指出。根据五大门户网站热点事件跟帖数量的统计,跟帖过万份的热点事件有5项。分别是: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重庆打黑风暴、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上海交通管理部门“钓鱼执法”、网瘾标准与治疗。这些热点事件主要涉及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道德伸张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公共问题.体现了广大网民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新媒体承栽起社会责任重担。新媒体已成为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政府上网工程启动10年来收效显著,到2008年,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省市一级已全部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地市级和县级政府拥有门户网站的比例也分别达到99%和92%,很多乡镇、街道甚至村(居)委会都建立了网站和网页。网络留言版成为党政机关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新形式。影响最大的是人民网“地市领导留言版”,截至2009年11月上旬,接收网友留言40万条,37位书记或省长、95位地市主要领导作出公开回应。@新媒体搭建起社会沟通快速、便捷的桥梁。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是新闻价值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时效性的认识不清,更多地关注信息发布的及时性,而忽视受众接受信息的及时性一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信息时效性要求不仅要及时.更重要的是确保需要这些信息的人群能够随时接收到。新媒体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网络媒体没有截稿时间,所发布的信息是即时的、不受限制的,是一种“全天候”的传播方式。其优势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如汶川大地震、2010年世博会、各大体育赛事的信息均在各大门户网站率先发布。海量信息的“全天候”发布,使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信息的接收与发布融为一体,为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新媒体的优越功能拉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距离。发挥好新媒体的这一优势,才能更好地体现新媒体的社会价值作用。新媒体快速发展,舆论监督作用加强。面对网络影响与日俱增的形势,2009年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普遍建立起快速应急机制,回应网民关切,网络舆情应对提速。2009年,在网上网下造成恶劣影响的王帅案、开胸验肺案、“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事件、重庆高考加分作弊案等事件发生后,当事官员先后被问责。另外,由于近年大量贪污腐败问题经网络举报得到查处,2009年政府拓宽了网络举报的通道,鼓励实名,允许匿名。中央纪委、监察部于2009年lO月28日统一开通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受理群众对党员、党组织和监察对象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监察、举报。开通之初一度因访问量过多而导致服务器无法承受。中组部“12380”举报网站、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违法违纪举报中心网站、最高人民
14郝向震謦者万方数据竺竺!竖竺.竺!!:!!圭兰星!一一一熬璺是烹怒爨
检察院举报网站(12309)等也相继开通。④新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原则是媒体自身所决定的。西方社会认为.媒体权力是与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并立的“第四种权力”.“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于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嘶媒体快速发展。但还未能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在公信力等方面的积累远不及传统媒体。新媒体多数情况下只是了解信息的工具,却未能成为人们认识问题的老师。新媒体要想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就需要和传统媒体一样,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第二,新媒体追逐经济效益无可厚非,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逐利必须是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合法获得。鉴于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新媒体必须对其信息生产和传播行为尽到责任,必须杜绝影响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信息。杜绝色情、暴力和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信息。第i,社会主义国家的媒体具有更强的政治特性.在社会主义国家,媒体作为党的喉舌,被视为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国家管理的宣传T具,经济效益必须服从政治管理需要。第四,舆论监督作用。随着社会民主的发展与进步,官员问责力度加大,尤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新媒体的作用更加突出。由于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因此,社会主流声音应占据网络阵地,主导网络舆论话语方向。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民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顺畅起来。而当前。舆论监督“两头热”、“中间冷”,中央高度重视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人民群众对此也寄予厚望和普遍欢迎。而在有些地方官员的眼里,舆论监督却成为“不安定”因素,“抹黑”的脏手,“添乱”的行为.“不和谐”的杂音。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春节迎新茶话会上⑥,提出了“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的论述,就是对舆论监督的精辟阐述。只要把握好了“度”,新媒体也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许多案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新媒体如何承担履行社会责任一是要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合。当前社会现实下,尽管新媒体越做越大,但是其在社会公信力方面,仍比不过传统媒体。公众在进行信息来源选择时,更加注重权威的大众传媒。因而新媒体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联合.依托传统媒体强大的信息提供和筛选功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二是新媒体要切实加强信息来源的管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离开了真实就丧失了公信力,丧失了公信力的传媒就难以持久生存。新媒体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在当前体制下。商业网站并不具有新闻采编权.甚至从业人员也未接受过系统的新闻采编培训,因此,在信息转载时一定要认真核对信息源的可靠性,避免虚假、不良信息传播。三是新媒体要建立公共危机事件应急机制。当前。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危机事件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在临时性、突发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发生的,如何保证新媒体舆论引导方向的正确和内容的准确。是一个新的难题。
新媒体舆情的正确引导不可缺失对普通网民具有良好的舆论引导性和后果预见性,就要传承中华文明传统美德,彰显社会主流价值.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例如,由新华网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评选活动的启动》,⑦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候选人都是散布民间、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因为网民的一次次“顶起”和“围观”而广为人知。评选10位“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彰显“网络无疆、人间有爱、大爱无言、草根有力”。传播“小人物”的美德。该评选颁奖活动于2011年2月14日在京举行。现场公布评选结果。并进行文字、图片、电视、网络直播。这些“小人物”的感人事迹经网友的爱心接力和网上网下互动,形成了强大的爱的力量。这是一次向中国民间道德力量的年度致敬.也是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虚拟手段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积极作用的有益探索。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4.57亿,网络民意成为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志。事实表明,虽然网络舆论纷纷扰扰,但网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是主流。“围观”草根英雄,让隐藏在百姓内心的道德力量通过民间自发的宣传和必要的政府扶持引导,形成温和醇厚的民风,放大为强烈的主流社会心理。多一些这样的舆论宣传导向,少一些粗暴的干预行为.是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自律与正当监管两种不同方法而目标一致的舆论导向的合理选择,要利用新媒体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舆论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道德观念,加强对网民的舆论导向,正确处理网民关切的社会问题。切不可粗暴行使公权力,践踏民意。舆论畅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政府、权力部门要明确民情和民意的合理表达与违法犯罪的不同,正视体制、机制和我们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式、方法,依法办事。应当承认新媒体是新生事物,有一个发展、完善、进步、自修的过程,对非理性和偏激的言论,网民会自发在跟帖或回复中表达不同观点,网络舆论最终往往会走向平衡。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行政与法律的完善,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舆情必将占据主流声音。对于批评、揭露不合理事件的言论。切忌滥用公权力,不能动辄到网上随意删帖,践踏民众的言论表达权。甚至对行使正当舆论监督权的网民蓄意打击报复,肆意抓捕,激化社会矛盾。注释:(D中国互联网络信患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人民网,2011-01—19。②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网,2009—12—21。(耋X多祝华新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