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对广西耕地保护的思考
对广西新增耕地项目后期工作的思考

工作研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一直以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以土地开垦和综合整治为主要来源的新增耕地是落实占补平衡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截至2018年4月15日,广西共实施土地开垦项目20 760个,实施规模183 430公顷,确认新增耕地146 739公顷。
这些新增耕地为广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项目后期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在全区13个市184个项目实地踏勘、调研后,对广西新增耕地项目后期工作进行初探。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本次实地踏勘项目184个,涉及广西13个市64个县(区、市),项目验收时间为2005年至2017年,项目实施规模6 015.249 6公顷,确认新增耕地4 494.466 2公顷。
184个项目中仅有52个项目已签订管护协议,且所有项目均无管护经费。
项目区后期地力培肥措施大部分为承包人自行培肥。
农作物种植面积约601.090 6公顷,占比65.89%;果树种植面积约91.049 3公顷,占比9.98%;树木种植面积约143.004 2公顷,占比15.68%;建设占用面积约9.773 7公顷,占比1.07%;由于各种原因被损毁土地面积约11.934 3公顷,占比1.31%;处于撂荒状态土地面积约55.453公顷,占比6.08%。
二、广西新增耕地项目后期工作存在问题(一)后期监管不足“重指标,轻监管”现象普遍存在,各地进行土地开垦的主要目的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按照当前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新增耕地项目在验收、确认、完成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信息报备后,各项补充耕地指标已经可以在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中使用,各地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
但项目后期监管力度欠缺,效果不佳。
本次调研的184个项目中仅有52个项目签订管护协议,签订管护协议的比例约为28%,仍存在新增耕地被建设占用、损毁等现象。
(二)后期管护经费难以落实一是在国家和广西现有相关土地整治项目制度及政策中,没有明确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资金的来源,且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中也仅规定了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及其他工程的定额,开垦项目后期管护经费不能纳入项目预算,资金落实存在政策困难;二是全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部分地方耕地开垦费等可用于项目后期管护的资金紧张,难以保障项目后期管护需求;三是个别地方存在为了发展经济或者其他目对广西新增耕地项目后期工作的思考● 雷永恒 刘谐静 陆 捷南方国土资源 2019.0448≤≤≤工作研究的,将原本应该用于项目后期管护的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
对广西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

对广西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作者:吴丽叶张雁蔡铭等来源:《南方国土资源》 2018年第7期近年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原国土资源部的决策部署,坚持多措并举守红线,积极探索建立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制度、推进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以下简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耕地保护考核机制等,在总结农民自发开展“小块并大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先建后奖、以奖代补、以补促建”的耕地整治新模式,极大推动了农村体制机制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创新,耕地综合管护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一、广西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主要做法(一)建立以奖代补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以奖代补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让参与耕地整治的群众得到实惠。
2012年以来,广西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农民自发开展耕地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印发自治区鼓励农民自发开展“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自筹资金或以投工投劳、以物折资等方式自发将耕地进行“小块并大块”以及“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进行奖励。
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2014年广西出台了《关于印发自治区“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将种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生产企业参与土地整治的建设主体列为奖补对象,同时建立奖补资金预拨制度,解决土地整治奖补工作启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奖补资金最高不超过22 500元/公顷。
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实施,广西已基本形成了“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以补促建”的土地整治模式,实现了“保耕地、惠农家”的目标。
2015—2018年,全区下达的“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任务84 642公顷,下达奖补资金5.535 8亿元,涉及14个市75个县(市、区),约20万群众受益。
二是探索建立高产高糖糖料蔗(以下简称“双高”)基地土地整治以奖代补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广西耕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广西耕地红线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2018年9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 e p.2018第39卷第5期㊀J o u r n a l o fG u a n g x i T e a c h e r sE d u c a t i o n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n d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V o l .39N o .5D O I :10.16601/j.c n k i .i s s n 1002G5227.2018.05.018广西耕地保护现状㊁问题及对策广西耕地红线研究系列论文之二段向锋,渠㊀霓(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院,广西南宁530022)[摘㊀要]㊀耕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耕地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建设的同时保护耕地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广西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耕地分布分散,在进行耕地保护的同时既要保护耕地的数量,还需要保护耕地的质量.因此,需在现有基础上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关键词]㊀耕地保护;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㊀F 323.21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G5227(2018)05G0114G06㊀㊀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粮食生产的依托.近些年,中国工业化㊁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人口逐年增长,对于粮食的需求也越发多样,耕地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中国历届政府对耕地保护都非常重视[1]2.一㊁广西耕地保护现状在中国,广西属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正处于大力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尽量少占或者不占耕地是广西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在新常态下确保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非常严峻的问题[1]3.耕地保护,不仅仅是指保持耕地数量,还指在数量不减少的前提下改进耕地质量,只强调数量不保证质量是靠不住的.当前,广西的耕地不仅面临着数量逐年递减的问题,还受到质量降低㊁生态遭破坏的困扰,主要体现在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农药㊁化肥㊁工业排污等污染和破坏土壤等方面.按照广西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和完善自治区级汇总成果,全区中㊁低等别的农用地比例大,高等别的农用地比例小.高等别农用地(4~6等)面积594361.69公顷,占广西农用地面积的13.44%.因此,稳定高等别耕地数量,提高高等别耕地占广西耕地面积的比重,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有效遏制优质耕地快速减少的势头,实行 占优补优 ,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对于广西粮食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耕地数量㊁结构根据2013年广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区耕地面积4419447.5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为1962970.25公顷,占耕地的44.42%;水浇地面积为3472.74公顷,占耕地的0.08%;旱地面积为2453004.51公顷,占耕地的55.50%[2](见图1).图1㊀广西耕地结构图(二)耕地坡度情况根据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广西耕地坡411 [收稿日期]㊀2018G05G23[作者简介]㊀段向锋(1975 ㊀),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㊁耕地保护;渠霓(1983 ㊀),女,山西祁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㊁耕地保护.[引用格式]㊀段向锋,渠霓.广西耕地保护现状㊁问题及对策:广西耕地红线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5):114G119.2018年段向锋,等/广西耕地保护现状㊁问题及对策第5期度分布在Ⅰ~Ⅴ级,占比最高的为Ⅰ级地,占全区耕地的36.00%,Ⅱ级地占比为29.14%,Ⅲ级地占比为22.39%,Ⅳ级地占比为7.06%,Ⅴ级地占比为5.41%(见表1).表1㊀广西耕地坡度情况表单位:公顷区分小于等于2ʎ大于2ʎ小于等于6ʎ大于6ʎ小于等于15ʎ大于15ʎ小于等于25ʎ大于25ʎ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合计耕地面积1591130.791287606.29989354.24312066.38239289.84419447.5比例36.00%29.14%22.39%7.06%5.41%100.00%(三)耕地分布情况广西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桂南㊁桂中和桂东北.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可将广西农用地分等规程分为右江河谷区㊁桂西北山地区㊁桂南低平原区㊁桂东北丘陵山地区㊁桂南沿海区㊁桂西岩溶山地区㊁桂中溶蚀平原区.其中耕地数量最多的地区为桂南低平原区,占广西耕地总量的43.30%;其次是桂中溶蚀平原区和桂东北丘陵山地区,耕地数量分别占广西耕地数量的16.25%和16.20%,其他4个指标区耕地总面积占广西耕地总量的24.25%,具体见表2(由于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数据库成果以2011年为时点,耕地面积与现状有差异)[3].表2㊀广西耕地分布表单位:公顷指标区水田水浇地旱地合计桂东北丘陵山地区443383.31231.92271785.94716401.16桂南低平原区864958.821488.981048006.351914454.14桂南沿海区124113.83582.23127524.54252220.61桂西北山地区209616.2530.86179512.31389159.42桂西岩溶山地区95522.475.97202482.4298010.84桂中溶蚀平原区191966.6218.58526191.44718376.62右江河谷区41195.9231.8591471.19132698.96总计1970757.183590.392446974.184421321.75(四)耕地质量情况根据广西农用地分等补充完善成果,广西耕地利用等级主要分布在4~12等.按照惯例,4~6等为高等,7~9为中等,10~12等为低等.广西中等地最多,占全部耕地的52.63%,低等地占全部耕地的33.93%,高等地占全部耕地的13.44%(见表3).表3㊀广西耕地利用等构成表单位:公顷广㊀西高等地(4~6等)中等地(7~9等)低等地(10~12等)面积占指标区耕地比例面积占指标区耕地比例面积占指标区耕地比例总计594361.6913.44%2326796.652.63%1500163.4633.93%㊀㊀广西耕地质量按面积加权的平均利用等为8.48等.根据2009年1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中国农用地分等成果,全国耕地的面积加权平均等为9.8等.广西耕地质量平均水平略高于上轮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全国耕地平均质量水平.(五)梯田分布情况根据广西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共有梯田194.52万公顷,占广西水田总量的99.09%㊁耕地总量的43.34%.从全区范围看,梯田主要分布于南宁盆地四周㊁桂西溶岩山地区㊁桂北山地区.各市的梯田面积㊁梯田占该市耕地面积比重情况见图2,其中南宁市㊁百色市和河池市的梯田面积规模较大,梯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均在50%以上.511图2㊀广西梯田分布柱状图(六)耕地生态情况根据2015年新版«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含量(氮㊁磷㊁钾㊁有机质等),酸碱度,重金属元素含量,盐渍化程等,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后可把土壤质量共分为五等(见表4).表4㊀耕地生态环境评价表[4]耕地生态环境评价一等(优质)土壤环境清洁,土壤养分丰富至中等.二等(良好)环境清洁,土壤养分较缺乏㊁缺乏或者土壤环境轻微污染.三等(中等)土壤环境轻度污染,土壤养分丰富至较缺乏或土壤环境较轻微污染,土壤养分缺乏.四等(差等)土壤养分丰富至较缺乏或土壤环境轻度污染.五等(劣等)土壤环境重度污染,土壤养分丰富至缺乏或土壤环境中度污染,土壤养分缺乏.㊀㊀本文对广西耕地生态环境的评价根据2013年启动的广西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进行.截止到目前,广西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有4个县区成果通过了验收,包括江南区㊁横县㊁合浦县㊁钦北区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结果显示,评价区土壤199.69万亩,耕地土壤以三等土地为主,面积为69.22万亩,占评价区面积的34.66%;其次为二等和四等,较丰富和较贫乏土壤分别占25.29%和26.11%.一等丰富土壤面积为16.26万亩,仅仅占评价区总面积的8.14%;5.79%土壤属于劣等土壤(见表5).表5㊀耕地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分级表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丰富较丰富中等较缺乏缺乏总计江㊀㊀南旱地水田面积(万亩)00.8226.8718.371.0147.07比例(%)01.7557.0839.032.15100面积(万亩)00.599.813.110.2213.73比例(%)04.3171.222.671.6100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丰富较丰富中等较缺乏缺乏总计横㊀㊀县旱地水田面积(万亩)5.9330.0118.4723.168.1985.76比例(%)6.9234.9921.5327.019.5564.56面积(万亩)10.3319.0914.077.52.1453.13比例(%)19.4435.9326.4814.124.0240.00611合㊀㊀㊀㊀㊀计旱地水田小计面积(万亩)5.9330.8345.3441.539.2132.83比例(%)4.4623.2134.1331.276.93100.00面积(万亩)10.3319.6823.8810.612.3666.86比例(%)15.4529.4335.7215.873.53100.00面积(万亩)16.2650.5169.2252.1411.56199.69比例(%)8.1425.2934.6626.115.79100.00(七)耕地硒含量情况硒(S e)是人体和动植物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有提高人体抗癌抗衰老功能.据统计,中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状态,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显示(2010年数据),广西北部湾地区土壤硒含量较高,富硒土壤资源十分丰富.土壤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同样对调查区的硒含量进行了评价:根据本次调查评价,横县主要基本农田区表层土壤硒的含量范围为0.23~1.06m g/k g,平均值为0.44m g/k g;江南区土壤类型中硒平均含量介于0.43~1.29m g/k g,平均值为0.81m g/k g,均远高于全国A层土壤平均值0.29m g/k g.因此,从土壤中硒总量水平看,要开发富硒农产品,评价区土壤中已经具备了硒元素贮量资源.二㊁广西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一)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平衡,部分地区保护任务过重按照国家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下达各市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以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依据,但2009年完成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部分市县实际的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梧州市㊁玉林市㊁贵港市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过重,基本农田保护率远高于广西82.96%的平均水平,分别达到107.58%㊁102.35%㊁97.64%.(二)基本农田整体质量不高,可补划基本农田的耕地资源不足基本农田保护区涵盖了广西最优质的耕地,但也存在一些质量较差的耕地.譬如基本农田划定结果中,还存在可调整地类和坡度大于25度的坡耕地.经过统计,广西基本农田中划入18.41万公顷的可调整地类和3万公顷的其他地类.另外有4.07%的基本农田为坡度大于25度的坡耕地,如百色市那坡县有7908.39公顷㊁梧州市岑溪市有789.21公顷.同时,一般耕地大多零碎㊁耕地利用等别较低,实现基本农田占用补划 占优补优 的难度较大.(三)优质耕地减少快,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一是优质耕地减少快,占优补劣现象严重.通过分析,近几年耕地减少均位于城镇周边,属于地势平坦㊁交通便利㊁水利条件好的优质良田.而补充耕地通常来自土地复垦㊁后备资源开发等.目前,开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程中,村庄整治出来的土地质量与被占的耕地质量差别较大,甚至有的开垦出来后,因新增耕地质量太差㊁耕种效益低而被丢荒.二是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以经济发展为名的圈地占地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地区以兴建开发区㊁工业区,发展地方经济为名,违规圈地,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根据调查,广西发展较快的北部湾经济区2008 2010年间,单位建设用地投资额扩大了1.81倍,但单位建设用地地区生产总值和单位建设用地二㊁三产业产值上升速度明显偏小,分别仅增长了1.13和1.14倍.目前,广西耕地管理还未真正消除这种城市用地过度扩张导致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四)耕地质量管护重视不够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给了地方很大的划定基本农田自主权.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在进行基本农田划定时,将城市周边和地势条件较好的优质高产良田划为非基本农田,而区位条件和立地条件较差的耕地则被划为基本农田.(五)基本农田保护缺少经济激励机制在中国,作为 保命田 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主要采取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执行,通过落实上级下达保护指标㊁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来开展保护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不仅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且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和保护还会带来未来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只有保护的责任,没有相关权益和监管手段,缺乏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国家控制了基本农田的发展权,而没有给农民一定的补偿,导致基本农田的使用者承担了全部的保护成本,造成了社会的不公正,客观上影响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开展.现行基本农田保护的机制和手段未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尤其是没有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不能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给予一定711的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于地方政府和农户而言,基本农田保护只是上级下达的一项行政任务,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权利,因而也就没有内在的经济动力保护基本农田[5].三㊁广西耕地保护对策(一)健全耕地保护机制1.建立自治区级耕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制度成立自治区级耕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建立核心地块占用的一票否决制.基本农田核心地块禁止任何开发建设,保证核心地块的永久性,且不受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影响.对规划编制㊁修改及项目占用涉及核心区的耕地,必须由专家委员会组织论证,实行一票否决制.论证意见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的决策依据.2.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激励机制(1)经济补偿机制建议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成立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对负责保护任务重的人民政府按照保护目标,分期分年给予补偿[5],或者通过增加后备资源丰富㊁耕地保护任务多地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提高奖补,同时增加后备资源匮乏㊁耕地保护任务较少地区的新增耕地开垦费,以提高耕地占用成本的方式协调不同区域间耕地保护任务差异产生的利益不平衡.多种途径加大耕地保护资金投入.同时,在初期资金优先的前提下,优先落实对基本农田核心地块的经济补偿.(2)财政转移支付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制定各地市㊁各区县㊁各乡镇之间的转移支付方案.加大稳定优势产区㊁基本农田集中区域㊁基本农田核心地块区域㊁耕地保护任务承担较多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㊁政策优惠等措施,进行经济补偿.3.耕地资源资产负债与官员考核挂钩建立耕地资源资产负债考核体系并编制耕地资源资产负债表,内容涵盖耕地数量㊁质量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等方面.明确考核指标内容和核算方法,将耕地质量和耕地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等指标逐步纳入广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中来,综合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耕地保护责任情况,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开展耕地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4.扩大 以奖代补 对象范围,提高 奖补 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2014年先后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 小块并大块 耕地整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桂财建 2014 298号)和«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土地整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财建 2014 58号)等文件.应在已有政策基础上加大集中区内 以奖代补 资金投入力度,优先在集中区内扩大奖补资金覆盖范围,并优先将奖补资金投入集中区,提高奖补标准,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5.提高建设占用耕地成本,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耕地开垦费标准和建设占用耕地的成本,限制建设占用耕地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6.加大违法用地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当前,由于耕地作为农用地的价值低下,地方政府㊁管理基层㊁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都不高,农民及小型企业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较为严重,应加大违法用地处罚力度,适当提高违法成本.(二)强化耕地质量建设1.提高基本农田地块空间集中程度基本农田集中区内新增优质耕地可划入基本农田核心区.建议对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新增耕地[5],即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通过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补充耕地资源.当新增耕地质量等别达到或高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现状耕地的平均质量等别,且保持三年耕地的情况下,可考虑将这部分新增耕地资源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建议在基本农田集中区内设立基本农田地块的区内区外置换试点.在保障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㊁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尝试在区内区外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置换.对于基本农田集中区内部分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高质量耕地以及新增高质量耕地,可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同时,对于集中区外部分基本农田地块可酌情退出.2.多措并举,确保落实耕地占补平衡(1)严格执行以补定占㊁先补后占规定,引导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㊁土壤地质调查测评分析㊁土地变更调查等成果,完善现有和后备耕地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制度[5].(2)加快实施 旱改水 ,改进占补承诺方式,将 旱改水 项目统一纳入系统监管,鼓励社会企业参与.(3)加强新增耕地的管护.针对新增耕地 重建设㊁轻管护 现象,建议加强竣工验收后的管护及管护经费的保障工作.强化后期有效的运行管护体制,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作用,建议及时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施移交给村委负责管理,8112018年段向锋,等/广西耕地保护现状㊁问题及对策第5期并将纳入年度财政经费预算的管理费㊁维修费拨付给村委,签订管理任务责任书,落实项目管护措施.3.大力实施国土综合整治整合相关项目资金,着力推进增减挂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矿上地址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益水平,推动绿色协调发展.4.积极推进表土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召开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利用工作推进会,总结推广表土剥离利用试点成功经验,推动表土剥离利用工作的开展.由试点逐步向全面铺开,由点到面,逐步实施表土剥离.(三)加强耕地生态保护与监测1.高度重视,改善耕地生态环境目前,广西耕地生态面临的几个问题:一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跑水跑肥,土壤板结;二是土壤沙化严重,特别是石漠化地区;三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四是土壤因滥用化肥㊁农药以及采矿引起的污染,产生土壤安全性的问题.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改善耕地生态环境,建议:一是加强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二是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的进度,应从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局出发,加快实施该项工作;三是结合土地整治等治理工程,改善缺水现状,通过清理河道㊁加固河堤和增加植被保持水土,防止流失.2.加强耕地生态监测,推动农业调查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耕地的生态监测离不开当前开展的农业地质调查工作.一是建议将农业调查成果应用于耕地质量更新完善工作.更新耕地质量评价因素和耕地质量等别,保障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现势性.二是建议将未划入基本农田的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别为一等的优质耕地列为基本农田补划首选资源,加强优质耕地的保护.三是利用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全面指导当前农产品种植㊁测土配方施肥㊁土壤改良等,提高养分含量,遏制耕地酸化和重金属超标.四是对圈定的优良富硒土壤集中区进一步开展1ʒ1万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为优选富硒土地应用示范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五是加快推动广西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扩大覆盖范围.[参考文献][1]㊀左旭阳,孔祥斌,渠霓,等.广西耕地红线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2]㊀刘彦随,乔陆印.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创新[J ].经济地理,2014(4):1G6.[3]㊀李广东,邱道持,王平.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3):282G287.[4]㊀吴泽斌,刘卫东,罗文斌,等.我国耕地保护的绩效评价及其省际差异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785G1793.[5]㊀曾璐.广西耕地的质量㊁生态㊁经济协调度评价[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6.O n t h e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P r o b l e m s 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f o rC u l t i v a t a b l eL a n dP r o t e c t i o n i nG u a n gx i :S e r i a lR e s e a r c hP a p e r s o n t h eR e dL i n e o fC u l t i v a t a b l eL a n d i nG u a n g x i (I I )D U A N X i a n g f e n g,Q U N i (L a n dR e s o u r c e sP l a n n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G u a n g x i ,N a n n i n g 53002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C u l t i v a t a b l e l a n di sa ni m p o r t a n t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i t s i m p o r t a n c eb e i n g i n c r e a s i n g l yd i s t i n c t i ve .H o wt o p r o t e c t t h e c u l t i v a t a b l e l a n dw i t h o u t af f e c t i ng ec o n o m i c c o n s t r u c t i o nh a sb e c o m e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e a l i s t i c p r o b l e m.T h eo v e r a l l q u a l i t y o f c u l t i v a t a b l e l a nd i nG u a n g x i i sn o tve r y h i g h ,a n d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f c u l t i v a b l e l a n d i sd i s p e r s e d .W h i l ec a r r y i ng ou t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o f c u l t i v a t a b l e l a n d ,w e s h o u l dn o t o n l yp r o t e c t t h e q u a n t i t y o f c u l t i v a t a b l e l a n d ,b u t a l s o p r o t e c t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i t .O n t h eb a s i s o f e x i s t i n g l a n d ,w e s h o u l d e n h a n c e t h e q u a l i t y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c u l t i v a t a b l e l a n d ,s o a s t o f u r t h e r i m pr o v e 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 c u l t i v a t a b l e 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K e y Wo r d s :p r o t e c t i o no f c u l t i v a t a b l e l a n d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p r o b l e m s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责任编辑㊀许春慧]911。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思考

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耕地保护问题 的研究,提出有效的 保护措施和建议。
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为农 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 力支持。
提高全社会对耕地保 护的重视程度,促进 农业可持续发展。
02
耕地保护现状
耕地资源现状
01
02
03
耕地面积减少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人 口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 少,已经威胁到国家的粮 食安全。
益。
未来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研发 更多符合国情、农情的耕地保 护技术和装备,提高保护效率
。
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 国外耕地保护的先进经验和做 法,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和 生态环境挑战。
未来需要提高全社会的耕地保 护意识,加强宣传教育,让更 多人了解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共同参与到耕地保护 事业中来。
正性。
强化政府监管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加 强对耕地使用的日常监管和巡查
。
强化对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执 行力度,确保耕地不被随意占用
和破坏。
加强对地方政府耕地保护工作的 考核和问责,确保地方政府履行
耕地保护职责。
推广科技应用
01
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
02
利用遥感、GIS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耕地监测和预警系统,实
02
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多重压力,需要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护。
03
加强耕地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 的格局。
04
加强耕地保护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监管力度和执 法水平。
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耕地保护工作需要更加注 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推广生 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 模式,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效
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

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多,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资源变得更加珍贵。
因此,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就如何加强耕地保护工作进行一些思考。
一、坚定耕地保护的意识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为其提供基础设施配套的土地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大量耕地被征用和开发。
这必然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保护耕地的意识,把耕地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来看待,并在政策和法规层面上加强保护。
二、完善法律法规在实践中,我们必须秉持保护耕地的意识,加强法规建设,强化耕地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
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法》,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耕地保护法制还有某些不足,特别是在执法实践中的规范性和保护效果,有待深入探讨和完善。
三、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耕地属于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划来管理和利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制度,确保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化进程,不过度征用和开发耕地。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耕地资源利用的监督和调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将耕地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中。
四、加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这将会导致严重的土地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来治理土地沙漠化,保护和增加耕地资源。
五、推行生态农业,保护耕地的质量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为宗旨的农业模式。
通过各种手段,如合理施肥、生态种植、转基因技术、灌溉技术等措施,生态农业不仅能保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保护耕地的质量,减少土壤和水资源的流失。
总之,保护耕地资源已经成为当今时代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同时,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已成为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以此维护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思考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思考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耕地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面临严重的耕地资源压力。
因此,加强耕地保护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加强耕地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这对我国的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加强耕地保护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保障粮食安全: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加强耕地保护可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人民提供稳定的食物供应。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耕地资源,才能培育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3. 维护生态平衡:耕地的保护涉及到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二、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为了有效加强耕地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耕地保护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耕地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耕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
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减少非农业用地的占用,优先保护耕地,避免城市扩张对耕地的侵蚀。
3.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耕地的占用需求,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4. 加强土壤环境管理:加强农田土壤的保护与治理,降低土壤退化的风险,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5. 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通过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对农民保护耕地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三、优化耕地资源利用的思考除了加强耕地保护之外,还应当积极推动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当前,我国的耕地利用率不高,存在着浪费和不合理的现象。
耕地保护的思考与感悟

耕地保护的思考与感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耕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是粮食的来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耕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耕地保护这一重要问题。
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控制耕地占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争夺愈发激烈,一些地方存在着滥占耕地建设房地产的现象。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耕地资源,也危及了粮食安全。
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切实控制耕地的占用,确保农田得到充分的保护。
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土地产量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才能保证农田的灌溉和排水工作得到有效展开。
科学的耕作方式也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关键。
农民要根据土地品质和气候条件,科学选种、合理施肥,做到精耕细作,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投入,提升耕地的生产效率。
农业是一个科技密集型产业,要想提高农田的产出,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农田的生产效率。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耕地资源。
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生存基础。
土地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意识,不擅自破坏耕地资源,不乱倒垃圾,保持土地的整洁和肥沃。
只有做到共同守护,我们才能保障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在未来的发展中,耕地保护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议题。
只有认真对待耕地资源,才能保障粮食的供应,确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从点滴做起,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生存基础,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绿色的世界。
【本篇文章共计772字】第二篇示例:耕地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_刘永贤

收稿日期:2010-01-15基金项目:民革广西区委资助项目(桂革[2009]57号)作者简介:刘永贤(1981-),男,湖南邵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研究工作。
耕地是农业的载体,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良好的耕地质量,关系着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对农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问题归根到底是耕地问题,要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要有数量足够和质量良好的耕地作为保障[1,2]。
广西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多丘陵和山地,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许多耕地所处海拔较高,土层较薄,耕地质量整体水平较差,以中、低质量的耕地为主,耕地后备资源不足[3,4]。
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受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日益严重,耕地质量逐年下降,广西生态环境变得极其脆弱。
为保证广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须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是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保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广西耕地数量与质量现状1.1耕地保有量情况根据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广西土地总面积2375.58万ha ,其中耕地面积421.75万ha ,占土地总面积的17.75%;基本农田面积362.07万ha ,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5.3%;与1988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了0.4%。
经实地调查,2008年末实有耕地面积为429.43万ha ,实有耕地面积比国家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下达给广西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刘永贤(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宁530007)摘要:文章对广西耕地数量与质量现状进行了概述,从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资源重用轻养、土壤污染严重、农田撂荒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占优补劣、耕地补充重开发轻整理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耕地质量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科学用肥用地,提高政策保障能力、科学配置耕地资源,完善耕地征用机制、增加高产田(地)征用成本,依靠科技开展耕地整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整治力度等措施,以提高广西耕地质量,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对广西耕地保护的思考
作者:甘绍波
来源:《科学家》2016年第04期
摘要耕地保护是事关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整理研究相关的广西耕地保护的资料,分析目前有关广西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耕地质量管护、耕地保护利益机制以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3个方面进行论述,在新形势下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耕地保护;基本农田;连片优质耕地;机制;广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6)04—0055—02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
我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土地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因此耕地保护成为目前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土地需求大,耕地保护面临严峻形势,如何坚守耕地红线,解决人地矛盾,既切实保护耕地,又满足供地需求保建设发展,文章就广西耕地保护现状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耕地保护进行分析和研究。
1耕地保护现状
我区现行耕地保护制度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耕地保护法律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实现耕地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
近年来我区通过贯彻落实相关制度,耕地保护取得一定成效。
根据2014年广西公布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显示,2009年全区耕地总面积为443.1万公顷,比1996年第一次土地调查时多了21.3万公顷。
2耕地保护存在问题
由于广西地区的地质特点,导致在广西地区的耕地质量普遍没有平原地区的优质,且耕地面积以及相关的后备资源不足,伴随经济的发展,出现城镇化趋势,这无形中促进了公共设施的建设,也加大了对土地的占用。
这也导致了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同时耕地保护存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耕地质量管护力度不足
近年来,全区耕地减少以优质耕地居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2年全区中高等耕地的减少占耕地减少总量的71.4%。
具体表现在:1)非农建设“占优补劣、以次充好”的现象严重。
由于城镇建设占用的耕地多是城镇周围或主要交通沿线较好的良田,而补充的耕地大多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耕地质量不高,且在耕地的“占补”方面只是强调数量和忽略了质量,从而
造成耕地资源的隐性流失;2)设施农用地及种植林木等农业结构调整的无序管理,造成了优质耕地的退化和流失;3)大量临时用地复垦不到位,降低了耕地质量;4)“保命田”保护力量薄弱。
一些地方政府只顾眼前利益,巧立名目利用政策占用或者核销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5)还有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因素也导致耕地质量的降低和数量的减少。
2.2耕地保护利益调节机制缺失
导致耕地保护不到位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调节机制的缺失。
一是耕地作为农用地的价值低下,粮食安全效益得不到补偿,与非法占用耕地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相比微不足道,使得地方政府、农村集体、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非法占用耕地建设的现象屡禁不止;二是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本较高,投入的保护经费不足;三是很多农民选择外出就业,致使耕地撂荒,耕地利用率不高。
2.3耕地保护责任难以落实
在保护耕地方面,我国实行耕地保护的目标责任制,是指将保护耕地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或相关部门头上,继而保证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实施。
并且国家还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地区政府在保护耕地方面所担当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但是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责任考核制度,耕地保护责任主体虚化,致使保护责任难以落实。
3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3.1完善耕地质量保护体系
首先,应当对高质量的耕地进行统计整理,确保实现耕地保护可持续发展。
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即采取实施重大工程、整县推进、扶贫开发和农民白发整治“四位一体”的土地整治模式,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以保护耕地质量、生态环境为核心,推动耕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建立耕地质量管理机制。
由国土、林业、农业、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标准、耕地质量验收办法,建立和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评价体系和预警预报系统等体系,建立耕地质量管理机制。
3.2加强基本农田管护
根据广西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以土地规划中期评估修改为契机,尽快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各地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开展“六规”(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合一的规划,布局好各项用地,建立彼此隔绝的城镇圈与基本农田保护圈,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大力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设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3连片优质耕地为保护核心
借鉴自然生态保护的管理理念,采用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将耕地保护空间划分为优质耕地保护区和一般耕地区,其核心是保护连片的优质耕地。
通过质量优先原则、相对集中连片原则、封闭原则等,将等别6,7,8等的耕地作为优质耕地区,其余耕地作为一般保护区。
对于优质耕地区实地划区定界,禁止任何擅自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改变耕地用途的活动,重点监控,定期抽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保护。
一般耕地保护区则执行基本农田保护相关制度。
3.4健全耕地保护利益调节机制
进一步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力度,减免有关使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成本税费,以鼓励使用存量土地进行建设;提高耕地占用税征收标准,使税额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变化;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专项经费的投入和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转移支付补偿机制,不能完成保护任务的区域,通过支付代保费用将任务转移到耕地资源充足地区,平衡收益,提高政府保护耕地的动力;建立配套区域补偿机制制度,制度中包括耕地成本与效益评估、监督处罚机制、补偿资金管理等,做到有章可循,严格制度办事;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对不同区域间耕地保护目标差异进行调节补偿,降低利益不平衡。
3.5健全完善共同责任机制
耕地保护是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乃至村民共同的目标责任,健全完善共同责任机制,各级政府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量化保护责任目标。
构建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多关口、网络化的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贯彻落实有关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政策。
4结论
通过对广西耕地保护的分析和研究,分析耕地减少且质量不高的原因,耕地保护利益调节机制缺失,以及耕地保护责任难以落实3个方面问题,提出了解决上述3个问题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