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三维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midas-减隔震支座的刚度模拟

01、减隔震支座的刚度模拟➢具体问题:根据《公路桥梁抗震细则》(JTGB02-01-2008)中第10.2条中关于减隔震装置的说明,常用的减隔震支座装置分为整体型和分离型两类。
目前常用的整体型减隔震装置有: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目前常用的分离型减隔震装置有:橡胶支座+金属阻尼器、橡胶支座+摩擦阻尼器、橡胶支座+黏性材料阻尼器。
目前设计人员普遍存在两个误区,其一:抗震分析时一味的考虑用桥墩的塑性能力耗散地震效应,忽略增设减隔震支座的设计思路;其二:由于设计人员对减隔震支座的模拟方式不清楚,造成潜意识里回避减隔震支座的采用。
本文考虑上述两点对《公路桥梁抗震细则》(JTGB02-01-2008)第10.2条中涉及的减隔震支座模拟进行说明。
限于篇幅,本文仅对整体型减隔震装置进行叙述。
➢解决斱法:1、铅芯橡胶支座①②涉及规范及支座示意图(《公路桥梁铅芯隔震橡胶支座》(JT/T 822-2011))图1.1铅芯橡胶支座示意图铅芯橡胶支座的实际滞回曲线和等价线性化模型(第1 页,共10 页)图1.2实际滞回曲线图从实际滞回曲线可以得到3点重要的结论:图1.3等价线性化模型1)2)3) ③铅芯橡胶支座的位移剪力曲线所围面积明显大于较普通的橡胶支座,而且滞回曲线所谓面积反映了支座耗能能力,故间隔震支座(对于本图为铅芯橡胶支座)的本质是通过自身的材料或构造特性提供更有效的耗能机制,耗散地震产生的能量,从而起到减轻地震对结构的破坏程度。
实际滞回曲线一般为梭形,图形成反对称形态。
目前通用的方法是将其等效为图1.2所示的线性化模型。
通过K1 、K2、KE 、Qy四个参数来模拟铅芯橡胶支座的滞回曲线。
等价线性化模型中涉及的四个参数含义如下:K1——弹性刚度:表示初始加载时,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是的刚度(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K2——屈服刚度:表示屈服之后的刚度。
KE——等效刚度:等效的含义是指如果不考虑加载由弹性到塑性的变化过程,仅考虑屈服后累计位移与力的关系折算出的刚度。
HDR系列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设计指南

9 LNR 滑动型支座及安装、更换、养护、尺寸 ................................... 46
9.1 支座结构及技术性能 .................................................................................... 46 9.2 支座安装工艺细则 ....................................................................................... 46 9.3 支座更换工艺............................................................................................... 49 9.4 支座的养护与维修 ....................................................................................... 49 9.5 支座安装尺寸............................................................................................... 51
隔震支座施工方案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施工方案目录一、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安装前准备工作 (2)三、材料与设备 (2)四、劳动力组织 (3)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5.1工艺流程 (3)5.2操作要点 (5)六、隔震支座安装注意事项 (10)七、成品保护措施 (10)八、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11)九、隔震支座的检查和维护 (12)十、质量验收标准 (12)十一、安全注意事项 (12)十二、安全措施 (12)十三、环保措施 (13)标准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橡胶支座第1部分:橡胶隔震支座试验方法》(GB/T 20688.1-2007)《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橡胶隔震支座》(GB 20688.3-2006)《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2001)《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03SG610-1二、施工安装前准备工作隔震支座安装之前,需完成隔震支座及支座配件验收,安装工具及相关测量仪器准备,各工种施工人员的任务安排及技术交底等工作。
1)、技术准备阅读图纸和相关规范或标准,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
2)、机具设备和施工人员准备施工所用的有关机具设备及各工种施工人员准备。
三、材料与设备1)、检查隔震橡胶支座使用的橡胶、钢材及其他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隔震橡胶支座的外观不应有使用上有害的裂缝、鼓胀、外伤。
表1支座外观质量要求3)、检查隔震橡胶支座的尺寸偏差符合标准要求:高度允许偏差(允许偏差±1.5%和±6mm较小值);平面尺寸偏差(±1%,且不大于4mm);平整度1/300以内。
4)、检查连接板外形尺寸、板厚尺寸、孔中心距离及孔径符合设计要求。
5)、检查防锈涂层厚度达到规定要求;检查螺栓有效高度达到设计要求。
6)、隔震橡胶支座的力学性能符合《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2000)以及《橡胶支座:第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GB/T20688.1-2007)所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要求。
铁路连续梁桥横向减隔震支座参数研究

图 2 连续梁桥有限元计算模型
4 0 0 30 0
() 号人工地 震 波 b2
2 2 E型钢 阻尼 支座力 学模 型 .
20 0
E型钢 阻尼 支座 的力学模 型 可简化 为 双线 性滞 回模 型 ,如 图 3所 示 。 图 中 ,F 为支 座 水 平 屈 服 力 ,F 为 支座水 平极 限承 载 力 ;d 为支 座 的水平 屈 服位 移 ,d 为 支 座 的水 平 极 限位 移 ;走 支 座 为 的水平 屈服 前刚度 ,很 明显 k 一F / 为支 座 d ,k
0 0 . 3 0. 3 0 O 0 . 3
图 4 3 人 工 地 震 波 加 速度 时程 曲线 条
模 型 只需 要 屈服力 和屈 服位 移便 可确定 ,故 本文 将 屈 服力 Fv 屈 服位 移 d 作 为 E型钢 阻 尼 支 座 的 和
控 制参 数 。
3 计 算 结果 及 分 析
全桥 E型 钢 阻 尼 支 座 对 称 布 置 , 中墩 及 制 动
翥
-
—
N 一O 10
20 0
30 0
构 静 力 、 动 力 特 性 , 应 用 有 限 元 分 析 软 件 S 2 0 建 立 全 桥 有 限 元 模 型 ,其 示 意 图 如 图 2 AP 0 0
所示 。其 中主梁及桥 墩均 用三 维梁单 元模 拟 ,每个
桥墩 顶盖 梁上设 置 2个支 座 ,共 8个支座 ,均 由连
40 0 30 0 20 0
为单箱 双室 变截 面箱梁 ,1 号 墩 和 1 7 8号墩 处 梁 高 32m,1 . 6和 1 9号 2边 墩 处 及 跨 中 的梁 高 为 18 . I。1一 1 号 墩均 为 矩 形 实心 单 柱 墩 ,其 中 1 T 6 9 I - 6和
基础隔震综述

基础隔震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结构控制技术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其有造价低廉,施工便捷、控制效果佳,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本文综述了基础隔震的概念,以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基础,隔震,支座,阻尼,进展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在结构的隔震研究十分活跃,工程应用日益增多,已开始从理论和试验研究、方案设计、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分析研究,在我国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已增加了隔震专门章节。
工程结构应用橡胶支座的推荐性设计标准亦已批准。
在国际方面,自第一届国际结构控制会议于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以来,大约每9 年召开一次,有关领域的文章也常见于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
二、概念建筑结构隔震的本质思想是通过增加能够提供柔性和适当耗能装置(阻尼)的隔震层(系统),以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
基础隔震,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个隔震层,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适当增加结构的阻尼,使结构的位移集中于隔震层,上部结构像刚体一样,自身相对位移很小,从而使建筑物不发生破坏或倒塌。
基础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置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的隔震消能装置,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滞变阻尼。
变形能力的增加,使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持不倒;而阻尼的增大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震能量从而大大减小地震作用、基底位移和结构变形。
同时,结构变形能力的增大导致了结构产生的第一振型周期变长。
这与增大的阻尼相结合,就可以大大降低地震影响系数,并且结构底部有足够的横向变形能力和滞变阻尼,使得结构底部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避免了常见的结构底部首先破坏的可能性。
三、基础隔震体系的主要类型基础隔震体系按隔震机理不同可划分为橡胶支座隔震体系、滑动摩擦隔震体系、组合隔震体系、摩擦摆体系等。
基于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原因,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橡胶支座隔震体系、滑动摩擦隔震体系和组合隔震体系。
1.1 橡胶支座隔震体系橡胶支座分铅芯叠层橡胶支座、普通叠层橡胶支座和高阻尼叠层橡胶支座。
建筑减隔震技术原理及应用浅析侯宇

建筑减隔震技术原理及应用浅析侯宇发布时间:2023-06-30T11:31:21.316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8期作者:侯宇[导读] 地震属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是一项严重的问题,而建筑减隔震技术可作为降低地震破坏强度的有效手段,保障建筑物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建筑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和实现。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地震属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是一项严重的问题,而建筑减隔震技术可作为降低地震破坏强度的有效手段,保障建筑物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建筑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和实现。
关键词:建筑减隔震技术;地震风险;实例;应用;前言地震往往对建筑物及其使用人员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需要采取一切有效手段来保障建筑安全,减少地震对于我们的危害[1]。
而建筑减隔震技术就是一种通过改变建筑结构自身结构,使之降低地震力破坏后果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不断对于地震风险认知的深化,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在2021年新颁布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744 号)中第十六条明确“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建筑减隔震技术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防灾抗震措施。
本文主题是探析建筑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技术并加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一工程概况本文选择XX工程作为案例。
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研究

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基础隔震技术因为自身具有较好的控制减震效果、容易实施以及较低造价等基本优势,目前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建筑结构中的减震控制工作中。
本文就基础隔震技术的基本特点、种类、应用时需要重视的地方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促进基础隔震技术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应用1.前言建筑结构中应用基础隔震技术时较为被动控制以及有效的技术,由于该技术经济适用性以及减震效果,受到建筑行业的极度重视,广泛的应用在建筑结构中[1]。
本文就基础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应用时要点进行细致的分析,确保给基础隔震技术的有效发展以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2.建筑结构应用基础隔震技术的特点2.1 隔震特性基础隔震系统中的隔震设备的水平刚度属于可变类型的,一旦遇到微小的地震或者强风时,则会造成上部构造有着较小的水平位移,对使用要求没有任何影响。
如遇到地震属于中等强度时,则有着较小的水平刚度,建筑结构出现水平滑动的状态,造成抗震结构的刚性系统被隔震结构柔性系统代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自振周期,对建筑上部结构的自振场地以及地面起到远离的效果,能够从根本上隔开地面震动,对建筑上部结构感受的地震反应能够显著降低。
一般建筑结构在应用基础隔震技术后,其反映至能够减少到1/4~l/12的非隔震结构。
2.2 保护特性建筑结构中应用基础隔震技术对建筑上部结构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由于基础隔震结构有着较小的层间变性,应用基础各种技术不但不会破坏建筑整体结构,同时还能够保持建筑结构内的设施以及装修处于完好的状态[2]。
所以,基础隔震技术普遍的应用在精密仪器室、商场、宿舍楼以及其他工程的建设中。
2.3 良好的竖向承载力基础隔震技术中的隔震装置自身的竖向承载力较大,因此建筑结构物在正常使用的情况时,所有的承载力在建筑上部结构支撑时有着一定的安全性,另外,隔震体系竖向承载力的安全系数应该超过6,给使用建筑结构的使用要求以及安全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蝶形弹簧组合式减震支座的结构设计

蝶形弹簧组合式减震支座的结构设计作者:谢宝玲刘迪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04期[摘要]新型蝶形弹簧组合式减震支座的材料提高了抗腐蚀性、抗老化性等缺陷,利用蝶形弹簧、橡胶、铅芯设计一种新型蝶形弹簧组合式减震支座,通过合理安排蝶形弹簧的组合状态,力求达到减震的功能且能够降低支座的结构高度,以小变形承受大载荷,并用SolidWorks 软件完成蝶形弹簧组合式支座的三维实体建模。
[关键词]蝶形弹簧组;减震;结构高度;SolidWorks[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02未来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城市高架桥、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将成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现代化建设的卓越体现。
因此,建筑行业对减隔震装置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对减隔震装置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研究并开发性能可靠、经济性好的新型减隔震装置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减隔震装置有四种:弹塑性阻尼装置、液压阻尼装置、钟摆式隔震支座和橡胶隔震支座。
本文研究的是一种生产维护费用低、能够控制竖直高度、采用具有抗腐蚀和抗老化性能材料的蝶形弹簧组合式支座。
1蝶形弹簧组合式减震支座的基本要求(1)竖向刚度:竖向刚度Kσ应比上部结构的竖向刚度小许多,延长结构的竖向自震周期,避开地震波卓越周期,从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
同时保证在载荷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不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不影响上部结构的正常使用。
基于以上两点,蝶形装置必须有合适的竖向刚度。
(2)竖向承载力:隔震装置应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力,在结构物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安全地支撑着上部结构的所有载荷。
(3)有效位移:所有弹簧的有效变形都是有限度的。
作为具有减震功能的组合式蝶形弹簧减震装置除了应满足在使用载荷下的变形要求外,还应预留足够的有效位移以满足在罕遇地震下的变形要求。
(4)高度和直径:从稳定性和施工的可行性考虑,减震装置的高度不宜过高,直径不宜过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 Y mi , Jn y , u ao a— n Su ig— u L Mi g 1 Isi t f r s lDy a c ,C ia E r q a e A miit t n,B in 0 0 5, n ( . ntt eo C ut n mis hn at u k d ns ai u a h r o e ig 1 0 8 j C ia . ol eo rhtcuea d U b n Pa hn ;2 C lg A c i tr n ra ln,B in nvri eh oo y,B n 0 14,C ia) e f e e ig U i sy o Tc n lg j e tf e g 102 hn
3DI ,s v r lpe fr n e e t a e on u t d. Th r s t s o t a t L B e e a ro ma c tss r c d c e e e ul s h w h t he RB i u e fr ho io t lioa in n t e s s d o rz n a s lto a d h DS B i fr so
K e wor y ds: rz t l io a i n; v tc l io a i n;pe f r n e;t s ho ion a s l to eri a s l to ro ma c et
E— i:h oa n bu. d . n malz a ymi@ jte u o
第3 2卷 第 1 期
21 0 0年 2月
工 程 抗 震 与 加 固 改 造
V0 . 2. . 1 1 3 No
Fe b.201 O
Ea  ̄hq a e Re i t n g n e i nd Re r f tn u k s s a t En i e rng a to i i g t
p p r B i cmp sd o e dr b e ern L a e.3 s o oe f a u b rb aig( RB)a dds p igb aig( S .I re ei h e oma c f h DI l n iks r ern D B) nod rt v r yte3 p r r n eo e n o f D f t
hih la a a iy,v ra e sif s n g a g o d c p ct a ibl t ne s a d hih d mpi f ng,t e 3DI c n be u e n 3 di nso lb e ioae u l n s h B a s d i 一 me ina as —s l td b idig .
3 I 有 可变 的水 平 刚度 与 竖 向 刚 度 , 平 等 效 阻尼 比 与 竖 向 等 效 阻 尼 比均 达 到 2 % 左 右 , 且 具 有 较 高 的 承 载 力 , 以用 D B具 水 0 并 可
于建 筑 结 构 的 三 维 隔 震 。 [ 键 词 ] 水 平 隔 震 ; 向 隔 震 ; 能 ; 验 关 竖 性 试 [ 图 分 类 号 ] T 3 2 1T 37 中 U 5 . ; U 1 [ 献标识码 ] A 文
[ 摘 要 ] 提 出并 设 计 了一 种 新 型组 合 式 三 维 隔 震 支 座 ( D B , 支 座 由 铅 芯 橡 胶 支 座 ( R 和 组 合 式 碟 形 弹 簧 竖 向 隔震 3 I)该 L B)
支 座 ( S ) 合 而 成 , 进 行 了 性 能 试 验 。 性 能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D B具 有 与 L B类 似 的 水 平 S
Ab ta t A n w syeb s s lt nd vc ,whc sc l d c mbn d3 dme so a ioain b aig ( B),i it d c d i hs sr c : e tl aeioai e ie o ih i al o ie - i n in l slt e rn 3 e o DI s nr u e nti o
v ri a s l t n,t e ho i o a r pe t s an v ri a o e te o he 3DI a e d e mi e b LRB nd e t l io a i c o h rz nt l p o ri d e t l pr p ri s f t B r et r n d y e c a DS , r s e tv l . W ih B e p ci ey t
M e ha ia r o m a e Te to m b n d 3 d m e so lI o a i n Be r n o d m e i n l c n c lPe f r nc s fCo i e - i n i na s l to a i g f r3- i nso a
[ 章 编 号 ] 10 .4 2 2 1 ) 10 5 -6 文 0 28 1 ( 00 0 —0 70
组 合 式 三 维 隔 震 支 座 力 学 性 能 试验 研 究
赵 亚敏 苏 经 宇 陆 呜 , ,
( .中 国 地 震 局 地 壳 应 力 研 究 所 , 京 1 0 8 ;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建 筑 与 城 市 规 划 学 院 , 京 10 2 ) 1 北 0 05 2 北 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