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能源局发文推进煤化工项目 新型煤化工发展继续改善
煤化工产业发展背景与环境

煤化工产业发展背景与环境1 政策环境1.1 国家法律法规分析(1)国家法律法规支持煤化工产业发展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约占70%。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改变。
煤炭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降低污染物排放,我国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促进煤炭和洁净煤产业发展。
国家具体法律法规见附件1。
(2)确定了限制发展传统煤化工产业、科学稳步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战略总体来看,国家尚没有发布针对煤化工产业的法律,煤炭法和矿产资源法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法律。
针对煤化工产业,2006年,国家制定的《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及《关于煤炭液化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是规范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法规。
《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对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煤炭使用、水资源平衡、技术政策和项目管理等内容进行规范。
提出了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加快以石油替代产品为重点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思路,建设规模化煤化工产业基地、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加快焦炭和电石行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
鼓励企业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
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
发展煤化工产业,有利于推动石油补充替代战略的实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需要从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等方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引导和规范发展。
1.2 国家相关产业规划和政策分析(1)政策列表除了法律法规之外,国家还制定了系列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政策保证煤炭产业和洁净煤产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产业政策见附件1。
(2)国家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激励体系建设尚未完善虽然国家在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但针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产业规划政策却迟迟没有出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0.06.12•【文号】发改运行〔2020〕900号•【施行日期】2020.06.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安全监管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20〕9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信厅(经信委、经信厅)、能源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和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供给体系不断完善,煤电油气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安全风险总体可控,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正常需要,并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情形的冲击和考验。
与此同时,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底线思维,深入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着眼应对我国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着力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性,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二、大力提高能源生产供应能力(一)不断优化煤炭产能结构。
严格安全、环保、能耗执法,分类处置30万吨/年以下煤矿、与环境敏感区重叠煤矿和长期停产停建的“僵尸企业”,加快退出达不到安全环保等要求的落后产能,为优质产能释放腾出环境容量和生产要素。
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第一章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几十年来,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以上。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我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对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以煤炭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成品,再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或石油燃料的工业,称为煤炭化学工业,简称为煤化工。
从技术路线来看,煤化工包括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三个技术路线。
煤的焦化是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将煤加热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苯的过程。
焦炭可以用来生产电石,进一步制成乙炔,而乙炔可以用来生产PVC、PV A和BDO等重要基础化工原料。
煤气化是在高温下使煤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合成气(H2+CO),合成气可以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成多种C1化工产品。
煤液化是通过化学加工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煤的液化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大类过程。
直接液化是采用直接加氢的方法将煤转化为液态烃,生产出汽、煤、柴等油品。
间接液化是先制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转化为烃类燃料和含氧化合物燃料(如低炭混合醇、二甲醚等)。
煤的焦化是煤化工的传统领域,随着新型技术工艺的产生,煤气化、煤液化已经成为现代煤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
1.1传统煤化工煤焦化、煤电石、煤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领域,在油价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早就确立成本优势,并形成了产业化。
但在环保日益成为行业壁垒、发展循环经济变为共识的大环境下,该领域因产品技术含量低、对资源过度消耗、对环境严重污染而面临技术升级、产业调整,将逐步被以洁净煤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煤化工技术所取代。
1.1.1煤焦化受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从2002年开始我国焦化工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玉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门市推进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玉政发〔2018〕46号

玉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门市推进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玉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门市推进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玉政发〔2018〕46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驻玉有关单位:《玉门市推进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玉门市人民政府2018年5月31日玉门市推进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我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根据国务院《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和《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我市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多年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截止目前,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共培育玉门油田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2017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6.3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1.9%。
其中,玉门油田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1%。
石油化工产业方面:主要是玉门油田主导产品实现了提质增效,下游产业链延伸取得进展。
近年来,玉门油田重点实施了40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7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和20000Nm3/h制氢、MTBE深度脱硫等升级改造项目,年炼油量达到200.9万吨,汽油产品达到国五标准,柴油产品达到国六标准,从2016年实现17年来首次扭亏为盈。
现代新型煤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讨资料讲解

现代新型煤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讨武祥东长期以来,我国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满足了国内90%以上的能源需求。
进入21世纪,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能源形势日趋紧张,加快了国内现代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步伐。
在高油价背景下,煤化工项目建设不但能提高国家的能源安全供应保障,而且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财务回报,所以发展煤基替代能源产品成为我国众多能源公司的重要选择,煤化工一时成为国内投资关注热点。
现代新型煤化工产业具有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特点,发展新型煤制油和煤化工产业受技术、装备、人才、市场、资本、建设环境等各方面的制约,具有相当大的投资风险。
当前现代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是解决煤制油和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工艺优化、提高能源转化利用效率、大型关键设备制造等问题,并在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厂建设、工厂运行及管理等方面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锻炼队伍。
在诸多因素中,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将是确保现代煤化工产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大型新型煤化工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现代新型煤化工和现代炼油、乙烯等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一样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
资金、技术高度密集,技术复杂、涉及专业多、关联范畴广、集成程度高、质量要求高、工程投资大、建造周期长,基于上述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投资效益,决定建设项目的成败。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施HSE(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al)、质量、进度、费用和合同执行等方面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基础。
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国内传统的业主自营管理模式、国外通用的“PMC+EPC”管理模式、“IPMT+EPC+监理”管理模式等形式。
1.工程建设项目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以前,我国石化工程建设大多采用业主自营管理这一传统项目管理模式。
该模式有两种组织架构,一种是在项目建设指挥部或基建管理部门领导下,按照工程职能划分建立的职能式组织架构;另一种是在项目建设指挥部或基建管理部门领导下,按照工程项目的项目划分建立项目式组织架构。
煤炼油就是将煤炭通过脱碳和加氢

煤炼油就是将煤炭通过脱碳和加氢,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适于运输的液体燃料。
其中一种方法是焦化或热解,另外一种方法是液化。
<STRONG id="bks_ankgxws8">【煤油的起源】煤炭是一种碳含量高、但氢含量只有5%的固体。
与液体燃料(从原油中提取的)相比,煤炭不便于处理和运输。
通过脱碳和加氢,煤炭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适于运输的液体燃料,其中一种方法是焦化或热解,另外一种方法是液化。
由于将煤炭转化成液体燃料的成本比提炼原油的成本高,但原煤本身的价格比较低廉,这是煤炭液化技术能够付诸实施的一个主要激励因素。
随着石油储量的逐渐减少,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将需要替代性液体燃料。
由于全球的煤炭储量极其丰富,煤炭液化是其中之一。
早在70年代初,由于国际油价暴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就开始进行大量的煤炭液化技术研究和开发。
从80年代开始,大部分煤炭液化项目被搁置起来,但南非例外。
原因是南非没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另外,到80年代中期为止,南非受到了30年的贸易禁运,这些因素促使南非大规模采用煤炭液化产品。
目前,南非60%的运输燃料是由煤炭提供的。
许多不同的“直接”液化工艺已被开发出来,但就所进行的化学反应而言,它们密切相关。
这些液化工艺的共同特征是,先将大量的煤粉放入溶剂中,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溶解,然后将溶解的煤炭在氢气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过程。
直接液化是目前可采用的最有效的液化方法。
在合适的条件下,液化油收率超过70%(干燥无矿物质煤)。
如果允许热量损失和其它非煤能量输入的话,现代液化工艺总热效率(即转化成最终产品的输入原料的热值比例,%)一般为60~70%。
这些工艺一般发展到工艺开发单元(process development unit)或试验性阶段,并且主要的技术问题已得到解决。
但是,目前没有示范厂或商业化厂建成运转。
煤炭“间接”液化的唯一正在运转工艺是南非的Sasol工艺,目前已经建成了三座生产厂。
新型煤化工发展趋势与核准基本程序

PPT文档演模板
新型煤化工发展趋势与核准基本程序
但近年来,受世界原油价格长期在高价位运 行的影响,煤化工发展已呈现过热的趋势。 据统计,煤制甲醇年产能已达3000万吨,但 开工负荷率仅50%左右;甲醇制二甲醚产能达 1000万吨。在建、拟建和规划的煤制烯烃年 产能超过2000万吨;煤制油项目总规划能力 达4000万吨;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总能力超 过1000亿立方米。
PPT文档演模板
目。
新型煤化工发展趋势与核准基本程序
PPT文档演模板
新型煤化工发展趋势与核准基本程序
•工业示范汇总
核心工艺
业主 万t/a
建设/运行
技术经济指标
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
神华 集团
中科合成油浆态床费托 内蒙古
合成油
伊泰
中科合成油浆态床费托 山西
合成油
潞安
中科合成油浆态床费托 神华
合成油
集团
中科院大化所DMTO技术
神华 集团
金煤与中科院物构所 通辽金
•地方发展经济需要
•优先发 展地区:
•内蒙古、宁夏、陕西、新疆、山西、贵州、云南
•黄河中上游
•四大煤制燃料基 地
•蒙东(东北)
•云 贵
•新 疆
PPT文档演模板
新型煤化工发展趋势与核准基本程序
投资管理: 煤制油大于100万吨/年 煤制烯烃大于50万吨/年 煤制天然气大于20亿立方米/年 煤制二甲醚大于100万吨/年 煤制甲醇大于100万吨/年 煤制乙二醇大于20万吨/年 禁止建设上述规模及以下的深加工项
60
2010年5月建成, 甲醇制烯烃最高
累计运行5000小时。
负荷88%
20
09年底建成、打通流程, 产出合格产品。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4.07•【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为便于理解《意见》,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意见》编制背景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关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
“十三五”以来,我国石化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石化化工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但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绿色安全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十四五”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加快。
一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石化化工行业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产量增速逐渐分化;二是产业发展模式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产能建设转向以“精耕细作”为主的精细化、专用化、系列化细分市场拓展渗透,服务型制造日渐被市场主体接受;三是责任关怀意识日益增强,产业发展的绿色底色日益浓郁,安全环保已成为业界坚守的从业生存底线和发展基本要求;四是资源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约束日益趋紧,基于二氧化碳开发含碳化学品备受关注,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基本特征的化工园区正逐步成为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腾挪发展的主要载体。
面对新形势、新使命,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能源局联合编制《意见》。
二、《意见》功能定位《意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与《纲要》、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衔接,旨在既着力引导石化化工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妥善处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增量和存量、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协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迈向高质量发展;同时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重就丰富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供给,强化行业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推进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矿)化工和生物化工等协调发展,发挥化工产业优势助力实施“双碳”战略,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产业布局等难点重点问题提出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