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肌理审美价值综述
论静物油画的审美特征

论静物油画的审美特征作者:杨昌靖来源:《美术界》 2013年第3期静物油画作为西方绘画体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以静态物体作为研究与表现对象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它是检验一个油画家心态及技法最有效的试金石,好似一面镜子能反映出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取向。
通过对静物油画的欣赏以及了解大师们个性语言的表达,从而归纳出油画静物具有以物喻世、借物喻情、以静寓动等审美特征。
一、静物油画审美特征之一——借物喻世从油画历史的发展来看,静物油画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审美特征之一就是借物喻世。
意大利早期静物油画明显地突出了借物喻世的审美特征。
这个时期的静物画中的水果、石榴、面包、酒水,都有着某种宗教的寓意。
荷兰静物画中老鼠、飞蛾、苍蝇、蜡烛以及骷髅头也同样具有人生虚荣无常的象征性。
法国写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代表作之一《鳟鱼》便是静物油画最好的例子。
当我们把目光从鳟鱼腮下正流着的缓缓鲜血转向那只正处于绝望的鱼眼睛时,库尔贝式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识显现出来,显然这里面暗含了某种对现实寓意的东西。
“借物喻世”在这幅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静物油画审美特征之二——借物喻情从静物的发展过程可看出早期静物较重视技艺的发挥,追求真实的再现,并借物喻情,反映出画家的思想和情感。
真情实感是艺术表现的前提,情真才能意切,情感反映画家对于物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艺术作品动人的关键,有感而发才能架起物与我之间的桥梁,从而传递出“物”的本质特征和审美属性。
没有感受的无病呻吟只能使画面变得虚假和做作,失去感动人的内在品质。
静物写生的过程就是用真情去感悟自然的过程,要想以物传情,必须对物要有情,其情便自然流露于画面之中。
如乔治,莫兰迪的《静物》这幅作品。
该作品舍弃纷繁细节,造型极为简约,只留下基本形态,几乎走到具象艺术的边缘。
他的旨趣在于,借形表意,借物传情。
他重在把握静态,主要表现为线、形、色的构图,布局上形成有机制的节奏,意趣横生,随意中隐约地遵守着“严谨”的形态。
肌理在油画中的情感表达

2018-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肌理在油画中的情感表达张亚芳(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摘要:肌理是油画中一种重要的情感表现方式,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或是艺术品都由不同颜色、质感的肌理构成,它所能展现出的美与其他方式都不相同,同时也是艺术家们情感流露的表达方式。
文章通过以卢西安·费罗伊德的作品及其思想来探讨肌理在油画中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肌理;卢西安·费罗伊德;情感传达;油画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82-01一、对于油画肌理的内涵诠释(一)简述肌理的内涵“肌理”是表达一种皮肤的质感与文理细节描述,同样可以表现出某种物质的质感色泽等,它能够给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表达,随着当代艺术的飞速发展,肌理的变现形式在艺术中多种多样,它同样可以从绘画、喷绘、拼贴、渲染、抖落、熏灸等方式来表现,每种表达方式都会有各自的韵味别具一格。
在色彩、质感、造型上无形中可以传达一种潜在的思想艺术,肌理又包含了自然肌理和再创肌理,例如天然呆石材、木质等没有加工的东西,而再创肌理则属于后天性的、需要人们在原生态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后的东西,例如通过雕刻、压揉变形等方式获得。
(二)简述油画的肌理“油画”是通过各种颜料的调和以绘画的方式在纸板和亚麻布上变现出来的艺术作品,从19世纪以来,西方一些著名的画家喜欢写实更加注重油画与肌理的结合来表现新型的艺术作品,比如高更以象征的色彩肌理和造型构成画面使作品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塞尚善于用几何的艺术形态来表现肌理的构成,创造出以个富有自身秩序的艺术作品等。
在写实主义油画中,徐悲鸿他的代表作《田横五百士》中,合理高效的运用肌理的特质来彰显物质的质感和皮肤的肌理构成,运用肌理进去更加真实的刻画了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情感特征。
肌理油画就是在画面中融进去肌理的构成,他可以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种表达方式,视觉肌理会在视觉上给人呈现全新的视觉效果,触觉肌理则主要表现触碰时感觉器官给大脑皮层所传达的触觉感受,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完成了我们对于绘画作品在感情和材质上的重新认识,从而提高我们对于肌理绘画的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
论中国写实油画的美学意义

论中国写实油画的美学意义一、中国写实油画的历史渊源写实油画自诞生以来就受到许多西方画家的推崇和追随,而在中国,写实油画则是在20世纪初才逐渐被引入,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了重要地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写实油画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写实油画家和作品,为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中国写实油画在历史渊源上承载着西方绘画传统和中国绘画传统的融合与传承,具有跨文化的传播价值。
西方写实油画注重逼真的表现方式和光影效果的处理,而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笔墨的表现和意境的传递。
中国写实油画正是将这两种传统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既具有西方写实油画的写实表现力,又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和内涵。
中国写实油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成为了中国当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写实表现中国写实油画在表现对象上力求真实、传神,追求精确的形象再现。
这种写实表现方式使得观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事物,增加了观赏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入。
2.融合东西方绘画传统中国写实油画在创作手法上融合了东西方绘画传统,不仅继承了西方写实油画的写实表现方式,还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和审美特点,使得作品更具有内涵和情感。
3.丰富多样的题材中国写实油画的创作题材多样,既有乡土风光和民俗情怀的题材,又有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题材,甚至包括宗教、历史、神话等丰富多彩的题材,丰富了中国当代绘画的艺术形式与内容。
4.独特的审美情感中国写实油画在审美情感上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和情感共鸣,其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观者的内心,引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与启迪。
中国写实油画在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上具有丰富的意义,能够为观者带来审美享受和思想感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美学意义:1.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中国写实油画注重写实表现,其作品在形象和色彩上往往具有浓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具有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可以引发观者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愉悦。
2.文化价值的传递中国写实油画融合了东西方的绘画传统,其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能够通过艺术表达而传递给观者更加深刻的文化情感和文化认知。
肌理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2017/07文/武瑾秋[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肌理作为油画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越来越受到艺术家们的关注。
肌理往往成为画家构思画面的重要绘画语言,也是画家展现个性、经历以及传递内心的某种情感表达。
不同的肌理组合以及表现手法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意味,这种意味被看作是“作品中的情感”,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使得观众能够从作品中真切地感受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
【关键词】肌理;油画;创作形式;审美特征肌理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油画技法、创作观念、审美意识的发展,肌理在油画中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
肌理作为油画创作最重要的语言表现之一,它是画家表达内心情感、加强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成为油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画家在创作的时候,会根据主题的需要,在绘画过程中使用各种材料通过主观处理后形成特殊的表面效果,肌理起伏不平构成了画面的节奏感,这种效果能够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油画中的肌理应用不仅反映了画家对事物的具象表达的特殊感受,还能够塑造特殊的形态。
油画中的特殊表现技法就是肌理的应用,它能构成画面的形式美,画家会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来应用他们所要表现的事物,不同的肌理美感能够展现不同时期的经历,带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在里面。
通过制作不同的肌理,画家可以创作出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的作品,同时也展现了画家的个性。
油画肌理不仅仅是对于审美视觉的追求,还是传达画家所处背景、经历的真切情感。
在当今这个时代,随着绘画观念的改变,对于材料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艺术家们也不断地研究对油画肌理的尝试和创新,并且对此进行不断实践。
一、肌理是构成画面形式的重要手段在油画创作中,肌理在事物形象的塑造上具有独特的一面。
通过底子制作、笔触的表现、油画色层的堆积、综合材料的运用能够形成特殊的肌理感。
伴随着艺术的多元化和画家不断创新,我们对于事物的表达不仅仅局限于画笔,而是通过各种材料的尝试应用,颜料的层层堆积,使得肌理为画面增加了更多的触动感,增强了油画作品的表现力。
水墨画与油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比较

水墨画与油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比较水墨画与油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水墨画水墨画起源于中国,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水墨画以黑白灰为主,通过水墨的深浅和水的浓淡,来表现画面的虚实和色调的变化。
水墨画最重要的传统技法为“写意”,即画家在一定的主题和题材基础上,自由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展现出画家的个性和自我。
水墨画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境界,以舒展、静谧、意境深远、寓意深刻等特点来吸引观赏者。
水墨画的审美价值体现在:表现自然万物的美丽和神秘,以及揭示人物的性格和人生。
同时,水墨画还强调笔墨的节奏和速度,以及空白与墨迹的相互配合,形成独特的动感和抒情效果。
二、油画油画起源于欧洲,是一种以油彩为媒介材料的绘画形式。
相较于水墨画,油画色彩鲜艳且细腻,可以在画面表现出更加精细的细节和纹理。
油画可以描绘出更为真实、生动的形象和场景。
油画最主要的特点是技法的严谨,画家需要掌握严格的理论和技巧,并追求逼真和写实。
油画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展现出严谨的创作过程,力求真实而有深度的画面,揭示出人类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生命力的美丽。
三、水墨画与油画的比较水墨画和油画虽然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但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是可以相互比较和交融的。
水墨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既能表现出丰富的内蕴,又能用简约、神秘的笔触唤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油画则更加现实、真实,能够泼洒大胆的色彩和线条,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
水墨画和油画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源于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并以艺术为媒介,将创作者所感所悟传递给观众。
总之,水墨画和油画在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上都各有优点,无法孰优孰劣。
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和陈规,从两种艺术形式中寻求文化交流与艺术创新,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和审美空间。
油画创作色彩价值分析

关键词 :油画创作 色彩 变化
文章编号 :I S S N2 0 9 5 — 6 7 1 1 / Z 0 1 — 2 0 1 5 — 0 3 — 0 1 3 6
绘画是一门艺术 , 它不仅是一种技巧 , 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 。 自然界 中的景 物为绘 画大师提供 了足够 的素材 ,他们通过 油画创作也不例外 , 绘画者是通过作品来传 递作 者内心的情感 , 绘 画真实景物 来传递精神 和表达情感 ,创作 作 品已经 成为 了作 色彩总是 能给人们带 来的丰富想象力 ,色彩变化是 激发欣赏 者 画者表现 自己情感 的媒介 。例如 ,著名 艺术大师 蒙克 ,他 的作 内心产 生共鸣 的有效 方法。 因此 ,运 用色彩传递情 感是每个 画 品 “ 呐喊 ”就 很有代表性 ,人 们在欣赏作 品 中就感受 到 了色彩
在 整个作 品创作 中,油 画家不仅要对 色彩充满感情 ,还要认识 会运用色彩 , 才能创作出有 自身特色的作品 , 深深 的感 动欣 赏者。 到各种色彩 代表 的情感 ,从 而在创作 中做到随心所 欲 ,这样才 作 为一名油 画创作 者 ,不仅要 学会 通过绘 画 自然景物让 欣赏者 能让作 品富有情感 。所 以 ,一幅油 画作 品是否优 秀 ,就要看别 看 到色彩 的绚 丽 ,更 要学会运 用色彩 ,让人 们可 以通过 色彩变
人能否从色彩变化中看出这个 作品所要 表达 的情感 。 二 、绘画大师运用色彩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具体方法 化 看出创作者 的 内心情感 ,使 欣赏者产 画家 列宾就是通过 色彩变化来 衬托作
色彩对 人的视觉刺 激最大 ,对人 们感知外 物有重要作用 。 品表达 的情感 ,他的代表作 品 “ 伏尔加 纤夫” ,我们可 以看见 美 国著 名画家 约翰 ・ 伊 顿 曾说过 曾经 : “ 色彩 就是生命 ,因为 纤夫在烈 日下工作 中的痛 苦 ,感受 到纤 夫筋疲力尽 后的无奈 。
油画笔触的审美情趣及其表现

油画笔触的审美情趣及其表现[摘要]优美的笔触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它的美可从三方面加以体现:油画笔触的触觉美,油画笔触的力度与节奏美,油画笔触的情境美,它是在艺术家观察生活之后,把对自然生活物象强烈、真挚的情感,转化为具有形式美感的绘画语言形式,是灌注了精神性的“物质痕迹”。
[关键词]油画笔触美当我们立于一副优美的画幅之前,首先吸引视线并使我们为之感动的必定是画面给予人的一种视觉冲击力,这种具有生命力的美感形式,定是通过画面的色彩与造型来获得。
其巧妙的组合搭配是形成油画作品艺术感染力的首要前提,而笔触作为绘画色彩与造型的载体,往往具有先声夺人的直接、明了,使人激动不已的视觉效应。
大自然的事物本无笔触,正像自然界中本无旋律,而是在音乐家加工后才产生旋律一样,笔触是画家主观处理后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经验中不经意的自然流露而在画幅中呈现出来的。
它是艺术家之手在画布上留下的复杂且具个性色彩的痕迹。
它用于绘画结构及视觉形象的塑造。
是产生艺术形式进而形成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包括了对笔、墨、色等材料复杂肌理美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及创造性运用,是对绘画本体语汇的寻求。
它不仅仅是一种重要技法,并且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是作品形式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情趣及其表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油画笔触所体现的触觉美油画笔触不但具有丰富的造型感,同时具有强烈的触摸感,因油画颜料有着与其他画种颜料不同的特点,油画颜料粘稠,有流动性,透明且又不透明,可借助各种用笔技巧使油画颜料成为一种较能发挥造型因素的综合表现的材料。
可以说油画是一种最善于再现周围一切丰富的视觉印象的艺术,仅油画笔触本身的丰富多样性就令人为之倾倒,如它的大小、形状、厚薄、方向、轻重、节奏等的变化,当然这里同时还包含着色层处理与底子利用等问题。
一般来说,油画的笔法有这样几种:平涂、散涂、点彩、厚涂。
由于审美意识不同,情感的独特性及采取不同的材料、技法,致使最终画面的视觉感受及手感也是各具特色,它们分别形成不同肌理效果。
油画创作中线条的美学特征与运用

油画创作中线条的美学特征与运用
一、线条的美学特征
1. 线条是视觉元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在构成视觉图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光线、阴影等多种形式。
线条的形状、长度、粗细、方向等都
是自由可变的,因此其表现能力是非常强的。
2. 线条在艺术中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一种主观表现。
在油画创作中,艺术家
可以通过线条的形式、场所、方向等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使观者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和风格。
3. 线条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气氛。
例如,弯曲的线条可以表现出柔和和舒适的
情感,而笔直的线条则可以表现出力量和坚定的气氛。
4. 线条在构成画面的结构骨架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动
态感和层次感,同时还可以引导观众的注视点和注意力。
1. 在构图方面,线条可以定位画面的中心、引导观众的视线,并构成画面中的主体
和次要元素。
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运用来制造画面的动态感、均衡感和空间感。
4. 在表现时间和空间关系方面,线条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例如,通
过线条的交错和叠加,可以使画面具有不同的深度和距离感,同时还可以表现出时间的流
逝和空间的变化。
三、总结
线条作为油画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在创作中可以通过线
条的形式、方向和场所来体现作品的情感、气质和风格,并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因此,
在油画创作中运用线条的美学特征,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画肌理审美价值综述
作者:侯静单位: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巴洛克时期以流畅的笔触和厚涂的肌理,使画面出现了明显的凹凸起伏的外貌。
伦勃朗在绘画过程中也使用多层罩色的传统画法,罩染后常用抹布擦去高出笔触的色釉,使笔缝中形成“色垢”,以此来加强笔触的立体感,他还在受光部分常用颜料反复厚涂形成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在《琼•西克斯》肖像画作品中,袖口的白色是涂在极其辉煌明亮的金色透明色之上的,这种透明色从金赭至明度渐深的棕色,显出色彩变化非常丰富,再用提白的色彩覆盖后,略微露出底色的微妙层次具有了难以形容的魅力。
在《戴金盔的人》中画家将金盔经过多次厚厚的重叠,完美地表达了花纹的凹凸起伏,形成了近似浮雕的肌理效果。
在其代表作《夜巡》中画家甚至直接用笔杆在新涂的颜料上刮出人物手套上穗子的肌理效果。
画家将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晚年通过厚堆的色彩与笔触所创造的肌理效果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同时期运用笔触效果来塑造形象的画家还有哈尔斯,在他的《吉普赛女郎》作品中,画家以无拘无束、潇洒自如的笔触表现了形神兼容、栩栩如生、豪爽自信的人物形象,女郎脸部的表情、白色的衣服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率意挥洒的笔触,这种肌理的突出特点构成了哈尔斯伟大不朽的肖像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德拉克洛瓦则通过极具张力的笔触,富有独立生命力的线条,将笔触的形式感运用得更加狂野。
委拉斯贵兹放弃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晕染法”而采用“笔触造形”、“笔法分割”的手法,其油画《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用清晰的笔触直接画出来
画面中的主体人物,该画以笔触精彩流畅、神情刻画精准到位而被称为“肖像画之王”,画家后期作品《纺织女》的笔触则更加潇洒流畅,这些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启示了后期的印象派和野兽派。
抽象表现性油画笔触的肌理美感,是画家长期积累各方面的感觉经验和绘画实践凝聚而成的,是画家思想、情感与审美的集中体现。
传统写实油画中通过肌理来实现对质感的再现是一种非常被动的行为,而抽象表现性油画的笔触肌理效果往往能在观者心中唤起一种“张力”与“动感”,从而引发不同的审美情绪。
抽象表现性笔触肌理如同油画的颜色、线条一样是包含着特殊力量的鲜活的生命。
对于画面的内容和形式来讲它们是“表现力”,对于艺术家和观者来讲它们是“印象力”,抽象表现性油画的笔触肌理超越了对质感的表达而将精神融入画面,从而成为抽离于具象的色层美,在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抽象的。
笔触在印象主义画派中是明确的用来表现画家意图的,把作画时具有速写之美的笔触留下来可以使画面显得更生动,并能更好地表达艺术家作画时的心情。
因此,印象派画家们不断使用具有独特魅力的笔触来创造出特别的画面效果。
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用极具运动感的条状笔触、曲线的肌理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和火一样的热情,他使用浓烈的色彩来展示对世界的认知和热爱,他把描绘的对象当作表达主观情感和独特艺术手法的媒介,他完成了画面肌理构造的绝唱,开拓了属于凡•高特有的绘画肌理形式美法则,同时开创了表现主义的先河。
雷诺阿则用水彩一般平薄且柔和、透明的笔触营造出作品中宁静、温馨的情调。
克里姆特的作品里运用了从东方艺术里汲取的装饰纹样和充满了几
何形肌理的对比效果,使他的人物流露出伤感的情绪和宗教般的神秘感。
弗洛伊德的运笔好似一股强烈的力量驱使着油画笔,以环状的、工字形的或者拱形的笔触敲打出粗暴的肌理效果。
材料质地之美
(一)具象写实油画的材料肌理
艺术材料自身的发展影响着画家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油画的演变与发展。
西方传统绘画艺术向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是“间接”艺术材料向“直接”艺术材料的演变。
尼德兰的凡•爱克兄弟改进的坦培拉材料技法被时间证明是最坚实的绘画技术之一,这一技法使油画作品历经五百年大都完美如初。
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作品中,画面肌理平整光滑、精微细腻,这是与当时所使的工具、材料的特性和传统坦培拉古典透明绘画技法是分不开的。
到16世纪后期随着艺术材料不断发展变化,使油性坦培拉成为绘画的主流技术,油画肌理也开始出现了凹凸不平、高低起伏的外貌。
材料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具象油画作品中所表现的客观世界中的万般物象,都有其自身的组织形式和材质肌理,具象油画艺术运用材料来塑造形象所遗留下的肌理痕迹,使油画作品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具象写实油画运用材料来表达肌理状物的表现领域也很广泛,比如制作斑驳的肌理用于表现剥落的墙体、苍老的树皮等,用混杂交错的色彩和边界分明的刮痕来表现坚硬的岩石等,这些奇异特殊的肌理效果在油画表现中显示出了无穷的发挥空间和重要的艺术地位。
(二)抽象表现性油画的材料肌理
抽象表现性油画更加注重肌理形态在材料质地美方面的表达,此时的肌理的材料质地美得到了升华。
20世纪科技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多元化,画家们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认识到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及其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随着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各种流派的纷纷出现,形成了流派林立、百家争鸣的态势,油画的表面肌理制作进入了空前的自由时期,各种工具、材料、手法都被应用其中。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们所使用的工具和手段也由单一的画笔发展到更多的使用油画刀和非传统工具上,出现了将油彩与其它媒材混合,在画布上拼贴各种材料,如纸张、金属、物体碎片、印刷品等等形式,甚至也有用泼溅、滴洒、身体印痕等直接让材料自身说话的形式,这使得油画材质的肌理语言发挥到了极致,也给现代油画肌理带来了重大变革。
材料的肌理美感可以超越质感而将韵律和情感贯穿于整体之中,增进画面的精神高度和语言深度。
波普风格画家约翰斯•贾帕斯在《国旗》中将蜡彩的朦胧透明、柔软亲切与象征国家、权利、秩序的美国国旗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材料语言与符号语言的冲突感和陌生感。
画家布拉姆•伯加尔特在颜料中加入特殊的膨胀剂,使色彩在短时间里迅速增大数十倍的体积,形成大大小小的“色团”状的厚厚肌理效果。
画家将油画颜料的物质感推向了极致,人们不会追问作品的内容,“厚”就是它的内容与意义。
他将美术史中关于架上绘画的色彩笔触“厚”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极致,这一点使材料技法在画面中的作用变得更加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