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竞争战略

合作竞争战略
合作竞争战略

第一章合作的成功因素(1)

--------------------------------------------------------------------------------

究竟什么因素造就成功的伙伴关系?

对于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访问的对象所提供给我的答案加起来超过100个。我的结论是,每一上伙伴关系都有其独特的成功因素,这跟公司独特的环境有关联。但是,当我们深入探究在不同产业、国家与市场中每个成功企业的业绩来后,有些共同的成功驱动力就被凸显出来。其中有三个共同的因素,屡见于每个成功的伙伴关系中,我们称之为贡献、亲密与远景。这三种条件是促使伙伴关系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他们,伙伴关系少有能顺利展开。

贡献贡献一词用以描述伙伴间能够创造具体有效的成果。成功的伙伴关系可以提高生产力和附加价值,最重要的,也改善了获利力。贡献可说是每一个成功伙伴关系存在的理由。

亲密成功的伙伴关系超越了交易关系而达到相当程度的紧密度,这种紧密的结合在旧式的买方——卖方模式中是无法想像的。亲密一词极具挑逗性,让人联想到人们之间彼此的耳鬓厮磨;然而就商业往来而言,成功的伙伴关系确实是如此。

远景仅只提高生产力与达到亲密还不够,有些组织即使具备了这两项要素,却仍未结成真实的伙伴关系。成功的伙伴关系间必须有远景,亦即,对伙伴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如何达到的方法,必须有生动的想像。

贡献、亲密与远景是伙伴关系成功的关键因素。以下就让我们—一深入探讨。

一贡献

贡献之源来自于位于组织界限上、巨大而从未使用的生产力宝库。藉着重新思考彼此合作的形态、重新设计组织界限以赋予商业合作伙伴更佳的生产力等作为下,伙伴关系打开了这个源源不绝的宝库,这在传统的买卖关系中几无可能出现。例如,通过销售汽车给惠而浦,日东对惠而浦提供了某种程度的贡献;然而作为设计的伙伴,他提供了更高层次的贡献——让惠而浦新产品上市的时间比原先的设计流程缩短了数月之久。所以简单的说,伙伴关系是让贡献最大化的利器。

贡献并不是伙伴关系所特有的,有许多方法同样可以产生贡献,即使是传统的买卖关系也做得到。例如,在传统的买卖关系下,仍可以藉由单方面的变革来产生渐进式的贡献;你可以将产品重新设计和改善,以期能为顾客提供更大的附加价值与生产力。确实,已经很少有公司可以靠着一种固定的产品打遍天下而能存活至今,一千零一种选择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使有稳定的供应对象,多数公司现在也都尽量提供独特的、为顾客量身订做的产品,以强化彼此的连结关系。

然而,在传统的买卖关系中,附加价值只是意味着供应商改善、改变其产品,以藉此提高产品价值。同时由于这种行动是单方面的,所以能附加的价值也就多所受限。相反地,在

伙伴关系中,改变不只是单方面的,诚如CSC Vanguwh副总马考斯(Eric Marcus)所言:“在买方——卖方关系中,没有人愿意大幅变动既有的状态;但在伙伴关系中,双方都乐意就经营方式做一些变动。”这就是两者主要的区别所在。

成功的伙伴关系的贡献中,有三项放诸不同产业皆准的基本性质:

l、伙伴关系中的两方团体都是为了提高贡献而作了改变和只由一个优秀的供应商单方面所能提供的附加价值比起来,改变后的伙伴双方都增加了极大的贡献。以果园公司的个案为例,货运商单方面所做的改变——如更便利的载运时间、特别的冷藏柜等等,的确对减少鲜果的腐败增加了一些贡献。但是如果拿来与伙伴双方重新设计合作方式后所能达到的重大贡献——诸如更迅速、便宜、具效率的配销系统相比的话,那就不够了。

开启了这个位于组织界限上的生产力宝库后,伙伴双方可以不断地节省相当可观的设计时间、配送成本、运送时间并改善产品品质。这并不是在买卖关系中常见的“附加价值”意义(诸如:‘我们有业界中最顶尖的、训练有素的服务专家来支援我们的产品’之类),而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当双方都愿意就提高生产力的目标来重新思考与改变现有关系时,他们开发了一个新的生产力之源。一家英国合约出版商史密斯(W.H.Smith)公司的销售经理布朗赛(Kevin Bronsey)曾对双方的改变能为伙伴关系带来多少贡献的议题,发表了如下看法:

“当客户愿意与我们配合作一些改变时,你们可以将流程从他们那边整个移到我们公司内部。我们为其配送出版品的同时也做好了库存管理。如此一来,我们可以真正有效地解除

客户组织内部的管理重担,而把这些事情揽在身上。这样我们便提供了客户更多的价值。”

双方的改变是伙伴关系能获得贡献的基本起点。当双方都愿意重新思考合作的新模式时,成果通常是相当可观的。

2、更公平地分享所增加的总合利润当供应商做了某些改变以提高附加价值的同时(例如添置果园公司的冷藏柜),总得有人牺牲一部分利润来负担改变的成本;通常,这些成本都转嫁在供应商身上。而供应商本身也希望这些投资可以在顾客忠诚度、延长合约与更好的价格上得到些回馈(当然,提高价格的前提是客户愿意把利润吐出一块,接受这种成本的原因之一)。

然而,当供应商希望从这块固定不变的利润大饼中冀求更多的同时,面临的是一场危险的赌注。如今,顾客已经愈来愈不愿意为供应商所提供的附加价值支付费用了,他们要求更多的价值,但却希望花供应商的钱。例如免付费服务热线曾经被认为是新的附加价值,但现在在许多产业中却被认为是基本服务的一部分。产品品质也成了一种基本的期望而非额外的红利。10多年前因为拥有一辆性能稳定、结构稳固的车子,而多付10%-20%的额外价钱是稀松平常的事,但现在这种附加价值即使是在一辆普通配备的车型上,也被视为是一种基本的期望。

不论是一般的消费者或工业购买者,对供应商的期望都愈来愈多,但愿意付出的也愈来愈少。结果是,在传统的买卖关成系下,这两者常常为了利益大饼如何均分,以及谁必须负担附加价值的部分而争议不休。对供应商而言这不啻是一场苦战,而在上述传统形式下的输家通常也是他们。

相反地,在伙伴关系中,不但总生产力提高了,而且得利的部分也可以以各种方式均分到伙伴们手中。总而言之,利益大饼更大了。伙伴们常常可以合力将利润之饼做得更大,而不会是在同一块饼上为了吐出谁的部分而争议不休。

3、互相的竞争优势在传统的销售关系中,供应商不时有被党员者承而代之地危机。竞争者能力上的些许改善,顾客需求与认知上的少许变动,或只是定价上的因素,就可能赔掉整个客户。供应商常常为了客户关系中善变的本质而苦恼,但是事实确是如此——买卖关系通常充满变化且不堪一击。相反地,伙伴关系提供了一种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让我们再回到果园公司的案例来看看差别何在。竞争者可能也能做到简单的产品量身设计,例如提早载运;甚至再困难些,竞争者也可以。想出冷藏柜的想法。这里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在财务方面——只看这个竞争者是否愿意花钱来提供相同的附加价值。但是,一旦你插手为果园公司处理订户电话、配送以及记帐等事宜,竞争者就很难将你取而代之了,理由是:

·竞争者需要更多投资:不仅是财务上的,还得知道更多经营技巧,以及对复杂的营运细节有深人了解才行。

·客户不会因为采购部门的一时兴起而更换伙伴。你为客合户带来的是重要的、可衡量的价值,所以并不容易被取代。

·伙伴关系的解除必须经过一番苦工与组织的重新设计,所以除非有不得已的理由,双方都不会轻易尝试。

简单地说,透过伙伴关系,你为客户创造贡献的能力带给来你具有竞争力的坚实利益。同样地,客户也从这种伙伴关系中获得竞争优势。

第一章合作的成功因素(2)

--------------------------------------------------------------------------------

(二)亲密

成功的伙伴关系会超越商业交易,进人一种刺激且饶富戏剧性的亲密境界。如,IBM的供应商中有人员佩带IBM的员工徽章并常驻IBM办公,而且可以取得专利权以外的所有工程设计资料;IBM主要供应商的销售人员也会参与该公司内部机要的采购与产品设计会议,希望藉此影响IBM的要求,同时也敦促自己提高符合这些需求的能力。一家英国的配销专业商一科瑞(Me Greogor Cory)就曾与顾客进行广泛的、以未来需求为导向的商业会谈,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再根据这些需求来培植自己的技术,如此,大多不须投标就可以从客户

手中获得大和约。

亲密与供应商——客户形态的传统商业交易关系截然不同。想想这里面真正包涵的意义:麦道应允其伙伴供应商达福航空组装新的MD-95机型,这也意味着将其事业的部分核心交到另一个公司手中;IBM的主要供应商则等于为自己签发采购单。之前的出版商史密斯公司则是将客户整个功能部门的工作——例如配销部门,都承揽到公司内。如果从传统买卖关系的利益观点来看,这种信赖程度之深是够骇人的了。要如何在组织间建立与维持这么高程度的信任呢?要达到如此的信任程度,绝对不仅是大客户的销售人员以及采购人员必须具备基本忠实与强烈道德感;更重要的是,组织之间必须一起学习,为伙伴关系的总体利益而行事。但对许多企业而言,这正与他们习以为常的做生意方法迥然不同。

但是让伙伴关系间的亲密有别于传统交易关系不仅只是信赖,还需专注于共同的利益。这部分是亲密“软性的”且难以量化的因素,此外还有一些“硬性的”因素,例如伙伴关系比传统的买卖关系更需要组织各层面全方位的信息共享,由伙伴双方定期分享事业与策略规划、机密的成本与定价资料、产业与产品技术专利等等。他们所共享的信息超越单项的交易内容,而逐渐延伸至长期的事业焦点。在伙伴关系中,信息与远景、贡献紧密相连;深入地共享信息呈现出清晰的远景,也提供在企业问题的贡献来源。

伙伴层面的亲密也影响买方与卖方间团队的组成。在传统的交易关系中,通常是单点的接触营造出组织间的交易,在工程或技术专业方面的接触只是点缀性质。最近,有些销售公司稍微进步一些,开始着重团队销售;客户也成立了采购小组,以期将更多的专业带进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但这些动作的重点仍只是把专业注入一个狭小的单点接触中,加强的只是深度,而非广度。

伙伴关系则全然是另一种逻辑思维:伙伴组织间接触的广度成为合作的关键。接触的广度对伙伴关系至为重要,因为你不可能只把重点放在交易上,而不牵涉到组织内技术与能力的部分。但这也决不只是把更多人牵涉进来;因为在传统的关系中,有时双方也会各自带进一批人,只为了确保自己的目标能够有效达成。在最成功的伙伴关系中,伙伴团队只代表这个团队本身-有自己的生命,而且与成员的原公司几乎毫无关联。

亲密是成功伙伴关系中相当关键、但也是不容易达到要素。

第一章合作的成功因素(3)

--------------------------------------------------------------------------------

(三)远景

当公司完成结合贡献与亲密的浩大工程后,会赫然发现自己已具备了无可抵挡的竞争优势。如同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欧西(Ed Ossie)指出:“当价值与亲密都同时获得提高后,在这场竞赛中我们已领先了数光年之遥。”取得这两个要件后,你可能已经发展出一套明确

且成功的重要客户策略;然而,真正成功的伙伴关系需要比这个更多。当双方都有共创变革的意愿时,眼前将会呈现无数的可能性;此时伙伴关系面临的是众如繁星的不同选择,远非传统交易关系可及。新的潜在商机带来了兴奋与热忱,也伴随着风险与不确定性。诚如NEC 的孟塔尼洛(Davi Montanero)指出,“伙伴关系不是出自于一时狂热,而是企业自上到下彻底的改变。”伙伴关系对于供应商与客户双方都有剧烈且深远的影响,因此绝对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指引方向,并对于所追求的目标有明确的远景。

远景的创造不在于天马行空般想像力的发挥,这绝非伙伴关系之本。我们所强调的要更具体,并能对伙伴双方可能达到的目标有一番强制但实际的描述。成功的伙伴之间心中总有一份共享的指引图,帮助他们为合作的贡献设定期望、衡量评估成效,并让价值发挥到极致。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远景可以彻底转化伙伴双方的组织,引导出一个在独立情况下绝对无法达成的潜在机会。当英特尔(Intel)的设计能力与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的制造技术相结合时,所开发的晶片震撼全球。另一方面,有许多较温和的伙伴关系,其远景是直接主张藉由更紧密的合作促使组织改进效率,并增进双方利益。只要有这样的一个远景存在于双方的共识间,倒不一定非得野心勃勃或非常激进强烈。远景是诱人的目标,它可以激励伙伴双方寻求互相合作,并展现合作的成效会远较独力完成的结果为大。它为那些日复一日、忙于日常琐事的伙伴们提供一个指引方针。

第一章合作成功的因素(4)

--------------------------------------------------------------------------------

(四)陷阱:过分倚赖其一

当组织之间能够真正地达成目标,以及发展紧密、几乎毫无间隙的关系,并对于共享目标有着可清晰表达的相同观点时,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伙伴关系。简单地说,当贡献、亲密与远景三个因素都具备时,伙伴关系就无往不利。

然而,如果不能三者同时兼顾的时候呢?例如,是否可能有一个伙伴深具高度贡献的潜力,但与你并没有任何亲密的关系呢?反之亦然。如果很不幸地,我们的研究显示,如果三个因素有一个有所不足,可以藉由改善或提高另一个的成效来弥补吗?

很不幸的,研究显示,如果供应商或顾客太过了专注其中一种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伙伴关系将无法持续太久。当然一开始时你可能三者无法兼备,但是长久而言,我们未曾见过有任何成功的伙伴关系不是贡献、亲密与远景三者同时兼具的。如果没有将伙伴关系中三要素兼具的重要性当一回事的话,将很容易误入重重困难中

陷阱:过分强调贡献极大化高科技产业深诸贡献之道,大至全公司的系统整合,小至个人电脑的运用,身具技术的供应商为其顾客带来了近乎传奇的生产力与变革。如果没有信息系统,今日的企业如何自处?如果没有倚赖这些由极少数高科技厂商所发展出来的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私人公司是否能生存?答案是:也许不。

然而,为了获得这些成果,高科技公司正经历了伙伴关系建立过程中最艰巨的挑战。他

们也深知这种处境。一位保险业主管向我们抱怨他共事数年之久的技术主管时,说道:

为了他们的创新,已经使得我们许多人快要疯狂了。他们完全无视于一般的主管与员工的存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产品,但是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些家伙。现在他们竟然想谈伙伴关系,想想与他们相处的经验,这真是个笑话。如果有一天有其他人可以带来更好的东西,也许我们马上会撤掉他们。这个供应商并不值得与之成为伙伴。

他的观点是一个客户对采取产品导向、热衷追求高贡献供应商最常有的看法。尽管有所贡献,许多这类的供应商却无法自伙伴关系中汲取竞争优势,除非他们懂得将产品的领先地位与亲密、远景相结合。

陷阱:为亲密而亲密的因会在我们进行伙伴关系的研究过程中,曾遇到过许多善于发展客户关系的销售人员。他们不一定真正做到像我们所定义过的伙伴关系间的亲密,但与顾客的渊源却相当深厚,而且对客户的了解既深且广。他们业已创造高度的信任,并在业界享有能为客户紧密着想的名声。如果他们的产品具有一定水准而且服务相当周到的话,可能只会被一种竞争者攻击,而这种竞争者必须有很强势的产品与报价才行。在“销售”的环境中,这些技巧熟练的销售人员成功了,并且看来似乎足以应付未来的挑战。

即使他们与顾客如此亲近,却仍无法与顾客建立起伙伴关系,并逐渐地流失在策略上极为重要的事业。他们极易受到一种竞争者的威协,这种竞争者所追求的伙伴关系不仅只根植于关系的基础,也立基于贡献与变革的远景。只有亲密并不足以抵御这些将关系建立在全方位伙伴考虑中的竞争者;这对于一些受过顾客关系发展技巧训练的销售人员,着实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他们过去从未以客户的立场,别具洞察力地界定产品所能带给客户的潜在影响。

善于创造关系的供应商无法体会亲密本身并非目的。只是一个催化剂,负责提供创造贡献所需的渠道、信息以及信任。无法与客户顺利展开伙伴关系的供应商所犯的错误在于,他们虽然小心翼翼地培育与客户之间的亲密,但却未能将之转化为贡献;换句话说,这个催化剂并没有催化其他的东西,因为亲密本身被误认为是一个目的。贝克铁的副总麦克伊汉顿(D 论及其公司与客户伊士曼(Ea--stman)往来所学到的经验,让我们更确定亲密本身不能被视为一种目标。他说:

刚开始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讨论信任,但不久后,我发现不需要在会议中花大多时间讨论这个问题。因为要彼此互相信任,不能光用嘴巴说说就可达到,必须有所行动才行,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们与伊士曼的关系一向不错,我们认为彼此信任才能让我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价值。

不论多么亲密,仍不足以维系伙伴关系,因为亲密本身并不会提供任何价值,只是促进价值的产生。如果光靠亲密,而洞察不出价值的远景何在。也没有将其化为真实贡献的话,在伙伴关系的世界中,你将陷入极度的劣势中。

陷阱:不切实际的远景凭空而来的远景很少能成功。只有远景实际可行时,才能赋予供应商竞争优势。一家特殊合成薄板公司的销售副总带给我们一个例子:

开发出这种新薄板时,我们发现其非常适合作为纸制容器的衬垫,然后这种纸制容器可

以用来包装强酸性的液体,例如醋。市场研究的结果也显示我们有一个极棒的获利基础。预估一年有价值将近1亿至1.5亿美元之谱。这是我们从未涉及的产业,但我们仍兴致勃勃,认为机不可失,所以想办法与一家瑞典容器商接触,希望合作开发防酸的纸制容器。为此我们多次往返斯德哥尔摩与他们会谈,举出一大堆的数据,希望能打动他们。然而这些会议皆徒劳无功,我们愈显出兴趣,他们抗拒愈多,以致整个计划从未能付诸实行。

问题出在哪里?很难确知。但基本上他们的问题之一可能源于该公司与这个潜在伙伴此前并没有任何关系。对瑞典容器商而言,如果双方组织间没有亲密往来的基础,这项新赌注的代价似乎高了些;除此之外,在该产业上缺乏经验也意味着没有任何可供追寻的贡献记录,而产生了可信度的鸿沟。远景不能凭空而来;在伙伴关系中,如果组织间没有足够的亲密感让人信赖,也没有任何展现贡献的记录,它是无法成功的。

第二章伙伴的选择(1)

--------------------------------------------------------------------------------

第一节伙伴选择的有效准则

我们曾向每一个接受访谈的对象询及一个问题:“你用以选择合适伙伴的准则为何?”结果我们总共听到了80种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答案,范围之广泛如:必须与想要共同结为伙伴的对象间有共享的远景”到“我们只和每年有会超过75万美元生意的客户缔结伙伴关系”,而更多的是许许多多介于这两个极端间的答案。

资料之多绝对可以让我们一窥全貌,但也留给我们更大的挑战。不论正确性多高,没有人可以全部应用这一大串的标准。对要选择合适伙伴的供应商而言,它们不仅是需要正确的选择准则而已,更要紧的是要有一组可以运用的准则来提供核心的模式——一个可以依循而且能实际行动的架构。

在此时,有必要暂时自伙伴选择的主题中跳开,而思考哪些因素构成重要决策的选择标准,一般而言,好的选择准则有两种重要的特征:

首先,每一个标准皆与成功息息相关。这意味着每个独立的选择标准是否令人满意,对于预期结果达成与否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样地,如果无法满足任何一个标准也意味着会全盘皆输。一个好的选择标准应该与决策的成败紧密相关。

其次,这些选择标准经过整合后,必须形成一组完整、可掌握的决策条件。例如,假使有一个决策或情况的评估总共需要5个选择标准,而你只能界定出其中4个的话,此时你必须祈祷所欠缺的并不是该情境下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否则,如此一来剩下80%的条件也变得无法掌握。在这种情形下,个别的选择标准可能都相当不错,但总合来看,由于不够完整或不够有力,仍无法对决策的方向提供全面的观点。此时只有满足每个个别准则还不够,你还必须发展出整套的选择标准,这些标准彼此间互相搭配才能对于整个情境的了解提供完整而且可掌握的全貌。

我们提及这两方面的决策准则用意是在提醒选择伙伴时,使其符合其中一些条件可能并不难,但总有另一个可能会更具挑战性。为伙伴关系提出先决条件并不难,每个有建立伙伴经验的企业,对于伙伴关系需要哪些条件的这个问题,都可以列举出八九个“教训”。

但是,如果要对哪种客户类型或情境可以保证伙伴关系成功有个全盘的了解,可能就困难得多——这必须兼顾周延性,也必须对于哪个机会能提供成功伙伴关系的潜力完全掌握。此时,问题不再是“选择伙伴的标准何在”,而是“哪些准则可以为伙伴关系的潜力能提供一个全面性的观点,让人们可以据此深入其境,为潜在的伙伴关系规划详细谋略?”这才是伙伴关系选择准则中,真正重要的议题所在。

而尽管不同组织间对于伙伴选择标准的应用上会有所差异,但对于成功伙伴企业在选择准则的选用上,我们仍然发现一些共性。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有4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决定供应商——客户的关系能够顺利地转型成为伙伴关系:

l、创造贡献的潜能。是否能自伙伴关系中创造真正、独特的价值,而这是在传统的供应商——客户关系形态下所无法达成的?

2、共有的价值。供应商与客户在价值观上是否有足够的共通性,让伙伴关系真实可行?

3、有利伙伴关系的环境。客户的购买模式或态度是否适合进行伙伴关系?

4、与供应商目标的一致。该伙伴关系是否与客户自己的全方向或市场策略一致?

这4个条件与成功的伙伴关系之间都有极强的关联。如果能够—一满足这些条件,伙伴关系会有极大的成功机会。相反地,如果其中有任何一项无法符合,对于伙伴关系的起步不是一个好的预兆。总体来看,这4个条件构成评估潜在伙伴的绝佳评选工具。

第二章伙伴的选择(2.1)

--------------------------------------------------------------------------------

第二节创造贡献的潜能

决选伙伴关系最重要的准则是,伙伴关系是否可为伙伴双方创造传统买卖关系所无法创造的价值。当评估一个客户是否具备伙伴的潜力时,最先需要问的问题就是:

有没有什么是我们只能藉由结为伙伴共同达成,而不能在现有的供应商与客户关系下达成的?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伙伴关系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因为迟早会有人问:“为什么要多此一

举?”;另一方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亦即很明显地能经由伙伴关系创造贡献,就可为缔结伙伴关系立下厚实的基础。再也没有其他准则能够比得上贡献与伙伴关系实现的密切相关了。如同美国资料公司(U.S.Data)全球行销副总裁肯南(John Keenan)指出:

除非从伙伴关系中真能得到相当特别的成效,否则能够作为主要供应商的我们就已经很满足了。伙伴关系牵涉到许多时间、精力与资源,因此,除非伙伴关系真能为彼此开创独特的契机,而且是在一般的买卖关系下所无法提供的,否则不在我们考虑范围内,而客户也发不起兴趣。

公共煤气与电力服务公司配销系统副总裁邦尼(BILL BUDNER),在论及他们与供应商欧科奈之间的伙伴关系时,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

伙伴关系需要耗费相当多的资源。我们与欧科奈公司合组了一个联合小组,共同针对细节努力了六七个月;之后,则是决定双方必须做出极大的改变——这对我们而言都是相当大的投资。因此除非真的具有重大商业上的意义,否则没必要投注这么大。也就是说,伙伴关系必须提供无法从传统关系中获得的额外价值。这是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你只能与少数几个对象发展伙伴关系,所以绝对要选择最适任者。除非伙伴关系可以提供相当多的价值,否则根本不值得提出来。

当然,最大的关键在于判断伙伴关系是否具备足够的贡献潜能,但这显然并不是件容易的工作。藉由伙伴关系的施与受无数次的往返,潜在的贡献逐渐浮现。如果受限于眼前供应商——客户关系的利益观点,你如何能预测潜在贡献真的存在?有时,你需要运用一些想像力,追寻各种可能性,以发现贡献之所在。例如以下的两种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卖给他们大量的面粉以制造咸酥饼。但是,如果他们摆几台机器在我们这里,我们就可以替他们烘烤和包装咸酥饼。如此一来,可以为我们减少运输的版本。也可以为他们节省厂房的空间,更可让产品更快更新鲜地运到市场上。他们也可专注于最拿手的产品开发与行销业务,而我们则负责处理制造与包装的过程。我们能够带给他们的贡献远远比运送成袋的面粉多了许多。

·4年来我们一直为客户设计训练计划。他们必须有专人向我们接洽,我们也必须有个专任的客户经理来维系客户,而陷入了无效率模式中。或许我们可以成为他们训练团队中的设计主力,直接与他们组织中的人接触和互动,他们也可以直接面对我们公司内部的设计师。这样可以为双方节省不少费用,将训练设计与他们的绩效改善需求相融合,以建立更有弹性、也更为持久的产品开发过程。

第二章伙伴的选择(2.2)

--------------------------------------------------------------------------------

如果你做得到的话,经过这个想像的过程会对判断与某特定客户是否有缔结伙伴的必要有相当的帮助。在一般情况下,一直要到与客户进行双边对话之后才可能大略知道潜在的贡献何在。发展到这种情况表示双方已经有足够的默契共同讨论问题,然后才能探讨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共结伙伴关系。对此有建议如下:

首先,当你试图去了解伙伴关系是否能创造更多贡献时,须辨别它是真正的贡献或只是一种伙伴关系的流行用语。早在我们进行研究的初期,就曾与许多宣称它们已经进行伙伴关系,但事实上只是换汤不换药的企业组织交谈过。有些客户信誓旦旦地说:“是啊,我们与许许多多的供应商缔结伙伴,我们给他们较长的格上的折让和约和‘最惠伙伴供应商’的称呼,以换取价格上的折让。”我们于是问他们:“就你们的关系而言有什么改变吗?将供应商变成最惠伙伴供应商后,对你们有什么差别吗?”他们承认:“除了价格稍微好点外,没有什么不同。”

这不是真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绝不是改个词、换换语意而已。用伙伴关系一词来形容长期的契约关系自然没错,但是你要想到你必须投注大量的资源——有可能要与他人共享智慧财产等相关信息、吸收较多的人事成本,或者在设计与制造上要额外投资——所以必须开始考虑要求最高的报酬,来平复这些成本。一般而言,在对伙伴一词定义不是很严谨的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最大报酬的;只有通过相互的改变才有真正完成更多贡献的机会,也才有最高报酬的产生。

例如,一般大量价格优惠的做法,与互相为更大生产力从事改变的情况刚好形成对比。当波士公司在1988年发展桌上型电脑印刷技术时,领先其他公司足足数年之久,而它们的印刷伙伴厂商联合印刷公司,也因为要追上波士进步的脚步和确定彼此的关系,进行了一番变革。联合印刷的马波回忆道:

波士是少数几家最先采用桌上型电脑印刷技术的厂商之一。这种技术在那时尚在起步阶段,整个印刷工业还不习惯冒着自低解析度信息转变成高解析度信息的风险。波士公司的率先采用使得身为供应商的我们也要生产高品质的影象,以符合它们的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抉择“我们是不是一定得如此做呢?”

最后我们决定最好还是跟上这个脚步,否则无法维持我们五作为供应商该有的生产力。因此我们也从事了改造。我们成为先锋厂商之一,使得我们可以在市场上往前跃进一大步、脱颖而出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们可以把波士公司工作站中由IBM与苹果系统输出的低解析度成品拿来,直接使用于制造最终的影片或书册上。这不只是战略性的变革而已。我们伙伴所进行的改造,使我们也了解到自己有必要配合改变、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有效地进行。

联合印刷与波士公司都将重点摆在真正的贡献上,而不是大玩文字游戏,诸如“最惠特殊伙伴”之类的用词,因此对于思考贡献的潜能提供了最好的开始。确实,要完全依赖想像过程以评估伙伴是否具有贡献的潜能仍是件难事。为了应付这个挑战,供应商应想像两家公司进行合并后可能有哪些不同的处理方法时,通常就能得到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点子,包括:

·重复与浪费的消弥,例如存货过剩或不必要文书作业的精简。

·更多的信息共享、协调以及系统与程序的整合。

·结合彼此的能力(例如为客户引进一种从未在现有关系中应用的新技术)。

·创造新的价值或者开发出新产品。

第二章伙伴的选择(2.3)

--------------------------------------------------------------------------------

全公司观不但有效也极具诊断性,对于伙伴关系是否真具有潜在贡献提供一个迅速且容易的检览。思考的方式变成“如果我们是同一家公司,可以随意进行必要的改变,我们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假使答案是“没什么不同”,那么可能就不具有潜在的贡献。如果答案是“多着呢!”也就意味着,可能还是有自伙伴关系中发现新贡献的空间。运用全公司观的训练来作为挑选伙伴的起始点,好处在于一旦你完成了这项练习,可能的贡献大抵也能界定出来,同时也完成了一些发展伙伴前提的工作。

然而,不论你是否以运用全公司观训练作为开端,或是直接思考你与潜在伙伴之间是否有提高效率的方法,你都必须问个基本问题:“这个伙伴关系是真能创造一些潜在的附加价值一些真正的贡献,或者只是一种假象或错觉?”

如果你很肯定该伙伴关系有贡献的潜力,接下来就必须思考另外两个有关且重要的问题。由于贡献需要双方起为更大的生产效率进行必要的变革,因此除非彼此都有这种认知,否则瑰丽的计划永无起步的时候。身为供应商的你可能已为开创伙伴关系做好改变的准备,但是,是否客户也可以、或愿意进行相对的转变?如果你对潜在贡献的界定已经有些初步的结论,这时你就必须透过两个问题来检视客户实际进行变革的态度。

客户是否具备变革的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或许会有些潜在的贡献,但是却可能因为客户无法配合进行改变而使得这些贡献永远无法实现。例如,在我们之前所提及训练供应商的例子中,客户方面并没有人员参与关系的经营,也没有权力高层人士的有力帮助。而且,由于组织重整逐渐浮现,至少在一年内该客户不可能与供应商进行整合。一直要到更多高层人员参与伙伴的对话,以及客户内部的组织变动已经稳定下来后,才能进一步结为伙伴。总而言之,客户是否具备变革的能力是评估伙伴关系贡献能否实现的关键。如果客户无法进行创造贡献时不可或缺的变革,就没有再继续尝试伙伴关系的必要。

客户是否愿意进行转变?有些客户完全能随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改变,但就是不愿意因为要与供应商共同创造潜在贡献而改变。大型而旧式的企业最有可能为其潜在的伙伴设下这个障碍。例如,一家曾与通讯业重量级厂商共事的系统整合公司向我们提及:

对于我们如何负责全厂设施管理、应用开发与系统软件,甚至为其开发全天候的工厂窗口以处理现场与区域分公司的系统要求,我原本有些极具见地的看法。这是一个野心极大的计划,但可以为他们节省数百万元的设备、人事与开发费用,并且能够改善他们对内部客户的反应灵敏度。就我所知,他们有些员工早已对现有的运作方式不甚满意了。

如果他们真的有的话,是做得到的。但这真是个令人沮丧的计划。每次有要改变的地方时,他有总是派来一些根本不适任的程式设计师或销售代表。管理阶层并没有给予我们足够的权力,以致于整合与运作的情况都不尽理想。多个股东并对我们参与他们事业深表不满。这就是我们和这类企业共事的经验。价值已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前进。

如果客户不愿意为共创贡献再做些必要的改变,再怎么完美的计划都是枉然。在选择合适的伙伴方面,你必须深入评估与观察对方是否有足够的意愿进行改变,才能决定你们是否要进入伙伴关系的讨论

第二章伙伴的选择(3)

--------------------------------------------------------------------------------

第三节共有的价值

共有的价值通常被认为是个颇为棘手的主题,所以如果这个部分的标题让人频皱眉头的话,我们一点也不奇怪。然而我们的研究却极力倡言企业之间的共享价值是促成成功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子,强力的伙伴关系往往也隐含两者在价值观上极为类似。对于所重视的价值有着极大差异的企业,若强行缔结伙伴关系,可能在历经所有痛苦挣扎后,还是免不了无疾而终。界定哪一个客户要与你共享相同的价值,是伙伴决选过程中的关键。

要判断你与潜在伙伴之间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你必须问些什么问题呢?你可能必须先问自己数百个问题,才能对整个情况有透彻的了解。尽管无法包括所有的价值议题,我们仍指出三个最重要的问题,希望能让你在思考价值问题时提供一些核心模式

问题一:两边是否对于双赢模式有共识?这个价值议题十分切中成功伙伴的核心。除非真的奉行双赢的模式,否则伙伴关系无法获致成功。从传统销售关系中的非赢即输、针锋相对的关系,改变成更具合作性、共同为谋求更大利益而努力的关系,这个过程并不全然是平顺容易的。但是,这确实是伙伴关系的核心所在。如同梅德公司的葛里诺所言:

一个我一直寻寻觅觅且为伙伴关系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就是所谓的双赢观念。此意味着没有任何一方会将伙伴关系视作零和游戏(zero-sum game)。客户必须真诚地相信供应商有权要求公平的报偿;同样地,供应商也真诚地相信客户有权自伙伴关系中获得成本结余或价值。如果双方都没有这样的想法,伙伴关系只能回到旧的敌对状态并宣告失败。因此在你真正进入伙伴关系的讨论前,必须确定两方团体都能跳离昔日非输即赢的价值观。

不幸地,非输即赢的价值观仍然普遍见于许多组织中。虽然有许多客户畅谈伙伴关系,但他们心中仍然只是想要图点价格上的小惠。同样地,许多供应商也应该想想他们是否已经将双赢的想法带进会谈中。我们看到许多销售人员打着伙伴关系之名,却仍只运用一些旧的销售技巧——例如操纵、施压力等等——来抢一笔生意。除非伙伴关系真正做到伙伴的意义——将交易的利益放置一旁,而把注意力放在更大的合作目标上。否则,对供应商而言,追

求伙伴关系将毫无意义,也不会成功。双赢的观点必须共同为伙伴关系中的双方所分享。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不论理由何在,对展开伙伴对话也毫无帮助可言了。

问题二:双方组织对品质的看法是否一致?在近几年内,所有公司都宣称“品质”为其核心价值,一时之间似乎蔚为风潮。品质堪称是至高无上的价值。但是,尽管有许多理由让文献辨称品质是无价的,但事实上,追求品质却非完全不需代价的。最近许多研究承认,第一流、高水准的服务与完全绝对、没有妥协折让的品质,都是高成本的。例如,一个我们最近读到的研究显示,最后5%的品质提高就占去总成本的30%。尽管这个数字目前仍在争议不休,但是对于迈向最完美境界推动工作无疑是一种昂贵的任务,最后还是会转嫁在价格上,这点多数人已没有异议。产品达到95%的完美度比起择100%的绝对完美可能来得便宜的多,因此许多公司会选择努力使产品达到市场的要求,但这不是最高的标准。同时,自然也会有一些较不吹毛求疵的客户,愿意容忍稍许的品质或服务的打折却可以因此节省许多花费。

在某些程度上,品质运动混淆了品质与成本(或可说是效率)之间的抵换观念,它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以追求、奉献于完全且万无一失的100%完美为唯一目标。事实上,满足市场的方法有许多种,而每一个供应商与客户对于品质与价值各有不同的看法,优先次序也各有异。我们当然不是在质疑品质本身与品质运动的重要性,在70年代中,客户对品质的期待是至高无上的。但是重点在于,业界对于将品质作为基本价值的承诺有一个范围。每个人都畅言品质,但不是每个人的看法都相同。不同的组织间对于品质导向的差距可以是相当大的,从绝对的狂热到完全忽略都有。

因此,在选择潜在的伙伴时,重点在供应商与客户对于品质是否有相同的看法。追求低成本商品策略的客户可能无法与抱持“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做到最好”的供应商成功结盟;同样地,如果供应商专精于大量生产低成本、单一标准的产品,此时如果要求其以量身订做服务为核心价值的客户订定伙伴关系,可能也无法成功。

判断你们公司对品质的价值能否与某位潜在伙伴相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是低成本的制造商,很有可能无法让一位以品质为导向的客户满意;如果你是位品质第一的供应商,则作的价格与对品质的热衷可能会让一位低利润、低成本导向的客户打退堂鼓。要让伙伴关系能顺利展开,供应商与客户间对于品质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你必须避免与在这一方面与你有截然不同看法的客户展开伙伴关系。

问题三:供应商或客户是否有一些特殊的价值观?许多价值是共通的,或者或多或少有个顾客或供应商会采用的。这包括顾客满意度、企业道德、服务以及其他种种。或许不免有人会怀疑是否每个公司在实际作为上都会遵循这些崇高的理想。但是最起码,至少每家公司都会声明他们对这些价值的信念。他们对这些价值都非常熟悉,拿这些价值来比较两家公司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价值都符合这种共通性。有些价值对特定组织而言是独特专属的(如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有些公司不愿与烟草业者打交道,不论是否有利可图。一家与我们合作的高科技公司强烈地支持环保,并且希望及奖励他们的事业伙伴也能如此做;还有一些更大型的客户更是明显地着重行动的合法性,而不会与不严格遵守此原则的公司共事。这类为某个公司所重视的特殊价值无法—一尽数。

比起一些共通的价值观如服务或顾客满意度等,上述那些独特的价值观必须更谨慎地被列人考虑。几乎每个公司都表示重视服务,就此共通的、可预期的价值上很少有供应商或客户会有异议。然而如果是某公司的独特价值观,那么该价值的独特性质,就足以为伙伴关系带来真正相容上的问题。如果你们公司强烈支持不与烟草商往来,此时如果你要与之共结关系的对象没有相同观念的话,要回到自己公司说服他人接受这段伙伴关系可就大有困难了。再者,如果你的客户非常重视并致力于社区服务的话,除非你们也有相同的信念,否则这伙伴关系可能很难持久。

了解并界定出双方所有的一些特殊价值是很重要的,并且在伙伴的选择过程中,这个动作愈早愈好。这时,我们必须答两个问题:

1、我们自己是否有一些非常特殊、专属的独特价值?如果有,是否会影响我们与某个特定客户成为伙伴关系的意愿?

2、客户是否也有一些独特的、罕见的价值观?如果是的话,我们可以接受或适应这些价值吗?

这两个重复的问题常常被忽略。许多公司都会有一些独特的、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的价值。有时,彼此所有的独特价值观不相容性太大,所以你不得不在投资伙伴关系前就对其加以了解和认识。

之前我们曾提及,不一定要达到极为亲密的程度才能展开一段伙伴关系,现在我们再深人来诠译这个观点。你大可以在亲密这个构面上再多点努力,例如共享更多的信息,或运用更多跨组织的小组活动。但是,你仍然需要一些可在彼此之间相通的东西,这是在伙伴关系开始的第一天已经存在的。你们必须对于重要的价值有共同的看法。许多供应商与客户可以藉由强调共同的价值而扭转彼此之间恶劣的关系,进而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但是,对于那些在价值上少有共通之处或完全大异其趣的供应商而言,绝不可能从基本的交易关系中再前进一步,或甚至根本也不用去尝试了。

第二章伙伴的选择(4.1)

--------------------------------------------------------------------------------

第四节客户是否提供有利伙伴关系的环境?

成功的伙伴关系需要在一开始就具备合适的环境。事实上在某些情境下,伙伴关系比其他关系更能茁壮成长。客户并没有好坏之分,只在于客户是否易于接受你对伙伴关系的努力而已。不论伙伴关系多么具有贡献潜力,也不论彼此价值观多么接近,客户还是有可能无视于你的努力,进而拒绝接受伙伴关系的理念。也因此,选择一个能够有益于传导伙伴关系理念的环境,是选择伙伴过程的重点。对此,本研究建议有三个基本议题必须列入考虑:

1.客户对伙伴关系的态度。

2.客户的时间观。

3.交易的频率。

1. 客户对伙伴关系的态度。不久前,我们才刚探讨过在伙伴关系中对于双赢模式有共同看法的重要性。有些客户确实能真诚地以此观点看待伙伴关系。例如,公共煤气与电力服务公司配销系统副总裁邦尼告诉我们:“我不是在玩一场将供应商踢出局的竞赛。就像我们一样,他们必须谋生,所以我们彼此都必须学习在获得销售利益前,先考虑长期合作关系的维持。”有一些像公共煤气与电力服务公司的客户能够超越交易关系的思维,进人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的层面。但相反地,有些客户并非如此。

许多客户对于供应商的应对模式是在以前对立的气氛下发展出来的。在当时,销售人员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不断地试图取得公司内部的电话名录或是在秘书身上下工夫,希望因此可以将销售电话打给重要人物。现在这些连高明的销售技巧都称不上的小花样,将不再适用于伙伴身上。但是客户对于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仍然视供应商为敌对地位,必须予以控制才行。他们认为“伙伴关系”不过是另一个获得更多控制供应商的机会,甚至可以因此得到更多价格上的优惠或条件。对此他们回报一些巧立名目的头衔,例如最惠供应商之类的名称,或是一个接近底价、毫无利润可言的长期合约。

2.客户的时间观。安利思特公司北美区执在副总肯恩对伙伴关系所发表的看法,后来在我们研究过程中也一再重复地被提及。里奇表示:“我们必须跳出眼前的事物,把眼光放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上。”对于这句话,他还补充说明如下:

我们必须参与讨论未来,也必须对现有市场及科技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公司必须与明日的伙伴并肩合作,而不是只着重于眼前的伙伴。你不会希望与你联手作战的人只是短暂组合,没有长远打算。

里奇提及一个为许多供应商与客户所强烈认同的观点。在跳出眼前单次交易的局面是伙伴关系成功的必备因素。未来必须是伙伴关系讨论的重点内容,而未来的目标与计划都必须与伙伴关系本身的目的息息相关。

因此,客户所具备的时间观,即对于未来长远的计划与看法将成为你抉择一个合适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伙伴关系并不是短期的策略,因为为了获得伙伴关系的贡献而实行的组织变革并无法在一时间立即见效,而且也很难依循一般的销售循环模式来思考。伙伴关系的报偿与回收,对双方而言都是长期的。

想要具备良好伙伴关系环境的客户必须有长远的时间观,这不仅显示在伙伴关系上,也显示在他们的策略方向上。客户的事业规划必须延伸至未来,对何去何从怀抱着远景。如果你能够向一位同事清楚地描述这位伙伴的目标何在,同时也能指出你对他们目标的达成可以

有哪些贡献,伙伴关系的成功指日可待。

但是相反地,有许多客户追求的是短期的目标,着重的是成本上的短利,对于自己的未来却一点也不清楚。如果一位同事向你问及这个客户的未来,而你的回答有可能是“我不知道”。缺乏未来的目标,在传统的交易关系世界中尚能容忍,但在伙伴关系中无异于宣判死刑。如果客户连自己都不知道未来何在,你如何能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升阳(Sum Microsys -tems)的戈烈特(John Gogniat)对这一类客户的看法是:

如果客户没有一些明确的目标,或者对想要到达的境界没有任何概念的话,戏就唱不下去了。我曾经实际地告诉过一个客户:“嘿,你是下了订单没错,但是你究竟要用这个来做什么了如果客户真正想要实行伙伴关系,你必须自问:我对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了解多少?只有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时,伙伴关系才得以成功,也才能达到最后的结果。

这绝不能被视为次要的议题,这也是为什么有成功伙伴关伙经验的供应商,会远离那些只着重眼前议题与问题的客户。例如贝克铁公司的麦克哈顿就指出:“我们真正会在一开始就亮红灯喊停的,是那些太短视近利或只着重成本的公司,因为这将会成为缔结伙伴之途的真正障碍。”如果是这样一位只着重短期效果而且完全是成本导向的客户,你将会因寻求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方向而陷入困斗。有利伙伴关系的客户环境是能够往长远思考的、能够清楚描述出目标,并对如何到达也有真的计划。因此,即使有极为远大的贡献可期,或是两方价值相似,你还是远离那些短视的客户为妙。

第二章伙伴的选择(4.2)

--------------------------------------------------------------------------------

3、交易频率。评估你是否具备合适伙伴关系环境的最后一个建议是,考虑你与该客户的交易频繁程度。在此我们必须强调的是,交易的频率并非交易量大小,两者之间通常易被混淆但却有必要加以区别。交易量是你与该客户往来生意的多寡;交易频率则是你与其生意往来接触的次数。许多我们会晤的供应商倾向于选择单次高交易量的客户作为伙伴人选,而剔除略少或低交易量的客户。高交易量的客户当然值得你与其共谋伙伴关系,但是,尽管他们的交易量可以平衡你对伙伴关系的投资,但许多我们曾看过的成功案例,却是基于适度但均匀的交易量。因此交易量并不是一个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与客户生意往来次数的频繁与否,会对伙伴关系的实行有深远影响。在我们的研究中有一些极端的例子:有些公司试图对某个只有单次生意往来的客户提议伙伴关系——通常量极为可观,但却是单件订单,但他们鲜能成功。生意是否能够长久与工作是否能够持续是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贝克铁公司的麦克哈顿解释道:

如果你们手边只有一件工作,是很难建立起长期关系的。你必须有相当的工作来呈现成效,并且开启改善附加价值的过程。所以人们来刺探并且表示:“我们想要于们联盟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时我很怀疑是否能成功。我没有把握是否做得到,但或许这可能是必经的过

程。但最好你还是要有一定的数量且持续做下来,才能真正结盟以创造价值。

如同麦克哈顿所说,要环绕着单一的工作来进行伙伴关系的确困难重重。你必须要有一连串的机会来展示为彼此创造的价值。虽然这是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但是如果从客户的观点来看,交易量的频繁与否仍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客户会依交易次数的频繁与否来看待一个供应商。如果往来不甚频繁,客户很难跳出传统交易关系的心理,也无法从不同的交易中寻求连结,因此他们很难自这些单独的交易中发现伙伴关系的价值所在。

如果客户具备持续进行长久生意的可能性,和单次或少数购买的客户比起来确实是适当的伙伴人选。虽然许多公司已经有一套区隔顾客的模式,我们也不愿意再提出令人迷惑的模式来为客户分门别类,但是在这里还是有必要加以区别。一般而言,以交易频率可以将客户区分为三种类型:

持续型客户(Continuous customers)客户可能因为扩张或成长,或是因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有持续性的需求,长期以来对供应商的产品有稳定且相当频繁的需求量。若依照交易频率的标准来看,此种客户是伙伴关系的绝佳人选。

一次型客户(One-off customers)客户只需要对某个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只有在一段时间内会有单次或极为少数购买行动。一般而言,这种客户最不适合与其缔结伙伴关系。最好承认这种单一的生意是最不适合伙伴关系的事实,甚至不用尝试。

定用型客户(Periodic customers)客户定期但次数少的采购(例如每季的采购)。通常此类货品是较昂贵的产品,例如重型机械的购买。这类客户也可能合适与之共结伙伴关系。然而,交易之间较久的间隔可能会有害于客户对伙伴关系的承诺与忠诚。供应商有必要对交易之间的“停工期”加以管理。

总而言之,最适合伙伴关系进行的客户是:

·真诚地信奉双赢的理念。

·愿意着重长期的策略考虑,以事实证明伙伴关系的正确性。

·拥有频繁的生意往来以维系及维护伙伴关系的承诺。

换言之,如果客户仅仅视伙伴关系为控制供应商的手段,或仅止于局限在短期的观点,或是没有持续进行生意的意图,将无助于伙伴关系的成功。

第二章伙伴的选择(5)

--------------------------------------------------------------------------------

第五节与供应商目标相谋合

当你面对的是有利伙伴关系的环境、客户能与你共享相同的价值观念,并且追求真正贡献的潜力相当大时,你可以说已经具备开创伙伴关系的条件了。但是,此时仍然有一个最后、同时也是相当重要的准则必须予以考虑——伙伴关系的机会是否与公司本身的未来相谋合。亦即,

与该客户的伙伴关系是否与自己的产品、市场策略相一致,并且能与公司的总体策略相配合?

对于花费相当多时间在思考公司未来方向,并习惯于就不同方向评估衡量各种机会的高层资深主管而言,这个问题似乎相当明显。但是当伙伴之间的运作展开后,他们愈来愈借重销售人员而非管理阶层来执行实际工作。而这些销售人员过去一向只熟悉开发客户的工作,对于公司总体策略的目标素来并熟悉。在过去的传统交易关系中,销售人员不须考虑总体方向,他们的目标是放在产品层面。只要能赚钱或甚至只是取悦客户,你大可以将产品卖给不适合的对象;你尽可以与各式各样不同的买方打交道,不论是主流的或非主流的,也不论是符合你理想的客户类型或是非常奇怪、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都行。在交易层次的关系中,不论是否与公司总体方向维持一致,也不用顾及单次的生意是否牵动更长远的远景,供应商都可能成功地将产品推广出去。

但是在伙伴关系中,与客户所建立的关系不能与供应商的目标方向相左。在建立伙伴关系过程中投注的大量精力、资源与承诺也意味着——假使该伙伴与公司的策略方向相反的话,这些巨额的投资将偏离真正的目标。若无法与供应商的总体策略方向一致,极有可能将人力、时间与精神导离业已选定的途径,进人与原先方向可能完全相反的路途。选择能与公司方向与策略相配合的伙伴是相当重要的。而在这种结合下,有三个主要的变数:

产业焦点你所追求的伙伴关系应能反映公司所在的产业趋向。假设你公司目前开发的重点将从科技产业的客户转变到制造业客户的话,此时与制造厂商缔结伙伴关系会来得有意义的多。或者,公司所采取的是垂直式的市场区隔,并且深信对于你们的产品而言,最有成长空间的会是在赌博与游戏娱乐业,那么与制药业的伙伴关系可能就不太有意义。无法与供应商的产业取向相一致的伙伴关系,长期而言会渐渐地分散资源与投资。因此,伙伴关系在决选准则上,应该要能反映供应商的产业取向。

产品方向伙伴是企业未来的潜在客户来源,因此有必要选择需求能与产品方向相一致的客户。一方面这意味着必须发现与未来产品发展相配合的伙伴。同时,也如乔治亚——太平洋公司的汉姆林所言,供应商也必须避免与任何不获利或已渐被淘汰的产品扯上关系、以免阻扰公司的产品开发方向。

你不应该选择非你策略方向中的伙伴。如果你已经知道现在的产品线在三四年后根本就不会存在,或者知道该产品的获利极为有限,那么就不需要为这条产品线寻求伙伴关系。

伙伴关系经常进行数年之久。所以你要选择的伙伴不仅是现在可以提供产品,还必须是你在未来所希望的产品方向。此外,伙伴关系通常是最好的新产品开发与试销的实验室,愈来愈多的供应商视伙伴关系为产品发展的新机会,这使得选择与未来产品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伙伴关系也更重要。

客户的市场地位从我们的研究中观察到,许多供应商会追求与保持领先的客户建立伙伴关系。他们的逻辑或许有点肤浅,但仍相当具说服力——你必须与能帮助你成长或扩张的市场领导厂商相共事。这个理由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并不绝对。再次强调的是,是否选择与这类的公司缔结伙伴关系应视供应商的目标何在。

如果供应商寻求在尖端科技与产品上能快速成长与获取竞争优势,如此一来,与产业领导厂商之间共谋伙伴关系确实能推动你朝这个目标前进。与他们缔结伙伴关系可以让合作事业针对新产品与新构思进行,让伙伴关系进入一个无法预测、充满刺激的方向。但在另一方面,如果供应商寻求的是稳定的事业发展,此时最稳当的伙伴应该是现有情况下较为固定的主流客户。德州仪器公司的欧西的建议是:“你必须自问,这是不是我正要寻找的伙伴?有时你需要的并非是市场的先锋。只是主流型的伙伴。一个主流、稳定的客户,并不在意是否能改造全世界,只是希望能满足现有的市场。

产业焦点、产品取向与客户的市场地位是选择伙伴时的重要因素,能够确保你即将结盟的伙伴符合公司的需要。

第三章与其他供应商成为伙伴(1)

--------------------------------------------------------------------------------

“托整个旅游业的福,我快要带我太太去罗马旅行了!”在本书的研究告一个段落时,一个员工向我提及:“首先,在这个研究进行期间我累积到7万公里的飞行里程数。然后,我用刷卡付清抵押贷款,又得到另外一段里程。每次旅行时,我都住在同一家旅馆,这也让我得到在该连锁旅馆中免费停留一周的优惠,以及另一段里程。航空公司还附赠免费租车证,可以打点我9天的交通。每顿晚餐我都刷同一张卡,又让我累积到另一段里程和几顿免费的晚餐。用同一张电话卡付费,也让我赚到一些免费的长途电话和更多的里程数。就这样,我现在得到一趟完全免费的欧洲之旅,外带几个可以打回家报平安的免费电话!”

这种勤劳不懈追求免费旅程——可能对业界生产力的不利影响更甚于电脑游戏或隔周进行的再造工程,并有愈来愈多的商旅人士熟悉此道。较少为人所知的是促成这种可能的背后,隐含着整个产业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与创意共享。当旅行产业的业者们发现彼此的贡献可以融合成新能源和产生综合效益时,顾客的忠诚得以重新被建立起来。这种经由与其他供应商合作创造的市场价值,是伙伴传奇中一个刺激且重要的部分。就像客户之间的伙伴关系一样,与其他供应商之间的伙伴关系转变了企业间彼此合作的方式。

当你本身就是一个直接的客户,在获得像旅程之类实际回馈时,对于供应商之间密切的合作并不难感受得出。但是,这种供应商彼此合作的趋势愈来愈普遍而且深人,已经转变了

整个产业,从最简单的形式到完全革命性的转变都包含在内。例如一家在弗吉尼亚州瑞斯敦的日历印刷商,在印制新的日历时,依照合宜的日期将一些当地的商家电话号码摆了进去。例如,鲜花店的电话被印在2月12日的空格并加上一些标题,希望能在情人节的前两天提醒你“不要忘了鲜花!”就这样,一整年的日历被满满地塞了一些本地商家的电话,在情势危急时还真能帮得上忙。这是不同供应商之间彼此团结合作、共创新价值且攫取市场占有率的最简单也最清晰的一个例子。

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成果足以改变整个世界。当微软与英特尔结合力量共同发展微电脑晶片与作业系统时,他们一起改写了个人电脑工业的版图。在80年代的晚期,整个服饰与食品配销业的供给链也在一些运作模式上共谋合作,例如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完全地改造了运送的品质与反应力。今日,许多零售供给连锁更是紧密地结合成高效率、运用科技的伙伴关系,使得从剪羊毛到挂到衣架上的成衣只需要几个步骤,节省原先整个过程中不必要的程序与金钱损失。

这些所作所为正在改写历史。几个世纪以来,深受霍普斯(Thomas Hobes)的影响,认为私人经济角色是处于冷漠孤独。恶意相残且相互争夺的“自然状态”的印象也开始分崩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供应商之间为了市场价值而彼此联手合作的潮流。其意义不仅仅是为伙伴关系的故事平添精彩和刺激性而已,对许多组织而言,与其他供应商之间的伙伴关系已然成为货品与服务传送的主要模式。至少有三个强烈的理由支持着此种模式:

1、效率与规模经济渐渐地,供应商可以通过与同业的在伙伴关系,运用科技的力量合力削减成本与改善效率,这在零售业中尤其盛行,例如J·C·潘尼(J.C.Penny)已把他们的存货控制与产品补充系统与其他供应商整合在一起。有时供应商之间的伙伴关系则不在维持供给链的平顺,而只是单纯地为追求规模经济而已,成群的供应商可以运用其能力与资源,节省重叠的成本。例如,华盛顿特区的一家咨询顾问公司就曾经以保健业与教育组织的研究为例,为这种伙伴关系提供最好的说明。在这个例子中,参与的业者各自分担一部分合理的研究费用,就可以共享深入研究与分析后的资料结果。如果是个别进行研究的话,很少有企业可以负担得起这笔庞大的研究费用,但是联合成一个财库,就让整个事件成为可能。

不论是通过科技让整个供给过程更为精简,或是达到研究上的规模经济,供应商之间共结伙伴关系的最重要理由是,追求更大效率与更佳生产效率的需要。就这点而言,与许多供应商——客户间伙伴关系的促成因素如出一辙,亦即,伙伴关系是为适应追求更佳的生产效率而生。

2、新市场价值在某些产业中,同业供应商之间的伙伴关系进人了另一个更新层次——结合力量创造更多的市场创值,为整个市场引造全新的贡献。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结合彼此的核心能力,研发新的产品或推出新的方案。在最高的层次中,这种核心能力的结合甚至会扭转整个产业的方向,最有名是苹果电脑、IBM与摩托罗拉之间合作共同创造Power PC 以及其他产品。从日常营运层面来看,经由合作所创造的新市场价值,更为结为伙伴的厂商带来强而有力的竞争优势。

3、客户需求当然,改变及创造整个产业策略最强而有力的理由在于满足客户的期望与需求。供应商之间的携手合作渐渐地成为客户的基本要求与期盼,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中。在此,厂商别无他途,只能咬紧牙关与其天敌或竞争者共谋合作。客户所寻找的不仅仅是能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分析(论文素材)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分析 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企业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威胁与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战略的角度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基本竞争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基本战略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业化战略。企业要从自身出发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作为其主导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的内涵。 成本领先战略的又称低成本战略,即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的最低成本。其核心就是企业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成为产业中的成本领先者。面对庞大的市场与众多消费者,基于单一产品的无差别的生产,在同等产品、同等细分市场下的生产企业可考虑采用成本领先战略来建立竞争优势。这种战略的关键是通过规模经济以降低平均支出,并借大量生产取得专业化的工作效率,从而使整体成本下降,产品价格得以定位于同行业业较低水平,发挥竞争优势。 2. 企业在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先决条件。 首先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诸如良好的原材料,产品的设计要便于制造生产,保持一个较宽的相关产品系列以分散成本,以及为建立起批量而对所有主要客户群进行服务。其次应具有完善的降低成本的机制。从产品生产的采购到服务于消费者的全过程中要懂得如何降低成本,并拥有一套完善的控制成本的制度。拥有低成领先战略不等同于无休止的发动价格战。企业通过改造和创新整个价值链来实现总成本领先,而不是从一个环节上抠成本,降低消耗裁减冗员。 3.成本领先战略的实现。 首先要实现规模化经济。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进行低成本的标准化生产。我国汽车行业在成本上则比不过日本、韩国这与规模有很大关系。例如一汽与丰田同为15万职工,一汽的产量是40万辆,而丰田则是500万辆,规模差距决定了成本的差距。随着规模的扩大,有形成本会降低,无形成本也会降低。其次做好供应商营销。从上游供应商如原材料、能源、零配件,协作厂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亲密合作关系,以便获得廉价、稳定的上游资源,并能影响和控制供应商,对竞争者建立起资源性壁垒。沃尔玛是运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典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它在采购存货销售与运输等各个商品流通环节,采取各种措施将流通成本降至行业最低。再次,革新生产技术。生产技术革新会从根本上降低产品的成本。福特汽车公司通过传送带从而实现了流水生产方式,大幅度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实现了让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梦想。最后,打好价格战也是关键一环。价格战不是意味的降价忽略成本,格兰仕的价格战是建立在成本基础上的,不象彩电企业"赔钱赚吆喝",虽然价格低,但有利润,更不象倾销。从而取得了降低成本又抢占了市场的效果。 4.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动因与风险。

什么是竞争战略

什么是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是指对一个企业在其竞争环境中进行定位,定位的含义已经超越了产品定位或营销的概念,它包括了企业的所有功能,生产、分销、物流和服务,即一个企业在其竞争环境中的完整形态,那么我们则样制定扎略呢?关于这方面,我们先谈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处在竞争中的行业的结构和吸引力的问题,年复一年,一些行业比另一些行业盈利更多,我们必须知道其中的原由,因为制定战略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确定在竞争中的潜在获利水平,其次是你的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如果我们观察一些行业你就会发现,无论行业的利润是高还是低,一个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年复一年,一些企业的利润总比另一些企业要高,任何决策者都必须明白自己的企业怎样才能成为行业中获利能力较强者,而不是在平均水平以下者,这两个问题对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一、行业分析 在任何行业,不论生产什么,提供什么类型的产品或者服务,都有五种基本的竞争力在起作用,这五种竞争力如图所示,图中间的这些力量是我们通常要首先考虑的,包括行业内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市场定位竞争,价格竞争,新产品引进,生产能力开发等,在一些行业,竞争非常温和,而在另一些行业竞争则非常激烈,一些企业总是对同行发起攻势,稍后我们会看到这不是偶然的。不过现在这个图表明,企业竞争的范围远大于现存行业内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行业存在着新的进入者的威胁,他们带进了新的能力,如果进入门槛很低,或新竞争者很容易进入该行业,这将使整个行业的吸引力受到损害,所以行业架构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进入壁垒,一个行业还要与替代性的产品或服务竞争,也就是说,某一行业产品的功能可以由另外一些行业的产品或服务来替代,如果一种产品有了功能很接近的替代品,那么该产品的价格就受到限制,价格提高的空间非常有限,或者当购买者转去买替代产品时,产品销量将下降。 无论哪个行业都要与供应商打交道,要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原料,如劳动力、材料和机器这类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供应商具有议价能力,就能限制一个企业的利润率,因为供应商通常可以通过太高自己产品的价格使企业的成本增加,而企业又不能将这些附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供应商就这样削弱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最后一点,任何产品都要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议价能力,如果消费者有议价能力,并且对价格非常敏感,那么消费者就会要求更低的价格或更多的无偿服务,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水平。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在任何行业,这五种竞争力量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长期利润水平,这些竞争力如何结合将取决于行业。每个行业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五种竞争力所组成的合力,将决定该行业能长期获利还是业绩平庸。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这五种竞争力的强弱呢?是行业内竞争者、消费者、供应商,还是其它什么,每一种竞争力都取决于一系列重要的结构因素。在竞争者这个因素中,关键问题包括行业成长有多快,固定成本有多高,你与竞争者有多少差异。关于每股力量的这些重要因素是进行行业分析的原始材料,看一些具体行业,用这些框架来评估它们潜在的竞争力。同时看它们怎么样变化。 制药行业是拥有800亿美元市场的国际性行业,它在任何国家的经济中都是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平均税后利润率在20%左右,为什么制药行业有如此高的利润率呢?为什么它是一个绝妙的行业。回到五力模型,让我们从消费者开始,这里有但中不同的药品消费者,选择药品的医生,渴求康复的患者,以及支付大部分费用的医疗保险行业,但他们对价格都不敏感。现在让我们从消费者转向行业壁垒,进入制药行业有多困难,非常难,因为两个重要原

华为企业战略分析和竞争战略分析

华为企业战略分析和竞 争战略分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5、1公司战略 5、1、1公司简介 ?名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1988年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面向固定网络、无线网络、数通网络、光网络的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5、1、2华为公司愿景与使命 愿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使命: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5、1、3企业的总体战略选择:发展型战略 由于华为是比较年轻崛起的企业,它通过发展扩大自身的存在价值,使这种价值成为企业职工的荣誉,又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华为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ARPU)、提升带宽竞争力(Bandwidth) 和降低总拥有成本(Cost),实现商业成功。 5、1、3、1密集型发展战略 1、市场渗透战略 经过多年积累,华为在有线、无线宽带接入、数据通信和光传输等核心领域建立了综合优势,是全IP融合时代运营商的最佳伙伴;并致力于向全球电信运营商提供开放的应用环境、智慧的运营平台和快速服务,以帮助运营商增加运营收入、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敏捷开发,快速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帮助运营商建立云计算平台,有效提高其在IDC 等IT平台方面的投资效率。

全球服务:协同、快速、专业 在全球服务方面,华为持续优化服务解决方案并提升运作效率,帮助客户进一步提高总拥有价值(TVO)。 终端:伙伴、定制、价值 他们聚焦运营商转售市场,帮助客户满足用户对多样化终端的需求,通过提供种类丰富的网络终端,为消费者带来丰富便捷的通信体验。 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合作共赢。 2、市场开发战略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他们坚持开放合作。以客户需求驱动产品研发流程,围绕提升客户价值进行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业务管理的持续创新。 其投入51,000多名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46%)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并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0个研究所,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20多个联合创新中心,把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创造更广阔的市场。 3、产品开发战略 未来华为将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领域,以及新进入的企业业务领域继续展开合作,扩大联盟范围,以形成健康、和谐和共赢的生态环境。 主营业务:面向固定网络、无线网络、数通网络、光网络的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电信网络:全IP融合网络、业务支持、敏捷、云计算 5、1、3、2一体化发展战略 1、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含义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含义: 第一种底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低成本战略的优点: 1 企业处于低成本地位上,可以抵当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 2面对强有力的购买商要求降低产品价格的压力,处于低成本地位的企业在进行交易时握有更大的主动权,可以抵御购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 当强有力的供应商抬高企业所需资源的价格时,处于低成本地位的企业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来解决困境。 4 企业已经建立起的巨大的生产规模和成本优势,使欲加入该行业的新进入者望而却步,形成进入障碍。 5 在与代用品竞争时,低成本比本行业中的其他企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低成本战略的缺点: 1新加入者可能后来居上。 2 技术进步降低企业资源的效用。 3 丧失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力。 4 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大。 低成本战略实施误区: 1 只重视制造活动的成本,忽视其他活动的成本。 2 忽视采购 3 忽视间接的或规模小的活动。 4 对成本驱动因素的错误判断。 5 缺少对价值活动的内在联系的协调与优化。 6 只重视对现有价值的渐进式改善,忽略对重组价值链的探索和努力。 7 过度降价导致利润率降低。 第二种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从而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差异化战略的优点: 1 能够建立起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忠诚度。 2 顾客对商标的信赖和忠诚形成了强有力的行业进入障碍,增加了新加入者进入改行业的难度。 3 差异化战略产生的高边际效益,增强了企业对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4 使购买商缺乏与之可以比较的产品选择,降低购买商对价格的敏感度。 5 建立起顾客对产品的信赖,使替代品无法在性能上与之匹敌。 差异化战略的缺点: 1 面临实行低成本战略企业的威胁。

市场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十七章市场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一节竞争战略的基本类型基本竞争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 ?波特提出。 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这三种战略架构上差异很大,成功地实施它们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由于企业文化混乱、组织安排缺失、激励机制冲突,夹在中间的企业还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一.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一)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1. 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 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 3. 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 4. 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二)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和潜在的

风险 1. 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 即便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处于低成本地位的企业仍可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成本优势可以使企业在与竞争对手的争斗中受到保护,低成本意味着当别的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这个企业仍然可以获取利润。低成本地位有利于企业在强大的买方压力中保护自己,考虑到需有多种选择及降低购买风险的要求,购买方最多只能将价格压到效率居于其次的竞争对手的水平。低成本也有利于企业抵御来自供应商的威胁,它使企业应对供应商产品涨价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导致低成本地位的各种因素通常也以规模经济或成本优势的形式产生进入障碍,提高了进入壁垒,削弱了新进入者的竞争力。最后,低成本企业可以降低价格的方法保持、维护现有消费者,提高消费者转向使用代替品的转换成本,降低代替品对企业的冲击,为企业赢得反应时间。因此,成本领先战略可以使企业在面临竞争者的威胁时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有效地保护企业。 2. 成本领先战略的潜在风险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时,为了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通常会产生高昂的购买的先进设备的前期投资和初始亏损。而一旦出现具有破坏性的变革技术并在生产中得以应用,则会使企业成本方面的高效率优势不复存在,前期高额投资的收益率急剧下降,同时给竞争对手造成了以更低成本进入市场的机会。因此,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必须对这种潜在风险加以注意,加强对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技术环境方面的认识和了解,降低因技术发展而可能产生的投资风险。还有,有些低成本企业将过多注意力放在成

基本竞争战略(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 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简介 基本竞争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 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这三种战略架构上差异很大,成功地实施它们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由于企业文化混乱、组织安排缺失、激励机制冲突,夹在中间的企业还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 1.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

(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 (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2.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某企业战略分析报告

. 长虹企业战略分析 战略是企业在竞争激烈且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在对自身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关于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正确的战略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战略制定后,投诸实践,并取得成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层次支持。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如下图: 为了说明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实行战略管理,我们选择我国彩电业的“雁头”——四川长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战略分析。 一.彩电行业分析 1.行业竞争分析(PEST方法,市场结构描述与分析,集中度分析,基本竞争力量分析) 2.彩电业的出路 3.对未来彩电业的展望 二.长虹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1.资源分析 2.能力分析 3.核心竞争力分析 4.价值链分析 5.SWOT分析 三.长虹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战略) 1.产品、市场的扩张 2.企业边界的扩张 3.扩张途径 四.长虹的竞争战略----既总成本领先又差异化 1.从长虹的生产运营活动看其竞争战略 2.长虹作为成熟产业的竞争战略 五.长虹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1.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 2.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调研

3.长虹选择的进入战略 4.对长虹全球化战略的分析与展望. 第一部分彩电行业分析 彩电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属于最早放开、最早引进技术、最早进行国产化的行业之一,曾经对我国电子工业和国民经济作出过巨大贡献,同时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而2001年统计则显示我国彩电业已经陷入困境。几家主营彩电的生产企业业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彩电业遇到的困境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困境,它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呢?价格战是罪魁祸首吗?不可否认,导致彩电业利润率普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炮声不断的价格战,据估算,5年来6次大幅度降价使全行业减少利润150亿元。但是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存在证明经济体的内部有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的自然要求。而价格战是如何产生的,经历了”价格战“后的中国彩电业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 2001年是彩电业变幻莫测的一年,普通彩电市场的饱和及利润率的下降,加入WTO 的巨大压力,技术与产品创新需求的增大,这一切让彩电业不堪重负。家电行业已步入了微利时代,整个行业的增长动力正在逐步衰竭,转型已经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重大问题。 几年前,长虹、康佳、TCL等国内品牌曾联手以价格优势在国内彩电市场上占了先机,中国彩电业由此迅速崛起。但如今,价格优势已无法弥补中国彩电业核心技术不足的致命弱点,中国彩电业不得不吞食着价格恶战带来的苦果。4000万台的生产能力与2000万台的需求量严重脱节,全行业库存600万台的天文数字发人深省。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彩电企业突出重围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们将综合运用PEST方法,市场结构理论,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分析我国彩电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行业竞争分析 (一)、用PEST方法分析彩电业 P(政治):从199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是供大于求的失衡,这以为人们所熟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已经从供给扩张转换为需求拉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启动了一系列扩张需求、刺激消费的政策。一方面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庭已不满足一台彩电,这就增加了彩电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废除和修订了一些经济法规,使投资环境改善,众多国外厂商纷至沓来,企图分得一杯羹。 E(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我国保持了国民经济总值年增长率7%的速度,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众多国外企业都瞄准了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许多国际知名彩电品牌都在中国投资或者合作建厂,这无疑会给我国彩电业带来严峻挑战和沉重压力。另一方面,外贸的发展和外资的引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特别是加入WTO后,欧盟对我国彩电业的贸易歧视和贸易壁垒将逐渐被打破,而巴西、印度等中国彩电出口潜力极大的市场在入世前关税水平达到50%以上,加上贸易壁垒,可达100%;而在入世后,关税和贸易壁垒都会大幅降低,彩电出口将会进一步增长。 S(社会):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更趋个性化,多样化.对彩电行业来说,收入水平较低的,房屋面积较小的,可能要求21、29英寸的彩电就够了;收入水平较高的,房屋

竞争战略的内容和类型

第五章竞争战略 2、竞争战略的内容和类型。 企业的市场环境就是空前激烈竞争。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是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课题。根据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的利润将取决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行业与替代行业的竞争,供应方与客户的讨价还价以及潜在竞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竞争战略就是一个企业在同一使用价值的竞争上采取进攻或防守行为。流行的战略是降价,既打到对方,也损害自己,形成负效应,进入恶性循环。正确的竞争战略为: 1、总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 2、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differentiation) 3、集中化战略又称目标集中战略、目标聚集战略、专一化战略(focus) 一、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又叫低沉本战略,指导思想是,要在较长时间内在价值链的各环节上企业产品成本保持同行业中的领先水平,并按照这一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企业获得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润。 成本领先战略就是最大努力降低成本,通过低成本降低商品价格,维持竞争优势。要做到成本领先,就必须在管理方面对成本严格控制,尽可能将降低费用的指标落实在人头上,处于低成本地位的公司可以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二、产品差异化战略 产品差异化战略是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别具一格,或功能多,或款式新,或更加美观。如果别具一格战略可以实现,它就成为在行业中赢得超常收益的可行战略,因为它能建立起对付五种竞争作用力的防御地位,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而处于竞争优势。 三、集中战略 集中战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客户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其前提是:公司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范围内竞争对手,可知该战略具有赢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收益的潜力。

(竞争策略)行业竞争最全版

(竞争策略)行业竞争

我惹着谁啦? ——高铁和飞机之争高铁逼“飞”:民航短程航线命运腾挪 2011年04月07日01:12南方网继去年5月武汉到宜昌、襄阳航线停飞后,上月底,武汉往返南京航班全部停飞,本月初,武汉往返南昌航班走上同样的不归路。来自武汉天河机场的消息,今年春运该机场的客流量更是遭遇23年来的首次下滑。 这壹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壹条武广高铁。天河机场的数据显示,自从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武汉往返高铁沿线周边地区的机票价格就集体跳水,在挣扎数月后,该机场600公里以下航程的航班已经有六七成停飞。 天河机场仅仅是“被高铁”的国内机场之壹。即将于6月开通的京沪高铁,把民航业对高铁时代的忧心渲染得更加浓重。业内预计,京沪高铁开通后,沿线的航空市场运输量会减少30%至70%,沿线部分航线甚至面临停飞可能。 短程航线逼停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短途航线在中国民航运输业中的比重超过壹半,其中京沪、京杭等黄金客运航线的旅客运输量壹直稳居国内客运市场前列。 高铁的出现改变了这壹切。 在太原至北京的动车开通之时,东航江苏分X公司曾对航空市场可能因为高铁受到的冲击做过调查分析,其结果显示,东航江苏X公司由太原、南京飞往北

京的班次量减少10%,客座率降低5%,平均票价下降10%,座位公里收入减少15%,整体总收入减少18%-25%。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南航的武汉至南京航线上。这条航线,正是武广高铁涉及到的沿线航线。 这只是高铁时代民航危机的预演。业内预计,在六月份京沪高铁开通后,高铁对民航系统的冲击才会真正上演。“京沪高铁运行后,沿线部分航线肯定会停飞,而且对整个行业的心理打击会远远超过武广高铁。”民航局人士表示。 壹直以来,京沪航线被称为各大航空X公司的“黄金线”。据官方信息称,京沪高铁有望于六月底通车。 目前,京沪高铁票价未公布。参照沪杭高铁二等座平均为0.52元/公里左右,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算下来二等座票价在680元左右,远低于目前该线航班票价。 京沪航线的飞行时间和高铁相比也没有太大竞争力。据本报记者了解,航空X公司的京沪航线飞行时间壹般在壹个多小时左右,可是算上从市区到机场的时间,以及登机、安检等,耗时加起来也需要四五个小时。这和京沪高铁车程预计约5个小时相当。 对于高铁这壹匹无端杀出的黑马,估计作为传统交通方式的航空运输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下面,将详细给出这俩者之间的利弊对比: ①.航空运输的优势

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

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战略。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这三种战略架构上差异很大,成功地实施它们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由于企业文化混乱、组织安排缺失、激励机制冲突,夹在中间的企业还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成本领先战略在于借助规模经济、技术创新、运作效率提高、低人工成本、优惠地获取原材料等因素,获得低成本、低价格,并在获得较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赚取高于竞争者的利润,或建立进入壁垒把竞争者拒于市场之外。特别是规模经济在企业获取低成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差异化战略则要借助于高超的质量、非凡的服务、创新的设计、技术性专长,或不同凡响的品牌形象,以此培养顾客忠诚,获得“溢价”。两者的风险在于低成本容易被赶超,在企业发展史上出现美国企业赶超英国企业,日本企业又赶超美国企业的现象,低成本也能够被竞争者模仿,特别是发生在技术转换时。差异化的风险在于顾客可能认为差异化企业与成本领先企业的价格之差过于悬殊,企业所提供的差异化特征就不再是顾客所需要的了,或者竞争者所提供的性能价格比更能满足顾客的要。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为顾客创造价值。只有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才能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要增加提供给顾客的价值,可以采取扩充产品类型功能、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差异化变量,也可以削减成本从而降低价格等低成本变量,也可采用这两种方式的任意组合。其中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同时提高差异化,降低成本、价格,采取这种战略,难度比较大。那么,把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融合起来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吗?很多企业进行的探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能够做到。如日本的丰田、本田汽车公司、松下电器,美国的莱维牛仔、摩托罗拉、戴尔等企业都是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融合的典范。 成本领先和差异化可以融合,应该得益于现代生产管理模式的革命和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网上设立产品平台,让顾客能设计自己想要的产品。许多汽车、家电和服装等公司邀请顾客访问他们的网站,并根据顾客所填写的选择题式表格,设计出提供市场销售的产品、服务系统和程序等。如戴尔利用互联网为每一位大客户设计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主页,从而为顾客特别设计出他们所需要的电脑,这项技术同时降低了戴尔和客户的成本,并且客户可以得到专为他所设计的电脑,戴尔可有效地降低库存。针对服装这样一个高度个性化的产品,莱维公司采用顾客定衣技术,顾客只须在公司网页上输入所需求的尺寸、颜色、面料的信息,该公司可在3个星期内送货上门,由此既没有库存,又没有销售成本。 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层面和管理层面的运用,也使大规模定制、个性化生产成为可能。大量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运用,可以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差异化。如CAD、CAM(计算机辅助设

企业战略的主要类型及其应

企业战略的主要类型及其应 企业战略是企业的大事,多年来众多企业的战略实践,已使企业战略类型十分丰富。如何准确全面地认识各项企业战略,对选择和应用有关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对目前各主要战略从企业经营绩效角度进行归纳比较,并举出相应实际案例,以加深认识。 企业高层主导的、对企业经营绩效有重大影响的、需系统实施的重要决策和系列行动,可称为企业战略。一百多年近现代工业发展和企业实践,企业管理理论以及企业战略理论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众多已被学者提炼出的成熟企业战略类型,如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一般竞争战略等。 通过分析企业经营一般特点及可能的重大决策,来分析归纳企业战略类型,这有利于准确认识各企业战略类型的目的和作用,也能明确各企业战略的适用范围和准则。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思路。企业经营的一般特点,可概括为:基于某种市场需要的利益趋动,企业组织有关资源去满足该项需要并从中获得利润。市场需要、资源、利润是企业经营特点的关键词。 一、市场类型角度分析企业战略类型 为研究产量及价格决定,基于市场及资源特征的区别,经济学家将市场划分四种类型,分别是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企业及行业相应归入此四种类别市场中,行业中企业的数量、竞争关系、价格决定方式等成为辨别四种市场类型的依据。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是用于理论分析的两种极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通常存在的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是一个市场(行业)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特征是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行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不同的市场类别中,企业组织资源和控制市场的能力和愿望是不同的,并且有时市场类型还能转化。两种常见市场类型即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

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七讲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1.竞争者行为分析 行业是一组提供一种或一类可相互替代产品的卖方的集合。不同的行业,竞争特点和竞争者行为是不同的。影响竞争状况和竞争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竞争者的数量、产品的同质性(homogeneity,即相似性)或异质性(heterogeneity,即差异性)、企业规模等。 1.1判断行业竞争性质:四种行业结构类型 (1)完全竞争(pure competition)。完全竞争行业由许多提供相同产品的企业构成。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差别,可以完全替代,竞争者的价格将是相同的。 (2)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在垄断竞争行业中,卖方提供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又有一定的替代性。 (3)寡头垄断(oligopoly)。寡头垄断可分为纯粹寡头垄断(pure oligopoly)和差别寡头垄断(differentiated oligopoly)。在纯粹寡头垄断行业中,由几家企业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如石油、钢铁)。差别寡头垄断行业由几家生产部分有差别的产品(如汽车、照相机)的企业组成。 (4)完全垄断(pure monopoly)。在完全垄断行业中,只有一个企业,提供一种或一类产品,没有或较少的替代品(如电力或煤气公司)。 1.2分析产业竞争状态: 五种竞争力量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E.波特提出了进行产业竞争状态分析的竞争五力模型(也叫菱形模型)。 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如图所示,这五种竞争力包括:新加入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及既有竞争者。 这五种竞争力能够决定产业的获利能力,它们会影响产品的价格、成本、与必要的投资,也决定了产业结构。企业如果要想拥有长期的获利能力,就必须先了解所处的产业结构,并塑造对企业有利的产业结构。 该模型按照在产业内产生竞争压力的来源分为五种力量:

企业竞争分析与战略管理

第六讲市场竞争分析与市场竞争战略 第一节 *市场竞争的基本性质分析 *企业应采取的基本战略描述 客户营销者竞争者 竞争者对市场供给、需求以及相互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 市场竞争分析对于做好市场营销是非常必要的。 可参考教材第八章,菲利普.科特勒《竞争优势》、《竞争战略》 一、市场经济与市场竞争 1、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 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 承认竞争、敢于面向竞争、积极参与竞争、善于竞争 2、动力来源于市场竞争和市场差别 自然界的现象 人类社会的现象 利润也来源于差别 3、差别的多样性 市场差别效率差别效益差别收入差别 经营差别能力差别价值差别知识差别 信息差别时间差别空间差别资源差别 地位差别身份差别 4、市场竞争既承认差别,并必然会制造各种差别,差别就是市场发展动力,因为市场差别是市场利润的源泉。 5、市场垄断就是制造并保持市场差别,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6、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体制,维护正当市场竞争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 求。 二、市场竞争的格局与市场垄断的性质 1、市场竞争的基本格局 关键变量: *竞争者的数量、规模 *

2、市场垄断的类型与性质 市场垄断行为是利用各种独特专有的市场优势资源(特权、物产、特长、特技、个性化…),故意制造并保持其与市场竞争对手之间的市场差别,以获取较大市场差别的市场垄断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定程度的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几种市场垄断形态: 自然资源型垄断——特权 技术型垄断——技术障碍 资本型垄断——资本障碍 行政型垄断——特权、关卡、专卖、专营 文化型垄断——品牌、理念、服务 第六讲第二节第2张15:30 3、维护正当市场竞争,反对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垄断。 4、复关、入世与拆关。 要树立正确地市场竞争观念。 三、现代商战的基本形态 1、价格战 2、技术战 3、广告战 4、促销战 5、公关战 6、品牌战 7、服务战 8、质量战 9、人才战 10、包装战 四、市场竞争的基本模式 1、效率主导型 ——资本规模、生产效率 效率与成本优先 ——营销效率 2、水平主导型 ——经营与创新 水平优先 ——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制造水平、营销水平 3、速度主导型

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腾讯QQ的竞争战略一、案例背景腾讯公司以下简称“腾讯”于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是中国最早也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商。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并于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号700。成立12年以来,腾讯一直以追求卓越的技术为导向,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QQ超过5.490亿截至2006年6月30日注册账户的庞大受众群体现了腾讯对强负载大流量网络应用和各类即时通信应用的技术实力。腾讯已经初步完成了面向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业务布局,构建了QQ、https://www.360docs.net/doc/b916370266.html,、QQ游戏以及拍拍网这四大网络平台,分别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网络社区。在满足用户信息传递与知识获取的需求方面,已有https://www.360docs.net/doc/b916370266.html,门户、QQ即时通信工具以及年初收购的Foxmail 电子邮件;在满足用户群体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方面,腾讯推出的个人博客Q-Zone与访问量极大的论坛、聊天室、QQ群相互协同;在满足用户个性展示和娱乐服务方面,腾讯拥有非常成功的虚拟形象产品QQshow、QQpet宠物和QQGame游戏QQMusic/Radio/LiveTV 音乐/电台/电视直播产品,另外对手机用户提供彩铃、彩信等无线增值业务;在满足用户的交易需求方面,腾讯专门为腾讯用户设计开发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已经上线,并和整个社区平台无缝整合。目前,腾讯正逐步实现“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远景目标。腾讯发展过程如图4-1所示。图4-1 腾讯发展简图二、案例聚焦1. 系列产品的开发在技术上,腾讯是个追随者,但是ICQ并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可供腾讯参考。在OICQ上做广告赚钱是腾讯想出来的第一个办法。腾讯是世界上第一个在ICQ上做广告的。与运营商共同运营,是腾讯的第二个办法。腾讯是第一家有胆量提出要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的.com。共同运营的意思就是分钱。现在,中国移动梦网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几乎被移动QQ独占,移动和联通为腾讯代收的信息费自然也就成为腾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品牌衍生物的代理权出让,是腾讯的第三个主意。目前,腾讯通过与广州东利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QQ形象为主体的服饰、动漫产品。QQ正在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卡通品牌,并逐步向科技领域延伸。QQ软件、形象已经进入到PC、DVD、移动硬盘和摄像头等终端产品。目前,手机、家电的利润非常微薄,不论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厂商都希望能够在增值服务上有独特的表现,纷纷上门来要和腾讯合作。而这些PC 之外的终端延伸,也正是腾讯梦寐以求的新战场。2.“利润因子”的管理在利润乘数化竞争战略下,企业要清楚自身利润因子的优势。1准确的市场定位在QQ聊天的用户中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对时尚产品的购买能力极强。于是,腾讯和东利行提出“Q人类Q生活”的卡通时尚生活概念,把衍生产品消费群定位在14~26岁青少年。随后,相继开发出精品玩具系列、手表系列、服饰系列和包袋系列等10大类106个系列,约1000种带QQ标志的产品。2001年10月,第一家“Q-Gen”专卖店在广州最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开业,受到Q迷的大力追捧,每天营业额达到10万元,迅速超过了同一条街的原有“铺王”佐丹奴专卖店。短短数月,100多家“Q-Gen”专卖店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由于有强大品牌做后盾,部分QQ商品的毛利率已达到50以上,而且还有相当不菲的连锁加盟费收入。这就是巨大的利润乘数效应。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QQ已经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通信工具软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QQ族背着企鹅背包,穿着QQ服装,床头摆着QQ相架,床上放着QQ靠枕…… 2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也许有人会问,既然QQ能有这么大的利润乘数效应,为什么腾讯公司不自己发展呢?道理其实很简单。首先,腾讯公司对于玩具这样的行业并不熟悉,与东利行的合作可以使他们规避跨行业的风险;其次,腾讯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不是QQ形象授权,但授权的意义重大,能利用线下的资源更好地推动QQ品牌的发展;第三,与专业化的公司和团队合作经营,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而且能使合作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产生集团效应。基于上述三个理由,腾讯公司选择了品牌外包。东利行曾代理生产过“Kitty”猫和美国迪斯尼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是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管理界出现了三个学派,即竞争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动力能力理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企业的性质、企业竞争位势的取得、利润的来源及企业成长的原因等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现代西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入WTO 后,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热的国内、国际竞争,如何在挑战中谋求发展,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深入理解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之后,相信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一、理论发展回顾 1. 竞争位势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局限 1980 年,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并逐渐成为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主流。其理论核心是以企业竞争者、购买方、供应方、替代产品、潜在竞争者五种产业结构力量形成的竞争力量模型。波特认为,企业制定战略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是高度相关的,并且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所在的产业。五种竞争力量的综合作用随着产业的不同而不同,其结果是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着公司战略的制定。也就是说,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市场中获取的位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为了保持这种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战略性投入以构筑行业壁垒保持优势位势。 竞争位势理论为解释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和获取持续超额利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济分析依据,然而该理论却挣不脱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束缚。首先,竞争位势理论认为产业内企业是同质的,企业战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与市场的外部位势,未来企业自身发展并不是企业制定战略所考虑的问题;其次,竞争位势理论是以“市场—企业—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制定企业战略的。企业在进入一个新产业时,首先是根据产业的结构吸引力选择一个产业,然后在竞争者理性假设的前提下,对其战略作一个合理的判断后制定一个进入战略,最后进行战略性投资,参与竞争。因此,该理念指导企业很容易导致企业进入一些看起来利润高、但缺乏经验或自身竞争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元化战略。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事实与这种理论推导相悖。 2. 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局限 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忽略了对企业内部的挖潜。因此,以巴莱(Barney)、鲁梅尔特(Rumelt)为代表的资源理论学派对此进行了猛烈的回应。资源理论学派形成了一个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框架,即以“资源—战略—效益”的逻辑关系制定企业的战略。该框架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是由战略的差异,或者更进一步说是由企业资源差异来解释的,是一个从资源到战略再到竞争力的因果关系。而且巴莱认为,对企业的竞争力而言,只有战略性资源是有用的。而战略性资源必备的特征是:有价值、稀缺、不完全模仿、不完全替代。即从性质上讲战略性资源只能是异质的、不完全流动的。

市场竞争战略

目录第八章市场竞争策略 第一节竞争者分析 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 第三节市场地位与竞争策略 第四节企业战略联盟

第一节竞争者分析 一.竞争者分析的含义 竞争者分析是指企业通过某种分析方法识别出竞争对手,并对它们的目标、资源、市场力量和当前战略等要素进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判断竞争对手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竞争对手未来的战略,准确评价竞争对手对本组织的战略行为的反应,估计竞争对手在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方面的能力。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是确定组织在行业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 二.竞争者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识别企业的竞争者、识别竞争者对手的策略、判断竞争者目标、评估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判断竞争者的反应模式。 (一)识别企业的竞争者 1、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竞争者有 (1)现有厂商(2)潜在加入者(3)替代品厂商 2、从市场方面看,企业的竞争者有 (1)品牌竞争者(2)行业竞争者(3)需要竞争者(4)消费竞争者 (二)市场竞争者优劣势分析 1、竞争者优劣势分析的必要性 2、竞争者优劣势分析的内容 (1)产品。(2)销售渠道。(3)市场营销。(4)生产与经营。(5)研发能力。(6)资金实力。(7)组织。(8)管理能力

(三)竞争者的市场反应行为 1、迟钝型竞争者。 2、选择型竞争者。 3、强烈反应型竞争者。 4、不规则型竞争者 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 一、基本定义 市场竞争策略是指企业依据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为实现竞争战略和适应竞争形势而采用的具体行动方式。 二、主要类型 其具体竞争策略有市场领导者竞争策略、市场挑战者竞争策略、市场追随者竞争策略、市场拾遗补缺者竞争策略。 三、影响因素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以及企业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往往要受到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结构的影响。影响行业竞争结构的基本因素有:行业内部竞争力量、顾客的评议能力、供货厂商的评议能力、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压力。 四、竞争策略 1、价格竞争策略。 2、质量竞争策略。 3、服务竞争策略。 4、效率竞争策略。 5、人才竞争策略。 6、成本领先策略。 7、差异化策略。

请你结合实际分析这三种战略类型。

当你学完教材第5-8章内容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差异化竞争战略是小企业适宜采用的一种战略,教材第六章介绍了三种差异化战略。请你结合实际分析这三种战略类型。 小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三种类型 小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这三种战略架构上差异很大,成功地实施它们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由于企业文化混乱、组织安排缺失、激励机制冲突,夹在中间的企业还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 1.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 (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 (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2.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3.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与风险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在于: (1)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 (2)抵御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更灵活地处理供应商的提价行为; (4)形成进入障碍; (5)树立与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主要包括: (1)降价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 (2)新加入者可能后来居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