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文题解读及课文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题解读

本文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作者作品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由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严谨。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背景纵览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字词梳理

1.字音

粟.(s ù) 曳.(y è) 数.(c ù) 罟.(ɡǔ) 洿(..w ū) 丧.

(s ān ɡ) 死鸡豚.(t ún )狗彘.(zh ì) 颁.(b ān ) 白庠.序(xi án ɡ)莩.(piǎo) 2.辨义

(1)通假字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②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③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一词多义

⎪⎪⎪⎪⎩⎪⎪⎪⎪⎨⎧,计算)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密、细密)⑤数罟不入洿池(,屡次)外将兵(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易量(命运)理,当与秦相较,或未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矣(几、若干)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目、数量)①愿得补黑衣之数(数数ǔùò

sh c shu ⎪⎪⎩

⎪⎪⎨⎧前诟虏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值”,价值)③系向牛头充炭直(通也(仅、只)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曲(与“曲”相对,不弯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

⎪⎪⎪⎪⎪⎩⎪⎪⎪⎪⎪⎨⎧哉(发出、抒发)

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之谋难以猝发(发出)⑥大阉逡巡畏义,非常发)⑤主人忘归客不发(出秀而繁阴(花开)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打开)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征发、派遣)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①百发百中发 ⎪⎪⎩

⎪⎪⎨⎧④草木皆兵(士兵)乃出(军队)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②穷兵黩武(战争))①非我也,兵也(兵器兵 ⎪⎪⎪⎩⎪⎪⎪⎨⎧洞庭一湖(优美的)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来江水绿如蓝(超过)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胜利)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食也(尽)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受)①驴不胜怒,蹄之(承胜

(3)词类活用

①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②五十者可以衣.帛(名词用作动词,穿) ③然而不王.者(名词用作动词,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 ④王无罪.岁(名词用作动词,归罪,归咎) ⑤谨.

庠序之教(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3.词义 凶:收成不好。 加:更,更加。 走:跑,这里指逃跑。 胜:尽。 斤:斧头的一种。 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 树:种。 谨:谨慎从事,用心办好。 庠序:古代乡学的名称,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申:反复教导。 岁:收成。 斯:这样。 检:约束,制止。

发:开仓放粮以赈救灾民。

课文剖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 ,可谓费尽了心血。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国都城在大梁,故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于:对。焉、耳、矣:均为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河内 凶,则移其 民 于 河东 , 移其粟 于河内;河东 凶 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 然 。 察邻国之政 ,无 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 不 加 少,寡人之民 不 加 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老百姓没有更增

多, 何 也?”

多,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梁惠王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百姓归附自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孟子 对曰:“王好 战,请 以战 喻 。 填然 鼓之,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

兵刃既 接 , 弃 甲曳 兵 而走。或 百步而后止 ,

兵器已经接触,士兵却扔掉盔甲拖着武器跑了。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

或 五十步而后止 。以 五十步 笑 百步,则何 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 如?”

么样呢?”

曰:“不可,直不 百步耳 , 是亦走也。”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曰:“ 王如 知 此 ,则无 望 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违 农时 ,谷 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洿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时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

池 ,鱼鳖里,鱼鳖之 不可胜 食 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 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季节进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

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 养生丧死 无憾也。 养生丧死 无 材用不完 ,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

憾 , 王道之始也。

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济源县一带。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现在山西省西南部。粟(s ù):小米,指谷物。亦然:也是这样。无如:不如,比不上。加少:更减少。加,更。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为好事。何也:为什么呢。

好:喜欢。 请:允许我。喻:比喻。填然:形容鼓声,拟声词。鼓:敲鼓。之:凑足音节,无意义。既:已经。接:接触、交锋。甲: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曳(y è):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或:有的人。何如:怎么样。

直:只是,不 过。耳:罢了。 无:通“毋”,不要。望: 希望,想。于:比,介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