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规划 (2)
第八章区域经济战略、规划与政策

与
政
策
中部崛起
由 东 振兴东北 到 西
西部大开发
时间与次序 由中心到边缘再到外围
开放沿江沿边省会
滨海新区
环渤海湾
泛环渤海湾
东部优先发展
浦东开发
长三角
泛长三角
由
开放沿海
南
向
北
深圳特区
珠三角
泛珠三角
“中心”先试先行 “边缘”学习推广
“外围”整合联运
地理与区位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指导思想和区域定位 目标体系 区域资源、条件评价 区域产业结构的确定和重点发展产业的选择 政策建议与战略设计
财政分配 政府采购 财政补贴
地区税收杠杆
实行累进税制政策,即对不同的收入水平按不同的税率 增税,如我国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实行七级超额累进 税率,这样能够对高收入与低收入地区的差距起到自动 调节作用。
税收优惠政策,即对问题区域或鼓励发展的地区在税收 方面给予优惠,具体手段有减免税收、出口退税、税收 返还、加速折旧等。
部门(产业)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
区域性 预见性 综合性 可操作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用本国产品代替进口 出口替代战略:用工业制成品代替初级产品 工业赶超战略 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
战
略
从不平衡发展到相对协调发展
优惠贷款就是要降低资本的价格。
培育区域资本市场
在一些地区培育资本市场,进行内部积累、横向集 中和社会化控制等资本运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区域转移支付政策
缩小地区差距方面的转移支付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转移支付 扶贫方面的转移支付
区域经济战略与区域规划

2019/11/12
区域经济战略与区域规划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三)需求量评价 • 根据各类资源的数量,与现行的需求进行对比,
可以反映资源供应情况和资源丰、歉程度。 • 对于丰富的资源,可以作为区际交流的资本,对
于缺乏的资源,可以通过区外的输入来获取。
2019/11/12
区域经济战略与区域规划
2019/11/12
区域经济战略与区域规划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二)具体目标 • 在具体的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一般用下列具体
指标来综合反映效益和公平目标。 • (1)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人均量,
国民生产总值总量、人均值的增长速度。 • (2)工农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的总量、人均量,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四)综合评价
• 综合评价一般采取位次评价法,即评价一个地区某类资源 在全国或大的区域内所处的地位。
2019/11/12
区域经济战略与区域规划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
(三)出口替代战略 • 出口替代战略,主要含义是发展面向出口的产品,
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矿产品的出口,并 利用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以廉价的产品打开国 际市场。 • 出口替代的类型很多。有的国家以增加本国出口 农矿产品的加工深度为主,有的以加工外来原料 为主的来料加工型为主。依据加工深度的不同, 可将出口替代分为初级出口替代和高级出口替代 两种。初级出口替代是指以发展一般技术水平较 低的消费品为主的替代战略;高级出口替代是指 以发展高档耐用消费品、机械设备、电子仪器等 为主。一般来说,各国都有一个从初级出口替代 向高级出口替代转化的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逐渐融合,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规划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第二章: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指的是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增长和提高。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再只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事情,而是从一个城市、一个省份甚至一个国家向全球范围内扩散。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布局、基础设施的配套、人口流动等方面的调整。
第三章: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乡村等区域各种要素所进行的规划活动,旨在达到规划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种目标。
城市规划一般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等方面。
城市总体规划是制定各种城市规划的前置性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规范,是各种城市规划的基础。
城市详细规划是对城市各个区域进行详细规划和规范,是贯彻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
城市设计则是通过对城市建筑、道路、广场、园林等方面的设计,使城市整体形象更美观、更实用。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生产效率。
城市规划能够根据不同的产业布局和交通连接方式,合理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设施,从而提高城市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
其次,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城市规划可以使城市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地方。
例如,规划更多的公共设施、开放式的空间或文化设施能够吸引更多外来居民或游客。
最后,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可以规划更多的绿色空间、公园和广场,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和社会福利设施,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五章:实践案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一直在稳步推进,城市规划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城市规划,规划覆盖面积达到1391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1100万人。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建设方案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建设方案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增长。
在这个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意义和目标,并提出一些建设方案,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引导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可以明确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再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通过规划可以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共同繁荣。
最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规划,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改善居民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同繁荣。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目标。
首先,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通过规划,要确保经济能够持续增长,并且在增长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避免出现过热或下滑的情况。
其次,要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通过规划,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规划,要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类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最后,要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规划,要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改善居民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第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三)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 1、城市发展规划 • 指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小城镇 和郊县组成的地区规划。规划的中心内 容是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用地结构 和空间布局,重点解决区内各城市之间 的分工协作、工业布局中老区改造和新 区建设、人口分布与大城市市区规模控 制、中小城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等。
• 2、工业区域规划 • 指由工业聚集形成的各类专业化的工业 区,规划工业发展方向和布局,工业建 设与农业相协调,对外交通布局和居民 区布局等。 • 工业区的规划中需要解决工业枢纽、工 业点的配置、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系 统、城镇和人口分布、卫生保健等一系 列问题。
(二)部门(产业)发展战略 •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确定的区 域 产业结构和主要发展的部门,对区域经 济发展的重点部门或重点产业所制定的发 展战略称为部门(产业)发展战略。 • 产业发展战略是从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条 件、现状及国家发展的情况出发,确定其 在本区域未来时期的发展目标、规模和水 平。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依据区域 经济发展中对本产业的需要来进行,同时 又要根据地区的资源条件、科技水平等, 实事求是地谋划其未来的发展。
三、区域资源、条件评价
• 自然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 科技条件
四、区域产业结构的确定和重点 发展产业的选择
• (一)产业结构的确定
• (二)重点产业的选择
五、政策建议与战略设计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最后一项内容,是 实施战略的政策建议,或称为战略对策 以及方案设计。
第三节 区域经济规划
• 区域经济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 体安排,是战略思想的细化。
(一)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亦即区域经 济发展总体战略。它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区 域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的战略谋划。 • 包含的内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区域 经济经济在未来战略规划期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和主 导产业选择,区域产业布局、区域城乡规 划,区域形象塑造,等等。
2024年区域经济发展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区域经济发展心得体会____年区域经济发展心得体会一、引言____年,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所在的地方经济迎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回顾这一年的发展历程,我不禁深感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体会到了努力和智慧的重要性。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述说,总结我在____年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心得和体会。
二、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应对____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所在的地方经济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了市场变化的机会,有效调整了产业结构,并且加大了创新力度。
首先,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们发现传统制造业的需求下降,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我们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企业转型为“智能制造”,并在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领域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其次,在创新力度方面,我们加大了科技研发的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三、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____年,我们在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加大了对高校和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我们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为他们提供创业支持,同时为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创业支持。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的技能人才。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培养了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在创新创业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
我们建立了创业孵化器和创新基金,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所和资金支持。
我们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创业者,为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
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合理规划和组织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和行动。
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范围内,通过统筹各种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实践活动。
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布局城市的产业结构,将不同产业安排在不同区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服务水平,吸引优质人才和资本涌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助于打破城市之间的隔离和壁垒。
在过去城市规划中,往往存在高楼大厦集中、人口拥挤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
而通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可以实现城市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通过规划建设优质的基础设施,打破城市之间的隔离,提高区域间的互联互通,促进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
第三,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和农村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合理规划城市和农村的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建设农村产业园区、农民合作社等载体,引导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同时,通过城市规划,可以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扩展到农村,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水平,拉近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最后,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城市规划要坚持绿色低碳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规划建设公园、绿地、景观等,提高城市绿化率和空气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同时,通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一、背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为促进一个特定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种长远规划。
它不仅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还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展开讨论。
二、地域特点剖析每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域特点,比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
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时,必须深入剖析地域特点,并根据其资源优势和劣势确定发展方向。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交通、能源、通信等。
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要优先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地区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四、产业布局规划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优势产业等手段,可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五、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地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可以通过建立研究机构、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等方式来吸引和培养人才。
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要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七、投资和产业合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积极引导投资和产业合作。
可以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推动跨区域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产业升级。
八、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公平竞争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明确规范,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九、区域协同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要通过加强各地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十、总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剖析地域特点、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6年上海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329.5亿元,其 中汽车产业产值为399.2亿元,占上海市工业总产值的9.2%。 同年全国乡以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64887.8亿元,其中汽车 工业总产值2333.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6%。
计算1996年上海市汽车产业的区位商和专业化系数。
根据个部门专业化水平的不同,我们将区位商≧ 2(或专业化系数≧0.5)、在GDP中比重≧15 %的部门称为一级主导产业部门;
既然重工业超前发展违背了工业化的一般规律,那么 为什么这一决策在中国能够执行如此之久?。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扭曲的宏观经济政策,人为地 构造了一个重工业超前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经济运行机 制。
3)中国重工业超前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 第一,高度集中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物资分配制度。 第二、扭曲的低工资政策。 第三,基础产业产品低价格,制造业产品高价格政
A B C D 全省
旅游业 钢铁业 金融业 高新技术产业 外贸业 ……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39
0
3
7
3
3
5
7
2
3
3
4
6
8
30
15
5
……
7
……
20
……
20
……
50
17
41
30
52
……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65 80 80 300 525
第二步:求出各城市各产业产值与总产值的比例,以及全省各产 业总产值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结合增加值比重与区位商指标,综合判断出,各城市的主导产业为 A:一级主导产业,旅游业;C:一级主导产业,外贸业;二级主导产 业,高新技术产业;B、D:不明显
注意: 一般而言,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地区范围大,对
区位商和产值比重的要求相对较低;地区范围越小, 要求越高。一个城市选择主导产业要求的区位商和产 值比重比大经济区要求高,因为城市具有更高的外向 性,而大区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 城市
旅游业 钢铁业
金融业 高新技术产业
外贸业
A
0.6 0
0.03 0.05
0.08
B
0.04 0.09 0.04 0.05
0.09
C
0.04 0.04 0.08 0.10
0.25
D
0.02 0.02 0.10 0.05
0.07
全省
0.1 0.03 0.08 0.06
0.10
根据增加值比中判断: A城市一级主导产业部门 :旅游业 B城市,都不突出 C城市一级主导产业部门:外贸业;二级主导产业部门:高新技术产业, D城市二级主导产业部门:金融业
66.6 57.5 52.8 55.2 55.7 48.4 51.0 47.0 46.3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47.4 47.6 48.2 49.3 48.9 49.4 48.4 46.6 46.5
52.6 52.4 51.8 50.7 51.1 50.6 51.6 53.4 53.5
第三步:求区位商
产业产值/国民生产总值 城市
A B C D
旅游业 钢铁业
6.30 0.39 0.39 0.18
0 2.70 1.16 0.72
金融业 高新技术产业
0.39 0.48 0.96 1.28
0.81 0.88 1.75 0.88
外贸业
0.78 0.88 2.52 0.67
根据区位商的数值,我们能初步判断出,各城市的主导产业为 A:一级主导产业,旅游业; B: 一级主导产业, 钢铁业; C:一级主导产业,外贸业;二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不明显
重工业 56.0 56.9 56.3 52.9 48.5 49.8 51.5 52.6
续前表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33.4 42.5 47.2 44.8 44.3 51.6 49.0 53.0 53.7
产业产值 城市
A B C D
旅游业 钢铁业 金融业 高新技术产业 外贸业 ……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39
0
3
7
2
3
3
4
5
……
7
……
3
3
6
8
20
……
5
7
30
15
20
……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65 80 80 300
第一步:求出全省各产业的总产值,以及全省国内生产总值
产业产值 城市
Xij = (
eij ei
-
Ej )× E
ei eij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变换后可得:
Xij = 1-
Ej E
×
ei eij
=1-1 / (
eij Ej
/ /
ei E
)
=1-1
/
Qij
当Qij 小于等于1时, Xij 小于等于0,表示I地区j部门的专
业化水平低;当Qij 大于1时, Xij 小于1 且大于0,表示I地区j 部门的专业化水平高。
5)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化及问题
在整个8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处于调整之中,其中发展最 快、比重提高幅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及制造业中的轻工 业。
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产业结构及轻重工业结构基本理 顺,从总体上看,中国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开始了 新一轮的重工业过程。
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各地区产业 结构普遍出现 “小而全”。
区位商=(40/300)/(60/1000) = 2.22
1999年部分省的区位商计算
地区 全国
GDP总 额
(亿元)
第二产业
GDP 区位商
(亿)
第三产业
GDP 区位商
(亿)
81911 40418
27036
粮
万吨
50839
食
区位商
湖北 3858.0 1887.9 0.99
1316 1.03
2452
1.02
将区位商≧1.5(或专业化系数≧0.33)、产 值在GDP中比重超过10%的部门称之为二级主导 产业部门。
思考:假设一个省内有且只有a、b、c、d四座城市,这四个城
市的旅游业、钢铁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外贸业的产值以 及国内生产总值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来初步判断一下这四个 城市的城市主导产业部门可能是哪些?
广东 8459.5 4265.9 1.02
3172 1.13
1967
0.37
重庆 147143
1.24
2)部门专业化系数
一个地区某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具体计算,是一个部门可以用 于输出部分的产值与该部门总产值之比来衡量。如果以 Xij 表示 I 地区 j 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系数,则有: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
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之间的比值。其计算公式是:
qij
eij / ei Ej /E
式中: qij eij ei ei E
——i地区j部门的区位商; ——i地区j部门的产值; ——i地区工业总产值; ——全国j部门的总产值; ——全国工业总产值。
煤炭化学工业 炼焦工业 化学肥料工业 电力工业 建筑材料工业 电解铝工业
扩加促劳确有 大强进动保利 基交轻服退农 础通纺务耕牧 建运工行还副 设输业业林业 规建发前还发 模设展进草展
煤田设备制造 化工设施制造
建筑行业
通用机械制造
运输设备制造
旁侧影响
回
前
顾
煤炭工业为中心的主 导部门
瞻
影
影
响
响
要求:能源建设是国 家经济建设的战略重 点之一条件;区域所 拥有的煤炭资源优势 等有利条件。
策。 第四,农产品低价格和各种服务低价格。
4)中国重工业超前发展的成败得失
得: 很快建立了中国的重工业体系,中国国力也得
到大幅度增强。
1952—197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增长6.1%,以 1952年中国GDP为100,1978年GDP指数471.4。
失: 1)产业结构优化困难 2)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 3)国民经济运行困难; 4)城市与乡村差距不断扩大
2、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 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是指一个地区内那些直接或间 接为外区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部门。 地区专业化部门具有特定的区域属性,一个县的专 业化产品对于一个省来说就不一定是专业化产品,甚至 还需要输入。对于一个省、一个大区来说,也是一样。
3、地区专业化部门的判定 1)区位商: 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中国工业结构演变的历程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年份 轻工业 1952 64.5 35.5 1977 44.0 1953 62.7 37.3 1978 43.1 1954 61.6 38.4 1979 43.7 1955 59.2 40.8 1980 47.1 1956 57.6 42.4 1981 51.5 1957 55.0 45.0 1982 50.2 1958 46.4 53.6 1983 48.5 1959 41.5 58.5 1984 47.4
因此,区位商或专门化指数只是一个参考,我们 还需要结合区域的其他情况来综合判定。
(三)产业关联度 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