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最全版)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

运动风险评估
运动风险评估:糖尿病患者可通过PAR-Q+进行运动风险评估,了解自身 运动能力和安全程度。
跌倒风险自评问卷:老年患者可通过跌倒风险自评问卷(self-rated fall risk questionnaire,self-rated FRQ)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运动能力评估
心肺耐力评估
采用运动负荷试验或运动心肺试验进行评估,以了解 人体的整体活动能力。
进行更大强度的运动。
每次运动10分钟
推荐T2DM患者每次运动时间不 少于10分钟,每天累计30~60分 钟,每周累计至少150分钟的中
等强度有氧运动。
步行6000步/d
推荐每周不少于3天、6000步/ 天的步行,步频根据自身情况不 低于60~90步/分,最好能达到
100步/分的步行运动处方。
不同运动类别的推荐意见
运动治疗糖尿病:指南与实践
壹
2 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概述
叁
2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 定原则
贰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前评估
肆
不同运动类别的推荐意见
伍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与运动
柒
2 型糖尿病常见共患疾病与运动
陆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运动
捌
2 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运动
玖
2 型糖尿病运动时机的选择
11 运动中的血糖监测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运动过程中的用力程度,是决定运动量的核心因素。增加 运动强度可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包括单次运动时间和累计运动时间。推荐的运动时间可根据个 体差异和目标设定。
运动方式 根据改善身体运动能力的不同,有氧运动可分为低、中、高强度。推荐根 据个人情况和目标设定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以及空腹血糖≥5.6mmol/L)。
2)MDT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1.2手术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或其他需要先行治疗的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等。
2)相对禁忌证:BMI<27.5;手术前未经内科治疗或生活方式改变治疗;手术前未经心理评估或存在无法配合手术后管理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青少年、老年人或极度肥胖患者;存在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胃食管反流等胃肠道疾病;存在严重的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存在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等。
2手术方式的选择2.1手术方式的选择原则1)根据患者BMI、年龄、性别、合并症、代谢综合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2)手术方式应尽可能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同时确保手术效果。
2.2手术方式的具体选择1)胃镜下胃部减容术(GES):适用于BMI<35,无代谢综合征和严重合并症的轻至中度肥胖患者。
2)胃旁路手术(RYGB):适用于BMI≥35,或BMI≥32.5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3)胃套管切除术(SG):适用于BMI≥35,或BMI≥32.5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4)一期吸脂减重术:适用于BMI<35,脂肪分布较为集中的患者。
5)二期手术:适用于BMI≥50,或BMI≥45且存在严重合并症的极重度肥胖患者。
3术前评估与准备3.1术前评估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包括肥胖病史、合并症、手术史、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家族史等。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3)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心电图、腹部B超、胃镜检查等。
4)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手术的认知程度。
3.2术前准备1)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

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以及((手术治疗糖尿病适应 证及禁忌证专家共识(2013版) (讨论稿)》,为
我国减重和代谢外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和规范。 近年来,我国减重代谢外科手术例数迅猛增 长,但相应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开展手术的 医院及术者缺乏规范化培训,故对于手术适应证 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要点的掌握等并不 一致。为适应我国减重和代谢外科发展的需要, 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成立了中国医 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 会(C hinese
万方数据
502
糖尿病临床2014年11月第8卷第1151
Diabetes
World,Nov
2014,Vol 8,No.11
表2
仔细询问病史因+,BMI*,胸嗣、腰嗣。、臀嗣,体蘑+ 常规实验室检查。(空腹廊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血清离子。尿常规,凝肌酶原时间或国际标准化比值(州R),血常规+啦型) 测定微量营养素、血清铁4、维生素B一叶酸,对于有营养吸收不良症状或风险的病人可考虑检测更多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水平 评估病人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实验+,心电图(EcG J+,数字x线成像(DR)。,有心脏疾病或怀疑肺动脉高压可以行心脏超声,如临床有 症状提示,可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危险因素评估 内镜枪查8,高发病地区行幽门螺旋杆菌筛查,肝胆脾彩色超声,骨密度测定,怀疑胃食管反流可行卜消化道钡餐造影、食管测压、24 h动 态胃酸监测或消化道动力测定 内分泌评估,榆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r)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0r:1T)*.C肽s,胰岛功能。,糖尿病自身抗体系列*.甲状腺功能系列+. 性激素*,皮质醇+ {临床营养评估与咨询s,如需要,术前纠正营养素缺乏,并教育病人如何适j逝术后进食方式及补充营养素 社会心理评估t,对病人意愿、期望值及依从性进行正确评估 选定手术方式t 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和收益。 手术同意书t 相关费用说明m 术前保二≯治疗控制体重 优化血糖控制m 妊娠咨询+ 停止吸烟。 癌症筛查 注:*为必查项目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 Bariatric Surgery,CSMBS)于2014年组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1]。
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研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
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
2017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1.1 手术适应证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BMI≥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手术;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
(2)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3)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注:(1)代谢综合征组分(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包括:高三酰甘油(TG,空腹≥1.70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男性空腹<1.03 mmol/L,女性空腹<1.29 mmol/L)、高血压(动脉收缩压≥130 mmHg或动脉舒张压≥85 mmHg,1 mmHg=0.133 kPa)。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引言: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和2型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将针对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外科治疗指南。
1.适应症: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下列情况:(1)18-65岁之间,持续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2) 非肥胖患者以及BMI≥32.5 kg/m2的肥胖患者;(3)对药物治疗有抵抗性的患者。
2.外科手术方式: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包括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术。
(1) 胃切除术:通过切除胃部,减少葡萄糖生成,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常见的胃切除术包括垂体切除术和Sugiura手术。
(2)胃旁路术:通过改变食管与小肠的连接方式,减少食物摄入和吸收,达到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效果。
常见的胃旁路术包括胃旁路术和吻合术。
3.操作技术:(1)腹腔镜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2)开放手术:适用于复杂病例,手术风险高的患者。
4.术后管理:(1)饮食管理:术后维持健康饮食,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2)运动锻炼:适度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代谢,控制体重。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和其他并发症。
(4)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治疗效果评价:外科手术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效果主要通过观察术后1年内患者的体重变化、血糖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价。
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较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然而,外科手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决定。
此外,患者在术后还需要严密的管理和随访,以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注: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第一章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要点提示: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 )、治疗率(32.2% )和控制率(49.2% )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 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要点提示:1.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 )2.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 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 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糖尿病的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结果诊断糖尿病。
若无特殊提示,本章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2, 3。
表2糖代谢状态分类(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肓争脉血浆葡萄糖(mmol/L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6.1 //糖负荷后2h血糖<7.8空腹血糖受损空腹M>6.1 z <7.0//糖负荷后2h血糖v7.8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n7.8 z <11.1糖尿病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X 1.1表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n7.0mmol/L 或加上OGTT 2h 血糖>11.1 mmol/L 或加上HbAlcn 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二、糖尿病的分型采用WHO (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T1 DM )、2型糖尿病(T2DM )、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是一份全面阐述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策略的权威指南。
本文旨在提供关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方法的最新信息和实践建议,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在做出治疗决策时参考。
随着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这些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外科治疗,尤其是减重手术,已被证实对于某些重度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手术风险、术后管理等因素,外科治疗的选择和实施需要谨慎和专业的指导。
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法、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指南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提倡建立由外科、内分泌、营养、心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的发布,旨在提高我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推动我国肥胖及糖尿病外科治疗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原则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治疗、长期随访的基本原则。
在治疗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肥胖程度、糖尿病病情以及心理状况,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和益处。
个体化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并发症情况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多学科团队协作原则: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
应建立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
综合治疗原则:外科治疗只是肥胖及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应结合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原则:术后应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PPT课件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01
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通过制定和更新指南,推动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
统化,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02
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
通过推广和实施指南中的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
亡率,减轻社会负担。
03
促进多学科协作
强调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
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
03
新版指南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修改,最
终定稿并发布。
指南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
新版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医务 人员提供糖尿病防治的指导和建议。
面向全科医生及专科医生
新版指南面向全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心血管科医生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提供糖尿病 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01
简化知情同意书内 容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 能够理解治疗目的、风险和预期 效果。
02
强化医护人员沟通 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技巧,确保患 者充分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
03
提供多种签署方式
如电子签名、远程视频签署等, 方便患者随时随地完成签署流程 。
心理干预方法在患者管理中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内科与眼科协作
内科医生关注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眼科医 生定期检查眼底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内科与肾内科协作
内科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注患者肾功能,肾内科医生处理 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内科与营养科协作
内科医生制定饮食控制方案,营养科医生提 供营养咨询和指导。
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最全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 Bariatric Surgery,CSMBS)于2014年组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1]。
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研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
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
2017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1.1 手术适应证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BMI≥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手术;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
(2)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3)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注:(1)代谢综合征组分(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包括:高三酰甘油(TG,空腹≥1.70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男性空腹<1.03 mmol/L,女性空腹<1.29 mmol/L)、高血压(动脉收缩压≥130 mmHg或动脉舒张压≥85 mmHg,1 mmHg=0.133 kPa)。
(2)合并症包括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内分泌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变形性关节炎、肾功能异常等,尤其是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或2型糖尿病(T2DM)等慢性并发症。
(3)对BMI为27.5~<32.5的病人有一定疗效,但国内外缺少长期疗效的充分证据支持,建议慎重开展。
(4)如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Android 脂肪含量与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分部相关,如Android脂肪含量显著升高提示中心型肥胖。
或MRI对腹部内脏脂肪含量进行评估T2DM病人手术适应证:(1)T2DM病人仍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8]。
(2)BMI≥32.5,建议积极手术;27.5≤BMI<32.5,推荐手术;25≤BMI<27.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慎重开展手术[1,6-7,9-13]。
(3)对于25≤BMI<27.5的病人,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及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4)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对于年龄<16岁的病人,须经营养科及发育儿科等MDT讨论,综合评估可行性及风险,充分告知及知情同意后谨慎开展,不建议广泛推广[14];对于年龄>65岁病人应积极考虑其健康状况、合并疾病及治疗情况,行MDT 讨论,充分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能力,知情同意后谨慎实施手术[1,6-7,15]。
1.2 手术禁忌证(1)明确诊断为非肥胖型1型糖尿病。
(2)以治疗T2DM为目的的病人胰岛B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
(3)对于BMI <25.0的病人,目前不推荐手术。
(4)妊娠糖尿病及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病人。
(5)滥用药物或酒精成瘾或患有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
(6)智力障碍或智力不成熟,行为不能自控者。
(7)对手术预期不符合实际者。
(8)不愿承担手术潜在并发症风险者。
(9)不能配合术后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依从性差者。
(10)全身状况差,难以耐受全身麻醉或手术者。
2 减重代谢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减重代谢外科被广泛接受的术式包括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
2.1 LSG LSG是以缩小胃容积为主的手术方式,切除胃底和胃大弯,保持原胃肠道解剖结构,可改变部分胃肠激素水平,对肥胖病人的糖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改善程度较好[16]。
绝大多数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单纯肥胖病人可以选择行LSG。
由于LSG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而术前合并GERD的病人术后可能导致症状加重,故术前须进行充分评估。
如合并食管裂孔疝,术中须同期修补食管裂孔疝。
LSG 操作要点:完全游离胃底和胃大弯,应用32~36 Fr胃管作为胃内支撑,距幽门2~6 cm处作为胃大弯切割起点,向上切割,完全切除胃底和胃大弯,完整保留贲门。
术中如发现食管裂孔疝应一期行修补处理。
此外,加强缝合有助于减少切缘出血的发生。
2.2 LRYGB LRYGB是同时限制摄入与减少吸收的手术方式,除减重效果显著外,可改善糖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
LRYGB对于T2DM缓解率较高,可能与其改变胃肠道激素分泌和十二指肠旷置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有关。
对于合并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或代谢综合征严重的肥胖病人,或超级肥胖病人,可考虑优先选择LRYGB。
由于LRYGB旷置的大胃囊与食管不相连,胃镜检查较难实施,因此,对于有胃癌前期病变的病人,或者有胃癌家族史的病人,须慎重选择。
LRYGB操作要点:在贲门下方建立容积为15~30 mL的胃小囊,旷置全部胃底;食物支与胆胰支长度之和>200 cm(可根据病人BMI、T2DM发病程度及具体情况调整);建议胃空肠吻合口直径<1.5 cm,关闭系膜裂孔和Petersen间隙,防止术后发生内疝。
2.3 BPD/DS BPD/DS是以减少营养物质吸收为主的术式,在减重和代谢指标控制方面优于其他术式,但操作相对复杂,且随着共同肠道长度缩短,发生营养缺乏的风险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术式。
BPD/DS主要用于在能保证术后维生素和营养素补充前提下的超级肥胖病人(BMI>50)、肥胖合并严重代谢综合征病人或病史较长的T2DM病人。
BPD/DS操作要点:先行LSG,袖状胃容积为100~200 mL,保留胃幽门并在十二指肠上段将其横断,在距离回盲瓣约250 cm处将小肠横断。
十二指肠横断远端以吻合器闭合,十二指肠横断近端与小肠远端吻合,将小肠横断近端与回肠在距离回盲瓣50~100 cm处进行吻合。
2.4 修正手术(revision surgery)随着减重代谢手术例数的快速增加,减重效果不佳以及复胖和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病人也逐渐增多,因而修正手术应用越来越多。
修正手术可分为恢复(reversal)手术(修正为正常解剖结构)、修改(conversion)手术(从一种术式修改为另一种术式)、修复(repair)手术(在原术式基础上进行修正,术式不变)。
修正手术的选择需要考虑原手术方式和病人术后情况(减重不足、复胖、代谢疾病未有效缓解)等因素。
在修正手术前,须经MDT评估,并正确评价减重代谢手术失败原因,慎重选择修正手术方式。
2.5 其他手术近年来,减重代谢手术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胃袖状切除术(SG)为基础的复合手术,例如,SG加空肠旷置术(SG+JJB)、SG加十二指肠和空肠旁路术(SG+DJB),而且根据旷置肠管和共同通道的长短不同又可延伸出不同的术式。
此外,也有一些为减少手术并发症而改良的术式,如SG加胃底折叠术,其目的是减少术后反流的发生。
目前,这些术式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在胃旁路术的基础上简化的迷你胃旁路术(亦称为单吻合口的旁路术)已在临床上获得长期的随访数据,减重和降低血糖效果不差于胃旁路术,其手术难度相对降低,但有发生胆汁反流的潜在风险。
3 围手术期管理3.1 术前管理3.1.1 术前评估术前须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评估,除了作为疗效评价的参照外,也为鉴别诊断和明确手术适应证提供依据(表1)。
3.1.2 血糖管理(1)对于合并T2DM的肥胖病人,应监测空腹、餐前、餐后2 h、睡前血糖,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给予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
(2)建议术前24 h停用格列酮类、格列奈类和二肽基肽酶4(DDP-4)抑制剂。
(3)术前血糖控制标准遵循外科手术指南。
3.1.3 血压管理对于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应动态监测血压,参考相关指南调整降压药物用量。
3.1.4 血脂管理术前合并血脂异常的病人,应监测血脂水平,参考相关指南对高脂血症予以治疗。
3.1.5 OSAHS管理对于术前合并OSAHS的病人,建议参考相关指南监测血气变化,夜间可予以呼吸机改善氧供[17]。
3.1.6 其他注意事项(1)术前戒烟。
(2)推荐对所有病人术前采取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具体参考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8-19]。
3.2 术中管理3.2.1 一般管理单纯肥胖或合并糖尿病的肥胖病人常发生压疮和神经损伤,故应特别注意肥胖病人的体位并保护重点部位皮肤。
3.2.2 麻醉管理肥胖病人存在气道插管困难风险,应做好处理困难气道的准备,随时应对紧急情况,建议配备合适的手术室用品、大号血压袖带、紧急气道抢救车、长穿刺针、超声设备等。
术中根据外科手术及麻醉要求,共同维持循环稳定。
麻醉维持、通气管理、体液监测等处理措施参考麻醉相关指南。
3.2.3 拔管管理肥胖病人拔管后发生气道阻塞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建议由有经验的麻醉科或重症监护科医师进行拔管。
3.2.4 预防深静脉血栓因手术及麻醉干预,肥胖病人术中形成深静脉血栓风险高,须参考深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进行相应干预。
3.3 术后管理3.3.1 血糖管理术后血糖遵循标准的糖尿病指南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