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心得体会:后奥运时代≠后美国时代
2023年夺冠观后感_23

2023年夺冠观后感2023年夺冠观后感1观看完电影《夺冠》后,深深为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登奥运巅峰,让我再次热血沸腾,更为女排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而肃然起敬。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如何理解女排精神?我认为“团队协作”是最适合不过了,这是我们一巴团队应该拥有的精神。
如果我们拥有,那该何等的精锐和强悍!团队协作是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协作的集体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唯有团队合作才能取得胜利。
我们一巴这个团队必须要汇聚每个人的力量,工作中如果班组员工齐心协力,互相团结,那就无所不能。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即使再完美,也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有将个人追求跟团队追求紧密结合,树立与团队风雨同舟的信念,才能实现个人更大的发展。
“团队协作”还要重视我们员工间的关系是融洽、单纯、温暖、健康的团队气氛,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
工作中生活中的快乐郁闷、工作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大家都来想办法,主动自觉要求进步,力争向团队里的先进员工看齐,像女排他们那样为团队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团队协作”还要重视自身的信心树立。
“你不用成为别人,你只要成为你自己”!这是郎平在赛前发给朱婷的短信。
每个人都有想成为的那种人,但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经历不同,想要真正成为某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人就像是树叶一样,每一片都有着不同的`形态,你自己就是那个唯一,没人可以复制。
如果工作中的我们认定好目标和理想,那就努力奋斗,只有自己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拥有洞穿岩石般的坚强意志,加上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能和团队一起成长,体现出价值,人生就没有遗憾!2023年夺冠观后感21月19日晚,由陈可辛导演执导的将于大年初一全国公映的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全球首映礼在北京英皇集团中心举行,记者现场欣赏了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体育影片。
北京奥运,给对外宣传留下永久遗产(之三)

2 0 0 8 年, 奥运决胜年。 那年一开场, 我们就遇到了国 展有什么新的经验, 而是: 中国的人权 问题 、 环境问题、 食 际舆论N 方面的N 多挑 战, 每个月西方媒体都在设置攻击 品安全 问题、 官员腐败 问题、 群体事件问题 、 计划生育问 北京奥运会的议题 , 几乎每天, 我们都必须应对他们扔出
被批准 。 我们 又据此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  ̄ 2 o o 8 年 奥
( ( 洛杉矶时报 、( 《 纽 约时报 和 ( ( 华盛顿邮报 。 我们 运会对外宣传实施方案》。 这个实施方案分了七大部分,
怎样组织新闻发布 的计划全 说 :“ 我们是北京奥组委为媒体服务 的工作人员, 我们到 把怎样组织媒体集体采访 ,
北京奥运 ,给对外宣传 留下永久遗产
( 之三 )
王惠 北京市委外宣办主任
显然没有商量, 他 举办 篇 : “ 任何 一个城 市都 不可 能像 北京这 样给 媒 份报道提纲 出自三个不同城市的媒体 ,
体提 供周 到 的服务 ”
们相互竞争, 也不可能商量 , 但几乎 是一样 的; 二是他们 关注 的问题并不是北京奥运会有什 么新的特点,, 北 京奥运倒计 时一个月, 我们开 前几 天, 习近平 同志到北京奥组委来调研, 他 问我们, 你
"
加大, 等到奥运会开幕前, 3 2 2 7 8 个世界各国的记者云 到多少?当时我们的回答是 :“ 争取达到8 0 %。 ” 奥运会
北京 , 我 们 奥运 会 主新 闻 中心 的 5 个 发布厅 同 时启 动 。 我 们 的 主新 闻中心 ( MP C) 很大 , 五个 发 布厅 最 大 的 结束后, 美 国尼 尔 森 调 查 公司 的总 裁 专 程 从 纽 约 飞 到北
口语交际:北京奥运会

• 2008年8月24日晚,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举办了第 29届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闭幕式。随着雅 克·罗格在场馆中央正式宣布:“现在,遵照惯 例,我宣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第 29届北京奥运会正式闭幕。 • 毋庸置疑,中国的这次奥运会是成功的,中国人 民用7年时间的精心准备给世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 答卷。
自破,也让美国队捍卫了自己世界篮坛霸主的地位
TOP 8 阿根廷男足国家队
2008年8月23日,在鸟巢国家体育场,派出梅西、里克 尔梅、加戈、阿奎罗豪华阵容的阿根廷队卫冕了自己奥运 会的第一名这块金牌。 由于决赛在中午进行,所以球员们 显得没有精神。最终,阿根廷队1:0小胜尼日利亚队,卫 冕冠军成功 。
妮妮
• 妮妮的灵感来源:北京的传统: 沙燕风筝,北京雨燕妮妮来自天空, 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 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燕” 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 她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 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 • 天真无邪、欢快矫捷的妮妮 将在体操比赛中闪亮登场,她代表 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2000年申奥失利
1993年9月23日,蒙特卡洛。北京以2票之差落 败于澳大利亚的悉尼,与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 擦肩而过;申奥口号为“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1 申奥历程
• 1998年,北京第二次提出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 会; • 1999年9月6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 京成立。 • 奥申委由76人组成,刘淇任主席,伍绍祖任 执行主席。袁伟民、刘敬民为常务副主席,何振 梁为顾问,张发强、于再清、李志坚、林文漪、 汪光焘、张茅任副主席,屠铭德、王伟任秘书长。 朱总理表示中国政府全力支持北京申奥。 •
TOP10 埃蒙斯神奇失误
不一样的英伦脸 亲身经历后奥运时代

不一样的英伦脸亲身经历后奥运时代也许英国牙尖嘴利的人都集中在了电视台,很多来伦敦助阵奥运的人都感觉,似乎媒体上的英国与亲身经历的英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度。
奥运会结束了,英国镜头外的一面却让人深思,也值得中国人学习。
尊重强者尊重胜利对于英国当地人来说,奥运会的结束多少让人有点失落。
那些激情澎湃的日子,身披国旗在奥林匹克公园奔跑,全家人将脸都画上米字标记,高唱国歌和爱国歌曲,这一切就像一个大派对。
在奥运场馆,有巨大的标语——“奥运精神激励一代人”。
也许是西方人育儿观的不同,奥运场馆内外推着婴儿车的人超级多,比率绝对高于当年的北京。
孩子们都穿着米字旗和象征英国的雄狮T恤、裤子,甚至袜子。
在奥林匹克公园,你能明显地感觉到什么叫主场作战,一进来,就陷入了英国人的汪洋大海。
他们对米字旗的诠释可谓争奇斗艳。
性感装、幽默装、运动装、正装,甚至画在脸上染了头发,文刺在身上。
很多没有买到比赛票的人拖家带口扶老携幼,一家十几口冒雨坐在草地上,看大屏幕转播英国运动员得奖牌的盛况。
米字旗铺天盖地上下翻滚,爱国歌曲《希望与荣耀之地》阵阵传来:在那遥远的,阳光永不消失之地遍地散布着伟大的传说坚固的、金色的大门缓缓打开男人走了进去,他已身心疲惫终于,我找到了我的归宿我漂洋过海,只为找到它——希望与荣耀之地我面前耸立的是圣光般的城市那感受涌上心头:我在呼吸,我很自由……他们的激情,不输于任何一次集会中国人的爱国情绪。
在奥林匹公园里定期会有舞蹈,状若行为艺术,游客可以钻到这些演员之间拍照。
大学教授艾斯克斯先生说:“英国人在传统上虽然心底热爱自己的国家,但羞于表达,最近几年不知怎么了,每次唱起这首歌,大家都会群情激昂。
这是个值得研究的社会学课题。
”英国人自称与澳大利亚人、美国人是同气连枝,相当于表兄弟的关系。
但在赛场外的拉拉队,却互不相让。
一次女篮比赛,英国队对澳大利亚队,很多英国人赶来助阵,在如江河奔涌的喊叫声中,坐在邻座的两国球迷剑拔弩张,恨不得等会儿出去干一架。
女排精神心得体会(15篇)

女排精神心得体会(15篇)女排精神心得体会1随着拉希奇跳飘出界、惠若琪探头以25-23锁定胜局,中国女排奇迹般的战胜了小组赛0-3的对手塞尔维亚,获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重新唤醒了国人的热血和情感。
刹那间,女排精神再次横扫各大媒体,成为了头版头条。
但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女排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意志。
里约夺冠告诉我们女排精神从未走远,女排精神再次让国人相信只要拼搏就会有奇迹。
本届奥运会,中国队开局并不完美,也不是头号种子。
首场苦战荷兰即告负,又接连输给塞尔维亚、美国,跌跌撞撞地小组出线后,马上面对东道主、卫冕冠军、第一夺冠热门巴西女排。
然而,中国女排顶住压力,反而越打越好,连克巴西、荷兰、塞尔维亚等劲敌,最终锁定冠军。
女排精神,是不畏困难,越挫越勇。
这届中国女排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论整体实力和大赛经验,还不稳定。
但就是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困难时没有放弃,在争议时没有迷失,于绝境中激发潜能,最终完成了自我超越,王者救赎。
“怎么大风越狠,我心越荡……”真正的强者,是无畏困境,不惧挑战的!女排精神,是奋勇拼搏,逆势上扬。
而今天,女排精神还意味着创新。
这一切得益于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
在接手女排后,郎平针对中国和世界女排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即每次集训总是有20多人,每个位置总是保持三到四个人在竞争。
队伍扩大后,针对不同的比赛安排不同的阵容,承担不同的任务,不过分强调成绩。
通过对新时代运动规律的把握和尊重,中国女排在面临新老队员交替时稳住了阵脚,完成了队伍的涅槃重生。
中国女排,始终如一的坚守,刻苦奋斗,不忘初心。
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永远都是奥运赛场上最耀眼的一抹亮色。
“更高、更快、更强”,我们从中国女排和徐莉佳们那里收获的那股精气神儿,将成为国人奋勇向前的无穷力量。
女排精神心得体会28月21日,注定是举国沸腾的一天。
带领90后女排再一次站上世界巅峰的郎平,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句激荡人心的箴言:“每天的付出和汗水,都是人生赋予我们的金牌。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这就是中国青年!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这就是中国青年!本刊记者 刘占行2月15日,元宵节这天,苏翊鸣获得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为中国揽入首枚单板滑雪金牌。
夺得冠军后,一向冷静平和、泰然自如的苏翊鸣在赛后接受采访时,眼眶湿润,几次掩面。
“唯一想说的就是,今天知道我父母来现场看比赛,我也知道他们在哪,但是不能跟他们近距离接触。
真的感谢教练,感谢父母,感谢祖国。
”从冬奥男子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突围那一日起,这个17岁的男孩就正式闯入了大众的视野,中国雪上冬奥史记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刷新。
“首个闯入冬奥会单板坡障决赛的中国运动员”、“我国单板滑雪历史上首枚男子项目奥运奖牌”、“亚洲运动员首次打破欧美运动员对此项目的统治”。
今天他又达成了一项新的成就——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
有趣的是,9岁时苏翊鸣曾参与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在片中饰演“小栓子”一角,入围第35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
此外,还出演过《狼殿下》《生逢灿烂的日子》《林海雪原》《摇滚小子》等影视作品。
如今“文体两开花”,获得全网关注,网友戏称,“小栓子”回归赛场秒变滑雪“小苏神”,“既然没得到金像奖,就只好拿奥运冠军了”。
4岁时,苏翊鸣第一次跟着父亲去了雪场。
满眼的白雪厚厚地覆盖着整座山,尽管出生在北方,但看见雪后,苏翊鸣还是止不住地兴奋。
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适合儿童的滑雪装备,苏翊鸣想都没想就踩着比自己还高的雪板进了雪场。
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跳台竟然这么高,滑雪原来可以这么玩。
苏翊鸣从小看着国外顶尖选手的滑雪视频长大,每次都会被他们一次次挑战极限的旋转、腾空、跳跃而感动,最初的梦想开始在心里扎根发芽。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玩这个,跟世界顶尖选手同台竞技,那简直是太爽了,那就是我的梦想。
”在2015年北京申冬奥成功后的那个夏天,这个10岁少年的人生轨迹就开始改变了。
“好,这就是我下一个目标。
我必定要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参加2022北京冬奥会。
”苏翊鸣坚定地告诉自己。
有关女排精神心得体会(通用7篇)

有关女排精神心得体会(通用7篇)有关女排精神心得体会(通用7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女排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女排精神心得体会篇1随着中国女排的完美收官,为期两周的里约奥运会圆满结束了。
在这两个星期里,中国健儿带给我们很多感动,很多启发。
在这其中,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女排,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姑娘们,用她们坚韧不拔、竭尽全力、不断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激动着我们,让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公司的员工,我们正需要用中国女排的坚韧不拔、竭尽全力、不断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促进公司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
首先向光荣的女排精神致敬。
有句话特别的感动我,“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不知道会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我们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这是郎平对女排精神的重新注解。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冠军毕竟只有一个,也许我不是冠军,但我有一颗向往冠军的心,并不懈为之奋斗,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单位的经营运行中,需要的正是这种“竭尽全力”和“眼中坚定”,也许可能失败,也许成绩不够理想,但我坚信下次的胜利一定属于我。
为了公司的利益,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竭尽所能,不断拼搏,不言放弃。
我们学习女排精神,就是要让那种坚毅与顽强,那种拼搏与不言弃,那种曲折坎坷而不失理想,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自己不断成长,助力公司攀越一个个高峰,书写辉煌!女排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应脚踏实地,凝心聚力,勇往向前,为中民奋斗不止。
向永远的中国女排致敬!有她们在,每个中国人都会坚持初心,要做就做最好的自己,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汗水,用勤劳的双手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拥有精彩的、大写的人生,同时与公司一同进退,为公司创造更多更美好的辉煌。
从2008年到2022年两届奥运会看中国国际

-3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孙海潮 从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
修补法国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法国国民议会议长阿夸耶会见并宴请金 晶,对她4月7日在巴黎传递奥运火炬过程中的遭遇表示“难过和遗憾”,对 她当时表现出的勇敢表示赞赏,对她事后显示出的宽容表示钦佩。阿夸耶议 长还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表示祝贺,认为奥运会增强了中国的声音。法国参 议院议长蓬斯莱在参议院会见金晶,欢迎金晶到访法国,指出这使他有机会 对中国如此成功地举办奥运会表示祝贺。法国总统和两院议长分别会见金 晶,表明了法国在奥运火炬传递巴黎站严重受阻后的态度。金晶成为了推动 中法恢复关系的民间使者。
公共外交季刊 2022年第1期春季号
从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 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
孙海潮
奥林匹克运动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如影相随。北京先 后于2008年和2022年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成为全球唯一的 “双奥城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空前成功,粉碎了国 际反华势力借机诋毁和对华施压的图谋;2022年,北京冬奥会 向世界展现出更加自信的中国,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 的奥运盛会,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的 大国地位。
2008年到2022年,时隔14年,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 起向未来”。两届奥运同样精彩,展现了中国拥抱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期待辉煌未来的大国形象。我们同时看到, 国际反华势力破坏中国发展的行径不会停步,国际局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方 兴未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北京奥运心得体会:后奥运时代≠后美国时代
“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将对现有国际秩序带来何种程度的妨碍或冲击?世界媒体最近有
很多声音,一具是奥运之后中国的壮大,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另一具是俄格战争之后,
美国大哥的威严下落,而且美国国内经济也有衰退迹象。一些人就此做出在权力政治零和模
式下,中国的后奥运时代算是世界的后美国时代之类的结论。有人甚至预测,后奥运时代的
中国将会像在金牌榜上的排名那样超越美国,迅速上升为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同时猎取国
际事务上的主导能力,使世界真正进入“后美国时代”。但是,“后奥运时代”果真算是“后美
国时代”吗?
中美两国的国力差距仍很大
在那个普遍联系的时代,人们很难相信奥运奖牌与国家实力无关。世界银行最近公布了
一份排行榜,依照国内生产总值(GDP)对各个国家进行排名。人们发觉,在获得奖牌的所
有87个国家中,奖牌榜与世界银行的排名之间的相关度着实让人吃惊。奖牌榜上位居前10
名的国家中有9个跻身世界银行排名榜的前15名。这十分自然地成为人们考虑后奥运时代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的一具动身点。历史的巧合,使得人们轻易就将后奥运时代与世界秩
序的一次深远转型联系起来。
国际关系中对于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的变更是个老话题,自从现代国际秩序从欧洲诞生
以来,大约每过几十年都会有类似的话题浮现。事实上,在国际体系中,大国进展别平衡是
普遍的规律,因而权力转移也是一具客观的现象。但是,自从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
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提出,使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别可幸免的原因是因为“雅典
权力的增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怖”以来,权力转移必定是引起大国冲突差不多成
为了西方人的思维定式,这一点却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仔细对待的。
第二,虽然经济实力是一具国家或地区力量的重要指标,经济强国仍可不能自动转化为
军事、政治或道德大国。经济强国和军事大国之间没有绝对联系。前苏联是超级大国,但它
的经济惟独第三世界的水平。在国际政治的权力转移和秩序变迁中,秩序是远比格局变化更
为久远的变化,“今天的西方秩序难以推翻,易于加入。”即便是时下流行的权力转移理论,也
反对将内在经济进展产生的权力变更而浮现的崛起中大国定义为“挑战国”,认为这种单纯的
大国间实力变化趋近因而容易招致战争的论断其实是人为地过于简化了战争起源咨询题的
诸多复杂因素。美国学者兰姆克认为,中国即使在实力上超越美国,只要中国没有要求改变
现有国际体系的组织原则,“权力转移”而产生的霸权战争就彻底能够幸免。
奥运会可不能改变世界权力结构
奥运之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妨碍力更是别宜过高恐怕,一场体育赛事充其量可以展
示一具国家的实力(包括软实力),却别能实质性地改变该国实力和该国地位,这已为无数
举办过奥运的国家或都市所证明。其实,尚有一些较小的国家和都市因为举办奥运而在经济
上背上包袱,中国虽别至于背上此类经济包袱,但所以就认为中国将取代美国,促使世界进
入后美国时代则是绝无可能。持有此论者要么是过分乐观,要么是为了捧杀中国。
谈论中国取代美国只能加剧别信任
从保罗•肯尼迪发表《大国兴衰》以来,虽然对于美国和西方衰降的预测从未断
绝,但西方和美国并未衰降,也没有从主导世界秩序的巅峰跌降下来。尽管今天的世界,最
大的上市公司在北京,最大的炼油厂正在印度建设,最大的客机由欧洲创造,最大的投资基
金在阿布扎比,最大的电影产业是印度的宝莱坞,最大的赌场在澳门,全世界十大富翁中惟
独两个是美国人。而仅仅10年前,美国在所有这些领域内几乎都稳居榜首。但我们也要看
到,上述事情是全球化进程中必定浮现的现象,而主导全球化进程的仍然是美国和西方发达
国家。
笔者认为,世界秩序的变化仍将,但是如今的世界秩序有益于中国的和平进展却是铁普
通的事实。以后的世界秩序变化更多的将是朝着互相协调的、以规则为基础的方向变化。虽
然后冷战时代美国等西方国家要经受更大的挑战,但这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兴许是任何单一国
家主导的局面将被打破、权力分散和国际社会多元化力量的参与,全球共济时代是历史大势,
那种风水轮换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论调只是是对历史和时代变迁的过于简单化的理
解。而从总体上看,中国文化所代表的多样性,对国际社会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所谓世界将进入后美国时代的预言,从一具侧面反映了一些欧美人士对中国的担忧,仍
是以别折别扣的冷战思维揣测中国以后走向而得出的片面结论。谈论中国取代美国地位的口
吻,只能加剧安全困境假想中各方互别信任的情绪,而与一具后奥运时代开放中国的真实环
境毫无干系。坦白而言,中国极度缺乏以强力支配世界的传统文化资源,却有深厚的协和万
邦、流水别争先的思想传统。以后经济实力更为强大的中国将会更有效的展示这一深厚的历
史传统,从而推动战祸别止的国际体系向持久和平的国际社会转变。
奥运会为中国赢取了一具更友好和开放的国家形象,向世界传达了中国那个新兴经济大
国希翼和平、和谐的讯息。后奥运时代的表述,所强调的核心应该是奥运关于中国的妨碍,
奥运带给中国许多新的价值和启发,而别仅是中国经过奥运对世界产生的妨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