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哲学思想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哲学思想论文

论孔子的生态哲学思想

【摘

要】孔丘是公认的儒家鼻祖,被世人称为孔子。作为儒学的创立者,他最早阐述了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孔子认为万物平等,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要求

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相和谐。并且提出“弋不射宿”的生态资源节用观和“乐山乐水”的生态观等,充分反映出孔子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汇入奔腾不息的中

华文明长河之中,成为中华生态伦理文明一束光芒闪烁的奇葩,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人与

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

【关键词】孔子;生态哲学思想;和谐

一般认为,老子讲人伦之道多,讲自然之道少,更谈不上什么生态生态哲学思想了。

的确,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道家谈得较多。就连子贡也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那么,老子到底有没有谈过“天道”即自然之道?

当然谈过,因为子贡讲得很清楚,“不可得而闻也!”即不容易听到,如果没讲过何来听

闻与否。在《论语・阳货》里,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

子的生态哲学思想极其丰富,为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态自然观

宇宙万象万物各自具有自己的价值,都是宇宙生命中平等的成员。而以往的人类中心

主义,则是从人类的利益出发,将人类树立为价值的主体,而将其他一切生命视为价值客体,并运用价值规律,把它们分为许多不同的等级,使之有贵贱之分,建立了一个不平等

的世界。而孔子则认为“已道观之,物无贵贱。”为我们建立了一个人与万物共生共荣的

和谐生态景观。

天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如四时变化,万物生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人们只有掌握它,春耕播种,才有金秋收成;人们只有适应它,热天降暑,冬日防寒,才

能健康不病。如果违背天命,既不能搞好粮食生产,也难以保证人自身健康成长,这无异

于自取灭亡,所以君子必然要敬畏天命了。

孔子敬畏天命的思想还不仅仅是讲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而且还将“畏天命”与“君子”人格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识。将“畏天命”与否,作为

一条划分“君子”、“小人”的分界线,要求君子卑以自牧,不做过头事,不讲过头话,

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世界的安宁、和平。《中庸》讲“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小人没有“畏天命”之心,所以肆意妄为,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既敢破坏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也敢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人伦丧尽、生态破坏的当今世

界一系列所谓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生态危机”现象。

孔子晚年喜《易》的原因就在于它讲到了要遵循天道、地道、人道,以及四季的变化

规律。“明君不时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与凶,顺之于天地心,此谓《易》道。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

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为之以

上下;有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物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

由此,可体会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倡敬畏天命,树立君子人格,维护人类社会健康发

展和生态平衡的良苦用心。当今社会理应效法孔子敬畏天命的君子人格论,培养自觉遵循

天地自然规律的生态伦理意识,这才是治理生态问题的“治本之策”。

二、“弋不射宿”的生态资源节用观

《论语・述而第七》记录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即孔子捕鱼用钓竿而不用网,用带生丝的箭射鸟却不射杀巢宿的鸟。这里揭示了孔子的生态资源节用观。我们知道,孔子生活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那时的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老百

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捕鱼狩猎是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因此孔子去河边钓鱼和

山上射鸟正是参加劳动、维持基本生活的表现,不存在今天意义上的捕杀野生动物问题。

为什么孔子主张用竹竿钓鱼不用绳网捕鱼,用带生丝的箭射鸟却不射杀巢宿的鸟?这

是因为用绳网捕鱼可对鱼儿一网打尽,无论大小;射杀巢宿的鸟也会大大小小一巢打尽。

这样一来就破坏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会造成资源枯竭,也会阻塞老百姓的靠捕鱼

狩猎为生的生存之道,是一种不仁的行径,所以孔子加以反对。当然,这种生态资源节用

观也体现了孔子“泛爱众而亲仁”,为了大多数人的生存利益而反对毁灭野生资源的生态

伦理思想和对可再生资源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发展战略思想。

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即君子吃饭不要求太饱,居住不要求安乐舒适。为什么要求“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呢?因为饮食太饱势必多消费粮食,居住太舒适势必

耗费过多的土地空间和建筑材料,这都是没有做到节用,故为君子所不取。由此可见,孔

子主张生活俭朴、节用资源,讲究内在的道德修养、君子人格,不追求外在的生活奢侈、

豪华气派。他的这种节用观无疑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直接可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对减少民众疾苦,维持日常生活,以及生态资源保护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今天,虽然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还是要大力提倡生态节用消费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应当成为全社会崇尚的一

条生态伦理规范。我们说当今世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与人类自身过多地追求高消费,不

注意节用,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大家都能发扬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的生态消费理念,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节俭而又其乐无穷地生活,那么就会给我们这个地球节省更多的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