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为全面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社会参与核心素养,体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实施“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议题式教学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为逻辑点,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改变思维方式为重点,转变教师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有有统一指向、无标准答案的议题,以思辨的方式推进教学,营造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的教学形式。议题式教学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渠道,也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重要渠道,还是提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质量重要渠道。议题式教学客观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突破原有模式,依托“活动”将“内容要求”与“教学提示”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动化。

议题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相比,在问题式教学中中的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有参考答案。而议题式教学则是在课前由教师在课标研究、教材解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可以统摄课程的议题,往往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突破了单一问题局限,使议题分析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议题式教学与两难式教学法相比,两难式教学主要是通过为学生创设价值两难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两难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引导学

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而议题式教学并不只是追求价值冲突,而是通过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以及学科知识的议题,让学生形成对学科价值的认同,构建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相比,在主题式教学中,主要是统整课程知识,找到知识之间的相关性,然后确定出一个可以把知识串联起来的主题,它的知识面可能很广,而且会有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而议题式教学相对来说,更加侧重于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议题式教学所设计的活动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零散的,都是聚焦某个具体议题展开的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议题既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起点和中心,也是连接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纽带。据此,议题式教学法将成为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主要方法。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进行的教学,通过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问题的能力。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将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由知识导向型向素养导向型的转变。

一、依据课程目标设置议题

1.设置子议题,使议题具体化

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恰当的议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建议”栏中共为四个必修模块设置了34个议题,这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载体。解决这些议题是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但是,这些议题普遍比较抽象和宏大,具有综合

性。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加处理直接使用,将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议题式教学,最终导致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空谈。因此,对议题进行细化并设置适当的子议题,是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能够取得成功的前提。

2.细化子议题,使议题多元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议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可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议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全面理解议题的内涵至关重要。从形式上看,议题可以是问题式,也可以是辩题式。由是可知,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置不同形式的教学议题展开教学,或探究原因;或探究措施;或评价概念/作用等等。这些议题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议题也可以是辩题式的。从地位上看,议题不是一般问题,而是核心问题。它是教学中所有问题聚焦的中心,也是所有活动聚焦的中心。从功能上看,议题既要承载学科知识,又要承载学科素养。相较于以往教师提问,学生给出具体解决方式的模式,议题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既需要学生整合书本知识,形成自己观点,又需要在探究中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梳理子议题,使议题素养化

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对各个议题进行细致梳理,明确各个议题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所要达到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分析达成素养目标的障碍或困难所在,确定拟设置的子议题或子议

题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制定议题细化表,以更好地服务于议题式教学的开展。

在对议题进行具体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子议题的设置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步步解决各个子议题,最终实现综合性议题的解决。

议题的选择与设计阶段,教师是该环节的选定者、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因此在选择议题时要注重生活性和参与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学生的“同龄人”和“先行人”,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实了解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中的“流行文化”,从学生的生活中去选取适合其身心发展能力的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提升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愿说的参与度。

议题为载体教学的策划

议题为载体教学是一个有组织、有系统、有目标的教学取向,且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有加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敏锐度。因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大纲,使学生的学习能有系统的组织起来整个过程需要精心的策划,尤其对于议题的选择就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虽然议题为载体的教学精髓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去主动学习,有很大的空间和自主性去探讨议题,符合他们的学习要求、兴趣和能力,但这并不表示教师便可置之不理。相反,在融洽的师生互动气氛下,教师需要一直从旁留意学生的探讨进度。当教师觉察到学生探讨出现困境难以继续下去的时候,便需要提供思路和援助,帮助学生做适当的处

理或改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需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和质疑,尽量积极主动发表意见,使学生通过探究得来的知识能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来,最终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

策划议题为载体教学时,必须从头到尾不断自我提问,要有问题意识,比如“这议题为什么值得探讨”、“牵涉到什么问题”、“想带出什么内容的学习”、“学生会不会对这议题感兴趣,和他们有何关系”、“是否有足够的学习数据提供学生作理性、逻辑的探讨”、“要编排多少时间才能对这议题作充分的讨论”,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下列各项需详细考虑的因素:

(一)议题为载体教学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正如本文开始对于议题的定义所指出的那样,设定一个议题进行探讨,这个议题应该是“有争论性的探讨”,并需围绕下列目标进行:是否引导学生厘清一些概念或培养一些价值观和态度或审议一些社会问题或是通过探究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讨论“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的议题时,需要厘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在讨论“我们怎样当家做主”,便需要先讨论人民当家做主的意义。在讨论“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便需要审视当下出现的一些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社会问题的成因,及人们对问题的理性及感性的觉知。教师设定议题时,需要对目标有清晰的定位。

(二)议题是否切合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

若要学生积极进行议题为载体学习,先决条件是学生要有学习的动机,所选择的提议是否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学生会

不会感兴趣?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一般高中生可能太难,所以课程标准教学提示建议创设辨析性情境,降低思维难度。而“怎样保护环境”对一般高中生可能太容易、太欠挑战性,“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的西藏有什么改变”议题范围是否太宽等等,教师对此应先作慎重的考虑。另外,教师还需考虑这些议题是否经常受到争议,是否社会大众都关注并需要有所解决。这些都是策划时需关注的项目。

(三)应该选用哪些学习方法

教师应根据议题的性质、学生的能力及学习的环境,选择一些最适合的教学方法。适合议题为载体的教学方法种类繁多,有适合学生个人进行的,有适合小组团队合作进行的,由师生互动的,有课堂内的。还有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性”,例如在学习“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时,可组织参观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制作“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展板。最终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或者组合性使用,视乎议题的性质,教学环境、资源是否充足、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而定。大前提是能促进学生意见的交流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符合探究学习的精神,最终让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四)怎样善用教学资源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大量的数据可供参考和引用,对进行议题为载体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教师要考虑资料的内容、深浅程度是否符合教学所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有系统的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数据,以供探究

之用,并在教师指导下,引用数据进行论证,建构知识,学会学习。

(五)是否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议题为载体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需教师成为学习促进者从旁指导,因此这些教学方式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操作,不但浪费了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而且知识也无法落实到位,这与新课程的实施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议题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1.巧设议题,引导活动

议题选择是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会直接影响活动和教学的效果。好的议题往往能较好激发学习兴趣,使活动开展事半功倍。那么怎样的议题才能激发兴趣呢?(1)应当具备一定的思维价值,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思维动起来了,课堂才能活起来。(2)应当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3)应当具备一定的学科意义,通过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我。

2.深入探究,组织活动

议题确定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课前探究活动一般包括理论材料的搜集和社会实践体验。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可以是一个信息互换,资料整理——观点形成,交流论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隐性的,又是无处不在的。课堂上的探究活动也可以是教师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学生思考探讨、观点交流——总结归纳,价值引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

显性的,扮演着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的角色。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学生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方面有所提升。

3.总结提升,内化于心

围绕议题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以学生观点的表达和解释为结束节点的。在学生的表达中也会出现各种现象,或思维定势,观点单一;或流于表面,思考不深;又或观点零散,聚焦不明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做好总结与提升。包括知识内容的整合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二.运用逆向教学设计,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经过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后所生成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符合社会需要的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这种内在的品质和能力,是不可直接观测和度量的。这种情况下,如何检验所创设情境是否为有效就面临着巨大困难。这就需要引入逆向教学设计理念。

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出自美国的格兰特·威金斯(Grant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McTighe)所着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byDesign》)一书,提倡从“终点”,即所追求的结果(目标或标准)出发开始设计活动然后逆向运行到学生开始上课时的状态。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这种基于成果导向理论下的逆向教学设计,依据的是课程标准而非教材,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准确的定位,最大限度的克服传统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实施过程和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依据逆向教学设计理

念,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阶段二,确定评估证据;阶段三,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及相应的指导。

在这里,经过逆向教学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情境设置都指向明确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最大程度地克服了情境创设的不确定性,大大提升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而原本不可测量的核心素养目标,也有了显性的任务载体,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测量素养目标的实现情况。

三.基于学科知识和学生经验,实现活动设计的序列化

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根据“新课标”,“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活动型学科课程不是围绕生活中的主题而开展探究活动,而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要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教师在围绕议题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议题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识状况和生活经验,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

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序列化的活动设计。

需要特别指出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中的活动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社会实践活动,也有思维活动;既有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上进行的实践体验式活动和实践模拟活动等。采取何种活动类型,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生活经验等来综合考虑,切不可追求盲目而忽略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学科本质。

议题、情境和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三大要素。其中,议题是灵魂,情境创设和活动设计都要围绕议题、服务于议题;情境是载体,议题的解决和活动的开展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进行;活动是关键,活动能否有效开展是检验议题设置和情境创设是否恰当的衡量标准,更是直接关系到议题式教学能否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主旨。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三者的良性互动中,推动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并最终实现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目的。

议题为载体教学效应

议题为载体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系统地、灵活地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具有系统性,因为整个学习计划及流程,从设计到实施,是经精心策划,且具明确目标和步骤的一整套教学活动;它亦具有灵活性,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不同的方式安排学习活动及环境,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活动。议题为载体的教学特征是以学生为本的自我探究,符合现代的启发式教学精神。在这方

面,可以借用布鲁纳的一句话,引证议题为载体教学的有效作用。布鲁纳是近代提倡探究教学最得力的一位学者,他说过:“求知是一个过程而非成果,学生并非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还应该是主动的探究者。”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协助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并从多角度研究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促进他们建构知识,发挥学生的潜能;学生亦因此而提高了主动性,促进了学习动机;透过自我研究和讨论,学生更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作出适当的改善,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学习趋渐于积极,启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接受各种挑战,培养他们建立自信、坚毅、进取的态度,成为逐步迈向成功的终身学习者。

小学数学《斐波那契数列课题》教学设计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课题设计 一、课题的确定: 孩子们小学六年学习了六年的数学,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有的同学是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计算,而有的同学是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于生活,却从来没有亲身体会感受过数学的神奇,有没有一个课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特别是让学生亲自体会感受一下数学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造物的神奇呢?我思考再三最终确定了研究课题《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 二、课题的布置与指导: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是数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数列,课本是作为一段阅读材料呈现的,以《兔子的繁殖》为例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的产生,我本节课确定的目标主要是通过研究让孩子们领略学习数学的目的,感受一下数学本身的魅力以及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我是从四个方面来布置的课题研究任务:1、以《兔子的繁殖》为例,研究数列的产生,每个小组都要进行研究。前一天进行了布置,第二天我们就进行了交流汇报,孩子们研究的不错。于是又接着分组布置了任务:第一小组:从计算的角度研究斐波那契数列的秘密。第二三小组: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观察是否有斐波那契数列。孩子们真的是很善于思考,第二小组潘珂在爸爸领着去花棚里买花时,发现了花瓣里的斐波那契现象,而另一个同学惠鹏程却在住的小区里发现了植物叶序也存在着斐波那契现象。第三小组的费枫舒在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时看到了正在削菠萝的阿姨,产生了兴趣蹲在那一个多小时发现了菠萝里的斐波那契现象。而惠荣薪则是在一次上课快迟到了,大步流星的迈楼梯,突发奇想研究研究台阶的迈法,和她的小伙伴发现了楼梯里的斐波那契的秘密,组成了课题研究的第四小组。我把孩子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汇总,考虑到时间有限,最终确定了把数列的产生不纳入到本节课的汇报当中。 三、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大家喜欢数学吗?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天天在学习数学,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吗?其实根本原因有三:计算、应用、激发灵感。数学是一门研究规律的科学,我们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逻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 宿州市灵璧县黄湾中学柯春红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硫粉、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现象不同的原因。 实验材料: 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木条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课题1中我们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和它们的用途,也初步了解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演示: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提问:氧气像水一样有三态变化吗? 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总结: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讲解: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提问:污染空气的三大污染物是哪几种?二氧化碳是不是?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实验 提问: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木炭在空气中只能发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2CO2 提醒:碳与炭的书写不同及适用范围 讨论:(1)木炭、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的插入? (3)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集气瓶内为什么预先放一些水? 【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提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总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提问:(1):为什么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铁丝? (2):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 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如何拟定话题作文标题》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如何拟定话题作文标题》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走进话题作文; 2、指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3、开拓学生思维,发扬个性化写作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方法,并能适当加以运用; 2、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个性化写作风格;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营造民主和谐 课堂气氛。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结合学生第一次话题作文练习所遇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三大特点,令其进一步走进话题作文。并按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对以后话题作文课的系统安排。而本节课安排的内容是:如何拟定话题作文的标题。 话题作文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

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 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二)、介绍拟题方法,要求尽量避开与话题完全重复一致。话题作文给出的话题并非体现文章主旨的标题,我们所要谈写的只是由话题引发的相关内容,所以我们拟题立意都主张化大为小,标题不与话题相同也是缩小范围的体现。 1、事物型话题 以《月》为话题示例: ① 增添法(补充法):标题包含话题的字眼,在话题前后增加文字,偏于记实。如:《月食》、《赏月》 ② 引用法:引用古诗词、名人言、歌曲目等(也可适当加以改动)如:《我寄愁心与明月》、《月亮代表我的心》、《月是故乡明》 ③ 拓展法:多用联想、想象、托物寓意、拟人、比喻等手法。如:《团圆》、《月亮的泪》、《明珠》 2、事理型话题: 以“宽容”为话题示例: ①增添法:如:《选择宽容》、《宽容,心灵深处的芬芳》 ②引用法:如:《退一步海阔天空》

小学作文指导:话题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作文指导:话题作文教学设计 A.课时安排:2001年12月3日周一共1课时。No.74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确定以丰富思想作文,鉴赏本单元的表现手法,增加文章的隐含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动笔的勤奋。 E.教学方法:练习课。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什么是话题作文1、什么是话题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 2、什么是话题作文 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 3、举例 A、树,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思…… 请以"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在上述例题中,"树"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只要考生所写作文与"树"有关,都算切题。

再看以下例子: B、今年(2001)北京春季高考的一道给材料作文题为: 有一则寓言,在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有人提出用一句话描述、赞美世界。 文学家赞叹说:这世界真是太美了! 科学家认真地说: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 企业家兴奋地说:这世界充满了商机。 哲学家没说话,沉思后在纸上画了个"?"的"!"。 请以上面的寓言或其中某个人的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C、以"申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以上二例也是话题作文。练习: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例子自己出几个话题作文的题目。 话题作文的特点1、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 题

课题1-空气的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5课时)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空气是学生化学课上接触的第一种物质,学生身处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空气的神奇,因此以空气作为步入化学这门物质科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是三个环境问题之一,空气的保护和防治首当其冲。用法律武器保护空气以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化学学习之前,学生对空气氧气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以空气为主题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处空气中,周围环境的恶化,初中生有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环境忧患意识,从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够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过程

教研组学习记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 xx年5月10日地点:阅览室 参会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主持人:xx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操作形式是通过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中心主题来进行阅读教学工作。主题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的教学框架,是按照“精心筛选内容、寻找主题——用导语引入、直击主题——研读并讨论、参悟 主题——实践拓展,强化主题”,在这样一个开放性、整体性的引导学生对规 律感知的思路下,进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选择。但是,摆在教学工作者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很好地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我们确 定了以下的基本模式。 一、精心筛选内容,不同角度提炼主题 在确定主题这一问题上,语文教材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 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从教材角度对阅读教学主题进行提炼和构建。在进行教学 工作之前,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不断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确保课文主 题提炼的确切性。其次,生活实践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来源。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教学平台下,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了解,如,秋天到了,落叶能够激发出学生怎样的灵感,体现什么样的“秋”的主题。有了明确 的主题,教师便要开始围绕主题,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作为写作范文 的素材,让学生在反复、大量的阅读之后,通过寻找更多相关的主题或相反的 主题,来多方面地、高密度地掌握语文阅读的重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感知主题 在确定了阅读的主题之后,教师就要将主题教学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的首要 步骤就是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 同时可以进入课程的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式的阅读呢?对此,教 师可以采用单元语来进行解说引导,通过情境创立、生活场景的链接与动画的 引入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生活场景的链接是最佳选择,因

“幸福”话题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幸福”话题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幸福。 2、指导学生怎样感受生活,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写出独特的生活感受。 教学重点: 1、培养感受幸福的意识。 2、写出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有意识地培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能将感受诉诸于笔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引入。 板书:幸福 二、话题回放: 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 请以“珍惜幸福”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50字。 三、简单点评考场作文: 1、命题:有些学生的命题很新颖,比较有吸引力。比如贺海贵《幸福是什么》,满元城《手中的幸福》,杨玉萍《幸福在哪里》,白玉全《幸福无处不在》,佛亚男《一句话的幸福》,贺明祥《幸福离我们有多远》,汪顺才《这难道也叫幸福?》,祁春秀《幸福的味道》,贺晶雪《来之不易的幸福,挥之不去的痛苦》等。 2、选材、立意:祁维萍《让世界充满幸福》从战争、灾难再到身边的例子,语言大气,内容具体,首尾呼应;贺晶雪《来之不易的幸福,挥之不去的痛苦》从社会的一些现状写起,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贺俊玲《幸福的岁月》以散文化的语言表达了对童年、少年时代的怀念和珍惜,语言优美流畅,真挚情感缓缓流淌;佛亚男《一句话的幸福》围绕那句令自己终生难忘的话娓娓诉说了对母校和恩师的怀念之情;汪顺才《这难道也叫幸福?》用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为我们讲述另一种幸福。 还有些同学的作文结尾写的很精彩,比如全红萍的“幸福是用钱买不回来的,只有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你,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还有的同学打破常规,用诗歌的形式阐释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比如全贵方的《幸福,再幸福》,有的同学采用题记和尾记,如杨玉萍的《幸福在哪里》。 四、理解“幸福”: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五、审题指导: 幸福,的确时时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边,你无时不在感受着幸福的欢乐,这方面同学们不论从哪个角度,只要抓住“幸福”这个话题,去写自己感悟最深刻的事,便能扣题。但材料又说“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这就需要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获得是一种幸福,大家都能理解,可为什么说奉献、给予也是幸福呢?大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问问自己: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作文,实际上又是对幸福观的考查。学生作文立意的高下,直接反映着思想境界的高低。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具备正确的、高品位的幸福观,其次,要有具体的、切实的事例作支撑,不能流于空洞。

发现生活”话题作文教学设计

话题设计:有人说,岁月像一条河,生活像是一首歌。生活中有得意也有失意,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悲欢也有离合……生活就像万花筒。只有你善于发现,就总能看到它的丰富和美丽。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请以“发现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作文内容与话题要有密切的联系。②自选文体。③自定立意。④不少于650字。 训练达到的目标: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特之处,有个性特征。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学会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②引导学生自觉围绕话题进行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等方面的训练。 指导过程:

(一)写作引导:是指作者自由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文体自选是指根据所要写的内容,自由选择合适表达的体裁,题目自拟是说可以并应该自己拟一个紧扣话题,确切生动的文章题目,这些给了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二)技法: 其一:中学作文教学要把关注社会关注自己落到实处,要把读写结合,注重文化积淀落到实处。(而非只喊口号) 其二:作文教学必须实现个性解放。求解放,必须坚持走自主求真,创新之路;要创新,必须培养创新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基础。 其三:作文训练应遵循规律,在开放的前提下重视规范,打造扎实的内功。课堂程序: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这是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与以前所不同的地方,我们同学一定发现了,就这个情景,下面请同学们说话: 第一组的同学准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说一段话。

第二组的同学准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说一段话。 第三组的同学准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说一段话。 从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同学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的事情和情景呢?我们从今天的活动中感悟到了什么? 许多人在关注着我们,关心着我们,关切着我们。 在教室里我们有了自己的发现,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自己的发现呢?比如在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最重要?金钱?健康?时间?能力?素质?亲情?友情?环境? 请几位同学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见闻叙述一件事或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是金钱重要也好,是友情重要也好,这些都是我们从生活中发现的,教师出示今天的作文训练题目: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 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 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 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③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④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如图),教师要进行实验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如: 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 ③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④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⑤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⑥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对问题③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如右图), 就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⑥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止。关于燃烧停止后剩余气体里有无残余氧气(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止,这一点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留待课后安排学生 作进一步探究。 教材里已有的实验设计,由于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等原因而存在不足之处。根据学 生对上述实验原理的理解,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

浅谈小学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这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可以合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恰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读得更深,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采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实现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 一、依据单元主题,进行深入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开发。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使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针对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主要采用“五步教学法”这种模式,即: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学生在回顾

课内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需要对几篇拓展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小组合作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片段分享”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让学生一同分享阅读心得,营造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予以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能把课文讲得过于深刻,而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赏析,一般有价值的话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三是文体特征及作者的表达风格;四是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有了课堂上的例子,再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主题拓展”阅读,通过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寻找文章关联,巧妙萃取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这给了教师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极大的自主权。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预设群阅读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从文章内容等方面多角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发现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去发现丰富而精彩的素材。 2.懂得作文是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别人最想知道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材料选择空间的拓展。 2.写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什么” 1.从动物身上发现。 1)出现图片:小猫上树(画面取名:小猫的勇气) A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小猫很有勇气,小猫敢爬树等) B等爬完树,你会发现小猫的肉垫、爪子、毛等等都有了变化,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 2)出现不起名组图:小猫斗大猫小猫洗爪子猫睡觉大猫妈妈的母爱A现在你又从猫的身上发现了什么? 由学生任意挑选说自己的发现,并简单地进行叙述。 1)导入身边动物。 A猫的身上的发现是这样的多,其实狗的身上的发现更多,我们同学家里养过狗吗?你亲戚家里有人养过狗吗?你曾经发现过狗的什么? (估计学生有:狗会摇尾巴;狗会看门等) B还有别的动物吗? 2.从身边发现。 1)出现图片:一个躲在门里的小女孩 A这个人是谁啊?会不会是你?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向来以为自己胆子大,却发现自己胆小如鼠;看见老鼠害怕了等) 2)出现图片:妈妈和爸爸在地里割稻(起名:我发现变了) 你发现什么变了? (估计学生有:妈妈的手变粗糙了;爸爸的脸更黑了;我变得更爱妈妈了等) 3)导入生活。 啊,像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出现游泳三阶段:不会、会、熟练的图片),你瞧,就算是一个事情我们就有三个发现,你们看,发现什么? (估计学生有:我发现游泳真难啊;我发现我也会游泳;我发现游泳很简单) 4)小结:发现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充满浓郁乡村气息的地方,啊,抬头就有发现,低头也有发现,回到家里,妈妈的眼神,爸爸的问候都是发现,发现太多了,把你所能发现的填在纸上: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话题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Topic composition instruction teaching desig n

话题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话题作文 内容: 复习回顾:学会话题作文的写作。 复习过程: 一、复习要点 近年来,依据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的(指导意见)作文命题要“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话题作文基本上符合“指导意见”精神,因此,话题作文也就应运而生了。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针对一种现象或事物,自由命题进行作文,题面上一般不会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因此,这类作文选材广泛,使学生有话可说,立意结构

上能让学生深思巧谋,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突出学生的个性特征,深受师生的欢迎。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供料作文。它的特点是: 1、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一个范围,提示写作的 内容指向,所写的内容与话题述及的内容、结论相关即可。 2.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意识,只要没有特殊限制(或不许 写成诗歌。文体的开放,一般文体上除诗歌,不作其他限制。可 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杂文、甚至散文、小说、寓言、散文诗等。不限文体,以便给各有专长的学生提供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个性 发展的公平竟争机会。比如,长于形象表达的,可以记叙抒情; 善于雄辩说理的,可以论理谈感。让学生或在生动的叙述描写中 展现才华,或在丰富的想象中反映气质,或在冷静的分析思考中 表现成熟。只要文章内容能切中题意,事实丰富充足,感情饱满 真挚,语言优美,都可以写出上乘之作。 3.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目。由于话题作文限定较少, 考生在作文立意、结构、取材、及其表达上,都能表现出创意。 从面上看,话题作文考生可以耳闻四路,旁骛八极,内容可辐射 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点上看,话题作文可以挖掘作者的内心世界,可以从事实挖掘对人生的感悟,可以表现形象的细节。应该说, 话题作文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也避免了命题作文因思维定时而造成千篇一律的局面。

小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杨英庄小学六年级王志娟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55–58页,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 2、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及观察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充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特征及关系。 【教学准备】圆的认识的课件、圆形的物体、圆形纸片、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平静的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面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水纹),你们发现了什么? 2、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圆形的瓷盘及剪纸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你们找到圆了吗?

3、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谁来说说?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提出学习问题 师: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在黑板上面一个圆?(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 师:看着黑板上这么大的一个圆,你有什么问题想说吗? 生: ①我想知道什么是圆? ②圆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③圆的周长怎么求? ④圆的面积怎么求? ⑤圆的性质、特点都是什么? ⑥我真羡慕老师,也想在本上画一个大圆,我想了解它的画法。 师:你们的思维太开阔了,想了解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归纳起来,就是什么是圆,各部分名称……那么现在就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一个 一个攻破它。 三、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公开课教案_1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空气的成分,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③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

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课题让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为认识下一单元的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打下基础。这节内容承前启后,把“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空气中其他的非气体的物质”等理论知识,与检验、测定等的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精神的好材料。[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①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②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在课堂上,首先通过联想、观看视频、实验,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 2.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设置相应的问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 3.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王凌宇 【机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 【正文】一、课题设计论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教育研究机构通过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最高。我国关于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也表明,儿童学习成绩越好,阅读习惯越好,阅读时间越长;相反,儿童学习成绩越差,阅读时间越短,阅读习惯越不好。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只有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形成高效自觉的语文学习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要从小就要培养,小学时期是关键时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及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在小学处于形成时期,而阅读的作用尤为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我们针对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阅读方式方法欠缺,阅读内容过于单一,学生阅读时间不够充沛等现象,我们以主题阅读课标教材为抓手,精

心选择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对优秀作品、经典读物、流行图书等发现真善美。逐渐让学生形成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不断增加阅读的量与面,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从句章篇到读整本的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主题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塑造心灵,阅读影响人生 工具书中对“主题”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本课题建构的主题则具体是指:以人文性为范畴的线索,兼顾语文知识与能力、思维发展、文学形式等内在的串连线。阅读,工具书中解释为“看(书报)并领会内容”。本课题建构的阅读则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内,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感悟多个文本。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课标教材的建构思路,它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地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把阅读教学的视野灵活地与课堂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内设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个体体验,在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重理解,最终实现通过主题形式建构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语文:“想象”主题作文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想象”主题作文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Imagination" Theme Composition Teaching De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想象”主题作文教学设计 “想象”主题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通过教学情境的层层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思维;在多种方式的写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播放一段音乐,初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乐曲播完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由乐曲所想到的人、事、物、景等等。 2.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导引,让学生初步了解想象的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就没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

千古绝唱。本堂课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想象”。 二、拓宽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训练 1.有人看到字母“A”想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有人看到“D”想到诗句“小园香径独徘徊”。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熟悉的26个字母,你能想到什么?它可以是一句名言,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用你自己的话阐明的一个道理。 要求:(1)这句话要美,简洁而富有创意; (2)要真,字母之形和所讲之理要相得益彰; (3)用擂台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灵感。 2.师生共品“创作成果” 原则:可玩味,可修改,要肯定每个学生的创作成果。 附:涌现出来的好作品有: 字母“A”,有同学说:“既然目标在山顶,就不要在山腰停留。” 字母“C”,有同学说:“之所以圆不了,是因为半途而废。”还有同学说:“你的心灵之窗打开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字母“M”,有的同学想到:“高山不只一座,人生的路不止一条。” 字母“Y”,有的同学说:“要张开双手迎接明天的挑战”;还有同学想象它是秋天的树,于是想到:“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诗句。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5-12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话题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使学生明确并初步学会话题作文的几种拟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话题作文”的拟题) 二、研习新知 ⑴说明事理,感悟新知 1、破题解疑: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话题是谈 话的中心,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写一篇与其相关的文章,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其它形 式都可。 2、举例说明了(出示投影片):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

才知道可贵的何止于此。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3、揭示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话题作文最明显的特点 就是内容熟、范围广、形式活。 ⑵教师教“法”,学生学“用” 目的:教师给学生具体介绍各种拟题法的要领,并引导学 生依此说出具体的题目。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体会各种 方法的操作过程,并为自己以后的运用奠定基础。 引语:那么,“话题作文”拟题有哪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将逐一学习。 板书: 1、扩展法 教师教“法”:扩展法即在所给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 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如以“路”为话题,可拟为《风雪路上》、《回家之路》等。 学生学“用”:学生依据对扩展法的理解和教师提供的范例,自选角度拟题目。如:《乡间小路》、《路途遥遥》、《小路弯弯》等等。 (注:以下几种方法,都是以“路”为主题,设计步骤与“扩展法”相同,故略去) 2、想象法 即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从而给予独到的题目。如:《如

微型课题研究课教学设计

微型课题研究课教学设计 1.课题名称“活动单导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策略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方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方法 资料文献法 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教学实验法 4.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 1 课勾股定理 5.教学目标 6. 教学准备 7.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4规律猜想→直达快车集中规律,概括描述,关注焦点。 活动5数字验证→拼图效果 通过剪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 探索精神。 活动6实践应用→拓展提高巩固应用培养实践技能。 活动7 回顾小结→整体感知回顾、反思、交流。 8.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 国际数学家大会,这就是本届大会 会徽的图案. 它象一个转动的风 车,挥舞着手臂,欢迎来自世界各 国的数学家们. (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 (2)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教师说明: 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的赵爽在用来证明勾 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的。 教师应重点关注: a.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定理的历史是 否感兴趣。 b.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程度。 通过欣赏图片,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自然引出 本节课的课题。 活动2故事场景→发现新知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 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 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 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 边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地面图18.1-1 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 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2)教师讲述故事、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观察这个砖铺的现场的? (从基本砖铺材料、图形单元、位置形态 进行观察:铺设材料是正方形砖块,其中 丰富的图案都是由等腰Rt△色块作为基本 单元构成。) A B 由于对角线的作用,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或 者手工拼图可以发现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拼 正方形的基本方法(充分展示出了等腰直 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结构关系)。 (3)在课堂上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亲手操 作:对正方形进行剪切、拼贴然后再将它 们关联(由正方形的边长关系到等腰直角 三角形)起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现 ----合围(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 长建立正方形,而且它们之间有面积关 通过讲传说故 事来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进入学习 状态。 分别以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三 边为边长建立 正方形,不仅能 体现出数形结 合的思想还能 启发我们进一 步地讨论直角 三角形的有关 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