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凤和美语文感受

盛新凤和美语文感受
盛新凤和美语文感受

走进和美,感受“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3月19日,我有幸到包头一机三小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报告,欣赏到她课堂教学的迷人风采。她的课堂正如她所说的:“教学要追求两极之美,既要有阳春白雪之美,又要乐意做下里巴人,也就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达到融会贯通。”体现了她“和美语文”的教育思想。

盛新凤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杂志封面人物,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曾获得省教坛新秀、省教改之星金奖等30多项荣誉称号和奖项。课堂教学在各级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沿着自己语文教学研究轨迹:诗意课堂——两极之美——两极融通,在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度思考后,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逐步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但现在语文教学存在两大流弊:教学不和、教学不美。和美语文追求生命和谐生长的共振之美、教学互动沟通的共融之美、能力整体提升的共生之美。

下面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几点感悟:

一、感悟“语文”二字。

1.语文本来是美的。美的词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语文教学也应是美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美

的情感。好的语文课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盛老师谈到的语文教学婉约雅致,清新秀丽。在课堂上,或重锤轻敲,举重若轻;或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或穿针引线,左右逢源;或巧点妙拨,游刃有余;或巧布疑阵,柳暗花明……

2.语文是儿童的。盛老师反复提出的“儿童味”,让我们深刻理解到: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面对正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我们就应在名师们的引领下,以快乐、自由来填充语文课堂。让感悟童年、抒写童年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感悟“语文课堂”

1.语文课追求语文味和追求两极融通的和美之境之间的关系。盛老师提出的和美语文,追求的是雅俗共赏。她谈到文本有作者的意图,读者也可以有自己的感受,并且走入到文本中去,体会作者的感受,加入自己的理解,提升文本内容,最终和文本达到和谐统一,创造和美的境界。语文味,追求的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文本和情感的交融。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语文知识的积淀,人文素养的培养。最终是对文本和素养的交融和统一。其实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只要

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了,学习语文的和美之境自然也就实现了。作为语文老师,教学的重任就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味的同时,创造两极融通的和美之境。

2.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达到两极融通的和美之境。学习语文是学习文化的过程。一种文化应该是富有色彩的,富有激情的。有色彩的激情的课堂是在学生的书声朗朗中表现感悟的。朗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和文本融合创造的过程。读者只有走入到文本的内心,再加入自己的深切体验,才能读出语文味,悟出语文情。达到这一境界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适当的引领,通过各种方式的融通,达到和美效果。介绍课件

三、感悟“语文教师”

盛老师温婉的笑容、优雅的举止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过目难忘,令我不禁想起李清照的词和徐志摩的诗。语文教师要有这样的气质,我想关键还在于她的“内蕴”之美。要想做一名“和美”语文教师就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汉语是从诗词曲赋中走出来的文化,这个专业的老师就应该跟盛老师一样举手投足间浸润着文化的芳香。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在工作的压力下,语文老师应该在心灵间留一方净土,腾一片空间给书本,静静的读书是一种美丽的生活。好书,经典的书被誉为“维生素片”,“虽每日一片亦可养生”,“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遍才能妙

笔生花、出口成章,才能受学生的崇拜,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精神素养提高了,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每天在传授知识,如果不及时充电,哪有源头活水来?所以我们应该用读书来弥补“营养不良”,正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欲求读书好,先做读书人。

综合以上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个盛老师的教学课例——《蒙娜丽莎之约》。在课堂上,盛老师用三个不同含义的蒙娜丽莎作为导入,在课文的帮助下来联系介绍这幅画。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关于这幅画的重要信息,在表格的帮助下练习概括介绍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名作,你听解说员这么简单的介绍满足吗?下面自读5-7段,补充表格具体介绍一下这幅画;蒙娜丽莎长得真美,达芬奇的画艺真高超,你能动情介绍一下吗,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课末,老师出示名画《蒙娜丽莎》,舒缓庄严的音乐声起,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描述,声像结合,视听同步,引导学生凝视画面,入境想象,她款款道来:“最后,让我们一起再静静地欣赏这一举世闻名的世界名画。你准备好了吗?抬起你的眼睛,调整你的呼吸,蒙娜丽莎像真的一样向你走近。同学们,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先近看——,看她脸部的每一个表情,看她的每一个部位,看她那迷人的神秘微笑,我们,再稍微走远一些看,看她的身姿,看她娇嫩的双臂,看她的梦幻般的背景,这幅画的构图如此精美,人物形象如此生动,

色彩如此逼真,怪不得五百多年过去了,《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依然使全世界人民为之倾倒……”

课末这一片断的教学,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伴之以恰到好处的媒体使用,再一次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激起了学生无限的遐思,教师的情、学生的情与文本的情至此和谐共振,可谓余音袅袅,余韵悠悠。

盛老师精彩的讲座使我们如沐春风一般,收获颇多。可惜的是自己水平有限,通过消化得来的就显得粗略而零落……但我坚信语文是美丽的,走进语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比任何学科都更为动心的生命画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努力,追求特色教学艺术,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经典、成为永恒!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3篇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3篇 语文,在词典里就解释为简单的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习大学语文有什么心得体会呢?XXxx为你带来了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篇一 语文,19xx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已经上了大概xx年的语文课程。而这次语文课程的学习之前,我已经有一年没有接触到语文课程了。 小学的语文学习,是以抄、听为主,每次语文的课后作业基本上都是,把今天所学的字抄十遍,把今天所学的课文抄几遍,回家听写字词还有造句。到了初中、高中,就是以记和做为主,十篇课文有八篇会有背诵要求,碰到优惠的时候,就是写着,背诵你认为好的段落,而碰到了诗词的话,百分百的需要记忆。而在选修大学语文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死大量脑细胞,掉大量头发的准备。可是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只是告诉我们,要写5篇观后感、读后感之类的,并且在后来的学习中,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了大学和中庸。

但是观后感、读后感又让我头疼了,在进入大学后论文写的比较多,而且很多都是蛮官方的,在之前,因为考试的原因,也是议论文练的比较多些。并且在看书,或者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可能娱乐的占多数,碰到好的,有意义的也只是摘抄下来,或者和朋友调侃几句,很少有用笔记下来。而且老师说的字数不限,让进入大学后挺多了20xx字、3000字的要求的我很没有安全感。但是,在这之后,在每次看书、或者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关注的地方更多了,会想他的背景,会把里面的人物做比较,也会想他是这样的,而我碰到同一种遭遇的时候,我是怎样的。在后来的学习中,觉得老师的上课方式真的很吸引人,并不像去年我上老师教的中国茶酒文化那么枯燥,老师在教的过程中,经常用象形文来解释,而且偶尔也会放些视频让我们,观看。在后来中庸和大学的学习中,详细的解释,让我很容易的理解了它们的意思,并且记忆。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篇二一个学期一眨眼又过去了,语文课也结课了,突然感叹时间流逝的很快,在大学语文这门课上,我感到了新颖,她的魅力让我讲它的划分从公必课上提升到了兴趣参加的组织活动力。因为喜欢吴老师的课,喜欢吴老师在课堂上激情的讲课,用一种特别的教学手法为我们传授知识。在这一学期的语文课上,让我学到了很多,吴老师不仅给我们讲课本上的只是,还跟我们讲了许多课外的知识,她讲到她的亲身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它能让符号活化、美化、性情化,它是魅力无穷的学科。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语言魅力的载体。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既是学生学习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目前,大量文学作品进入中学语文课本,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重视并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多数语文教师更重视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忽视了它塑造心灵、建立人格以及培养审美趣味的功能,人文性和工具性总是未能很好地统一在一起;再加上中考这个指挥棒,致使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缺少真正的文学教育,学生难以从这种固定的、呆滞的模式中感受到语文之美,甚至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会学生用生命体验的审美眼光解读作品 文学作品,是由作家对社会、人生进行深刻而独特的体验,并以巧妙的手法用文字将之提炼和升华而形成的一种审美形式。因此,它凝聚着作者的辛勤与才智,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弥散着人文的光芒和魅力,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引领学生解读作品时,让学生学会用伴随强烈生命体验的审美眼光去感受作品,破解作品,领悟作品中蕴含的生活之美、生命之美,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 要做到这样,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多种形式,如默读、朗诵、对话、表演等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体验。其间,教师应依据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在沉思默想中进入作品情境,任由其思想与心灵在作品所创设的艺术境界里自由驰骋,尽情领略审美活动中的种种乐趣,并在体验与欣赏中开阔视野、认识社会、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只有这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才会愈发浓厚,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才能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实现。 二、精讲精练、多阅读多讨论,全面改革课堂结构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本身具有不定性和模糊性,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阅读和讨论中自己去领略、去感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 阅读可以以某种方式为主,多种阅读方式交错使用。文学作品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以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优美的写景抒情文适宜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魅力,碰触作者心灵;大多数小说、戏剧适宜以分角色朗读为主,学生有板有眼的表演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可融入作品中,从而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体味作品所表达的社会意义;诗歌则适宜以自由诵读为主,学生放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论文.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论文 2019-06-1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文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民族和国家才能够真正实现团结和强大。教育是提高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高校教育要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充实学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更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高校设置语文课程要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学作用,使其能够从社会、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获得基本素养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赏析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共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现代大学生生活在较为安逸的环境中,社会实践经验较少,个人的精神文化世界较为局限。将人文素质教育引入到高校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和丰富精神世界。 高校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经典文学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文章《都江堰》生动描绘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壮观景象,并通过“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对未来的殷切希望,对于学生人格培养、理想确立提供了精神动力[ 1]。 2、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语文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文学作品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在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方面具有更深的造诣,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思维和智慧,增强文学创造能力。

盛新凤和美语文操作策略教学文稿

盛新凤:“和美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操作程序 【大师网——精彩专题】,点击下载!全站免费! “和美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操作程序 浙江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盛新凤 “和美语文”是在借鉴古今中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想,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通过构建“亦雅亦俗”、“雅而俗”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雅之美和通俗、实用之美,努力创造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境界,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 “和美语文”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美好境界,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基本操作程序为“寻点——拉线——-丰枝——画圆”。 寻点 “和美语文”是一种教学境界,更是一种教学追求,它的落脚点应是“和”与“美”。如何才能使课呈现“和美”的境界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先“寻点”。 一、寻“课眼” 一堂课,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的呈现,必须有一个主轴、一个中心点,这个“点”如同是一堂课的“课眼”,一堂课有了“课眼”,就可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一篇文章有“文眼”,从不同文体的文章看,诗有“诗眼”,词有“词眼”,小说、散文,都有自己独特的“眼”,从“眼”入手,可以窥到文里无限的“风景”,“眼”中可折射出文章的语言、情意、信息等浓缩的精华。“课眼”有时可以和“文眼”相叠,有时又可另辟蹊径,独立存在。“课眼”的确定可以是文章的语言点,可以是本课的语文能力训练点,也可以是文章蕴涵的情意点。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相关的点作为“课眼”。如浙教版义务教材第八册《笋芽儿》一课,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我们找的点是“理解提示语,训练朗读”。浙教版义务教材第六册课文《打碗碗花》找的点是“体会人物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点都是语文能力训练点。又如人教版义务教材第七册《卢

大学语文学习13个专题心得体会

一、认真学习十三个专题或结合大学语文所学篇目,写一篇读后感。 畅游上下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体味古文中的美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便过去了一个学期,这是我大一的第一个学期。第一个学期我就选择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因为它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 语文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是我们的母语。语文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现在大学,他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随着年龄、知识的见长、新的知识文化的更新,我们越来越发现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而《大学语文》更是跳出了以往学习语文的背记等固化的思考与思维模式,它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它已经上升到一种欣赏的角度及拓展的思维来看待思考一个问题,更甚由一个问题上升到思考与之有一定关联的社会现实或人生态度等等。 大学语文的学习与古人总结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又有何异同呢? 所以我认为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一种这样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多范围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因为学了多年语文,最终才在大学里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学习,最终能以深入的、独特的视角分析并体会那份立体的美感才能畅所欲言幸而拾回那些遗失的美好。 不管是大学语文课本上还是网上课件中,不管是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们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所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这一切的丰富内涵更是让我不得不佩服先者们的睿智头脑和古代那些文人墨客们的才气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通过对十三个专题的学习,然我感触良多。 在《诗经》中,我们在高中就学过一首《蒹葭》其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鬼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发表时间:2018-09-11T10:49:49.88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11期作者:唐源[导读] 语文是人文学科,它要求我们不能只关注它的工具性,更应关注它的人文性。 唐源(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新疆乌苏 833000) 摘要:语文是人文学科,它要求我们不能只关注它的工具性,更应关注它的人文性。它不但教会学生怎样去理解、分析、鉴赏,同时还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美的启迪。所以,美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做到寓教于美,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审美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品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吟咏,形象,哲理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11-155-0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师说》非常准确的诠释了老师的功用。 在这功用中,讲到“传道”。这里的“传道”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讲道理”,它关注的是学生的人格品质,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它虽然在试卷的测试中难以得到体现。但是,对孩子来说,“传道”中渗透的美好的一切是促进她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而且《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会学生审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我们教学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是智育的过程。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也是我们教学活动必须重视的,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解除疑惑,还要肩负起“传道”即美育的责任。 那语文教学中,怎样落实“美育”呢?下面我就三方面来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一、吟咏诵读,品味语言美,捕捉情感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 “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要‘ 美读’”。怎样美读呢?他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读着读着,“ 不知不觉,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这里,叶老先生所言要达到的境界,其实就是通过吟咏诵读达到感知美的境界。 好文章的语言,一定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们有的像高山流水,清脆悦耳,比如《边城》;有的如百鸟和鸣,婉转悠扬,比如《春江花月夜》;有的似战鼓催征,高昂激越,如《我有一个梦想》;有的若叙家常,娓娓而谈,如《项脊轩志》。品味朗读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声韵美、达意美、描述美。 语文课堂,老师不应该因为心疼时间而放弃让学生朗读。相反,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读吟咏,而且要对“怎样阅读”进行指导,教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调整自己阅读时的语调、语速、节奏、轻重等,带着感情去绘声绘色的读,让自己的声音带自己入境。有感情朗读的次数多了,读到让自己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见其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就自然会感知到文本语言的魅力。会被文章中或形象生动、或质朴自然、或豪迈激越……的语言吸引。反复去琢磨、品味时,就会透过作者的语言文字走入作者的内心去,最终达到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美,看到作者心灵的美,佩服文本中达到的境界之美。从而激发学生仰慕美好人物和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的情怀。 咏读的过程,是步步深入的过程,最终让读者乐趣丛生。获益无穷。 二、深入体会,感受形象美,追求品质美 在我们的教材中,华美的诗章,精妙的散文有很多。在这些篇章中,更不乏优美的形象:永不屈服的常春藤(陆蠡《囚绿记》)、凌寒独自开的梅花(王安石《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周敦颐《爱莲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崇敬的人物形象,比如不计个人恩怨,深明大义的烛之武;蹈死不顾,报答太子恩情的樊於期和荆轲;追求真理,“宁溘死以流亡”,也要“清白死直”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忠肝义胆的张良;留胡十九年也不变节的苏武;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挽雕弓、射天狼的苏轼;“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受到迫害还要解剖和反思自我的巴金……他们令人心仪,让人敬服。他们有的豪情万丈,有的心怀天下,有的乐观豁达,有的坚忍不拔。他们都是有着远大理想又能够坚守自我的人,他们是有着高尚道德和情操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他们可敬可爱。他们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美德我们一生受用。我们要用这些美的人和物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崇敬伟人,追求美好的品质! 三、抓住小事情中的大道理——哲理美 有的文章,它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是我们纯正思想的源泉,是我们远航的指南针,是漫漫黑夜中的灯塔。它们让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会取舍,持之以恒……《哀溺》通过一个善游的人因不肯抛弃铜钱而被淹死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贪图利益而导致亡身;《兰亭集序》通过集会产生的感慨告诉我们,珍惜时间,扎扎实实做实事,才不枉这短暂的生命;《赤壁赋》通过夜游赤壁,主客对答,告诉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莫要忧伤执着,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豁然开朗;《游褒禅山记》告诉我们,要取得成功,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不随以怠”的毅力;《定风波》让我们懂得,再困难的境地,只要有颗开朗的心和一个宽广的胸怀,就依然可以过的洒脱自在…… 学习文本时,让学生水到渠成的受到美育。它的成效远远胜过枯燥的说教。 语文的美无处不在。字的方正之美,遣词造句的语言之美,韵味绵长的音乐之美,所传之情、所达之意的幽远之美,塑造形象的崇高之美,思想境界之广博高洁之美……让我们一起将语文的美育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董成仁《学习研究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良华《论教师的教学智慧(上)》.《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6年11期 [3]王拥军.《语文课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教学实验综合理论探究》 ,学苑音像出版社, 2004. [4]燕合英《精心打造富有魅力的课堂》.《课外语文(下)》, 2017年6期 .

对大学语文的认识

段富臣E01014383 谈对大学语文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承了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其文化的积淀厚重如斯。而语文,作为中国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的代表,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是难以取代的。 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 品味语文,就像细品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用一句话,描写出满足于归隐后自耕自食的悠然情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仿佛眼前见到盎然春意,"日月这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了其里"体现出曹操博大胸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出诗人满怀的相思愁绪。试问天下间,又有哪一种语言文字堪比于斯? 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倡导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教学逐渐兴起。然则近年来,尽管大学语文在部分高校已被设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实

际仍处于尴尬的边缘地位。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的鉴赏水平不容乐观。甚至还有人希望取消“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真是糊涂至极。 作为我们的母语,大学语文却频频遭遇冷落的尴尬,汉语处于边缘化的落寞,无法在短期之内就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涉及到各个方面。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高考,都在学习语文课。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课是不得不学的而且很重要的课程,且具有极强的应试目的性,所以小学也好,中学也罢,语文课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学习的快乐。不过,要想解决此问题,“必修必选”也绝非惟一路径和最佳选择,要提高大学语文的课程地位,各高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突出课程特色,保证课程效果,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大学语文将远远不应该定位于为期末考而服务,而应该还原其本质。作为一本语言学科,其人文性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可或缺。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民族凝聚力。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堡垒,尤其是作为人才汇集的重地,倘若连高校都不能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承继,更何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我看大学语文,不但不应该被取消,还应当加大重视力度,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篇1 11月23日至24日,我有幸在石屏县高级中学参加了国家级别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与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几位专家老师针对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做了精彩的解读,让我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使我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艺术。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静下心来回味一下这三天收获的是什么?我感觉我收获的是差距,是我个人跟那些名师之间的差距,自身有一种知耻而后勉的感觉,三天的学习让我真正能够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悟,让我真正体会到,重视教学技巧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开悟,名师开悟不如自己顿悟。而我却还有新的理解,我认为在名师的引领下,我们才会有自己的顿悟,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面去努力。回到学校,结合实际,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方知我要做的努力太多了。我们现在所教的语文,经过这些优秀教师的研究探讨,正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转型,正在改革中创新。而我平时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还只是在为教课文而教课文,没有真正达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课程内容这一质的飞跃。特级教师盛新凤说的和美语文这个新名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让我知道教一篇课文,知道一个故事,是一节不入门的课,因为没有走进语文教学之门;教一篇课文,明白一个道理,也是属于一节比较差的思想品德课,而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这样

的课,才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于我而言,这样的课,是一种境界多么高的课呀!我一直都在努力地朝这个方向靠拢。对比起来,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点体会我是最深的。这一次观摩课,那些国家级特级教师的讲课,使我大开眼界,这就是跳出课文教语文呀,也就是从教课文向如何教的转型。总之,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这次培训对于我将会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开展教学工作中的影响。我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必须是着眼于未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通过这次优质课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养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两篇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两篇 总结是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大学语文学习总结两篇,欢迎阅读。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一: 怀着崇敬的心情踏入桂子山,欣喜的看到我们的大学还有语文课。这对我们理科生很有意义,语文课让我们在困顿的推理计算中解放出来,在一遍一遍的化学实验中解放出来。感受语言魅力,拥抱文字温暖。语文书是我从书架上取下来最多的一本书,特别是其中的小说,每一篇我都从头到尾看了不下五遍.还有诗词曲赋,他们融绘画美、音乐美于一身。清晨踏着第一抹阳光,到电影场朗读诗词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精神享受。 从第一节课,吴教师您就要求我们认真做笔记,我认真的做了笔记,虽然一开始是为了你说期末要收笔记才写的。记着记着我慢慢发现我是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请允许我在这温习从笔记中想起的你讲的知识。同时也是对您的一次知识汇报!第一课您给我们讲了大学的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内还要在课外。对一个民族而言,要提高整体素质,提高民族整体的凝聚力就要学习好我们的共同语言。您还给我们

讲了两则广告引起我们的讨论。第一个广告:笨母鸡郑重承诺,产蛋保证无棱无角有蛋黄蛋清。虽然当时我有感想但还是没有勇气站起来。个人感想:讽刺社会不良风气,将本分之事拿出来炫耀,社会风气之败坏可见一斑!那一节课你也给我们布置了语文课整个学期的作业:考试在平时,课上要积极发言,要做一个课件。第二课你为我们讲解了《陈奂生上城》,讨论了陈奂生这样一个典型的农民形象:淳朴、善良、教师、同时愚昧、落后的形象。作者的意图是强调在改善农民物质条件的同时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的重要性。我们感悟到:体会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意图的重要性,读者应该学会做作者的“知音”。这一课我们还学了怎样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由内容和形式两个元素构成。我们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后来我们又学习了怎样评论文学作品:1、理解作品的主题要把握主题的含义、掌握分析主题的途径。2、要注意对艺术形象分析:艺术形象的描写分为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直接描写有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间接描写有:环境烘托和人物烘托。3、注意对情节和结构的分析:情节是表现在作品中的由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所组成的一组生活事件的演变过程。情节的分析方法:情节和主题的关系、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让我们明确了结构的内涵:它是作家根据创作意图的需要构建的。结构要做到形式严谨完整和谐统一,结构要有民族特色,符合民族的欣赏习惯。4、文学语言的欣赏:语言要求a、形象性b、个性化c、感染力d、韵律美。您还介绍几本书:《毁灭》、《第四十一》、《钱,疯狂的困兽》。掌

感受语文之美

国华文集 感受语文之美 曾经听过一场语文课,老师在课前这样说:“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你觉得最舒服的姿势听我讲课,我则会走到你们中间,因为语文就是你我精神上平等的沟通与享受。” 这是我听到过的,对语文的最佳诠释。 每一个小孩子的童年,都在和语文打着交道。 摇头晃脑地背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舔着棉花糖,认为自己在吃天边的云朵;蹲在田间地头,咿咿呀呀地和蚂蚁对话;躺在麦草垛上,想着怎样把月宫的玉兔抱下来玩耍……这时候的语文,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新奇与热情,不杂一丝尘滓。这时的语文,最美。 然而,长大后,现实的严峻戳破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泡影,快节奏的生活里似乎永远是忙不完的事情。我们,很少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寻找一份静谧,驰骋想象。我们变得浮躁了,语文,也渐渐失去了她的美,似乎,变苍老了。 所幸还有那么多文人墨客,依然固执地守护着语文的美。 还好还有陶渊明愿意看那依依墟里烟,还有林和靖愿意嗅那浮动的暗香,还有刘墉愿意听一听心灵的声音,还有史铁生愿意在地坛等待节日的降临。 还好,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去感受语文。 是的,感受语文。 感受语文,不必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必学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不必似易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去感受语文,只需要在夏日的晨曦中看一滴露珠轻轻划过荷叶,越滚越圆;只需要在秋阳与西风中,静待一片秋叶完成它的使命,落叶归根;只需要在某个午后,将路边花坛里的一株蒲公英吹成若干个纷纷扬扬的“降落伞”;只需要在黄昏时分登上高层建筑,一个人静静地看一场日落,我们,同样可以获得陶渊明一般的悠然自得,李白般飘逸洒脱,易安般温婉简约。 语文是最美的存在,体悟方能感受其妙趣横生。 如果你说,吟诵着唐诗宋词,在明清小说中遨游,相互间用文言文交流,信手写下一个个方块字,作成一篇文章的时候,你,就是在学语文了。 那,我要说,我宁愿去倾听一朵花开的声音。 因为,只有守护住那心灵中的一方净土,去观察,去体悟,才是真的,在用心感受语文。 作者:高二(4)班崔晨茜 小编:蒙佳欣 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堂良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愉快的艺术”,它是建立在教师、学生和知识三位一体的和谐共鸣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美的享乐。 教师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对教材的美进行挖掘和再创造,使其渗透着自己的情感,成为能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一种审美对象,从而引导学生曲径通幽,深入这种美的境界。我结合平时教学中的感受,说说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知识传授与趣味引导的统一 艺术生来就和趣味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古代的《礼记?学记》里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也就是说,不能引发兴趣,就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大教育家、美学家梁启超说:“趣味是活动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这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引起和培养学生的趣味,让学生在趣味导引下进行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最佳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为了不至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字的理解和抽象的概念上,分析课文时,我用深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温情而美丽济南冬天,让学生从我的范读中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情,济南山的可爱、秀气,济南水的温暖。想象这如诗如画的济南冬景

图:济南小山的雪景,老城、阳光,城外远山,冒着热气的清水,山上“青黑”的矮松,“全白”的山头,露“草色”的山坡,“镶边”的“蓝天”。然后,我让学生把心中的济南的冬天描绘出来。没想到,学生情绪高昂,竟把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画得如此美妙,如此传神,有的学生还主动到黑板上去一显身手。我知道,这一课已经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洋溢在他们心中,同时,快乐也写在他们的脸上。这样,不仅在趣味中乐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 二、语言审美和科学认知的统一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教学必须凭借作品语言来进行,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我做到了寓教于言,也就是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意义和情感的剖析,使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七年级课本中《夏》这篇散文,作者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我让学生认真诵读、品味、感悟。诵读文章时,要求同学用心感受文章语言所表现的夏天之特点,读出夏天的蓬勃生机与勃发向上的精神。要求读出轻重、缓急、节奏。在朗读品味中,学生很快对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大学语文作业

一、请你按照顺序写出本学期大学语文课所讲的全部篇目,并列出文体和作者 1. 议论文《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现代议论文:鲁迅《灯下漫笔》 2.散文:《郑伯克段于鄢》—《左转》《李将军列传》—《史记》《氓》—《诗经》 《国殇》—屈原《短歌行》—曹操《饮酒》—陶渊明 3.唐诗:《山居秋暝》—王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宋词:《定风波》—苏轼《破阵子》—辛弃疾 元曲:元曲的兴起、组成、发展、体裁 元杂剧:组成、特点、内容构成、角色 元曲四大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赋:《前赤壁赋》—苏轼 汉/大赋四大家、 明清小说:《红楼梦》—曹雪芹《宝玉挨打》 二、修改病句(指出错误原因并进行修改) 1.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辱的国家 修改:语序错误,改为:我们再也不是被列强任意欺辱的国家。 2.南昌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修改:累赘,改为:南昌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3.数百位死难者的家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修改:指代不明,改为:数百位死难者家属出席了隆重的

葬礼。 4.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修改:因83岁高龄的黄昆患病住院和姚明正在美国,她们没能到场领奖。 5.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修改: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我,但是我觉得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 6.这种新闻报道势必会弄虚作假,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加以反对。 修改:这种弄虚作假的新闻报道势必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加以反对。、 三、你最喜欢四大名著的哪一部?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我最喜欢的名著是《红楼梦》。因为这是国粹。《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同时对现代养生和饮食亦有帮助。这本书里面包含对人生有深刻认识,它是一种诗性小说,悲剧也有很强的感染力,是中国文学史上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百科大全书。小说以讲评领导社会形态中的四大亲族为核心图画,真实、具有活力地描画了十八百年上半叶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所有生存,是这段历史生存的一面镜子和缩略影像,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形态已经无可重新挽回地走向解体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龙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氏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块记。有以甄居士为线索着手即终了了整个儿的故事。

以生为本强基础 特色课程促提升

以生为本强基础特色课程促提升 场景一(1分钟):醉美心湖魅力校园 剪影:校门、校园、校训、运动场、功能室、校内活动(六一文艺剪影、社团活动剪影……)。 (画外音:在千年古邑的金溪,在璀璨的心湖之畔,有一所徽派园林式的古韵校园,那就是金溪县心湖小学。心湖小学创办于2015年9月,是一所县属直管校。短短的几年,心湖小学迅猛发展,现拥有3600多学生。学校以“明澈心湖映照天地”为校训,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教育质量暂露头角。学校重视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发扬健体健脑教育优良传统,提高学生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主抓素质教育的同时,学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大力打造课程特色,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自建校以来,心湖小学以“和美语文”“文化数学”为教研主阵地,以“珠心算”“心湖晨诵”为校本特色,均已取得较为优秀的成绩。 场景二(4分钟):和美心湖柔水似情 剪影:品读专著、和美研读、外地培训、课堂反思、读书笔记、备课本、 (画外音)和美语文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提出的语文教学新方向。和美语文提倡语文课要如水般柔美雅致,语言精妙,情动意通,要实现语言美,情意美,表达美,力求以两极融通之和,达雅俗共赏之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6年春心湖小学确定了“和美语文”的教研方向。从此,“和美语文”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在我校拉开序幕。从购买专著到聆听聆听盛新凤老师《从和美的视角看新课标》的讲座,从初探课堂到赴深圳,上海,南京,苏州各地听课培训,从名家课例解读到写感想,写困惑,写心得,尝试备课。教师们积极踊跃,不知疲倦,活力四射。 剪影:班级和美课堂、和美教研、名师引领、专家“会诊”、工作室研读 (画外音)万丈高楼平地起。2016年9月敲响了和美课堂实践的钟声,心湖以“寻点——拉线——-丰枝——画圆”为和美四部曲,投入实战。困惑、质疑、解惑,一路崎岖,一路颠簸,心湖教师不畏挫折,一路前行。为解决“和美”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曹芳芳、余莉、余萍等资深名师身体力行,以身示范,上示范课,做讲座,手把手教。心湖小学还成立了“和美语文名师工作室”,大家和和美美共读一本书,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总结反思,忙的不亦乐乎。众人拾柴火焰高,省教研室杜侦主任、县教研室周志平副主任先后多次到校传经送宝,为“和美课堂”把脉导航。 剪影:集智备课、教学竞赛 “美美的宛如春天的霓裳”,心湖语文老师为了这件霓裳不懈努力。集智备课、反思大练兵、教学竞赛,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她们精彩的设计,流畅的表达,优美的意境,展示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在词典里就解释为简单的“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掌握一切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学习好语文这门学科,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或许加上高考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语文就是以分数为目的,而并非以学习语文本身为目的。而上了大学才发现,在大学里学习语文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它不在强调咬文嚼字,不再强调面面俱到,不再强迫我们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现在我就这个学期学习大学语文谈谈自己的心得。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里也不可能学的好语文。我个人对语文的兴趣较大,这促使我能够在大学语文这个科目中有所收获。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来自于本身,一个来自于老师。本身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在于平时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燃起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了。同时,老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叶圣陶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可知,老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学习语文学习。而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了。综上所诉,兴趣是开启学习好大学语文的金钥匙。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人生价值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大学语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语文的学习是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大学语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在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均为及其难得的思想资源。以民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爱”,仁者爱人: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必须思危,高枕不能无忧; 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异中求同,同中求进;人情世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论学品艺,以苦为乐,知难而进,执着人生的又一种境界……这些都是大学语文教以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和我们所要具备的人生价值。此外,所涉及的相关的经典名著如《周易》,《离骚》,《中庸》,《大学》,《老子》,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人文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我以为,世界观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观是小我的存在,而价值观就是人的大我与小我之间的抉择。而人文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主义”,就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

浅谈语文教学艺术之美

浅谈语文教学艺术之美 摘要:精彩灵动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既轻松又生动,其生命亦可在这种教学氛围中被激活,思维涌动,想象展开,课堂效果自然会色彩纷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业务素质,更要精于教育艺术,并富有真正的审美情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尝试 教育艺术之美,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那么课堂教学的语言就必须具有艺术性,既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又要激情四溢,感人肺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寓教于乐,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真情挥洒,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所教知识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声情并茂的语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利用具有情感激励的语言能够引起“投石激漪”“四溅浪花”的思维碰撞。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绪随师之心而动,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关键在于教学中你能否发现美、感悟美、创设美、传递美。可见,教师不仅要有高深的文化底蕴,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之美。 首先,教学艺术之美的展现,要依据不同学科的内容、

特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比如语文课,语言要饱含激情,声情并茂,真情流露。但有的学科不然,如小学科学,则要以注重观察,实验为目的的术语进行教学。语言要认真、细致且突出重点,过于激情则会适得其反。 其次,语言艺术要求不仅有情,还要有度。节奏和谐,抑扬顿挫,起伏得当,会给学生美的享受。但依据教学目标不同,还要有时舒缓徐慢,有时高亢激奋,有时停顿间歇,有时一泻千里,这样方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牵动学生的思绪,叩击学生的心弦。比如,小学语文课《哈尔威船长》这篇课文,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沿循一条主线感知课文,即描写哈尔威船长语言动作的句子,逐渐深入课文,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激情读文,真情感悟,学生利用角色合作现场领会。同课文激情对话,使学生如临其境,亲身感悟船长的崇高品质。 通过感人的语言艺术色彩,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激励,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自然得以实现。当然,情感的语言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激扬会使学生长时间情绪亢奋,难以自控,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消化。 第三,精湛的语言艺术,其功底要经过长期的积淀,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锤炼,方可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得到有效的发挥应用。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阅读,多读中外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红与黑》等,以提高自己的语言

你理想中的大学语文课堂模式

理想中的大学语文课堂模式 语文课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当谈到语文时,大家都会想到诗词曲赋,话剧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不错,语文课上我们所直接接触的正是这些散发着墨香的作品。文学作者都饱含深情的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或忧郁哀伤,或慷慨激昂,或闲适恬淡,或悲愤惆怅……每一篇作品都是一朵奇葩,让人感叹不已。如何让读者、让学生更真切、更深入地感悟作者的感情,也正是语文课的首要任务。 然而,中学语文的课堂上充满了“功利性”,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上课的同时,都将考试作为其研究的唯一目的。这种功利性的教学课堂模式,无法让我们深入的感悟作者的情感,也无法从中拓展,学到更多的东西。进入大学,语文课不再以这种形式出现,是自由的课堂,但通过了解,各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效果。我认为,理想中的大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这样的: 一、文学盛宴,通古涉今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堂,其目的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帮助学习者改善其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和沟通能力,提高修养。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文章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使学习者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二是通过学习,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第一方面,我认为,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学生应该享受的是一场文学的盛宴。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学到本节课本篇文章所写的内容,而更应该通过当次课的学习,拓展学习,教师应该展示涉及作者的更多资料、文学背景以及相关的发展历程、相关或相似的更多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在专题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音、视频资料,以及丰富的教学方法和互动方法,诸如即兴作文、演讲、朗诵、辩论等,使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自己探索的兴趣,在课后会查找更多的资料或信息,帮助学习。我在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讲到李白的《将进酒》,内容讲完后还剩余一段时间,于是组织同学朗诵比赛,确实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和效果。那时候讲到诗歌专题,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都达到了预期的辅助学习的效果。 语文相对于别的学科来讲本来就很特殊,我认为大学里的语文课更应该是一种“鉴赏课”,通过学习,不仅能够学习到从古到今从国内到世界的文学知识,更多的是感悟到艺术的美,生活的美,提升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二、思想开放,精神独立 大学语文的课堂应该充满思想火花碰撞,无论是与老师的想法还是与作者的情感,也管不着作者是唐朝人还是法国人,学生应该具有自己的思想价值取向,通过分析对比,产生自己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像中学一般,“被灌输”,为了应试而“苟同”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语文应该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人与人的思想价值观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也不同,无论是谁的想法,只要不违背常理,都是“标准答案”。这也是所谓的精神独立。 鉴于此,我认为,理想课堂应是这样的:老师通过专题讲座,提出所研究、探讨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交给学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并让同学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重于质量,存华留实 当代很多大学里的语文教学只是为了规定的,必须上交的论文数目。但这些论文的质量却并不如意,甚至不堪入目。我认为,质量是关键,雕刻出一百只相同的小鸟倒不如认真去完成一个精致的创意的作品。同时,相信有真正的思想的交流,作出论文是轻而易举的。存华留实。语文本来就应该是华丽的,但这种华丽不能覆盖其所应具有的实实在在的内涵,华而不实的文章就像绣花的枕头,禁得住看,却禁不住用。太过刻薄的交流,只能让赏心悦目的课堂变得生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