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机械性窒息案例的法医学分析

合集下载

法医病理学第十五章机械性窒息-缢死

法医病理学第十五章机械性窒息-缢死

(4)颜色与皮损:软缢沟初呈苍白,后变为淡褐色;硬缢沟发 生不同程度的表脱和皮下出血,皮革样化后呈暗红褐色。 双绳套压迫之间的皮肤,常有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 缢索挤压,血液向两侧排挤,血浆渗出毛细血管而聚积 在表皮下形成水疱,大小如粟粒。死 后悬尸亦可见。
(5)印痕和附着物:缢沟表面常呈现与缢索纹理相似的花 纹。有时在缢沟中发现缢索脱掉的物件,它们可有助 于致伤物的认定。
判断生前或死后缢沟
弹力纤维染色:生前索沟皮肤弹力纤维排列紊乱,变短,断端 钝圆或呈团块状。死后索沟皮肤弹力纤维无上述改变。
苦味酸靛胭脂红染色:生前索沟皮肤染成黄红色。正常部位皮 肤或死后索沟呈淡红色,结缔组织呈青蓝色。
扫描电镜:红细胞散在或团块状分布于缢沟损伤处表皮或真皮 内,并有散在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
《洗冤集录》关于缢死征象的论述指出:自缢伤痕“脑后分八 字,索子不交”,“用细紧麻绳、草索在高处自缢,悬头顿身致死则 痕迹深,若用全幅勒帛及白练、项帕等物,又在低处,则痕迹浅”。
2.缢沟的组织学改变
表皮剥脱;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真皮乳突消失变平;表 皮下水疱形成;索沟上下缘 皮下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伴点状出血,双绳套或绳索间皮肤呈现嵴状隆起。
一般无 均有生活反应
多较严重 部分有部分无
9、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机械性窒息的常见类型
缢死(death from hanging)
一、定义 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颈部压迫套在颈部
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而应起的窒息死亡。
(一) 1.
④其它材料缢具
2.索套: ①固定性 ②滑动型
(二)绳结〔knot 其形态和系结方法常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性状、匝数要与缢沟性状、条数、印痕等相互验证 核实,若不符,则需另行追查。

法医学机械性窒息

法医学机械性窒息
缢死时的体位和姿势不同,其颈 部所承受体重的压力不一样。
(三)缢死姿势
缢死时的体位和姿势不同,其颈 部所承受体重的压力不一样。
缢死可在完全悬吊或蹲、跪、卧 等任何体位下发生。
根据绳套压迫颈部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缢型 1、前位缢型
根据绳套压迫颈部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缢型
1、前位缢型
根据发生的原因可将窒息分为五类: ① 机械性窒息; ② 空气中缺氧所致的窒息; ③ 电击所致窒息; ④ 中毒性窒息; ⑤ 疾病性窒息;
(三)机械性窒息的定义
由机械暴力引起呼吸障碍,导致 氧气吸入减少或停止,二氧化碳在体 内潴留,而出现的病理状态称为机械 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
根据发生的原因可将窒息分为五类: ① 机械性窒息;
根据发生的原因可将窒息分为五类: ① 机械性窒息; ② 空气中缺氧所致的窒息;
根据发生的原因可将窒息分为五类: ① 机械性窒息; ② 空气中缺氧所致的窒息; ③ 电击所致窒息;
根据发生的原因可将窒息分为五类: ① 机械性窒息; ② 空气中缺氧所致的窒息; ③ 电击所致窒息; ④ 中毒性窒息;
(五)法医学鉴定 1、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 2、颈项部缢沟的印痕与现场缢绳的性
质是否互相吻合; 3、根据体位、姿态、缢沟以及尸体上
有无抵抗伤、碰撞伤或其他暴力痕迹和病 变,以辨明自杀或他杀;
(五)法医学鉴定 1、有无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 2、颈项部缢沟的印痕与现场缢绳的性
质是否互相吻合; 3、根据体位、姿态、缢沟以及尸体上
2、堵塞性窒息
2、堵塞性窒息 闭塞呼吸道 Nhomakorabea 2、堵塞性窒息 闭塞呼吸道 固体
2、堵塞性窒息 闭塞呼吸道 固体 液体

法医学 机械性窒息

法医学 机械性窒息

三、呼吸道堵塞的窒息死
(一)捂死(smothering) 以柔软物体同时压迫、堵塞口鼻孔,妨碍呼吸 运动,导致意识迅速丧失而发生的窒息死亡。 死亡机制:缺氧性窒息。 形态学改变:口鼻周围有擦伤、出血,口鼻歪
斜或压扁。 法医学鉴定:他杀多见。重点找出捂死的依据。
婴儿被枕头压闭口鼻腔致死
捂死 纱布捂住口鼻致死(他杀)
勒死
勒沟:水平、均匀、环绕、闭锁
颈部勒痕
颈 部 勒 痕
勒沟出血明显
勒 死 - 舌 尖 挺 出
(2)勒死的其他征象
1)颜面部:肿胀,呈暗紫色,伴散在点状出血。 可有舌尖外露。
2)体表及手足损伤:挣扎、抵抗所致。 3)尸斑:分布于身体低下部位。 4)内脏变化:淤血、点状出血;肺气肿、肺水肿;
纱布口罩 堵塞口腔致死
围巾堵塞口腔致死
捂死者上唇粘膜下出血(他杀)
唇粘膜挫伤
(二)哽死(choking)
由于异物堵塞呼吸道,妨碍气体交换而引 起的缺氧性窒息,也称噎死。
方式:(儿童)花生米、玻璃球、果冻 等意外堵塞,少见于他杀。
咽 喉 部 被 火 腿 肠 堵 塞
婴儿误吸食物致死
昏睡病人吸入呕吐物致死
扼死的内部征象
1)皮下及肌肉出血: 2)骨折: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大角。 3)内脏变化:淤血,肺气肿、水肿。
颈前肌肉出血
扼死:甲状软骨板骨折
勒死与扼死的鉴别
勒死
扼死
颈部骨折 甲状软骨、环状
甲状软骨上角骨折、
软骨纵向骨折
舌骨大角骨折
颈部痕迹 勒痕
扼痕
死亡性质 他杀多见
他杀
死亡机制 呼吸道、颈部血管、
CO中毒,被人捏鼻,将一节竹筷插入气管内致死

沈忆文《法医学精品教学》5-2机械性窒息(二)——溺死、捂死

沈忆文《法医学精品教学》5-2机械性窒息(二)——溺死、捂死

典型性、非典型性溺死 迟发性溺死
典型性溺死:溺液进入呼吸道和肺脏后,发生窒 息死亡,这属于典型性溺死;
非典型性溺死:由于冷水的刺激,声带的痉挛引
起呼吸道闭塞导致窒息死亡,或者是迷走神经反 射心跳停止和原发性休克
迟发性溺死:少数溺水者经抢救复苏后一段时间
后死亡,称为迟发性溺死,死亡原因多为:继发 性肺水肿、支气管肺炎或肺脓肿—肺部炎症等。
溺死尸体的内部征象
上呼吸道和肺部的情况: (1)口鼻腔、气管、支气管腔内可见白色或者粉 红色的蕈样泡沫,还可见吸入的异物如泥沙和水 草; (2):全肺呈现水性肺气肿的表现; (3):两肺表面湿润,颜色较淡,间杂淡红色出 血斑块,称溺死斑--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导 致。
水性肺气肿(aqueous emphysema)
特殊:在非典型性溺死中死亡过程较快,可以不出现
典型的溺液进入消化道现象。 注意:胃肠溺液与现场液体的同一认定。
器官中的浮游生物
溺液中的小生物(硅藻、水藻以及其他单细胞或
多细胞生物),经肺循环转入左心,随体循环分 布全身,因此在心、肺、肝、脾、肾、骨髓、牙 髓均能发现浮游生物。因此在内脏器官查见硅藻, 对溺死有重要价值。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系 张明昌 2014年3月
溺死(drowing)
概念:由于大量液体吸入呼吸道所引起的窒息死亡,
俗称淹死。 液体种类包括:河水、湖水、井水、塘水,少数为酒、 油、尿、羊水、汽油、血液等。 溺死的过程:经历大约时间为6分钟,但由于自救的 机制存在,整体的死亡时间将比较长。
硅藻的概述
硅藻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在海水中一般是圆心硅藻
目,在淡水中则为羽纹硅藻目为主。一般为单细胞, 有时集结成群。细胞壁含有果胶和二氧化硅,因此可 以耐受强酸的腐蚀。硅藻大小为40~80μm,也有2~ 5μm,大约有15000余种,但是在空气和土壤中也存在。

机械性窒息与氰化物中毒并存的尸检分析1例

机械性窒息与氰化物中毒并存的尸检分析1例

机械性窒息与氰化物中毒并存的尸检分析1例
梁希;成静
【期刊名称】《刑事技术》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1案件简介某年11月26日下午,某山庄一别墅内发现女户主易某及余
某在家中死亡,易某呈仰卧位倒在客厅沙发边地上,余某的尸体位于本人卧室床上,呈仰卧位,身上盖有棉被。

易某(女)尸检情况:尸斑呈暗紫红色,位于项部、背部及四肢背侧未受压处,指压褪色。

左眼睑结膜苍白,左眼球穹隆部见小点状出血,右眼上睑结膜外侧见小点状出血,右眼下睑、球结膜苍白。

口鼻周围红肿,上、下唇见散在的小片状表皮剥脱,口唇粘膜与皮肤交界处呈鲜红色,下唇粘膜正中见点状出血区;头颅解剖无异常。

剖开颈部、胸腹部,见死者血液呈流动性,颈部皮下及肌肉无出血,舌骨及甲状软骨无骨折。

气管内见大量白色泡沫,气管粘膜无充血水肿;
【总页数】2页(P66,72)
【作者】梁希;成静
【作者单位】湘潭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411100;湘潭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41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795.4
【相关文献】
1.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征象的死后变化分析1例
2.分析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的法医学尸检、临床病理尸检
3.上海历年小儿尸检数及尸检率分析
4.并存心脏病诊断失误40例尸检资料分析
5.临床病理尸检与法医病理尸检的对比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例扼颈机械性窒息法医学分析

5例扼颈机械性窒息法医学分析

5例扼颈机械性窒息法医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扼颈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现场及尸检特点,为此类案件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及案件侦破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发生的扼颈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法医学鉴定过程及结果。

结果:机械性窒息死亡他杀案件的发生具有一定时间性、区域性,加害方式以徒手、扼颈为主。

结论:扼颈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基本都属于他杀,在现场勘察和尸体检验中注意甄别扼颈致死后伪装自缢的情况。

【关键词】扼死;机械性窒息病理学改变;法医学鉴定【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233-02在法医学实践中,机械性窒息案件占有很大比重[1]。

扼死是机械性窒息当中的一种,是指他人用双手或单手、上肢等扼压颈部而使其意识丧失,引起的窒息死亡,又称掐死。

有时也可见肘部、前臂或器械压迫颈部所致的死亡。

下面就对本地区近段时间来发生的5例扼颈致死做一下分析探讨。

1.5例扼死机械性窒息资料的统计分析1.1 性别、年龄分布收集本辖区近年来扼死机械性窒息5例,其中男性3例(60%),女性2例(40%),男女比例为1.5比1。

年龄最大72岁,年龄最小37岁;其余为40岁,47岁,57岁。

1.2 扼死的方式单手扼颈1例,双手同时扼颈3例,用器械扼颈1例。

1.3 扼死的尸体检验(对5名死者按照时间顺序编号):1号尸体:颜面呈暗紫红色,舌尖可见片状出血,颈前可见环形印痕,颈右侧有一1.4×0.6cm片状表皮剥脱,余无损伤检见。

双肺肺叶间裂可见点状出血点,双肺气肿。

剪开心包,见心脏表面有针尖样出血点。

剖验颈部其深层肌肉可见出血斑,咽后壁见有出血。

气管内见少量血性泡沫样液体。

2号尸体:颜面青紫,颈前喉结上方可见皮肤呈暗紫色改变,喉结左侧散在挫擦伤,右锁骨中段上方颈部皮肤呈暗紫红色改变。

解剖见死者甲状软骨下方左侧肌肉层出血,甲状软骨下方右侧肌肉层出血,左舌骨大角骨折伴出血。

左心室表面可见点状出血,双肺肺间裂可见点状出血。

试论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法医学检验

试论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法医学检验

试论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法医学检验作者:邵晓哲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8年第09期摘要:在当前死亡案件中,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呼吸管道有异物进入、扼颈、缢颈、压迫胸腹部、勒颈和闷压口鼻等,都会引起机械性窒息。

机械性暴力征象和窒息征象,是机械性窒息死者的共同特征。

为了便于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侦破,应该在分析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现场及尸检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法医学检验。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区域性与时间性,分析窒息征象的检出对于窒息死因认定的法医学意义,以便为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侦破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法医学检验在机械暴力作用下出现呼吸障碍,进而出现窒息的情况就是机械性窒息,在当前法医学实践当中,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案件,只有加强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分析,才能够为其法医学检验奠定基础。

但是,在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法医学检验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尸体损伤小,不易被找到有效的线索,往往使得侦破工作的开展陷入困难。

此外,对于机械性窒息尸体的研究较少,这也会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法医学检验发展缓慢。

因此,不断提升法医学检验的水平,才能够为死亡原因、死亡性质的分析奠定基础,从而提升案件侦破的高效性。

应该在统计案情、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和被害人特征分析的过程中,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不断提升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法医学检验水平。

一、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样本收集及分析方法(一)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样本收集收集在2009-2012年某地区的152例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尸体检查照片、基本案情、询问笔录、现场勘查笔录、现场勘查照片、法医学尸检报告书和化验报告等,是样本采集信息的主要内容。

(二)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分析方法统计原始数据资料的过程中应用Excel表格,对于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相关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数据资料的过程中应用IBMSPSSStatisticsv20.0.0统计学软件,分析熟人作案因素的过程中应用逐步向后法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

法医学在疑似窒息案件中的应用

法医学在疑似窒息案件中的应用

法医学在疑似窒息案件中的应用在刑事案件中,窒息死是一种常见的死亡方式。

窒息是指由于外界对颈部施加压力,导致呼吸道受阻,使人无法正常呼吸而导致死亡。

在此类案件中,法医学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对尸体的解剖学和病理学分析,提供关键证据以确定死因和鉴定嫌疑人的作案手段。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在疑似窒息案件中的应用。

一、窒息的基本原理窒息是指一种突然阻塞呼吸道的情况,导致氧气无法进入肺部,二氧化碳无法排出体外。

窒息可分为机械性窒息和非机械性窒息两种,其中机械性窒息是指外界施加压力导致呼吸道阻塞,非机械性窒息则是由于窒息中枢抑制或呼吸肌麻痹等导致。

二、法医学在窒息案件中的角色1. 尸体解剖学分析法医解剖学是对尸体进行系统解剖学检查的学科,它能提供对死者的解剖学所见和伤害程度的准确描述。

对于疑似窒息案件,法医学家可以进行头颅、颈部和胸部的解剖学检查,观察和记录任何与窒息相关的损伤,如软组织挫伤、颈部骨折等。

同时,法医学家可以将这些损伤与死者的死因联系起来,以确定窒息是否为死亡原因。

2. 病理学分析法医病理学是通过病理学技术对组织和细胞进行检查,以确定疾病或损伤的性质和原因。

在疑似窒息案件中,法医病理学家可以对死者的肺部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呼吸道受阻的征象。

此外,他们还可以检查其他重要器官,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死亡的因素。

3. 合理阐释病理学所见法医学家不仅负责收集和记录病理学所见,还要对这些所见进行合理的解释。

在疑似窒息案件中,他们可以根据呼吸道梗阻的病理学表现,并结合其他证据,如现场调查和同案嫌疑人的陈述等,提供窒息作为死亡原因的证据。

三、窒息案件中的具体法医学技术1. 窒息模型重现法医学家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模拟和人体模型,重现疑似窒息过程,以确定施加压力的力度和方式。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窒息的机制,并提供科学依据。

2. 腔镜检查腔镜检查是利用光纤腔镜通过气道进行检查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例机械性窒息案例的法医学分析
作者:解晓慧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22期

【摘要】 本文介绍一宗杀人抛尸案,该案例的死者是在昏迷状态下被勒颈致机械性窒息
死亡,尸体现象明显,但索沟周围未见抵抗伤,这在勒死的他勒案件中较少见,提示他勒中索
沟周围无抵抗伤时,应考虑勒颈前可能有致死者昏迷的作案过程,可望为今后的法医工作提供
借鉴。

【关键词】机械性窒息;勒死

在机械性窒息中,勒死的案件虽然没有缢死和扼死多见,但因其案件性质较复杂,必须引
起高度重视。勒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项部,在绳索交叉的两端,由自身的体重以外的其他力
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项部而导致窒息死亡。勒死的机制,包括压迫呼吸道、压迫颈部
血管和压迫迷走神经以及颈动脉窦引起的反射性心跳停止三方面。勒死的法医学鉴定主要根据
颈部勒颈形成的有生活反应的索沟,相应的皮下组织以及喉头软骨的损伤和出血,全身(尤其
索沟以上的颈部及头面部)比较明显的窒息现象等。根据现场勘查分析、系统尸体检验,结合
案情调查并同时排除其他致死原因等,勒死一般不难确定。


1 尸体检验

1.1 一般情况 死者头东脚西仰卧于地面上。上身赤裸;下身穿红色内裤,裆部织有白
花,后部内卷至肛门处;赤脚。尸长163 cm,发棕黄色,长25 cm不等,发根部呈黑色长4
cm。尸僵存在于全身各大关节,已开始缓解;尸斑分布于背部及胸部,背部指压不褪色,胸
部指压稍褪色。

1.2 尸表检验 头皮未见明显外伤,颅骨未触及骨擦感。右耳廓外上缘有一1.3×0.5 cm
擦挫伤,耳廓可见血迹。颜面部淤血肿胀伴散在出血点,双眼闭合,角膜中度混浊,双瞳孔等
大,直径0.5 cm,睑结膜点片状出血。口鼻腔少量血性液体,舌尖抵于两齿间,口唇及唇黏
膜未见损伤。颈前有自甲状软骨下缘水平向两侧延伸的索沟,颈左侧至颈椎脊突左侧3 cm处
中断,其中左乳突正下方处索沟方向可见改变,并有皮下出血;颈右侧至颈椎脊突右侧6 cm
处中断,索沟总长26 cm,最宽处0.8 cm,深约0.2 cm,索沟处表皮剥脱,呈皮革样化。
索沟内可见白色绒毛状物。左肩峰前有直径0.2 cm色素痣。左肩胛处有9.6×0.7 cm表皮
擦伤,无生活反应,左肩胛内侧有1.5×0.6 cm小片状表皮擦伤,右肩胛内侧有3.0×2.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cm条状表皮擦伤,右肩胛下有5.5×0.3 cm条状表皮擦伤,方向自左下向右上。左腕背侧腕
纹上3 cm处有两处等大直径为0.7×0.8 cm的陈旧疤痕。双手十指紫绀明显。胸腹部未见损
伤,阴部未见损伤,处女膜5点处陈旧破裂达基底部。余未见异常。

1.3 解剖检验 冠状切开头皮,见左颞顶部有13.5×10.0 cm头皮下出血;右颞部有
6.3×5.5 cm头皮下出血,对应部位颞肌有6.0×5.5 cm出血。分离头皮,未见颅骨骨折。
打开颅骨见大脑左颞顶部有14.0×11.0 cm蛛网膜下腔出血,左颞叶有4.0×3.0 cm脑组织
挫碎。沿前正中线由颏下至耻骨联合上方绕脐左侧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颈部肌肉及
骨性胸廓。颈部肌肉未见出血,咽后壁可见点状出血,舌骨未见骨折。胸肋骨未见骨折,心肺
表面均有点状出血。胃内容已排空,仅存少量粘液。盆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子宫大小正
常,宫颈口呈圆形。


2 毒化检验未检出毒物

3 死亡原因

系被人用绳索类物体勒压颈部致机械性窒息死亡勒死的死亡方式可分为他勒、自勒和意外
勒死三种。其中以他勒最多见,勒死尸体,除有一般的窒息征象外,最主要的特征是在颈项部
有勒沟。

本案中根据:第一,尸体检验,死者头皮未见损伤,头皮下有片状出血,颅骨未见骨折,
蛛网膜下出血及脑挫伤,分析系受钝性暴力作用所致,徒手打击、磕碰可以形成。第二,死者
颈部索沟明显,除肩背部少许表皮擦伤外,体表余未见机械性损伤;颜面部淤血伴散在出血
点,眼结膜点片状出血及口唇、指甲紫绀,解剖见脑无致命性损伤,心脏未见病理改变,心肺
表面点片状出血。胃内容作毒化检验阴性。

综合以上检验情况分析,死者机械性窒息征象明显,认为系被人用绳索类物体勒压颈部致
机械性窒息死亡。


4 成伤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一,根据尸检情况,若死者在清醒状态下被勒颈,正常情况下由于挣扎反抗在索沟周围
应当有擦伤或抵抗伤,而尸检见索沟表皮剥脱不明显,上下缘无擦伤,周围无抵抗伤,由此说
明死者在昏迷状态下被勒颈可能性大。左颞顶部头皮下片状出血,大脑左颞顶部蛛网膜下腔出
血且有挫伤,而颅骨未见骨折,死者头部左侧磕碰硬物可以形成,向后倒地碰撞地面也可以形
成,并且程度足以导致昏迷,以此分析死者可能为向后倒地头部磕碰地面致昏迷后被勒颈致窒
息死亡。第二,根据索沟情况,索沟呈水平方向由颈前向两侧延伸且项部有提空,结合以上分
析,分析嫌疑人在死者昏迷后骑跨在死者身上实施勒颈,结合颈部左侧索沟有分叉现象,分析
死者当时姿势可能为身体左侧触地侧躺在地。第三,根据尸斑情况,胸背部均有尸斑分布,说
明死者死后为仰卧位,并且是在保持这种姿势6 h以上才移尸的。再结合死者背部两肩胛处均
有表皮擦伤,并有一定方向性,分析死者被勒死后有呈仰卧位被拖住头部拖拉的过程。又由于
尸僵的发生,超过12 h后尸体不易被放入旅行箱内,说明死者死后12 h内被放入旅行箱内 。

综合分析嫌疑人在死者昏迷后骑跨在其身上将其用绳索类物体勒死,然后呈仰卧位拖拉到
一个隐蔽地方藏尸6~12 h。


5 结论

死者系被人打击头部致昏迷后用绳索类物体勒压颈部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参考文献
[1]依伟力.法医学尸体剖验与鉴别.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