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医学的高血压病中医临床指南的编制与评估
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探析

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探析【摘要】目的:对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方法:通过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基础、新趋势和关键环节的分析来总结相关的理论经验。
结果:现代中医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已经逐渐走出过去那种依靠经验给药的阶段,开始向着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结论: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无论是治疗理念还是给药方式上都有其独特性和科学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医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治疗;辨证用药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动脉压缩或舒张压的增高,近几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群体中,约90%的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10%的患者为症状性高血压,其中包括慢性肾炎、肾血管病变、主动脉狭窄、柯兴综合征等等。
高血压的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为主,因此,在中医上,把高血压划分为眩晕、头痛的范畴。
采取何种措施能够使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得到提高,是中医临床所一直追求的目标。
目前,西药在降压方面具有迅速、可靠的特点。
而中药对患者的调理是通过多层次和多环节进行的,中药的这种综合性调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并且,中药还可以使终末器官的损伤得到减轻或者逆转,预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笔者对中医的临床实践进行了多年的观察,认为认清高血压发病机制是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下面将治疗的思路与方法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03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8例,女490例,年龄28—86岁。
这些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脾气急躁、容易发怒,心情烦躁,头痛头晕,苔黄舌红等,辩证认为是由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所引起的;病期较长或者老年患者则主要是因为肝肾受损,虚实症相交杂的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昏、心悸、腰酸乏力,头痛、眩晕并不明显,辩证上总是把其归属于肝肾亏虚、风火痰瘀。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范围和推荐疾病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范围和推荐疾病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最新临床研究证据的医学实践,旨在提供对医学干预措施的最佳推荐。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针灸治疗的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针灸师提供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的最佳治疗方法。
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疼痛管理。
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可以覆盖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和疼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骨骼肌肉疼痛: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可以提供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案,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骼肌肉疼痛,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2.神经系统疾病: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可以指导针灸的治疗方法,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管理,如癫痫、帕金森病、失眠等。
3.消化系统疾病:针灸在胃肠道疾病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疗效。
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可以提供针对胃炎、胃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案。
4.呼吸系统疾病: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可以推荐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
5.心血管疾病: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对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和风险因素有所改善。
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可以提供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
6.精神心理疾病: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可以为一些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例如,对于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针灸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治疗工具。
总的来说,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覆盖大部分疾病的治疗。
然而,在使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进行治疗时,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疾病诊断:确保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选择恰当的循证针灸实践指南进行治疗。
2.专业资质:只有经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关针灸师资质的医师或针灸师才能进行针灸治疗。
3.个体差异: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治疗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因此,在使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针灸疗效评估及安全性分析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针灸疗效评估及安全性分析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针灸疗效评估以及安全性的分析是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编写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针灸疗效评估及安全性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针灸疗效评估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针灸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与验证。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要求对针灸治疗的疗效进行科学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指导临床实践。
常用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等。
通过这些科学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针灸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医疗干预效果的方法。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要求在评估针灸疗效时,应严格遵循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分析,可以准确地评估针灸疗效的优劣以及针灸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另外,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也是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用于评估针灸疗效的重要方法。
系统评价是一种系统地收集、整合和评估多个独立研究结果的方法。
荟萃分析则是对系统评价中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通过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可以进一步验证针灸疗效的科学性。
除了针灸疗效评估之外,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还对针灸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针灸治疗安全性是指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规定了对针灸治疗安全性的评估标准,并要求在针灸临床实践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安全状况。
针灸治疗的安全性评估需要对针灸操作的规范性、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以及患者的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强调对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进行全面把控,包括针刺部位感染、出血、针头断裂等情况。
针灸操作者应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针灸疗效评估及安全性分析对于推动针灸疗法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JNC8高血压指南的评述_邬春晓

·1418·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年 12 月第 34 卷第 12 期 CJITWM,December 2014,Vol. 34,No. 12
善高血压达标率和控制率更有意义。 3 降压策略和药物的选择 JNC 8 将 JNC 7 的六大类降压药简化至四大类[11],
这与 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 2013 年 ESH 欧洲 高血压指南不尽相同[12,13]。JNC 8 将 β 受体阻滞剂排 除在初始降压药物之列的根据是 LIFE 研究[14]。该研 究将 β 受体阻滞剂与 ARB 进行比较,结论显示 β 受体 阻滞剂的心血管疾病复合终点、心肌梗死及卒中的获益 均较后者差。既往强调初始治疗使用利尿剂,JNC 8 则 并未予以规定。对于非黑人高血压病患者( 包括糖尿病 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 受体阻滞剂( ARB) 、钙通道阻滞剂( CCB) 和噻嗪类利尿 剂均为一线降压选择,黑人高血压病患者( 伴或不伴糖 尿病) 首选噻嗪类利尿剂与 CCB。CKD 患者( 无论是否 伴糖尿病) 应首选 ACEI 或 ARB 以改善肾脏功能。因为 CKD 患者需要平稳严格控制血压。众多研究证实 ACEI 或 ARB 具有肾脏保护特点,如 IDNT[15]及 MARVAL[16] 等研究,而噻嗪类利尿剂等在 CKD 患者中使用可能受 限,因此将 ACEI 或 ARB 作为首要推荐用药。JNC 8 对 冠心病或心力衰竭患者没有设立专门推荐药物,但明确 指出改善心力衰竭预后应作为高血压病患者选择起始 降压药物的重要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1] James PA,Oparil S,Carter BL,et al. 2014 Evidence - based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report from the panel members appointed to the Eighth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 JNC 8) [J]. JAMA, 2014,311( 5) : 507 - 520.
推荐级别的制定与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在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

推荐级别的制定与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在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规范针灸的临床实践,推动其发展,制定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对于提高针灸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其中,推荐级别的制定和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是指南编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能够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一、推荐级别的制定推荐级别是指对于推荐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的评价。
推荐级别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循证证据的质量、效果的重要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成本效益。
在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可以使用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系统进行推荐级别的制定。
GRADE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级别制定方法,它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结合了循证证据的质量、效果的重要性和权衡利弊等方面的因素。
根据GRADE系统,推荐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两种级别,并且使用大写字母A、B、C和D来表示不同的推荐级别,其中A级为强推荐,D级为弱推荐。
在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级别的制定应该基于高质量的循证证据。
循证证据可以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等方法进行收集和评价,以确保推荐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同时,推荐级别的制定还需要考虑推荐内容的重要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推荐内容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二、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循证医学是指通过系统收集和评价循证证据,以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是评估针灸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的质量、样本量的大小、效应量的大小和结果的一致性。
常用的循证证据等级化评价方法包括GRADE系统、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CEBM)系统等。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
原因不明者,称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的 95%以上;在不足 5%的患者中,血压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为继发性高血压。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耳鸣心悸,血压升高。
本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畴。
1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缓进型高血压多数患者无症状,有些伴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心悸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
若血压长期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
急进型高血压其表现基本上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症状明显,如头痛剧烈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很快衰竭,血压迅速升高,常于数月至 1-2 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力模糊和失明,最后因尿毒症而死亡,也可死于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
高血压危重症高血压危象: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气急易怒、视力模糊、腹痛腹胀、尿频尿少、排尿困难等,有的伴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发热口干、出汗兴奋、皮肤潮红或面色苍白、手足发抖等;严重者,在伴有靶器官病变时,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等。
一般历时短暂,控制血压后病情迅速缓解。
高血压脑病: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可呼吸困难或减慢,视力障碍、黑蠓,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也可出现短暂性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理化检查常规检查项目血生化(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查一次尿蛋白。
2024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2024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伴随临床医学高质量发展趋势,循证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的思维范式。
由政府、行业学会引领制定的临床诊疗标准、指南、共识、规范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
这些诊疗指南还方便了非专业医生的临床决策,对诊疗实践指引成效显著。
应广大读者建议,经我刊编委会讨论,决定在本刊开设〃标准指南共识规范冶栏目。
期待各行业学会、专业委员会的标准、指南、共识、规范能在我刊发布。
把中医学期刊办成临床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基层医师、广大医学生和中医从业者的良师益友,一直是我刊的办刊宗旨、追求目标。
鉴于当前中医特点,本刊鼓励从临床实践出发,基于循证医学原理, 采用RCT研究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而实践经验总结多、证据确凿等Cochran手册制定的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采用GRADE小组制定的推荐强度分级标准推荐证据等级才安照疾病的临床诊疗需求,根据专家共识分别确定循证病证结合诊断、病证结合治疗和病证结合康复等措施, 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实践。
欢迎各学术团体积极组织制定相关标准、指南、共识、规范,本刊及时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发布。
糖尿病高血压病(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DMH)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
据报道,国外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为40%~80%,国内为59.9%o糖尿病与高血压相互影响,共同对大小血管造成损伤,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血管并发症的强危险因素,既加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又加速视网膜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使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风险增加7.2倍,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DMH,可极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DMH的血压临床治疗难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早期以隐匿性高血压或夜间高血压为主,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异性大,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增加靶器官损伤风险。
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

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一、定义和流行病学1.1 定义1.2 流行病学数据1.3 分类和分级二、诊断2.1 临床Manifestation及病史采集2.2 体格检查2.3 辅助检查2.3.1 血压测量技术2.3.2 血液生化指标2.3.3 尿液分析2.3.4 心电图2.3.5 超声心动图2.3.6 血管超声三、评估和分级3.1 血压目标3.2 确定心血管危险度3.2.1 心血管危险度评估工具3.2.2 心血管危险度评估结果四、非药物治疗4.1 饮食与运动4.1.1 饮食建议4.1.2 运动建议4.2 BMI和体脂控制4.3 戒烟和限制饮酒4.4 钠摄入控制4.5 补钙和维生素D五、药物治疗5.1 药物治疗原则5.2 药物选择5.2.1 一线药物5.2.2 二线药物5.2.3 另类药物5.3 药物治疗策略5.3.1 单药治疗5.3.2 组合药物治疗5.3.3 特殊人群用药六、相关并发症管理6.1 伴随疾病的处理6.1.1 心脏病6.1.2 糖尿病6.1.3 肾脏病6.1.4 中风及脑血管疾病 6.1.5 眼底改变6.1.6 呼吸系统疾病6.1.7 外周血管疾病6.1.8孕妇高血压七、特殊人群的管理7.1 年长者7.2 儿童和青少年7.3 孕妇7.4 高血压紧急病例7.5 器质性高血压的处理八、随访和监测8.1 随访频率8.2 随访内容8.3 随访周期调整九、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9.1 血管搭桥术9.2 血管成形术9.3 血管支架置入术9.4 腔内血管修复术9.5 其他介入治疗十、配套检查与辅助服务10.1 心血管系统辅助检查10.1.1 心脏CT检查10.1.2 心脏磁共振成像10.1.3 血管造影10.1.4 心血管PET/CT检查10.2 其他辅助服务10.2.1 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10.2.2 血压自测和家庭血压监测10.2.3 方式咨询和远程监护附件:1、附表:高血压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指南2、附图:心血管危险度评估工具使用流程图3、附录:心血管系统相关术语解释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指体循环中动脉压持续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的基本要素
• 内容要素:
• ()处理与治疗:治疗目标与策略、干预与管 理 (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用 药原则与使用、缓用和停用指征(并有针对 性地指明首选药物)、住院、转诊或进一步 检查的指征、紧急情况的处理、临床决策问 题及其危险性评价、疗效与预后的评价、康 复指导等
• ()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临床预防、病人教育 、家庭参与、注意事项及病人的安全问题等
评估系统的应用
评估系统可用于以下人群: 对政策制定者,帮助他们决定哪些指南可以被推荐于实际应用。在这种
情况下,此工具应成为正规评价过程的一部分 对指南制定者,使他们可以遵循一种结构化的严格的制定方法,并可作
• 内容要素: • 由于地区、医疗组织及专科不同,临床指南的内
容涵盖不尽相同,但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 ()背景信息:引言、临床情况的定义与范围界定 、分类、流行病学与卫生经济学概况、病因学与 发病机理
• ()临床评价与诊断:病史、症状、体征、危险因 素与高危个体的评价、筛检、诊断试验、实验室 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常见失误, 有否危急问题及可能漏诊的问题
基于循证医学的高血压病 中医临床指南的编制与评估
中国中医科学院 雷燕
主要内容
• 相关概念 • 指南涵盖的基本要素 • 指南的评价 • 技术路线及流程 • 高血压病中医指南编制 • 指南制定相关问题
相关概念
• 临床实践指南 是指经过系统研究所生成的、供医务工作 者用来为患者制定最恰当医疗卫生服务的有关陈述和建议 (推荐意见) 。对于规范临床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的核心 “临床证据”之间存在不可通约性,因此,完全用循证医 学的证据标准指导、评价中医临床实践是不客观的
• 如何以循证为基础,又能体现传统中医学特点的循证临床 实践指南是关键之所在
研究目标和意义
• 指南是依据流行病学和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最佳证据而修订的临床 工作的指导原则,是理论化的临床经验
• 循证指南具有完善的证据分级和系统评价体系,更具权威 性,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在指南的指导下选择当前相对较好 的治疗方案,是连接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疗实践的桥梁
• 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一些国家日常临床质量管 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循证指南英文网站
• 临床实践指南主要来源于各国建立的临床实践指南网站, 下面列出一些主要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英文网站:
指南的基本要素
内容要素: ()随访、监测、合并症问题 ()相关卫生资源的选择与合理利用、费用分析、成 本与卫生经济学问题等 ()特殊人群的相关问题,如心理、社会、法律、经 济、医患关系及伦理学等方面的问题
指南的基本要素
• 结构要素 • 由于内容、形式和读者群体的不同,临床指南结
构各异,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 ()编写目的 • ()相关信息及开发情况介绍:主要包括背景信息
• ()参考资料:主要包括参考文献、文献检 索与综述中使用的其他资料(详细规范地
临床指南评估系统()
• 中文版,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 提供了一个评价临床实践指南质量的框架 • 强调指南制定中潜在的偏倚,推荐建议的内外部真实性和
可行性。涉及到推荐建议的利益、危害和花费,以及有关 的实际问题,评价内容包括制定指南的方法学,推荐建议 的内容和相关影响因素 • 评估系统既评价报告的质量也评价推荐建议某些方面的质 量。它提供了对于一个指南的预期有效性的评价,但不评 价指南对于病人结局的影响
• • • •
陈波,傅鹰.循证性临床指南主要英文网站的搜集和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中医循证临床指南现状
• 背景: 年卫生部编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年国 家中医局组织编写《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 论述了高血压病的证类诊断、分证论治及疗效标准,为高血 压病中医诊疗规范奠定了基础。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有关 高血压病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
• 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提倡将临床医 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 ,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 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它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 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循证与指南
• 早期制定指南主要基于非正式的专家共识方法,这种指南 受专家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影响较大,或多或少会影响 到指南的科学性
介绍、指南开发组织及其人员简介(注明作者、 合作者、主持单位等)、指南的信度、效度与适 用范围、相关文件与致谢
指南的基本要素
• 结构要素 • ()指南正文:主要包括摘要、引言、流程
图(用以描述推荐的临床预防、诊断与治 疗的决策方案)、详细的推荐意见及推荐 强度、支持证据、证据的选择标准及证据 表、附录(包括开发指南的有关文件、帮 助读者理解或实施指南的有关文档以及必 要的图或表)与相关说明
• 循证临床指南是由多学科专家,在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基 础上,对证据进行严格评价与综合分析开发出的临床指导 意见,对提高医疗质量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循证指南与一般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区别在于它更强调在复 习和评价现有临床证据的基础上制定指南,科学性强
循证与指南
• 近年来循证指南( )的权威性日益彰显,采用循证中医循证临床指南现状
• 目前发布的中医指南仍以共识性指南为主,主要是相关机 构组织临床专家进行编写,缺乏研究证据的支持,也没有 系统的方法学程序
• 我国临床实践指南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缺乏高质量的循 证性指南,这一情况在中医药指南的发展中尤其明显
中医循证临床指南现状
• 中、西医学分别产生和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认知方 法和理论体系的不同,决定了中医的临床指南不可能照抄 照搬国际上现有的循证指南模式
• 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高血压病中医药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预防调 摄建议,促进临床医护人员规范使用中医药进行医疗实践活动
• 制定基于循证医学,又能体现中医特色和疗效优势的循证临床指南, 在高血压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 ,提高医疗质量,达到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
指南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