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

我的阅读史
我的阅读史

我的阅读史

坐在电脑前,一壶铁观音,细细回想读过的书,一本,一本,如同亲切的朋友,如同手中的清茶,相伴我无数个惬意的日子……

读小学时,我的书柜里摆满的是父亲的书,从《济公传》到《虾球传》,从《子夜》到《白话聊斋》,从《浮士德》到《一千零一夜》,从《高尔基作品集》到《封神演义》……我不求甚解地读,囫囵吞枣地读,追求的不过是有趣的情节,对于看不懂或没兴趣的章节,我便一翻而过。那时读书,其实读的不过是喜欢的故事。关于科学道理的读物,例如《十万个为什么》等,我却束之高阁,不读不读。还有几本喜欢的杂志,像《儿童文学》、《童话大王》、《故事大王》等,亦是手中常读之物。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读的这些书,情节早已淡忘,留在记忆中的,是阅读时的快意——除了吃正餐(即午餐和晚餐),其余的时候,每每要吃东西时,包括喝汤前,我都会把饭桌上的东西挪一挪,腾出放书的位置,然后边吃边看。为着这个不良习惯,父亲说过我好多回,小时候迫于父亲的威严,我只得在他跟前“改”了这个习惯,待他不在家的时候,我还是“死性不改”。直到现在,吃东西前,我还是觉得有本书在手中会比较舒服,并美其名曰“物质粮食与精神粮食同等重要”。

要说第一本完完整整地读完的书,那应该是六年级时读的《家》《春》《秋》。还记得这三本书是向一位大哥哥借的,也许是因为借来的书特别稀罕,我倒是一字不落地看完了。里面的情节,直到现在仍依稀记得,包括觉民的老实胆怯,觉新的阳刚、坚决,觉慧的活力中略带些稚气,我都依稀记得。直到读中学的时候,才晓得这是一部很著名的书,作者巴金老先生是一位很著名的作家。这部激流三部曲,亦是第一部我真正用心去读的书。

到了中学,也不记得是一个怎样的契机,我读起了外国的名著。第一本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最记得那一句经典的开场白:“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对幸福的追求,在那时的我看来,真是大胆极了,甚至让我觉得有些大逆不道。这本书,我用着课余零碎的时间去读,整整读了一个学期。

自此,我喜欢上外国的文学作品——确切地说,是小说作品。那本《傲慢与偏见》,我也不知读了几遍,只记得从中学到大学,我几乎每个假期都会重读一遍,尽管内容早已熟透,但每一次重读,都像是读一本新的书一样兴致盎然。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应该是这两个人:伊丽莎白和达西。那个年龄的自己,有着伊丽莎白一样的性情,也欣赏像达西那样的男子,更重要的是,我喜欢看喜剧,而不喜欢悲剧——这本书的结尾,恰恰是皆大欢

喜的好结局。

渐渐地,我发觉自己选择读物有个习惯:我不是很在意作者是谁,我只关心这本书是否吸引我。因此,我常常只能说出书名,却答不出作者系何人。像《红与黑》,像《茶花女》,像《基督山伯爵》,这些大作的作者,我都是到了高中才有所了解。而像《珍妮姑娘》《小妇人》等作品,我喜爱它们的真诚率性,却至今都记不住它们作者的名字。

有些书,我是怎么都读不完的,像很经典的《简·爱》和《巴黎圣母院》,一旦开始读,就有点像嚼鸡肋一般,读之无味,弃之可惜。想到这么经典的作品我居然读不进去,心里真有一些惭愧。于是,我使劲地读,很想快快把它们读完,然而,总是到了最后,实在读不下去,便丢开结局不去关心,把书束之高阁,心里也默认自己读过了。

外国的文学作品,除上以上所写,这十多年来读过的还有《飘》《欧也妮·葛朗台》《汤姆·索亚历险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小王子》《爱的教育》《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一百条裙子》《八十天环地球》……这些书,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作以后,为了推荐给学生,自己先读了,其中,像《夏洛的网》和《时代广场的蟋蟀》,虽然是儿童文学作品,但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依然会被书中的人物与故事深深地感动。另外,还有些作品集,像莫泊桑的《羊脂球》、《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等,也让我爱不释手。

在这里,很想提起这个人——三毛。在青春成长的岁月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她的作品给我带来了许多交杂的情感:感动的、羡慕的、难过的、快乐的,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给十五、六岁的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几乎痴迷在她的所有作品中,随她而喜,随她而悲,随她而沉默,随她而开怀。《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稻草人》《闹学记》《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万水千山走遍——中南美纪行》,这些书,我不止一次地读过,不止一次地沉迷其中。

还有这个人——刘墉。他的作品,更多现实的触角,更多尖锐的事实,更多直言不讳,更多忠言逆耳。《冷眼看人生》《人生的真相》《冲破人生的冰河》《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我不是教你诈》……这些书给正当年青的我许多正面的指引,也因着他简洁的写作风格,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当时所写的东西的味道。

而她——罗兰,虽然我仅看过她很少的作品,但她在作品中流露的真挚情感深深吸引了我。为了得到罗兰的作品,我在一向抗拒的旧书摊里淘了一遍又一遍。《早起看人间》《罗兰散文》,这两本书,我亦是读了一遍又一遍。

阅读于丹的作品,始于一部《〈论语〉心得》,特别喜欢她写东西的风格,像在聊天一般。

后来看了她在电视里讲《论语》,才发现,她和她的作品真的是“表里如一”。看她的书是会对书中的东西着迷的,比如看了她写的《游园惊梦》,我就开始对昆曲产生浓厚的兴趣。

莫小米,这个作者早在多年前,我在每天必读的《羊城晚报》中就已认识了。那时,她有一个专栏,叫“漫步经心”,我是读了莫小米的许多作品后才细细咀嚼这个专栏的名称:漫步,经心。她的作品,无不以小事言真情实理,行文如朋友间的闲聊。前两年,我终于在书店里看到了她的作品集:《你是谁》《我是谁》《他是谁》《直接回家》,自然也买了下来,读得津津有味。

王小慧,我只读过她一本作品:《我的视觉日记》。里面的文字与她的摄影作品给了我同等的感动与敬佩。

毕淑敏,一个很特别的作家,从事过军医、心理医生等工作,写下的作品如《点击成长》《心灵7游戏》《儿子的创意》等,我都大略读过。

凤凰卫视的书也曾一度让我着迷。闾丘露薇的《我已出发》《行走中的玫瑰》,曾子墨的《墨迹》,鲁豫的《心相约》,程鹤麟的《爱上女主播》,师永刚的《解密凤凰》,这些书给我带来了大世界般的视野,让我这个不喜时事的人也开始关注凤凰卫视的新闻类节目。

写到这里,我发现,从小学到初出工作的二十年里,我读的都是非专业的书,只为生活添惬意。工作两三年后,我开始读一些专业的书籍,逐一想来,有以下几本: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孙建锋的《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薛瑞萍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我们班的阅读日志》、王开东的《非常语文课堂》、万玮的《班主任兵法》、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还有《武凤霞讲语文》《于永正文集》等,以及订阅了两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这些书给我的专业成长带来了重要的帮助。

另外,李开复的《世界因你不同》《与未来同行》、李希贵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学生第二》等书,也从不同的角度带给我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留在记忆里的书还有丰子恺的《儿童文学选集(散文卷一)》及卷二,风靡全球的《心灵鸡汤》,《三国演义》、《红楼梦》、《大道相通》,还有许多绘本,像几米的作品、《三毛流浪记》《娃娃看天下》(也译作《玛法达的世界》)《父与子》……在此不一一列举。

曾向一位书店的老板要来了他换下的广告牌,喜欢这一句,聊作结束:阅读丰富人生。庆幸自己是个喜爱读书的人,不然,闲下来的日子该是多么无聊。

高中经典优秀议论文800字

高中经典优秀议论文800字 优秀的议论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哦。一起来看看关于高中的经典优秀议论文吧。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高中经典优秀议论文800字,供大家参阅! 高中经典优秀议论文800字:生与义本可兼得生命与道义是可以兼得的。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听来豪迈雄壮的成语对后世的影响颇深;;舍生取义。可在我看来,活着与坚守道义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拮抗关系。相反的,正是因为我们热爱生命、珍爱生命、拥抱生命,才能创造出如此宏伟并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事实上,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辉煌博大的道义,生命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存在价值。 生命的道义可融汇世间所有人文道义。试想一下,假如孟子在提出“生与义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自负之论前就已经为世间各种乱七八糟良莠不齐的道义燃尽生命之火,或者仅是为著出这一宏篇巨论、旷世绝文就献上生命的权杖,最终也只能成一个被世人取笑为只管讲义不顾死活的愣头小子。中国古代的传教者们,大多有一个弊病。他们自负地以为自己早已参透万物之道,整日狂妄地试图将自己的一切思想架凌于生命之上。他们喜欢对社会指指点点,喜欢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出发、行动。他们将自己这些繁琐忸怩的思想称为道义,认为它们已经超然物外,却从未想过,道义之传,必需生

命之存。 有这么一个传说,世间有一种鸟,一生只歌唱一次,就是当它将自己的身体用最长最尖锐的荆棘刺穿之时。那歌声能穿破苍穹让上帝微笑,因为付出了撕开生命的代价。无数人为这一傻鸟传说动容、泪落,认为那濒死前的一声悲鸣即是鸟生命价值的体现。然而,鸟的存在仅仅就只是为了那微弱的几声啼鸣么?不会啼鸣或是啼叫声不能令人赏心悦耳的鸟就是毫无意义的么?鸟就真的不能有除被人类重视以外的理想了么?生命赋予了万事万物生机与力量,再由这些力量衍生出分枝,形成系统与文明。不为何而生,生就是生,生即价值,不需要人类再绞尽脑汁地为它寻求所谓的存在意义,大自然宽宏博爱,你真的不必再去斤斤计较。 道义是因生命的蓬勃而显得光彩斑斓,你若是还想在生命与道义之间画上小于符号,牺牲这世间唯一属于你的力量去满足你泛滥成灾的欲望,甚至贪婪到妄图让神与你说话,嗨,脑子坏掉了吧! 高中经典优秀议论文800字:坚守风吹雨打,动摇不了的是毅力;电闪雷鸣,惊悚不了的是勇气;而毅力和勇气的化身;;坚毅,是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目标。 在一片绝望的沼泽中,泥潭束缚着我们的身体,紧扼住我们的咽喉,我们却用信念支撑着生命,坚守着,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华丽繁茂的表面下隐藏着泛着的腐朽浑浊的泥浆,常常让人毫无防备,顷刻之间,犹如一种山崩地裂的感觉。而在美丽的拉迪戈岛海堤,有着一片伴着海滩的沼泽地,那里曾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我的阅读史

我的阅读史 看到教师在线论坛的老师们都在书写自己的阅读史,我思索了一下,却没有着笔。能堪称为阅读史的,总要有些许阅读方面的成就,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而我浅薄阅读的历史实在不愿意回首,既没有量的积累,又缺乏质的提升。所以总是在阅读别人的历史中唏嘘慨叹自己读之甚少,且多是休闲性阅读和任务性阅读,这中间虽然也掺杂着专业书籍的阅读,但因为个人的懒惰,理解的浅显,仅仅是凭感觉在读,绝对没有深度解读,也不晓得深度解读要读到什么位。 为了给自己一点信心,也这样默默说:只要起步,就不会晚。于是,翻卷曾经的记忆,谛听真实的声音,写下来,面对自己,这是一个起点。 和很多七零年代出生的农村朋友一样,上过一年幼儿园,只是学了1、2、3、4……b、p、m、f……这是我学龄前残存的唯一勉强可以称为阅读的记忆。 83年开始在村小上小学,简陋的教室里有几个年级的孩子,趴破旧的桌子上,凳子都是从自己家搬来的。那时候的书包很轻,是母亲用小花布缝的,里面只有一本语文和算术书。老师留的作业也少,放学和姐姐一起去地里割草,根本没什么书,也没时间读。当时的所谓阅读,就是上课的课本吧,每天早读就哇啦哇啦的读书。 小学三年级条件好些了,开始有报纸读了。《小学生报》是我的启蒙阅读报纸,连续读了三年多。小学五年级拥有了我买的第一本书《小学生作文选》,薄薄的,如获至宝,读了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能把那些用于写作,得到了老师在夸奖。 因为当时小升初形势非常严峻,全市统考,如果考不上重点初中就要回乡中。所以我所在的那个乡村小学除了教给我们大量做题,似乎没有人启迪去读书,加之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依然是如此的浅薄。 91年上了初中,读了很多关于《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一些故事书。还有随着《射雕英雄传》的播放,我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迷恋上了俏黄蓉,开始用1角钱一昼夜租书看,金庸先生占据了我几乎是初二的所有的空暇。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初中印象深刻的是读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优秀议论文800字及评价

福建2012高考满分作文800字:人生中的赛跑 【https://www.360docs.net/doc/bf553845.html, - 福建高考】 这篇关于福建2012高考满分作文800字:人生中的赛跑,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是贼偷走一切”,很多人在老的时候都会感慨的一句话。回顾自己的一生自己做过多少值得或不值得的事情呢?最近的比赛上刘翔以12.88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这就比赛在有限的路程中谁用时最短谁就是冠军;然而我们的一生不也就是一场比赛吗,只不过比拼的不是谁用时间最短,而且看看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跑了多少路程。 或许大家都会看到社会上永远存在的两种人。一种人闲的无所事事,忙的气喘吁吁。同样的一天时间里面他们做了完全不同的事情,如果按比赛来说忙的人今天的路程已经遥遥领先了对方。然而闲的人却会说好无聊的一天。是否现在的你似曾相识?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有的人一生名声显赫。大家在看到光鲜亮丽的外表时候是否有想到那些外表背后有着怎样的努力。同样的出生,同样的上学,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然后最后不同的结局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忽视的背后的努力了。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或许只是对于当下吧。然后每隔一段时间以后回顾之前的我都觉得自己好幼稚,同样的在幼稚的时候我失去了很多让自己成熟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得到多少就会失去多少。很多时候我总想找到快捷的方式完成自己所想的目标,最后的结果就是忽视了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自己实实在在的有多少本事,或许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让我措手不及。就像我完成了比赛,但是却不是第一名。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然而这就是生命的路程。谁能说阿甘的一生不是丰富多彩,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做了我们这辈子或许都不会做的事情,至于人生比赛的输赢对阿甘或许都不重要了吧。在这边说一句,有些事情这辈子不做,就不会去做了。 其实人生的比赛不在乎输赢,而是在乎你的人生时候过的是否有意义。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是哪里,而是在乎旅途的风景。有意义的人生不在于长度,而是在于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如果你现在过的生活毫无意义的话,不介意你开始你的第二人生。? 人生的赛跑有时好比龟与兔比赛一样,龟比兔慢,但活得长,兔比龟快,但死得早。看你如何权衡。 人生的赛跑有时又好比雷锋和一个长寿的恶人相比一样,前者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活得虽短,但精神长存;后者生得萎琐,人都嫌其活得太长。看你的选择。 人生的赛跑让执着于赛跑的人累得满头是汗,而忘掉在赛跑的那一人看到满眼的风景,不知不觉中停下脚下的步履....。. 人生的赛跑让富有和有权力的人放下金钱、地位,放下身段,去做有益身心健康和公益的事,也让贫穷的人安贫乐道,精神上过得滋润。因为路太长,不这么做,你到达不了终点,你的综合成绩太低,你的生命质量必然太差。 人生的赛跑让我们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你跑得多快,还在于你跑得多慢,在于你的每个脚印是否踏实,是否让人生过得充实、圆满和智慧。

我的个人阅读史

个人阅读史 书,让人能沉静与其中,忘却一切烦恼。读书就像是流连于美景之中,流连于梦幻之中,流连于惊险之中,流连于美丽的故事之中……读书,就是和作者的谈心,和主人公的相遇,有很多的期盼,有很多的惊喜,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叹息。一直喜欢读书,不过看书只是当做爱好,当做消遣,真正有多少收获,却很难说。一说到阅读史,仿佛有多么长的跨度,便觉得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仿佛不值得书写和记录,可是细说回来,从识字开始的阅读也应该持续了十多年之久,也可以略一回头,立存此照,留作纪念了。 (小学) 我小学期间读过很多的童话故事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等等。那时候看着这些故事,感觉这个世界真美好。依稀记得那故事中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珍珠姑娘,记得童话里善良的穷苦人总是能遇到美丽的仙子,总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心里满满的是善与美的记忆。那时候也看过一些动画片,西游记是伴着我们长大的,喜欢孙猴子的聪明、活泼。喜欢他们间的打打闹闹很有意思。童年的记忆里,总是在期待,那美丽善良的仙子、法力无边的神仙能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传授我法力,带我参观天堂。 (初中) 上了初中之后受语文老师的影响,慢慢的开始接触一些文学性又有故事书籍,吴承恩的《西游记》、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记忆最深的就是《西游记》。依然记得当时的自己看《西游记》其实是在外公的强迫下看的,外公说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每个读书人必看的书籍。但是我觉得西游记里的剧情,我通过看电视,已经滚瓜烂熟了,没必要再看。没办法迫于外公的压力,我硬着头皮看,然而没想到,这一看便看出兴

趣来了,我发现书上描述的远比电视剧里放映的细致,更能使人产生联想。电视剧看了便过了,但书却不同,看了之后会使人细细回味其中的故事情节,甚至想象更多更广更荒谬的情节。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书远比电视剧好看!高尔基的《童年》也还隐隐约约的有些印象,还记得阿廖沙是个可怜的孩子,但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这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他有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但同时他也有一个可怕的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的剥削手下的工人。从阿谬沙身上我学到 了坚强。 (高中) 进入高中阶段,那时候的自由时间确实不是很多,遭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是专心研究语数外等于考试有关的书,因此学校的图书馆也只是个摆设,甚至很多情况下门都是上锁的。但好在我们有一个很爱文学的语文老师,他极力推荐我们多读课外书,而且他会把自己爱看的书拿到我们班上传阅。记得当时翻到了《红楼梦》时,心情是有些激动与期待的。虽然很早就听过这本书,但以前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只晓得里面有个林黛玉和贾宝玉,还有个刘姥姥,并不知道里面具体的一些内容,就决定要去翻阅一下,但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自己的囫囵吞枣,看完后的感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感触刘姥姥的不易,感触林妹妹的可怜,感触宝黛爱情的中所包含命运弄人,感触当时社会的冷漠与封建的残酷。当然,也感受到了该书里面文采的细腻与飞扬,记得当时班上几乎人人会背《葬花吟》,甚至会不由自主的黯然神伤.......高中时期对鲁迅的了解也稍微多了一些,通过他的弃医从文,可以看出他的救国心切,他写祥林嫂、写孔乙己、写阿Q 是对人心的一个深刻的揭露、写老栓和小栓突出了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他想要通过自己的笔尖来传达想要唤醒人们那种愚昧事项的强烈愿望,他告诉人们:不

高中优秀议论文作文800字

高中优秀议论文作文800字 【篇一:在创新中进步】 鲁迅先生曾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先生还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没人去开辟没人去走也便就没有路,第一走的那个人就是敢于创新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卖猪肉的清华才子陈生,他是个十分有创新意识的人,他的思维和普通人的不一样。毕竟作为清华毕业生,在常人眼里再怎么说也不可能选择去卖猪肉,也正是因为没人走这条路,陈生勇敢地迈开了第一步。当时他是不被家人支持没被朋友看好的,都觉得这是个没前途的行业,他曾说过卖猪肉比卖电脑更有技术含量,这不仅是大学生没看到的,还是卖猪肉的也不会分析到的商业模式。,他在短短一年内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成为广州乃至广东的猪肉连锁店,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这足以证明他的成功,正是因为他的成功为之后的毕业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成功例子,并且会有人跟着他的脚步走。 除开清华北大的传说,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富有创新理念的普通人。比如我的数据库老师他是个研究生,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现在被很多人调侃的职业——搬砖。那时他的家人对他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他自己却干劲满满工作

了两年,后来因为工地的原因他无奈被迫失业。之一段时间他做了很多其他职业,最后才做的老师,他的教学经历不长,但今年的颁奖典礼上他是秀的教师。这还得感谢他的第一份搬砖职业,正因为有这份经历,他给学生讲课思维很活跃,讲课方式也很形象的用工地的各种事物做比喻,这使抽象的数据变得简单易懂,所以他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高的,这何尝又不是源于创新而获得的成功呢? 如果发展中坚持的是一成不变,一味模仿,那就不叫发展,只能算是时间的流逝,社会是在创新中发展的,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前进。没有创新的人就如活着没了灵魂;没有创新的企业就如楼层没有阶梯,有创新才会进步。 路是人走出来的,不要等着别人去走,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这样做,那么这世界上就不会有路,要勇于创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条路的鼻祖。 【篇二:珍惜对手】 活在世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对手,他们往往和你不相上下,往往一个疏忽,他们就超越你了,这时候不免有失落感,也有一种更强的上进心。 有些人把对手当做敌人,或仇视,或不安。其实不然,每一个对手,都是值得珍惜的。 人说,人生得一知己乃一大幸事,对一个一生的知己很难得,但,一个一生的对手,亦是珍贵。不管生活也好,

我的阅读史(赖晓燕)

我的阅读史 赖晓燕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国西汉著名大学者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书是知识的殿堂,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人生的方向标。因此,阅读对于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来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如同一日三餐般重要。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深感惭愧,因为自己的阅读面太过狭窄,读过的书目不多。但今天还是静静回忆,给自己走过的岁月一个小结,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触动。 一、小学阶段“偷”读学“艺” 生长在农村的我,小学阶段除了学习教科书外,没有课外阅读的概念,那时从没有听说过“课外书”这几个字。课余时间接触得比较多的就是黑白插图配上简短文字的小人书,又称连环画。记得上中高年级时,班里好几个同学常从家里带来一些纸片发黄的连环画,我们就互相交换着看,常常在课间拿出来,几个同学围在一块儿津津有味地读着,在学校没读完,就带回家里看。那个时候,由于父母文化不多,对读书的理解较为狭义,认为读学校里的书才是务正业,课外书被当做闲书,所以不允许我们看。我在家常常背着爸爸妈妈偷偷地读那些小本连环画。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读《红灯记》这本连环画,被妈妈看到了,不由分说,就把我的书没收了,说我不好好学习,尽看

那些没用的书,我好说歹说,才从妈妈手里要回那本书,第二天还给了同学。从此以后,我更不敢在爸爸妈妈的眼皮底下读课外书了。但是,这依然没有打消我读课外书的念头,我仍然向同学借书,下午放学后躲在我家的厕所后面读书。《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渡江侦察记》这些革命题材的连环画让我了解到革命前辈的英勇无畏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西游记》、《女儿国》、《真假孙悟空》、《真假唐僧》、《文成公主》、《李元霸比武》、《警犬黑豹》、《好事多磨》等小人书频频出现在我的课余生活,占据了我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还有一些书籍,经过几十年岁月的洗礼已慢慢淡忘,早已记不起名字,但那时读书的场景还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上六年级时,不知从哪儿找到两本作文书,我欣喜若狂,每天如饥似渴地阅读,还把好词好句摘录在自己的一个精致的小本子上,以便习作时用来借鉴。暑假里,除读连环画、作文书外,我还从院子里上初中的哥哥姐姐那儿借来其他一些书籍阅读,不过假期里读“闲书”,爸爸妈妈是不管制的,而且家里唯一的知识分子——爷爷也喜欢读书,他还常常在读完一本书后就和我交流一番。我读过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以及姊妹篇《一千零一日》,还有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记得读完《康熙皇帝的故事》这本书,爷爷和我坐在一起交流故事内容,使我明白那些故事只是民间传说,跟历史还是有一定出入,爷爷就此还给我讲了许多其它的历史故事,这

教职工个人读书活动总结归纳

教职工个人读书活动总结归纳 篇一:2017教师个人读书活动总结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读书当然不仅是为了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学校的读书活动中使我受益匪浅。现将个人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敢于正确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其次,做一个有丰富业余爱好的人。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

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第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第四,新课改下,要转变班级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新课改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由以前关注学生所学的“知识”到现在关注学知识的“学生”。这种关注点的转移以及“学生中心理念”的确立,使教学领域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班级管理改革却相对滞后,一些不科学、忽视学生“自主性”、限制学生积极性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滞后的班级管理改革制约着新课改的整体推进,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彻底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和方式。 第五,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

《1978—2008私人阅读史》读后感

《1978—2008私人阅读史》读后感 暑假我拜读了《1978—2008私人阅读史》,感慨颇多。它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正如编者胡洪侠在后记中所说,其好有七: 其一,这是三十年来第一本集合各个方面高手撰写的私人阅读史; 其二,生逢其时; 其三,分量重,发前人所未发,透露了私人阅读秘辛; 其四,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 其五,被采访者提供的读书经历,方法和书单可以当做样本来看,具文献作用; 其六,说了真话,可读而且易读; 其七,制作煞费苦心。 在一片繁荣的荒凉中,对很多人来说,最希望的,就是有人给提供一个书单,把每年真正的好书罗列出来供人选择。但做这个工作难度很大,首先到底哪些书算是好书,会见仁见智,人人不同,畅销不一定好,好的不一定畅销。其次列出书单的人,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最后还要考虑受众的文化层次和修养。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况且,阅读都是个人行为,一个人读什么书,如何选择,皆是隐私性话题,特别是文化人,并不乐意真的开诚布公。缘由也不难明了,知识人的阅读事关自身观点、表达方式甚至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形成,多属打地基的隐蔽行为,公布出来,有点类似于脱光衣服过安检。记得梁文道就有过类似的想法,想采访一批人,重点看看他们的书房,征求董桥的意见,董桥就说,这怎么可以呢,文人的书房是最能透露他自身秘密的地方,是绝对不能允许别人进入的,好像梁文道最后只好作罢。 《1978——2008私人阅读史》也遭遇过这种尴尬,其中某些学者就拒绝提供书单,尤其是那些自己安身立命之本高度依赖外部资料的人,他们是绝对不会提供自己的阅读经历的,没办法,编者也只好退而求其次,根据采访中被采访人提到的著作自行制定一份书单。编者的意思,是最后每一个被采访者,按照三十年三十本书套路,提供三十本书。但实行下来,却完全走样。有的很规矩地列了三十本书,有的超过三十本,有的只列出三本,还有的干脆说,碰见什么读什么,没有特别爱好。抛开这些参差不齐,宏观看去,50后和60后(该书采访的对象只有一个70后,因为这两代人才有完整的三十年阅读史)的阅读经历高度一致,他们在相同的年代,读相同的书,思考的问题和走过的路也差不太远,因此,三十多人提供的书单,有一大部分是高度重合的。这种在相同的年代,读相同的书,思考相同的问题的事情,今天看起来很有意思。 他们都是从文化荒漠中走出来的人,经历过今天的人难以想象的阅读饥渴。出版编辑界大佬沈昌文就说过,一本被删减得七零八落的《情爱论》印了三十万册,《宽容》首印就十五万册,更有许多为了买一部文学名著而半夜到书店排队,挤碎门玻璃的事情。有一学者提供的故事更有意思,当年有朋友给他家送去一部《基督山伯爵》,他的父母居然杀鸡买肉沽酒款待,而这本书自从进了家门就不停地被借走,借书者络绎不绝。这种匪夷所思却真实发生的事儿,今天听起来犹如天书,不可思议,却是中国人经历过的真实历史。三十年河东河西之间,中国人就这样由阅读饥渴排队买书难,不知不觉走到了今天,阅读疲劳,书排队卖着难。 对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可以庆幸赶上了一个不错的时代,也可以哀叹生不逢时,因为读书不再具有神圣性,知识也不再被尊重,平板时代和微博时代的人们,都不怎么爱读书,更不喜欢买书,传承千载的立体阅读,深度思考,精神愉悦,今天被屏幕上动来动去的手指和140字的新八股以及急躁毫无耐心所取代。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和载体一旦形成,一定会反过来限制和框架人的思维和表达自由,过度陷入浅显平面快捷的表达方式,最后一定会影响人的思考深度和广度,让人变得浅白,浮躁和失去淡定从容。任何时代都有一种或者几种不

我的读书史 初中作文【1000字】

我的读书史初中作文【1000字】 五岁时,我的生日礼物是一本来自姐姐的《寓言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 蓝色为主打色,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横向排版的8k纸。里面的字又大又漂亮,字上面还有一行小小的拼音。当然还有我最爱的插图。 原本不大的书在幼时的我眼中却无比的厚重与庞大。也许从那时起,书就注定要融成我心中的一部分。 还记得那书中有一篇故事就是写三只蝴蝶的友情。当时一年级的我,爱极了那美美的、飘飘然的蝴蝶,硬是要拉过来两个我最要好的伙伴去扮演那三只蝴蝶,然后天天“X蝴蝶、X蝴蝶”的叫唤着跑来跑去。现在想起来惹得我们仨发笑。 第一本不带拼音的书是在七岁时买的《一千零一夜》,那些国外的神话实在让我搞不懂,总会想:不是盘古开天辟地然后女娲造人么,到了西方就成了上帝创造了世界然后亚当夏娃是人类的祖先。后来我才明白,是一个叫“文化差异”的东西在搞鬼。 脱离了神话,开始拓展到各个领域。

去看小说。当时对于我来说最好看的是《笑猫日记》是最好看的。接着是一系列杨红樱的书。其实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只会笑的猫与爱打滚的老鼠。 五六年级时,开始看科幻、魔法一类的小说,典型的《哈利波特》还有一系列的《XX小王子》。在看完那些之后,我便有了写作的念头。也曾尝试着下笔去写,但总觉得不行。每次停笔去读,就觉得写的特别烂,然后就搁笔了。 小升初的暑假,是我疯读名着的时期。因为姐姐爱看,所以家里有好多。《茶花女》、《汤姆叔叔的小屋》、《简爱》、《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大概就这些。其实有很多时候都看也看不懂,只好硬肯。实在不理解时就问问姐姐。总之那个暑假是一片天堂也是对于不爱名着的我来说是一片地狱啊! 初中以后,学习猛地一紧张,每次都是手痒痒的望着书,却不得不去写作业。后来适应了,又重新拿起书,生活又充实起来。 直到七年级升八年级时,我的读书观发生了改变。那年暑假我去了英国。同团的学哥学姐,个个都是优等生。与他们聊读书,我才发现自己读的真是少之又少。紧张感随即而来,蔓延在全身。从那时起,我便不再只看小说。常常看一些散文诗歌集。 我在读书方面也误入过歧途。六年级有段时间,我特别痴迷言情小说,桌肚里、柜子里满满的都是。后来我一狠心抱着垒的高高的书,重重的砸在班主任的

高中优秀议论文800字

高中优秀议论文800字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宽容和理解是决定性因素。 林则徐对于宽容也有独特的见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宽容是一个人的立命之本,底线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原则,友谊的小船为何说翻就翻? 建立友谊的小船,必将经历岁月的洗礼,挫折的刷新。管鲍之交让人神往;金兰之交初心依在;生死之交命相随。这些传承至今的美德何时存在“说翻就翻”的危险?古人信命,但我们不信!说到底还是本身无法做到真正的宽容! 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分道扬镳,让我们见识了物理界的大翻船;郭德纲与曹云金的沸沸扬扬,让我们领略了相声界的师徒翻船;郑爽与粉丝的对骂当歌,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放飞自我!友谊需要各退一步的海阔天空,需要一种独特的宽容去肯定它的存在。也许万千世界之中的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但提高个人修养和个人素质水平是我们为了实现中国梦所需要做出的贡献值。 说一千道一万,到底什么是宽容? 宽容犹如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多,假如人人都学会宽容,那么天地自然宽。假如人人都学会宽容,那么友谊的小船怎能说翻就翻。学会宽

容,不是因为他是绿草地中的那朵璀璨的花,而是我们拥有一颗红色跳动的心。学会宽容,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放开胸怀,友谊的小船还会说翻就翻吗? 红尘之中,因为有了宽容,你我才能够读懂彼此的心灵;因为有了宽容,我们才能建立“君子之交”的友谊小船,漫漫长路,几十年的人生我们只走了十分之一,学会宽容,未来的天是蓝色的,像沉寂的大海上的一艘巨艇,救命稻草离我们只差一步。 时间倒流回桃园三结义,三个不同的人却一起走向了人世的巅峰,他们彼此包容着性格中的缺陷,才造就了史书上的一段传奇佳话。有时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我们在根本上缺乏一些必备的素质。 宽容犹如宽广的大海,印证你那宽广的胸怀。 生活中,我们总会有顾虑,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也许,当我们拿起勇气,放下顾虑的时候,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块价格不菲的宝石只因有一道裂痕不那么完美。当地有着多年经验的老工匠没有放下心中的顾虑,担心宝石会变得更没有价值,他放弃了让一块带有裂痕的宝石成为两块完美宝石的机会。年轻的一个工匠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 也许,年轻的工匠没有多少经验,但是他拿出了勇气,

朱永新 阅读史也就是精神发育史

朱永新阅读史也就是精神发育史 2012年04月21日星期六新京报 多年前,朱永新四处激呼“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使得回顾自己的阅读史,重新检视自己的精神发展史,成为一场持续良久的精神运动。 然而,在读书人那里煽起阅读的自我省察,远非朱永新呐喊之抵岸。他一如既往奔走呼告,不懈地挖掘、阐释阅读的意义,从个人推至国家,从私人行为提升至社会公共生活。

激越的宣言,容易失声于冗长的时间,湮没于浩瀚的人群。朱永新自是对此了然于心,除呐喊疾呼之外,他与他的新教育团队,践行着关于阅读的点滴可能性,在现有的体制内辛勤开拓一片可能的自由空间。 本次访谈中,朱永新从自己的阅读经验出发,为我们分析了阅读在当下中国的处境,并解读阅读的力量与荣光。对于一个人而言,阅读是一种关于成长与完善的宗教,而对于一个社会而言,阅读则是关于人类文明与尊严的仪式。 朱永新身上,有着难得的乐观与从容,他的笑声几乎贯穿了整个采访过程,即便谈及令人焦急的现状,亦不吝微笑以对。 这种力量来自阅读?他点头,笑得纯净而憨拙。 阅读让我远离喧嚣 新京报:你一直在为“阅读”吆喝,作为一位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人,官员、学者、民间教育组织创办人,在你个人的当下生活中,阅读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朱永新:是啊,我一直在为阅读而吆喝,为阅读做义工,呵呵。 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我个人而言,首先,阅读让我超越世俗生活,心境变得宁静。作为一个行政官员,很多人可能会更多想到个人升迁、领导评价、人际交往,会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对外部世界的考量上。但是,因为阅读,我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省察自己的内心,关注内心的充盈,从浮躁重归平和。 其次,我把工作和阅读结合起来。人随时需要学习,作为工作中的人,必须有为工作而阅读的使命。无论是过去在苏州做市长,还是现在到民进中央做副主席,包括我之前在苏州大学做教务长,我都会读大量与我分管领域相关的书籍,可以说,我所有工作阶段取得的成绩,都与阅读密切相关。 另外,我也会因考虑自己的长远发展而阅读,比如《大国悲剧》、《民主是个好东西》,看起来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我的思维、对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把握局势有很大帮助,也不可不读。 还有一种我看得比较多的,就是人物传记。我觉得人经常需要从英雄那里汲取养分和力量。追随伟大的灵魂,可以让自己走得更远。另外就是读那些真正不朽的著作,那些不仅是人类的精神丰碑,更是丰美的人类精神盛宴,滋养灵魂。 领导干部最该读书 新京报:你为何如此强调为工作而阅读这一点,将其称为“使命”? 朱永新:也许你听起来觉得为工作而阅读挺正常的。但是,你去现实中看看,尤其是官员,有多少人在读书?非常少。为什么我们的官员,经常会出现决策错误,在我看来,就是不读书不学习不思考的结果。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当着总书记的面,建议领导干部要“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 领导干部的阅读,应当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群体阅读之一。原因不难理解:领导干部的视野是否开阔,对于自己分管领域是否熟悉,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与效果,甚至会影响到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阅读的力量——新教育实验《武侯宣言》 2013年11月9日、10日,欧洲华德福教育研究团队、美国核心知识团队、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团队、中国新教育研究团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齐聚武侯,对“阅读的力量”达成了以下共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是人类文化精神的集体守望;对教育,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是授之以渔的最终目的;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弭不公的改良工具,是对人类崇高“价值”和应有“秩序”的坚持;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是终身受益的个体福利,是开阔眼界,豁达胸怀,陶冶情操、启迪心灵、修身养性的最好方式;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是构建幸福的精神世界的根本途径。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所其蕴藏的伟大和神奇。茫茫宇宙,匆匆人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对自己生命的追问,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

感悟世界。为此——我们呼吁把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我们强调阅读中蕴涵的民族文化的根本精神;我们重视阅读仪式对生命的唤醒;我们推动阅读成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举措;我们坚持把最美好的童书给最美丽的童年;我们践行用快乐的阅读经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们努力让主动阅读的习惯伴随学生的一生;我们致力把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变成进取的行动;我们鼓励父母与教师成为孩子的阅读榜样与伙伴;我们把阅读推广做成教育公益慈善的基本模式。在现代化进程越来越造福人类也越来越困扰着人类时,我们更需要一种精神引领前行,这需要一股阅读的力量来支撑。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点亮一盏心灯。我们就是点燃孩子心灯的人。让我们点亮更多心灯,照亮我们的孩子,照亮我们的世界。改变,从阅读开始 文|朱永新|《光明日报》2016.4 读书,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抑或是生活本身。人间至美四月天,游目骋怀亦清欢。春天温软明媚,开启阅读之旅,氤氲书香校园。本刊特邀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新与浙江宁波效实中学副校长、哲学博士、浙江省特级教师张悦共话师生阅读,与书香惺惺相惜。“学校,应该成为阅读的天堂。”张悦:朱老师,您和阅读的关系,可以用“缔结了一段佳

我的读书史作文800字完美版

我的读书史作文800字 我一直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且坚信我是读书的料。可笑的是现实是反的。 我出身农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父母认为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去,前途将会万丈光芒,就像"鲤鱼跃龙门"那样,可想而知他们寄托了多大的希望在我身上。可我却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了他们。 读书的开始,我是骄傲的。我在一个条件不好,连英语课都没有的小学读书。似乎我每天只搞一点点的学习也能考个好成绩。我当时是膨胀的。这显然是我读书史败笔的开端。 自负的极端是自卑。初中同学们都很优秀,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因为没有英语基础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我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的课上一直似懂非懂,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又有其他几门功课,极大的打击了我的信心,变得自卑起来。当时成绩还是中上游,可慢慢的变得松懈起来。以至于生地会考前一天我还在家看电视被我爸妈骂了一顿。初中三年怀着这样的心态浑浑噩噩的混了过去。 在不久前,我看到?谁动了我的奶酪?里又一段话:拥有奶酪,你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当时我就在思考属于我的"奶酪"是什么?又在哪里?以前不管是别人问起还是作文里写什么理想、什么心仪的大学。都堂而皇之的敷衍过去。因为心中并没有这个想法。 在上了高中之后,才知道是不行的。我悄悄的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我真的很羡慕那些成绩好的人,问他们,他们都不谋而合的告诉我:有时,你的目标真的对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就算很苦,也是苦中作乐的。我刚开始是不理解的,有了目标后,我也感同身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他们在一起真的受益匪浅。 我走出了自负与自卑,再过两年就高考了,纵观我的读书史。可谓历经坎坷,才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不知喜耶?悲耶?也许只有认真对待你的人生,人生才会认真的对待你。‘’天生我才必有用‘’固然没错。像《伤仲永》里仲永天资聪慧,可后来不加以勤奋学习,最终成为普通人。‘’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我本是个普通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勤奋学习呢? 现实是反的,可现实是真的。

一切皆有可能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一切皆有可能作文800字 放学了,我像往常一样背着沉重的书包向家里走去。到了家,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书包,开始写作业。谁曾料想,看似平常的一天却是不同寻常的。 作业写到一半,钢笔没墨水了,我信步来到阳台,去柜子里拿墨水。恍惚间,我一不小心撞翻了柜子。我手忙脚乱地想要扶起柜子,一扇通往地下的门慢慢显露出来,门上还挂着一把闪亮的、崭新无比的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钥匙,打开门。一排金光闪烁的台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毫不犹豫地踏上去,谁料到那台阶竟是幻象而已。顺着幻象台阶我飞速掉进一个空洞里,也不知过了多久,大概要落到地球核心了吧! 忽然一扇门从我眼前闪过,我飞快地抓住门把手,想休息一会儿,但,一股怪风把我刮进了门里。门里面的世界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那是一个充满生气的“不可能不王国”:那里的玉米长上天、把天的一半给遮住;那里的草儿长成红色,红的比那正方形的太阳还要红;那里的天是绿色的,是淡淡的悠悠的绿,那里…… 我的心被融化在这生机盎然的“不可能不王国”里,伴随着小鸟的“喵喵”声、小狗的“嘎嘎”声,我躺在彩云端,思绪随着美景一直在飘。突然一阵凉风拂过,我才意识到我已经下来很久了,我竟然如此享受这不可思议的一切。在“不可能不王国”,一切皆有可能,我的心里也没有焦虑与紧张。在“不可能不王国”畅游了半天,我忽然想念我的朋友和家人了,竟然又想回到我那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这样想着,我就开始悠哉游哉往上浮,转眼间就飞回到阳台的柜子前。 我低头看看手表,时间竟然和离开的时候一模一样,原来在“不可能不王国”里度过的时间对我的真实不完美世界的时间竟然毫不影响。在“不可能不王国”玩,不会浪费时间;可以敞开心扉,做一些随心所欲的事情。在“不可能不王国”,我学会了双手着地倒着走路,学会了用脚写字、弹跳式奔跑及飞檐走壁,还有很多很多你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你也想去“不可能不王国”一探究竟吗?请随我到我家的阳台上……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这是2013年世界教育研究队对于阅读力量达成的共识。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是没有希望和未来的。对于人类来说,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相互映照,是人类文化的集体守望;对于教育来说,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是授之以渔的最终目的;对于社会来说,阅读是对人类崇高价值的应有坚持;对于个体来说,阅读又是开阔眼界、启迪心灵、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最好方式。 阅读在民族和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理论意义如此重要,那么在真正的实践意义上是否如此吶?答案是肯定的。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的犹太人有一个习惯,当孩子出生时,母亲会翻开《圣经》,滴上一滴蜂蜜让孩子去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以色列人如此热爱图书热爱阅读,所以尽管以色列人口稀少,却人才济济。以色列的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但那里的人凭借自己的智慧把自己的国家变成了绿洲,而且生产的粮食结余较多,源源不断地对外出口创造财富。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不及中国的百分之一,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匈牙利的诺贝尔奖得主很多,他们的发明也普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火柴、圆珠笔这样的小物件,也有变压器、电视显像管这样的管端产品。于此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并非泛泛而论的小事,而是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根本举措。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始终坚信,每一粒种子都有一股神奇的生命力量,这股力量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则能够给这粒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其中蕴藏的伟大和神奇。新教育实践者呼吁教师把阅读作为教学实践的重点,践行用快乐的阅读经历让学生爱上阅读,让主动阅读的习惯伴随学生的一生。在现代化的进程造福人类的同时它所产生的问题也深深地困扰着我们,这样就更需要一种精神的引领,需要阅读的力量来支撑。我想这就是提倡在孩子的童年时期语文学科素养阅读教学的背景与关键意义之所在。 在我国的教育实践当中阅读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在语文新课标的规范要求上,要求小学阶段的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阅读教学占据很重的比例。阅读是树人之源,是语文素养的核心。重读以树人便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标。

小学生读书改变了我演讲600字5篇

小学生读书改变了我演讲600字5篇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读书是传承礼貌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当伴随着读书而发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生读书改变了我演讲6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读书改变了我演讲600字(1) 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就如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以前,我很害怕改变。比如,开学时换老师了,我总会躲在一角悄悄哭泣,想念以前的老师;做什么事情,总是一成不变,不去求变、求新。 但自从我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像是长大了,不再是曾经那个害怕改变的小女孩了。现在,我发现改变无时无处不在发生。当我们周围的事情有所改变时,我们也要尽快调整自己,这样,我们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小时候的我不愿去找别的小朋友玩耍,总是等他们来找我。我好像忽略了外面的世界,对外面发生的一切都视而不见。妈妈发现后就告诉我,不应该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应该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主动与别人交流,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如今,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后,再想想妈妈告诉我的话,我终于明白了:我们不能一直待在原地固步自封,不去改变,那样就会止步不前。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条路走不通,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开辟另一条路,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读书真好,因为它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我要感谢它——书。 小学生读书改变了我演讲600字(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下午好: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呀!书籍是我们精神上的食粮,智慧上的源泉。学无止境,一个人如果想要进步,多读些书决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书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有一个总统林肯,他出生在一个卑微的家庭里,父亲是个鞋匠,家庭情况可想而知。但林肯不以自己的家庭情况为自卑,而是努力读书。由于他的勤奋与好学,从书籍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使智慧集于一身,读书改变了他的人生,从而踏上当总统的台阶。如果没有林肯的勤奋好学,不断汲取知识,阅读书籍,还有以后的地位吗?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要博览群书,知识才会更加充实。要如蜜蜂一样,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许许多多的人因书而受益匪浅,就如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华罗庚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个聪明的孩子。据说华罗庚读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一团糟,可是他努力读书,持之以恒,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成了的数学家。爱迪生、牛顿也是一样,但他们都是认真地读书,翱游于书的世界,最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