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汇编立体几何高考题老师版

2012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汇编立体几何高考题老师版
2012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汇编立体几何高考题老师版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年级高三辅导科目数学

授课老师课时数2h 第次课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8年月日:—:

1.(2014辽宁)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若//,//,

m n

αα则//

m n B.若mα

⊥,nα

?,则m n

C.若mα

⊥,m n

⊥,则//

nαD.若//

mα,m n

⊥,则nα

2.(2014新标1文)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B)

A.三棱锥

B.三棱柱

C.四棱锥

D.四棱柱

3.(2014浙江文) 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C)

A.若n

m⊥,α

//

n,则α

m B.若β

//

m,α

β⊥,则α

m

C.若β

m,β

n,α

n,则α

m D.若n

m⊥,β

n,α

β⊥,则α

m

4.(2013浙江文) 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C)

A.若m∥α,n∥α,则m∥n B.若m∥α,m∥β,则α∥β

C.若m∥n,m⊥α,则n⊥αD.若m∥α,α⊥β,则m⊥β

5.(2015年广东文)若直线

1

l和

2

l是异面直线,

1

l在平面α内,

2

l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A.l至少与1l,2l中的一条相交B.l与1l,2l都相交

C.l至多与1l,2l中的一条相交D.l与1l,2l都不相交

历年高考试题集锦(文)——立体几何

6.(2015年新课标2文)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下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1

A.

8

1

B.

7

1

C.

6

1

D.

5

1

1

1

2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截去部分是正方体的一个角,其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1

6

,所以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1

5

,故选D.

7.(2015年福建文)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A.822

+B.1122

+C.1422

+D.15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该几何体是底面为直角梯形,高为2的直四棱柱,且底面直角梯形的两底分别为12,,直角腰长为1,斜腰为2.底面积为

1

233

2

??=,侧面积为则其表面积为2+2+4+22=8+22,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122

+,故选B.

8.(2014安徽)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A )

A.213

+B.183

+C.21D.18

9.(2012福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D) A.球B.三棱锥C.正方体D.圆柱

10.(2014福建理)某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是三角形,则该几何体不可能是(A )

.A圆柱.B圆锥.C四面体.D三棱柱

11.(2012广东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体积为( C )

A.12π

B.45π

C.57π

D.81π

12(2012广东文)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它的体积为( C )

72π()B()A48π()Cπ

30()Dπ

24

13.(2013广东文)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B )

图 2

1

俯视图

侧视图

正视图

2

1

A.

1

6

B.

1

3

C.

2

3

D.1

14.(2013江西文)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

A.200+9π

B. 200+18π

C. 140+9π

D. 140+18π

15.(2012新标) 如图,网格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几何体的体积为

A.6

B.9

C.12

D.18

【答案】B

16.(2013新标1)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17.(2017·全国Ⅰ文)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的是( )

【答案】A

18、(2016年天津)将一个长方形沿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去一个棱锥,得到的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如

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左)视图为( B )

19、(2016年全国I 卷)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

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

3

,则它的表面积是( A )

(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

20、(2016年全国I 卷)如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11//CB D α平面,ABCD m α=I 平面,

11ABB A n α=I 平面,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

(A )

32(B )22(C )33(D )1

3

21、(2016年全国II 卷)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C )

(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

22、(2016年全国III 卷)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现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B )

(A )18365+ (B )54185+ (C )90 (D )81

23、(2016年浙江)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 交于直线l .若直线m ,n 满足m ∥α,n ⊥β,则( C ) A.m ∥l

B.m ∥n

C.n ⊥l

D.m ⊥n

24、(2017·全国Ⅱ文)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B ) A .90π

B .63π

C .42π

D .36π

25.(2014湖北文)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12π________.

26. (2017·全国Ⅲ文)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B )

A .π

B .3π4

C .π2

D .π4

27. (2014新标2文) 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D 为BC 中点,则三棱锥

11A B DC -的体积为( C )

(A )3 (B )

32 (C )1 (D )3

2

28.(2017·北京文)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D )

A .60

B .30

C .20

D .10

29.(2017·全国Ⅰ文)已知三棱锥S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SC 是球O 的直径.若平面SCA ⊥平面SCB ,SA =AC ,SB =BC ,三棱锥SABC 的体积为9,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

1.【答案】36π【解析】如图,连接OA ,OB .由SA =AC ,SB =BC ,SC 为球O 的直径知,OA ⊥SC ,OB ⊥SC .由平面SCA ⊥平面SCB ,平面SCA ∩平面SCB =SC ,OA ⊥SC 知,OA ⊥平面SCB .

设球O 的半径为r ,则OA =OB =r ,SC =2r ,∴三棱锥S -ABC 的体积V =13×(12SC ·OB )·OA =r 3

3,

即r 3

3

=9,∴r =3,∴S 球表=4πr 2=36π. 30、(2017·山东文,13)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1

4圆柱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2

+π

2

__.

31.(2012新标文) 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1

2AA 1,D 是棱AA 1

的中点。

(I) 证明:平面BDC ⊥平面1BDC 。(Ⅱ)平面1BDC 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答案】(Ⅰ)略;(Ⅱ)1:1.

32.(2013新标2文) 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

(1)证明:BC 1∥平面A 1CD ; (2)设AA 1=AC =CB =2,AB =22,求三棱锥C -A 1DE 的体积.

由(1)知,AB ⊥平面P AD ,故AB ⊥PE ,AB ⊥AD ,所以PE ⊥平面ABCD . 设AB =x ,则由已知可得AD =2x ,PE =

22

x , 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P ABCD =13AB ·AD ·PE =13x 3.由题设得13x 3=8

3,故x =2.

从而结合已知可得P A =PD =AB =DC =2,AD =BC =22,PB =PC =22, 可得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积为12P A ·PD +12P A ·AB +12PD ·DC +1

2BC 2sin 60°=6+2 3.

34.(2014山东文)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1

,,,,2

AP PCD AD BC AB BC AD E F ⊥==平面∥分别为线段,AD PC 的中点.

(I)求证:AP BEF ∥平面;(II )求证:BE PAC ⊥平面.【答案】略 35.(2014四川文) 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四边形11ABB A 和11ACC A 都为矩形。

D E

B 1

C 1

A

C

B

A 1

O

M

E

D

A

B

C

C 1A 1

B 1

(Ⅰ)若AC BC ⊥,证明:直线BC ⊥平面11ACC A ;

(Ⅱ)设D ,E 分别是线段BC ,1CC 的中点,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直线//DE 平面

1A MC ?请证明你的结论。

【简解】(Ⅰ)略(2)取线段AB 的中点M ,连接111,,,A M MC AC AC ,设O 为11,A C AC 的交点.由已知,O 为1AC 的中点.连接MD ,OE ,则MD ,OE 分别为1,ABC ACC ??的中位线. 所以,11

,,22

MD AC OE AC MD OE ∴P

P P , 连接OM ,从而四边形MDEO 为平行四边形,则DE MO P .

因为直线DE ?平面1A MC ,MO ?平面1A MC ,所以直线DE P 平面1A MC . 即线段AB 上存在一点M (线段AB 的中点),使得直线DE P 平面1A MC .

36.(2013北京文)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2CD AB =,平面PAD ⊥底面ABCD ,PA AD ⊥,E 和F 分别是CD 和PC 的中点,求证:

(1)PA ⊥底面ABCD (2)//BE 平面PAD (3)平面BEF ⊥平面PCD

37.(2012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B 1=A 1C 1,D ,E 分别是棱BC ,CC 1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 ),且AD ⊥DE ,F 为B 1C 1的中点.求证:

(1)平面ADE ⊥平面BCC 1B 1; (2)直线A 1F ∥平面ADE .

38.(2013江苏)如图,在三棱锥ABC S -中,平面⊥SAB 平面SBC ,BC AB ⊥, AB AS =,过A 作SB AF ⊥,垂足为F ,点G E ,分别是棱SC SA ,的中点. 求证:(1)平面//EFG 平面ABC ; (2)SA BC ⊥.

【答案】略

39.(2014江苏)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D E F ,,分别为棱PC AC AB ,,的中点.已知6PA AC PA ⊥=,,8BC =,5DF =.

(1)求证:直线P A ∥平面DEF ;(2)平面BDE ⊥平面ABC .

40.(2014北京文)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 BC ⊥,12AA AC ==,BC=1,

E 、

F 分别为11A C 、BC 的中点.

(1)求证:平面ABE ⊥平面11B BCC ;(2)求证:1//C F 平面ABE ;(3)求三棱锥E ABC -的体积.

C1

B1

A1

F

E

C

B

A

【简解】(1)AB⊥平面B1BCC1即可;(2)取AB中点G,C1F∥EG即可;(3)

3

3

41.(2015北京文)如图,在三棱锥V C

-AB中,平面V AB⊥平面C

AB,V

?AB为等边三角形,C C

A⊥B

且C C2

A=B=,O,M分别为AB,V A的中点.

(Ⅰ)求证:V//

B平面C

MO;(Ⅱ)求证:平面C

MO⊥平面V AB;(Ⅲ)求三棱锥V C

-AB的体积.【答案】(1)证明详见解析;(2)证明详见解析;(3)

3

3

.

42.(2015年新课标1卷)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交点,BE ABCD

⊥平面,

(I)证明:平面AEC⊥平面BED;

(II)若120

ABC

∠=o,,

AE EC

⊥三棱锥E ACD

-的体积为

6

3

,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

(I)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

因为BE⊥平面ABCD,所以AC⊥BE,故AC⊥平面BED.

又AC?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BED. ……5分

(II)设AB=x,在菱形ABCD中,又∠ABC=o

120,可得AG=GC=

3

2

x,GB=GD=

2

x

.

因为AE⊥EC,所以在Rt△AEC中,可的EG=

3

2

x.

由BE ⊥平面ABCD,知△EBG 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

22

x . 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 的体积E ACD V -=

13×1

2

AC ·GD ·BE=366243x =. 故x =2 ……9分

从而可得AE=EC=ED=6.所以△EAC 的面积为3,△EAD 的面积与 △ECD 的面积均为5. 故三棱锥E-ACD 的侧面积为3+25. ……12分

43.(2017·全国Ⅱ文)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1

2AD ,

∠BAD =∠ABC =90°.

(1)证明:直线BC ∥平面P AD ;(2)若△PCD 的面积为27,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2.(1)证明 在平面ABCD 内,因为∠BAD =∠ABC =90°,所以BC ∥AD . 又BC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故BC ∥平面P AD .

(2)解 如图,取AD 的中点M ,连接PM ,CM .由AB =BC =1

2AD 及BC ∥AD ,∠ABC =90°得四边形ABCM

为正方形,则CM ⊥AD .

因为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所以PM ⊥AD ,PM ⊥底面ABCD .因为CM ?底面ABCD ,所以PM ⊥CM .

设BC =x ,则CM =x ,CD =2x ,PM =3x ,PC =PD =2x . 取CD 的中点N ,连接PN ,则PN ⊥CD ,所以PN =

14

2

x .因为△PCD 的面积为27, 所以12×2x ×142

x =27,解得x =-2(舍去)或x =2.于是AB =BC =2,AD =4,PM =2 3.

所以四棱锥P ABCD的体积V=

1

2(2+4)

2×23=4 3.

44、(2016年江苏省高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

B1B上,且

11

B D A F

⊥,

1111

AC A B

⊥.

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2)平面B1DE⊥平面A1C1F.

(2)在直三棱柱

111

ABC A B C

-中,

1111

AA⊥平面A B C因为

11

AC?平面

111

A B C,所以

111

AA⊥A C

又因为

111111*********

,,

AC A B AA ABB A A B ABB A A B AA A

⊥??=

I

,平面平面所以

11

AC⊥平面

11

ABB A

因为

1

B D?平面

11

ABB A,所以

111

AC B D

又因为

1111111111111

C F,C F,

B D A A

C A A F A AC A F A

⊥??=

I

F,平面平面所以

111

C F

B D A

⊥平面

因为直线

11

B D B DE

?平面,所以

1

B DE

平面

11

.

AC F

⊥平面

45、(2016年全国I卷)如图,已知正三棱锥P-ABC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P A=6,顶点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为点D,D在平面P AB内的正投影为点E,连结PE并延长交AB于点G.

(I)证明:G是AB的中点;

(II)在图中作出点E在平面P AC内的正投影F(说明作法及理由),并求四面体PDEF的体积.

P

A

B

D C

G

E

(II )在平面PAB 内,过点E 作PB 的平行线交PA 于点F ,F 即为E 在平面PAC 内的正投影.

理由如下:由已知可得PB PA ⊥,⊥PB PC ,又//EF PB ,所以EF PA EF PC ,⊥⊥,因此EF ⊥平面PAC ,即点F 为E 在平面PAC 内的正投影.

连结CG ,因为P 在平面ABC 内的正投影为D ,所以D 是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 由(I )知,G 是AB 的中点,所以D 在CG 上,故2

.3

=

CD CG 由题设可得⊥PC 平面PAB ,⊥DE 平面PAB ,所以//DE PC ,因此21

,.33

==PE PG DE PC 由已知,正三棱锥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且6=PA ,可得2,2 2.==DE PE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EFP 中,可得 2.==EF PF 所以四面体PDEF 的体积114

222.323

=

????=V 46、(2016年全国II 卷高考) 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点E 、F 分别在AD ,

CD 上,AE CF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 (Ⅰ)证明:'AC HD ⊥; (Ⅱ)若5

5,6,,'224

AB AC AE OD ===

=,求五棱锥D ABCEF '-体积.

试题解析:(I )由已知得,,.⊥=AC BD AD CD 又由=AE CF 得=

AE CF

AD CD

,故//.AC EF 由此得,'⊥⊥EF HD EF HD ,所以//.'AC HD . (II )由//EF AC 得

1

.4

==OH AE DO AD 由5,6==AB AC 得22 4.==-=DO BO AB AO 所以1, 3.'===OH D H DH 于是2

2

2

2

2

(22)19,''+=+==OD OH D H 故.

'⊥OD OH

由(I )知'⊥AC HD ,又,'⊥=I AC BD BD HD H ,所以⊥AC 平面,'BHD 于是.'⊥AC OD 又由,'⊥=I OD OH AC OH O ,所以,'⊥OD 平面.ABC 又由=

EF DH AC DO 得9

.2

=EF 五边形ABCFE 的面积11969

683.2224

=

??-??=S 所以五棱锥'ABCEF D -体积169232

22.342

=

??=V 47、(2016年全国III 卷高考)如图,四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D ,AD BC P ,

3AB AD AC ===,4PA BC ==,M 为线段AD 上一点,2AM MD =,N 为PC 的中点.

(I )证明MN P 平面PAB ; (II )求四面体N BCM -的体积.

(Ⅱ)因为⊥PA 平面ABCD ,N 为PC 的中点,所以N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PA 2

1

. ....9分 取BC 的中点E ,连结AE .由3==AC AB 得BC AE ⊥,522=-=BE AB AE .

由BC AM ∥得M 到BC 的距离为5,故52542

1

=??=?BCM S . 所以四面体BCM N -的体积3

5423

1

=??=

?-PA S V BCM BCM N . .....12分 48.(2017·北京文)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AB ,P A ⊥BC ,AB ⊥BC ,P A =AB =BC =2,D 为线段AC 的中点,E 为线段PC 上一点.

(1)求证:P A ⊥BD ; (2)求证:平面BDE ⊥平面P AC ; (3)当P A ∥平面BDE 时,求三棱锥E -BCD 的体积.

(1)证明 因为P A ⊥AB ,P A ⊥BC ,AB ∩BC =B ,所以P A ⊥平面ABC .又因为BD ?平面ABC ,所以P A ⊥BD . (2)证明 因为AB =BC ,D 是AC 的中点,所以BD ⊥AC .由(1)知,P A ⊥BD ,

51、(2011年全国I 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60,2,DAB AB AD PD ∠==⊥o 底面ABCD 。

(I )证明:PA BD ⊥ (II )设1PD AD ==,求棱锥D PBC -的高。 (18)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

从而BD 2

+AD 2

= AB 2

,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Ⅱ)过D 作D E ⊥PB 于E ,

由(I )知BC ⊥BD,又PD ⊥底面ABCD ,

所以BC ⊥平面PBD ,而DE ?平面PBD ,故DE ⊥BC,所以DE ⊥平面PBC 由题设知PD=1,则BD=3,PB=2,由DE ﹒PB=PD ﹒BD 得DE=

23,即棱锥D PBC -的高为2

3

52、(2014年全国I 卷)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BB 1C 1C 为菱形,B 1C 的中点为O ,且AO ⊥

平面BB 1C 1C .

(1)证明:B 1C ⊥AB ; (2)若AC ⊥AB 1,∠CBB 1=60°,BC=1,求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高.

A

B

C

D

P

(1)证明:连接BC1,则O为B1C与BC1的交点,∵侧面BB1C1C为菱形,∴BC1⊥B1C,

∵AO⊥平面BB1C1C,∴AO⊥B1C,∵AO∩BC1=O,∴B1C⊥平面ABO,∵AB?平面ABO,∴B1C⊥AB;(2)解:作OD⊥BC,垂足为D,连接AD,作OH⊥AD,垂足为H,∵BC⊥AO,BC⊥OD,AO∩OD=O,∴BC⊥平面AOD,∴OH⊥BC,∵OH⊥AD,BC∩AD=D,∴OH⊥平面ABC,

∵∠CBB1=60°,∴△CBB1为等边三角形,∵BC=1,∴OD=,

∵AC⊥AB1,∴OA=B1C=,由OH?AD=OD?OA,可得AD==,∴OH=,

∵O为B1C的中点,∴B1到平面ABC的距离为,∴三棱柱ABC﹣A1B1C1的高.

高中数学集合历届高考题及答案解析

(A) {1,2} (B) {0,1,2} (C){x|0 ≤x<3} (D) {x|0 ≤x ≤3} (C) { x -1≤ x ≤1} (D) { x -1≤ x < 1} 3. ( 2010辽宁文)(1)已知集合 U 1,3,5,7,9 , A 1,5,7 ,则C U A 7. ( 2010山东文)(1)已知全集 U R ,集合 M x x 2 4 0 ,则 C U M = A. x 2 x 2 B. x 2 x 2 C . x x 2或 x 2 D. x x 2或 x 2 2 8. ( 2010北京理)(1) 集合 P {x Z 0 x 3},M {x Z x 2 9},则 PI M =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语 一、选择题 1. ( 2010浙江理)(1)设 P={x ︱x <4},Q={x ︱ x 2 <4},则 A ) p Q B )Q P ( C ) p CR Q (D ) Q CR P 2. (2010 陕西文) 1. 集合 A ={x -1≤ x ≤2}, B ={ x x<1},则 A ∩B =( (A){ x x< 1} B ){x -1≤ x≤2} A ) 1,3 B ) 3,7,9 C ) 3,5,9 D ) 3,9 4. ( 2010辽宁理) 1.已知 A ,B 均为集合 U={1,3,5,7,9} 的子集,且 A ∩B={3}, eu (A ){1,3} (B){3,7,9} (C){3,5,9} (D){3,9} 5. ( 2010 江 西 理 ) 2. 若 集 合 A= x| x 1, x R , A. x| 1 x 1 B. x|x 0 C. x|0 x 1 D. 6. ( 2010浙江文)(1)设 P {x|x 1}, Q {x|x 2 4},则 P Q (A) {x| 1 x 2} (B) {x| 3 x 1} (C) { x|1 x 4} (D) {x| 2 x 1}

2019年全国I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9年全国I 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设3i 12i z -=+,则z = A .2 B .3 C .2 D .1 2.已知集合{}{}{}1,2,3,4,5,6,72,3,4,52,3,6,7U A B ===,,,则 A .{}1,6 B .{}1,7 C .{}6,7 D .{}1,6,7 3.已知0.20.3 2log 0.2,2,0.2a b c ===,则 A .a b c << B .a c b << C .c a b << D .b c a << 4.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 51-( 51 2 -≈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 51 2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cm ,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cm ,则其身高可能是

A .165 cm B .175 cm C .185 cm D .190cm 5.函数f (x )= 2 sin cos x x x x ++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 A . B . C . D . 6.某学校为了解1 000名新生的身体素质,将这些学生编号为1,2,…,1 000,从这些新生中用系统抽样方法等距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体质测验.若46号学生被抽到,则下面4名学生中被抽到的是 A .8号学生 B .200号学生 C .616号学生 D .815号学生 7.tan255°= A .-2-3 B .-2+3 C .2-3 D .2+3 8.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2b ,且(a -b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A . π6 B . π3 C . 2π3 D . 5π6 9.如图是求 112122 + +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 A .A = 12A + B .A =12A + C .A = 1 12A + D .A =112A +

全国高考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综合题型汇总

新课标立体几何常考证明题汇总 1、已知四边形ABCD 是空间四边形,,,,E F G H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 (1) 求证: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 若 BD=AC=2,EG=2。求异面直线AC 、BD 所成的角和EG 、BD 所成的角。 证明:在ABD ?中,∵,E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1 //,2 EH BD EH BD = 同理,1 //,2 FG BD FG BD =∴//,EH FG EH FG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 90° 30 ° 考点:证平行(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BC AC AD BD ==,E 是AB 的中点。 求证:(1)⊥AB 平面CDE; (2)平面CDE ⊥平面ABC 。 证明:(1)BC AC CE AB AE BE =??⊥?=? 同理, AD BD DE AB AE BE =? ?⊥?=? 又∵CE DE E ?= ∴AB ⊥平面CDE (2)由(1)有AB ⊥平面CDE 又∵AB ?平面ABC , ∴平面CDE ⊥平面ABC 考点: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 A H G F E D C B A E D B C

3、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AA 的中点, 求证: 1//A C 平面BDE 。 证明:连接AC 交BD 于O ,连接EO , ∵E 为1AA 的中点,O 为AC 的中点 ∴EO 为三角形1A AC 的中位线 ∴1//EO AC 又EO 在平面BDE 内,1A C 在平面BDE 外 ∴1//A C 平面BDE 。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 4、已知ABC ?中90ACB ∠=o ,SA ⊥面ABC ,AD SC ⊥,求证:AD ⊥面SBC . 证明:90ACB ∠=∵° BC AC ∴⊥ 又SA ⊥面ABC SA BC ∴⊥ BC ∴⊥面SAC BC AD ∴⊥ 又,SC AD SC BC C ⊥?=AD ∴⊥面SBC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 5、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1) C 1O ∥面11AB D ;(2)1 AC ⊥面11AB D . 证明:(1)连结11A C ,设 11111 A C B D O ?=,连结1AO ∵ 1111ABCD A B C D -是正方体 11A ACC ∴是平行四边形 ∴A 1C 1∥AC 且 11A C AC = 又1,O O 分别是11,A C AC 的中点,∴O 1C 1∥AO 且11O C AO = 11AOC O ∴是平行四边形 111,C O AO AO ∴? ∥面11AB D ,1C O ?面11AB D ∴C 1O ∥面11AB D (2)1CC ⊥Q 面1111A B C D 11!CC B D ∴⊥ 又 1111 A C B D ⊥∵, 1111B D A C C ∴⊥面 1 11AC B D ⊥即 同理可证 11 A C AD ⊥, 又 1111 D B AD D ?= ∴1A C ⊥面11AB D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平行四边形),线面垂直的判定 A E D 1 C B 1 D C B A S D C B A D 1O D B A C 1 B 1 A 1 C

高考数学文科集合习题大全完美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选择题 1 .设全集U={1,2,3,4,5,6} ,设集合P={1,2,3,4} ,Q{3,4,5},则P∩(C U Q)= ( ) A .{1,2,3,4,6} B .{1,2,3,4,5} C .{1,2,5} D .{1,2} 2 .设集合A ={x |1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 全国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文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1,2} ( ) 5.若某群里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又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 A.0.3 B.0.4 C.0.6 D.0.7 A.π 4B.π 2 C.π D.2π 8.直线x+y+2=0分别于x轴,y轴交于A,B两点,则?ABP的面积的取值范围是()A.[2,6] B.[4,8] C.[√2,3√2] D.[2√2,3√2] A.π 2B.π 3 C.π 4 D.π 6 A.12√3 B.18√3 C.24√3 D.54√3 14.某公司有大量客户,且不同年龄段客户对其服务的评价有较大差异,为了解客户的评价,该公司准备进行抽样调查,可供选择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则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

19.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弧CD 上异于C,D 的点。 (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 20. 已知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椭圆C :22143x y +=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1,(0)M m m >. (1)证明:1;2 k <- (2)设F 为C 右焦点,P 为C 上一点,且0FP FA F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证明:2.FP FA F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10分)

(完整版)2019年高考试题汇编文科数学--立体几何

(2019全国1文)16.已知90ACB ∠=?,P 为平面ABC 外一点,2PC =,点P 到ACB ∠两边,AC BC 的距离均为3,那么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 . 答案: 2 解答: 如图,过P 点做平面ABC 的垂线段,垂足为O ,则PO 的长度即为所求,再做,PE CB PF CA ⊥⊥,由线面的垂直判定及性质定理可得出,OE CB OF CA ⊥⊥,在Rt PCF ?中,由2,3PC PF ==,可得出1CF =,同理在Rt PCE ?中可得出1CE =,结合90ACB ∠=?,,OE CB OF CA ⊥⊥可得出1OE OF ==,2OC =,222PO PC OC =-= (2019全国1文)19.如图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是菱形,14,2AA AB ==,60BAD ∠=o , ,,E M N 分别是11,,BC BB A D 的中点. (1)证明://MN 平面1C DE (2)求点C 到平面1C DE 的距离. 答案: 见解析 解答: (1)连结1111,AC B D 相交于点G ,再过点M 作1//MH C E 交11B C 于点H ,再连结GH ,NG . Q ,,E M N 分别是11,,BC BB A D 的中点. 于是可得到1//NG C D ,//GH DE , 于是得到平面//NGHM 平面1C DE , 由MN ?Q 平面NGHM ,于是得到//MN 平面1C DE

(2)E Q 为BC 中点,ABCD 为菱形且60BAD ∠=o DE BC ∴⊥,又1111ABCD A B C D -Q 为直四棱柱,1DE CC ∴⊥ 1DE C E ∴⊥,又12,4AB AA ==Q , 1DE C E ∴=,设点C 到平面1C DE 的距离为h 由11C C DE C DCE V V --=得 1111 143232 h ?=?? 解得h = 所以点C 到平面1C DE (2019全国2文)7. 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答案:B 解析: 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得答案. (2019全国2文)16.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 个面,其棱长为 .(本题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

高考文科数学函数专题讲解及高考真题精选含答案

函 数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分别记做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 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

高考文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模块 知识点考查内容了解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列举法、描述法√包含于相等的含义√识别给定集合子集√全集于空集√并集于交集的含义与运算√补集的含义与运算√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分段函数√函数单调性、最值及几何意义√函数奇偶性√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指数函数模型背景√有理、实数指数幂、幂的运算指数函数概念、单调性√指数函数图像√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换底公式、自然对数、常用对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单调性√对数函数的图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幂函数的概念√幂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跟的个数√集合图像,用二分法求近似解指、对、幂函数的增长特征√函数模型的应用√柱、锥、台的结构特征√三视图√斜二测画法和直观图√平行、中心投影√三视图和直观图√球、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线面的位置关系定义√线面平行的判定 √面面平行的判定 √线面垂直的判定 √面面垂直的判定 √线面平行的性质 √面面平行的性质 √线面垂直的性质 √面面垂直的性质 √ 用已获结论证明空间几何体中的位置关系点、线、面位置关系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知识要求集合 函数概念 与基本初 等函数1 立体几何初步幂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应用空间几何体

结合图形,确定直线位置关系的几何要素√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计算公式√判定直线平行或垂直√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圆的几何要素,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用直线与圆的方程√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算法的含义与思想√顺序、条件分支、循环逻辑结构√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样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茎叶图√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平均数和标准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画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方程√频率和概率的意义√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古典概型古典概型及其计算公式√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发生的概率√随机数的意义,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几何概型的意义√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互化√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单位圆的三角函数线√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正余弦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对称 中心 √正切函数性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正弦型函数的参数对图像变化的影响√向量的实际背景√ 平面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实际背景用样本估计总体变量的相关性事件与概率几何概型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三角函数直线与方程 圆的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随机抽样统计 基本初等函数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算法初步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3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课标全国Ⅰ,文1)已知集合A ={1,2,3,4},B ={x |x =n 2,n ∈A },则A ∩B =( ). A .{1,4} B .{2,3} C .{9,16} D .{1,2} 【答案】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知识。 【解析】∵B ={x |x =n 2,n ∈A }={1,4,9,16}, ∴A ∩B ={1,4}. 2.(2013课标全国Ⅰ,文2)212i 1i +(-) =( ). A. ?1?12i B .11+i 2 - C .1+12i D .1?12i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 【解析】212i 12i 12i i 2i 1i 2i 22++(+)-+===(-)-=11+i 2 -. 3.(2013课标全国Ⅰ,文3)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是( ). A .12 B .13 C .14 D .1 6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列举法解古典概型问题的基本能力。 【解析】由题意知总事件数为6,且分别为(1,2),(1,3),(1,4),(2,3),(2,4),(3,4),满足条件的事件数是2,所以所求的概率为13 . 4.(2013课标全国Ⅰ,文4)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a >0,b >0) 的离心率为2,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 y =±14x B .y =±13x C .12 y x =± D .y =±x 【答案】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解析】∵e = c a =2254 c a =. ∵c 2=a 2+b 2,∴2214b a =.∴12 b a =.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b y x a =±,

(完整版)2017年全国1卷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本试卷共5页,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2x x <,B ={}|320x x ->,则 A .A I B =3|2x x ? ?< ??? ? B .A I B =? C .A U B 3|2x x ? ?=

高考文科数学立体几何试题汇编

图 2 俯视图 侧视图 正视图1.(北京8)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对角线1BD 的三等分点, 则 P 到各顶点的距离的不同取值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广东卷6)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 A .1 6 B .1 3 C .2 3 D .1 3. (广东卷8)设l 为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l α,//l β,则//αβ B .若l α⊥,l β⊥,则//αβ C .若l α⊥,//l β,则//αβ D .若αβ⊥,//l α,则l β⊥ 4. (湖南卷7)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其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 的矩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等于 A . B.1 C. 1 2 5. 江西卷8).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200+9π B. 200+18π C. 140+9π D. 140+18π 6. (辽宁卷10)已知三棱柱 1116.34ABC A B C O AB AC -==的个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若,, ,AB AC ⊥112AA O =,则球的半径为 A . 2 B . C .13 2 D .B .. (全国卷11)已知正四棱柱1111112,ABCD A B C D AA AB CD BDC -=中,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 A ) 23 (B (C (D )1 3 8. (四川卷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可以是( )

(A )棱柱 (B )棱台 (C )圆柱 (D )圆台 9. (全国新课标9)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 (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正视图可以为( ) (A) (B) (C) (D) 10.(浙江卷4)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 、若m ∥α,n ∥α,则m ∥n B 、若m ∥α,m ∥β,则α∥β C 、若m ∥n ,m ⊥α,则n ⊥α D 、若m ∥α,α⊥β,则m ⊥β 11.(浙江卷5)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108cm 3 B 、100 cm 3 C 、92cm 3 D 、84cm 3 12. (重庆卷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题(8)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180 (B )200 (C )220 (D )240 13. (辽宁卷1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14.(安徽15)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P 为BC 的中点,Q 为线段1CC 上的动点,过点,,A P Q 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记为S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 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当1 02 CQ << 时,S 为四边形

高考文科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集合(学生版)

专题1:集合 【考试要求】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集合。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知识要点】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思考:a {}a ;?{0};?{}? 感悟:正确理解集合的含义,正确使用集合的基本符号。 3、集合的基本运算 是任何非空集A ??,?B(B ≠?)

4、常用的结论 (1))()()(B C A C B A C U U ?=?B)(C )()(U ?=?A C B A C U (2)A B A B ??= ;A B A B ??= 【考点精练】 考点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已知集合2{2013,10122013,2012}A a a a =+-+,且2013A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 变式:已知集合{,,1}b a a 与集合2{,,0}a a b +相等,求20132013a b +的值。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由:17A ;5-A ;17B 。 3、设集合{1,1,3}A =-,2{2,4}B a a =++,则{3}A B = 时,实数a 的值为。 考点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设全集为R ,集合{|21}M x y x ==+,2 {|}N y y x ==-,则( ) A 、M N ? B 、N M ? C 、M N = D 、{(1,1)}M N =-- 2、设集合{(,)|46}A x y x y =+=,{(,)|327}B x y x y =+=,则满足()C A B ? 的集合C 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 3、若x A ∈,则 1A x ∈,就称A 是伙伴关系的集合,集合11 {1,0,,,1,2,3}32 M =-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各数是。 4、设2 {|8150}A x x x =-+=,{|10}B x ax =-= (1)若1 5 a =,试判定集合A 与B 的关系;(2)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

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

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 一 考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近年的 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 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简易逻辑考查 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 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性质。导数部分一方面考查导数的 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另一方面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 值等,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三是导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和 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 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 考点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一般是2道小题,1道综合解答题。小题一道考查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及运算等,另一 道对三角知识点的补充。大题中如果没有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可能就是一道 和解答题相互补充的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也可能是考查平面向 量为主的试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向量重点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 念及应用,向量与直线、圆锥曲线、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结合,解决角度、垂直、 共线等问题是“新热点”题型. 考点四:数列与不等式 不等式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 本不等式的应用等,通常会在小题中设置1到2道题。对不等式的工具性穿插在数列、解 析几何、函数导数等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概念、 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的灵活应用,一道解答题大多凸显以数列知识为工具,综合 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属于中、高档题目. 考点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2010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科数学(必修+选修)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第Ⅱ卷3 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 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 A B P A P B +=+ 2 4S R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 3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1) (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一、选择题 (1)cos 300?= (A)2 - 12 (C) 12 (D) 2 1.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特殊三角函数值等三角函数知识 【解析】()1co s 300co s 36060co s 602 ?=?-?=?= (2)设全集{}1,2,3,4,5U =,集合{}1,4M =,{}1,3,5N =,则()U N M ?=e A.{}1,3 B. {}1,5 C. {}3,5 D. {}4,5 2.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集合有关知识 【解析】{}2,3,5U M =e,{}1,3,5N =,则()U N M ?=e{}1,3,5{}2,3,5?={}3,5

高考文科数学重点题型(含解析)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题 (数学文课标版) (30道选择题+20道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30道) 1.集合}032|{2 <--=x x x M ,{|220}N x x =->,则N M 等于 A .(1,1)- B .(1,3) C .(0,1) D .(1,0)- 2.知全集U=R ,集合 }{ |A x y ==,集合{|0B x =<x <2},则()U C A B ?= A .[1,)+∞ B .()1+∞, C .[0)∞,+ D .()0∞,+ 3.设a 是实数,且 112 a i i +++是实数,则a = A.1 B.12 C.3 2 D.2 4. i 是虚数单位,复数1i z =-,则2 2z z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5. “a=-1”是“直线2a x y 60-+=与直线4x (a 3)y 90--+=互相垂直”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命题p :“βαs i n s i n =,且βαcos cos =”,命题q :“βα=”。则命题p 是命 题q 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 7.已知a R ∈,则“2a >”是“2 2a a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是9,则判断框内m 的取值范围是 (A )(42,56] (B )(56,72] (C )(72,90] (D )(42,90) 9.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S 是30,则①可以为 A .?2≤n B .?3≤n C .?4≤n D .?5≤n 10.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函数()log (2)3(0a f x x a =++>且1)a ≠的图像恒过定点P ,若角θ的终边过点P ,则2 cos sin 2θθ+的值等于( ) A .12- B .12 C. 710 D .7 10 - 11.已知点M ,N 是曲线x y πsin =与曲线x y πcos =的两个不同的交点,则|MN|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 D .2 12.如图所示为函数()()2sin f x x ω?=+(0,0ω?π>≤≤)的部分图像,其中,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那么()1f -=( )

2019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最新整理)

文科数学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 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 和系列4 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 程、选修课程系列1 和系列4 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 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 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 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 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 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 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 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 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 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 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 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 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 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全国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科)(课标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x |-1<x <3},N={x |-2<x<1}则M ∩N=( ) A. )1,2(- B. )1,1(- C . )3,1( D. )3,2(- (2)若0tan >α,则 A. 0sin >α B. 0cos >α C. 02sin >α D. 02cos >α (3)设i i z ++=11,则=||z A . 21 B . 22 C. 23 D. 2 (4)已知双曲线)0(13 2 22>=-a y a x 的离心率为2,则=a A . 2 B. 26 C. 2 5 D. 1 (5)设函数)(),(x g x f 的定义域都为R ,且)(x f 是奇函数,)(x g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x g x f 是偶函数 B. )(|)(|x g x f 是奇函数 C. |)(|)(x g x f 是奇函数 D. |)()(|x g x f 是奇函数 (6)设F E D ,,分别为ABC ?的三边AB CA BC ,,的中点,则=+FC EB A. AD B. AD 21 C . BC ? D. BC 21 (7)在函数①|2|cos x y =, ②|cos |x y = ,③)62cos(π+=x y ,④)42tan(π -=x y 中,最小正周期为π的所有函数为 A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事一个几何体的 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 A.三棱锥 B.三棱柱 C.四棱锥 D.四棱柱 (9)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 M =( ) A. 20 B.7 C.16 D .15

2017届文科数学立体几何大题训练 (1)

2017届文科数学立体几何大题训练 1. 如图,三棱锥A —BPC 中,AP ⊥PC ,AC ⊥BC ,M 为AB 中点,D 为PB 中点,且△PMB 为正三角形. (Ⅰ)求证:DM 如图1,在四棱锥ABCD P -中,⊥PA 底面ABCD ,面ABCD 为正方形,E 为侧棱PD 上一点,F 为AB 上一点.该四棱锥的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如图2所示. (Ⅰ)求四面体PBFC 的体积; (Ⅱ)证明:AE ∥平面PFC ; (Ⅲ)证明:平面PFC ⊥平面PCD . 3. 如图,四棱柱P ABCD -中, .//,,AB PAD AB CD PD AD F ⊥=平面是DC 上的点且1 ,2 DF AB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 (Ⅰ)求证://AB 平面PDC ; (Ⅱ)求证:PH BC ⊥; (Ⅲ)线段P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EF ⊥平面PAB 说明理由. F A D P C H

4.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菱形,,为的 中点。 (1)若 ,求证:平面 ; (2)点在线段上, ,试 确定的值,使; 5. .如图,E 是矩形ABCD 中AD 边上的点,F 为CD 边的中点, 2 43 AB AE AD ===,现将ABE ?沿BE 边折至PBE ?位置,且平面PBE ⊥平面 BCDE . ⑴ 求证:平面PBE ⊥平面 PEF ; ⑵ 求四棱锥P BEFC -的体积. P B C E D F E

6.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 90ABC BCD ∠=∠=,PA PD DC CB a ====,2AB a =,E 是PB 中点,H 是AD 中点. (Ⅰ)求证://EC 平面APD ;(Ⅱ)求三棱锥E BCD -的体积. 7. 如图,在三棱锥S ABC -中,侧面SAB 与侧面SAC 均为等边三角形, 90BAC ∠=°,O 为BC 中点. (Ⅰ)证明:SO ⊥平面ABC ; (Ⅱ)求异面直线BS 与AC 所成角的大小.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