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的诊断防治要点

合集下载

鹅的八大疾病

鹅的八大疾病

鹅的八大疾病夏季鹅群中常见的八大疾病分别为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鹅大肠杆菌病、鹅霍乱(巴氏杆菌病)、鹅曲霉菌病、鹅软脚病、鹅白痢、鹅中毒症。

1、小鹅瘟:病鹅会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水样稀便,鼻孔会流出浆性分泌物,治疗时可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

2、鹅副黏病毒病:病鹅出现拉稀、精神萎靡等症状,可通过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一、小鹅瘟1、症状(1)鹅发生严重的下痢,排出水样稀便,颜色多为黄白色或黄绿色,鼻孔还会流出浆性分泌物,且经常摇头。

(2)部分患病鹅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

2、防治方法(1)种鹅产蛋前1个月,注射2次小鹅瘟疫苗,如果不对母鹅做防疫处理,可在小鹅1日龄时皮下注射小鹅瘟疫苗,或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

(2)发病时,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喂服藿香正气水,每天2次,每次1毫升。

二、鹅副黏病毒病1、症状(1)症状具有3-5天的潜伏期,发病后病鹅会出现拉稀(排出黄色、绿色、白色、红色的稀粪)、眼中有分泌物、精神萎靡、随水漂流、行走无力的情况,部分鹅在发病后期会表现出扭头、转圈等神经症状。

(2)10日龄的雏鹅,会出现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发病6-7天会有所好转,9-10天后自然恢复。

2、防治方法此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打疫苗进行预防。

三、鹅大肠杆菌病1、症状此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取决于发病年龄、侵害部位以及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等因素,发病原因主要为饲养管理不当,其中饲料和饮水被病鹅的粪便污染是传播此病的主要原因。

2、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定时消毒,舍内保持通风干燥,冬季做好防寒措施。

(2)向饮水中添加土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轮换使用。

四、鹅霍乱(巴氏杆菌病)1、症状病鹅食欲废绝,从口鼻处流出粘液或泡沫,同时会排出绿色或灰黄色的稀便。

2、防治方法每升水中添加0.05克环丙沙星,让病鹅饮用。

每公斤饲料添加0.2克氟哌酸,喂服病鹅。

五、鹅曲霉菌病1、发病原因(1)管理不当,卫生条件较差。

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1 小鹅瘟小鹅瘟是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3~20日龄的雏鹅。

病鹅精神萎靡,食欲废绝,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有时出现颈扭曲、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

剖检可见消化道特征性病变,肠道发炎严重,弥漫性出血。

肠腔内有大量渗出物和伪膜脱落,在小肠中段和后段内形成腊肠状栓子堵塞肠腔。

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0日龄以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

20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

防治措施:①在种鹅产蛋前30天注射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

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雏鹅要注射小鹅瘟弱毒苗。

②对病鹅群注射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以增强雏鹅的抗病力。

2 流行性感冒该病多因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引起。

多见于雏鹅,常在冬、春季节发生。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病鹅食欲不振,怕冷挤堆,呼吸困难,流泪,流鼻液,频频摇头,甩头时鼻涕粘在羽毛上,羽毛污湿蓬乱。

病程一般为3~5天,有的症状出现数小时即死亡,死前严重下痢。

剖检可见呼吸道黏膜充血、出血,有呈半透明的渗出物,肺充血。

心内、外膜瘀血或出血,浆液性纤维性心包炎。

也有皮下、肌肉出血等病变。

防治措施:①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加强饲养管理,冬春季节尤要注意保暖。

②该病多发地可以进行灭活苗预防接种。

③选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

如用青霉素2000IU/只饮水,连饮3天;肌肉注射链霉素5万IU/只,2次/天,连用2天。

3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最急性型病鹅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多数病例呈急性型,病鹅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闭眼呆立;严重下痢,粪便呈灰黄色或污绿色。

严重时呼吸困难,张嘴伸脖,最后因麻痹虚脱而死亡。

急性可转为慢性,病鹅长期拉稀,逐渐消瘦。

典型病变在肝脏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针尖大的坏死点,心冠状脂肪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①注射禽霍乱菌苗进行防治。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制要点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制要点
肠管 , 栓子切 面可见 中心为深褐 色较干的 内容物 , 面包有 外
宿主 , 传染 , 的带 毒期延长 并传到其他 群 , 相互 使群 同时 , 还 会使少数种卯带毒 。 13 传播途 径 在 自然传播 中 ,主要通过易感鹅采食被 污 -
染的饲料 、 饮水 、 牧草经消化道感染 ; 也可通 过带 毒卯在孵化
和1 0日龄鸡胚的尿囊腔 内, 每胚 02 , 4 7 . mL 经 ~ d继续孵 化 , 鹅胚死亡并出现病变 , 取死亡鹅胚 的尿囊液 , 对鸡 、 绵羊红细 胞作凝集试验 , 为阴性 反应 。用 10个半数致死量 的鹅胚 应 0
本病 的 自然潜伏期为 3 5 。以消化系统和 中枢 神经系 ~d 统扰乱 为主 , 程的长短取决 于雏鹅 日龄 及易感性 , 病 根据病
血 、 胀。 肿
过程中污染孵化场所 、 用具 , 出壳雏感染发病。 使
雏鹅在出壳后 4 5 , d 最早出现少数几 只病雏 , 但很快 波 及全群 , 造成大批死亡 , 2 至 0日龄 以后 , 一般 不再 出现新 病 例。本病 的自然流行带有 明显的周期性 , 鹅发病 率和死亡 雏 率 的大 小 , 与 日龄 有 关 外 , 很 大 程 度 上 与 亲 代 母 鹅 有 无 除 在 免疫力有关 , 当发生大 流行之后 , 鹅群获得 了主动免疫力 , 翌
鹅群中出现一 只发病雏鹅后 ,其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饲料 、
饮水 、 用具和环境 , 很快可引起大群雏鹅发病。 成年鹅的带毒 期最长为 1d 然而 一旦鹅群 中传入本 病 , 可不断地更 换 8, 则
腔。 剖检时可见靠近卵黄柄与回盲部肠段 , 外观异常膨大 , 质 地坚硬 , 如灌肠 , 状 切开肠壁 , 可见淡灰色或淡黄色栓子堵塞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2019年第8期(总第265期) 疾病防治43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彭 坤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 27330)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8-0043-02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小鹅瘟是当前危害养鹅生产的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区广为流行,一年四季均有流行,北方多见于夏季和早秋,南方多见于春夏两季,每年常有小流行发生,一般2~5年大流行一次。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往往引起雏鹅群“全军覆没”,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该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某些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上,与鹅副粘病毒病、鹅巴氏杆菌病、鹅霉菌性脑炎、雏鹅副伤寒等有相似之处,可能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在鹅的饲养过程中熟知小鹅瘟的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进而制定合理规范的防治措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是保证经济效益重要途径。

1 病例介绍临沂市平邑县某养殖场养殖肉鸭8000多只,2019年5月15日,饲养员巡查时发现10多只肉鸭精神萎靡,行走不稳,不合群,有下痢现象,发现有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防止病情扩散,前来就诊。

经剖检,发现小肠中后段粘膜充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见实栓,诊断为亚急性行小鹅瘟。

2 流行特点小鹅瘟主要侵害雏鹅及雏番鸭,成年鹅不易发病,一周日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的不超过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

该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病雏鹅和带病的成年鹅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饲养管理水平低,育雏环境卫生差、温度变化大都会引起小鹅瘟的发生。

患病鹅群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像未及时隔离病鹅,健康鹅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等,会明显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小鹅瘟病的防治措施

小鹅瘟病的防治措施

小鹅瘟病的防治措施作者:孙长江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第07期本病为雏鹅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常有发病报道,并分离到病毒。

取病毒培养物接种于雏鹅,引起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

其临诊特征是严重下痢,有时显现神经症状。

病变的主要特点是肠道严重发炎,小肠粘膜有时大片坏死脱落,形成腊肠状栓子,堵塞肠腔。

一、病原小鹅瘟的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一个成员。

病毒存在于病鹅的脑、肝、脾、肠内容物以及其他组织中。

用各种途径人工接种有易感性的雏鹅,经过3~4天的潜伏期,即可发生典型的小鹅瘟。

该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加热至56℃3小时以上才能灭活,在-20℃时至少可存活2年。

二、流行病学出壳后3~4日乃至20日左右的雏鹅易发生本病。

20日龄以上的雏鹅较少发病。

成年鹅对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

其他家禽均不易感。

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愈高。

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为10日龄的雏鹅。

15日龄以上的雏鹅比较缓和,有半数可能自行康复,死亡率高低,固然与被感染鹅日龄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当年种母鹅群的免疫状态。

通常经过一次大流行之后,当年剩下来的鹅群都是患病后痊愈或是经过隐性(无症状)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

这种免疫鹅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也能获得被动免疫,能抵抗自然或人工感染,因此不会发生小鹅瘟。

所以,本病的流行常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大流行后的1年或数年内,往往不见发病。

但以后如果再有传染源传入时,往往又会暴发。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病鹅和带毒鹅是主要传染源。

与病鹅直接接触或接触被病鹅的排泄物沾污的饲料和饮水,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本病能通过种蛋传播,带毒的鹅蛋污染了孵化雏鹅的炕坊尤易传播本病。

据报道,某地区慕发小鹅瘟就是由于种蛋被病毒污染而引起的。

三、症状潜伏期为3~5天,其病程随雏鹅日龄而异。

最急性型1周龄内的雏鹅感染时常呈此型经过。

往往不显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只有半天或1天的病程。

急性型为常见的病型,常发生在1~15日龄的雏鹅。

鹅细小病毒感染

鹅细小病毒感染

鹅细小病毒感染鹅细小病毒感染(Gooseparvovirusinfection),又称小鹅瘟(Goslingplague)。

是初生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鹅的特征是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

病变的主要特点是肠道严重发炎,小肠粘膜有时大片发生坏死脱落和凝固,形成栓子,堵塞肠腔。

1956年方定一等在扬州首先发现本病,定名为小鹅瘟,并用鹅胚分离到病毒。

以后又成功地应用人工被动免疫和天然被动免疫,有效地控制了本病在国内的流行。

自1965年以后,德国、匈亚利、前苏联、荷兰、意大利、英国、以色列、法国、南斯拉夫、越南等国家先后报道有类似疾病发生。

【病原】本病的病原是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本病毒属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

病毒呈球形,直径20―22纳米,无囊膜,其芯髓为单股DNA,对乙醚及有机溶剂不敏感,对胰酶和pH3稳定,耐热,能抵抗56℃3小时。

鹅细小病毒存在于病雏的各内脏组织、肠、脑及血液中。

初次分离的病毒不能在鸡胚、鸭胚中生长,只能在12―14日龄的鹅胚中繁殖,接种途径为绒毛尿囊腔,接种后5―7天死亡,死亡的胚体有广泛出血,尤以毛囊的出血更为明显。

肝脏变性和坏死,绒毛尿膜有轻度水肿。

在鹅胚连续通过多代以后,对胚致死的日程可以稳定在3天左右。

鹅胚与雏鹅对病毒的易感性有很大差异,来自免疫母鹅的胚和雏对病毒的感染有抵抗力,在分离病毒时应注意这一点。

有的毒株在鹅胚细胞中连续传代后,产生细胞病变,并能逐渐通过鸡胚。

本病毒对多种哺育类及鸟类红血球无凝集能力,但能凝集黄牛精子,并为抗小鹅瘟病毒血清所抑制,这一试验可用于病毒鉴定。

本病毒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冰冻状态下至少能存活2年,对一些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国内分离的小鹅瘟毒株,在抗原性上无明显差别。

用方定一等分离到的SY毒株所制备的抗血清,能中和从两广、江、浙、皖、鲁、闽、沪等地区所分离到的毒株,但不能中和鸡新城疫、鸭瘟和鸭肝炎病毒。

雏番鸭小鹅瘟的诊治

雏番鸭小鹅瘟的诊治

雏番鸭小鹅瘟的诊治雏番鸭的鹅细小病毒病,又称雏番鸭小鹅瘟。

鹅细小病毒可以引起雏番鸭发生急性、亚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患病雏番鸭临诊症状是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严重下痢,排出灰白或黄绿色水样稀粪。

有时发生神经症状。

病变的主要特征是肠管黏膜发生急性卡他、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在小肠中段和后段肠腔常形成“腊肠状”的栓子,堵塞肠腔。

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雏番鸭,传染快、死亡率高。

1 流行病学本病的自然临诊疾病仅发生于鹅和番鸭的幼雏。

雏鹅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1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低,而1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成年鸭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本病的流行不表现明显的周期性,每年均有发病,但死亡率较低,在20%~50%之间。

目前世界许多饲养鹅及番鸭的地区都有本病的发生。

小鹅瘟是小鹅的最烈性传染病,主要侵害5~25日龄的雏鹅与雏番鸭。

它流行广,传播快,危害严重。

2 临床症状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1周龄内的雏番鸭,发病突然,死亡和传播迅速,常见雏鸭出现精神沉郁后数小时内即表现衰弱,倒地两腿划动并迅速死亡,或在昏睡中衰竭死亡。

有些病例可见鼻孔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死亡雏喙端、爪尖发绀。

急性型多见于15日龄左右的雏番鸭,症状典型。

表现为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但渴欲增强,不愿活动,出现严重下痢,排灰白色或青绿色稀粪,粪中带有纤维碎片或未消化的饲料等。

患病雏番鸭鼻浆液性分泌物增多,时时摇头,口角及鼻孔有分泌物甩出,鼻孔上沾有污秽。

呼吸急促,张口呼吸。

喙端发绀和脚蹼色泽变暗。

1周内的患病雏番鸭在临死前出现头颈扭转或抽搐等神经症状,病程2~4d。

亚急性型多见于2周龄以上的患病雏番鸭,症状较轻。

以精神沉郁、拉稀,粪中夹有多量气泡和未消化的饲料及纤维素性灰白色絮片,消瘦为主要症状。

病程一般为5~7d或更长。

部分病雏番鸭可以自然康复。

小鹅瘟的诊断与高效防治

小鹅瘟的诊断与高效防治

1 . 3 病 理 变 化诊 断 可 见 肠 道 的 血 管 怒 张 , 十


+ 一 +
一 — ・ 卜一 — — 卜一 — 卜 - — + 一 - — ・ 卜- — - 卜- — ・ 卜
维 持 4个 月 ,其 后 代 雏 鸭 母 源 抗 体 可 保 持 2周 左右 , 如 此 即 可度 过 最 易感 的 危 险 期 。 种 鸭在 l 2 周 龄 用 活 疫 苗 免 疫 ,于 l 6周 龄 再 接 种 灭 活 疫 苗, 产生 的 中和抗体 滴度 提 高 1 6倍 , 可 对 8个 月 的产 蛋 周 期 内孵 出 的雏 鸭 提 供 充 分 保 护 。 但在 一些卫 生条件差 、 常发肝炎 的疫场 , 雏

鸭血 清 、高免 血 清或 免 疫 母 鸭蛋 黄 匀 浆 0 . 5 ~
水禽 世 界
疾 病防 治
2 01 3 . 4
二 指 肠 的黏 液 增 多 , 黏膜呈橘黄 色 , 小 肠 中后 段
膨大增粗 , 肠壁变薄 , 里 面 有 容 易 剥 离 的 凝 固性 栓 子 。直 肠粘 膜 轻 微 出血 , 内含 黄 白色 稀 粪 。肝 脏肿 大 . 呈棕 黄色 , 胆囊 明显膨大 , 充 满 蓝 绿 色
1 . 2 I 临床 症 状 诊 断 雏 鹅 3 ~ 5 日龄 即 开 始 发
病, 7 日龄 以 内的 雏 鹅 感 染 常 呈 最 急 性 ,往 往 没 有 症状 就 突 然 死 亡 。 1 5日龄 以下 发 病 的雏 鹅 一 般为急性 , 病鹅精神萎顿 , 缩头松 毛 , 步行艰 难 , 离群独处 , 打瞌睡 , 继而食欲废绝 , 喜饮水 , 严 重 下痢 。 排 灰 白或 淡 黄 绿 色 并 混 有 气 泡 的稀 粪 , 鼻 孔 流 出浆液性 分泌 物 , 摇头, 口角 有 液 体 甩 出 , 呼 吸用 力 , 喙端色泽变暗 , 嗉 囊 中有 多 量 气 体 或 液 体 :有 些 病 雏 临死 前 出 现 神 经 症 状 。颈 部 扭 转, 全 身抽搐 , 两腿麻痹 . 1 ~ 2 d内 衰 竭 死 亡 。 1 5 日龄 以 上 的雏 鹅 表 现 为 亚 急性 , 以精 神 萎 顿 、 消 瘦、 拉 稀 为 主要 症 状 , 少食、 病程长 , 有 的 可 自愈 但 生 长 不 良 。一 般 发 病 日龄 越 大 , 病 程越长 , 症 状越轻 , 死亡率也较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作 用 . 由 于母 源抗 体 的存 在 . 会 干 扰 雏 鹅 但 又
接 种 疫 苗 时 的 免 疫 应 答 疫 苗 接 种 后 到 产 生 有
出性 肠 炎 、 道 内形 成 腊 肠 样 栓 子 为 特 征 肠
21 最 急 性 最 急 性 小 鹅 瘟 多 发 生 于 7 日龄 . 以 内 的 雏 鹅 . 病 突 然 。 亡 和 传 播 迅 速 , 有 发 死 没 前 驱 症 状 易感 雏 鹅 的发 病 率 可 达 10 . 沉 郁 . 后 数 小 5 患 随 时 内 出现 衰 弱 . 地 两 腿 划 动 并 死 亡 , 在 昏睡 倒 或
二 指 肠 粘 膜 呈 弥 漫 性 充 血 .呈 弥 漫 性 红 色 并 覆
盖 大 量 粘 液 .表 现 为 急 性 卡 他 性 或 出 血 性 卡 他
性 炎 症 多 数 病 鹅 在 小 肠 的 中后 段 外 观 显 著 膨
3 7
水禽 世 界
疾 病 防 弓 台
2 22 01 .
大 , 积 比正 常 大 2 3倍 。 地 坚 实 . 似 香 肠 体 ~ 质 好
3 山 东省 农 科 院 政 工 处 ) . 中 图分类 号 :8 83 ¥ 5 .3 文献 标识 码 : C 文 章编 号 :6 3 18 ( 0 2)2 0 3 — 2 17 — 0 5 2 1 0 — 0 7 0
2 临床 症 状 该 病潜伏 期一般 3 d 5 。根 据 病 程 经 过 , 可
分为最急性 、 急性 和 亚 急 性 3种 。
小 鹅 瘟 又 称 鹅 细 小 病 毒 感 染 .是 由鹅 细 小
病 毒 引 起 雏 鹅 和 雏 番 鸭 的一 种 急 性 或 亚 急 性 的 败 血 性 传 染 病 本 病 主 要 侵 害 4 2 日龄 的雏 ~0 鹅 , 传 播 快 、 发病 率 与病 死 率 、 重 下 痢 、 以 高 严 渗
围 的 毛被 粪 污 .捏 压 腹 部 有 稀 粪 流 出 张 1 呼 5
死 亡 率 为 1 %左 右 最大 发 病 日龄 为 7 0 3日龄 . 但 其 症 状较 轻 . 程 较 长 . 病 死亡 率 低 。不难 看 出 . 小 鹅 瘟 死亡 率 的 高低 取 决 于被 感 鹅 的 日龄 . 日龄 越
2 22 01 .
疾 病 防 治
S uQ n hJ h i i S i e i
鹅 瘟 的 断 治 要 点
周 萌 , 晓军 , 根 。 孙 车
( . 东省 济 南市 畜 产 品质 量 安 全 监 测 中心 20 0 ;. 东省 农 科 院 家禽 研 究 所 ; 1山 50 0 2山

9 % ; 1 1 日 龄 为 5 % ~ 0 ;6 2 日 龄 为 0 l~5 0 7% 1~0
22 急 性 .
发 生 于 1 2周 龄 的雏 鹅 , 欲 减 退 ~ 食
3 % O :l3 日龄 为 1 % 0 :0 日龄 以 上 0 5 % 2~ 0 O 3% 3
或 废 绝 , 鹅 虽 随 群 果 食 , 采 后 不 吞 咽 , 动 病 但 行 迟缓 、 力 、 立 不稳 、 蹲卧 、 后于群 体 , 无 站 喜 落 嗜 睡 拒 食 , 水 多 , 黄 白 色 或 黄 绿 色 稀 粪 , 含 饮 排 内 有 气 泡 和纤 维 素 以 及 未 消 化 的饲 料 泄 殖 腔 周
23 亚 急性 亚 急 性 小 鹅 瘟 多 发 生 于 1 日龄 . 5
以上 雏 鹅 . 程 2 5 症 状 较 轻 . 病 ~ d. 以食 欲 不 振 和
下 痢 为 主 , 数 有 条 状 香 肠 样 、 面 有 纤 维 性 假 少 表
疫 力 ,发 病 率 与 死 亡 率 都 较 低 . 因为 大 流 行 之 后 .所 剩 的鹅 群 都 是 患 病 痊 愈 后 或 感 染 后 未 发 病 而 获 得 免 疫 力 的 .其 种 蛋 孵 出 的雏 鹅 由 于母 源 抗 体 也 获 得 被 动 免 疫 . 抵 抗 病 毒 . 种 母 源 能 这 抗 体 的遗 传 可 以维 持 较 长 一 段 时 间 .这 就 是 该
中衰 竭 而 死 死 亡雏 鹅 喙端 、 尖 发 绀 。 爪
1 流 行 病 学
小 鹅 瘟 主要 发 生 于 2 日龄 以 内 的雏 鹅 . 0 发
病 率 和死 亡 率 可 达 9 %~ 0 % 最 早 发病 为 2 5 0 10 ~ 日龄 , 死 亡 率 高达 9 %以上 . ~ 0日龄为 7 % 其 5 61 0
大 发病 率 和死 亡 率越 低 . 之 就 越 高 : 时也 取 反 同 决 于 当年 母 鹅 的免 疫 状 况 如 果 母 鹅 的 免 疫 力
吸. 口鼻有 棕 色 或绿 褐 色 浆 性 分 泌 物 流 出 喙端 发 绀 , 色 变 暗 。 囊 松 软 , 含 有 液 体 和 气 体 蹼 嗉 并 眼结 膜 干 燥 , 身有 脱 水 现 象 。 程 2 全 病 d左 右 。 死
亡 前 两 腿 出现 麻 痹 或抽 搐 现 象
强 . 病 率 和死 亡 率 就低 成 年 鹅 和其 它 家 禽 无 发
易 感 性
带 毒 鹅 和 病 鹅 的粪 便 及 分 泌 物 是 主要 的 传
染 源 , 化 道 和 呼 吸道 是 主 要 的 传 播 途 径 该 病 消
的流 行 具 明显 的季 节 性 .在 饲 养 密 集 的 孵 化 地 区呈 一 定 的周 期 性 大 流 行 之 后 的鹅 群 具 有 免
病 每 隔 数 年 才 有一 次 大流 行 的主 要 原 因
收 稿 日期 : 0 2 0 — 0 2 1— 3 1
膜 硬 性 粪 便 排 出 食 欲 减退 或 废 绝 病 程 3 7 ~d
或 更 长 . 数 可 自愈 少
3 剖检
雏 鹅 极 度 消 瘦 . 门 被稀 粪 污 染 消 化 道 十 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