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李大钊曾是袁世凯粉丝 赞袁堪与拿破仑等媲美
(11)「冬誓

(11)「冬誓「冬誓—行之心」污蔑国父的几大谣言九十九年十月别鹤(1)污蔑国父之“洪承畴赞美诗”(2)“国父卖国论”为侵华日军的阴谋(3)污蔑国父谣言之:孙中山是陶成章案的幕后主使(4)污蔑国父谣言之:武昌起义不是孙中山领导的(5)污蔑国父谣言之:孙中山勾结苏俄颠覆中华民国“合法政府”北洋(6)污蔑国父谣言之:章太炎挽联讥讽孙中山(7)污蔑国父谣言之:革命党对洪门过河拆桥(8)形形色色的其它谣言(9)一斑窥豹:从两次“倒孙风潮”看同盟会与光复会的关系,与中山先生之胸怀(10)中山先生挽联精选(1)污蔑国父之“洪承畴赞美诗”近几年,满清余孽在洪承畴的家乡“洪氏家族网站”,捏造了一首孙文《赞洪文襄》,全诗如下——1905年五族争大节,华夏生光辉。
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
满回中原日,汉戚存多时。
文襄韬略策,安裔换清衣。
这种谣言目的何在?如果我们戳穿了它,就明白了。
1905年,孙中山组建同盟会,同盟会宣言明确宣布:“(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洽,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难道不是洪承畴之所为?有人继续疑问,那好,我们再看看孙中山对洪承畴的真实评价:孙中山《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中国之见灭于满清二百六十余年而莫能恢复者,初非满人能灭之,能有之也,因有汉奸以作虎伥,残同胞而媚异种,始有吴三桂、洪承畴以作俑,继有曾国藩、左宗棠以为厉。
”这里很明白宣称:洪承畴是汉奸,是灭我中国的罪魁祸首!——综上所述,孙中山明明否定洪承畴、批判洪承畴,为何在满清余孽笔下变成了赞美洪承畴?孙中山明明是1905年组建同盟会、号召“天下共击之”,为何在满清余孽笔下变成了“华夏生光辉”?这就是满清余孽造谣之目的!满清余孽为什么要捏造这样一戳即破的恶毒谣言呢?关键就在他们捏造的“满回中原日”一句。
这句的要害在哪里呢?不妨用阎崇年的名言来说明吧——阎崇年:“清代民族关系是中国皇朝史上最好的时期!明末的民族分、官民分、君臣分,清初的民族合、官民合、君臣合——双方矛盾与斗争所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明亡清兴!”各位,看明白了么?(2)“国父卖国论”为侵华日军的阴谋请大家先寻找王耿雄先生的两篇论文查看:《孙中山与“中日盟约”的真相》《再论孙中山与“中日盟约”的真相》这只是批驳“国父卖国论”的冰山一角,这两篇很长,就不一一发出,且引用段振坤先生《从黄帝陵到中山陵》一段话吧——【日本军部为了达到攫夺中国的阴谋,伪造了有“孙文”签名的《中日盟约》、《日中盟约》及《致小池张造密函》。
历史趣谈:袁世凯的洪宪帝制 只是一场帝制复辟的闹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只是一场帝制复辟的闹剧导语:民国五年,即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帝,将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废除了以民国纪年,史称“洪宪帝制”。
那么,袁世凯称帝,洪宪帝在历史上民国五年,即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帝,将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废除了以民国纪年,史称“洪宪帝制”。
那么,袁世凯称帝,洪宪帝在历史上制究竟是怎么样一回事呢?民国元年三月,孙中山宣布退位,袁世凯接任成为了民国的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上任之后不久,便开始不安分地各种小动作。
其中动静最大要算1913年涉嫌谋害国民党领导人之一的宋教仁,这件事也导致了孙中山等人发起二次革命,意欲要袁世凯下台,但最终被袁世凯镇压。
同年10月,国会在袁世凯的压力下进行选举,同意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袁世凯却又以“叛乱”的罪名解散了国会。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袁世凯的动作越来越大,先是用《中华民国约法》代替了《临时约法》,又修改《总统选举法》,将总统选举制改为终身制,大权独揽,积极地为改行帝制做准备。
民国四年,袁世凯在英国、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为缘由,大肆鼓吹君主制度,他的党羽也作请愿团拥护袁世凯称帝。
在各省匆促的“国体投票”之后,参政院以总代表的名义,推选袁世凯上位,为中华帝国皇帝。
民国四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假意地推脱了几番之后便接受帝位,并且亟不可待地将民国五年定为“洪宪元年”,并准备于洪宪元年的元旦登基。
不料此举却遭到了全国各地大多数人的反对,护国运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洪宪帝制”仅存在102天,袁世凯便迫于压力取消了帝制,这一场帝制复辟的闹剧也随着袁世凯的病死最终落下了帷幕。
洪宪帝制国旗是袁世凯为他的帝国而准备的,又称中华帝国国旗,生活常识分享。
袁世凯的历史小趣闻

袁世凯的历史小趣闻:PS技术本是现代的照片处理手段,可在袁世凯那个时代,虽然还没有电脑,他就会应用了,而且还成功的击败了政敌岑春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张华腾《清末袁世凯与岑春煊关系述论》一文曾有述及:1907年3月3日,朝廷调岑春煊为四川总督,并且不让他到京请训。
可他自作主张,4月29日抵达北京。
慈禧和光绪得知,非但没有责备他,反而接连三天召见了他。
在这几天召见中,岑春煊参劾了二十多人,其中就有奕劻父子一本,而且还把袁世凯带上一笔。
由于岑春煊甚得慈禧信赖,一时难以扳倒,奕劻、袁世凯便决定先将其排挤出京。
岑春煊虽被排斥出京,但是慈禧对他仍然相当宠眷。
奕劻、袁世凯认为他是一大祸根,立意把他搞垮。
他们知道慈禧最痛恨康有为、梁启超,于是密奏岑春煊曾入保国会,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死党。
慈禧并未轻信。
后来道员蔡乃煌得知这个情况,亟思献媚以求高升,便到照相馆找到岑春煊与康有为的照片,令照相馆将两张照片合成一张,好像两人聚首密商事情的样子,献于袁世凯。
袁世凯大喜,立交奕劻密呈慈禧,作为岑春煊交通乱党的证明。
这次参劾深触慈禧之忌,8月12日,下谕将岑春煊开缺。
其后,岑春煊寓居上海。
这也是在中国利用摄影技术扳倒政敌的首个案例。
袁世凯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与南方革命军有约,只要推翻清帝奉袁世凯为大总统,袁世凯履行承诺,逼宣统退位。
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后复辟称帝被推翻。
他曾担任过满清王朝的军机大臣、驻朝鲜的代理总督。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地主家族。
父祖多为地方豪强。
叔祖袁甲三以督办安徽团练镇压捻军起家,累官至漕运总督。
父袁保中系地方豪绅。
叔父袁保庆曾在甲三军中带兵,官至江南盐巡道,袁世凯自幼过继保庆为嗣子,少年时随嗣父先后到济南、南京等地读书。
袁克定 诗社 [袁克定也有“亮点”]
![袁克定 诗社 [袁克定也有“亮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1f2023c1c708a1294a4468.png)
袁克定诗社[袁克定也有“亮点”]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大公子,老袁开历史倒车,当洪宪皇帝,如果“论功行赏”,袁克定肯定排名第一,因为他太想当太子了,复辟的积极性比老袁还高。
最为人所熟知的一件事,就是他为了坚定袁世凯的称帝决心,派人每日伪造当时最有影响的《顺天日报》送呈袁世凯,只收录赞成帝制的文章,并勾结杨度等人发起组织筹安会,使老袁误认为民心可用。
因此,当袁世凯在护国战争中失利,不得不取消帝制之后,曾痛责袁克定“欺父误国”。
在人们的记忆中,袁克定是一个上蹿下跳、煽风点火的小丑一类的人物。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晚年的袁克定也有“亮点”,在涉及到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大节上坚定操守,宁肯穷困潦倒决不当汉奸,其情其志,可圈可点。
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分到一笔不菲遗产,如果省吃俭用,量入为出,后半辈子也不会为吃穿发愁。
可他号称“京城四大公子”,养尊处优,一向大手大脚惯了,喜欢交友应酬,还痴迷于捧京剧名角,玩古董字画,常一掷千金,自己又无生财之道,坐吃山空,很快就家道中落,最后沦落到靠典当过日子。
抗战爆发,日军占领北京,制定以华制华战略,极力收罗一些有影响的公众人物出来担任伪职,像吴佩孚、段祺瑞、靳云鹏、曹汝霖等,都曾是日军拉拢的对象;袁克定也因曾贵为“太子”而进入了这个名单。
当时,袁克定家境每况日下,手头拮据,苦无进项,无奈,他想通过关系,请求蒋介石返还被没收的袁氏在河南的家产,老蒋没答应。
这时,曹汝霖劝袁克定把彰德洹上村花园卖给日本人。
袁家的亲戚听说这个消息,也都议论纷纷。
赞同的、怂恿的颇多。
其目的无非是每个人借机能多分得些钱财罢了。
袁克定坚决不同意,说这是先人发祥地,为子孙者不可出售。
当时占领华北的日本陆军长官土肥原贤二,由于从前与老袁认识,所以很想笼络袁氏之后,尤其是长子克定,希望他能在华北伪政权任职,以对北洋旧部施加些影响。
土肥原贤二派人多次游说袁克定,许以高官厚禄,但袁克定掂量再三,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出任伪职,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和气节。
历史趣谈:“活曹操”徐世昌 北洋在位最长的“翰林总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活曹操”徐世昌北洋在位最长的“翰林总统”导语:翰林总统徐世昌: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
前清举人,后中进士。
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
1922翰林总统徐世昌: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
前清举人,后中进士。
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
1922年,辞掉总统职务。
自此退出政界,晚年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伪职。
1918年10月,徐世昌正式成为民国大总统,经历了五四运动,经历了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直至1922年6月被直系军阀曹锟和吴佩孚赶下台,共在位三年零九个月,他创造了一个纪录——北洋时期历任总统中任期最长。
当然,徐世昌也是唯一的一位文人总统,因为他又是前清的翰林。
翰林总统,这个奇怪的称呼映射出诸多晚清民国的政治风云。
袁世凯亲家多,以政治联姻的方式,拉拢政要。
徐世昌老乡多,以地缘业缘的方式,聚合资源。
袁世凯小站练兵,徐世昌以翰林身份,作为袁世凯的幕僚。
不怕袁项城,就怕徐东海。
徐世昌因为城府深,喜怒不形于色,被袁克定称为“活曹操”。
当官是个技术活,稳重的徐世昌,进退自如,总能给自己留个后路。
1922年6月2日,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周自齐率领全体阁员,来到中南海聆听大总统训令。
这天是徐世昌欢迎驻英国大使顾维钧参加华盛顿会议凯旋。
大总统正讲着话,平地起风雷。
总统府秘书长急冲冲地递给徐世昌一封电报,徐世昌一过目,神情严峻起来。
他缓缓地望着诸位民国要员,语气沉痛地说:“鄙人与诸君子有此宴会,甚为欣幸。
一则为顾公使洗尘,二则……”徐世昌说到此处,一时哽咽:“二则向诸生活常识分享。
高二历史人教选修2学案: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1.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
2.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1.重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难点:两次复辟帝制即“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发生及失败原因。
教材整理1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1.袁世凯统治的确立(1)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到北京。
(2)假装拥护共和,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
2.二次革命(1)背景①1913年,刺杀宋教仁于上海。
②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用于镇压革命,讨好列强。
③革命党人抵制,江西、安徽、广东通电反对。
④袁世凯派兵南下镇压。
(2)战况①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
②1913年夏秋之际历时一个多月。
(3)结果:革命党人失败。
[深度点拨]二次革命的实质二次革命是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激化的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教材整理2“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1.“洪宪帝制”(1)使帝制程序合法化①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
②1914年,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③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3)大造帝制舆论①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②组织“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
③帝国主义代言人也大造复辟舆论。
(4)操纵国会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
(5)“洪宪帝制”确立①袁世凯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②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9[学思之窗],想一想:这样的投票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吗?你对此有何感触?【提示】不能。
因为“国民代表”投票是袁世凯进行复辟活动猖獗时,由他操纵进行的;在投票时又采用贿赂的手段,验票也是由袁世凯指使成立的参政院负责。
漫谈北洋军阀的文化水平_高三作文

漫谈北洋军阀的文化水平北洋军阀就是以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为基础组成的军阀势力,其前身便是湘军和淮军。
湘军的掌舵人是曾国藩,淮军的掌舵人是李鸿章,这二位在中国近代都是赫赫有名的文人,诗文皆通,特别是曾国藩,他对中国近代封建的末代文化有巨大的影响。
以此看来,北洋军阀的文化基础是很良好的,有深厚的传统儒学根基。
说到北洋军阀,自然首先要说袁世凯,那袁世凯的文化怎么样呢?袁世凯家世还是比较烜赫的,祖上是地方的名流,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就是李鸿章手下的爱将。
袁世凯家学还是很不错的,可袁世凯幼年读书并不怎么样,两次乡试都没考中,文化玩不下去了才决定弃文从武。
所以说袁世凯虽然有较好的儒学熏陶,但实际自身文化并不怎么样,青年时袁世凯曾作诗《言志》一首以自勉: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从文艺的角度看,这个诗的确不怎么样,意境很俗气,平仄也没处理好,就一高中生水平。
但经过人生历练,袁世凯在人生后期,诗文水平大有长进。
袁世凯告密,致使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后来被同情维新的载沣给贬回老家,此时他韬光养晦,仍有很大的权力。
闲居中的他过起了垂钓生活,还写了《自题渔舟写真二首》,其中一首是: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这首诗显然就跟他青年时写的诗意境就截然不同了,这首诗意境广阔的多,而且平仄到位,气势万钧,特别是最后一句“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不失为名句。
由此看来,袁世凯总体文化水平还是不错的。
然后就要提到他的第一谋士徐世昌,此人后来当过总统,被称为“文治总统”。
他就跟袁世凯不一样了,他小时候就很拔尖,青年时中了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都是才学十分出众才能被选的上的。
他的诗文很多,晚年和幕僚共同编纂的《晚晴簃诗汇》几乎收录了清朝所以诗,为近代诗词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书画精通,现在他的墨宝也很值钱。
百年中国解说词

百年中国解说词开篇:20世纪,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个从屈辱走向自豪的世纪,眼泪与欢笑都在我们心间;这是一个从贫弱走向富裕的世纪,乞求与满足我们全都记忆犹新;这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世纪,善良与宽容是我们永恒的情怀;这是一个从专制走向民主的世纪,呐喊与探寻是我们不变的性格;这是一个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世纪,战争与和平我们曾历尽沧桑……穿越一个世纪的风雨,让我们做一次深情的回望。
20世纪正渐渐远去,那一幕幕交织着中国人痛苦与欢乐的瞬间却变得越来越清晰——100年的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狂风巨浪,每次他都在痛苦和奋起,在烈火中涅槃。
站在新千年的门前,中国人终于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终于可以从容规划未来,一百年了,中国的容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绚丽灿烂。
历史是一条割不断的长河,我们不妨将时针倒转,回到19世纪,回到20世纪的前夜,那是一个黎明前的漫漫长夜。
那时候,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时针的节奏依然缓慢,南船北马、男耕女织是中国千年不变的风景,这是一个勤劳而朴实的民族,这是一个正在经苦难、正在苦苦乞求的民族,从世纪初留下的影像资料看,我们可以感受100年前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存姿态。
当时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长城环绕着北中国,从19世纪中期以来,这个巨大屏障的防卫功能开始丧失,这是当时中国正在萎缩的版图,割地赔款成为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痛苦与屈辱,长城无声地经历着风霜雨雪,无声地见证着一切。
国力衰败而统治者却在享受人间的奢华,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耗尽了大清王朝建造北洋海军的全部费用。
当这座石坊静静地卧在昆明湖上的时候,中国的海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平静,硝烟弥漫在中国的天空,炮声震惊着封闭的中国,当20世纪悄然降临的时候,等待中国的又将是什么呢?第一集:风雨世纪初①新世纪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初一。
和往常一样,紫禁城里显得异常宁静。
光绪因病破例没有去圣母皇太后慈喜面前请安,早朝更是在两年前就取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李大钊曾是袁世凯粉丝 赞袁堪与拿破仑等媲美
导语:
多少年来,袁世凯在人们心中是“窃国大盗”,是个奸雄。然而,
可能没有多少人之道,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创建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者李
多少年来,袁世凯在人们心中是“窃国大盗”,是个奸雄。然而,可
能没有多少人之道,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创建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早
期传播者李大钊,早年对袁世凯有过一段从真心拥护到公开批判的真
实经历。
1907年7月,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学习。此时,中国还是
实行封建帝制的满清皇朝,而他毕业之时,已是实行民主体制的资产
阶级共和国。连学校的名称也从“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改为“北洋法政专
门学校”。
他与很多向往西方民主政治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对以孙中山为首
的南方力量和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方力量的同意携手,对国家和民族的
中兴有望,充满欢欣。他赞扬袁世凯统一全国之功绩,一度赞扬袁世
凯堪与拿破仑、克伦威尔和华盛顿等媲美。当听到日本狂热的侵华主
义分子中岛端指责袁世凯是“奸佞小人”、“荣禄的爪牙”时,李大钊毫不
客气地一一反驳。
究其缘由,李大钊拥袁是有来由的。那时中国的社会舆论并不像后
来那样对袁充满指责的声音,而是有比较多的人认为中国当时最需要
的是“统一”和“稳定”。在这一点上,袁世凯能起非常正面的作用。李大
钊倾向于以宪政的方式在袁世凯领带下统一中国,也是符合情理的事。
事实上,民国初年的中国,刚从封建帝制转化而来,民众的政治意
识也好,精英们的政治意识也好,都处于幼稚的状态。北洋政府一提
出宪政,举国上下一夜之间冒出了300多个政党。这些政党的组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