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PPT教学课件

感受歌曲 歌曲学唱 舞蹈学习
感受歌曲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 的情感、旋律、内容
你知道这个歌名是什么意思吗? 圩是农村贸易集市地点,民间称为“圩”或 “集镇”。彝族人经常举行赶圩,每当重大节日 到来或贵宾登门的时候,他们就穿上漂亮的衣服, 背上背篓去镇上赶集。而“啊哩哩” 是彝族特 有的衬词,在彝族歌曲里,就是很高兴的意思。 听!彝家姑娘赶圩归来啦!
赶圩归来啊哩哩
-.
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在中华妈妈的怀抱里,每个民族都有着不 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 魅力。今天,我们一起到一个古老而又神 秘的少数民族去看一看走一走!
点击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今天就让 我们走进彝族,走进他们的歌曲说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吗? 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 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和兴 奋的心情……
2.这首歌的旋律是怎么样的?
旋律欢快优美,活泼轻松……
3.你感觉这首歌用什么样的情绪和音色来 演唱比较合适呢?
轻快、跳跃、活泼……
大家愿不愿意跟彝家姑娘一起去分享 赶圩归来的那份快乐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活泼欢快 的歌曲吧!
歌曲学唱
整体感知歌曲,掌 握歌曲的演唱
整
体
感
知
、
学
唱
范唱
歌
曲
伴奏
舞蹈学习
学习歌曲的舞蹈,掌握 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
刚才的舞蹈动作学会了吗?一起跟随 音乐跳一跳吧!
范唱
伴奏
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党的好政策下, 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一曲小小的民歌, 经过音乐人的创作,焕发了新的生机!有 一句流行的话:想唱就唱,唱的响亮!愿 我们的民歌唱响中国,唱响世界。
退出
赶圩归来啊哩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原是一首舞蹈插曲,创作于1980年,表现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
欢快的心情。
这首歌曲还以独唱、无伴奏合唱等不同歌唱形式呈现在舞台和银屏上,
清新自然优美动人的旋律深入亿万人民的心里,很快唱红了全国,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民歌乐坛经典曲目之一。
该曲1988年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1999年
入编建国50周年《中国艺术大系·音乐卷》,多次入编全国音乐院校及中小学音乐教材,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赶圩归来啊哩哩
155。
《赶圩归来啊哩哩》PPT课件

彝族的火把节被誉为
“东方狂欢节”。
欣赏了彝族的风情图,请同学们 谈谈自己的感个词是什么?
——啊哩哩
“啊哩哩”是彝族 歌曲里常用的衬词, 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 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听音乐,感受歌曲!
• 情绪: 欢快、活泼,富有动感。
赶圩归来啊哩哩
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
56个
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呢?
彝族
《赶圩归来啊哩哩》 赶圩是什么意思?
赶圩就是我们说的赶集。
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 广西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的服饰十 分精美,花包头是彝族服饰重要组成 部分。广袤丰饶的土地,孕育出彝族 人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的服饰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 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 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
彝族人的舞蹈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 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 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 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 速度:
中速稍快。
• 拍号:
4/4拍。
• 强弱规律: 强、弱、次强、弱。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1《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堂典型的歌唱课。
这样的课设计较为简单,把主要的教学重点放在歌唱的兴趣激发以及良好歌唱习惯的培养上。
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走进少数民族之一的彝族,感受彝族的民族音乐特色及风土人情。
这节课在轻松与欢快的氛围中完成,那欢快、热情的歌曲旋律始终环绕在我和所有孩子们的耳边。
课堂上,我很孩子们一起唱啊、跳啊、聆听音乐,希望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引导每一个学生。
孩子们也学得非常投入,似乎真的走进了彝族村寨,成了彝族姑娘。
课后,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以下反思:1、以音乐为主线,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课堂伊始,以欣赏音乐为主,营造民族音乐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从各段音乐中感受个民族不同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学习。
2、围绕民族音乐,教学方式层层递进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爱好,基本上来自于教师的引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是我在整个教学中努力做到的。
结合音乐新课程标准,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学唱歌曲,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
歌唱教学中采用对比聆听、示范指导、情景表演等形式,将枯燥的歌曲教学化难为易,学生兴趣得到大大的提高。
3、合理开发音像资料,辅助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除了本首歌曲,我还准备了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视频,通过聆听、欣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效率,学生很感兴趣。
同时,这些音像资料在课堂上的合理利用,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挖掘、拓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喜欢音乐。
努力的方向:在一次次的授课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于课堂的重要性,学生在教师的语境中如何学习,如何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的学习兴趣有效延长。
赶摆归来唱词分析

赶摆归来唱词分析浅析《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演唱技巧与民族特色摘要《赶圩归来啊哩哩》是由古笛和黄有异在开放之初创作的带有鲜明彝族风格特色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创作以来被广泛传唱。
本文将结合彝族文化民俗和彝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讨《赶圩归来啊哩哩》所体现的民族特色,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当下的审美特点分析其演唱技巧,以期帮助演唱者更加准确、生动的表现出歌曲活泼明快的色彩和饱满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彝族民歌;艺术风格;演唱技巧1、绪论2《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背景古笛(1932-2022),本名施学贵,广西南宁市南阳镇人。
代表作有《赶圩归来啊哩哩》、《毛主席来到我广西》、《青山里流出一条红水河》、《拉木歌》、《羊角追》、《家乡有条流蜜的河》等,其中唱得最响、流传最广、声誉最高的便是《赶圩归来啊哩哩》,作曲家范成伦评价古笛的歌“犹如一轮清彻透亮的满月,犹如一曲绕云不绝的天籁,犹如一萝丛绿繁华的情种,犹如一潭清清甜甜的泉水,留在山间,留在乡间,留在人们心间!”作为一名壮族词作家,古笛一生的创作始终扎根民族、扎根生活、扎根广西大地上辛勤劳作、朴实乐观的人民群众,其作品大都带有浓重的民族和地域色彩,语言平实简练,感情质朴,与乔羽先生并称“南古北乔”。
2、2《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背景1979年,古笛和黄有异等人到百色隆林壮族自治县德峨镇采风,当日恰好是当地的赶圩日,乡民们全家出动,姑娘们穿上自己最好看的彝族服饰,成群结伴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
赶完圩后,乡民们喜气洋洋的满载而归,在开放之初,这样的场景无疑是有巨大的冲击力的,尤其是在乡村。
古笛和歌舞团的几位编导看见此情此景,也被赶圩的热闹气氛所感染,于是商量决定采用赶圩归来路上喜气洋洋的情景作为主题,编排一个体现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日新月异变化的彝族舞蹈,于是《赶圩归来啊哩哩》便作为舞蹈的主题曲产生了。
2、3《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艺术成就及当下传唱度由于《赶圩归来啊哩哩》鲜明的艺术性、大众性和时代性,歌曲逐渐由舞蹈主题曲演变为民族女高音独唱曲,80年代中期由广西著名歌唱家唐佩珠演唱并参加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荣获银奖。
赶圩归来啊哩哩说课稿

赶圩归来啊哩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具有浓郁彝族风格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形象,描绘了彝族姑娘赶圩归来时的欢乐心情。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性。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音乐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唱技巧。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能力,但对于彝族音乐的了解还相对较少。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并且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表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的演唱,以及彝族音乐风格的把握。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彝族赶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唱和演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风格。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歌曲的演唱,提高演唱水平。
4、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日落西山啊哩哩歌词

日落西山啊哩哩,散了圩(啰)啊哩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歌词
欢欢喜喜啊哩哩,回家去(啰)啊哩哩。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
蜜一样的啊哩哩,好生活(啰)啊哩哩,
花一样的啊哩哩,彝家女(啰)啊哩哩。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
银项链(啰)啊哩哩,金戒指(啰)啊哩哩,打扮姑娘啊哩哩,更美丽(啰)啊哩。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
鸟儿声声啊哩哩,伴歌唱(啰)啊哩哩,
晚霞朵朵啊哩哩,跟着飞(啰)啊哩哩。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与分析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与分析《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地道的江苏民歌,歌词生动形象,音乐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该歌曲既可用于学校的音乐教学中,也可作为各种文艺活动的节目,能够有效地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和开阔他们的音乐艺术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赶圩归来啊哩哩》的人文背景和音乐特点,感受江苏民歌的浓郁风格和独特魅力。
2. 学习该曲的歌词和旋律,掌握歌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们在欣赏、表演和创作当中体验音乐的内在价值和美好情感,培养其音乐鉴赏和欣赏能力,建立审美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播放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音频(视情况可以演唱),用专业术语简单解释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介绍歌曲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
然后发放歌词,让学生先阅读几分钟,初步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展示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和想法。
2. 歌曲分析通过听唱、跟唱、合唱等方式,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每一个音符和音节,掌握歌曲旋律的轮廓和特点,理解歌词的韵律和语调,掌握歌曲的基本表演技巧。
从歌词、旋律和情感三个角度分析歌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形式,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3. 表演实践通过个别练习、小组合唱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歌唱技能和音乐表演能力,锻炼其文艺素质和个性魅力。
同时,鼓励学生们表演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发挥个性特点,展现音乐才华和艺术风貌。
4. 自由探究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自由探究歌曲的相关问题和音乐素材,发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方面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探索音乐的多样性和艺术性,发现和塑造自己的艺术人生和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通过听、说、读、写、唱、演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江苏民歌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促进其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