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9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new(药物分析)

淡黄色棱形结晶 57℃~58℃ (棕榈酸酯) 无定型或结晶 28℃~29℃
天然维生素A主要是全反式维生素A
尚有多种其它(多烯顺反)异构体
名 称 维生素A 新维生素Aa 新维生素Ab 新维生素Ac 异维生素Aa 异维生素Ab 形 式 醇 醋酸酯 醇 醋酸酯 醇 醋酸酯 醇 醋酸酯 醇 醋酸酯 醇 醋酸酯 λmax(nm) 325 325.5 328 328 319 320.5 311 310.5 323 323 324 324
CH3
CH3
CH3
CH3
9
8
7
5
6 4
3
CH2OR
1
CH3
2
对酸不稳定,遇Lewis或无水氯化氢乙醇液,可发生脱水反应,生成 脱水维生素A:
酯较稳定。 密封在凉暗处保存外,还需充氮气或加入合适的抗氧剂。
紫外吸收特性 共轭多烯醇的侧链结构,λmax(nm): 325nm~328nm, 可鉴别和含量测定。 与三氯化锑呈色 在无水无醇氯仿中与三氯化锑试剂作用, 生成不稳定的碳正离子,显蓝色,渐变成紫红色。 鉴别、比色法含量测定。
Thiamine Hydrochloride 盐酸硫胺
氯化4-甲基-3[(2-甲基-4-氨基-5-嘧啶基)甲基]-5-(2-羟基乙基)噻唑鎓盐酸盐
硫色素反应 噻唑环在碱性介质中可开环,再与嘧啶环上的氨 基环合,经铁氰化钾等氧化剂氧化成具有荧光的硫色素,后 者溶于正丁醇中呈蓝色荧光。
CH3 N N NH2 CH2 N ClS CH2CH2OH HCl CH3
Vit A及异构体:
E
1% 1cm
紫外吸收(乙醇)
相对生物 效价 (%)
100 75 24 15 21 24
维生素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练习思考题1.将维生素A溶于无水乙醇-盐酸溶液中,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在326nm波长处有一吸收峰,而将此液置水浴上加热,冷却后,在300-400nm范围内出现3个吸收峰,这是为什么?2.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时,采用三点校正法的目的是什么?3.药典规定以什么表示维生素A的质量,它与重量关系如何?4.维生素A用紫外法测定含量时,要应用校正公式,此校正公式的推导有哪两种方法?分别说说每一种方法中λ2、λ3是怎样选择的?5.按照中国药典维生素A测定法测定时,什么情况下需应用校正公式?什么情况下需用第二法测定?6.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中的换算因数1900的含义是什么?含量计算公式中的E1%cm与通常意义的E1%cm有何不同?7.维生素E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和性质?8.维生素E中游离生育酚的检查原理是什么?9.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日本药局方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10.维生素B1具有怎样的性质?可用哪些方法进行鉴别?11.盐酸硫胺的特殊反应是什么?说明其原理。
12.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时,为什么要加盐酸?硅钨酸量对含量测定有何影响?13.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时,其重量换算因数0.1939是如何求得的?14.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中,生成的沉淀为什么要依次用煮沸的盐酸溶液、水和丙酮洗涤?15.维生素B1除用硅钨酸重量法、非水碱量法测定含量外,还可采用什么方法测定含量?试举2~3例,并说明测定原理。
16.维生素C具有哪些鉴别反应?17.药典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该法测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8.用2,6-二氯吲哚酚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如何判断滴定终点?19.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HPLC法,该法所用的色谱柱和流动相与一般反相色谱法有何区别?药典收载了几种测定方法,分别用于什么情况下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选择题一、最佳选择题1. 维生素A具有易被紫外光裂解、易被空气中氧或氧化剂氧化等性质,是由于分子中含有( )A、环已烯基B、2,6,6-三甲基环已烯基C、伯醇基D、乙醇基E、共轭多烯醇侧链2. 维生素C能与硝酸银试液反应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和金属银黑色沉淀,是因为分子中含有( )A、环已烯基B、伯醇基C、仲醇基D、二烯醇基E、环氧基3. 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是由于分子中( )A、C2上的羟基B、C3上的羟基C、C6上的羟基D、二烯醇基E、环氧基4.中国药典测定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为( )A、气相色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碘量法D、荧光分光光度法E、紫外分光光度法5.下列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氰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6.紫外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时,测得λmax在330nm,A/A328比值中有一个比值超过了规定值±0.02,应采用什么方法测定( )A、多波长测定B、取A328值直接计算C、用皂化法(第二法)D、用校正值计算E、比较校正值与未校正值的差值后再决定7.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已知维生素C的分子量为176.13,每1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维生素C的量为( )A、17.61mgB、8.806mgC、176.1mgD、88.06mgE、1.761mg3.需检查特殊杂质游离生育酚的药物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EE、维生素D9.重量法测定时,加入适量过量的沉淀剂,可使被测物沉淀更完全,这是利用( )A、盐效应B、酸效应C、络合效应D、溶剂化效应E、同离子效应10. 2.6-二氯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终点时溶液( )A、由红色→无色B、由蓝色→无色C、由无色→红色D、由无色→蓝色E、由红色→蓝色11.硫色素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1溶液,测得对照液荧光强度为45%(浓度2.0μg/mL),空白液荧光强度为5%;样品液荧光强度为55%,空白液荧光强度为5%。
《药物分析》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ppt课件

Vit D2 骨化醇 Ergocalciferol
22
Vit D3 胆骨化醇 Cholecalciferol 胆钙化醇
CH2
10 7 HO 3 H 5 6 HO 4 H 9,10-开链胆甾-5,7,10(19)9,10-开链麦角甾三烯-3β-醇 5,7,10(19),22-四烯-3β-醇 胆甾醇,胆固醇 Δ4,6 Cholestadienol Cholesteral
ppt课件 29
校正因子测定 取正三十二烷适量,加正已烷溶解并稀释 成每1ml中含1.0g的溶液,摇匀,作为内标 溶液。另取Vit E对照品约20mg,精密称定, 置棕色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 10ml,密塞,振摇使溶解;取1~3µ l注入气 相色谱仪,计算校正因子 测定法 取本品约20mg,精密称定,置棕色具塞锥 形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0ml,密塞, 振摇使溶解;取1~3µ 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 定,计算,即得
滤过 用热的稀HCl洗 洗涤* 干燥恒重*80℃
ppt课件 20
⊙第三节 维生素C( Vit C)
6
CH2OH O OH O
1 3
H
5
C
4
HO
2
OH
ppt课件
21
COONa(H) CH2OH H C O OH O -2H H CH2OH C O OH O OH-(H+) H C C O O OH H
ppt课件
328
340
360
13
A
0.330 0.508 0.570 0.477 0.190
⊙第二节 维生素B1( Vit B1)
CH3 N N NH2 CH2 N S CH2CH2OH Cl- HCl CH3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医学课件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医学课件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对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和健康保健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维生素类药物是以维生素为主要成分的药物。
本文就维生素类药物进行分析,介绍其药理作用、适应症、副作用等相关知识。
一、维生素A类药物维生素A类药物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维持视网膜视力、保护上皮组织、维持正常成长及免疫功能等。
常用维生素A类药物包括维生素A软胶囊、维生素A注射液等。
维生素A类药物适应症包括夜盲症、角膜软化症等。
但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A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头痛、皮肤瘙痒、运动不便等症状。
因此,应注意维生素A类药物的正确用法。
维生素B类药物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多种成分。
维生素B类药物在人体内起到辅酶的作用,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代谢。
常用维生素B类药物包括维生素B1片、硫胺素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等。
维生素B类药物适应症包括神经炎、急慢性肝炎、贫血等。
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时,可能会发生过敏、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维生素D类药物主要成分是维生素D3,具有增加钙吸收、促进骨骼成长等生物作用。
常用维生素D类药物包括维生素D3溶液、维生素D3软胶囊等。
维生素D类药物适应症包括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剂量过大时,可能引起高钙血症、软组织钙化等不良反应。
维生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的药物,对于人体健康保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使用维生素类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正确用法,避免过度、长期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不应将维生素类药物作为万能药,采取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才是维持健康的最佳方式。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1)

医学ppt
24
含量测定
► 非水溶液滴定法 用于原料药测定 加醋酸汞消除盐酸干扰 1mol维生素B1与2mol高氯酸相当
► 紫外分光光度法 片剂、注射剂采用此法 以吸收系数法计算含量
► 硫色素荧光法 对照品对照法计算含量,方法专属,不受氧化产物 干扰
医学ppt
25
硅钨酸重量法
医学ppt
27
鉴别试验
►硝酸银反应——维生素C被氧化,银被还原成 黑色银沉淀
►使高锰酸钾、亚甲蓝褪色 ►与碱性酒石酸铜作用,产生红色氧化铜沉淀 ►二氯靛酚钠反应——二氯靛酚被还原成无色
医学ppt
28
糖类性质
►维生素C+HCl(三氯乙酸)→水解成戊糖→ 失水→糠醛+吡咯→蓝色
医学ppt
29
杂质检查
医学ppt
37
测定方法
►光照:使产生前维生素D3,反式维生素D3 , 速甾醇D3 ,连同维生素D3 ,进行系统适用性 试验
►重复进样,维生素D3的峰值RSD≤2.0%
►分离度R>1.0
采用校正因子法计算维医生学ppt 素D总量
38
维生素E分析
►结构特征:具有苯并二氢吡喃结构,苯环上 有1个乙酰化的酚羟基,易被水解、氧化;为 脂溶性维生素。有四种异构体,其中α型活性 最强
► 澄清度与颜色——控制氧化变色产物,以测定一定 波长下吸光度控制有色杂质 原料——溶液应澄清无色,若有色,在420nm处测 定吸光度,不得过0.03 片剂——在440nm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7 注射剂——在420nm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6
► 铁、铜离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医学ppt
《药物分析》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ppt课件

在max(620nm)处,测 定吸光度,标准曲线法定量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清
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
例1. 维生素A含量用生物效价表示, 其效价单位是
A. IU B. g C. ml D. IU/g E. IU/ml
A328
否 A328
皂化
-15%
-3% 0
3%
(2)第二法 等吸光度法 皂化法,适用于维生素A醇。 溶剂:异丙醇
乙醇、KOH
乙醚
S 皂化
300nm
异丙醇
310nm 325nm 334nm 测定吸光度,
Sol
(9~15单位)
并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 判断max是否在323~327nm之间
是
否
• 计算 A300 A325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分类:
脂溶性 VitA、D、 E、K 等
水溶性 VitC、VitB族(B1、
B2、B6)、烟酰胺、泛酸钙、 叶酸、烟酸等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一)结构
1. 维生素A的结构为具有共轭多烯
醇侧链的环己烯
CH3
CH3
CH3 CH3
CH3 CH2OR值在±3%,则仍不用校正公式计
算吸光度,而直接用A328代入公式中
求出 E11c%m
A32(8校正 ) A32810% 0
若
A328
所得的
数值在-15%~-3%之间,则需用校正
公式计算吸收度,即用A328(校正)代入 公式中求出 E11c%m
A32(8校正 ) A32810% 0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ppt

VitA VitA
醛 酸
△或有金属离子存在时更易氧化
2019-8-11
感谢你的欣赏
8
3、与三氯化锑发生呈色反应
VitA SbCl 3蓝色 紫红
CHCl3
4、溶解性
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植物油等
2019-8-11
感谢你的欣赏
9
二、鉴别试验
1、三氯化锑反应
维生素A在饱和无水三氯化锑的无 醇氯仿溶液中呈现不稳定的蓝色,再变 为紫红色。
31
(一)结构与性质 1、溶解性 ① 易溶于水 ② 水溶液呈酸性
2019-8-11
感谢你的欣赏
32
2、酸性 一元酸
C3-OH的 pKa = 4.17
C2-OH的 pKa = 11.57
C6H2OH
H C OH 5 O
4
1O
32
HO
OH
2019-8-11
感谢你的欣赏
33
3、强还原性 二烯醇结构
CC OH OH
二烯醇结构
2019-8-11
O
CC
OO
二酮基结构
感谢你的欣赏
34
4、光学活性 手性C(C4、C5)
C6H2OH
H C OH
L(+)-抗坏血酸
*5 O
活性最强
*4
1O
2019-8-11
3
HO
感谢你的欣赏
2
OH
35
5、具糖的性质 结构与糖类相似
糖类的显色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H
脱水
糠
糠醛 醛衍生
2019-8-11
VitM
感谢你的欣赏
VitPP
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b
VitB1%
Ab Sd
W对 W样
稀释度 稀释度 100%
(3)特点 ①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 ②代谢产物不干扰,适用于体液分析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C6H2OH H C OH
5
O
4
1
O L-抗坏血酸
32
HO
OH
(一)结构与性质 1、溶解性 ① 易溶于水 ② 水溶液呈酸性
2、酸性 一元酸
H
还原型
3、与碱性酒石酸铜反应
USP
碱性酒石酸铜Vi tCCuO 红
4、与KMnO4反应
KMnO VitC Mn
5、糖类的反应
6、紫外分光光度法
(三)杂质检查(略) 1、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 2、铁、铜离子的检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四)含量测定 1、碘量法
(1) 原理
CH2OH H C OH
O O
HO OH
[O]
CH2OH
H C OH O O
O
O
1、与AgNO3反应 (ChP2000)
AgNO VitC Ag 黑(银镜)
2、与2,6 - 二氯靛酚反应 (ChP2000)
2,6 二氯靛酚VitC 无色
氧化型
蓝色 OHHˉ
玫瑰红色
OH
5、具糖的性质 结构与糖类相似
糖类的显色反应
△H
脱水
糠
糠醛 醛衍生
物酚类
显
色
VitC H 脱 水糠醛5吡0 咯 ℃蓝色
6、UV特征
H max nm OH max nm
(二)鉴别试验
VitC [O]去氢抗坏血酸
(三)其他鉴别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具紫外吸收 2、易氧化变质 3、能与三氯化锑呈色 4、水中不溶。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二、鉴别试验
1. 三氯化锑反应
VA 蓝色 → 紫红色 CHCl
SbCl3
3
2. 紫外吸收光谱
VA的无水乙醇溶液在328nm有最大吸收。 3、TLC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例:VA和其标准品用环己烷溶解 展开剂:环己烷—乙醚(80:20) 板:硅胶G 显色:SbCl3T.S. Rf: VA 醇 0.08 VA 醋酸酯 0.41 VA棕榈酸酯 0.75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A300 A316 A328 A340 A360 :0.354 :0.561 :0.628 :0.523 :0.216
A300 /A328 A316/A328 A328/A328 A340/A328 A360/A328
Ai A 328
:0.555 :0.907 :1.000 :0.811 :0.299
换算因数
IU / g (纯品)
1% E1cm (纯品)
1IU=0.344g全反式维生素A醋酸酯 1g的维生素A醋酸酯就相当于
1,000,000 2,907 ,000 IU 0.344
% 1530(环己烷、 维生素A醋酸酯 E1cm
328 )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2907000 换算因子 1900 1530
H3C N N NH2 CH2 N+ S CH2CH2OH
. Cl-.HCl
CH3
1、水中溶解 2、具紫外吸收 3、碱性中可被氧化 4、两个杂环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
第二节 维生素B的分析
二、鉴别试验: 1、硫色素反应:
维生素B1 铁氰化钾 硫色素
荧光消失 2、沉淀反应: 沉淀试剂:碘化汞钾、三硝基酚、碘溶液、硅钨酸 H+ 正丁醇 蓝色荧光
A325校正 6.815 A325 2.555 A310 4.260 A334
A325 (校正) A325 A325
100%
效价(IU / g) E1cm 换算因数 1%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制剂 —— VitA胶丸的含量计算
平均丸重 标示量% 效价(IU/g ) 100% 标示量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a. 操作方法
在波长300、310、325、334nm处测定吸收度, 找出λmax 。 d. 判断 max不在323~327nm或A300/A325大于0.73, 先纯化后再测定。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max在323~327nm之间且A300/A325小于或等于 0.73 ,则进行校正 c.校正公式
平均丸重 1% E1cm 换算因数 100% 标示量
A 平均丸重 换算因数 100% c 标示量
A 换算因数 平均丸重 100% W 稀释度 100 标示量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第一法 第二法
测定对象 维生素A醋酸酯
方法
维生素A醇
直接取样,测定 皂化提取,测定
CH3
CH3
CH3 CH3
VE
CH3
CH3
CH3 CH3
生育酚
1、水中不溶 2、紫外吸收 3、水解成游离生育酚
第四节 维生素E的分析
名 称 R1 CH3 CH3 H H R2 CH3 H CH3 H 生物活性 1.0 0.5 0.2 0.1
α-生育酚 β-生育酚 γ-生育酚 δ-生育酚
第四节 维生素E的分析
4、哪些描述适合VitA结构及性质 A、分子具有长二烯醇侧链,易被氧化
B、具有较长的全反式共轭多烯结构
C. 含酯键,经水解后产生苯并二氢吡喃衍生
物,易被氧化 很快转变为紫红色
E、样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后,加硝酸加热后,
D. 与三氯化锑的无醇氯仿液中呈不稳定兰色,
呈橙红色
5、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维生素 A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点校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三、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点校正法) 本法是在三个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根据校 正公式计算吸收度A校正值后,再计算含量,故本 法亦称“三点校正法”
(一)“三点校正法”测定原理 1、杂质的吸收在310~340nm波长范围内呈一条 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大而吸收度变小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一、结构及性质:
CH2OH 6 H C5 OH O
4 3 2 1
O OH
HO
1、水中溶,水液酸性 2、具糖的性质 3、二烯醇结构易氧化 4、四个光学异构体 5、紫外吸收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二、鉴别试验:
1、与硝酸银反应: AgNO3 VC Ag (黑色) 2、与2、6-二氯靛酚反应
(2)计算吸收度比及比值差 吸收度比值
Ai 吸收度的比值差 A 328
Ai 规定值 A328
(3)计算校正吸收度
A328校正 3.522 A328 A316 A340
A328 (校正) A328 A328
100%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4)换算因数
% 定义:每一个E1cm 数值所相当的效价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a. 操作方法
环己烷 样品 配制成 9 ~ 15IU ml规定波长处 测A
溶解
规定波长:300、316、328、340和360 b. 计算方法 (1)最大吸收波长确认 max 在326~329nm,第一法测定。
max 不在326~329nm,第二法测定。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B、杂质在310~340nm波长范围内呈线性吸收
C、物质对光吸收具加和性
D、维生素A与三氯化锑的无水氯仿溶液作用,
产生不稳定蓝色
E、维生素A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氰化钾氧
化生成具有蓝色荧光的硫色素
8、能发生硫色素特征反应的药物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E
E、烟酸
9、既具有酸性又具有还原性的药物
2、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即样品各波长的吸收 度是维生素A与杂质吸收度的代数和 (二)测定方法 第一法 测定维生素A醋酸酯 等波长差法
等波长差法:两个波长分别在1两侧12nm处, 1=328nm; 2 =316nm; 3=340nm
A328校正 3.522 A328 A316 A340
A 328校正 1900 平均丸重 标示量% 100% C(g / 100ml ) 标示量 0.605 1900 0.08262 100% 2 1 10000 0.2399 100 250 20 99.0%
第二节 维生素B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vb1(盐酸硫胺):两个碱性基团,可与酸成盐。
正法),此法又称为
A、等波长差法 B、等吸收度法 C、6/7A法 D、差示分光光度法
E、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6、维生素A的鉴别试验为
A、三氯化铁反应 B、硫酸锑反应
C、2,6-二氯靛酚反应
D、三氯化锑反应
E、间二硝基苯的碱性乙醇液反应
7、用“三点校正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的依据是 A、维生素A可见光区有最大吸收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应用化学教研室 孟小华
按溶解性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 VA、VD、VE、VK等
水溶性维生素: B族(VB1、VB2等)、VC 、 烟酸、叶酸、泛酸等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维生素A在自然界中主要来自鱼肝油 一、结构及性质:
CH3 CH3 CH3 CH3 CH3 CH2OR
R—H 维生素A醇 R—COCH3 维生素A醋酸酯
是 A、维生素A
B、咖啡因
C、苯巴比妥
D、氯丙嗪
E、维生素C
10、使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已 知 维 生 素 C 的 分 子 量 为 176.13 , 每 1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维生
求本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
解: 吸收度比值
吸收度的比值差
Ai 规定值 A328
A300 /A328 A316/A328 A328/A328 A340/A328 A360/A328
:0.564 - :0.893 - :1.000 - :0.833 - :0.344 -
0.555 0.907 1.000 0.811 0.299
2,6 - 二氯吲哚酚 VC 无色(试液本身为红色) 3、与碱性酒石酸铜反应 碱性酒石酸酮 VC Cu2O 红色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4、糖类的反应
VC HCl 水解 -CO2 戊糖 -H2O 糠醛 吡咯 △ 蓝色
5. 荧光反应
[O] 邻苯二胺 VC 去氢抗坏血酸 蓝色荧光
Cl
CH2OH H C OH O OH O OH
OH
Cl
Cl
Cl
CH2OH
H
OH Cl Cl
N
+
N
H C OH O O O
O
+
NH
O
O
OH
氧化型(红色)
还原型(无色)
第四节 维生素E的分析
一、结构及性质:
CH3 R2 CH3 C O O R1
CH3 R2 OH R1 O CH3
O
CH3
溶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ax 测定波长
环己烷
328 nm 5个
异丙醇
325 nm 4个
换算因数
1900
1830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VitAD胶丸中VitA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规格10000VitAIU/丸)装量差 异项下(平均装量0.08262g/丸)的内容物 0.2399g 至250ml量瓶中,用环己烷稀释至刻度, 摇匀;精密量取2.0ml,置另一20 ml量瓶中,用 环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以环己烷为空白,测 定最大吸收波长为328nm,并在下列波长处测得 吸收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