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网络战

合集下载

2020,中美网络战假想

2020,中美网络战假想

2020,中美网络战假想作者:陈一鸣来源:《时代报告》2013年第08期编者按:网络战争,美国人再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2009年,美国五角大楼经过多年筹备最终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

自此,网络战司令部成为与空军作战司令部、太空司令部平级的单位,由一名四星上将领导,美国因此成为全球首个公开将战争机构引入互联网的国家。

网络战司令部所带来的全球连锁反应在之后几年逐渐显现出来,在0与1组成的虚拟世界中,军备竞赛的紧张气氛不亚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

网络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争夺和展开军备竞赛的新战场,而美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这是因为,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域名与地址的监管便由美国掌控,网络核心技术悉数掌握在美国人手里。

如何才能保证中国的信息安全,保证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受侵犯?为此,编者在军事栏目推出《中国国家战略的防御与突围》系列专题四《暗战》,计划分两期来探讨在网络这个虚拟战场里的国家战略问题。

2011年3月,美国前外交官、莱斯大学信息技术和公共政策专家斯托弗·布隆克在美国空军刊物《战略研究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炸毁:中国的网络战争(2020年8-9月)”的文章。

他极尽想象,假想了未来美国及其同盟国和中国之间爆发网络战争的情景。

布隆克假设未来10年,中国以“挑战者”的身份,引爆中美网络大战。

2020年8月,崛起的中国希望将新加坡揽入怀抱。

在对新加坡发动攻击前几周,中国就已发起大规模网络战,目的是破坏美国、日本及其他盟国的通信能力。

解放军6万网络部队渗透到美国军队、政府和企业的网络系统,并实现系统控制。

2020年9月,当解放军首次在南中国海袭击新加坡的导弹驱逐舰时,美军发现其通信能力骤降。

计算机、无线电、卫星通信以及战地通信设施全部陷入瘫痪。

军方网络和服务器受到攻击,向陆地指挥官和海上舰船提供错误情报,以致五角大楼未能及时调动常规部队行动。

美军国防信息系统局发出警告:不明计算机代码正试图绕过国防部绝密电脑网络的高低二极管进入未加密主机,目标是宾夕法尼亚的陆军军械库。

网络战:未雨绸缪

网络战:未雨绸缪
相关 信息 标注 在地 图上 , 时还通 过更 同
战 概 念 的 国 家 , 是 第 一 个将 其应 用 网络建 设 越 发达 ,相 关 部 门对 网络 的 也 于 实 战 的 国 家 , 成 统 一 的 网络 战指 依 赖 程度 也 就越 高 ,受 到 网络 攻击 的 形 挥 体 系 是 美 军 近 期 的发 展 目标 之 ~ 。 威胁 也就 越 大。换 句话说 , 在最 强 的网
更令 人震 惊 的是 ,谷 歌 中 国 ” “ 甚至
组建 “ 网络战 司令 部 ” 以统 一协 调、 , 保 职 位 来 负 责 统 管 美 国 网络 安 全事 务 。 障 美军 网络 安全 和 开展 网络 战等 与 电 然 而在 美 国政 府针 对 网络 安 全 问题 采 脑 网络 有关 的 军事 行 动。 根据 盖 茨 当 取 防御 行 动 的同 时 ,美 国军 方 也推 行 天签 署 的一份 备 忘录 ,美军 战 略 司令 了一 项 “ 守为 攻 ” 战略 计 划 , 就 转 的 那 部将 负 责组建 这 个 指挥 网络 战 的次 级 是尽 快 筹建 网络 战司令 部 ,为未 来 的 司令 部 ,并在 9月 1日前 向国 防部提 网络 战争 卯足 力量 。
晚于 下 月 :由几 百 人组成 的该 司令 部 就 开始 了 ,至 少在 2 0 09年 4月初 , 美 将 设 在华 盛顿 附近 的马里 兰 州 米德堡 国 国 防 部 长 盖 茨 就 已 宣 布 对 2 1 0 0年 军事 基地 ,拟 由美 国现任 国防 部 国家 度 的 国 防预 算 项 目进 行 大 规 模 调 整 , 安 全 局 局 长 基 思 ・ 历 山大 兼 任 网络 包括 削减 导 弹 防御 系统 费 用 、 产 F 亚 停 一 战 司令 部司令 。盖茨 表示 , 新的 网络 战 2 2战机 等 ,但特 别强 调 了增加 网络 专 司 令部 必须 能 够对 美 军在 全球 的行动 家编 制 、 强 网络 战部 队建 设 等 , 加 凸显

网络舆论战战法浅探

网络舆论战战法浅探

网络舆论战战法浅探摘要:作者在界定网络舆论战含义的基础上,提炼其基本特点,继而分析了网络舆论战中进攻及防御的基本战法。

关键词:网络舆论战;方法随着以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第四媒体的发展,网络舆论战作为全新的作战手段出现在科索沃战场上,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去年的格俄武装冲突中又崭露头角。

由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网络舆论战的含义及特点进行提炼和概括,并进一步分析其作战战法。

一、网络舆论战的含义及特点网络舆论战,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有计划地向受众传递经过选择的信息和材料,阻断、瓦解和反击敌方的宣传攻势,从而影响受众的情感、动机、主观判断和行为选择,主导新闻舆论、影响民意归属,改变双方整体力量对比的行动。

网络舆论战的强大影响力是基于网络媒体的强大功能而实现的,其本质在于争夺、控制网络舆论传播权。

可以说,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谁取得网络媒体的控制权,谁就取得信息权和舆论主导权。

网络媒体,主要指基于互联网进行新闻传播的专门网站,通常包括新闻网站和登陆新闻的门户网站。

网络媒体利用全球性网络数字平台进行信息传播。

具备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过程即时化、传播方式立体化、传播内容延展性、传播关系交互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媒体在信息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信息传播的速度、密度和强度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无法比拟的优势,为敌对双方进行舆论较量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网络舆论战的基本方法网络舆论战以网络舆论攻击与防御为基本方式。

网络舆论进攻是指利用高性能的网络舆论传播平台,对敌主动进行舆论攻心,直指目标受众的“认知系统”,达到瓦解其民心士气的目的。

网络舆论防御是指对敌人的网上舆论进攻进行有效抵制和封锁,使己方免遭有害舆论的诱导。

巩固其思想和心理防线。

网络舆论攻击与防御相互渗透和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两者共同构成网络舆论战对抗的全部内容。

(一)网络舆论战进攻战通过分析近年来高技术战争中的典型战法,可以看出,网络舆论战进攻战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首因效应”。

“棱镜”事件后的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和我国应对之策

“棱镜”事件后的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和我国应对之策

“棱镜”事件后的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和我国应对之策“棱镜”事件是人类有史以来侵犯人群最广、牵涉面最大、最具争议的网络监控事件。

据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在中国、德国和韩国派驻情报人员,对这些国家的网络系统实施秘密渗透和破坏活动。

美国国家安全局不仅通过远程电脑终端进行监听,而且实地派遣情报人员,并与美国中情局、联邦调查局和五角大楼的间谍协同行动。

“棱镜”事件暴露出美国跨国界网络间谍行动更具威胁性的常态化网络攻击作战方式,不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谴责,也是对他国网络主权的严重侵犯。

从“棱镜”事件透视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尤其是其网络空间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哪些严重威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棱镜”事件后美国网络空间发展的基本判断网络空间涉及美国核心利益,已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其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和霸权地位,更不会因“棱镜”事件而停止在网络空间的监控活动。

一是由美国特有的国家属性决定的。

美国自封为“优秀种族”“上帝的选民”,要按照自己的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去“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和“领导世界”。

其实质是要用美国的价值观、社会政治与经济模式,去改造和控制世界。

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是先陆地,后海洋,然后是空中和太空,进而向网络空间深度发展。

二是由美国面临的网络空间新威胁决定的。

网络空间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竞争的新领域,美国认为网络空间安全是其面临的最严重的安全威胁之一。

奥巴马政府将网络空间界定为国家战略资源,将网络空间安全威胁视为国家面临的新威胁。

当今时代,网络攻击已成为恐怖组织策划恐怖袭击的重要方式与手段。

近年来,恐怖组织借助网络,搜集情报、招募人员、筹措资金,“孵化”新恐怖分子的虚拟训练基地,指挥和协调遍布全球的恐怖分子,伺机发动恐怖袭击。

孟买恐怖袭击案、美国圣诞炸机未遂事件等,均是由恐怖组织通过网络策划实施的恐怖活动。

三是由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决定的。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到美国国家的三大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美国价值观的传播。

美军全球信息栅格(GIG)简介

美军全球信息栅格(GIG)简介

安全和保密问题
保障数据安全
美军全球信息栅格需要确保传输和存 储的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获取, 采取加密和访问控制措施来保护数据 安全。
防止信息泄露
除了数据安全,还需要防止敏感信息 的泄露,包括对信息进行分类、标记 和访问控制,以限制信息的传播范围。
技术更新和维护问题
保持技术先进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军全球信息栅格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软硬件设备, 以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用性。
01
硬件设施
全球分布的卫星、地面站、数据 中心等硬件设施,用于传输和存 储信息。
软件系统
02
03
人员配置
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 件等,支持信息的处理、分析和 共享。
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级指挥官,负 责操作、维护和管理全球信息栅 格。
主要功能
信息传输
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高速传输, 支持各种格式的数据传输。
云计算技术
提供弹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03
gig的应用和影响
在军事行动中的应用
指挥控制
协同作战
全球信息栅格为美军提供了高效的指 挥控制能力,确保各级指挥官能够实 时获取战场信息,做出快速决策。
全球信息栅格支持多部门、多平台、 多任务的协同作战,提高了作战效率 和任务成功率。
情报共享
全球信息栅格实现了跨部门、跨军种、 跨盟友的情报共享,提高了情报分析 和作战情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更加注重网络安全
未来的美军全球信息栅格将会更加注重网络安全,采取更 加严密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安全,防止网络攻击和信息 泄露。
05
结论
对美军的意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值
提高信息共享能力

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的致命弱点

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的致命弱点

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的致命弱点
米兰·维戈;龚都刚
【期刊名称】《外国军事学术》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网络中心战将战争的艺术归纳为战术和目标。

在没有首先掌握简单网络化的海上部队在战斗中具有决定性的证据之前,海军必须在战略、战役法和战术之间保持平衡。

本文从战争性质、战术和战役法、军事科学和军事艺术、战争理论、历史经验和信息优势等十一个方面,论证网络中心战存在致命的弱点。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米兰·维戈;龚都刚
【作者单位】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战役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712.53
【相关文献】
1.网络战争与网络中心战——中国军事专家专题探讨美军网络战与网络中心战 [J], 王保存;孔令钢;刘增良;陈伯江;赵楚
2.美军网络中心战的优势和弱点——美国国会关于网络中心战的审查研究报告 [J], 李欣;孟凡俊
3.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的致命弱点 [J], 米兰·维戈;马勇;龚都刚
4.美国海军陆战队拟为多个机型装备新型通用电子战系统以应对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的退役 [J],
5.妄想争夺台湾海峡“第四空间”——台军电子战能力评估客观分析中美电子战传闻,深刻揭露台湾电子战弱点,全面介绍电子战技术战术 [J], 长山;刘维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子战先锋——美军“舒特”攻击系统

电子战先锋——美军“舒特”攻击系统
∞旦
旺G 蹦


电 子 战 先 锋
美军 “舒特,, 攻击系统
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 昌陆军学 院教研告{5 许 抗 。 胡 德峰 顾敬 民 誓
2 O凳 曼
黧蓑
充满 神 秘 色彩 的 “黑箱 ”
“舒特 ” (Suter)的命名来 自于大名 鼎鼎的美 国 “红 旗 ”演 习创 立 者理 查德 ·穆迪 ·舒特 上校 。 “舒 特” 系统是美 国高度机 密的 “庞大旅行者计 划” 的一部 分 ,是 美军 用来 攻 击敌 人 网络 系统 的机载 网络攻 击 系 统 , 由BAE系统公 司负 责研 发 , 目标是入侵 敌方 通信 网 络 、雷达 网络 以及计 算机 系统 ,尤其是那 些与联合 防空 系统有 关的 系统。
2006年 , “舒特 Ⅳ”系统直接在 伊拉克 和 阿富汗的 实 战 中进 行 了技 术性 能测 试 。根据 作 战 需要 , “舒特 Ⅳ”对反叛武装 力量 和恐怖分子 的指挥控制 系统 的信 号 特 征进行 了识别 ,并测试 了 目标 信息快速传 输给指挥人 员和 战斗机 机组 的功 能。
早在2000年 1月6日,美 国空军就 向国会通报 了发展 “舒特” 网络攻 击计划的意 向, 旨在建 立一套将情报 、 监 视和侦察 与进攻 性反信息作 战和进 攻性 防空作战横 向 一 体 化 集 成 的 系 统 。
2001年7月27日,美 国 国防部 呈交 国会 的 《网络 中 心战报 告(附件)》 中首次披 露 了 “舒特”计 划的相 关情 况 : “舒特” 计划是美 国空军实现从传感器到射 击器 的 无缝一体化作 战 网络计划之 一,其 目的是实现情报 、监 视 、侦察 与进 攻性 电子压 制和进攻性 防空作 战横 向一体 化集成 。这样 ,执行侦察任 务的传感器平 台就通过 指挥 所 与 电子压 制和 打 击武器 平 台连 接成 一体 化 的作 战 网 络 。一旦发现 目标(如 移动导 弹发射架),就可 以迅速 将

美军夺取新世纪网络信息主动权的战略新构想

美军夺取新世纪网络信息主动权的战略新构想
电子战 定义 为 : 利
用 电 磁 能 和 定 向
能 控 制 电 磁 频 谱
或 攻 击 敌 人 的 任 何军事 行动。 网 而
息 系统 的安全问题 。O , 1 月 两局交 出了国防 络 战 的 实 施 离 不
自 2 世纪初 , 电通信应用 于军事 0 无线 领域之后 , 围绕 着削弱 、 破坏 敌方 电子设 备
新构 想之 一 : 网络 防护一美军 夺取 网络信息主动权的前提条件 。
计算机 网络在 现代军事领域 中得到广 泛应用 ,使 网络信息 的主动权地位 成为夺
取战争胜利 的前提 条件 ,因而 网络也成 为
敌对 双 方 军事 力量 攻 击 和 破坏 的重 点 目 标。 目前世 界各 国都 在加强计算机 网络 的 安全 防护 ,视计算 机网络为生命 线的美 国
准确位置 。 为便 于 精 确定 位 。 台 机器 安 这
装 有 特殊 的传 感 器 。 而且 . 国 国防 部 美
准 备 对 正 在 受 到 “ 客 ” 扰 的 授 权 用 黑 侵 户 的 机器 建 立一 套 跟 踪 系统 , 以便 及 时
采取 相 应 对 策 。
新构想之二 :网 电一体 ” “ 一美 军夺 取 网络信息主动权的必然选择 。
更是如此 。
美国 国家 审计署在提交 给国会 的一份 名为《 信息安 全 : 对国防部 的计算 机正构成 越来越大 的危险》 的报 告中声称 : 世界 有 全 1o多个 国家的政 府在 开发战略性 信息 武 2 器。 年来美国国防部年均 遭受 2 近 5万次网 络袭击 , 这还是一个保 守的数字 。 据美 国国
信息 系统 安全计划 (IS )该计 划基本 思 DS P 。 路 可分为两类 : 是加强 网络 的入 口控制 ,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网络战一、美军高层指挥控制关系1、美军指挥关系相关概念联合司令部(Unified Command):联合司令部是指由参联会主席建议、通过总统并借由国防部长授权建立,在独立司令官的指挥下,肩负某类持续性、内容广泛任务,有两个以上军种部门部队参与的司令部。

它们可以区分为地区型和职能型两种。

联合司令部的结构可以包括以下部分:(1)二级联合司令部;(2)联合特遣部队;(3)职能组成司令部;(4)军种司令部;(5)单一军种部队(通常作战司令官指定单一军种部队为军种组成部队);(6)特种作战部队。

这些下属机构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联合司令官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组建部队。

二级联合司令部(Subordinate Unified Command):二级联合司令部是指由一级联合司令部建立用来在联合司令部的框架下执行作战(比如,驻韩美军司令部,联合特遣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它可以是地区性的也可以是职能性的。

其司令官具有和联合司令部司令相似的职能和责任,对指定给其的所属部队执行作战指挥。

其下属组成司令官或者军种司令官对其负类似一级联合司令部一样的职能。

一般来说相关司令官直接与联合司令部司令官通信并通知其它二级联合司令部司令官。

职能组成司令部(Functional Component Commands):联合作战司令部及其下属司令部有权组建职能组成司令部来控制军事行动。

联合特遣司令部可以建立职能组成司令部来制定集成作战计划,减少指挥控制之间的罅隙,提升作战效能、改善信息流、统一作战行动、综合武器系统管理、加强作战交互、对所属部队的指挥权,它可以跨越不同军事作战行动执行作战任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职能组成司令官是联合部队的组成司令部,虽然其可能由两个以上军种部门部队组成,但其并不具备组建联合部队并且不能对联合部队负有指挥权和责任。

军种组成司令部(Service Component Commands):军种组成司令部包括军种司令官及其指定给该联合司令部或二级联合司令部的所有军种部队。

这些军种部队都是由国防部长在“联合司令部部队备忘录”中指定的。

军种部队所属人员、装备、设施都必须直接向联合司令部负责并完成特定JFC作战任务。

当单个军种司令部被指定给多个作战司令官时,其司令官和被指定给特定作战司令官所属设施在对该特定司令部负责。

联合作战司令部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地区型司令部,主要包括南方、北方、非洲、中央、欧洲、太平洋。

一类是职能型司令部,主要包括联合部队司令部(原大西洋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运输司令部、战略司令部(太空战司令部也在其中)。

2、四种指挥关系(1)COCOMCombant command(指挥权),该权限只授予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官,并由总统根据国家宪法直接指定,不可委托或转授。

实际上是战略指挥权。

其指挥关系对指定给其的部队具有编组、任务区分、指定目标等权限,并对军事作战的所有方面、联合训练、后勤保障都具有法定权威。

(2)OPCOM0perational control(作战控制权):它是一种所属部队的指挥权,依据该权限可以组建司令部、组织所属部队,分配任务、设定目标,该权限包括军事作战和联合训练的方方面面。

各种职能型司令部、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都属该范畴。

它可以被司令官在任何梯队(战略层面或其下属部队层面中)运用,并可以委托代理。

基本上属于战役层面上的指挥权。

(3)TACOMTactical Control,属一种控制权,是一种细致的发布指导方针、在作战区域内控制所属部队机动以完成既定作战使命或任务的控制权。

TACOM继承了OPCOM的权限,能够被委托代理。

(4)ADCOMAdministrative control是对所属部队及其下属部队、或者其他部队的管理和支援权限。

各军种司令部、地区性司令部都属该范围。

主要用来日常管理,支援军种部队,控制军事资源、人员和装备、分队后勤、单兵或分队训练、战备、机动、演习、条令及其它不包含在作战任务中的事务,一般用来满足军种部依照法律的职责,完成管理权和支援权。

二、国防部信息系统局DISADISA属美国国防部战斗支援局,目标是为美国总统、副总统和国防部长、各军种、联合作战司令部提供信息技术支援。

他在美国武装部队的管理和控制的指导下,替国防部和国会管理军事设施、实现全部资产管理来提升国会和国防部实现战略目标的效率、节省作战和维护经费的机构。

DISA正在从Arlington,Virginia迁到Fort Meacd,Maryland,并将于2011年完成转型。

1、使命任务DISA战斗支援局,用来工程实现并提供C2能力和企业基础设施,从而在作战全谱范围内,直接支援联合作战人员、国家层面领导和其他任务或者联盟合作力量,持续作战并保障全球网络中心企业安全。

核心任务具体包括:(1)指挥与控制C2(Commands and control);(2)计算服务各应用托管;(3)合同和采购;(4)GIG工程;(5)信息安全IA;(6)MNIS(Multinational Information Sharing);(7)网络中心企业服务;(8)卫星通信服务;(9)频谱管理;(10)兼容性测试;(11)语音、视频和数据服务。

2、DISA的发展历程(1)国防通信局1960年5月12日成立国防通信局。

其任务是管理国防通信系统,这是三军远距离独立通信系统。

60年代,DCA搬迁到Arlington,Virginia,吸收了几个主要的组织机构:空军商业通信管理局(现在的DITCO:Defen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racting Organization),白宫信号局(现在的白宫通信局:White House Communications Agency),国防部损毁评估中心(现在的联合参谋部支援中心),这些机构都成为DCA的一部分。

DCA还建立了六个地区性的通信控制中心、两个区域性作战控制中心。

1970年,DCA吸收了最小基本应急通信网络和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办公室。

他还成为了WWCCS的工程和作战责任单位。

1980年代,DCA吸收了联合战术指挥、控制和通信局,提升了在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的管理和系统之间互操作能力。

联合交互测试司令部因此成立,来提供交互兼容性的测试和认证。

(2)DISA阶段1991年6月25日,DCA更名DISA,以此反映DOD提供全盘信息系统管理的角色。

DISA负责编制几个国防管理报告决议(Defense Management Report Decisions,DMRD),最著名的就是DMRD918,该决议开始创造性的使用DII(Defens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也就是现在著名的GIG。

DISA在军种组成和防御局(Service Components and Defense Agencies)的运行下集成148个信息处理中心成16个国防巨型中心,在几年之内,又将他们进一步集成为五个中央处理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国防企业计算中心。

此时,联合频谱中心和国防技术信息中心也成立为DISA的一部分。

顶峰时期,该局有超过1200军事和民事成员。

目前,DISA站在网络中心企业服务的最前沿,这使得:(1)通过将人员和系统互联到一起,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共享信息。

(2)发展网络使用的指挥能力。

(3)必将革命性的颠覆C2来支援联合作战。

(4)提供网络服务。

(5)使用1.7petabytes的存储、超过1400个应用,为8百万个用户提供计算服务。

DISA的计算服务在国防领域人事、工资支出、后勤、会计和医疗记录的处理能力方面是第一位的。

(3)当前的革新一是RACE(Rapid Access Computing Environment)项目:在DISA计算服务和首席技术办公室的联合指导下,2008年10月,DISA将作战变成了一个自主服务供应Portal。

这将允许DOD用户提供LAMP或者Windows servers,提供24小时的安全计算环境,这将是美国联邦政府第一个向云计算领域的进军。

二是:2009年4月,遵循开源社区的模式,DISA将作战变成一个开源/政府资源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三是托管商业SAAS提供者:2009年7月,空军人事中心,确认DISA将在DECC的指导下,为空军RightNowTechnologics’COTS设施的人员个性化服务和自服务应用的提供托管,RightNow将以同样的方式为个性化的托管SAAS提供相关软件维护工作。

(4)未来展望加快步伐获取21世纪作战成功的需求正在发生急速的变化。

为了应对非对称威胁和不可预知的敌手,国防部正在历经一块历史性的转型。

这场转型的核心就是DISA。

DISA为总统、副总统、国防部长以及各军种和作战司令部提供高级信息技术和迅捷的通信。

从Arlington,通过司令部,使得我们的客户作出迅速的决策,获得实时的信息,并将这种决策转化成关键的战略、战役或者战术行动。

DISA正与各军种及有关业务局一道,构建未来网络的基础——GIG。

DISA也通过NCES 项目提供网络中心化能力。

这个远大目标实现之日,就意味着NCES能够让GIG传感器按需访问、传递、处理、使用、存储并管理信息。

美军作战人员维持着一种全球存在并迅速部署的战略态势,经常需要被投送到那些没有关键基础设施的地区作战。

我们完全了解客户的这些需求,也能够在任何时间、向任何地点提供相关服务。

无论任务多么复杂,或者目标多么具有挑战性,DISA都保持为我们美军提供迅捷信息、未来技术和高精解决方案奉献的精神。

时到今日,他们深刻了解底线:DISA 成功的衡量标准就是让美军作战人员用更好的效率、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任务。

信息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性逐渐增强,为战斗力增强了效率,提升了交通。

DISA正在不断演变以适应这种迅速的变化。

作为全球网络中心解决方案的提供者,DISA的人员肩负保障美军部队全球信息优势的艰巨任务;正在发展革新性的解决方案;持续的积极听取并参与DISA客户的期望,以团队的态度为共同目标努力,在当前这种变化的环境下,靠的是DISA成员的精诚合作、相互信任和团结互助。

3、DISA组织结构(1)战略事务分部;(2)共享服务分部;(3)特殊使命;(4)特殊顾问;(5)作战司令部野战局;4、DISA的战略国防部对网络中心作战与战争的构想:“美国国家战略清晰的宣示了我们未来的作战方式——那就是网络中心化。

我们的工作就是投送关键的使用能力来执行网络中心化作战。

”“国防转型成功与否与我们对信息是我们最大能力来源的认同紧密相关。

我们可以提升信息优势允许决策者在战略、战役、战术所有层面上更迅速、更快捷的作出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