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1、告缗

2、南书房

3、夷陵之战

4、三饷加派

5、推恩令

6、圩田

二、简答题

1、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文化)

2、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政治制度)

3、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政治制度)

三、材料分析题

1、北宋官制特点分析(选官制度)

2、科举制度(选官制度)

3、九品中正制度(选官制度)

第一章秦汉

1、秦朝建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答: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1)牛耕和铁制农具推广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统一的物质基

础;(2)长期的战乱,促使人民渴望统一;(3)县制在各国已经开始推广,已经形成的

局部统一,有利于大一统的完成。

主观条件:(1)秦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促使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强于列国;(2)秦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秦始皇和其臣子的不懈努力,

为统一制定了正确的战略,远交近攻,最终完成统一。

历史意义:第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多民族王朝;第二,为各民族的融合,

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进步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第三,形成了大一统思想,为

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第四,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版图;第五,秦朝创立的一系列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制度等给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建设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

2、秦朝统一后建立的制度

答:政治

(1)建立皇帝制;

(2)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中央设立丞相,负责统领百官,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文武百官;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另外,设有九卿,

与三公共同组成了秦朝中央机构。

(3)推行郡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全国共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至

四十郡,郡设郡守、郡尉、郡监,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军事和监察;县设县令、县尉、

县丞,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军事和司法。每年九月,实施“上计”,由地方向中央汇报地

方户口、租税和治安等情况。

(4)颁布秦律,通过法律加强中央集权,严格控制人民。

经济

(1)使黔首自实田,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秦始皇三十一年,秦政府

下令“使黔首自实田”,进行全国性土地登记。这是由于秦朝对东方六国的土地情况很难

掌握。这次登记在于承认土地私有权,促进了地主经济进一步发展。

(2)统一度量衡,迁徙天下富户十二万于咸阳

(3)统一货币,货币分为黄金和秦半两钱。

(4)修驰道,毁城防,统一车轨

军事:

(1)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其兵种为材士、骑士、楼船,即步兵、骑兵、车兵和水

兵的组合;收缴天下兵器。

(2)规定秦朝男子一生需要服两次兵役,即守卫边疆和都城各一年,分别称戍卒和正卒,

另外规定,每年还需在所在郡县服役一个月;

(3)修筑长城,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之地,先后建立象、南海、桂林等郡,

另外还在南方修筑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思想文化:

(1)统一文字,促进了文化交流、发展

(2)焚书坑儒,禁锢人民思想

3、编户齐民、入粟拜爵和汉初的赋税制度

编户齐民西汉时期,为了加强对人民的人身控制,而实施的户籍制度。西汉初年,为了

加强对人民的人生控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编户齐民制度,统一编订户籍。户籍簿上登

记了编户民的姓名、年龄、性别、体貌特征、土地、财产、社会关系等内容,编户民不

得随意迁徙,每年八月例行检查。编户齐民是汉朝征发赋役的依据。

入粟拜爵汉文帝时政论家晁错提出的一项利用粮食换取爵位的制度。自汉初至文帝时

期,汉朝的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出现商人普遍比较富裕,农民普遍比较贫困的情况,

与汉高祖时重农抑商政策已然不否,针对这种情况,晁错提出了“入粟拜爵”政策,为

汉文帝接纳,并于前元十二年颁布实施。实施以后,国家因此国库充盈,从而减轻了对

农民的赋税,降低了农民的负担;商人因此用粮食换得了爵位,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农民也因商人需要购买粮食换取爵位,从而使粮价得到了增长,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汉初的赋税制度,大致为田租、算赋及口赋、更赋。田租,即土地税,汉初规定,田租

为十五税一,后改为三十税一;算赋、口赋是人头税,汉朝规定,成年男女每年需要交

纳120钱给国家,是为一算,故称算赋,儿童每年也要交纳20钱给国家,称口赋;更赋分为践更和过更,主要是徭役和兵役的代役税。汉朝规定成年男子每年需要在本郡县

服役一个月,若不服役,则需要交纳2000钱,称为践更;另外,每年还需要守边三日,若不服役,则需要交纳三百钱。总体而言,汉代的田租比较低,人头税和代役税比较重,

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4、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措施

答:政治:

(1)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建立中朝制度。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了中朝制

度,即选拔低级官吏,加侍中、给事中、中常侍等头衔,与尚书、大将军共同组成决策

军国大事的决策机构,即中朝,也称内朝;而原来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朝廷则成为执行一

般政务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内外朝的划分大大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2)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权力,颁布推行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并通过酎金夺

侯,削夺侯爵。

推恩令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提出的旨在通过将王国土地进一步分封给王国庶子,以削弱

王国力量的法令。推恩令规定,除了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外,其余庶子还可以分得一块

土地,成为列侯。汉代规定,侯国与县相等。而诸侯国通过进一步分封后,与郡无异了。

从而王国力量被大大削弱,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左官律和附益法汉武帝时期,规定王国官员为“左官”,地位低于中央官,并且不能到中央任职,从而限制了诸侯网罗人才。附益法,即规定诸侯不得与地方官结交。通过左

官律和附益法,诸侯仅得衣食租税,较远支脉,与一般富室无异。

(3)创办太学,改革官制,通过征辟和察举选拔官吏。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指导思想,为此汉武帝兴办太学,选拔官吏子弟入

太学学习,学习优秀者,可以授予官职。

察举制汉武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汉朝初期的官吏来源主要是功臣和通过任子、赀选

进入政府的。任子,即两千石官,为官三年,可以推荐子弟一人入朝为官;赀选,即家

资达到一定的程度,即可以通过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资财,以获取官位。任子和赀选很难

获得真正的人才。因此汉武帝于元光元年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入朝为官。察

举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察举制逐渐演变为一

种门生故吏制度,推举者和被推举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报恩的关系,很难再起到选拔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