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税收基础知识(ppt40页).pptx

C 房产税
D契税
我国税收的职能有( ) A、组织收入职能 B、调节经济 职能、C、监督管理职能 D、强 制、无偿、固定征收的职能
我国现行税率的形式有( )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 率
下列项目中,属于中央与地 方共享税的是( ) A、消费税 B、房产税 C、营业税 D、资源税
什么是流转税?
简单来说就是商品交易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税。
也是在购进和销售时可以互相抵扣的税种。 譬如你购买原材料增值税为1000元,这1000元 是你承担的,销售商品时增值税为1520,这 1520元是消费者承担的,那么应交增值税就是 520元,而这520元的税最后变成消费者承担 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流通中转来转去的税,但 是他们可以在进和出时,税可以互相冲减
2、下列项目中属于地方税的是( )
A、关税
B、土地增值税
C、海关代征增值税 D、消费税
3、下列项目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 税的是( ) A、关税 B、车船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多选 4、按照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税收 可分为( ) A、价内税 B、价外税 C、直接税 D、间接税
小结
1、我国税务征管机构的设置 2、我国税收管理范围的划分 3、我国税种按5钟不同标准 进行的分类。
职能: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税收 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结合本 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法。
国家税务局系统—— 征收分局、税务所
是国家税务局的派出机构。
什么是派出机构?
是政府职能部门派出的从事某 种专门职能的机构。亦称分支 机构或驻地机构,如中央邮政 、铁道、海关等机关在各地的 分支机构,以及外交部在国外 的使、领馆。
直接税: 税负由纳税人承担,不能 转嫁给别人承担。
税收基础知识(PPT 192页)

(2)纳税人不办税务登记,责令限期改正;逾 期未改的,由工商局吊销执照
(3)未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的,处以2 000 元以上10 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扣缴义务人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处罚: 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 000元以 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 0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 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 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 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 000元以上10 000元以下的罚款。
地方政府制定
税制要素 1.构成税收制度的要素称为“税 制要素”。
2.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 对象、税率、减税免税、纳税环 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其 中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是三 个基本要素。
(1)纳税人:即纳税主体,包括:
• ①法人 • ②自然人 • ③其他组织
与纳税人相关的有以下几个概念:
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 根本标志,也是鉴别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是不是 税收的基本尺度。
3.税收主要具有以下职能: 1.组织收入
—税收组织收入及时、稳定、可靠。 2.收入分配 —调节不同阶层收入水平,缓解分配
不公的矛盾。
3.资源配置 —配合价格指导生产、消费,引导资
源合理配置。
4.宏观调控 —调节供求平衡,促进经济协调发
展。
4.税收原则:
一个社会治税的指导思想。制定税收 政策、设计税收制度、进行税收管理的 准则。
税收公平原则
------纳税人的税负与经济状况相适应
税收效率原则
-------提高税务行政管理效率
税收基础知识(PPT 98张)

特例:饭店销售自酿啤酒,属于营业税的混合 销售就既得纳消费税,还得纳营业税,而不纳 增值税。商业企业销售自酿啤酒,就既得纳增 值税,也得纳消费税。
一、纳税人:我国境内生产、委 托加工、零售和进口规定的应税 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二、征税范围:5种类型的14种消费
品。 1、过度消费有危害的:烟、酒及酒精、 鞭炮及焰火。 2、奢侈品: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 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
国家 ◆税收的主体是谁? ◆税收的目的是什么? 实现国家职能 ◆实现税收凭借的手段是? 政治权力 ◆依据是什么? 法律 ◆税收的实质是什么? 取得财政收入
税收的职能
• 税收具有筹集收入、调控经济、监督经济三大职能作用。 • 1、税收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筹集财政收 入稳定可靠。 • 2、税收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增税与减税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 的经济利益,引导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改变社会财富分配状 况,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调控宏观经 济运行的目的。 • 3、税收政策体现着国家的意志,税收制度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 法律准绳,它约束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使之符合国家的政治要求。
第三节、营改增政策
• 营改增是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按中央政策, 到2015务业和邮电通讯业。
第四节、增值税转型改革
• 增值税转型改革。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 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即 在征收增值税时,允许企业将外购固定资产所 含增值税进项税金一次性全部扣除。 • 延长了企业投产达效时间。例如司家营二期, 至今尚未抵扣完毕。
⑴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 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 增值税 ⑵纳税人: 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 和个人。
税收基础理论ppt课件

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 (1)按期纳税。(2)按次纳税。(3)按年计征, 分期预缴或缴纳。
六、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 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 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我国税法规定的纳税地点主要是机构所在地、 经济业务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等。
税目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类。
三、税率
(一)税率的含义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也是 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税率是税 收制度的中心要素(核心要素)。
(二)税率的形式
税率的形式有基本形式、其他形式、特殊形式。
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 税率(也称固定税额)。
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的共同收入,目前的增值税就属于中央地方共 享税,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管理。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1、价内税:就是商品税金包含在商品价格 中,商品价格由“成本+利润+税金”构成。
2、价外税:是指商品价格中不含商品税金, 商品价格仅由“成本”和“利润”构成,商品税 金只作为商品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
(3)税额式减免。 就是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实现 税收减免。具体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 定减免率以及另定减征额等。
(二)减免税的分类
1、法定减免,凡是由各种税的基本法规定的减 税、免税都称为法定减免。
2、临时减免,又称“困难减免”,是指除法定 减免和特定减免以外的其他临时性减税、免税。
税率的其他形式: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边际 税率与平均税率。
税率的特殊形式:附加与加成、综合负担率。
六、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 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 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我国税法规定的纳税地点主要是机构所在地、 经济业务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等。
税目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类。
三、税率
(一)税率的含义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也是 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税率是税 收制度的中心要素(核心要素)。
(二)税率的形式
税率的形式有基本形式、其他形式、特殊形式。
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 税率(也称固定税额)。
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的共同收入,目前的增值税就属于中央地方共 享税,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管理。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1、价内税:就是商品税金包含在商品价格 中,商品价格由“成本+利润+税金”构成。
2、价外税:是指商品价格中不含商品税金, 商品价格仅由“成本”和“利润”构成,商品税 金只作为商品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
(3)税额式减免。 就是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实现 税收减免。具体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 定减免率以及另定减征额等。
(二)减免税的分类
1、法定减免,凡是由各种税的基本法规定的减 税、免税都称为法定减免。
2、临时减免,又称“困难减免”,是指除法定 减免和特定减免以外的其他临时性减税、免税。
税率的其他形式: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边际 税率与平均税率。
税率的特殊形式:附加与加成、综合负担率。
《税收基础知识》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收管理。
纳税申报
纳税人应当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定 期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纳税款,并提供相关 纳税资料。
税款征收
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款进行征收,确保 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税务检查
税务机关可以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 查,核实纳税人申报的纳税资料的真实性 和准确性。
列活动。
01
依法征管
税务机关必须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 ,依法进行征收管理,确保税收法律
法规的正确实施。
03
效率征管
税务机关应当采取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 方式和方法,提高征收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05
02
税收征管的原则
依法征管、公平征管、效率征管和文明征管 。
04
公平征管
税务机关应当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 ,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征收 管理,不偏袒、不歧视。
、车船使用税等。
税收的作用与意义
1 2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国家提供公 共产品和服务的需要提供资金支持。
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可以调节社会总供 给和总需求,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3
公平负担和社会分配的调节器
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可以调节社会财富 的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指纳税义务人应当缴纳税款的期限。
税收制度的类型
01
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 类:直接税和间接税。
02
按税收计征标准分类: 从价税和从量税。
03
按税收收入归属分类: 地方税和中央税(有时 还有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
税收基础知识(PPT 93页)

4 纳税人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
5
中国税收制度改革
第一节 税收概述
苛政猛于 虎也!
国家的本质是统治 阶级压迫被统治阶 级的暴力工具。
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内、对外 职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占 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国家的 这种占有和分配社会产品的 活动及其形成的经济关系称 为“财政”。
税收起源
❖ 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 ❖ 在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
主要内容框架
❖ 1.税收基础知识 ❖ 2.企业纳税基本程序 ❖ 3.增值税会计实务 ❖ 4.消费税纳税实务 ❖ 5.关税纳税实务
❖ 6.营业税纳税实务 ❖ 7.企业所得税纳税实务 ❖ 8.个人所得税纳税实务 ❖ 9.其他小税种纳税实务
第一章 税收基础知识
1
税收概述
2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
3
税收制度要素
第五节 中国税收制度改革
4.2011年增值 税转型改革
1.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 (1978-1993年)
❖ 1978-1982年的涉外税制改革
第五届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外 合资企业、外国企业继续征收工商统一税、城市房地产税 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初步形成了一套大体适用的涉外税收 制度。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税率 (%) 3 10 20 25 30 35
45
税收基础知识 (PPT 83张)

14
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 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 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 税、个人所得税中储蓄利息征收的部分等 • 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 营业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等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 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的归中央、其余的归地方) 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97%、地方3%)
11
税率的具体形式(续)
• 全额累进税率:按照计税依据的全部数额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 • 优点:计算方法简单,累进幅度大,能够大幅度地调节收入、财产。 • 缺点:累进急剧,累进分界点上下税负悬殊,甚至出现税负增加超过 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 超额累进税率:按照计税依据的不同部分分别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 • 优点: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负较合理。
10
税率的具体形式(续)
• 3.累进税率 • (1)含义:累进税率是指征税比例随着计税依据数额增 加而逐级提高的税率。即根据计税依据的数额或者相对比 例设置若干级距,分别使用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 • (2)特点:税负随着计税依据数额的增加而递增,能够 较好地体现纳税人的税负水平与负税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更好地调节收入,公平税负。 • (3)形式: • ①全额累进税率 • ②超额累进税率 • ③超率累进税率
4
“税收是喂养政府的奶娘。”
——马克思
5
“世界上只有两种事是不 可避免的,那就是税收和死 亡。” ——本杰明•富兰克林
6
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三性”
• 强制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形 式对征税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征税。 • --纳税是义务 • 无偿性--政府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 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 --没有直接返还性 • 固定性--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 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 • --相对的固定性
第二章税收基本知识18页PPT

2、刑事处罚: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主刑与附刑
案例与作业: p.49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
•
1、
路 。24.3.2824.3.28Thursday, March 28, 2024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
2、
。0 4:50:49 04:50:4 904:503 /28/20 24 4:50:49 AM
第二节 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包括:税法通则;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
体规定。 我国无单独的税法通则。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权利义务人(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享有纳 税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
7、多缴税申请退还权
8、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
9、委托税务代理权
10、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陈述与申辩权)
11、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查权
12、税收法律救济权
13、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
14、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
15、要求承担赔偿责任权
16、对违法行为的检举权
二、纳税人的义务 p.42-43
•
生人生活就总像会骑给单你车谢另,一想个保谢机持会平,衡大这就得个往机家前会走叫明天 6、
。2024年3月28日星期四上午4时5 0分49 秒04:50: 4924.3. 28
•
7、
。202 4年3月 上午4 时50分2 4.3.280 4:50Ma rch 28, 2024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4年3 月28日 星期四4 时50分 49秒04 :50:492 8 March 20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是我国农业赋税制度由 雏形进入成熟。鲁国鲁宣公15年(公元前594年)开始实 行“初税亩”,宣布对私田按亩征税,“履亩十取一也”, 即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按亩征税,征收的比例基本上是十 分之一。实行初税亩后,土地所有者只要纳税,其税后的 土地收入可归自己支配。“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制,是历史上一项重大的经济改革措施,也是我 国农业赋税制度进入成熟的标志。
精选课件ppt
12
• ④特别技术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即市场活动 所必然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状态。如核能利 用、太空探索。
• ⑤社会分配不公。即“马太效应”的存在。
• ⑥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即经济周期波动。
一方面,公共产品是人们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 重要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产品自身的特征 及“免费搭车”现象的存在,通过自愿缴费或市 场交易的方式又无法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这样就需要一个超乎于社会各微观主体之上的机 构采用强制性手段进行融资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 问题。这就是政府的税收。
精选课件ppt
13
• 4)税收分配的依据是公共权力,即政治权 力。
• 5)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 1.4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三性”是统一的整体,是衡量一种 财政收入是否是税收的基本标志,是税与 非税的界限。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 性是保证、固定性是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 二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
精选课件ppt
5
• 税收产生的过程 。从中国的历史上看,税收由原始意义 上的租税不分,到国家征税权的正式确立,也跨越了两千 年的漫长过程。
• ▲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是税收的雏形,是我国税收的 早期形式。夏、商、周是我国三个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当 时的税收分别采取的是贡、助、彻三种初级形式。据《孟 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 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 3)税收征管模式不断创 1)税收的产生。是指税收从分配领域中独立出来, 成为一种特殊分配方式的过程。
• 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般认为,税 收的产生,取决于相互制约的两个条件:
• 一是税收产生的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 税收产生的直接前提条件,是税收产生的政治条 件。
精选课件ppt
6
• 2)税收的发展。税收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就我国税收分析,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萌芽期。在奴隶社会时期。
• 第二阶段:发展期。在封建社会时期,税收 的征税对象、征收范围、税收形态、征管机 构均发生了大的发展。
• 第三阶段:嬗变期。清朝灭亡后至新中国建 立前。
• 第四阶段:过渡期。新中国建立至1978年底。
精选课件ppt
9
1.3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 1.3.1什么是税收。 • 1)税名:赋、租、捐、税。 • 2)认知: • 政治学家认为税收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 • 经济学家认为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 • 财政学家认为税收是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 社会学家认为税收是纳税人为社会应尽的
一种义务。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8
• (2)税收主体税种的变化。发展轨迹是: • 第一,以粗暴简单的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 第二,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 第三,以近代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 第四,以现代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 • (3)税收缴纳形态的变化。发展轨迹是: • 实物税→实物税与劳役税→货币税。
• 表现为:
• ①公共产品的存在。公共产品即具有共同消费性 质的产品和服务,它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提供的 非竞争性、收益的非排他性等特性。
• ②外部效应的存在。指无论何时,只要某个人或 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 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得利而 付费的现象。
• ③不完全竞争。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存在所导致的 自然垄断。
精选课件ppt
3
1.1身边的税收现象
• 1)税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现象。 • 2)税收收入迅速增加,税制内容愈加复杂。
年度 1978 1992 2001 2009
税额(亿元) 519
3297 15301 59515
• 目前,全国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有4008家,执业注 册税务师人数达28628人,从业人数77559人。
• 关于税收的学说:国家职能说;公需说; 交换说;工具论;关系论;牺牲说等。
精选课件ppt
14
• 1.5税收与宏观调控
• 税收是国家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因为,税收有减弱供给与需求的效用。这 为政府逆经济运行方向,通过制定税收政 策调控经济提供了工具。
• 第五阶段:成熟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 1994年底。
精选课件ppt
7
3)税收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1)从课税权行使方式的角度划分,大致 经历了如下发展轨迹:
• ①自由贡纳时期(奴隶社会初期) • ②税收承诺时期(中世纪前) • ③专制课税时期(中世纪至资产阶级国家
建立前) • ④立宪课税时期(资产阶级国家建立)
10
• 1.3.2税收概念: •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
共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依照法律规定 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 种方式。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 1)税收征收的主体是国家 • 2)税收分配的对象是国民收入
• 3)税收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精选课件ppt
11
• 公共需要,是指维系社会经济得以正常、稳定、 有序运行的需要。它是以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形式 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基于“市场失灵” 和“市场缺陷”提出来的。
税收基础知识
山东科技大学 齐代民
精选课件ppt
1
主讲内容
• 1税收内涵话变迁 • 2税收原则定法度 • 3宏观调控谋发展 • 4依法治税成方圆 • 5税收征管科学化 • 6国际税收新对策 • 7外国税收万花筒
精选课件ppt
2
1 税收内涵话变迁
• 1.1身边的税收现象 • 1.2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 1.3税收的概念 • 1.4税收的特征 • 1.5税收与宏观调控 • 1.6税收与政府体制 • 1.7税收分类与主体税种选择
精选课件ppt
12
• ④特别技术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即市场活动 所必然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状态。如核能利 用、太空探索。
• ⑤社会分配不公。即“马太效应”的存在。
• ⑥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即经济周期波动。
一方面,公共产品是人们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 重要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产品自身的特征 及“免费搭车”现象的存在,通过自愿缴费或市 场交易的方式又无法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这样就需要一个超乎于社会各微观主体之上的机 构采用强制性手段进行融资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 问题。这就是政府的税收。
精选课件ppt
13
• 4)税收分配的依据是公共权力,即政治权 力。
• 5)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 1.4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三性”是统一的整体,是衡量一种 财政收入是否是税收的基本标志,是税与 非税的界限。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 性是保证、固定性是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 二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
精选课件ppt
5
• 税收产生的过程 。从中国的历史上看,税收由原始意义 上的租税不分,到国家征税权的正式确立,也跨越了两千 年的漫长过程。
• ▲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是税收的雏形,是我国税收的 早期形式。夏、商、周是我国三个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当 时的税收分别采取的是贡、助、彻三种初级形式。据《孟 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 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 3)税收征管模式不断创 1)税收的产生。是指税收从分配领域中独立出来, 成为一种特殊分配方式的过程。
• 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般认为,税 收的产生,取决于相互制约的两个条件:
• 一是税收产生的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 税收产生的直接前提条件,是税收产生的政治条 件。
精选课件ppt
6
• 2)税收的发展。税收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就我国税收分析,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萌芽期。在奴隶社会时期。
• 第二阶段:发展期。在封建社会时期,税收 的征税对象、征收范围、税收形态、征管机 构均发生了大的发展。
• 第三阶段:嬗变期。清朝灭亡后至新中国建 立前。
• 第四阶段:过渡期。新中国建立至1978年底。
精选课件ppt
9
1.3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 1.3.1什么是税收。 • 1)税名:赋、租、捐、税。 • 2)认知: • 政治学家认为税收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 • 经济学家认为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 • 财政学家认为税收是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 社会学家认为税收是纳税人为社会应尽的
一种义务。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8
• (2)税收主体税种的变化。发展轨迹是: • 第一,以粗暴简单的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 第二,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 第三,以近代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 第四,以现代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 • (3)税收缴纳形态的变化。发展轨迹是: • 实物税→实物税与劳役税→货币税。
• 表现为:
• ①公共产品的存在。公共产品即具有共同消费性 质的产品和服务,它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提供的 非竞争性、收益的非排他性等特性。
• ②外部效应的存在。指无论何时,只要某个人或 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 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得利而 付费的现象。
• ③不完全竞争。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存在所导致的 自然垄断。
精选课件ppt
3
1.1身边的税收现象
• 1)税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现象。 • 2)税收收入迅速增加,税制内容愈加复杂。
年度 1978 1992 2001 2009
税额(亿元) 519
3297 15301 59515
• 目前,全国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有4008家,执业注 册税务师人数达28628人,从业人数77559人。
• 关于税收的学说:国家职能说;公需说; 交换说;工具论;关系论;牺牲说等。
精选课件ppt
14
• 1.5税收与宏观调控
• 税收是国家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因为,税收有减弱供给与需求的效用。这 为政府逆经济运行方向,通过制定税收政 策调控经济提供了工具。
• 第五阶段:成熟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 1994年底。
精选课件ppt
7
3)税收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1)从课税权行使方式的角度划分,大致 经历了如下发展轨迹:
• ①自由贡纳时期(奴隶社会初期) • ②税收承诺时期(中世纪前) • ③专制课税时期(中世纪至资产阶级国家
建立前) • ④立宪课税时期(资产阶级国家建立)
10
• 1.3.2税收概念: •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
共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依照法律规定 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 种方式。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 1)税收征收的主体是国家 • 2)税收分配的对象是国民收入
• 3)税收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精选课件ppt
11
• 公共需要,是指维系社会经济得以正常、稳定、 有序运行的需要。它是以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形式 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基于“市场失灵” 和“市场缺陷”提出来的。
税收基础知识
山东科技大学 齐代民
精选课件ppt
1
主讲内容
• 1税收内涵话变迁 • 2税收原则定法度 • 3宏观调控谋发展 • 4依法治税成方圆 • 5税收征管科学化 • 6国际税收新对策 • 7外国税收万花筒
精选课件ppt
2
1 税收内涵话变迁
• 1.1身边的税收现象 • 1.2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 1.3税收的概念 • 1.4税收的特征 • 1.5税收与宏观调控 • 1.6税收与政府体制 • 1.7税收分类与主体税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