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整理(中文版)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管理者为什么很重要?1.在这个复杂、混乱与不确定得时代,组织比以往更需要她们得管理技能与能力。
2.管理技能与能力对工作任务得顺利完成至关重要、3.员工-管理者关系得质量就是员工生产率与忠诚度得最重要变量。
●谁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是通过协调与监管其她人得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得人员。
●管理者得划分基层管理者:最底层得管理人员,她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得工作。
(主管、区域经理、部门经理、办公室主任)中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得人员。
(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事业部主任)高层管理者:负责为整个组织制定决策、计划与目标并进而影响整个组织得管理人员。
(执行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管理者在哪里工作?组织:就是对人员得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得。
(这个目得就是个体无法单独实现得。
)组织得共同特征:①有一个明确得目得(目标) ②就是由人员组成得③有一种精心设计得结构●管理者做什么?管理指得就是协调与监管她人得工作活动,从而使其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与效果效率就是指以尽可能少得投入获得尽可能多得产出。
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就是指所从事得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通常指“做正确得事”。
●管理职能计划 :设定目标,确定实现这些目标得战略,并且制定计划以整合与协调各种活动。
组织:安排各项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同她人合作并通过她人去实现目标。
控制:对员工得工作进行监控、比较与纠正。
●管理角色管理角色指得就是管理者按照人们得预期在实践中展示得具体行为或表现。
明茨伯格得10种管理角色可以被组合成人际关系、信息传递与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管理者需要得技能1.技术技能:某个特定领域得知识与专业技术。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管理的含义: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有效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任务:⑴实现本组织的目的和使命⑵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⑶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所对应的主要任务:⑴管理的计划职能 (任务: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制定计划配置方案)⑵管理的组织职能 (任务: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变革,组织发展)⑶管理的领导职能 (任务:引领和指导员工,沟通协调,解决冲突,激励下属)⑷管理的控制职能 (任务:确定控制标准,衡量业绩,差异分析,纠偏措施)4.管理的特点: (科学性和艺术性及含义)科学性:反映了管理活动普遍应遵循的准则艺术性:管理必须因地制宜,讲究方式和方法,避免机械、呆板的管理。
即管理的独创性和灵活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5.管理者的角色:⑴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⑵信息情报方面的角色⑶决策方面的角色6.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⑴概念职能⑵专业技术职能⑶人际关系职能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重要性不同:人际关系职能是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的重要职能。
第二章管理学的产生1.巴贝奇的管理思想①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思想。
②提出一种固定工资和利润分享的制度2.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⑴工作定额管理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⑶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⑷标准化管理⑸实行管理职能分工⑹例外管理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被人们称为“现代组织理论之父” 。
⑴三种组织权力的类型:①传统权力,对应的组织形式是“传统的”组织。
②神授权力,对应的是“神秘化”的组织。
③法定权力,对应的是“合理化—法律化”组织。
(★最合理的)⑵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即“官僚体制”或称为“科层体制”。
第三章管理学的发展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⑴霍桑实验:即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完整版)罗宾斯《管理学》内容概要,中英文对照

(完整版)罗宾斯《管理学》内容概要,中英文对照罗宾斯《管理学》内容概要第一篇导论1章管理者和管理1、组织组织(organization)的定义: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组织的层次:操作者(operatives)和管理者(基层、中层、高层)2、管理者和管理管理者(managers)的定义: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management)的定义: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管理追求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管理职能(management functions):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领导(leading)、控制(controlling)管理者角色(management roles):人际关系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信息角色(information roles)、决策角色(decision roles) 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者并不等同,在活动时间上,有效的管理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沟通,而网络联系(社交等)占据了成功的管理者很大部分时间。
管理者在不同的组织中进行着不同的工作。
组织的国别、组织的类型、组织的规模以及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不同层次决定了管理者的角色扮演、工作内容以及职能和作用。
2章管理的演进1、20世纪以前的管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division of labor)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2、多样化时期(20世纪):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弗雷德里克·泰勒一般行政管理理论(general administrative theory):亨利·法约尔(principles of management)、马克斯·韦伯(bureaucracy) 人力资源方法(human resources approach):权威的接受观点(acceptance view of authority),霍桑研究,人际关系运动(卡内基、马斯洛),行为科学理论家(behavioral science theorists) 定量方法(quantitative approach)3、近年来的趋势(20世纪后期):趋向一体化过程方法(process approach)系统方法(systems approach):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closed systems)权变方法(contingency approach):一般性的权变变量包括组织规模、任务技术的例常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个人差异4、当前的趋势和问题(21世纪):变化中的管理实践全球化(globalization)工作人员多样化(work force diversity)道德(morality)激励创新(innovations)和变革(changes)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由顾客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授权(delegation)工作人员的两极化(bi-modal work force)3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管理的约束力量1、组织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被用来指共有的价值体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前言:管理概述1.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XXX在《国富论》:分工与合作人性假设,行为主体的假设2.《管理学》: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基座是创新与发展第1章管理总论1.概念:泰罗,XXX2.管理的两重性:自然与社会,生产过程的两重性,生产过程的管理也具有两重性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者的区别(垂直与水平)7.帕金森定律:时间会自动膨胀8.管理环境:一般,具体,异国9.XXX.XXX民族文化差异的四个维度: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利差距,不确定性的规避,生活的数量和质量10.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11.管理的普通研究方法:规范法/自上而下,实证法/自下而上(规范与实证)第2章发展简史1.管理学理论萌芽:XXX,XXX.XXX。
2.科技革命:第一次(1740-1860)第二次(1870-1940)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美国4.古典管理理论:XXX《计件工作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经营的6项职能,管理的5项要素, 14项管理原则5.XXX的行政组织理论:权力,权威;社会组织应当是理性-法律型;行政组织的特点6.行动科学理论(源于20世纪30年月):XXX与XXX:人际关系学说7.XXX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8.XXX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和激励9.XXX的X-Y理论:X灰心,Y灰心10.管理科学理论:特征,建模程序,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11.管理理论丛林:XXX,XXX的7S理论,权变管理12.标杆管理:三种方法,五种阶段第3章企业制度1.企业法律形式的选择:企业存在的必要性:1)社会化分工;2)更有效地组织生产。
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利润归个人所有,单税制。
合伙企业: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无限连带责任;单税制2.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上市公司3.企业目标:获取利润,资产价值,4.企业社会责任5.影响管理道德行动的因素6.提高管理道德的打算和步伐7.企业家肉体:创业家的6种肉体8.创业筹划:如何创业,主要内容9.管理成长中的企业:企业生命周期与管理,企业发展中持续创新(机制与氛围)第4章管理决策1.概念:XXX,XXX2.决策定义及构成要素、管理职能与决策问题打算:构造的长远目标是什么什么战略能够最好地实现这些目标组织的短期目标应该是什么每个目标的困难程度有多大组织:直接向我报告的下属有多少人构造的集权程度应当有多大职务应如何设计构造应何时改组领导:如何对待缺乏积极性的雇员哪一种领导方式最有效调整工资将如何影响工人的生产力何时是激发冲突的最好时机控制:组织中的哪些活动需要控制如何控制这些活动业绩偏差达到什么程度才算严重组织应建立何种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的类型:按重要性和作用分类(战略,管理,业务)按环境条件分类(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按重复程度分类(程序化,非程序化)4.投资工程决策流程图:立项阶段,评估阶段5.关于理性的假设:经济人的假设,完全理性假设的要点行动决策理论与有限理性:XXX,管理人代替经济人假设,要点6.决策合理化标准:泰罗的“最优”标准西蒙的“满意”标准;XXX的“合理性”标准;效率标准。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11版中文)

二、外部环境:约束和挑战
一般环境 具体环境 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
一般环境(1)
对所有组织都会产生影响; 组织在短时间内无法加以改变和影响而只 能适应和调整自己。 经济条件 政治/法律条件 社会文化条件 技术条件 自然条件
一般环境(2)
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的阶段状况:萧条、停滞、 复苏、增长; 人均收入与购买力; 人口总数与市场潜力; 物价水平;基础设施;发展均衡性; 利率、汇率、投资率
管理学(Stephen P. Robbins)
第一篇 管理导论
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史 理解管理的情境:约束与挑战
第一章 管理与组织导论
谁是管理者 什么是管理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者工作是如何变化的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一、谁是管理者?
他们是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 标的人 他们有着不同的称呼和头衔 他们区别于非管理者; 对绝大部分人而言,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被 管理者 管理和被管理的主体都是“人” 管理者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层级和处于不同的 领域
附3:规范化管理的十大制度
企 业 员 工 手 册
企 文企 文企 业 标岗 准单 规企 企 企 业 件业 件业 务 准位 位 范业 业 业 文 激 业流 角 、 组组系 化 励 务程 色 部 织织统 章 机 流图 个 门 运构分 程 制 程 人 工 行架析 建 说 工 作 管图文 设 明 作 标 理 件
四、定量方法(管理科学理论)
数学和统计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
五、当代方法(管理理论)
过程方法 系统方法 权变方法
六、现代管理实践的发展
管理内涵进一步拓展 管理组织更加多样化发展 管理方法日渐科学 管理手段更加自动化 管理实践更加丰富化 管理的责任更加宽泛化
管理学(第三版)整理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1、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含义:(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职能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二、管理的职能1、决策与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2、组织: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3、领导:使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5、创新: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三、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四、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 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案例:升任总裁后的思考郭宁最近被一家生产机电产品的公司聘为总裁 最初担任液压装配单位的助理监督 后来直接升为装配部经理不能只关心装配工作状况,还得做出规划,完成报告,参加会议,修订工作手册 学会了把工作交给助手,用更多时间规划和帮助下属,参加会议等 几年后升为负责生产的副总裁,压力更大了。
1、你认为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对他的管理技能的要求与过去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2、你认为郭宁要成功胜任总裁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最重要?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管理思想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的智慧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如下:(1)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1)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2)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3)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4)进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费制度等福利制度(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分离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2)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四)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五)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对管理的贡献(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1)采取收益分享制度才能克服由利润分享制度带来的不公平(2)收益分享,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报酬(七)哈尔西的奖金方案(1)指出了当时普遍使用的三种报酬制度的弊端(2)提出了按每个工人来设计的奖金方案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1、泰罗制的基本内容(1)工作定额——搬运生铁块试验(2)标准化——铁锹试验(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根据人的能力分配相应的岗位(4)差别计件工资制——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其他人的贡献(1)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a.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b.进行动作分析;c.制订标准的操作程序(2)甘特a.甘特图b.计件奖励工资制(二)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Z•巴纳德1、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1)法约尔其人(P15)(2(3(42.(1)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2)理性-合法的权威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3)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4)理想的行政组织的优点: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3.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1)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a.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b.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c.明确组织的目标(2)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3)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三个条件:a.明确的目标b.协作的意愿c.良好的沟通二、行为管理理论1、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2、人际关系学说(以下为该学说的三个基本理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完整word版)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
(书上)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
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
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
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
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
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
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责任(德鲁克)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管理工作和工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法约尔提出)管理的层次: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为什么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1)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2)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3)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4)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即管理是有效组织劳动所必需的)和目的性(即管理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5、为什么要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整理(中文版)第一章——the dynamic new workplace1、6个M——源于课件笔记Man、material、machine、method、money、market2、manager定义——P15上部支持并对其他人的工作负责的人(A manager is a person who support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work of others)3、line manager & staff manager区别——P17中部(1)Line manager定义:对组织内基本服务以及产品直接负责的经理;(2)Staff manager定义:利用特殊的专业技能对“第一线的员工”(line worker)提出意见并支持的经理Staff manager: use special technical expertise to advise and support line workers(3)区别:①Line manager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公司的产品与服务,Staff manager则要更多针对员工;②Staff manager更多需要依靠专业的技能4、management process——P19下部(1)定义:计划、组织、领导并控制资源的使用来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2)四大职能:planning、organizing、leading、controlling5、three managerial roles——P21底部(1)信息者informational roles:接收、分析、传递信息;(2)沟通者interpersonal roles:与工作单位内部和外部人员的联系;(3)决策者decisional roles:利用信息作出决策从而解决问题并创造机遇6、管理者层次与其所需技能的关系——P24顶部(1)Technical skill的需求随着管理者层级的增加而减少(2)Human skill的需求随着管理者层级的增加而维持恒定(3)Conceptual skill的需求随着管理者层级的增加而增加第二章——management-past to present1、古典管理学常识——P35下部(1)Frederick W. Taylor是“科学管理法之父”(the father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2)Henry Fayol和Mary Parker Follett是“管理原则”(administrative principles)的主要代表2、古典管理学最基本的假设——P35中部工作中的人由于主要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而会表现地较为理性People at work act in a rational manner that is primarily driven by economic concerns3、Maslow的需求理论(五大需求)——P41底部(1)心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会需求(4)尊敬需求Esteem needs(5)自我实现需求4、McGregor的X、Y理论——P43顶部(1)X理论定义:假设员工讨厌工作、缺乏抱负、不负责任且需要被领导;(2)Y理论定义:假设员工愿意工作、承担责任、具有创新性与自我导向性5、Argyris的人格理论——P44上部在上下级关系明显的官僚化管理体系中,员工会因为缺乏自身对工作环境的控制而变得被动与不积极,因此,应增加职位所应承担的责任,允许更多任务多样化并调整监管体系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另外,要营造更好的人际关系。
6、价值链——P47底部一系列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与服务的活动7、William Ouchi的Z理论——P49下部强调管理应注重长期的雇佣机制、一致的认可与团队合作Describes management emphasizing long-term employment, consensus, and teamwork第九章——strategic management1、战略定义——P219中部通过指导资源配置来完成企业长远目标的涵盖广泛的计划。
2、任务定义——P222底部一个企业之所以存在与社会的原因。
3、组织文化——P223中部整个企业中的主流价值体系4、五力模型——P225下部(1)行业现有竞争者:行业内的竞争压力(2)行业新进竞争者:新竞争者加入市场的威胁(3)供应商:与供应商的定价权(4)消费者:与购买者的定价权(5)可替代品:可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5、3种全球化战略(前两种重点)——P229中部(1)Globalization strategy:在全球范围内采用标准化的产品与广告;adopts standardized products and advertising for use worldwide(2)Multidomestic strategy:为了最好的适应当地需求,针对性地制定产品与广告(3)Transnational strategy6、Porter的基本战略模型——P232下部(1)Differentiation strategy:相比于同类产品,提供不同且独特的产品(2)Cost leadership strategy:与竞争者相比,寻求更低的运营成本;(3)Focused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针对某部分特别的市场提供独特的产品;(4)Focused Cost leadership strategy:针对某部分特别的市场寻求最低的运营成本7、BCG matrix——P234下部矩阵中四个元素及其含义:(1)明星类——高市场份额,高增长的业务;(2)现金牛类——高市场份额,低增长的业务;(3)问题类——低市场份额,高增长的业务;(4)瘦狗类——低市场份额,低增长业务;第七章——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1、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169下部、P170上部(1)Decision support system:帮助使用者组织并分析资料来解决问题(2)Expert system:允许电脑模拟专家的思维来解决问题(3)Web portals and Network:让员工登陆公司内部系统电子化地交流与分享资源,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整体性与内部交流性2、管理决策的种类(重点为其中两种)——P172上部(1)Programmed decision:通过过去类似问题的经历实施解决方案;(2)Nonprogrammed decision:针对某个特别的问题而应用特别的解决方案第八章——planning and controlling1、scenario planning定义——P199中部确定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提出应对每种情况的计划2、benchmarking定义——P199中部利用外部比价来更好的评估现有情况并确定在未来可能会实施的行动3、3种控制的类型定义——P204中部(1)Feedforward controls:在工作开始前确保工作方向与资源正确性的控制;(2)Concurrent controls:致力于工作过程中所发生情况的控制;(3)Feedback controls:致力于最终成果质量、在问题发生后解决并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4、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定义——P206中部上级和下级相关联性地制定行动目标并对成果进行回顾35、hot stove rules(热炉原则,共6条)——P208顶部①惩罚应该迅速及时:你第一次触碰热火炉时就会被烫伤②惩罚应该直接针对员工的行为而不是个体的人格:热火炉并不是满怀怨恨的,不要尝试羞辱员工,并且不要接受借口。
③惩罚的应用应该保持一致:热火炉会烫伤触碰它的任何人,每次都一样。
④惩罚应该是能够传达出信息的:热火炉告诉人么应该再未来做什么以避免被烫伤,那就是“不要触碰它”。
⑤惩罚应该出现在支持性环境中:热火炉能传递出温暖,但有一个固定的规则——“不要触碰它”。
⑥惩罚应该支持现实规则:不要触碰热火炉这一规则不是一种权利的展示、一个突发的念头或一时的冲动,它是一个有道理的规则。
第十章——organizing1、organizing定义——P247中部将劳动力和资源相结合来完成一个目标。
2、organizing structure定义——P247中部将不同的工作个体或团队与任务、工作流、关系以及交流相关联的系统It is the system of tasks, workflows, reporting 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hat link together the work of diverse individuals and groups.3、Functional structure优缺点——P249下部、P250下部定义:具有相同技能与相同行动任务的人被聚集在一个正式的工作单元中(1)优点:①经济规模与原料使用能形成高效的关系Economies of scales with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②任务的分配可以与员工的专业技能与培训相符③可以解决高端技术质量问题④可在其擅长的领域内深度地进行技能培训与发展⑤在其擅长的领域内有明确的生涯路线(2)缺点:①难以确定成本控制、产品与服务质量、时间计划安排以及创新的责任归属②Functional chimney problem(职能烟囱问题)职能烟囱问题是指各职能部门间缺乏交流、协作以及就问题解决方案进行的沟通4、Matrix structures(矩阵制结构)定义与特点——P253上部定义:将职能制结构和事业部制结构结合起来,意在综合二者的优点,并使各自的缺点最小化5、Span of control(管理幅度)——P262上部指直接向某管理者报告的员工数目。
当管理幅度窄时,一个管理人员只直接监管几个人;而当管理幅度宽时,一个管理人员直接指挥许多人。
6、Decentralization & Centralization——P264中部(1)Decentralization:大部分决策权集中到组织的最高层级(2)Centralization:将决策权分散到组织内所有的层级第十三章——leading1、leading定义——P323上部领导是激励他人努力工作以完成重要任务的过程,它是管理学领域最流行的话题之一2、source of power(2种)——P325顶部Sour of power(权力来源)职位权力基于管理者能提供给他人的东西个人权力基于他人眼中的管理者奖赏权力:“如果按我所说的做,你将会得到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