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合集下载

灾情管理实施方案

灾情管理实施方案

灾情管理实施方案一、灾情管理的重要性灾害是指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种灾难性事件,如地震、洪水、火灾等,它们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建立健全的灾情管理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灾情管理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的规划和预测,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2. 救援为重:一旦灾害发生,要立即组织救援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 整体协调: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灾害;4. 科学管理:依据灾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救援和重建工作,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

三、灾情管理实施方案的内容1. 灾害预警和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系统,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高人们对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2. 紧急应对预案:制定各类灾害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物资调配、通讯保障等,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做出应对;3. 救援力量准备:建立完善的救援力量,包括消防队、医疗队、抢险队等,提前进行演练和培训,保障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4. 灾后重建规划: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包括人员安置、基础设施修复、生产恢复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灾后重建有序进行。

四、灾情管理实施方案的执行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灾害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2. 健全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的灾害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3. 加强技术支持:加大对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的投入,提高灾害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4.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灾害管理法律法规,明确灾害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灾害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五、灾情管理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加大对灾害管理工作的投入,确保灾害管理工作有足够的资金保障;2. 物资保障:建立健全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物资;3. 人才保障:加强对灾害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确保灾害管理工作有足够的人才保障。

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部分地区对应急物资的储备不 足,导致在灾害发生时无法满
足需求。
跨部门协调不足
在应对复杂、大规模的灾难性 事件时,跨部展望
预警技术和大数据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预警体系将更加精准、覆盖面 更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预警准确 性和响应速度。
应对措施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恐措施,包括通过《爱国者法案》 加强国内安保、成立国土安全部以及推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等 。
中国汶川大地震及其应对措施
事件概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约7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 伤。
应对措施
中国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搜救、赈灾和重建 工作。同时,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募捐和志愿服务活动,为灾区提供支持。
应急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 应急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应急协调联动 ,形成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协同作战的应急管理体制。
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同 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构建多元化的 应急管理社会参与机制。
感谢观看
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
减缓与准备
通过风险评估,制定预案,进 行培训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响应与恢复
快速响应,控制事态发展,减轻 危害程度,恢复社会秩序。
监测与预警
实时监测,及时预警,为应对提供 科学依据。
应急管理与减灾、赈灾的关系
减灾
通过减少灾害发生的风险,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赈灾
灾后救援与重建工作,帮助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生产与生活秩序。

应急管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应急管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应急管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应急管理是指在面临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等紧急情况时,采取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见的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

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它包括三重即重大灾害事件应急决策、重大应急救援行动决策和重大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决策,以及一大即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决策。

下面将围绕这一制度展开文章。

一、重大灾害事件应急决策重大灾害事件应急决策是指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灾难性事件时,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要迅速制定应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预警机制,及时了解灾害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并对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需要迅速启动紧急应急预案,组织相关救援力量,开展救援行动。

还需要进行灾后评估和应对方案的修订,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为日后类似事件提供经验借鉴。

二、重大应急救援行动决策重大应急救援行动决策是指在灾害事件发生后,政府或相关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救援行动,确保伤者获得及时救治,受灾群众得到生活保障。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及时制定救援方案,明确救援目标和任务分工。

要迅速调集人员和装备,开展救援行动,同时加强指挥协调,确保救援行动有序进行。

要加强对救援行动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三、重大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决策重大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决策是指在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或者其他应急事件后,政府或相关部门要根据经验教训,及时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应急管理系统,提高国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围绕问题,吸取经验,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应急管理体制。

要强化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应急资源整合,提高应急管理效率。

还需要对改革措施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国家的应急管理水平。

四、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决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决策是指在面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时,政府或相关部门要迅速做出决策,组织有关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的概念辨析

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的概念辨析

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的概念辨析在当今社会,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冲突等突发事件频发,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许多人对这两个概念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将它们混为一谈。

实际上,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虽然有着相关性,但在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1. 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是指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为了避免或减轻损失,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协调和指导措施。

它包括灾害预防、减轻、应对和恢复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活动。

应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预防和减灾,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来提前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它注重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以便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

2. 危机管理的概念危机管理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通过专门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对危机进行评估、处理和应对的过程。

危机往往是突发性、严重性和不可预期的,对组织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危机管理的目标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通过迅速、果断的决策和行动,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与应急管理侧重于预防和减灾不同,危机管理更注重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后续应对。

3. 概念辨析从以上的概念解释可以看出,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在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目标和重点上有所不同。

应急管理的关注点在于对灾害发生的预防和减灾,而危机管理更关注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后续应对。

在手段和方法上也有所区别。

应急管理侧重于建立应急预案、预警系统等手段,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而危机管理更注重对危机事件的迅速、果断的决策和行动。

在时间节点上也存在差异。

应急管理更强调对灾害发生前的预防和准备,而危机管理更关注灾害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和应对。

4. 重要性和影响无论是应急管理还是危机管理,在现代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引言灾难性事件是指突发性、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的事故或事件,常常影响大量的人群和资源。

灾难性事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应对灾难性事件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讨论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的关系和对策。

第一部分:灾难性事件的分类和特点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暴雨等。

它们通常由自然界的力量引起,不可预测,一旦发生往往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人为灾害包括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火灾等。

这些事件通常是由人的行为引起的,尽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和避免,但仍然会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

这些灾难性事件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它们的发生往往是突发性的,无法预测,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和不安。

其次,它们往往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灾难性事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第二部分: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的关系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常常需要安全管理系统的支持和应对。

安全管理涉及对灾难性事件的预防、监测、预警、救援和恢复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其次,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灾难性事件的种类繁多、形式复杂,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各种类型的灾害,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第三,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对安全管理制度和政策产生影响。

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会揭示出安全管理制度和政策的不足之处,推动其改革和完善。

例如,在一次大型火灾事件后,政府可能会加强对火灾事故的监管和防范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第三部分:灾难性事件的应对策略有效的应对灾难性事件是保障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范本(2篇)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范本(2篇)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范本一、引言灾难性事件是指突发的、严重的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稳定和个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灾难性事件,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管理范本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二、灾难性事件管理的重要性灾难性事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灾难性事件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维护社会稳定。

灾难性事件容易引发恐慌和社会混乱,通过科学管理和及时应对,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 促进经济发展。

灾难性事件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通过灾难性事件管理,可以降低损失,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

三、灾难性事件管理的基本原则灾难性事件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

通过加强预警机制、提高人民安全意识和加强安全教育等措施,提前预防和减少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2. 整体协调。

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和指挥机构,实现各部门之间、各层级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应对灾难性事件。

3. 科学决策。

在灾难性事件管理中,应依据科学数据和专业意见,科学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公开透明。

做到信息公开、政策公开和决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加管理透明度,提高管理效果。

四、灾难性事件管理的主要内容灾难性事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 预警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包括灾害监测、预警发布等系统,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供给公众参考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应急救援准备。

制定各种灾难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灾难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地进行救援和抢险。

3.危险源防控。

加强对各类潜在危险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实施危险源防控措施,减少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4. 重建与复苏。

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通过科学规划和组织,进行灾后重建和复苏工作,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灾难性事件定义及分类
一、灾难性事件的定义 灾难性事件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 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 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 件。
与事故的定义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灾难性事件会导致大量的 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的发生 也属于灾难性事件。除自然灾害之外,在一般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发 生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在矿床开采过程中所发生的坍塌、 冒顶片帮、瓦斯和煤尘爆炸、涌水事故,河海运输过程中的沉船事 故,重大交通事故,飞机失事,通常都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 济损失,均属于灾难性事件。
(11)雷电,即雷击及其他雷电引起的灾害现象。 (12)风沙,大风与沙尘相结合并造成损害后果的灾害现象。 此外,还有多种其他气象灾害或混合型气象灾害,如暴风雪等。
3. 地质灾害 它是指由于自然变异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而造 成的灾害。其主要的灾害种类有: (1)地震,是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它包括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人工地震等4种; (2)地陷,包括喀斯特地面陷落和非喀斯特地面陷落等2种; (3)地火或地下火; (4)火山爆发。
(4)龙卷风,包括陆龙卷与水龙卷2种。 (5)干热风,是少雨偏干与一定的风力相结合形成的对农作 物影响较大的灾害种类。 (6)暴风,能够造成损失的大风灾害。 (7)冷害,包括冷空气、寒潮、冷雨等能够造成损失的灾害 现象。 (8)冻害,包括霜冻、冻拨害、冻雨、结冰、凌汛等能够造 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9)雪灾,包括雪崩、草原白灾、草原黑灾等。 (10)雹灾,包括冰雹、风雹2种。
由于灾难性事件与事故一样,也是意外事件,所以它具有事故 的所有特性,即普遍性、随机性、必然性、因果相关性、突变性、 潜伏性和危害性等。灾难性事件因其后果十分严重,往往会引起人 们的广泛关注,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二篇)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二篇)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一、灾准性事件的类型及其应急计划由于灾难性事件对企业、对社会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

与对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一样,对付灾难性的事件也需采取“3E”对策、实施对其的预防均控制。

但由于大多数灾难忙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及企业控制范围之外的意外事件,均为不可预防的,因而与控制事故手段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对灾难性事件的控制手段应以控制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及灾难性事件发生后拯救生命和抢救财产的手段为主,即应急措施与计划。

而是事实表明,许多重大的灾难性事件之所以造成重大损失,事件发生后应急措施不合理或应急计划不完善是最关键的原因。

因而可以说,预防灾难性事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只完成了工作的一半。

对于灾难性事件,除在设备、设施及建筑物设计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外,最主要的工作应为应对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保证企业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恢复生产或转入新的发展轨道,而应急计划的制订反实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在灾难性事件应急计划的制订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即灾难性事件的类型,应急计划制订中必要的步骤,应急计划中应有的内容及灾难性事件预防与控制所涉及的部门或个人。

二、灾准性事件的类型及其应急计划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其所可能面对的灾难性事件是有所不同的。

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因地区而异,各类重大事故则因企业的性质及所在环境而异。

因而,任何一个企业都没有必要应对所有的灾难性事件。

如座落在地势较高地区的企业一般无须考虑防洪;但有些灾难性事件则是均应考虑的,如火灾等。

一般主要应考虑的灾难性事件的类型包括火灾、爆炸、洪水、朋风、龙卷风、地震、重大事故、化学事故、辐射、人为破坏等。

对于不同的灾难性事件,在应急计划中应有不同的考虑。

三、制定应急计划的基本步骤在确定应急计划中所应涉及的灾难性事件之后,则应采取下列步骤制订相应的应急计划。

1.评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针对某一特定的灾难性事件,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说明 灾难性的
严重的 轻度的 可忽略的
表5-2 危险严重性分类表
等级 I
定义 死亡、系统报废、严重环境破坏
II
严重伤害、严重职业病、系统或环境的严重破坏
III
轻度伤害、轻度职业病、系统或环境的轻度破坏
IV
轻于轻度伤害、轻度职业病、系统或环境的轻度破坏
8
在灾难性事件应急计划的制订中主要应考 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即灾难性事件的类型, 应急计划的步骤,应急计划的内容及灾难性事 件预防与控制所涉及的部门或个人。 一、灾难性事件的类型及其应急计划 1.火灾 (不能完全依赖地方消防部门,根据企 业的性质和规模,设立一支专业的或业余的消 防队伍,并安排好相应的负责人,对负责人及 其队伍进行必要的培训,做好火灾发生后的任 务安排)
1
所谓自然灾害,是指自然要素(如大气、 海洋和地壳),在其不断运动中发生变 异.形成特定的变异形态(如暴雨、地震、 台风等),当其对社会造成危害时,即为自 然灾害。可以按照自然变异的成因把它们分 为大气圈灾害、海洋圈灾害、岩石圈灾害与 生物圈灾害。如果按照减灾的专业管理,则 可把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分为7个类 型(表5—1)。
5 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5.1 灾难性事件定义及分类
一、灾难性事件的定义
灾难性事件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 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 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而且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的发生也属于灾难性事 件。
二、灾难性事件的分类
按原因分为:自然灾害导致的灾难性事件和人为因素导 致的灾难性事件。
❖ 天文灾害 (陨石、星球碰撞、极光灾害等) ❖ 气象灾害 (水灾、旱灾、暴风、雪、雹灾、雷电、
风沙) ❖ 地质灾害 (地震、地陷、火山爆发等) ❖ 地貌灾害 (滑坡、泥石流、土地沙化、盐碱化等) ❖ 水文灾害 (海啸、厄尔尼诺现象、海冰等) ❖ 生物灾害 (虫害、病害、鼠害等) ❖ 环境灾害 (水污染、大气污染、农药污染等)
10
5.地震(地震会造成火灾控制系统、有毒有害物 质储存系统的破坏,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相 应的防震措施,应培训人员逃生和自救的基本手 段)
6.人为破坏(纵火、爆炸。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 入关键区域和岗位,应有爆炸物的探测和拆除设 备,人员疏散措施与手段)
7.辐射(辐射物的运输、储存和使用时,措施应 包括被污染人员的及时处理和控制污染区域的蔓 延)
灾害组织起 点
1950年
1956年
1966年 1968年 1982年 1950年 1953年
3
人为因素导致的灾难性事件又分为刑事 犯罪行为(如恐怖活动,故意破坏,盗窃、 抢劫、绑架等)导致的灾难性事件和工业 事故导致的灾难性事件(重大、特大伤亡 事故或重大或特大经济损失事故)。
4
如果进一步按灾难性事件的种类划分,可分 为15类:
11
二、制定应急计划的基本步骤
1 评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针对某一特定的灾难性事件, 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当然,也应考虑后果的严重性, 可以用风险评价矩阵(RAC)法等)
风险评价矩阵(RAC)方法,即用危险可能性和严重 性来表征危险特性,进而建立起相应的评价矩阵。
RAC方法将危险的严重性划分为4级,可能性划分为5 级,如表5-2和5-3所示。按可能性与严重性两个因素 建立一个二维的矩阵,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一个可 能性和严重性等级,并用一个数值或代码表示,称为 “风险评价指数”,用来表示风险的大小,如表5-4所 示。
5
❖ 火灾 (城市火灾、工矿火灾、森林火灾等) ❖ 交通事故 (铁路交通事故、民航事故、海事灾
害等) ❖ 爆炸事故 (锅炉爆炸、火药爆炸、粉尘爆炸等) ❖ 建筑物事故 (房屋倒塌、桥梁断裂、隧道坍塌
等) ❖ 工伤事故(烧伤、跌伤、撞伤等) ❖ 卫生灾害 (职业病、传染病、中毒事故等) ❖ 矿山灾害 (矿井崩塌、瓦斯爆炸等) ❖ 科技灾害 (航天事故、核事故、计算机事故等)
任何一个灾级均包含3个指标,但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 则,只要其中一个指标达到该级标准即可算作该级灾害。 具体而言,各种灾害事故可以依其灾情达到某一灾级中 的1个、2个或3个指标,分别作弱、中、强等级划分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灾度还是灾级,均是在相对 稳定的时间与空间内确定(不同时期和国家,衡量灾情的 标准不同)。
7
5.2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
由于灾难性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对社会和企 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 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与对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一 样,也需要采取“3E”对策。但大多数灾难性事 件,特别是自然灾害和企业控制范围之外的意外 事件,是无法预防的,因此,对待灾难性事件的 措施偏重于应急措施与计划。事实表明,许多重 大灾难性事件之所以造成重大损失,是由于应急 措施不完善和计划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应急计 划的制定和实施是控制灾难性事件的关键一环。
2
表5-1 中国自然灾害分类及专业管理分类
成因分类 大气圈 海洋圈 岩石圈 生物圈
灾种
干旱、雨涝、洪泛
热带气旋、冷、热、雹、雾、 陆地风
风暴潮、海冰、海潮、海浪、 海雾
地震、火山 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
地裂 农业病虫害、鼠害
林业病虫害、林火
灾害专业管理 系统
水利部
气象局
海洋局 地震局 地质矿产部 农业部 林业部
6
三、灾难性事件的严重程度分级
对于造成多少人员伤亡、多大经济损失或多大程度 的环境污染才属于灾难性事件,国际上有不同的说法。 我国学者根据研究提出一种灾难性事件的范围及分类方 法,即按照灾难性事件的严重程度及经济损失情况,可 分为10级(P151表5—2)。这种分级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 人为事故均可运用。
9
2.台风(对气象部门的台风报警及时跟踪,考虑 台风来临前应采取的措施,如必要时停止生产) 3.爆炸(爆炸常与其他灾难性事件同时发生,火 灾引发爆炸,爆炸引发火灾等。应充分考虑引起 爆炸的条件和可能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洪涝(在洪涝发生可能性较高的地区必须建立 永久性的防洪设施。洪水往往伴随着暴风雨、瘟 疫等灾难性事件,所以应急计划中应该考虑这些 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