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的SPOC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41卷第3期2020年6月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ol.41 No.3Jun.2020基于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的SPOC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李艳芳文海英宋梅(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永州425199)摘要:本文基于SPO C的特点和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一种适合专业学科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徤词: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19 (2020) 03-0083-04新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 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即“互联网 +教育”。
新技术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 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 O O C(Massive O p e n Online Courses)在互联网+ 时代应运而生,是21世纪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融合 的一个成功案例。
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通过互联网技 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M O O C以其大规模、开放性、在线等内在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
虽然 M O O C课程学习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诸多劣势:辍学率高、学习体验缺失、学习效果难以评估等[11。
针对M O O C学习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哈 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尝试了 一种更为精致的课程类型——S P O C[2]。
S P O C是 Small Private Online C o u r s e的简称,即小规模限制 性在线课程,这一概念被认为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分 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
Small 和Private是相对于M O O C中的M a s s i v e和O p e n 而言,S m a l 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 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 P O C课程[3]。
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

第7期2021年4月No.7April,20210 引言在线开放课程是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完成的大规模的开放型免费课程,这种课程模式被称为MOOC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连接的速度越来越快,MOOC 的课程形式被更多的人认可,大量的课程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平台上,如中国MOOC 平台、优慕课平台,学习通等,这些课程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对于课程形式变革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网络用户对随时进行学习的需要[2]。
但是,随着MOOC 的深入应用,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MOOC 课程的开发成本很高,网上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只提供了课程视频,没有对应的配套服务,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坚持完成课程。
另外由于课程的公益性质,没有对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学生的弃学率很高。
以上问题显示出MOOC 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教学,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这类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MOOC 的大规模课程形式显然不能很好地胜任这一任务。
本文在MOOC 的基础上探讨了SPOC 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和教学评价,可以看出该教学模式更适应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使用,可以为其他科目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 SPOC混合教学模式1.1 SPOC 课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 m a l l P r iv a t e O n l i n e Course ,SPOC )和MOOC 的大规模不同,SPOC 只针对少部分学生,专指校园内的或是课堂上的学生,SPOC 对教师和学生都进行了数量的限制,这样课程中老师会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也能更好地在平台的支持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3]。
同时,教基金项目: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9010007。
2020年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jlx2020021。
慕课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 62 -作者简介:孙小燕,女,甘肃临洮人,甘肃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排舞。
慕课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孙小燕(甘肃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慕课是一种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课程形式,这种课程形式已经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得到了应用,令大学体育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慕课的角度出发,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慕课这种课程形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应不断深化,以提升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慕课;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慕课是一种在线的授课形式,是互联网和教育不断融合的结果,慕课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教学的限制,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和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体育课程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提升体育水平,而且必须在有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实践,为此慕课这一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指导,对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析慕课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混合式教学。
一、慕课概述慕课是一种开放的大型网络课程,英文缩写为MOOC,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中的课程不是狭义上的传统课程,而是师生在线上进行交互的过程。
我国建设慕课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建立在国外的现有平台基础上,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
第二种是由学校自主搭建的平台,具有代表性的有清华大学等。
第三种是政府和企业联合搭建的平台,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大学MOOC 等。
第四种是企业自主搭建的平台,具有代表性的有果壳网慕课学院等。
但所有的慕课平台都没有设置足够的体育课程,以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为例,其中和体育有关的课程只有体育与健康、运动与健康等,因此想要充分发挥慕课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还具有一定难度。
二、慕课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一)确定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可以为慕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有效指导,从而令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
智慧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智慧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作者:康伟,赵鹏飞,龚新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8年第12期摘要:文章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工具和媒体资源形成的智慧学习环境,运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构建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提出“以过程性评价强化监督,多元评价提高效率,总结性评价完善体系”的系统性评价体系。
最后,从组织层面、基础设施层面、人员技术层面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智慧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保障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2-0001-04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经过长足的发展,现阶段正处于深度应用与融合期。
移动终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智慧”也正在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典型特征及重要发展趋势。
以MOOC、微课为代表的智慧课程的出现,掀起了全民网络学习的热潮,并迅速被引入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育质量。
然而,对智慧课程的认识及应用也存在一定“偏差”,如片面将智慧课程代替智慧教育、将网络课堂当成智慧课程等。
本文通过分析MOOC、SPOC、微课三种智慧教学模式,结合目前教育教学现状,构建基于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一、智慧教学模式比较分析(一)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又被称作“慕课”,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使MOOC像“一场数字海啸”席卷全球[1]。
MOOC的诞生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方式的融合创新,更促进了教育理念、教育体制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加速驱动了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过程,以期为我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背景1. 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学生学习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教师教学需求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以适应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1. 改革目标(1)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2)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2. 改革措施(1)构建混合式教学平台学校投入资金建设混合式教学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在线交流、在线测试等功能。
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发布学习资源、组织在线讨论等;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交流、测试,提高学习效果。
(2)优化教学设计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
线上部分主要包括学习资料、视频讲座、在线测试等;线下部分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讨论等。
教师需合理分配线上和线下学习时间,确保教学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加强教师培训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基于中国大学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中国大学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作者:田润宇罗显华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23期[摘要]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我国的线上教学平台——中国大学MOOC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程分为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个大的阶段,课程实施又包括课前在线学习、课堂线下教学、课后巩固与辅导、评价与反馈四个环节。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提出了角色转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专业知识和素养及团队作战能力四个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MOOC;领导学[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140-02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混合式教学是指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的混合,通过引进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来改进在线学习的不足,后来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
[1]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外国培训机构提出的,其教学理念是在反思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形成的。
在国内,混合式教学最早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12月提出的,他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只有二者的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他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等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混合式教学模式把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两个方面的优势,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信息爆炸时代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的技术条件,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二、MOOC与中国大学MOOCMOOC这个概念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来的。
高职院校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创新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线上和线下的形式,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与设备,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凸显出一定的功效。
对于混合式教学方式而言,包含了学习形式、线上资源构建、考核手段、课程相关功能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创新,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通过说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内涵,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应用的价值,提出高职院校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创新的策略,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8-0178-02高职院校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创新研究路丹,李彦熙(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545002)受高职教育教学深入改革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涌现出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比如,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与线下之间的有效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不过,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而言,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过于老旧、单一化,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造成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成效。
为了改变此种不良情况,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率,加大线上课程的建设力度,并融合线下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既定的教学工作目标。
鉴于此,系统思考与分析高职院校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创新的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关说明所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为一种将线下有关商业贸易活动与网络平台有效对接,达到线上和线下活动有效融合的教学方式。
在网络信息化技术飞速进步的同时,O2O 形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逐渐被运用到教育领域当中。
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作者:聂爱国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8期聂爱国(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大有取代传统教学之势。
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各自的特点,指出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的有利外延和补充,它们有各自存在的必然。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将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有机结合,才是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式教学;慕课;微课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01-02近年来,在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很强调混合式教学,尤其是一些新建学校,似乎如果不谈混合式教学,如果不进行混合式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落伍跟不上形势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先进教学方式的代表。
传统教学真的过时了吗?传统教学没有用武之地了吗?那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及优势是什么?高校应该如何利用这一优势?目前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本文作者,是一位从事普通高等院校工科教学工作近30年的专业课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一些心得,欲就以上问题进行探究,愿与各位同仁商榷,望给予赐教。
一、混合式教学简述“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
目前,混合式教学所含的类型包括:教师讲评+翻转课堂式教学+微课+慕课。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
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师讲评:在线下教师对学生线上学习结果进行讲评、内容分析、学生疑问解答和总结,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有效互动。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刘杨武 罗萍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7年第03期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各个方面的专业型技术
人才,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时代下,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质量人才,可借
助如今迅速在高等教育领域兴起的慕课来摆脱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
的改革成了如今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关键。
【关键词】慕课;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高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在生产的第
一线往往使用的都是高端的材料、新研发的设备以及最新的技术手段,这也就导致了在各个行
业都急需有更高的职业能力与素质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人才都需要高职院校进行培养。不过为
了能够在职业教育上与时俱进,如今很多的高职院校都有意利用慕课等网上教学模式来帮助院
校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
(一)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如今的我们进行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人才,同时也是为了帮助个体进行终身学习和成
长。虽然教育面向的是整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但是作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尤其是即
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合理地利用信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使自己成
功地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使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一个可以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有
用人才仍然是主要的任务和要求。但是如今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的人才
时开始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难以进行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成了帮助高职
院校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帮助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的重要手段。利用如
今流行的慕课进行高职院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育指导,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重视知识的教授
却轻视技能的培养。再加上学科本位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课程的内容、教
学的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评判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固化,基本都是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教学
多年依然一成不变。但是如今我国甚至是全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的教育模
式若是一直死板而不知变通,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就会有很大的阻碍。但是进行教学
模式的改变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