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欧洲大陆主要封建国家
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及其演进

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及其演进欧洲封建制度是指中世纪欧洲国家中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官僚、军队、法律、财富、领土、城镇、村庄、手工业、农业、家庭、教育和宗教的组成体系。
此制度包括了不同的特征,甚至在不同的欧洲国家中有着不同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因此,想要深入了解欧洲封建制度及其演进,需要了解欧洲各国的文化和历史。
一、欧洲封建制度的起源欧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后期,当时欧洲社会正处于混乱和动荡之中。
罗马帝国衰落后,欧洲大陆的财富和政治权力逐渐从罗马贵族转移到其他的权势家族手中。
这些家族通常依靠靠近城邦的拥有大片土地来获得财富和力量,进而成为当地的最高领导者。
封建制度的初期通常是基于领地广阔的贵族所建立的。
贵族们通常会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忠心的臣子们,以此换取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这些臣子被授予执政或军事之权利,并必须履行与该领地有关的责任。
他们的职责通常是保护领地内的居民、维护秩序、税收和招收士兵。
与此同时,领主也有责任向上缴纳税赋,以确保自己和他的领地的权力不受损害。
二、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和演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封建制度在不同国家中发展出其他不同的特点和细节。
在一些国家,领主有权掌握大部分土地和军队;而在其他国家,像英格兰这样的国家,权力被更大规模地分散在许多地方。
在这些国家,权力分散的程度和方式通常与其政治、经济和地理环境有关。
而在欧洲封建制度的演变过程中,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铸币技术的改进和城镇化的进程,欧洲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商人、艺术家和其他社会阶层开始找到新的途径获取财富和政治权力。
在中世纪晚期,欧洲重新进入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影响使欧洲封建制度进一步演化。
三、欧洲封建制度的局限性欧洲封建制度的一个主要局限是缺乏动态性。
这种社会制度通常是基于传统和惯例而建立的,因此更不可能加快这种系统的演变和进步。
同时,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还受到基于家族和种族的特定权利和偏见的制约。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欧洲封建文明

九世纪中叶查理帝国分裂
二、罗马教廷的地位
基督教诞生于1世 纪,4世纪成为罗 马帝国的国教, 教会权力、影响 大增。在西欧长 期动乱的过程中, 基督教会乘机扩 大势力和影响。
耶稣降生
1.丕平献土:
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2.罗马教廷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上 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进步,阻碍了生产、科 技、文化的发展。西欧封建社会成为”黑暗时 代“。
四、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1、名称由来: 2、帝国初期的繁荣: 3.查士丁尼的扩张:导致帝国逐渐走向 衰落。 4.帝国的灭亡:15世纪中叶被奥斯曼土 耳其所灭。
5.帝国衰落的启示: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 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君士坦丁堡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它曾是世界 上最大最富裕的城市,曾是拜占庭帝国和后来土耳其帝国的中 心。君士坦丁堡的艺术和文化教育在当时的学校和教堂相当兴 盛。
3.右面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国徽,它的面积 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0人,同时也是天主教的中 心──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的所在地。这个国家的 最初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查理·马特改革 B.耶稣降生 C.法国琅城人民起义 D.丕平献土 4.历史图片真实的再现了历史的瞬间,右面的图中 正在接受教皇皇冠的人物是( ) A.查理·马特 B.矮子丕平 C.查理大帝 D.亚历山大
服劳役和耕种 提供农耕土地
封 建 “ 金 字 塔 ”
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
西欧的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和中国封建 社会的君臣关系是否相同?
西欧封建社会特征:
一、神权凌驾一切,教会高高在上;
二、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君主集权。“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英格兰法 兰 西
第二章 诺曼王朝

第二节
“鲁弗斯”——威廉二世 (William II,1087-1100在位)
诺曼征服后,英国进入王族一脉相承的时代,直至今天。 王位继承是政治纷争的主题。
一、王位承继 继承原则: 在诺曼初期,王位继承还受析产原则的影响: 由祖上继承来的产业,原则上由长子继承; 但本人扩张的产业则可自由决定继承人; 在无男嗣的情况下,不排除女性的继承权。 但这些习惯都不明确,所以引发诸多问题。
第二章
诺曼王朝
(House of Normandy,1066-1154)
第一节 征服者威廉 (William I, 1066-1087在位) 第二节 “鲁弗斯”——威廉二世 (William II,1087-1100在位)
第三节 亨利一世(Henry I,1100-1135在位)
第四节 斯蒂芬(Stephen,1135-1154在位)
三、身后的王位继承问题 ※第一次婚姻娶苏格兰公主玛蒂尔 达· 邓凯尔德,生有: △长女尤菲米亚 △长子威廉,1120年白船失事淹 死 △次女玛蒂尔达,嫁给神圣罗马 帝国皇帝亨利五世,后再嫁法 国的安茹伯爵杰弗里,生亨利 二世 △次子理查,早夭,无封号 ※第二次婚姻娶布拉班特公国的阿 德里西亚,无子女。 ※私生子女有二十多个,均无继承 权 唯一合法的儿子威廉去世, 王位落到他唯一合法的女儿玛 蒂尔达身上,但贵族不愿裙下 称臣。
封君封臣关系的基础:封土制
封臣向封君表示臣服,除了得 到保护的承诺,更重要的是得到 经济上的赏赐或报酬。 早期的封赏一般是武器、马匹 、衣物、食物等,或者把封臣召 集在封君家中提供食宿。 后来,提供一块土地让封臣管 理和经营,从中获取收入,以养 活自己和为封君提供服务,成为 流行的封赏方式。 这种以提供服务为条件而获得 的土地,最初称为“采邑 Benefici”,后来采邑世袭化, 称为“封土Feud”。 封土制与封君封臣制的结合, 成为欧洲封建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19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

(1848年革命的原因和任务)
• 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的原因: • 1848年欧洲革命的发生是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 结果。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解决 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 第一、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矛盾尖锐。 经济上,工业革 命使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法
2、 恢复欧洲各国封建旧王朝的统治。法国、西班
牙恢复波旁王朝,葡萄牙恢复布拉冈扎王朝,萨
丁王国恢复萨伏依王朝,罗马教皇的政权也予以
恢复。德意志许多小邦的封建王公恢复了统治, 奥伦治王朝再次统治了尼德兰。
• 3、 重新分割欧洲领土和海外殖民地。波兰 被第四次瓜分,四分之三的波兰领土包括 首都华沙在内都沙俄占有。此外,俄国还 获得了芬兰湾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 奥地利恢复了对意大利北部的统治;普鲁 士获得了萨克森的大部和莱茵省;比利时 归并给荷兰,挪威合并于瑞典,宣布瑞士 为永久中立国,扩大其版图以作为德、法、 意、奥之间的缓冲国。
评价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共同目的是从原则和具体 行动上来巩固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反动秩序,旨 在镇压一切革命运动。但是到19世纪20、30年代, 革命风暴席卷希腊、法国、比利时和波兰等欧洲 各个国家,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内部矛盾重重,
促使其走向瓦解。
三、维也纳体系的危机
1、1820s-1830s民族主义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 (1)西班牙、那不勒斯、萨丁革命 1820年西班牙革命—1822年神圣同盟召开会议, 决定授权法国出兵镇压。1823年西班牙革命终于 被扑灭了。
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 (主要成员) • 法国外交大臣,在维 也纳会议上,要求以 和俄、英、普、奥同 等的地位参加重大问 题的裁判,利用它们 之间的矛盾,改善法 国的处境。 • 目的:防止战胜国任意 宰割、保住自己的欧 洲大国地位。
17,18世纪欧洲封建国家改革

1.路易十四与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 C.允许工场使用农奴劳动 D.对思想文化进行严格控制
2.下列各项与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无关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 B.招徕外国移民,积极发展工商业 C.重视科技,推广教育 D.裁减军队,减少税收
4.17.18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封建国家的统治阶级实行
改革的目的是( )
A.缓和阶级矛盾
B.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C.缓和民族矛盾
D.推进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5.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盛行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不包括( )
A.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 B.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
C.拓展对外贸易
D.奖励进口,减少出口
二、填空题:
西欧大陆主要封建国家实行改革的著名统治者有____国
的路易十四、____国的彼得一世、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
奥地利的____女皇和国王____。
太阳王:路易十四
彼得一世
哲学家:腓特烈二世
特蕾西亚
济的发展
扩张
的强国;
俄 17C晚到 国 18C早期
彼 得 一
世
落后、农奴制盛 加强中央集权、
行、资本主义工 学习西方、重视
场手工业发展、 教育科技、发展
闭塞愚昧
工场手工业
专制制度巩固; 农奴制加强; 跻身于欧洲强国
普 鲁 士
18C中期 到晚期
腓 特 烈
二
世
军国主义扩张 迅速崛起、欧 洲二流国家
加强中央集权 重视科技教育、 重商主义
发展,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② 目的相同:为维护封建统治。富国强兵。
③ 方式相同:当政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政治上加强中 央集权,经济上鼓励工商业,(重商主义)军事上加强军事力 量。
第二章 西欧各国封建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西班牙统一国家的形成

13世纪初,西班牙基督教诸王国联军在西欧十字军的支 世纪初, 世纪初 援下在托罗萨彻底击溃阿尔摩哈德王朝的军队。 援下在托罗萨彻底击溃阿尔摩哈德王朝的军队。1236年 年 卡斯提人攻占科多瓦, 年收复塞维尔。 世纪下半 卡斯提人攻占科多瓦,1248年收复塞维尔。13世纪下半 年收复塞维尔 收复失地运动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期,收复失地运动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剩下半岛南端 的格拉那达一个小王国尚在阿拉伯人手中。 的格拉那达一个小王国尚在阿拉伯人手中。1492年西班 年西班 牙攻占格拉那达,长达7个多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 个多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 牙攻占格拉那达,长达 个多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以 西班牙人全胜而结束。 西班牙人全胜而结束。 收复失地运动加强了西班牙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收复失地运动加强了西班牙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为西班牙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为西班牙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As their markets prospered and as their number outside the wall grew, the merchants built a new wall around themselves, every century or so. According to Pirenne, a medieval town consisted architecturally of a number of concentric walls, and the chief economic pursuit of its residents was trade and commerce. A third explanation focuses on the great cathedrals and monasteries, which represented a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Cathedrals such as Notre Dame in Paris conducted schools, which drew students from far and wide.
欧洲大陆上的政体改革

两党 对垒 交替 执政
启蒙思想
确立体制;巩固体制;完善体制
1787年制宪 会议召开
新大陆上的新体制 联邦制总统共和制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France
Germany
自由 平等 博爱
法国 《1875年宪法》
统一 独立 主权
德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 或称《1871年宪法》
法国国旗
自由、平等、博爱 (启蒙思想) 曾经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确立前提—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欧 洲 大 陆 的 政 体 改 革
法 艰 (法国:各种政体的试验场)
兰难 西的 共
确立标志 —1875年宪法 (议会共和制)
和 确立前提—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民脆
(方式—三次王朝战争)
主弱 的 德
确立标志—1871年宪法 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
意 两大缺陷 专制主义志 来自大特点 军国主义①专制主义; ②军国主义
3、根据材料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本质:
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帝国宪法颁布的历史影响:
• 德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 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 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项目
行政权
立法权
元 是谁 首 产生方式
首脑是谁
政 府
如何产生
对谁负责
国家权力中心
共同点
法
德
总统与内阁
德国
代议制政体类型:
君主有实权: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一战前)德意志帝国
君主无实权: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
总统共和制:美国 民主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法国
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 理体制。
民选(间 选)
高二历史上册 22《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课件 大纲人教

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 (17——18世纪)
17 世 纪
18 世 纪
王权
法
路易十四改革
俄
彼得一世改革
专制主义 重商主义
有利于资本 主义发展
成长中的
资 产 阶 级
普
腓特烈二世改革
奥
特 蕾西亚、约瑟夫二世
17、18世纪盛行于欧洲
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的经济理论。在当时条件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 展;但到资本主义要进一步发展时,重商主义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重商 主义被经济自由主义所代替。
力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中央有权调动各省军队,
整顿军备
制
加强专制统治
主
义
有利于国家统一,
王权与封建割据势力的矛 发展工场手工业,取消
重 商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国力增强,欧洲最强
国内关卡,鼓励出口,
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拓展海外殖民地
主 义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严格控制文化思想,取消信仰新教 自由,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
•
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位)
彼得一世改革的结果
巩固专制统治, 增强军事、经济实力, 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为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腓 特 烈 二 世
腓特烈二世(1740-1786)改革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经济 文教
军事
招徕外国移民,改善交通,积极 发展工商业;
重视科学技术,重建科学院,发 展学校教育;
4. 这些改革不可能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
局限
内容: 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
1.金银是国家财富的标志,通过贸易取 得金银来获得;
2.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