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性质与金属材料

金属的性质与金属材料
金属的性质与金属材料

金属的性质与金属材料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通性

①通常情况下,除Hg外,其余金属都是固态。

②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③有导热性和导电性。

④有延展性。

(2)金属的物理特性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元素周期表中,没有金属元素的族是ⅦA族和0族,全部为金属元素的族是ⅡA族、全部副族(ⅠB~ⅦB)和Ⅷ族;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2)化学性质比较

3.合金

(1)概念: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特性: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①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

②硬度和强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

[注意]①常温下,多数合金是固体,但钠钾合金是液体。

②合金的物理性质相对于各成分金属有所改变,但合金中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仍然不

变。

③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形成合金。因为两种金属必须熔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合金。如果一

种金属还未熔化时,另一种金属已经汽化,则一般不能熔合在一起,如Cu与Na、Fe与Na等不能形成合金。

4.常见金属材料

(1)分类

(2)常见合金材料

③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易于加工。应用于建筑业、容器包装业、交通运

输业等。

[细练过关]

1.要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下列哪组物质进行实验() A.Cu、FeCl2溶液、MgCl2溶液

B.Fe、Cu、MgCl2溶液

C.Mg、CuO、FeSO4溶液

D.Fe、CuSO4溶液、MgCl2溶液

解析:选D铜与FeCl2溶液、MgCl2溶液都不反应,无法证明,A错误;Fe、Cu和MgCl2溶液都不反应,无法证明,B错误;Mg与FeSO4溶液能反应,能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无法证明铁与铜的活动性以及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C错误;Fe可以和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证明铁比铜活泼,不能和MgCl2溶液反应,证明镁比铁活泼,D正确。2.“拟晶”(quasicrystal)是一种具有凸多面体规则外形但不同于晶体的固态物质。

Al65Cu23Fe12是二十世纪发现的几百种拟晶之一,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下列有关这种拟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Al65Cu23Fe12中三种金属的化合价

B.Al65Cu23Fe12的硬度小于金属铁

C.Al65Cu23Fe12不可用作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材料

D.1 mol Al65Cu23Fe12溶于过量的硝酸时共失去265 mol电子

解析:选C A项,拟晶Al65Cu23Fe12是由三种金属元素组成,由于金属无负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均可视作零价;B项,拟晶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C项,Al65Cu23Fe12与海水可以构成原电池,会加速金属的腐蚀,因此不可用作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材料;D项,溶于过量硝酸时,Al与Fe均变为+3价,Cu变为+2价,故1 mol Al65Cu23Fe12失电子为65 mol×3+23 mol×2+12 mol×3=277 mol。

3.C919大型飞机采用了大量新型材料铝锂合金。下列关于铝锂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锂合金是铝与锂形成的混合物

B.铝锂合金的硬度比锂大

C.铝锂合金的熔、沸点比铝低

D.铝锂合金耐酸碱腐蚀

解析:选D铝锂合金中的铝能与酸和碱反应,锂能与酸反应,故铝锂合金不耐酸碱腐蚀。

4.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骼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D.钛及其合金熔点高,可用作保险丝

解析:选D熔点低可以作保险丝,熔点高不可作保险丝。

人教版化学九下《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下《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说明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定,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差不多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看、实验等方法猎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适应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展学习化学的爱好。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摸索、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味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把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欢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定。 教学方法 问题情形→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预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伙儿观看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观看]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

单元2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 【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其应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认识到加入其他元素可以得到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物质——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学重点】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课本P38~39涉及的器材和药品。 【第1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实验→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和2,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B.达成目标2c.巩固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A.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金属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重要材料,为什么金属具有如此广泛的用途呢?引导学生看P36图8-8和相应文字,组织讨论填充P37的表格。 .课堂练习:P43“实践应用”1。 .学生动手看书、讨论和填表,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用时6分钟。 B.教师提示→学生讨论→演示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刚才讨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那么金属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呢? .检查前课作业2,即P37表格的复习情况,复习旧知识,引出有些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 .是否所有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做P38图8-9的演示实验:某些金属与酸的反应。 .由刚才的演示实验得知,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下面请大家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分组探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新授课: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2、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 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竞赛等方式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对学生来说最熟悉,根据反应所需条件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是,Zn、Fe之间的活动性强弱通过这个性质,就很难做出判断。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顺利进入中等层次,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来解决。在探究了金属与酸的反应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能够与酸反应的金属可以通过此方法来判断其活动性强弱,但是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其活动性又如何判断呢?这就要求学生再寻求新的实验方法和新的反应来判断,要求学生调动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进入第三种化学性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探究学习中。这样,通过问题,将三个不同的层次串联在一起,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求知、探究

活动之中,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自主建立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最后利用小结,就可以将学生在三个层次中得到的活动性片断综合在一起,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活动性顺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1.下列对物质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 B .纯铁是黑色的 C .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 D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的是 ( ) A .铁片 B .铜片 C .铝片 D .石灰片 3.下列对铁的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铁容易传热导电 B .纯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 .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4.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艺术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未被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 A .铝不易被氧化 B .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D .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作用 5.某金属单质R ,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反应,但能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R 可能( ) A .Fe B .Mg C .Ag D .Cu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所属反应类型: (1)铝与稀盐酸反应 ,属于 反应。 (2)铁在氧气中燃烧 ,属于 反应。 (3)铝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制得氧化铝和铁 ,属于 反应。 7.锌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较 (填“活泼”或“不活泼”)能与 、 、 等几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锌与以上几类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某不纯锌块6.5克,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0.18克,则锌块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 )A.Mg B.Al C.Fe D.Cu 9.金属(Ti)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 4反应制得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Cl 4+2 MgTi +2 MgCl 2。该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无法确定 10. 木炭、氧化铜、铁粉都是黑色粉末,鉴别它们最理想的试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 .硫酸铜溶液 B .水 C .稀硫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11.不法分子贩卖的假银圆大多是锌的某些合金。鉴别真假银圆时,可以将其浸入 ( )

金属及其性质

T-常见的金属材料 一.温故知新 1.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a. 大多数金属:①都具有光泽,不透明; ②常温下除了外,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 ③具有良好的性和______性; ④有良好的______(可以展成薄片,可以拉成细丝); ⑤密度_____ ,熔点_____ 。 b .金属的物理性质差异(特性)

不同金属在金属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方面差异较大。 例题:1. 根据上表,以及学过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________,常见导线的材料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_。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________,熔点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____(常温下为液体)。 2. 填一填 C . 相关补充: 铅(Pb):有毒性,硬度1.5,质地柔软。 银(Ag):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钨(W):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外形似钢,钨的熔点高,化学性质很稳定。 锡(Sn):银白色,质软,易弯曲,熔点231.89℃,富延展性。 铬(Cr):银白色,质硬,有很高的耐腐蚀性,铬镀在金属上可以防锈,坚固美观。 金(Au):很柔软,容易加工,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任凭火烧;也不会锈蚀。 2 .合金 a.定义:在一种________中加热融合其他________或______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是____________(选填“纯金属”或“合金”),合金属于_______物。 例如,不锈钢中包含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教学难点: 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1.课后习题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 >Fe >Cu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能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能 一、金属材料定义:是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二、金属材料分类: ①黑色金属:纯铁、铸铁、钢铁、铬、锰。 ②有色金属:有色轻金属、有色重金属、半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 三、金属材料性能: ①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热处理性能等 ②使用性能: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1. 工艺性能 金属对各种加工工艺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称为工艺性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铸造性能:反映金属材料熔化浇铸成为铸件的难易程度,表现为熔化状态时的流动性、吸气性、氧化性、熔点,铸件显微组织的均匀性、致密性,以及冷缩率等。铸造性能通常指流动性,收缩性,铸造应力,偏析,吸气倾向和裂纹敏感性。 (2)锻造性能:反映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过程中成型的难易程度,例如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塑性的高低(表现为塑性变形抗力的大小),允许热压力加工的温度范围大小,热胀冷缩特性以及与显微组织、机械性能有关的临界变形的界限、热变形时金属的流动性、导热性能等。可锻性:塑性和变形抗力 (3)焊接性能:反映金属材料在局部快速加热,使结合部位迅速熔化或半熔化(需加压),从而使结合部位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整体的难易程度,表现为熔点、熔化时的吸气性、氧化性、导热性、热胀冷缩特性、塑性以及与接缝部位和附近用材显微组织的相关性、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等。 (4)切削加工性能:反映用切削工具(例如车削、铣削、刨削、磨削等)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5)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过程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所以,它是机械制造中的特殊工艺过程,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2. 机械性能: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整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比较复杂,学习时一定要多思考,另外多做些练习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比如防止护栏被腐蚀、存放物品容器的选择等等,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生活的骗局哦,比如识破“钛圈”广告宣传说可以治疗颈椎病。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镁常温下逐渐变暗。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的固体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2Mg + O2点燃 2MgO 铝常温下表面变暗,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4Al + 3O2点燃2Al2O3 铁持续加热变红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铜加热,生成黑色物质;在潮 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而被 腐蚀 加热生成黑色物质2Cu + O2加热 2CuO 银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注:①由于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可用镁做照明弹和烟花。 ②常温下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被氧化, 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③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常温下就能反应,而Fe、Cu在常温下却不和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会和氧气反应。 ④可以利用煅烧法来鉴定黄铜和黄金,过程中如果变黑则是黄铜,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2、金属 + 酸→盐 + H2↑【重点】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注:根据不同金属和同一种酸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越剧烈说明此金属越活跃。 规律:等质量金属与相同足量酸完全反应所用时间越少,金属反应速度越快,金属越活泼。 3、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重点】 (1)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2)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3CuSO4+2Al==Al2(SO4)3+3Cu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注意:CuSO4溶液时蓝色,FeSO4是浅绿色。 4、置换反应【重点】 (1)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2)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3)常见类型:

优品课件之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 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模式。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过程,提升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整理、运用、总结的能力。本节复习课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再次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金属的反应规律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3.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简单的金属回收处理,并归纳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1. 在学案思考、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形成对知识总结归纳的习惯和概括能力。 2. 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感。教学重点: 1. 归纳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2. 归纳出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入】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活动性顺序第一课时的内容,知道了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这些反应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把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及考点的运用进行学习并总结归纳。【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提问】请同学回顾上一节的知识并回答学案中[知识回顾]的内容【板书】氧气△:金属+ 酸盐学生代表回答,学生完善学案中的答案: 1、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②金属(H前)+ 酸盐+氢气③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2、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回忆巩固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提问】金属的这些化学反应的程度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过渡】对,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今天我们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学习如何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板书】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讨论】:如何判断Mg 、 Fe的活动性顺序?写下你的设计方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蔡富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 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 提出问题――→回顾与总结――→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回归问题。 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试管(9支)、镊子、砂纸

等,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一段视频)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和外观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今天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就可以鉴别黄金的真假。 知识回顾:回忆上册所学知识,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2.铁丝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导入:1、所有的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反应吗?2、你知道它们和氧气反应的条件吗? (学生看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讨论1:(1)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为什么我们用的铝制品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若用钢刷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保护膜擦掉,使铝再次发生氧化。 讨论2:分析“真金不怕火炼”蕴含的化学原理。 (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镁、铝。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铁在点燃时也能够和氧气反应,铜在加热下能与氧气反应。 3.金即使在高温时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讲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 ⑵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了解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原理,设计出简单可行的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探究活动,亲身参与实验的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及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小烧杯、镊子、小刀、滤纸、蒸发皿、火柴、酒精灯、滴管、玻璃片、试管 实验试剂:金属钠、蒸馏水、酚酞、铝箔、HCl、NaOH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 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 2. 铁和水蒸气反应 ①水蒸气的产生 ②铁与水蒸气反应 ③检验产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本节课内容的延伸,而且就本课时的内容来讲,它包含了金属化学性质几个重要的化学性质既:金属与酸和水的作用;以及一些特殊的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如,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本课时的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掌握金属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技能目标: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 3情感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与水的反应)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1.3、重点、难点 重点: 钠与水的反应,铁粉和水蒸气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难点:铁粉和水蒸气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 二、教法 以上重点、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对于钠与水的反应,因反应比较剧烈,我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我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根据提前给出的一些提示自己总结出实验现象,并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根据实验现象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 2. 运用对比的方法:钠能与水反应,那么铁呢,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进行反应。 3. 在铝与氢氧化钠的溶液的反应教学中,也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总结出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学法 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复习初中学习的金属与酸的反应,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金属活动顺序表,在氢以前的金属遇到酸时,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提出疑问让同学们思考“金属遇到水会如何呢?”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视频事例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接着下面进行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对上面的悬疑找到答案。 (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进行演示实验钠与水的反应,在做实验时,提醒学生观察反应时钠所处的部位,形态,钠球的运动和大小的变化情况,周围水雾的产生和发出的响声,以及溶液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现象,并正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不可以与冷,热水反应,能否与水蒸汽反应呢?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如将铁烧红插入到水中,或将铁粉与水蒸汽在高温下反应等。引导学生从水

各种金属材料的特点

各种金属材料的特点

————————————————————————————————作者:————————————————————————————————日期: ?

各种金属材料的特点 铝材类 铝材属于金属类别中有色金属之一,由于应用较广,单独介绍如下:常用有铝型材和压铸铝合金两种。其中主要由纯度高达92%以上的铝锭为主要原材料,同时添加增加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性能金属元素,如碳、镁、硅、硫等,组成多种成分“合金”。 1.1铝型材 铝型材常见如屏风、铝窗等。它是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即铝锭等原材料在熔炉中熔融后,经过挤出机挤压到模具流出成型,它还可以挤出各种不同截面的型材。主要性能即强度、硬度、耐磨性均按国家标准GB6063。优点有:重量轻仅2.8,不生锈、设计变化快、模具投入低、纵向伸长高达10米以上。铝型材外观有光亮、哑光之分,其处理工艺采用阳极氧化处理,表面处理氧化膜达到0.12m/m厚度。铝型材壁厚依产品设计最优化来选择,不是市场上越厚越好,应看截面结构要求进行设计,它可以在0.5~5mm不均。外行人认为越厚越强硬,其实是错误的看法。 铝型材表面质量也有较难克服的缺陷:翘曲、变形、黑线、凸凹及白线。设计者水平高者及模具设计及生产工艺合理,可避免上述缺陷不太明显。检查缺陷应按国家规定检验方法进行,即视距40~50CM来判别缺陷。 铝型材在家具中用途十分广泛:屏风骨架、各种悬挂梁、桌台脚、装饰条、拉手、走线槽及盖、椅管等等,可进行千变万化设计和运用! 铝型材虽然优点多,但也存在不理想的地方: 未经氧化处理的铝材容易“生锈”从而导致性能下降,纵向强度方面比不上铁制品.表面氧化层耐磨性比不上电镀层容易刮花.成本较高,相对铁制品成本高出3~4倍左右。 1.2压铸铝合金 压铸合金和型材加工方法相比,使用设备均不同,它的原材料以铝锭(纯度92%左右)和合金材料,经熔炉融化,进入压铸机中模具成型。压铸铝产品形状可设计成像玩具那样,造型各异,方便各种方向连接,另外,它硬度强度较高,同时可以与锌混合成锌铝合金。 压铸铝成型工艺分: 1、压铸成型 2、粗抛光去合模余料 3、细抛光 另一方面,压铸铝生产过程,应有模具才能制造,其模具造价十分昂贵,比注塑模等其它模具均高。同时,模具维修十分困难,设计出错误时难以减料修复。 压铸铝缺点: 每次生产加工数量应多,成本才低。抛光较复杂生产周期慢产品成本较注塑件高3~4倍左右。螺丝孔要求应大一点(直径4.5mm)连接力才稳定 适应范围:台脚、班台连接件、装饰头、铝型材封口件、台面及茶几顶托等,范围十分广泛。 (2)五金类 “五金”概念属通俗说法,标准分类应划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它在家具中运用有管状、棒状、板状、线、角状几种。 2.1黑色金属件

金属材料学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金属材料学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1、课程性质 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主干课。在学生学过材料科学基础(或金属学原理)、材料组织控制原理、材料组织控制工艺(或材料强韧化)及材料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各类主要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讲授、综合性实验、综合性作业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要求 1)掌握主要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基本原理,了解材料成分设计和工艺设计的依据,为发掘材料潜力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一个理论基础; 2)了解各种典型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有机关系; 3)能初步从零件的服役条件出发,对材料提出合理的技术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并合理制订工艺。 3、课程改革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在新的专业内涵下,进行了课程体系的重构。专业主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金属材料学》是该专业主干课程中涉及综合性知识的一门课程,从知识结构来说,它是一门该专业最后的综合性主干课,也是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最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一门课程。根据专业建设的情况和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是精简和补充内容、编制多媒体电子课件、改革教学方法、开展

课堂讨论、增加综合性作业,选编习题和布置课堂思考题、设计综合性实验等。目的是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理解专业知识的主线、核心和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习题与思考题》是其中部分的内容。 结合2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课程内涵、重点和难点的深入理解,编写了具有特色的相应教材。 二、习题与思考题 绪论 01、1958年世界工业博览会在比利时召开,博览会大楼,是由9个巨大金属球组成,球直径为18米,8球位于立方体角,1球在中心。这象征什么? 说明什么意义? 02、为纪念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莫斯科列宁大街上建造了40英尺高的雕象,雕象材料是钛合金。为什么用钛合金做? 代表什么意义? 03、金子从古到今都作为世界上的流通货币,为什么?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为什么? 04、1983年在上海召开的第4届国际材料及热处理大会的会标是小炉匠锤打的图案,代表什么意义?为什么古代著名的刀剑都要经过反复锻打? 05、为什么要提出构筑循环型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钢合金化原理 1、为什么说钢中的S、P杂质元素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有害的? 2、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哪些? 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 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 3、哪些是碳化物形成元素? 哪些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4、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 各有什么特点? 什么叫合金渗碳体和特殊碳化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沈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 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 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 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 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 创设情境:奇怪的天平

一同学从实验室借了一架天平,在天平两盘各放两只烧杯(大小质量相等),再在这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CuSO4溶液、MgSO4溶液,天平平衡;接着他又拿了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同时放入两个杯中,过一会儿,取出铝球,天平倾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猜想:问题1.为什么天平不平衡? 2.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提出课题:三、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 1. 实验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 实验目的: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实验用品:锌片、铁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试管。 分组实验:利用教师提供的仪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要求: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小段锌片、铁丝、铜丝,然后分别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点拨1.溶液取适量,注意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并且根据实验记录下每一步的实验现象。 问题2.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哪些物质之间会发生反应?反应产物是什么? (2)能不能根据这些反应判断出来金属活动的顺序? 设问 3. 你能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思考4. (1) 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2)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小结5、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在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不是所用的金属都能互相从化合物中置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复习教学设计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 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金属的一些重要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 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3.情感目标: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在探究活动中增进合作、增进友谊。 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不是孤立的,它影响到方方面面,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二、复习教学要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解题思路 三、复习教学流程

四、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金属和金属材料,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首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我诊断”。 学生活动:参照“自我诊断”,测评自己对复习目标的达成度。对于出现的疑问,采取看书或小组内交流的形式解决。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回顾教材内容,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搞好自我排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出示一根铁丝和铜丝,你能区别开铁丝和铜丝吗?你是利用了它们的什么性质把它们区别开的? 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选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突破难点1:相同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你能用图象表示该反应的情况吗(横坐标表示的是稀硫酸的质量,纵坐标表示的是氢气的质量)? 学生活动: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曲线的斜率和高度分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意识到及时总结解题规律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进行重要的小结:通过刚才的系统复习,请同学们尝试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并将其写在学案上。 学生活动: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小组选代表到黑板前展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特性及其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2.掌握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3.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要点梳理】 要点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1.几种常见的金属 (1)常见的重要金属:铁铝铜锌钛锡金银等。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①金属光泽;②良好导电性、导热性;③良好的延性、展性;④韧性好、能弯曲。 2.常见金属的特性 (1)颜色:大多为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状态: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汞为液体; (3)密度差别很大:金为19.3g/cm3,铝为2.7 g/cm3; (4)导电性差异很大:银为100,铅仅为7.9; (5)熔点差别大:钨为3410℃,锡仅为232℃; (6)硬度差别大:铬为9,铅仅为1.5。 3.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4.合金知识 (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 (2)生铁(含碳量为2%~4.3%)和钢(含碳量为0.03%~2%)都是铁合金。因含碳量不同合金的性能不同,含碳量越大,硬度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 (3)黄铜、青铜、焊锡、硬铝、18K黄金、18K白金、钛合金等也是常见的合金。 (4)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的性能不同。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要点诠释】 1.金属的用途要从不同金属的各自不同的性质以及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等各方面考虑。如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因为铜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价格比银低很多,资源比银丰富得多。 2.合金的硬度、强度、抗腐蚀性等一般都好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 要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三)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要点诠释】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金属可以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与酸反应的速率就越大。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要点三、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 H2↑ Fe+CuSO4=FeSO4+Cu Cu+2AgNO3=2Ag+Cu(NO3)2 【要点诠释】 1.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A+BC=AC+B

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A.导热性B.导电性C.延展性D.金属活动性 2、欧盟国家已经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过程中一旦破碎,水银泄漏所产生的汞蒸气会危害人体健康。温度计中的水银属于() A.化合物B.有机物C.单质D.盐 3、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B.工业上用二氧化碳冶炼钢铁 C.用铁可以回收硫酸铜废液中的铜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4、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铜B.钢的性能比生铁的好,所以钢是很纯的铁 C.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一般没有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好 D.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比锡、铅的熔点都低 5、下列铁的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FeCl2B.FeO C.Fe3O4D.Fe2O3 6、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化合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7、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中B.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D.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 8、有X、Y、Z三种金属,将X、Y、Z分别加入到相同的稀盐酸中,只有Y表面产生气泡;另将X加入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由此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A.X>Y>Z B.Y>Z>X C.Y> Cu>Z>X D.Y>X>Z 9、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图像反映对应变化的关系,不正确是() 9、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 10、R为金属,发生如下反应:R+CuSO4=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R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C.该金属可以是Al D.若R为Fe,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小 11、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乙表面没有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乙B.丙>甲>乙C.乙>甲>丙D.甲>乙>丙 12、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和铁,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属材料和性质

教案: 专题8 打开材料之门 单元2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 授课:丰城一中卢邦辉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 2. 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观点 3.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巩固和加深对氧气、酸、盐的性质的理解 5.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并能应用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表 教学重点 1. 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观点 2.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难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观察,讨论,练习。 教具多媒体。 教学用品仪器:试管架、试管 药品:镁条、铜片、铁钉、铜丝 盐酸、稀硫酸、AgNO3溶液、CuSO4溶液、FeSO4溶液教学时间本单元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碳单质、二氧化碳、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和用 途,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屏显]一组与金属材料的应用有关的图片(配轻音乐) (播放图片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由学生归纳金属材料的用途) 一、金属材料的用途:建筑,桥梁,器械,车辆,飞机,舰艇,生活用具等 生活启示: 1.灯泡为什么用钨作灯丝? 2铝、铁为什么能作导线和炊具? 3.金、银为什么能作手饰和货币? 由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引言:金属的用途这么广泛,金属有些什么样的性质呢?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列举金属的共性,并指出金属的特性。例如: 颜色:大多数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状态:一般是固体。汞(水银)为液体 密度:一般密度较大。锇密度最大,锂最小 熔点:一般熔点较高。钨的熔点最高、汞最低 硬度:硬度较大。铬的硬度最大、汞最小 导电、热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银的导电性最好,铜第二 延展性:有延展性。金最好,银其次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氧气的性质,酸的性质,盐的性质中有金属参与的反应,归纳出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并各举一例: 1.与氧气反应点燃 2Mg+O2===2MgO 2.与酸反应Zn+H2SO4==ZnSO4+H2↑ 3.与盐反应Fe+CuSO4==FeSO4+Cu 思考:1. 有些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是一样呢? 2.有些金属能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为什么有些反应不发生呢? 四.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实验: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或稀硫酸),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根经砂纸打磨过的洁净的镁条、铜片和铁钉,观察反应现象,并比较其反应的剧烈程度。 分析归纳:(由学生回答) 1.在上述实验中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__,不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 2.在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金属中,反应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3.金属能否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及反应剧烈程度的差异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越活泼,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越剧烈。据此,镁、铜、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 金属与某些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也可说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并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目的:通过实验比较铜、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