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党课讲义)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3张PPT)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 2、红军长征的过程 3、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4、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从1928—1930年,中
长征到底有多难?有多苦?
敌人围堵 物质匮乏
环境恶劣 前路茫茫
长征胜利的原因: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③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方针路线; ④坚持群众路线,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⑤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⑥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思考:如此沉重的代价换取长征的胜利,值不值 1.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约30万人;1936年10月长征结束:约2.5万人;抵达终点
者为出发人数1/12。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 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2. 红军牺牲营级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长征途中年龄最小的女红 军名为王新兰,年仅11岁。
过雪山草地
• 血战湘江
1936.10红军
1935.10
• 遵义会议
三大主力会师 甘肃会宁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吴起镇
• 四渡赤水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 飞夺泸定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渡赤水,打乱 追剿
• 爬雪山 • 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跳出包围圈
• 突破腊子口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 力
长征过程中,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多次 激战,消耗了其大量兵力和物资,削弱了其
战斗力。
保存党和红军基干力量
要点一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
长征途中,虽然红军损失惨重,但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得 以保存,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领导 力量。
要点二
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队伍
分析长征中的重大事件
让学生了解长征过程中的关键战役、 重要会议和领袖人物,深入理解长征 的艰苦历程和伟大精神。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举办长征主题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或老红军后代来校举办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长征历史和精神。
开展长征主题文艺演出
组织学生编排以长征为主题的文艺节目,通过舞蹈、音乐、朗诵等 形式,生动展现长征的壮丽画卷。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关 爱老红军、帮扶困难群众等,以实 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
THANKS
感谢观看
长征过程与重要事件
突破封锁线与四渡赤水
突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后, 于1935年1月抵达贵州遵义。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 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翻越雪山与穿越草地
翻越雪山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等多座 大雪山,抵达四川懋功地区。
穿越草地
接着,红军又穿越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于8月到达甘肃南部 地区。
会师陕北及吴起镇战役
会师陕北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 与红十五军团会师,胜利完成二万五 千里长征。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42张PPT)

遵义战役娄 山关纪念碑
遵义战役,发生在1935年2月24日至28日;而红军第一次占领 遵义,是当年1月7日,遵义会议是1月15日至17日。
第四站:遵义
在遵义曾经召开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非 常重要的会议。说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 间、会议内容和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召开时间 召开地点 内容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
第九站:过草地
受到的。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 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 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
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二怕
脚底下更软、更滑,稍有不慎就摔 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几 乎每过一条河,都有战士倒下。有
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
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
去湘西与 红二、六 军团会和!
渡过湘江人数从8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 万锐减至3万多人 线,
去贵州 敌人力 量薄弱!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第一站:瑞金(红色故都)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 据地开始长征
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 到宜章之间。11月14日,红军右路军攻克宜章,左路军攻 占九峰山监视粤军。15日红军全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红 军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虽未经过激烈战斗,但减员2.4 万。这也震惊了蒋介石。他急忙调湘、粤、黔、桂四省军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 诞生
(1949年) 14年(1935年) 14年 (1921年)
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转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2023微党课讲稿红军长征精神

2023微党课讲稿红军长征精神简介红军长征是___领导下的一次伟大的战役,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
红军长征精神体现了___和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困苦,坚持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本文将重点介绍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社会和个人成长中。
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红军长征精神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要素:1. 坚定的理想信念:红军长征的成功依靠了___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这一精神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道义和价值观。
2. 不畏艰难困苦的勇气:红军长征的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但红军战士们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斗志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这种勇气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团结协作的意识:红军长征是一个集体行动,需要众多红军战士的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
这一精神告诉我们,团结协作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红军长征精神的意义红军长征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1. 激励个人成长:红军长征精神教导我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气馁,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可以启发个人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励个人不断成长、追求卓越。
2. 弘扬社会正能量:红军长征精神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畏艰难的勇气,这种正能量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 传承红色基因:红军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和了解红军长征精神,加深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传承红色文化,坚定___的领导地位。
如何应用红军长征精神为了将红军长征精神应用于现代社会和个人成长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 坚持理想信念:面对社会变革和个人发展中的各种考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12课 红军长征讲解PPT课件

红长遵长长长军征义征征征长中会中中中征的议的的的出战的战战战发役地役役役地:址:::强:巧飞四江渡贵渡夺渡西乌州金泸赤瑞江遵沙定水金义江桥 1935年会1翻0宁月雪会陕山师北,塔第过一草次地会师
红 军长征
我们一起重走长征路
1.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 A 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 B 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
红 军长征
第12课:
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 军长征
长征的开始
红 军长征
一、长征开始
1、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0.10—1933.3) 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原因: 采用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游击战术)
翻越夹金山
红 军长征
夹金山和青衣江
红军翻越雪山(想象画)
翻越夹金山
红 军长征
红军翻越雪山时穿的鞋
过草地
红 军长征
松潘草地
穿过草地(油画)
过草地
红 军长征
红军用过的防雨蓑衣
红 军长征
三、长征的胜利
1、长征的艰苦历程 (1) 转战川黔滇 、四渡赤水河 (打破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2)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 (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3)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4)翻越大雪山(夹金山)、走过烂草地 (5)到达吴起镇 (1935年10月)
• C 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 D 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
2.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
这里的“转移”指(
)
的性质发生转移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16张PPT+视频)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转 折
点 出 现 了 很 多 错 误 , 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14年
独立自主,将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国情 相结合,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幼年
成熟
二、长征的过程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原
“左”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中
因
国
开始:1934.10,瑞金
工
农
过 程
转折:1935.1,遵义会议
红
军
结果:1936.10 会宁会师
长
意
征
义
①粉碎了;②保存了;③播下了、铸就了、打开了
长征精神
意义: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湘江战役
1934.10 瑞金出发
二、长征的过程
1936.10 突破腊子口 甘肃会宁会师
过草地
爬雪山
意飞义夺:泸定桥 跳出了强敌渡人大包渡围河圈
巧渡金沙江
1935.10
长征结吴束起镇会师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湘江战役 1934.10 瑞金出发
三、长征的意义
震惊!围剿 红军!
一次 1930
国民党 10万
德
右倾:保守、投降
共产党 指挥者 结果
4万余人
根本原因
第二次 至 第三次 1931
第四次 1932
20万 3万余人 毛泽东
30万 3万人左右
胜利
30-40万
周恩来、
7万
朱德
博古和李德 等人在军事 上指挥上犯 了 “ 左 ” 的博 错误。 古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课件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渡过湘江以后,在毛泽东等力主下, 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 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 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1935年1月, 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强渡 乌江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是在_南__昌___
2.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 命根据地_井__冈__山__革__命__根__据_ 地
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是__工__农__红__军__第__四__军_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 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 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 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 25000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 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里。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博古、李德 (第五次)
冒险进攻 分散兵力 保守防御
人物扫描
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
1932年到上海,后到苏区担任
军事顾问。并开始启用他的中
文名字--李德。第五次反“围
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
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
李德
交给李德。“短促突击”、
“两个拳头作战”、“御敌于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打乱敌 跳出了 1、班级即将举行长征故事会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人的追 敌人的
剿计划 包围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2张PPT)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4年 转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二七惨案、 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 建立新中国
读图说史
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图一、图二中分别召开的是 哪次会议?请分别说出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敌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
1933年
分散兵力
五
至
50万
10万 博古
次
1934年
李德
进攻冒险
失 败
防御保守
问题: 1.请你根据材料预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 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依据: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 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1932年
军队人数 敌我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领导人 毛泽东
第四次 1933年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战略战术 结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胜利 各个击破
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制定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
问题:根据材料指出前四次反“围剿”红军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4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易错点: 1.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遵义会议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长征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红军长征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突破四道防线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吴起镇会师
四渡赤水
经 过
巧渡金沙江
翻越夹金山
过草地
甘肃会宁会师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 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突破四道封锁线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封锁线
翻越大雪山
大雪山位于中国四 川省西部。又称折多 山。属横断山脉北部。 南北走向。北接牟尼 芒起山,南止小相岭。 长 350 多千米。属断 块山地。一般海拔 5000米。主峰贡嘎山, 海拔 7556米,为四川 省最高峰。是大渡河、 雅砻江的分水岭。雪 线高度5500~6000米, 有现代冰川、永久积 雪分布。
四渡赤水——第一渡
中央红军主力分3 路纵队西渡赤水河。 但此时敌人已在长 江北岸部署了36个 团的兵力,全力堵 我北进。在这种情 况下,中共中央决 定暂缓执行北渡长 江的计划,改向扎 西集中。
四渡赤水——第二渡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红 军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 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军决 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 折回贵州。红军先头1个团 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掩 护部队于2月18-20日三日 内,在太平渡、二郎滩第 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 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24日占领桐梓。25日夜占 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 公寺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 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 义城。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小船渡河效率低下,而 敌薛岳部正向大渡河昼夜急 进 ,军委决定改向西北, 争取并控制泸定桥渡河点, 以取得战略胜利。 红4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 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 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 达120公里,抢在敌援兵到 达之前赶到了泸定桥。第2 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 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 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 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四渡赤水
作战时间: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 ; 作战地区:贵州省和四川、云南省交界地区; 参战部队:红一方面军;国民党军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 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桂军3个 师,黔军3个师; 作战结果:共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摆脱了 敌人的围追堵截; 相关介绍: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支流,为贵州、 四川、云南三省界河 。
集团公司党委培训材料
重温长征路线 弘扬长征精神
讲课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乾卦》 《易经· 象辞上传》
长征概况
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央主 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 “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 地进行长征。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 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 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 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也先后完成了长征,红军三个方面军 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会师,结束长征,完成 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
四渡赤水——第四渡
中央红军进入川南, 再次摆出北渡长江的态 势。蒋介石再次把主力 和注意力集中到川南。 毛泽东命令中央红军秘 密、迅速地从太平渡、 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 渡过赤水河,向南迅速 渡过乌江,直逼贵阳。 就在蒋介石手忙脚乱调 兵保卫贵阳之际,红军 已乘虚进军云南,跳出 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 “绝境”。
巧渡金沙金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 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 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 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 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 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 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 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 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 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 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 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 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 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 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 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 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 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 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 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 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 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 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 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 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 到3万人
彝海结盟
刘伯承顺与果 基小叶丹,在彝海 子边打鸡吃血酒结 拜兄弟。在彝族兄 弟的帮助下红军的 后续部队便沿着 “彝海结盟”这条 友谊之路,胜利地 通过了敌人估计无 法通过的彝区。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是岷江最 大的支流,两岸峭 壁林立,水流湍急。 当年,太平天国将 领石达开就率数万 大军进抵大渡河南 岸,在安顺场渡口 陷清军重围,最后 全军覆没。蒋介石 调集各方面力量, 妄图利用大渡河的 险峻,使中央红军 成为“第二个石达 开”
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
红1团精心挑选了17名勇士,组成了渡河突击队。 5月25日晨,在红军炮火支援下,一叶小舟载着第一 批9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在惊涛骇浪中向对岸冲去, 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只有超凡的红军战士才有如 此的勇气。小船终于靠上了河对岸,勇士们攀上了 陡峭的河对岸,在我炮火的支援下冲进敌工事,与 迅速到达的第二船勇士一起,一阵猛烈冲杀打退了 敌人,控制了渡口。
四渡赤水——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 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 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 如血。 毛泽东 1935年2月
四渡赤水——第三渡
红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 1935年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 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 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 南守北攻,围歼红军于遵义 、 鸭溪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 围攻,红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 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 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 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 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 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 攻击鲁班场守敌。红军的行动果 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 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红军之 际,红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 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 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 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 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 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 “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 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 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 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 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 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 向成熟。
黎平转兵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 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 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 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 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 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在川黔 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 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 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 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 重围的危险,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黎平转兵——背景
湘江战役后,博古、李德等人不顾红军遭受的严重损 失,仍然坚持原定计划,命令中央红军经通道县北上湘西 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行动 的战略意图,在中央红军北出湘西北的道路上,迅速调集 16个师的兵力布阵以待,企图将中央红军围歼于北出湘西 北的途中。中央红军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危险。在这危险关 头,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同博古、李德等人展 开斗争,力主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 向敌人防守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毛泽东的主张已经 取得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的同意和支持,他们都同意 和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四渡赤水——背景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遵 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这时蒋 介石又集中约40万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而这时中 央红军只有3.7万人,局面十分严峻。为摆脱敌军, 红军决定迅速北渡长江,向川西或川西北挺进。1分 三路纵队向赤水方向急进。由于敌先我占领赤水城, 我攻城未果,军委决定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的川 军4个团。由于敌情变化,我未能全歼敌人。为避免 被动,军委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 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长征参加部队
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 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 万五千里,开始长征人数8.6万; 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 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 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开始长征人数7千; 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 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 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开始长征人数8万; 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32军编合为红二方面军),于 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 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开始长征 人数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