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简述核酸的功能及种类。

2、说出核酸的化学组成。

3、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4、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5、简述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6、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年级是高二16班,他们都是文科生,均要参加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因此,授课时,难度不宜过大,但知识点要全。由于文科生的理科知识基础较差,本节课通过复习学案将零散的知识串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联系,便于学生复习记忆。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可用1课时,上课前,学生分小组完成复习学案,课上教师分板块讲解,师生一起先回顾相关知识点,再通过学考习题巩固所学。最后总结核酸在学考中考哪些知识点,考什么形式的题。是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学考考什么,我们就复习什么。让复习课有目标,高效有条理。

教学用具:复习学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核酸对于生物体有重要的作用,在学考中站的比重也不小,本节课我们重点系统地复习核酸的结构。首先请第一小组派代表介绍一下他们的复习成果:核酸的功能及种类(教师展示相关幻灯图片)。

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复习学案

一、学考必备知识清单:(复习必修一p26-29,必修二p47-57、p62-67)

核酸的功能及种类:

1.核酸是细胞内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a、组成元素:

b、种类:(简称)、(简称)。

核酸的分布:

2.DNA主要分布在内,RNA大部分存在于中。利用和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不同,使DNA呈现色,使RNA呈现色。即可显示两者在细胞中的分布。

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盐酸能够改变,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和分离,有利于。 4.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中,、中也有少量DNA;原核动物的DNA位于细胞内的部位。

核酸的化学组成:

5.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它是由、和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6.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①五碳糖:DNA为,RNA为;

②碱基:DNA为,RNA为。

1)、DNA分子的结构:1953年,美国科学家和英国科学家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DNA分子是由组成的,并按方式盘旋成。

②DNA分子中的和交替连接,排列在,构成;排列在。

③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原则。

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推论:原则:A—T,G—C,图示为:

a、腺嘌呤与相等,鸟嘌呤与相等,即A=T,G=C。

b、嘌呤总数与总数相等,即A+G=T+C。

c、相互配对碱基之和所占比例“三不变”,即在一条链中相互配对碱基之和所占该链碱基的比例,等于其在中的比例,也等于在整个DNA分子中所占比例。

d、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等于。

⑤A和T之间形成个氢键,C和G之间形成个氢键,故DNA分子中碱基对比例高的稳定性强。

2)、RNA分子的结构:由组成的单链,长度比短。能够通过,从转移到。种类:①作为DNA信使的RNA叫(也叫),上面携带着。思考:mRNA作信使的原因?

②叫转运RNA(也叫,有种)上面有,能与上的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③组成核糖体的RNA,也叫。核酸如何携带遗传信息?

7、遗传信息:指基因中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每一个DNA分子特异性的原因是。

基因: 的DNA 片段,是决定 的基本单位。

8、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在 中,少数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在 中,如 。

思考:DNA 适合做遗传物质的原因?(提示:DNA 的稳定性)

染色体、DNA 、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用图表示)

思维拓展:试比较蛋白质与核酸在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不同及联系。

二、学考冲刺:

1.在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 与T 的连接是通过 ( )

A.肽键

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C.氢键

D.—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2.在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现有四种DNA 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3.下列对双链DNA 分子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A.若一条链G 的数目为C 的2倍,则另一条链G 的 数目为C 的0.5倍

B.若一条链A 和T 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 和T 的数目也相等

C.若一条链的A ∶T ∶G ∶C=1∶2∶3∶4,则另 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

D.若一条链的G ∶T=1∶2,另一条链的C ∶A=2∶1

4.下列能正确表示DNA 片段示意图的是 (

)

小结:尝试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举例说明核酸有哪些特定结构行使其特定的功能。

说明:每一部分知识,先是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补充,师生一起总结,再结合相关习题练习巩固。最后,形成一定的知识脉络图。如下:

5.“遗传信息”是指:( ) A 、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B 、DNA 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C 、信使RNA 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D 、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六、板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二、核酸的分布:

三、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四、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五、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安排有点儿过多,学生课下要充分准备,不然课上有点浪费时间,某些过于简单的知识应该一带而过,将时间放在重难点的讲解上,语调应适当有起伏。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总体看,基本完成的本节课教学目标,语

言幽默,但不够精简,有待提高!

【教学设计】《遗传病和优生优育》(苏教版)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是第八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四节的内容,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前三节课的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 运用。同时这节课的学习也是《生物的变异》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的危害 2、认同优生优育 3、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展示遗传疾病的图片及资料说出其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认同优生优育,遵守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 厂\ ?教学重难点 【?学重点】1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的危害。

2、认同优生优育。 3、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 2、举例说出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 3、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一课前准备1 ----- ----------------- 教师准备:1准备色盲检测图、先天性智力障碍、先天性裂唇患者的图片、相关资料等 学生准备: 1准备常见人类隐性遗传病的资料。 【导入新课】 展示先天性唇裂患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了解这种病是可遗传的。 师:导致先天性唇裂的原因是什么?推测,如果他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孩子可能会患这 种病吗? 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先天性唇裂患者是体细胞中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 条。虽然通过手术可以修复,但如果他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孩子可能也会患这种病。师:像这样的病,被称为遗传病,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讲授新课】 一、遗传病与近亲结婚 1举例常见的遗传病,比较其与非遗传病(如传染病、非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明确什么是 遗传病 (1)展示色盲症、血友病、先天智力障碍等遗传病的图片、症状、原因 问题:以上病症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这些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2)比较上述遗传病、非典、普通发烧三种病症的主要区别 生:非典是传染病,不会遗传给后代,只能传染给他人,发烧不会传染他人,更不会遗传,而色盲等遗传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人教版)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方面: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略)。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组成元素:C、H、O、N、P。 二、类别: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三、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原理:甲基绿把DNA染成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盐酸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促进DNA与染色体的分离,便于染色。 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四、基本单位:核苷酸——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G、C、T)。 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G、C、U)。 五、作用:遗传信息的载体。 八、布置作业 基础: 1.核酸是细胞内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DNA主要分布在内,RNA大部分存在于中,利用和 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不同,使DNA呈现色,使RNA呈现色。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盐酸能够改变,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分离,有利于。 4.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中,、中也有少量DNA。 5.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它是由、和 组成的。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6.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①五碳糖:DNA为,RNA为; ②碱基:DNA为,RNA为。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 (1)分析DNA和RNA的对照得出类比方法。 (2)尝试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中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的比较及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的教学。本节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师:(课件显示)请学生欣赏一组银光猪与普通猪的生物图片。 提问:这两个猪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 引出问题:谁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学生回答:基因) 分析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引出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为进入下 一教学内 容作铺 垫,进一 步激发学 生求知欲 望。 二、新课讲解 1.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师:展示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简图(主要画出细胞核和核糖体)。 提问: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哪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在哪 里? 引导探究:基因位于细胞核中,怎么去指导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 成蛋白质?(比如细胞核是总指挥部,细胞质是战场,DNA可充 当什么角色?它为什么不到细胞质中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推测:有一种物质把遗传信息“带”到核糖体上。 师:(引导学生推测遗传信息从细胞核到核糖体的传递途径可能情 况:课件展示材料一:1955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 验,如果加入RNA酶分解细胞中的RNA,蛋白质合成就停止, 而如果再加进从酵母中提取出来的RNA,则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 量的蛋白质。材料二:同年,拉斯特等人将变形虫用同位素标记 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来培养,发现标记的RNA分子首先在细胞 核中合成。) 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综合两个素材,你认为遗传信 息的传递途径是什么? 生:DNA到RNA。 进一步设问:科学家发现把遗传信息“带”出来的物质是RNA,即 1.引导学 生巩固旧 知识,并引 出探究内 容。 2.打比方 形象有趣, 可激发学 生的学习 兴趣。 3、通过模 似科学家 研究过程, 让学生感 受科学探 索的乐趣, 培养学生 比较、分 析、想象, 由现象揭 示本质的 探究思维 能力和实 事求是的 科学精神。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1.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核酸种类mRNA-信使RNA (根据五碳糖不同)核糖核酸(简称RNA)tRNA-转运RNA rRNA-核糖体RNA 2.核酸的功能: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 2.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其他动、植物细胞(选用植物细胞为实验材料时一定要选择无色或颜色较浅的植物组织,防止实验材料本身的颜色掩盖了实验现象) 3.实验试剂: ①%的生理盐水(NaCl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或者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②8%的盐酸:1)杀死细胞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2)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 ③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现配现用切忌分开使用 原因:若甲基绿和吡罗红单独使用,则细胞内的DNA和RNA均可以与之结合,结果DNA和RNA 均 被染成绿色或红色,而不能辨别。 ④蒸馏水:配制试剂和冲洗涂片 4.实验过程:制片(需烘干,固定标本)→水解(需30℃水浴加热)→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取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必须漱口,防止食物碎屑的干扰 ②烘烤载玻片时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移动,防止载玻片受热不匀而破裂 ③载玻片烘干后应冷却后再放入8%的盐酸中,防止载玻片破裂 ④水解时要在30℃条件下保温5分钟,便于蛋白质与DNA的分离;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分散成单个 ⑤冲洗涂片时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防止细胞被水流冲走;洗去残留的盐酸) 5.现象:绿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红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 6. 真核细胞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虽然同时具有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少量分布在细胞核中两种核酸,但 核酸分布原核细胞DNA →分布在拟核中DNA才是细胞 RNA →分布在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病毒——一种核酸,DNA或RNA(病毒具有哪种核酸,哪种就是它的遗传物质) 三、核酸的分子结构 1.构成核酸的元素:C、H、O、N、P 2.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第三节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检测题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或最优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对生物体的遗传性、变异性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A.氨基酸B.葡萄糖C.核酸D.核苷酸 2.组成DNA的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①核糖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⑤胸腺嘧啶⑥尿嘧啶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3.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的作用是() A.仅使DNA呈现绿色 B.仅使RNA呈现红色 C.只能使一种物质呈现特定的颜色 D.既使DNA呈现绿色,也可以使RNA呈现红色 4.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酸由C、H、O、N元素组成B.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5.关于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B.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C.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D.斐林试剂 7.“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顺序是() ①取细胞制片②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③水解④盖上盖玻片

⑤冲洗涂片 A.①③②④⑤B.⑤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⑤D.①③⑤②④ 8.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染色剂2滴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进行染色,镜检观察呈绿色的部位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9.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图中连接正确的是() A.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用8%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膜的通透性增强 B.核酸的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核酸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酸性物质 D.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先后滴在载玻片上 11.人体中有A、T、G等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A.2种B.4种C.5种D.8 12.RNA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D.核糖、碱基、磷酸 13.蛋白质和核酸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C、H、O B.C、H、O、N、P C.C、H、O、N D.C、H、O、P 14.杨树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A.1种B.5种C.4种D.8种 15.鱼体内的核酸水解后,不可能得到() A.1种五碳糖B.4种脱氧核苷酸 C.5种含氮碱基D.8种核苷酸

新课标人教A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 [人教版]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知识结构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解决方法] ⑴让学生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解,利用化学知识,理解核酸的结构。 ⑵联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理解核酸的功能。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决方法] 教师精心准备好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1——2种材料,归纳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 六、教具准备 实验材料 七、学生活动 ⑴通过实验观察,获得感性认识,解决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⑵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见教学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问题探讨]出示教材P26DNA指纹检测图提出下列问题: ⑴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 ⑵怎样知道DNA来自同一个人? ⑶DNA可以做身份证吗? ⑷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⑸核酸有几类? ⑹核酸存在于细胞的哪些部位? 教师归纳总结。 引言:我们能否通过实验来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呢? 一、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观察1——2种材料,通过归纳总结,得出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特点。 ⑴实验目的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特殊的染色剂对DNA、RNA的不同着色反应来探究DNA、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

苏教初中生物八下《遗传病和优生优育》word教案 (6)

《第一节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 (2)举例说出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 (3)了解我国婚姻法其中相关的内容; (4)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应用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 2、举例说出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 3、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四、课时计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课前请同学收集有关遗传病,近亲结婚的资料。 2、教师准备有关英国皇室血友病的资料和一些遗传病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教学的重点不再是教师教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好习惯。课前收集资料,一方面在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

收集的资料同学可以稍加整理,在班上展示,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讲授新课】 1、学生小组活动:学生4——6人一组,阅读教材。比较近亲结婚的后代和正常结婚的后代,患病率高出多少倍?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尝试用柱形统计图比较正常结婚与近亲结婚时的三种遗传病的患病率。 师:为什么近亲结婚可以导致遗传病呢? 学生:教师引导,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近亲?再结合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讨论得出师:近亲结婚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所以我国婚姻法做了哪些规定呢? 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在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知识得出。 2、优生优育 师:同学们,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人口素质,除了禁止近亲结婚以外,避免遗传病的发生还应该采取那些措施? 学生:参照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得出。 师:优生是让每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优育是让每个出生的孩子健康成长。其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这对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希望同学多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 3、课外拓展延伸 (1)调查周边地区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 (2)如果我们周围有患遗传病的病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呢?(以组或班为单位制定帮教计划)师:同学们收集的遗传病种类很多,我们常见的遗传病有:色盲、先天智力障碍、血友病、等等,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患者都有哪些症状呢?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哪些危害?(教师出示这些患者的图片。) 教学预测: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比较熟悉的遗传病事例 师: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遗传病的治愈率很低,为什么呢? 学生:请同学阅读教材,找到问题答案。 学生总结得出: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其中由于遗传因素所造成的占一定的比例。 师:遗传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学生:请同学们阅读分析由于近亲结婚导致遗传病的案例。如傻子村的故事等。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20

第 3 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结构上与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一脉相承,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必修二遗传分子基础部分的铺垫,是高中生物的一节基础理论课。 【学情分析】 1.学生初中学习阶段,对核酸部分几乎是空白,本节内容讲解部分比例略大。 2. 考虑学生的已知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相关概念与知识,对其中一种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教师可结合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学习。 3. 考虑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对DNA亲子鉴定,DNA指纹识别有相应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加以讲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功能。 (2)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简述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联系 (4)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学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核苷酸、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 核苷酸的结构,碱基和五碳糖的相互组合方式 1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过程】 1

类比蛋白质,学习核苷酸图”、核苷酸连接动画及两 种核苷酸的区别”。 设计表格比较DNA和 RNA的区别 引导学生由碱基数目、 种类和顺序变化理解核酸 的多样性。 接而成的长链,遗传信 息就贮存在其中。 自己动手构建核苷 酸的结构并尝试连接成 核苷酸链 回答表格中老师的 提问 突出重点 让学生在动手中加速 对新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程度 系统小结 理清脉络,建立知识网络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完成练习 巩固强化,同时了解 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教学。注意培养探究兴趣 和能力。 板书 1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启发式教育的原则上,利用学生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的认识,充分利用问题探讨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探究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目标。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章的开篇《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是本章及后继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重组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这一过程,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不仅内容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所以教学难度大。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自主探究和亲自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电影、广播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关DNA、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体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基因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模拟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加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巩固,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能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理解密码的简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宣化第一中学——朱丹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本节主要包括四个要点,核酸的种类、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核酸的功能。本节侧重点是学生了解核酸的分布和分子结构。后面章节中有涉及到DNA携带遗传信息,以及在《遗传与进化》中重点介绍DNA的本质,学生要掌握好核酸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学生对遗传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新的科技成果来创设情景,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教师把抽象的物质结构形象地告诉学生,在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知识的基础上以直观的教具、形象贴切的比喻,给学生形象上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概述”属理解水平,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理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主要是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所以本节目标定为: (一)知识和技能: ⑴ 说出核酸的种类。 ⑵ 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⑶ 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过程和方法: ⑴ 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⑵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 ⑶ 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⑷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学会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的学习兴趣。在介绍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而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时,可为后面介绍核酸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DNA) RNA) 2.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阅读该实验的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及方法步骤。 (1)实验目的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特殊的染色剂对DNA、RNA的不同着色反应来探究DNA、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位置。 (2)实验原理分析 甲基绿+DNA→呈现绿色 吡罗红+RNA→呈现红色 两种染色剂不是单独使用,而是混合使用。 (3)实验步骤 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3)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用0.9%的NaCl?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 ②载玻片烘干的目的?杀死并固定细胞。 ③8%的盐酸有什么作用? 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苏教版生物八下《遗传病和优生优育》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3)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 2、举例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3、说出我国婚姻法中与近亲结婚相关的内容 4、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认同优生优育制定教学重点为: 1、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 2、举例说出什么是近亲结婚有近亲结婚的危害 3、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教学难点: 依据学情在学习了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来学习遗传病及其危害近亲结婚的危害比较容易理解分析教学难点为:举例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自学、比较、讲述等方法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来学习遗传病及其危害近亲结婚的危害比较容易理解. 教学手段及课前准备: 准备色盲检测图、先天性智力障碍、先天性裂唇患者的图片、相关资料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先天性唇裂患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了解这种病是可遗传的. 师:导致先天性唇裂的原因是什么?推测,如果他们长大成人,结 婚生子,孩子可能会患这种病吗? 师:像这样的病,被称为遗传病,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知 1、举例常见的遗传病,比较其与非遗传病(如传染病、非传染病) 的主要区别,明确什么是遗传病 (1)展示色盲症、血友病、先天智力障碍等遗传病的图片、症状、 原因 问题:以上病症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这些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2)比较上述遗传病、非典、普通发烧三种病症的主要区别 生:非典是传染病,不会遗传给后代,只能传染给他人,发烧不会 传染他人,更不会遗传,而色盲等遗传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3)明确遗传病的概念 师生共议,参考书本,明确: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 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了解:遗传病目前一般还不能得到根治.

最新《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一核酸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观看核酸相关动画和教材内容,结合实验观察,能够说出核酸种类、结构和功能,并能够完成观察DNA 和RNA 分布的实验操作。 2. 通过小组合作,大胆质疑,能够对比分析DNA 、RNA 的异同。学科素养 1、基础知识(核酸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2、基本技能(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及过程,注意染色剂的使用); 3、基本思想(由核酸学习以及观察DNA 和RNA 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对核酸的认识,培养生命观念); 4、基本活动经验(学会观察、分析图片,总结DNA 的结构、功能)。 二、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苷酸的种类遗传物质的种类 三、教学难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中核酸的分布,核苷酸、碱基的种类 四、教具 PPT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同学们观察不同的DNA 图谱,根据DNA 中遗传信息的特异性来“寻找罪犯”,激发学习兴趣。介绍“ DNA 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利用,联系生活加深印象。 (一)核酸的种类自主学习,同学们阅读课本,主动学习核酸的种类,采用故意出错的中文名 字,加深印象。 DNA :脱氧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酸 (二)D 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DNA +甲基绿-------- 绿色RNA +吡罗红 --------- 红色 2?实验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I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取口腔上皮细胞 ③烘干载玻片 (2)水解 ①将载玻片放入盛有8%的HCI的小烧杯中 ②大烧杯中加入30 C温水 ③水浴保温5min (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4)染色: ①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的水分 ②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5mi n ③吸去多余的染色剂,盖上盖玻片(5)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注意:要选择染色均匀且色泽浅的区域观察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该实验能否选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人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分析实验中几种操作的目的,尝试完成下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结构上紧承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而继续介绍生物大分子,又在课程内容上呼应必修第二册的遗传分子基础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一节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学生打好生物学框架的基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1. 考虑学生的已知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相关概念与知识,对其中一种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教师可结合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介绍核酸与核苷酸。 2. 考虑学生的未知知识:学生从初中至高中,第一次接触分子结构模型图,对核苷酸分子组成与结构陌生,需重点讲解。 3. 考虑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对DNA亲子鉴定,DNA指纹识别有相应的解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加以讲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功能。 (2)运用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描述核苷酸的分子结构,简述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练习 2. 能力目标 体验知识的迁移与相互联系,学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DNA与RNA结构的科学探究历史,关注生物探究式的方式,认同生命科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核酸的分类及其功能 (2)两种核酸的细胞定位以及其实验探究方法 2. 教学难点

核苷酸的结构,碱基和五碳糖的相互组合方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充当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点明,蛋白质为一种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而今天所要学习的,是另一种生物大分子——核酸,它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教学建议与思考:从已知的蛋白质的就知识进行导入,可以使学生回忆蛋白质的教学主线,利用蛋白质类推到核酸,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学生可以抓住教师本堂课的教学思路,并体会归纳、对比的思考方法。 二.核酸的分类及功能 教师展示DNA与RNA的分子结构图,讲授核酸研究的两大历史突破,即沃森、克里克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RNA干扰机制的发现,自然引出核酸的两种类型,即DNA与RNA。再加以详细阐述: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DNA与RNA统称为核酸。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DNA亲子鉴定,DNA指纹识别的常识,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通过DNA就可以确定人的身份或者亲子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得出结论:DNA上携带了生物个体上特异的遗传信息,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教学建议与思考:图片的展示,可以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便于记忆和理解新知识,并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通过教师对DNA双螺旋结构和RNA干扰机制科学探究历史的讲解,可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将学生对DNA指纹识别的常识联系生物学原理,并加以讨论,可以提升学生科学、技术、社会(STS)结合的观念,并培养其知识迁移的意识。 三.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师首先利用文字讲解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最新高三生物专项训练试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含答案)

专项训练试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分裂都伴随着DNA复制 B. 真核与原核生物不共用一套密码子 C. 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储存于细胞核中 D. 转录和翻译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 2.在一个典型的基因内部,转录起始位点(TSS)、转录终止位点(TTS)、起始密码 子编码序列(ATG)、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TGA)的排列顺序是() A. ATG-TGA-TSS-TTS B. TSS-ATG-TGA-TTS C. ATG-TSS-TTS-TGA D. TSS-TTS-ATG-TGA 3.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 到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4个氧原子 B. 若将得到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则只有一种氨基酸序列 C. 若新生成的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 D. 控制该50肽合成的基因编码蛋白质序列至少含有150个碱基 4.如图是两种细胞中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表达过程均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由细胞质提供原料 B. 甲没有核膜围成的细胞核,所以转录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 C. 乙细胞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质 D. 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 5.如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中的物质甲为DNA解旋酶 B. 图示过程主要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C. 氨基酸转运过程中有磷酸生成 D. 核糖体沿着mRNA从左向右移动 6.基因x 表达出的蛋白质X,是合成亮氨酸的必要蛋白质,利用单倍体酵母菌来研究 基因x各种突变的效应,以下是基因x 编码链上开始和结束部分的序列。 说明:起始密码:AUG 终止密码: UAA、UAG、UGA 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 基因x 在位置13的C → T突变,会转录出较短的mRNA B. 在位置16的A → T 突变,细胞在缺少亮氨酸的培养基无法生长 C. 在位置31的T → A突变,只会让细胞制造出1种不同的蛋白质X*,缺少最前 面的10个氨基酸 D. 在基因位置33和34之间插入额外的1个G//C碱基对,仍然能制造出有功能 的蛋白X 7.水母的体内水母素与钙离子结合时发出蓝光,被其体内 GFP蛋白质吸收,改发绿 色的荧光。美籍华人钱永健等三人因为发现和改造绿色荧光蛋白获得诺贝尔奖。其相关数据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GFP蛋白由核糖体合成,但不一定要经内质网加工并由高尔基体继续加工分泌 B. 翻译GFP蛋白时,没有胸腺嘧啶和腺嘌呤的配对的过程 C. 指导GFP蛋白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378个密码子 D.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能被用作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核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难点 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具准备 1.实验材料的准备。 2.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预习作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组成示意图、脱氧核苷酸长链示意图、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4.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我们都看过侦探小说或者刑侦题型的电影电视,里面的公安人员经常会采用DNA指纹法来侦破案件。为什么他们能够根据DNA来把目标锁定在某个人身上?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互动学习】 (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1.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 2.怎么知道那些DNA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杂的检测,观察DNA谱带是否完全相同。) 3.DNA可以做身份证吗?(可以。而且这种身份证是终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时出生的人身份混淆。) …… 可以由学生自由提问,在老师组织下,由同学答疑,回答不上来的,再由老师作补充。 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这与DNA是遗传物质的本质是分不开的,因此通过对DNA指纹的鉴定,可以判断两个人之间的亲缘关系,DNA指纹在人的一生中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科学家只需要一滴血、一根头发等就可以对其DNA指纹进行鉴定。DNA指纹分析除了用于破案以外,还广泛用于其他很多方面,如亲子鉴定、鉴别移民、孤儿、难民、遇难者的身份等。 4.DN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呢?(脱氧核糖核酸) 5.脱氧核糖核酸属于哪一类的有机化合物?(核酸) 6.核酸有哪些种类?有什么功能?(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 7.一个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核酸存在于细胞的哪些部位?(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几个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等特殊结构。) 8.大家能否通过实验,判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二)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以及科学认识的模式

遗传信息的转录(教案)

《遗传信息的转录》 教 学 设 计 拉萨外语学校 德吉央宗

第四章基因表达 第1节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遗传信息转录 授课班级:北京中学高二(2)班 一、设计思想 1.1指导思想 高中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当前新课改体系中指出本学科素养包括具备生物科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释生命现象、获取新知识;善于反思、能带着科学的思想主动参与探究相关问题,这与生物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生物科学素养不谋而合。而对于高二的课堂,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更扎实、更丰富的相关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而本学科课程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发展生命科学能力的课型。其课型特点是:教学内容重复性;大容量、系统化;知识要与方法、能力相结合;需要及时反馈等。因此本堂课成功的关键是要学生调取自身知识内存,并对之进一步加工、编码、储存、应用,从而获得创造性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1.2 理论依据:信息加工理念 知识加工活化过程也就是建立知识联系、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和优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有效储存的过程,同时也为信息的迅速提取提供有效的提取线索。不断强化有利于信息提取通道的顺畅,实现知识的迅速再现。同时应用知识又会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加工水平,增强对知识本质的认识、调整知识储存形式、顺畅知识提取通道。 二、教学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4章《基因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的内容。本课堂内容主要是针对“遗传信息的转录”进行重点讲授。既是“DNA的复制”即“遗传信息的传递”的“启下”课,又是对“基因工程”中涉及到的基因工程成功的关键——表达出蛋白质产品起到“承上”的作用,还有助于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教材用大量图示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获取信息,培养读图、识图、知识迁移、灵活应用的能力。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教学案例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教学案例 1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遗传病及近亲结婚的 危害,并认识优生优育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属于人们生活的常识性知识,内容浅显易懂,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设计上教师应从社会问题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产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获得遗传病和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3个活动展开。 ①课前请同学收集有关遗传病,近亲结婚的资料。请同学对自己熟悉的人(怀孕的妇女)进行调查:“怎样做到优生优育?”,课上展示同学们所收集的文字、图片、录像资料。 ②寻找其中有代表性的,能将遗传病和近亲结婚联系起来,具有一定影响力,很多人都了解的事例,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最后有所感悟。如用具有国际代表性的英国皇室血友病作为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录像、图片资

料。 ③由学生探讨如何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材分析 2.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了解我国婚姻法其中相关的内容;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2.2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举例说出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