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中趋同研究的新进展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理论中趋同研究的新进展综述
摘要:经济趋同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是之一,贫穷国家能否通过努力去赶上富裕国家,对人类福利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经济理论的不断深入和计量经济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趋同与否的争论还将持续。
关键词:经济增长;趋同;文献综述
趋同(convergence)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国家或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缩小的趋势,与趋同相对,产生了另一概念———趋异(divergence),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趋势。
一、早期趋同研究的简短回顾
1.趋同的理论基础
趋同一定程度上产生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理论基准模型的假定之一是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这一假定意味着产出的增长将会小于资本存量相应的增长,表示资本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将随着资本要素积累的增加递减,从而削弱储蓄的动力,减少了给定投资量对增长的贡献,并且带来一定时间内增长的减缓。而内生增长理论从不同的经济增长角度出发,不依赖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假设,假定经济中资本的边际收益可以递增。这样一定程度上,对趋同问题的检验就成为了对新旧两种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判断的试金石。
2.趋同问题的检验
对趋同问题的初始检验是用经济增长率对初始收入水平进行简
单回归(Baumo,1986),即Barro 回归,这是一种绝对趋同;随后,条件趋同的概念出现,它认为回归模型的外生变量,如技术水平、政府政策、人的偏好等变量对初始水平的控制相当重要,只有在相同的稳态条件下,实际人均GDP 的增长率与人均GDP 的初始水平成负相关,这一回归思路就是著名的MRW 分析框架(Mankiw,D.Romer&Weil,1992)。
同时,在对趋同问题进行检验的方法上,早期的趋同检验主要运用的是以下四种方法:截面数据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早期面板数据回归法,收入分布动态法(Quah,1996;Jones,1997)。
3.趋同的经济形成机制
通过对经济理论与现实的综合考察,早期趋同理论概括出一系列可能产生趋同或趋异的因素或机制,在这种条件趋同的框架下,这实际上为政策制定者实施恰当的区域政策以改善贫穷地区落后的经济基础结构,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二、趋同研究的近期进展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和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深入,趋同研究出现了新的研究态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新旧两种经济增长理论对趋同的考虑
早期人们往往将趋同还是趋异成为判断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合理性的标准,经济学者面临着二者选一的困境;与此同时,由于内生增长理论建模的复杂性,经济学家常常是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模型框架下对趋同进行检验,因而常常得出对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不
太有利的结论。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中,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意味着资本存量少的国家资本的投资回报率高,但是,如果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进行贸易并满足某种形式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时,由于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资本的边际报酬取决于世界水平的资本存量而不是某一国家的资本存量,因而,投资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会产生相同的投资回报率。这样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实际上是来源于投资率差异,而不是不同的资本回报率。Ventura(1997)指出,投资率可以不受一国资本存量影响而提高或降低,这样资本报酬递减并不必然与条件趋同相关联,因此,Ventura 就提出了一种观点,即条件趋同并不与由资本积累能带动长期经济增长相违背,而后者正是内生增长理论所支持的。Ventura的理论,激发了大量的研究,使得大批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问题上持乐观态度,这实际上表明,如果在地区间有贸易和要素的流动,地区经济将会有收敛的可能,这成了矫正地区差距政策的一个理论依据(Hallett&Piscitelli,2002)。
另一方面,随着新增长理论从AK 类型发展到R&D类型,人们着重强调内生的技术变化在长期的经济增长中的引擎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从技术转移的角度研究趋同,成了趋同研究的中心所在。Kumar&Russell(2002)认为,经济增长趋同可以看做是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向世界生产前沿技术水平的追赶过程,如果一个国家从低于世界生产前沿向靠近世界生产前沿靠近,这就是观察到的经济趋同,这就是技术赶超。
2.趋同工具箱的拓展
早期对趋同问题停留在就经济增长率对初始人均GDP 及人力资本等一系列可能影响稳态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的层次上。近来,随着理论和计量技术的发展,对趋同的检验方法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首先,由于对面板数据研究的不断深入,面板数据开始在趋同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有关面板数据的新的研究成果也很快地应用到趋同研究之中,体现为新的技术理论和新的估计方法的广泛使用,如蒙特卡罗方法(Monte Carlo)和自助法(Bootstrap)的广泛应用。随着时间序列数据的发展,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以及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开始应用,Yao(2000)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对中国大陆各省份1952-1999 年的经济增长是否趋同进行了检验。
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上,趋同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近期的方法中考虑到结构突变的问题,在Bernard&Durlauf(2002)所定义的趋同概念下,新的检验方法也不断出现。Datta (2003)放松了对经济结构稳定性的假设,运用时变参数卡尔曼滤波法对OECD国家赶超和趋同问题进行了检验。
与此同时,其他计量经济学方法也开始运用于趋同研究之中。在将经济趋同定义为技术赶超的前提下,Kumar&Russell(2002)运用非参数方法估计了世界前沿生产函数。Kumbhakar&Wang (2005)估计了一个包含国家间异质性的世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Mukherjee(2002)运用非参数和半参数广义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
OECD 国家的经济趋同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Tien(2001)运用贝叶斯方法对城市经济的增长趋同进行了回归分析。
3.控制变量对趋同作用的细化分析
在Schumpeter增长模型的多国框架下,通过对国家之间技术转移、扩散的研究,Howitt&Mayer-Foulkes(2002)发现,不同的国家可以划分为收敛、不收敛及不能判断收敛与否三种状态,而导致国家不收敛的因素是后发劣势,这种后发劣势主要来源于过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导致新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
Benhabib&Spiegel(2005)通过分析,发现回归方程中初始TFP水平与教育水平的交互作用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他们由此推断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能否向生产前沿增长率靠近的关键因素之一。
Aghion 等(2005)在Schumpeter 增长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金融发展对经济趋同的效应。认为只有当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超过某一临界值水平时,该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才会收敛于世界生产技术前沿增长率,而达不到这一条件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将会低于世界技术前沿增长率。
三、中国学者对趋同研究的现状
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同研究还不多,主要也是在西方趋同理论的理论框架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徐现祥和李郇(2004)认为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趋同和绝对趋同;而且同时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所强调的趋同机制。陆文喜、李国平(2004)分时段对我国省际之间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