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eviews

合集下载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作者:何维达潘峥嵘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17期[摘要]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11%左右,这无疑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首先回顾了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

其次,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具体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影响。

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到的若干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指出我国应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企业也采用更灵活的贸易结算方式和计价货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实证研究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7. 019[中图分类号] F224.0;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7-0038-03对外贸易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3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制定了“加快开放”的贸易方针,每年有巨额的商品出口国外,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进入2005年,中国贸易总额、贸易差额和汇率几乎同步地发生了显著变化。

200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均每年升值约5%,这是人民币的加速升值期,同时也是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在2008年更是实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贸易顺差。

但自2009年人民币进入平稳升值期之后,连续3年我国外贸顺差持续减少。

人民币升值到底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外贸顺差会继续下降吗?外贸企业该如何应对汇率风险?本文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对人民币升值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自2006年开始,在人民币升值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贸易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2009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同比下降20.1%和13.1%,进口增长同比下降6.7%和14.8%,外部需求减少和汇率升值的双重冲击对我国的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进口影响更为明显。

VaR模型

VaR模型

VaR模型在人民币英镑汇率收益率风险度量中的实证研究内容摘要汇率对一国的国内经济、对外经济和贸易以及国际间的经济联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进出口价格的变动,因而关系到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收入的中国外贸企业生存,以及人均GDP和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环境中的地位等;间接影响一国资本流量,从而影响本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等。

汇率波动性风险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国际流行的风险测量工具是VaR(Value at Risk),作为一种量化风险管理工具,其结果一目了然,能够提供管理者一个确定的量化了的汇率风险,并且计算方法简单,具有极强的操作性,VaR已发展成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各类组织风险度量的标准方法。

为提高基于VaR的汇率风险度量水平,本文首先从VaR模型的前提假设入手,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序列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自回归移动平均检验ARMA(p,q)模型和异方差检验ARCH(m)模型和广义的ARCH 模型(GARCH),综合验证了使用VaR模型度量人民币汇率风险具有适用性。

通过VaR体系可以完善银行风险绩效评价、优化银行信用风险资本配置和实现银行汇率风险的动态管理。

关键词:ARCH模型,波动性,VaR模型I目录摘要 (Ⅰ)一、引言 (1)1.1选题背景 (1)1.2文献综述 (2)二、波动率估计模型与VaR测度 (3)2.1平稳性检验 (3)2.2波动率估计模型 (4)2.2.1 ARMA(p,q)模型 (4)2.2.2ARCH模型 (8)2.2.3GARCH模型 (10)2.3VaR模型的测度 (12)三、结论 (14)3.1基础理论 (14)3.2结果分析 (14)3.3政策建议 (15)文献综述 (16)一、引言1.1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国际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持续增长及资金调拨技术的迅速发展,汇率在国际经济中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牙买加体系。

计量(final)

计量(final)

计量论文报告——基于Eviews应用分析汇率影响因素09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实验班第二组40911023 施萍萍40911036李可40911037邓楠40911046高秋蓉摘要: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持续过快的增长,给经济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

本文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对1990——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实证角度揭示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决定机制,并对优化外汇储备规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回归分析1、外汇储备规模的理论与现实考察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各国货币纷纷与美元脱钩,汇率制度由固定汇率制度转向实行浮动汇率制。

外汇市场上汇率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据统计,1950年世界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所占比重仅为27.5%。

1990年则达到88%,伺候一直保持在80%以上水平。

因此,外汇储备持有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外汇储备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美国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通过对60多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应与它的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以40%为标准,以20%为最低限。

如果该比例低于30%,就必须对国际收支进行调整。

世界银行在《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认为,足以抵付三个月进口额的储备水平有时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想定额。

经济学家Heller和Agarwal利用成本收益法考察外汇储备的最适度问题。

Heller发展出一套外汇储备的随机理论,建立实证模型来计算各国的最适度外汇储备额。

Agarwal充分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建立了适度外汇储备的计算公式,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切合实际的研究。

20 世纪60 年代后期,Frenkel和Lyoha分别建立了双对数模型和动态模型,从而把回归分析法运用到测算适度外汇储备中, 使分析更加数量化、精确化和动态化。

人民币汇率对泰国汇率的影响分析

人民币汇率对泰国汇率的影响分析

2019年第6期【摘要】随着人民币在亚洲区域的影响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结算的地位逐渐增强,通过贸易结算引入的人民币储备增多,对外汇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联动性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泰国汇率的波动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对人民币汇率和泰国汇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美元和欧元在泰国的货币篮子中,仍然为主要货币,但是英镑的参照作用有明显的下降,人民币对泰国汇率的影响幅度显著增强,但是仍然远低于美元的影响力。

根据目前中泰的贸易数据来分析,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以及中泰贸易的密切性加强,在未来泰国驻锚货币的选择中,人民币具有成为锚货币潜力。

【关键词】人民币;亚洲;泰国汇率;贸易一、引言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同意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SDR )货币篮子,标志着人民币迈出了国际化货币的重要一步。

中国采取区域化的模式开展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即由亚洲开始,逐步实现亚洲区域的人民币国际化,再由亚洲发散至西方国家,逐步实现全球国际化。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虽然占据着很大市场的份额,但由于资本项目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产品结构等问题的存在,目前国际贸易结算阶段仍以美元为主。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当前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所存在的弊端和潜在风险,国际上普遍呼吁增强其他非美元货币的货币职能,使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以此来降低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人民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在亚洲,与中国贸易合作比较多是东盟地区国家,比如马来西亚、老挝、新加坡等,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

泰国也是东盟一个成员国,中国是泰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泰国的金融行业也对人民币国际化持有相对友好的态度。

因此,泰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泰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同时促进了人民币在双边贸易的计价、结算和储备。

随着中国和泰国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以及作为旅游国家的泰国开放了落地签,中国与泰国的贸易量大幅提升。

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市场汇率价差及其波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市场汇率价差及其波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晒 现代营销
.,冬 「 咚 .
T R A D E 0.01 0 .0 2 0.01 0.01 0 .0 2 0 .0 0 4 0.01 0 .0 3 0 .0 2 0.02 0 .0 2
INT 0 .0 3 * * D .0 3*# D .0 3 ** 0 .0 3 * * 0 .0 2 * 0 .0 3 * * 0 .0 3 * * 0 .0 2 ** 0 .0 2 * * 0 .0 2 ** 0 .0 2 * •
1 1 0 .6 7 SWAP
0 8 .1 4 1 10 .89 1 1 8 .5 6 113.7 1 09.48 1 15 .29 9 0.3 3 • 1 05 .55 112.76 1 1 1 .1 6
« •*
8
RE­ FORM
18.99* 18.38* 19.90* 18.15*
18.84* 18.10*
Log L
6 553.4 6 55 6.0 6555.2 6 55 5. 6 5 5 3 .0 6 5 5 5 .0 6 53 9.7 6 5 5 5 .2 6 553.4 6 5 5 2 .8
6 5 5 7 .7 9
7
4
1.
34
1
2
7
9
5
5
由 有 效 性 检 验 结 果 可 以 看 出 ,建 立 的 GARCH(1,1)模型可
ARCH
0 .1 7 ** 0 .1 6 ** 0 .1 5 * 0 .1 6 ”
0 .1 6 ***

0 .1 4 ** 0 .1 6 ** 0 .1 9 ** 0 .1 7 ** 0 .1 7 ** 0 .1 7 **
GARCH ◦ 84…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购买力平价模型是否能够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提供解释。

因此,文中选取了中美两国1980年至2008年间的物价水平和相应年份的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作为样本,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找出中美两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变动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价格指数一、引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卡塞尔,其后的许多学者就物价水平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

然而,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这一问题,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有关文献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能够解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提出结论,此外,还对可能导致购买力平价理论决定的均衡汇率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之间出现偏差的原因作了详尽的分析。

二、文献综述栾莹辉(2005)在《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用性探讨》一文中结合我国的实际,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解释力不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张志柏(2005)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了估计,并指出由于基期的选择不同可能导致均衡估值产生差异,表现在如果选取较近的时间段,名义汇率的波动就比较容易被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

周克(2003)指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基本能够解释不同年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其中,人民币汇率一直被小幅低估。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概述(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的《1914 年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其基本观点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应当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对价格水平。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表现形式⑴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商品的一价定律为基础,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的价格水平之比。

可以表示成,e=p0/ pf0,其中,p0代表一定时期本国的价格水平;pf0则代表同时期外国的价格水平。

汇率_国民收入与商品进出口_基于标准国际贸易分类的实证检验

汇率_国民收入与商品进出口_基于标准国际贸易分类的实证检验

财贸研究 2005.4汇率、国民收入与商品进出口———基于标准国际贸易分类的实证检验毕玉江(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摘 要:本文在标准国际贸易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人民币汇率和国民收入与我国商品进出口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变量使用平稳性检验与协整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各类商品出口受世界需求水平的影响较大,对实际汇率的弹性存在较大差异;商品进口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对实际汇率变动的反应与理论预测并不完全一致。

文中给出了合理解释。

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进出口;SI T C;协整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大多数现存的相关文献都研究汇率与一国总的商品进出口之间的关系,或者研究汇率变动对总的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而很少涉及汇率变动对更加细分的商品分类的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Dornbusch (1987)曾使用局部均衡框架分析不同分类的商品相对价格变动的决定因素,提出了关于汇率变动将引起大的部门间相对价格变动的假设。

Obstfeld(2002)在一篇文章中论述:“相关系数和数据都表明,对于货币贬值在商品相对价格上的影响,在工业商品分类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有关SI TC商品分类之间的差异需要更多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他还以美国与加拿大的双边贸易为例,使用一位数的SI TC分类强调汇率对双边贸易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逐步扩大,一些国家又开始重提人民币升值言论。

这也引发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分析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然而,这些研究大都是直接从贸易总量上进行分析,没有结合我国贸易的商品结构进行实证研究;而有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没有区分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因而常常得出不准确的结论,这不利于我们从商品结构的角度认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影响。

本文尝试在更加细分的商品类别基础上,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商品进出口的影响。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外对贸易与汇率关系研究文献的主要方法及结论,以此作为我们研究的理论指导;第三部分是模型及实证研究方法说明,主要介绍了本文进行实证分析所采用的模型和数据以及检验方法;第四部分给出模型检验结果;第五部分是结论。

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国对欧元区国家出口的关系

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国对欧元区国家出口的关系

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国对欧元区国家出口的关系※ 宿玉海1 黄 鑫2[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就1999年到2005年间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对中国向欧元区国家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对中国向欧元区国家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效果不显著。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可以改善中国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状况,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则不利于中国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

[关键词]人民币名义汇率;中国对欧元区出口;汇率变动影响 作者简介:宿玉海,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4黄 鑫,女,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济南250014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之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出现了连续小幅波动。

欧元区国家作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对中国向欧元区国家的出口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研究现状综述(一)国外关于名义汇率变动与进出口关系的研究现阶段国外学者研究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影响的文献主要是以面板数据(panel data)为基础,通过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多个国家进行同步研究,以此来发现汇率变动对于进出口的影响。

T ilak Abeysinghe和T an Lin Y eok(2005)从名义汇率角度通过对新加坡对外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认为国内生产力的进步 ※本文是教育部基金项目“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研究”(05JA790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潘德平 收稿日期:200612124以及本币升值带来的进口成本降低会部分抵消升值给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本币的升值并不会恶化贸易收支。

[1](51-55)Chou和Chao(2001)通过对亚洲国家1968—1998年的数据进行检验,认为货币贬值对大多数国家的贸易收支只有短期的微弱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汇率一、背景分析2009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运行状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外汇储备再创新高,人民币汇率升值仍然保持一个较高的预期。

汇率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其变动原因较为复杂。

很明显,汇率首先受到一国外汇储备的制约。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比率关系,而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拥有的非本国货币的金额。

2009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1万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在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流通中的货币量也在增加,央行不得不发行更多的人民币来兑换贸易或投资中得到的外汇。

利益方面,在经济起飞过程中汇率升值的问题是肯定会出现的,汇率和人均GDP之间的影响非常之大.。

如韩国,台湾与日本,以起飞过程中汇率都升值了一倍以上.而韩国从2000年到两面仅仅七年时间,汇率就涨了四成.而日本仅在1987年日元的汇率就涨了差不多100%.但中国呢则非常奇怪,在经济起飞的前二十年,1980-1996,中国的汇率不但不升,反而贬值了560%.1996的时候,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二十年,按日本四小龙的经验,货币已经开始一倍两倍地大幅升值了,但中国人民币却不动如山的稳定了十年,直到2005.而2005到现在,人民币虽然开始了升值,却依然是虫子爬行般地升值.而如果从1980年算起综合起来看,人民币在1980-2007年期间,不但没有升值,反而贬了了差不多500%.这都说明,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不管中国有何感觉,鉴于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实际上针对中国出口的保护主义力度并不是很大。

其次,中国低汇率的政策相当于提供出口补贴和以统一的税率征收关税,换句话说,带有保护主义色彩。

第三,截至今年9月,中国已积累了2.27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由此压低人民币汇率,达到世界经济史上从未曾见的水平。

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和经常账户盈余居世界之首,但中国的实际汇率不高于1998年初的水平,过去7个月,人民币已累计贬值12%。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强,国际间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汇率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这不仅仅是国内关注的焦点,更是国际关心的问题。

因为一国的汇率不可能只是自己的问题,它必然也会影响其贸易伙伴国,对于中国这种大型经济体尤为如此。

因此,不管中国喜欢与否,其严格管理的汇率机制都是贸易伙伴的一项合理担忧。

中国的出口规模已超过其它任何一个国家。

11月30日,在中欧南京峰会的闭幕式上,温家宝总理重复了中国的传统说辞:“我们将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但是,这并不能抹掉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为全世界都能感觉到人民币是被低估了的货币,只是说,我们政府有意将这种升值进行的更加合理和均衡。

一、研究目的我们根据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得到我国从1991年到2007年这17年的汇率、GDP、M2以及外汇储备的数据,并建立了经济模型,由此对各项可能对我国汇率产生影响的因素运用计量经济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

并根据2007年的数据对2008、2009年的人民币汇率进行了预测,与实际值相对比,检验模型的准确性。

未来几年是加入WTO 之后我过全面开放,发展国际贸易和本国经济的关键时刻。

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稳定,本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本论文根据搜集到的最新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汇率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未来我国汇率发展趋势和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和对策。

二、 理论模型的设计假设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有,国内生产总值,货币和准货币M2,外汇储备三个变量,为方便量化,用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来描述货币和准货币M2,用与100美元等值的人民币数值来近似描述人民币的汇率水平。

搜集1991-2007年的数据如下:序号 项目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货币和准货币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外汇储备(亿美元)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元(=100美元) 1 1991 532.3 20250.4 7.6 217.1 2 1992 551.5 23134.2 7.6 194.4 3 1993 576.2 26364.7 11 212 4 1994 861.9 29813.4 11 516.2 5 1995 835.1 33070.5 11 736 6 1996 831.4 36380.4 11 1050.5 7 1997 829 39762.7 5.7 1398.9 8 1998 827.9 42877.4 5.2 1449.6 9 1999 827.8 46144.6 2.3 1546.8 10 2000 827.8 23072.3 2.3 1655.7 11 2001 827.7 107449.7 2.3 2121.7 12 2002 827.7 117208.3 2 2864.1 13 2003 827.7 128958.9 2 4032.5 14 2004 827.7 141964.5 2 6099.3 15 2005 819.2 169996.4 2.3 8188.3 16 2006 797.2 204556.1 2.3 10663.4 17 2007 760.4 249530 2.3 15282.5三、 模型参数估计对模型进行多次试验,最终挑选出模型的形式:0123()2^2()i LOG RESERVE GDP M LOG RESERVE ββββμ=++++并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LOG(EXCHANGE) Method: Least Squares年份Date: 06/22/10 Time: 09:44Sample: 1991 2007C 5.070800 0.207903 24.39021 0.0000GDP -3.08E-06 5.55E-07 -5.548296 0.0001M2^2 0.000149 6.45E-05 2.308414 0.0381R-squared 0.829795 Mean dependent var 6.642979Adjusted R-squared 0.790517 S.D. dependent var 0.158903S.E. of regression 0.072729 Akaike info criterion -2.201825Sum squared resid 0.068764 Schwarz criterion -2.005775Log likelihood 22.71552 F-statistic 21.12611ˆ=--++LOG RESERVE E GDP M LOG RESERVE () 5.123075(306)0.0001562^20.231577()四、模型的检验(一)对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表示当没有任何经济变量影响的时候,人民币汇率为 5.070800,但数值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表示每当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一个单位,人民币汇率的对数值会相应减少3.08E-06 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币汇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表示每当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的平方增加一个单位,人民币汇率的对数值会相应增长1.49 E-04 个单位,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汇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表示每当外汇储备的对数值增加一个单位,人民币汇率的对数值会相应增长0.24个单位,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呈现正相关关系。

符合经济学知识,模型通过经济意义检验。

(二)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R2= 0.790517,说明人民币汇率中79.05%可由国内生产总值,货币和准货币M2,外汇储备解释,拟合程度比较好。

2、整体线性关系检验(F检验):Prob(F-statistic)=0.000028<0.05,整体线性关系显著。

3、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Prob.=0.0001<0.05,通过t检验;gdp对log(exchange)线性影响显著。

Prob.=0.0381<0.05,通过t检验;m2^2对log(exchange)线性影响显著。

Prob.=0.0000<0.05,通过t检验,log(reserve) 对log(exchange)线性影响显著。

回归系数95%的置信区间:ˆ00/2t S αβββ=±:(4.630046,5.511554);1ˆ11/2t S αβββ=± :(-4.3E-06,-1.9E-06);2ˆ22/2t S αβββ=± :(1.23E-05, 0.000286);3ˆ33/2t S αβββ=±:(0.172128, 0.306442)。

(三)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 1、异方差检验①图示法检验:②对上面的模型进行WHITE 检验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1.490830 Probability 0.306152 Obs*R-squared11.17166 Probability0.264126尾端面积PROB.=0.26412>0.05 未检验出存在异方差。

③进一步进行G-Q 检验通过作图分析,模型可能存在递增的异方差。

但这并不能充分证明该模型存在异方差性,要想得到异方差的形式并加以消除,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采用其他方法。

选取在上述OLS结果中未能通过T检验的M2^2进行G-Q检验。

把M2的数据按升序排列,并将其分成三部分,选取第一部分1991-1997的数据和第三部分2001-2007年的数据分别按原方程进行回Dependent Variable: LOG(EXCHANGE)Method: Least SquaresDate:06/22/10 Time: 10:14Sample: 1991 1997R-squared 0.993658 Mean dependent var 6.649499Adjusted R-squared 0.987316 S.D. dependent var 0.133113S.E. of regression 0.014991 Akaike info criterion -5.267110Sum squared resid 0.000674 Schwarz criterion -5.298018Log likelihood 22.43488 F-statistic 156.6808SSR的比值为SSR2/SSR1=0.014222/0.000674=21.10>F0.05(3,3)=9.28,拒绝原假设,μi存在异方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