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写神

以形写神
以形写神

以形写神

以形写神

——兼谈顾恺之的《列女传》

东晋顾恺之是绘画与理论双栖的大画家。因为年代太过久远,流传下来的作品太少,我们只能管中窥豹——观其一斑了。他的代表画作有《列女传》、《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他的理论著作有《画说》、《魏晋胜流画像赞》、《画云台山记》等;他提出的观点最著名的有“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传神写照”等。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是他在自己艺术探索中的理论总结,他既用这几个字道出了中国画的秘密,又指出了中国画的参照标准,更何况他以画说话,令人信服。后世有建树的画家无不对这几个字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精彩的演绎,可以说,他这个理论影响了整个中国画史。“以形写神”到底蕴含着多丰富的意蕴?要找到答案是不容易的,试述一己之见。我以为可以直接解读字面,分开来谈,因为古文是不标点的,解读的可能性多,弹性也大,没有断章取义之嫌。下面分别谈谈“形”、“写”、“神”三个方面。“形”是绘画语言的本体所在,它是通往绘画王国的必由之路。形过不了关,其他的无从谈起,“毛之不存,皮将焉附”?!顾恺之在形上下足了功夫,还提出了著名的造型理论“迁想妙得”。据说他在为裴楷画肖像的时候在颊上添画了三笔,

使得裴楷形神相得益彰。在东晋没有像如今的写生一说,有谁为了画个像傻坐在椅子上等人画?采取的方式是,画家通过悉心观察形成总体印象,再以表现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想见这样“步步走,面面观”才能“全其神气”的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应该是画家的意象,是他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创造出的形象!怎么“迁想”?在画家学养积累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去想象,为恰到好处地传达出对象神采所作的艺术加工。无独有偶,他在画谢鲲的时候,将谢鲲置身于山石之中,说这样做可以表达出谢鲲的胸中丘壑,磊落情怀。不论是单个人物形象的推敲还是合理地为人物形象添加背景都说明

了顾恺之对形的处理很成熟很高明。为了让形更耐看,他对细节的处理也有过人之处而为人津津乐道。他画人有数年不点睛的习惯,说“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一点睛会把人的精魄带走;殷仲堪有白内障不肯让顾恺之画,说他残惭不入画,顾恺之告诉他用飞白法点睛保证让他满意。这些传说非常精彩,令人遐想,非常具有启发性,略微遗憾的是这些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让我们的期盼没有落脚之处。

所幸的是,他有上文提到的三件作品的摹本流传了下来,让我们可以对着“下真迹一等”的作品面前感受作者笔下的精彩。比如说,《列女仁智图》长卷的单个人物造型饱满,组合人物造型顾盼有致,人与景的搭配恰到好处,"有形处以笔造型,无形处以形造笔",虚实嵌接咬合浑然一体。具体而言,

他在处理形的时候有以下几组对比关系。第一组是弧线,长短弧线的疏密组织。通篇人物都是弧线组合而成的,长弧线组合短弧线,转而不折,给人以顺畅的感觉。通常弧线反复使用会给人以形象重复、行笔习气的不舒服,但顾恺之此作弧线的使用因人而异,男女老少在组合中变化多端,弧线组合“和而不同”。第二组是主次,主线舒展以造势,辅线顺承以助势。在人物外轮廓的地方或体现人物动势的轴线(脊柱)往往施以长线,而在形体结构处则以短弧线刻意造密。第三组是精与粗,头部与手精心刻画着意营造,在衣物造势的长短弧线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第四组是面与线对比,他在处理单个人物时特别注重人物整体外形轮廓呈现的动势,也会将主体部分团块化形成面感。为了不使这种面感单调,在配饰(剑)或局部肢体(手)伸出这个团块。这是向外的势的伸展,与前后形象进行呼应、激活负白的处理。而在脸部边缘的须发处理则反其道而行之,为了挤出脸部,须发从脸轮廓的虚白处由内往外、由浅到深地生出,将内里的负白激活。第五组是人物形象与边的关系,这幅手卷是典型的“碰地不碰天”,人物的立足处都在画幅的二分之一以下,足底位置虽有一定的高低起伏,但成组的人物之间的距离是基本相当的,形象碰触底边的就一处。作为一幅作品而言过于平衡了些,但作为系列作品而言却是开先河的。

要分析清楚一幅经典作品是不容易的,我以为在探究艺术的

过程中,每一个时段抓住造型这个基点去锤炼形,把握形的主要对比关系(每个阶段能看出来的),就能不断从经典作品中获益。

“写”,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

写是书法里的书写,书写与字形是一组天作之合。它们之间的关系很纠结,而正是对这种纠结关系的思考给了天才画家们很多的启发。书法里的写作为主政的一把手,当然雄视不可方物,当其下笔时就成了“用笔”,于是“用笔千古不易”,而且情绪都可以藉迹现身“喜怒哀乐,一寓于书”!字形通过篆隶漫长的斗争好不容易扶了正,草书一出现便立马打回原形,而且永远做了副手:“结字因时相传”。既然书写有这么大的魅力,画家就想法把这个干部借调过来用用。谁知这个干部在画的阵营里扎下了根,还推出了一整行之有效的套管理制度,画也要笔笔写来!画的形也要利于书写!于是画也在经历了描摹勾填刷抹图的草莽阶段之后,也开始向正规军整合。顾恺之当然是开风气的划时代大师,倒不是说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是说他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因为在汉魏民间一直有草草写意之风,从新近出土的墓室壁画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甚至我们从顾恺之的卷轴画上看到的很多形象与有些墓室壁画里的形象如出一辙。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大环境如此而已。只是顾恺之的作品流传有序载之史册,民间画作深埋低下只能成为土壤。也许在等待重见天日的契

机,为后人揭开经典画作的神秘——经典之作并非戛戛独造而是删繁就简的提纯!经典之作之所以成其为经典必有其过人之处。对照出土的东晋墓室壁画,顾恺之画里的形象在大感觉上与他们相似,但在形象的洗练与技法的高度上就全然不是一回事儿了。都是在写上落脚,但顾恺之的写有着高质量。写的质量在于笔笔写来而随势生发却又不可移易!还是以《列女传》中的形象为例。他在处理完精致的头部刻画之后便开始由紧到松缓缓放开了。首先是细线转向粗线,衣领用较粗的线收紧。上承头颈之势,下开肩臂的舒展。接下来就是这种粗细的线型进行回环往复的运动,但仔细看这些符合画家手臂生理运动的弧线,有有着匠心独运的空间分割意识。可以想见画家在作画过程中处处留心,对于何处松何处紧,松几许,紧几层非常清楚,非常理性。有评家说顾恺之的线表现叫做“春蚕吐丝”,我想应该是说他满怀锦绣作画时的从容,用线绵密舒展。这正好与画像石画像砖上信马由缰的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他在关键处的线条搭接更具特色,比如肩颈主线、腰胯处或动势主线等,往往让辅线直接搭在上面,仿佛结构素描表现前后关系的手法。虽然不知的顾恺之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但有一点很明显,回环往复的弧线带出的飞动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解,为下一步的节奏安排做了准备。顺着主线延展的形在笔的带动下生发时,我们还看见顾恺之在分割空间时特别注重视觉平衡,也为淡墨

渲染留了余地。追踪顾恺之的笔迹,我们可以直接感受他写时的状态,看到他挥笔写线的踟蹰与飞动!在这个历史时期以写的引导漂亮地完成了“形变”!为后世画家在写这条路上继续探索“墨变”与“笔变”奠定了第一个台阶。

“神”在中国画里被演绎了太多成分,我觉得还是把它拖回到画本身来说比较合适。它就是画家通过“形”,通过“写”,营造出来的画面感觉,就是最大程度地凸显了画家的神。我姑且把它分为有形的神与无形的神。有形的神如上文提到为殷仲堪用飞白点睛,在《列女传》里人物形象的顾盼牵引、点景与人物身份的映衬,乃至画幅幅面有形与无形的分割等;而无形的神则在于这些综合因素营造的氛围。不论是为他人传神还是画家自己内心的写照,都是画家综合修养的展现。

顾恺之在画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以形写神”,将中国画里的造型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主动处理“形”是为了“写”,最终为了“传神”,为中国画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写意。周乾华于梁溪河畔

2012-6-21

4.以形写神

以形写神 宋人苏轼有一首题画诗,以鄙形贵神见知于世: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 对苏轼此诗,尤其是前四句,后人看法颇不一致,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而分歧的根源,就在于如何理解形、神二者的关系。与苏轼同时而稍后的晁说之《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诗道:“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他显然是主张神似出于形似、形神兼重,且不赞成苏轼之说的。清人邹一桂《小山画谱》更说:“东坡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论诗则可,论画则不可。未有形不似而反得其神者。此老不能工画,故以此自文。”而元人汤垕《画鉴》所论,正与此相反:“今之人看画,多取形似,不知古人以形似为末。即如李伯时画人物,吴道子后一人而已,犹不免于形似之失。盖其妙处在笔法、气韵、神采,形似末也,东坡先生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仆平生不惟得看画法于此诗,至于作诗之法,亦由此悟。”又有调和二家之说者。明人李贽《焚书·诗画》道:“东坡先生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升庵(杨慎)曰:‘此言画贵神,诗贵韵也。然其言偏,未是至者。’晁以道和之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其论始定。卓吾子谓:改形不成画,得意非画外。因复和之曰:画不徒写形,正要神明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 苏轼之本意究竟为何,形似与神似有无矛盾,诗与画是否对形、神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这里且不去详辩,引述这桩公案只是为了说明,形神问题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论和作品构成论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而且,形与神的关系至为密切,我们既不能舍神以论形,亦不能舍形以论神。神因形显,形以神生,以神寄形,以形写神,这是我们讨论形神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说形象 在现代汉语中,形象是一个复合词,形的问题也就是形象问题。形象虽有在物在文之别,但都统而称为形象。而在古代,形和象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其特定的内涵。《易传·系辞上》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这就是说,象是客观物象在人的感官中的呈现,是一种知觉表象,而形则是客观存在的物象本身。形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象则带有人的主观色彩,往往因人的感觉而异。《礼记·乐记》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说:“日月迭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这里的形和象都不可对调。因为在古人看来,日月可望而不可即,山川则就在人的

世界著名画家有哪些

世界著名画家有哪些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巨人到近现代的画家,一般来说按流派区分会比较容易。本来我也确实想慢慢这么一个个罗列出来啦,发现搜一下,居然也有,虽然也只列出了一些重要人物。不过,贴出来给你,应该也是可以的了,真要了解得比较透彻的话,那搜一下外国美术史,再根据流派慢慢搜各个代表人物就可以了,不过那很繁琐就是。至于中国美术史,按朝代区分比较容易,但是比较为人所知的,近现代的一些大家,网上搜搜也就有了,徐悲鸿啊,齐白石啊,张大千等等。。。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凡.高凡高是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的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 ·丁托列托丁托列托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

·毕加索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高更高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 ·列宾俄罗斯写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与法国绘画巨匠莫奈,同为19世纪后期欧洲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重要级人物。他们的艺术在欧洲的东西部,各领一方风骚,影响力延伸到整个20世纪。 ·卢梭由素人画家跃居为近代朴素绘画大师的卢梭,是一位自学成功的典型画家。他的作品糅和了现实与梦想,充满了自然原始的天真活力。 ·达利达利是盘踞在超现实主义中心的一位恃才傲物的怪杰,与毕加索、米罗三人都启蒙于西班牙加泰隆尼亚这块地灵人杰的土地上。其特异独行的艺术,为本世纪的画坛增添了许多灿烂光辉。

古代著名画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画家 顾恺之——(约345——406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东晋著名画家,多才艺,工诗赋,尤精于绘画,擅长于佛道、人物、肖像、禽兽、山水,尤善传神。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维摩诘壁画,为世所称。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等。 萧绎——(505——554年),字世诚,博学善画,尤以肖像画最擅。代表作品《职贡图卷》。 隋唐画家 展子虔(约531——604年前后),隋朝山水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他的人物、山水、界画和车马无不精湛,尤长人物山水。代表作品《游春图卷》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阎立本(?——673年)唐代初年,人物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当时流行的宗教画外,人物、车马、山水、台阁等无所不能。但他最擅长、成就也最突出的还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代表作品《步辇图》等。 李昭道——初唐时期,青绿山水画家,画风精巧细密。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他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张萱——唐代陕西长安人,最擅长画妇女和婴儿,他的人物画创作多半是描写宫廷妇女的闲散娱乐生活,人物形象不仅“形似”,而且传神,能确切刻画人物的心理状况。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梁令瓒——或称蜀人,活动于开元年间,画风严谨、精细,在天文学上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周昉——唐代长安人,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具有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等。 李真——中唐时人,师法周昉,代表作品《不空金刚像》。 韩滉——唐代长安人,他画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之心,此外,他特别喜欢画牛。代表作品《五牛图》等。 韩干——唐代陕西蓝田人,一生中的绘画活动,大多数以马为表现题材,他画马,不拘成法,注重观察和写生。代表作品《夜照白图》、《牧马图》等。 韦偃——唐代的画马名家,代表作品《牧放图》等。 孙位——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晚唐宫廷画家,善画人物、鬼神、杂画。性情疏放不羁,不拘礼法,平生常与僧道来往,颇有魏晋名士风度。代表作品《七贤图》等。

第2课以形写神

中国画理论知识复习题 清塘中学周治进 一、填空题。 1、中国画的种类比较多,分类较细,大体可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画法上可分为(工笔)、(写意)两种画法。 2、“六朝三杰”指(陆探微)、(顾恺之)、(张僧繇)。 3、隋代著名画家是展子虔,他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 4、《溪山行旅图》是宋代画家(范宽)的作品,历代评论家把他与(董源)、(李成)并称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家。 二、选择题。 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青绿山水的重要作品,其作者是(B) A、张择端 B、石涛D、郭溪B、王希孟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下列哪位画家的作品(A) A、李可染 B、傅抱石 C、关山月 D、张大千 3、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上采用(B)即可移动的远近法,这样就能打破时空的局限,使构图灵活自由。 A焦点透视法C写意传神法D平涂法B、散点透视法 4、东晋顾恺之绘画的核心思想(D)。 A气韵生动B骨法用笔C 摹写状形D以形写神 5、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B)虚实统一,能够蕴藏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 A、诗情画意 B、情景交融 C、象外之象 D、艺术意蕴 6、郑板桥谈艺术创作的“三竹“体现的是构思方式和运作(A)环节。 A、变形 B、移情 C、整合 D、意蕴的凝结 7、《小蝌蚪找妈妈》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其角色取自( D )的写意花鸟形象。 A、张大千 B、徐悲鸿 C、李可染 D、齐白石 8、唐朝文化艺术在历史上达到一个顶峰,下列不属于唐朝绘画成就的是( B ) A、《步辇图》 B、《韩熙载夜宴图》 C、《虢国夫人游春图》 D、《簪花仕女图》 三、连线题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宋代 《步辇图》----阎立本----唐代 《奔马》----徐悲鸿----当代 《墨葡萄图》----徐渭---- 明代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代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唐代 簪花仕女图--周昉---唐代

(3)中国古代十大画家排行榜

(3)中国古代十大画家排行榜 顾恺之 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对中国画发展保持影响的第一位画家,他不仅创造了人物画的基本模式,留下了最早的山水手稿《画云台山记》,而且提出如“传神论”这样可以坚守千年的绘画原则。《女史箴图》局部东晋顾恺之吴道子 被尊称为“画圣”的人,非天纵奇才不能获如此殊荣,吴道子也确实厉害,他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中国画历史中的最亮点,诸如高度的写实技巧、笔法的解放、山水画的正式确立等等,皆是肇始于吴道子。《维摩诘像》局部唐吴道子(传)王维 外国的研究者总是怀疑王维绘画的真实性,但是中国人一直以来都认为他是诗画结合的鼻祖。虽然王维画迹已经是杳无踪迹了,但是他的诗仍然在,中国人读他的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想象那种只可能属于中国人的美妙境地。《江干雪霁图卷》唐王维(传)荆浩 现在人可以随意用程式在画室里做“造山运动”,但千万别忘了前人的伟大创造,是他们让绘画――这个巨大的困难――变得

相对地容易,荆浩就是这样伟大的画家。坦腹斋《雪景山水图》五代后梁荆浩(传)李唐 李唐在八十岁的时候,仍然在杭州摆地摊,谁都可以想象他的内心一定充满矛盾,但是生命的动荡没有影响画家对艺术品质的要求,他的作品精致华丽又大气磅礴,虽然意气始然却又坚持理性。《村医图》宋李唐赵孟頫 赵孟頫对中国艺术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一个字雅。他创造了中国书画的雅文化。读赵孟頫的作品,就是品一杯香茗,听一段丝竹,享受一种心灵安静的状态。《人骑图》元赵孟 頫倪瓒 倪瓒自古是“逸品”的代表,“逸”是逃跑的兔子,倪瓒就是一只逃跑的兔子。他之所以成为中国画家一个极端的榜样,是因为他的生活轨迹,成为后来所有“有志之士”的模仿对象。《虞山林壑图》元倪瓒董其昌 董其昌的魅力,不单在他书画的美轮美奂、“南北宗”理论的 巨大影响,还在于他的为人处世,虽经历政治风浪无数,仍坐满三朝,虽仕途险恶,却成就一份书画大事业,他的人格魅力是历史中罕有的。《丹树碧峰图》明董其昌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绘画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许多在常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八大山人的笔下得以实现。八大山人的绘画给人的感觉是如释重负后的意犹未尽,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 1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东晋书法家。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王羲之擅长书法,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现已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帖》、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为着名。 2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学自王羲之父子,参以隶法,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3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其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4 怀素(725-785),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幼年好佛,出家为僧。怀素是中国历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其草书作品有《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圣母帖》等。 5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封河东郡公,后亦称“柳河东”。柳公权书法以楷书着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后吸取颜真卿、欧阳询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等。 6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大文豪。其在诗、词、赋、散文等方面,均有极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7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乃江西诗派祖师。黄庭坚的书法别树一格,

外国著名画家100位

外国著名画家100位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 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 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 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凡.高凡高是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的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 丁托列托丁托列托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 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 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 毕加索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 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 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高更高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 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 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 列宾俄罗斯写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与法国绘画巨匠莫奈,同为19世纪后期欧洲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重要级人物。他们的艺术在欧洲的东西部,各领一方风骚,影响力延伸到整个20世纪。 卢梭由素人画家跃居为近代朴素绘画大师的卢梭,是一位自学成功的典型画家。他的作品糅和了现实与梦想,充满了自然原始的天真活力。 达利达利是盘踞在超现实主义中心的一位恃才傲物的怪杰,与毕加索、米罗三人都启蒙于西班牙加泰隆尼亚这块地灵人杰的土地上。其特异独行的艺术,为本世纪的画坛增添了许多灿烂光辉。 米勒米勒是19世纪写实主义杰出的代表画家。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在农村度过,对农村生活和在那里劳动的人们,有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了解他们的了欢乐与痛苦,也分尝着他们的信仰和偏见,这使得米勒成为伟大的田园画家。 怀斯安德柳·怀斯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描绘美国乡间自然风土人物的画作,以精致逼真的写实风格,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与调和,朴实的题材,引发人们怀念乡土与自然的情思。

写作怎样以形传神写人物

写作怎样以形传神写人物 画家作画讲究“形似”和“神似”。所谓“形似”,就是要求描绘的物象形态逼真;所谓“神似”,就是从外观的物象描画中表现其内在的本质。作画这样,描写人物的外貌也应如此。 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标记,它反映出一个人年龄、身份和地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生活中的人物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即使一对孪生姐妹,尽管相貌极其相似,但也有差异。因此。我们描写外貌时,就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身份和个性,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思想风貌的瞬间画面,做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片段展示】 1.各位客官,对于孙大怪其人兴许你们未必看过,但是对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孙大圣,相信你们一定并不陌生。此人长得与之极为相似,大脑袋,宽额头,高鼻梁,尖下巴,只是身上没有长毛,否则的话,人们恐怕误以为是孙悟空的嫡传子孙再世。(《“怪人”外传》) 小作者抓住孙大怪的长相“大脑袋,宽额头,高鼻梁,尖下巴”,运用人们熟知的虚拟人物孙悟空与不熟悉的生活人物孙大怪作比较,突出他“怪”的特点。文字不多,却极为传神,只言片语把人物写活了。 2.我家附近有一位修锁的老爷爷。他白发苍苍,皮肤黝黑,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眼睛炯炯有神。他每天坚守在阵地上,方便人们前来修锁、换锁。(《修锁的老爷爷》) “修锁”,表明人物的职业;“白发苍苍,皮肤黝黑,脸上布满了皱纹”,是从头发、肤色、脸部几方面写容貌,说明老爷爷年纪大了,还坚持修锁。岁月的风霜致使他“皮肤黝黑”,可见他很勤劳。“眼睛炯炯有神”说明视力好,否则难以从事这项工作。修锁看似一门卑微的职业,但却是生活中一项不能缺少的服务工作,人们需要它。这样写出了老人的精神品质。 3.“没正经”老师姓刘,因“刘”和“牛”谐音,所以,我们又叫他“牛老师”。“牛老师”眼睛小,一张嘴巴能说会道,它就像一架播种机,在学生的心田上播下知识的种子。胖乎乎的脸上不经意间会流露出一种调皮的神情。刘老师走起路来最有趣,“啤酒肚”一摇一摇的,活像一只南极的企鹅。(《“没正经”的刘老师》)

中国画以形写神

教学目标: 1、通过“马”的线索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产生兴趣。通过对“美”的追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中国美术作品中的以形写神,及象征意义的表达。教学难点: 中国画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总结。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长河漫步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欣赏视屏资料,引出话题 1、马与人类的关系,马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武力的象征——秦始皇兵马俑(特点,价值) 2、马在战争中的作用——名将与名马(项羽、关羽、秦琼等人的坐骑,学生回答) 霍去病(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叙述故事)---引出作品《马踏匈奴》(地位、艺术特点、风格、)第一次提到形与神3、由《马踏匈奴》引出《马踏飞燕》重点讲述优美的

造型、独特的想象力——中国旅游标志。与外国作品的比较——想象力 4、(设置问题)中国古代专门考察画家想象力的题目1踏花归来马蹄香,马蹄的“香”如何体现?2野渡无人舟自横,舟的“ 横”如何体现?3深山无人藏古寺,古寺的“藏”如何体现?——含蓄的美。——想象力 5、小结汉代以前的艺术特点,存在形式。 社会的进步使中国绘画进入了新阶段。(纸的发明,理论的完善等) 6、唐朝绘画的“马”体现了中国绘画的以线造型,同时传达了时代的风貌——盛世的肥美、宽大 (设置问题)唐朝的盛世景象如何通过美术作品来体现? 7、宋代绘画的“马”对比例,神态线描、墨染这说明在技法上除继承传统之外,又精研马的比例,神态,而使画马艺术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以线造型与外国绘画的光影块面的对比) 8、(设置问题重点讨论)文人画家介入画马使画的内容寄托了人文情怀,人文情思。结合课本提示独立欣赏元代任仁发的《二马图》 9、明代画马有成就的不多。大多是摹拟宋,元笔法,缺少新意,缺乏独创性。画马有意大利人郎士宁他的特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以形写神

美术《以形写神》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 以形写神 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 课前准备: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关于课题 以形写神 的谈话: 1. 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 资料库 ) 2. 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结: 以形写神 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个性与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其品格,反映其社会属性,并给予或尝试新的审美判断。 《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 字幕 二、欣赏分析 《太白行吟图》欣赏要点: 1. 画面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 2. 诗人的神态: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 3. 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 《太白行吟图》以及局部 三、临摹体会 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体会运用笔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态的表现。 古典音乐背景 四、展示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交谈临摹过程中的体会和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五、赏析作品、讲解创作表现方法 赏析提示:(作为学生讨论的参考导向) 小孩和小乌龟描绘画题明示的事件,认真的神态表现儿童的天真幼稚;植物的点缀表现季节和院落环境;大片空白营造了凉爽活跃的氛围,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 伯乐的眼神与 相马 的主题;衣着打扮与人物身份;构图:人物、马和款识的位置关系,改变它们效果会怎样? 笔墨运用特点:线条与大块水墨形成对比;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用线自由,不拘形似。 小结。(参照教材的提示) 《学步》 《相马图》 六、尝试创作 1. 学生议论:画什么?怎样画? 2. 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教学活动任务 七、作业评价

中国十大著名画家名录

中国十大著名画家名录 2009年国际艺术界选出中国当代十大画家。入选资格是对艺术有重大创新, 为国际尊重及欣赏。选出的十大画家分别是吴冠中,赵无极,丁绍光,范曾,欧豪年,黄永玉,范光陵,陈丹青,高占祥,刘国松十位(排列不分名次)。 1. 吴冠中(已去世)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曾写《桥之美》。 2. 赵无极 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平一书香世家。其家族渊源久远,族谱可直溯宋朝皇燕王。赵无极自小即天资聪颖、对文学、中外历史极感兴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和叔父,对绘画艺术都十分重视。他的父亲常不厌其烦地从美学及技巧的观点向子女解释一幅作品的伪劣,他的叔父则经常从巴黎带回一些仿制名画的明信片送给赵无极。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中,大家都对绘画艺术倍感兴趣与好奇,他便是在这种环境下激发起成为画家的抱负。1935年14岁时,他入杭州美专就读,六年之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儿到画油画,其中也学习国画临摹、画法理论及西洋艺术等课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马蒂斯、毕加索为师,画风比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具象”时期。1941年,赵无极举行首次个展,但他不满意明清以降的传统中国画。他盼望有一种更令他满意的训练。于是他在1948年与第一任妻子谢景兰前往巴黎。在巴黎的日子里,他结识了许多画家,如拉吉、哈同、布兰姆等人,与当时的巴黎塞尔努奇美术馆长艾利塞夫熟悉,与诗人米修结为莫逆,而他与第三任妻子梵思娃也在巴黎结识。 他的绘画在巴黎获得全面开展,1949年5月即在克滋画廊举办首次个展。他一面作画、一面思索,西方绘画发亦已达到一个必须突破的关口,于是他由克利的画中得到启示,一跃而入抽象的世界。他继续探索绘画的可能性,而在中国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间观念中得到

世界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世界着名画家及其作品 达芬奇(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 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凡.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1890年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1890年7月29日凡高逝世。虽为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代表作品《向阳葵》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着名画家。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代表作品:《基督之翟足》;《最后审判》 毕加索? 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生于1881年10 月25日;死于1973年4月8日),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 黑 人时期。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卡门》系列。 高更? 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个是塞尚、梵高。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英国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传记为题,写了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艺术的创造(月亮)与世俗的物质文明(六便士=金钱)为对比,象征书中主角的境遇。代表作品:《塔希提少女》等 列宾?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ЕфИМОВИЧРеПИН,1844—1930),俄罗斯写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与法国绘画巨匠莫奈,同为19世纪后期欧洲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重要级人物。他们的艺术在欧洲的东西部,各领一方风骚,影响力延伸到整个20世纪。代表作品:《伏尔加河纤夫》、《押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吴道子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 之吴道子 吴道子,传为“画圣”被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唐宣宗847年)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今河南省禹州)人,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漫游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曹衣出水 曹仲达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著名少数民族画家。曾任朝散大夫。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一代宗师,千古流传。诗歌到了杜甫,散文到了韩愈,书画到了吴道子,书法到了颜真卿,那么可以说,古往今来艺术上的变通都已经穷尽了。 据文献记载曾画过《五圣图》《赵景公寺执炉天女》《菩提寺舍利佛》《天王力士》《地狱变相》《钟馗做鬼》等,均已失传。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有《天王送子图》传为其作,敦煌103窟唐壁画《维摩变相》可见其风格影响。 《江海奔腾图》 唐朝时,有个叫吴道子的人,少年失去父母,只好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一天傍晚,吴道子路经河北定州城外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寺院“柏林寺”,便走了进去。吴道子迈进院内,他从大殿虚掩的门缝里,看见油灯下一位年迈的老和尚正在殿墙上聚精会神地画画。吴道子很好奇,悄悄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站在老和尚身后看画画。老和尚一回头,发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这么出神看他画壁画,打心里欢喜,便问吴道子:“孩子,你喜欢这幅画吗?”吴道子点了点头。老和尚知道了他的身世后,抚摸着他的头说:“你要愿意学画,就做我的徒弟吧。”吴道子听了忙磕头拜师。 这天,老和尚把吴道子领到后殿,指着雪白的墙壁说:“我想在这空壁上画一幅《江海奔腾图》,画了多次都不像真水实浪。明天我带你到各地江河湖海周游三年,回来再画它。”次日一大早,吴道子收拾好行李,就跟着老和尚出发了。走到哪里,老和尚都叫吴道子练习画水,开头他还认真,时间一长,吴道子就觉得有些腻烦了,画起来就不怎么用功了。老和尚把他叫到身边说:“吴道子呀,要想把江河湖海奔腾的气势画出来,非下苦功不可,更要一个水珠、一朵浪花地画。”说罢,老和尚打开随身带的木箱,吴道子一瞅怔住了:这满满一箱画稿,没一张是完整的,上面全是一个小水珠、一朵浪花或一层水波!这时,吴道子才知道自

《以形写神》教案

《以形写神》教案 【本课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践教科书湘版美术教材在我校实施多年,这本教材是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在本课中,教材设计注意把美术知识的学习和生活人物相结合,通过精选的优秀作品,课堂活动和学习提示等内容,打破学生对中国传统画的刻板认知,培养学生积极开放,大胆尝试的思维,了解中国文化。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案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有学习的热情,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表现欲望较为强烈。但之前学生对中国画了解较少,对人物形体也不太熟悉,根据这些特点,本课教案采取以老师为主导的方式,通过介绍中国人物画,笔墨技法,示范等来带领学生学习。 【教材分析】依据课程规范基本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以及“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案活动建议,教材围绕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通过欣赏作品、学习技法和尝试水墨人物画表现几个方面设置教案活动,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中国画表现技法的同时领略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教案目标】 1.能够联系生活运用中国画知识评述人物画作品。 2.能够运用笔墨技法大胆表现人物形象。 3.能够在学习活动中真实表达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情感。 【教案重点】 学生从课程中学习到用笔墨表现人物形态的方法。 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运用中国画知识评述人物画作品。 【教案难点】

运用笔墨技法大胆表现人物形象。 【教案方法】 多媒体辅助的欣赏导谈法,作品对比赏析讨论法,视频直观感受法。 【教案程序】 一·欣赏视频切入课题(5分钟) 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是汪老师。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课,很高兴能够认识大家,希望我们能够度过愉快的一节课。在课程开始之前,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听说过庄周梦蝶的故事吗? (回答:有) 那你们是从什么途径知道这个这个故事的呢? (回答:书本,成语) 今天老师用一个特别方式来 播放视频(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庄周梦蝶》)2’25 “好的,短片看完了,有没有同学可以谈谈看完后的感受”(中国画传统优美等) “画面里又有哪些元素构成呢”(山水,花鸟,人物) “是的,这位同学说到了人物,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画更

中国著名十大书法家

中国著名十大书法家 导读:〔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最终“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行书和草书成就相当高。是一位影响及其深远的大书法家。后世尊其为”书圣”。 几乎可以说,王羲之决定了其后2000年的书法发展方向。 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2〕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为一代名臣。德宗诏文称之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

“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颜体”犹如:“关羽坐帐,正气逼人。” 其楷书《多宝塔碑》,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书《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 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大义凛 然,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 迹,提高了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 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 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史上千百年来不朽的领军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最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 〔3〕赵孟頫 赵孟頫,(1254 —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 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由于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和政治上的位高权重,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同时是一位气贯古今的书画大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

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2011-11-29 16:39:59 292011/11Nov29 ——读金旭(胡鹏图)的写意人物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的鼎盛之时,自唐以后,人物画逐渐开始走向式微。在经历了宋、元、明、清时期的平淡与消匿之后,人物画在20世纪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并且重新走向了辉煌。这个转变表现在以写生为手段,以笔墨与素描的完美统一为技法,以关注现实生活人们为对象的现实主义绘画。金旭的写意人物画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之路。 在人物画的创作上,金旭提倡生活的不断积累,技巧的刻苦锤炼,加上品格的磨砺和思维的训练。这样,艺术家才能“胸有丘壑、成竹在胸”,进而臻于“神与物游”之境,也就是把美的判断告诉观众,与观众共同树建真、善、美的情操。在技巧上, 他曾对中国历代优秀画家的作品多所揣摩和探究,遍临唐宋元名迹,

及至明清,又于西画之造型能力,亦颇用功,复于当代艺术大师的熏陶下,涉猎益广,为其人物画的继承创新,打下了雄厚而又坚实的基础。因此他才能食古而化,开辟新境界。加之其文史的精晓,气质的操砺,故于创作中宏内博外,物我两忘,直取事物的神髓。 多年的绘画悟道和潜心研习中国先贤著作, 令金旭舍弃那些矫揉造作, 直 取内在气韵和绘画精神, 笔锋简洁, 凝练, 传达出一种气度, 那是对绘画精神领悟直取内在本质的怅然, 也是对传统文化洗练表达的愉悦。中国画是即兴的, 特别是写意画更是直抒画家心意, 意在笔先, 笔笔皆为意。金旭的思想、才情以及感受都在一气呵成之中抒发得淋漓尽致。思想因为有了哲学的高度而深邃, 有了美学的深度而充盈, 金旭绘画具有这样的内在深度, 这是古为今用, 心解气和的艺术表现, 也是最为真挚的艺术表达。 在某种意义上说,金旭的水墨人物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精髓的继承与发扬,他在创作中强调笔墨的简约与表现力,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与书卷气,情趣盎然,反映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恋。他的水墨人物创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心理的绵延。画家或痴迷于传统,或倾心于现状,皆尤其性情之源。金旭生性沉静少言,心地淳厚,他画“万物静观皆自得”、“澄怀悟道”,其人也如此,既画其心境而已。“以形写神”深入其理、至于其性,是金旭人物画创作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他画人物无须起稿, 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生气盎然,神彩飞扬。 金旭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这样的人文关怀精神更进一步讲是艺术和当代社会、当代精神的体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美无言, 然而在这一切的后面却是金旭的大爱无限, 由此体现出其深爱民族家园的人格意志 和赤子之心。在金旭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 从道德层面升华到艺术形象上的崇高感, 以及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发自内心的敬畏之情。诗意化墨法之渲染而成为神采, 丹青得学问之滋养而成为绝艺, 这就是金旭泼墨人物画给予观者的有容乃大的

清代著名画家

八大山人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他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19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在奉新山出家为僧,由于长期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 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八大山人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 石涛主张师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艺术创作的纲领。他并以此为名,在他的中晚年创作了《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幅佳作。这是一个长卷,从右至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欣赏。第一部分,群峰层叠,危崖骤起,就像海浪翻空,排山倒海,气势高昂,不同凡响。收藏家潘正炜说:“此画开卷如宝剑出匣,令观者心惊动魄,真奇笔也。寓奇思于奇笔,以奇笔绘峰奇。”第二部分,剑锋峭壁,古木怪石,错落其间。第三部分,溪流自上而下,曲曲折折。第四部分,在长松杂树的怀抱中,有屋舍数间,屋内床铺帷帐,清晰可见。老者二人,相对清谈,形态闲适。这幅山水长卷,气势恢宏,构思奇特。满山上下,都是苔点。画家善于用点来表现丛草、野树、山石、苔藓、云烟等等,在诸种墨点中,以浓点、枯点为主,好像用这些墨点砸出来一个世界。这么多点,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石涛自己灵性飞舞的表现,正所谓“此中簇簇万千点”。在中国绘画史上,石涛的苔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郑板桥(1693~1765)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其一生经历丰富,风雨坎坷,关于其的许多故事被保存下来流传于世,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一直所坚持的民本刚直的思想也影响着后来者。 《竹石图》中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画幅上三两枝瘦劲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后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首诗纯为写景,但又绝不是自然景物的写生和翻版。这个画面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乱崖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这不正是当时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吗?竹枝“咬”住青山,扎根乱崖,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乱崖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从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人格的崇高赞美。 作者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枝形象,通过这鲜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 任伯年是海派画家,他与其师友圈几乎可以作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开端,他们既造就了海派绘画,也为中国人物画、花鸟画塑造了新的分水岭。 《华祝三多图》不仅是任伯年已知的单件最大尺幅、最具代表性风格的作品,也是在画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