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传统木雕的雕刻工艺
莆田木雕文化_演讲稿

莆田木雕文化_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下我们美丽的故乡莆田的木雕文化。
莆田,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
莆田素有“东方雕都”的美誉,是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莆田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享誉海内外。
莆田木雕起源于汉代,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木雕艺人以其雄厚的技术,将生动的情感和精湛的工艺融入作品之中,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莆田木雕作品主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神话传说等题材。
其特点在于紧凑、饱满而富有韵律感的造型,细腻、流畅而富有变化的线条,清新、鲜明而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色彩。
每一件莆田木雕作品都仿佛是艺术家灵魂的延伸,将艺术与木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莆田木雕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莆田木雕深受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和艺术收藏家的青睐,其作品欢迎程度一直居高不下。
同时,莆田木雕也为莆田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支撑莆田木雕工艺品产业的一大支柱。
为了保护和传承莆田木雕文化,莆田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建立了专门的木雕艺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木雕艺人;组织多次木雕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了莆田木雕的魅力;加大对木雕技艺的保护与研究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木雕艺术的创新力和表现力。
感谢大家聆听。
莆田木雕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美丽故乡的瑰宝。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莆田木雕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我们的传统艺术。
谢谢大家!。
木雕

在今天的莆田,掌握木雕这门传统绝技的人已经不多了,更多的人选择了流水线,机械加工这些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
于是在这座有着上千年木雕传统的地方,每天都有着机器的轰鸣,也有着日复一日的刀凿斧砍之声。
这丰富声响的交织,向人们证明着这座木雕名城的规模和生存现状,也向人们展示着精微剔透、刀法丰富,有强烈的描绘性和多以圆雕、透雕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莆田木雕风格。
莆田是个宗教气氛浓厚的地方,从唐宋起,这里的宗教建筑就在不断兴建,由此带来的神像制作和庙宇装饰,对木雕有着很大的需求。
巧合的是,莆田自古就盛产龙眼,处处都有龙眼树,人们发现,龙眼木质地坚硬、细腻,是制作木雕的上等原料。
这样,随着宗教建筑的需要和大量本地原料的发现,莆田的木雕逐渐兴盛了起来。
直至今日,龙眼木也一向是莆田木雕的主要材料。
尽管莆田的木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真正形成风格,还是在清朝中晚期,由于一个传奇家族的出现改变了莆田木雕的命运,这就是莆田历史上有名的寥氏家族。
由于年代久远,寥氏家族的作品存世极少,但它对莆田木雕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福建省博物馆里,还珍藏着一件清朝末年寥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寥熙的作品。
1908年在巴拿马赛会上,他正是以著名的关公座像赢得了金奖,并由此奠定了莆田木雕华美、细腻以圆雕为主的风格样式。
直到今天,莆田人始终把他视为莆田艺术木雕的源头之作。
在历史上,佛像雕刻一向是莆田木雕的传统品种,但如此大的体量和规模,在色彩和造型、神态的处理上,又能够接近普通人的审美情趣,这又是历史上没有的。
海外媒体将黄文寿称为“中国的大型佛像之王”,并纷纷将定货由本土转入莆田。
从中可以看出,大型佛像制作,在黄文寿这一代人的手中,已成为莆田木雕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优势品种。
在莆田的木雕行业里,有一个神奇的老太太,她的名字叫黄三治,今年86岁了。
她的孙子王新明,是莆田木雕界的后起之秀,老太太时常要到孙子的作坊里看一看。
对木雕工艺她有着异常敏锐的判断力,许多细小的纰漏都逃不过她的法眼。
关于学习莆田木雕的作文

关于学习莆田木雕的作文说起木雕,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不是那些精美的艺术品?木雕不仅仅是艺术品,它更是莆田人民智慧和勤劳的象征。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充满魅力的传统艺术——莆田木雕。
说起莆田木雕,那可是大有来头的。
这可不是简单的木头雕刻那么简单,这可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莆田木雕讲究的是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每一刀每一凿都透露出匠人的匠心独运。
你想想,那雕刻出来的作品不是活灵活现的吗?就像是活生生的小动物一样,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摸摸看。
说到莆田木雕的特点,那可真是数不胜数。
比如说,它的图案丰富多彩,有的像花鸟鱼虫,有的像神话传说,还有的像是山水风景。
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寓意着吉祥如意、福寿安康。
你看,这些图案不就是给我们的生活添彩了吗?说到莆田木雕的制作过程,那可真是充满了乐趣。
首先得选好木头,然后就是设计图案,接着就是雕刻了。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需要耐心和细心。
想象一下,一块普通的木头在匠人手里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这可不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吗?除了欣赏莆田木雕的精美,我们还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比如,做事情要有耐心、细心,不能半途而废;还要有创新精神,敢于打破常规,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品质。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艺高人胆大”。
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
只有掌握了高超的技艺,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就像莆田木雕一样,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瑰宝。
莆田木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承载着莆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学习莆田木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莆田木雕吧,让这份传统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莆田非遗项目

莆田非遗项目介绍莆田非遗项目是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莆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传承了莆田地区独特的文化,还展示了莆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莆田非遗项目在保护和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传承莆田独特的文化和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莆田非遗项目,莆田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负责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这些机构负责调查、研究和记录非遗项目,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和政策,并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展示活动。
其次,莆田市还加强了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养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技艺。
此外,莆田市还设立了专门的场所来展示非遗项目,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莆田非遗项目的种类莆田非遗项目包括各种各样的项目,涵盖了传统技艺、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代表性的项目。
梅兰芳莆田哀乐梅兰芳莆田哀乐是莆田市的一项非遗项目,它是梅兰芳将京剧唱腔与本地传统音乐相结合的创新之作。
梅兰芳以其卓越的演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他将京剧中的高亢激昂与莆田传统音乐中的抒情凄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梅兰芳莆田哀乐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研究者。
雕刻技艺莆田的雕刻技艺也是莆田非遗项目中的一大亮点。
莆田的雕刻工艺源远流长,技艺精湛。
莆田的雕刻工艺主要以木雕和石雕为主,其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雕刻艺人运用刀法巧妙地展现了华丽的纹样和精致的雕刻技巧,使得作品充满了艺术感和观赏性。
民间舞蹈莆田的民间舞蹈也是非遗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莆田的民间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莆仙花鼓舞”。
这种舞蹈以花鼓为伴奏乐器,舞者通过身体的舞动和手脚的运动展示了莆田的民俗风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莆仙花鼓舞既有辽阔的舞台表演,也有家庭和团体间的庆祝活动,在莆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于莆田木雕的作文

关于莆田木雕的作文
“中国的雕刻艺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特别是在木雕、石雕和铜雕这三大雕刻艺术中,福建莆田木雕堪称典范。
”这是一
位来自福建省莆田市的旅游文化人士在介绍莆田木雕时说的话。
莆田木雕,顾名思义,就是以雕刻木制品为主的传统民间艺术。
在莆田地区,随处可见精美的木雕艺术品。
这些木雕艺术品造型美观,雕刻技法多样,刀法流畅自如,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莆田木雕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据记载,莆田是中国最早发展民间木雕工艺的地方之一。
在宋代以前,莆田民间雕刻艺术就非常发达。
宋朝时期,福建莆田地区的木刻工艺品开始广泛流传到全国各地并受到人们的欢迎。
到了明朝时期,随着各地工艺师技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文人墨客和工艺家不断创新、改进作品质量,木雕工艺品开始走向了鼎盛时期。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福建莆田木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那时莆田木雕艺人在继承传统工艺技巧和技法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
—— 1 —1 —。
探析莆田木雕佛像的传承与发展

探析莆田木雕佛像的传承与发展莆田木雕佛像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造型赢得了世界各地佛教徒和艺术爱好者的高度赞誉。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认为莆田木雕佛像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传承流程1.传统技艺的传承莆田木雕佛像作为一个传统手工艺品,在传承过程中一直秉承着“师傅传徒弟”的传统模式。
从徒弟的态度上,要有“心平气和”的家风,不急不躁,不做工,便做人。
徒弟须知恭敬,须能听师傅的话,顺其自然、历练成熟。
2.技术的精进莆田木雕佛像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精湛程度,一定程度上是与当地工匠们勤奋学习、不断精进创新的精神息息相关的。
这些工匠们,在匠心独运、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将传统木雕技法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相结合,并探索出了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
3.市场的需求莆田木雕佛像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起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佛教文化的普及,以及对于艺术品收藏投资价值的提高,木雕佛像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这种需求的反馈,也推动了木雕匠人们的精气神和技艺的进一步提升。
二、发展流程1.艺术融合的发展方向在莆田木雕佛像的发展过程中,艺术融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对于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术、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既要继承传统技艺,也要不断开拓创新。
尝试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绘画、雕塑、建筑等等,从而创造出更具个性化和时代感的佛像作品。
2.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莆田木雕佛像不仅是艺术品,也是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项传统手工艺品的独特价值和形象,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举办莆田木雕佛像文化节、举行木雕大赛、建立木雕协会等,都是为了促进传承和发展,保护艺术作品的地位。
3.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莆田木雕佛像的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品牌化的发展上。
在推广过程中,通过营销策略、推广手段等方式来提高莆田木雕佛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创造公正、公正、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在提高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手工艺品。
造形美妙 气韵生动——浅谈莆田木雕技法的创新

JIYICHUANGXIN技艺创新 造形美妙 气韵生动——浅谈莆田木雕技法的创新[摘 要]莆田木雕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与积淀,而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莆田木雕艺术发展将进入一个全面创新的时期,从题材的创新到技法的创新,都要进行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而题材的创新与技法的创新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
[关 键 词] 莆田木雕;技法;创新[中图分类号]J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7556(2015)04-0049-03文 张永满木雕工艺在莆田的整个民俗文化中占有相当的份量,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与积淀,而今面临着产业化、市场化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莆田木雕艺术发展要进行一个全面创新的时期,从题材的创新到技法的创新,都要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而题材的创新与技法的创新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新的题材的诞生有赖于技法的变革,技法的创新往往又孕育着新的艺术表现力的扩张和延伸,甚至直接孕育和催生出新的品种。
一、莆田木雕历史回眸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机遇。
莆田木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作品层次重叠,以精微透雕见长,风格精致细腻,古朴典雅。
据宋代相关文献记载,莆田各大寺庙中的门窗家具、屋檩梁栋等雕饰纹案已经很完整,莆田木雕佛像的造型风格更是简练而成熟,其精湛技艺令人赞叹。
宋元时期随着莆田妈祖信仰的流传,莆田神像的雕刻发展迅速。
莆田民间涌现出许多雕刻艺人,出现了梅妃采苹、陈文龙神像等出色的作品。
现藏于莆田文峰宫内的一尊宋代木雕妈祖圣像,采用圆雕彩绘,刀法洗练,是目前最早木雕妈祖像保存最完整的一尊。
这个时期的人物线条实在,阴刻手法较常运用,风格十分鲜明。
新中国成立后,莆田木雕重新焕发生机。
雕刻家们在传统木雕工艺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古典题材并开辟新的路径,将时代的朝气带进了作品之中。
二、莆田木雕现状与发展目前,从产业发展状况看,莆田木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但也潜在危机,主要是产业无序竞争,现代加工工具和机械广泛引进和运用,加上老一代木雕艺人逐步身老故世,有些传统绝技难以得到很好传承,对以手工技艺为主的传统木雕产生了较大冲击。
莆田木雕史话_林建斌

第32卷 第4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132No 142009年08月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Aug.2009收稿日期:2009204206作者简介:林建斌(1971—),男,福建莆田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油画艺术研究。
莆田木雕史话林建斌(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 摘 要:莆田的木雕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我国传统木雕工艺美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的价值。
今天,莆田木雕产业已发展成莆田的支柱型产业,其影响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了解这一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为国内其他门类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莆田木雕;历史;民间工艺分类号:J 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09)04-0145-02一莆田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
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
境域北连福州,南接泉州,西依戴云山脉,东南濒临台湾海峡,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
莆田历来为闽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昌盛、经济繁荣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古府新市[1]。
莆田民间工艺产品包括木雕、玉雕、青石雕、铜雕、寿山石雕、宗教雕塑、金银首饰、漆器、编织、人造宝石、戏装等有十一大类上千个品种。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莆田木雕工艺,其雕艺精湛而闻名海内外,尤其立体圆雕、精微细雕和三重透雕的独特传统工艺久负盛名,众多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以其做工细腻、风格典雅和造型逼真为特色而代代相传,是莆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莆田的木雕最早有记载的就始于唐初,随着战乱的结束和经济的日渐发展,加上佛教的盛行,各地都在兴佛法。
大量的寺庙雕有简朴的木雕建筑装饰、佛像和经书等;据宋代出版的《仙溪志》记载,早在唐代,佛教就已经开始在莆田的仙游传播并蔓延。
当时仙游境内寺庙林立,各大寺院庙宇的栋梁、屋檩、门楣及家具皆有木雕装饰,特别是木雕佛像刀法娴熟、造型简练、线条流畅,风格独异,已有较高的艺术水准[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传统木雕的雕刻工艺 摘要:莆田木雕在历史上、现在都达到很高的一个高度,但它也和全国的其他传统工艺美术一样面临 着产业的发展和传统工艺的流失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莆田传统木雕雕刻工艺的研究和梳理,让更多关心传统工艺美术的人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美术的工艺特点。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每一个地域工艺美术都是各个地区的区域性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然而, 从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来看,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受到的冲击较为严重。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技术的层面上,遭遇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机械加工工艺取代了不少的传统手工技艺;二是一些传统工艺技术已经失传或消亡。
传统手工艺在手工业时代,其工具大多是手工工具,进入大机器工业时代后,一部分手工工具被机械工具所取代,手工艺中的劳动强度减轻、效率提高,市场化的规模不断扩大。机械工具使得初步加工和后期的精加工更为省力和随意。现在,大部分地区的木雕、 石雕等雕刻普遍采用雕刻机械,有的甚至采用计算机控制的雕刻机械,生产是批量化的,手工只是某些工序,如人物脸部的刻画等等。从手工艺本身的价值和技艺传承而言,这是值得质疑和探讨的。从历史发展来看,手工艺正是这样一步步不断被机械工业所取代,如果工艺美术不注重对其手工性的保护,任其被机械化所取代,最终将导致传统工艺美术的消亡。因此,不仅技艺传承和保护的难度大大增加了,而且其保护的迫切性和艰巨性也大大增强了。
莆田木雕作为目前中国木雕市场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有着个悠久的历史传承。而在今天,它更是全国木雕产业的龙头,市场占有率和产业规模都是全国前茅。在这产业化过程,作为莆田木雕所具有的一些工艺特点在慢慢流失,所以对这些具有地域特点的工艺美术进行研究和保护无疑是必要的。
一、莆田传统木雕的雕刻种类 莆田木雕工艺,其雕艺精湛而闻名海内外,尤其立体圆雕、精微细雕和多重透雕的独特传统工艺久负盛名,众多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以其做工细腻、风格典雅和造型逼真为特色而代代相传,是莆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雕刻实践中莆田木雕艺人创造出多种木雕技法与表现形式,深受群众喜爱,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浮雕、圆雕、透雕和平雕。
浮雕———是以雕刻刀在平整的木板或者龙眼木上雕刻,所雕成的静物凸于木材表面,没有镂通,这种形式称为浮雕。浮雕根据其浮凸的高度又有“高浮”、“中浮”和“浅浮”之分。一般界定它们的标准大概是:1厘米以下为“浅浮”,2厘米左右为“中浮”,3厘米以 上为“高浮”。其中“高浮雕”又有好几种做法: 其一,把主要景物用雕刻刀雕出,其他的地方把它凿平使之低一些,以衬托出画面的主次来。这种雕法的使用范围最大,主要运用在家具、屏风、首饰盒、佛龛以及建筑部件等。特点是景物的高低起伏变化丰富,层次多。其二,由两块木板组成,上层的木板将景物雕刻成浮雕,而做衬底的图案纹样是在另一块木板上雕刻镂通,然后将两块木板重叠用胶粘牢而成一件完整的木雕作品。主要用于橱、窗、果盒等,特点是装饰感强,主体景物突出。其三,有些浮雕景物太高了,所以用另一块木料雕成,然后把它固定在浮雕之上,实际上是浮雕和圆雕的混合体。主要用在建筑的梁柱上,特点是立体感强,视觉冲击力大。
圆雕———以雕刻刀把木料雕成立体的形状,四个方向都可以欣赏的,称为圆雕。莆田的圆雕既有可独立作为欣赏对象的艺术品,如寺庙中的菩萨造像。也有作为建筑物、祭祀器物或家具上装饰雕刻的附属部分。
透雕———以雕刻刀在一块平整的木板或其他形状木料上雕刻景物,木板(木料)其他部分镂通,称为透雕。透雕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钢线锯透雕”,是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先画好图形纹样,然后用钢线锯根据画好的纹样的轮廓线锯出所需的图像,在用雕刻刀对图像和镂空的部分进行修饰而成。钢线锯通雕只能做单层的景物表现,表现力有限,只适合做简单的题材。主要是一些窗格、门或建筑物的一些装饰配件。另一种是“多层镂空透雕”,是在平整的木板或其他形状的木料上以雕刻刀作多多重的表现,有些部位镂通,呈现出玲珑剔透的效果。这种透雕方式适合表现人物众多、场景复杂、景物丰富的作品。这也是莆田木雕闻名于世的雕刻工艺,他们把这一工艺发挥到一个极致的境界。世人对莆田木雕最重要的一个评价“精微透雕”,正来源于此。莆田的木雕艺人在多层镂空透雕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木雕技艺,将雕工精细、玲珑剔透的景物镶嵌在各种器物的饰面上,透雕的层数会达到七八层。最主要的多层镂空透雕作品大多运用在祭祀用的器物上,如“妈祖”出游所使用的神轿、神亭,寺庙中的神龛等。
平雕——平雕正好与浮雕相反,是在一个木料上雕刻的景物凹陷在木板平面之下。平雕不易受到外物的碰损, 多作为建筑物和家具上的装饰,这种雕刻形式应用的较少。像家具部分经常要使用到的地方,既要考虑家具的实用性,又要考虑它的装饰效果,就会选择平雕。平雕的凹痕不深,所以图形一般是靠上下两层的大漆的颜色区别开。主要用在椅子、床和柜子的面上,看得到又经常会碰到的部份。
莆田木雕主要是用于建筑、家具、宗教造像、祭祀物和日常器物的装饰。木雕艺人在制作一件木雕作品的时候,会根据作品的实际用途(有时甚至是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老百姓的喜好来选取适当的题材,以不同的雕刻技法和表现形式,制作成他们喜爱的木雕作品。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件木雕作品,同时出现浮雕、圆雕、透雕和平雕多种雕刻技艺的现象。
二、莆田传统木雕的工艺流程 莆田的木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与其他地区木雕相互学习、 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既有其他木雕工艺的某些共性,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某些独特技艺。莆田的木雕工艺流程主要有斧坯、凿坯和修光,曾到过莆田工艺厂实践考察过的中央美院孙家 钵教授说过:“莆田木雕的特点是斧子功。”
“斧子功”是莆田传统木雕最具特色的传统技法。有中、小两种特制斧头。中斧头在打粗坯阶段起大面积的块面切除作用,雕刻大件作品时,通常使用斧头砍劈出坯,因为速度快,力度大,讲 究稳、 快、准,俗称“一斧顶九凿”。又被形象比喻为“开大荒”,开大荒是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开大荒的师傅就是经验最多,技术最高明的老师傅。好的师傅开大荒,会合理利用木料的尺寸形状和木头的纹理走向,做到省料又结实,几斧子劈下去,木雕人物或动物、植物的形象,虽眉眼手足衣饰细节还没出来,精气神却已经呼之欲出。和现在的美院雕塑课上的造型课一样,快速抓住对象的大关系,忽略细节。
打坯姿势被称为“五头抱一头”,即头部和两个手腕头、漆盖头都挤于一块,是雕刻小件作品的特征,是放在一个近80厘米高的木墩上,用脚板夹住加工件,然后下刀的。小斧头这个时候就排上用场了,在局部修坯阶段可以对衣纹、脸部五官等部位起定位的作用。打粗坯主要的目的是:找出形体之间的基本比例关系,找出每个体积块面的基本朝向,找出大形体在空间的基本深度。
在粗坯雕刻未完成的情况下,大部分莆田师傅都会教育徒弟切忌局部深入刻画。一则会破坏雕刻过程中对整体造型的把握,二则在粗坯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敲凿雕刻时造成损害。
当然光有斧子功还不够,在大关系确定后,接下来要开始打中坯和细坯。这过程是木雕作品逐渐成型的阶段,所以“凿坯功”也是不可忽视的硬功夫。
凿坯工序是为纠正打坯工序的不足,并加强细节部分的刻画。使用较小的平凿与圆凿,一是用肩顶,二是用手推(即执刀戳坯),依次刻出人物形体结构,脸部特征表情和衣纹的虚实关系,尤其是在处理人物衣裙方面,讲究虚实、动静、湿干、曲直、聚散、挂垂等表现方法。另外,山石的皱褶起伏,树木枝条的层次、分组,鸟的羽,兽的毛发等,都应根据整体布局的需要和主题的需要使形象进一步完美。
凿坯完,木雕作品基本就呈现在眼前了。再下来就是雕刻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修光功”了,莆田木雕业有句行话叫“打坯不足修光补”。修光工序讲究削、剔、抠、刮等技法,追求“柔、顺、薄、飘、灵”等效果”。这是一道精致的工序,是在细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修光的任务是把不需要的刀痕凿迹修去,同时把各个部分的细微造型刻画清楚,力求达到光洁滑爽、质感分明的艺术效果。修光的工具使用小平刀、小圆刀、三角刀等。
在修光过程中,要注意人物的脸部表情,尤其是眼睛及嘴角的传神刻画。将作品凸处的刀痕和凹处的刀脚,依照木纹的顺茬予以清除。浮雕和透雕各部形体起伏错落之间的交接,一定要认真清理。不留刀痕,不留毛茬。 小件木雕的细微部,如人物的须发,是在擦砂磨光后才刻的。雕刻时要心平气和,刀利手稳。先用三角刀将须发分成几组,然后再用小圆凿把每组细雕刻,再用小三角凿顺圆刀的走道加刻细纹。如果要求发纹之间的对比变化,可把已刻过的高低发纹用砂纸轻轻平砂一次,不要擦到低处。这样,高处形成光面若隐若现,低处留有明显发纹,发纹的虚实明暗效果就出来了。鸟雀、动物的皮毛、树木的皱褶处理,都是这个道理。
一件完整的莆田龙眼木雕还要经过后期的加工工序,像磨光、染色、上漆、擦蜡、装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莆田木雕造型生动稳重,布局合理,结构优美,既有准确的解剖原理,又有生动的夸张变形。刀法上既有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凿感,又有浑圆细腻娴熟的刻画。 人物形神兼备、衣纹流畅、富有不同的质感。产品色泽古朴稳重,具有“古董”之美。深受百姓的喜爱,在今天仍然影响许多莆田百姓的生活。
许多老的莆田木雕艺人还在坚守着这一传统的制作工艺,而年轻一代几乎已经都用机械来加工。对传统民间工艺的进行挖掘,让它流传下来。让后代的木雕艺人掌握这些雕刻技法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也是给我们的子孙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