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谚语研究性学习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探讨了英汉语谚语的定义、特点、文化差异、使用情况、传播方式和影响。
在研究背景中介绍了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起因,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英汉语谚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影响。
研究意义在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英汉语言文化的互相理解。
通过对英汉语谚语的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谚语在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挖掘英汉语谚语的跨文化交流价值,启示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谚语。
该研究对于促进英汉跨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对比研究、跨文化交流、传播方式、影响、定义、特点、使用情况、分析结论、研究展望、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种语言之一,其语言文化中的谚语是反映民族智慧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
对于研究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可以从语言学、文化学和跨文化交流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英语和汉语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深入了解其谚语文化差异对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民族间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心理,还能促进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升。
目前,关于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和成熟的理论体系。
有必要开展深入的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挖掘出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深层次内涵,为跨文化交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并分析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以期增进对英汉语言间文化交流的理解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英汉语谚语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其在两种语言文化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 比较英汉语谚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情境和内涵的差异性;3. 考察英汉语谚语的使用情况,了解谚语在日常交流中的频率和应用场景;4. 研究英汉语谚语的传播方式,分析谚语在不同媒介和渠道中的传播特点;5. 探讨英汉语谚语在两种文化中的影响力,分析谚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及意义。
巧用谚语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研究

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趣味性,将语法教学与谚语相结合有利于
一、将谚语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之中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语法知识
词汇一直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拦路 的理解和记忆。如利用对仗工整的“see-
虎。在初中阶段,学生所需掌握的词汇量 ing is believing,hearing is false”引导
将英语谚语巧妙运用到初中英语课 堂教学实践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有利于拓展学 生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 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 教学质量。英语谚语凭借其独特的语言特 色增强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丰富了英语 课堂教学内容。巧妙将英语谚语与课堂教 学相结合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重 要创新和探索。
大幅度增多。如何提高学生掌握英语词 学生学习 ing 形式在英语中的运用,利用
汇的效率一直是英语教师头疼的问题。 “it’s impossible to beat a man who
将风趣幽默的谚语运用到词汇教学之中 never gives up。”引导学生学习 it 作形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另外,通过学 式主语的用法。虽然英语谚语凭借其独特
学习词汇的延伸用法。第二,通过英语谚 何让自己的文章耳目一新,如何让学生写
语学习构词法。新课改注重提高学生的 出具有亮点的作文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
中的重难点。将英语谚语带入初中英语写 作课堂能够让学生学会一些具有特色的 言语名言。将这些谚语应用到写作之中能 够增加作文的层次感和丰富度。在英语写 作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语法知 识和写作基础,还需要教导学生将谚语名 言运用到写作之中。第一,模仿优秀的句 子。谚语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不少谚语 在语法结构、内涵寓意方面具有特色。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 模仿优质例句进行仿写。如以“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为 例,学 生可 以 依据其寓意将其运用到合适的地方,另外 还可以就“as …as”结构进行仿写。这种应 用方式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还可以提高 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第二,应用名言警句 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英语作文分为不 同的题材,学生将名言警句运用到合适的 地方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增加读者的好感 度,与未应用谚语的文章拉开差距。学生在 写关于努力、奋斗等正面能量作文题材时, 可以将“A boat sailing against the current must forge ahead or it will be driven back 逆 水 行 舟 , 不 进 则 退 ”“No pains,no gains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的 谚语灵活运用到作文写作之中。
英语谚语学习策略差异研究

如此 ; 不 是 或 从 不 如 此 。学 生 需 根 据 自身 情 况 选 择 最 贴 近 的 一 个 , 数 据 按 照 不 同 学 习 策 略 类 型
( 一 ) 研 究 设 计
本 研 究 要 通 过 问 卷 调 查 的 方 式 对 比不 同 程 度 的 学 生 在 英 语 谚 语 学 习 策 略 方 面 的 选 择 差 异 性 。实 验 受 试 共 8 1人 , 其 中 安 阳 工 学 院 非 英 语 专 业 大 一 一 个 自然 班 5 0人 ( 组 1 ) , 武 汉 大 学 英 语 专 业 研 究 生 一 个 自然 班 3 1人 ( 组 2 ) 。 问 卷 调 查 设 计 依 据 是 Ox f o r d提 出 的 S I LL, 包括 5 0个
表 1 问 卷 数 据 统 计 简 表
1 记 忆 策 略
记 忆 学 习 策 略包 括 把 已有 的知 识 和 新 知 识 连 接 起 来 、 把 形 象 和 声 音 动 作 与语 言 表 达 结 合 、
假 设 语 言 使 用 场 景 等 记 忆 语 言 表 达 的方 式 。调 查 问 卷 数 据 统 计 表 明英 语 谚 语 学 习 过 程 中 , 对
略分类 , 并于 1 9 8 5年 提 出 一 个 分 类 基 础 , 用 问卷 调 查 形 式 对 语 言 学 习 策 略 进 行 分 类 整 理 , Ox — f o r d的 S I LL也 成 为 本 研 究 问 卷 调 查 的 设 计 基 础 。
三 研 究 设 计 和 实 验 数 据 分 析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深化,英汉语谚语的翻译问题备受关注。
如何准确、恰当地翻译英汉语谚语,不仅涉及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更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对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对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谚语文化差异对于促进英汉语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谚语是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智慧的集合体,通过研究不同语言中的谚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自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谚语翻译是语言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比较英汉语谚语的异同,可以挖掘出两种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研究谚语文化差异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
探讨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英汉语谚语的概念与特点英汉语谚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着丰富的谚语资源。
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智慧和哲理的短小句子,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英汉语谚语在表达形式、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点和区别。
英汉语谚语都是用简练的语言形式表达深刻的哲理和经验。
它们在几个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能够直观地传达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英语谚语"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传达了实际行动比空谈更有力量的道理;而汉语谚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则强调了了解对手和自己才能取得胜利。
英汉语谚语在文化内涵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谚语多以自然、动物、日常生活等为载体,强调实用性和生活智慧;而汉语谚语则更注重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
英语谚语"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比喻不安定的生活方式不利于积累财富和成就;而汉语谚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则讲述了一个塞翁因失马而获福的故事,强调了看问题要有全面的思考。
英语动物习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一、课题名称:《英语动物习语》二、课题组成员:倪志伟三、课题指导师:张炳兴四、课题研究得目得与意义动物谚语就是纷繁多姿得英语中得一朵奇葩,富有独特得语言艺术魅力.学习、熟记一些英语动物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刻了解英语得句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学会许多地道得表达方式,对提高我们得表达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可加深我们对英语国家、英语民族得社会、历史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得了解,促进国家之间得交往与文化得交流.谚语英语国家文化英语谚语就是民间文学得一种重要形式,反映着最普遍大众得智慧,思想与情感,就是英语国家、英语民族语言与文化得高度浓溶与集中表现。
它内容广泛,言简意赅,生动隽永,蕴涵着丰富深刻得人生哲理。
谚语来源于生活,更贴近民众,而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得动物,也成为谚语得素材。
英语谚语中与动物相关得例子不胜枚举,现撷取几条与大家共赏。
五、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1、课题目标①培养收集、查阅与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与发表见解得能力.②学会基本得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误解与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需求,培养社会调查研究得能力.六、研究成果一、引言谚语就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得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得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与态度及其丰富得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语言,谚语得独特魅力在于它就是民族文化得精邃.比如,居住在沿海一带靠海生活得民族,其谚语往往涉及海上航行、捕鱼捉虾;而游牧民族得谚语则多涉及沙漠、草原、牛羊、骆驼与豺狼。
谚语就是民间流传得至理名言,措辞简练,便于记忆;语言生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因而具有广泛得感染力。
正如培根所说:“谚语就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与精神得体现。
”二、研究方法成员分工以网络及图书馆书籍查找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汇总、筛选、加工,成员根据其结果讨论分析。
语中也有很多与动物有关得谚语,表面得意思与实际得意义往往相差很大,但十分有趣。
《2024年汉英谚语对比研究》范文

《汉英谚语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谚语是语言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各个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作为不同文化的缩影,汉英谚语承载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人文思想。
通过对汉英谚语的对比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两国的文化内涵、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
本文将主要对汉英谚语的分类、内涵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研究。
二、汉英谚语的分类及内涵(一)汉语谚语的分类及内涵汉语谚语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从内容上划分,汉语谚语可分为社会生活类、农业生产类、伦理道德类、知识智慧类等。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表达了人类社会的和谐重要性;又如“瓜田李下”,告诫人们要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二)英语谚语的分类及内涵英语谚语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英语谚语主要涉及生活哲理、人际交往、自然现象等方面。
如“Time is money”,强调时间的宝贵;又如“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告诫人们任何成就都需要时间和努力。
三、汉英谚语的对比分析(一)表现形式汉英谚语在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汉语谚语多采用四字格、对仗工整的形式,如“勤能致富”、“知足常乐”等。
而英语谚语则更注重句式结构,常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Love is like a butterfly, which goes where it pleases”(爱情就像蝴蝶,随心所欲)。
(二)内涵意义汉英谚语在内涵意义上也存在差异。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汉英谚语所表达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例如,汉语中的“谦虚使人进步”强调谦虚的重要性,而英语中的“Pride comes before a fall”则强调骄傲可能导致失败。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谦虚与骄傲的不同理解。
(三)语言风格与文化内涵汉英谚语在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上也有所不同。
汉语谚语往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如“一日之计在于晨”,强调了时间的宝贵。
英语的谚语学习

英语的谚语学习范文一:学习英语经常要接触谚语,谚语是一种表达方式,往往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深远的哲理。
我们知道,学习英语的时候,掌握谚语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因为谚语中往往就包含了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现在,我就来分享一些我听过的、能让人深思的谚语。
一、A bad workman always blames his tools. 这个谚语的意思是,拙劣的工匠总是把责任推卸到工具上。
换句话说,做事败笔的人总是找借口,而不是反思自己做的不好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如果想走得更远,要有追求卓越的心态。
这个谚语提醒我们,不能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环境或他人,而是应该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这个谚语的意思是,入乡随俗。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尝试融入当地的生活中去。
尽管我们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只有在尊重彼此的基础上,才能相互理解和相互合作。
三、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这个谚语的意思是,不要把所有的赌注都放在一件事情上。
换句话说,要多元化,不要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件事情上。
我们都知道,赌博是不可取的,太过冒险的做法会让我们失去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中,规划好自己的计划,多角度看待事情,不要孤注一掷。
要点分析:本文通过对三个谚语的解读,分析了它们的内在意义和启示。
其中,第一个谚语告诉人们不要过分依赖外部条件,要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所认识;第二个谚语强调尊重和融入当地文化,建立跨文化合作的平台;第三个谚语提醒我们不要冒险,要学会分散风险和把握机会。
同时,文章注重表达感情,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
语言简单、易懂,但是句式多样,效果不错。
范文二:英语中包含无数的谚语,它们不仅具有语言韵律美感,还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英汉语谚语是各自语言文化的结晶,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谚语也不例外。
本文将对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可以窥见两种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生活哲学。
英汉语谚语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英语谚语极其善于利用象征、比喻的手法,常常直接表现为一幅生动的画面,而中文谚语则更注重于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英语中的“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hatch”(不要在小鸡孵出来之前就数小鸡),直观形象地表达了不要事先作无意义的推测或者在决定之前不要过于乐观,而中文的谚语“实事求是”则言简意赅地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英语更倾向于形象、生动,中文更偏向于含蓄、言简意赅。
英汉语谚语在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英语谚语多以动植物、自然现象等为比喻,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世界的观察,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这句谚语是从铁匠作坊中的操作中得来的,意指“事情要趁热打铁,趁时机,抓住机会”,而中文谚语则多以历史人物、典故为譬喻,蕴含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智慧的追求,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论语》,意为“真正的君子之间的交往是淡泊如水的”,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淡泊清静、不张扬的价值观。
这反映了英语谚语更强调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而中文谚语更注重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
英汉语谚语在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上也有所不同。
英语谚语传承于英国的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强调实用主义、务实精神和乐观态度,如“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乌云后必有阳光),强调了在困难中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而中文谚语则传承于中国的农耕文化和礼仪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家庭伦理和敬老孝亲,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表达了对道德教化的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 题 : 对英语谚语的学习探究 组 长 : 林 舒 怡 组 员 : 黄 婧 游 梦 佳 陈 祖 琴 林 晓 梅 王 慧 娟 班 级 :高 一 (7) 班 课题研究的提出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是一种工具,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 无论是从它抑扬顿挫和连贯的发音,还是那丰富的词汇,清晰的结构,还是那准确的表达能力,英文都充分的显示了其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的优势和特点。 记得某位著名的语言教育家说:“学习外文就像是攻碉堡,我们要从四面八方去冲击它。”对于一个外国语言,人们很多时候抱怨因为找不到一个好语言环境而总学不好。其实,攻下英语这个“碉堡”其实不麻烦:阅读英文原著,学习英文教材,观看英文电影,听英语演讲,看英语杂志,听英文歌曲,甚至,平时把注意到的英文生单词记住„„这些都可以一点点的累积英语能力,于是,我们尝试通过英语谚语来提高英语能力。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们希望借此机会,了解英语丰富多彩的内涵,加强英语口语的理解&运用能力,发散英语思维,对英语文化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训练应变转化翻译能力。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
探究方法 2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及手抄报,参加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答辩交流等活动。
探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动员、确定课题 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分组调查 分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收集英语谚语相关材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筛选并整理分析资料,挖掘语言的内涵。
第三阶段: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结果 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对研究分析成果作综合性总评。 研究课题的有利条件&遇到的困难 英语资源丰富,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资料的收集比较轻松,也能让大家接受,容易调动研究兴趣。这是我们进行研究的有利条件。但我们也看到了其中的几个难点。由于英语谚语调用了较多通俗口语,打破了语法规则,使得理解难度加大,而且谚语涉及生活各个方面,选择难度大,我们容易按照中文习惯而造成理解的错误。
预期成果 体验小结、探究分析报告、论文 课题的内容: 3
关键字:概述,渊源,内容,语言特点,分析总结 概述 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群众经验的提炼。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具有广泛的通俗性、生动的口语化等特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注英语谚语的定义为:Short well-known saying that states a general truth or gives advice.[1](P1192) 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的一种现成话,具有广泛的流传性,以说知识、讲道理为主,且大都以短句的形式出现。
历史背景 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谚语,英语典故谚语大都来自《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西方经典著作等,例如:来自《圣经》的谚语: 1) We are all Adam’s children. (我们都是亚当的子孙)。
来自希腊罗马神话的谚语: 1) When Greek meets Greek, and then was the tug-of-war. (两雄相争,必有激战)。 2)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入乡随俗)。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谚语涉及广泛的领域。例如 1) All the world is a stage.(世界就是一台戏)。 2) Have is have. (到手的东西才算数)。 3)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聪明的父亲才了解自己的孩子)。 4
当然,英语谚语的来源不是单一的英国文献,还有来自西欧各语言的谚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写的:All happy families resemble one another,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来自法语的谚语有: 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不要本末倒置)。
还有一些在欧洲许多国家流传的谚语。 内容 在内容上,英汉谚语都可以划分为三大类:讽喻、劝民和传播常识。 讽喻谚语是谚语的重要种类。这类谚语产生于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等其它复杂环境中,其内容主要是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如: 1) The words of a dying man are good words.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 What is near red becomes red; what is near black becomes black.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英汉谚语中最主要部分,是劝民谚。这类谚语富有哲理,教人学善,做好事,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如: 1)Failure teaches success. (失败为成功之母。) 2)If one studies very hard when young, he will become a very useful man when old. (幼有所学,老有所为)。 传播常识的谚语,也影响与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大众。如: 1) There is good in every evil. (有利就有弊。) 2) Employment is enjoyment. (就业常乐。)
语言特点 1.句式 谚语是语言中作为词汇单位的固定句子。由于谚语是词汇单位,又要易于记诵,所以 5
句子力求简短。因此谚语的句子以简单句居多,但是也有复合句,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合句的存在。 在英语中,谚语多数为简单句,其经常通过简单句来说明一个主题,反映人们对该事物的各种价值观,在此,我们就用“爱情”这一主题来分析英语谚语的句子结构。例如: 1) Lover should not be all one side. (爱情不是一相情愿的。) 2) Love will find out the way. (爱情自会找到出路。) 3) Love and cough cannot be hid. (爱情与咳嗽一样不能隐藏。) 4) Love shortens distance. (爱情能缩短距离。) 上面列举的这些英语谚语都是用简单句表示爱情观,具有简短凝练的特点。英语中除了用简单句谚语之外,也有少量的复合句谚语。如下: 1) Love asks faith, and faith asks firmness. (爱情要求信任,信任要求坚定)。 2) Love comes in at the window and goes out at the door. (爱情从窗户进来,从门出去。) 3) Lovers live by love, as larks live by leeks. (情人靠爱情生活,云雀靠韭葱生活)。 4) It is love that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 (这就是爱情,它能使世界运转)。 2.语音特点
谚语之所以被广泛地接受,在于它具有词句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的特点。 例如:对元音的重复是一重非常普遍的语音手段,英语是非音调语言,没有汉语中常用的平仄调,而英语中的轻重音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另外,英语有连缀辅音出现在音节头或尾。而且所有的辅音都可以出现在音节尾,所以英语音节比汉语音节的结构复杂。汉语和英语的押韵都是重复元音和元音后面的成分,但由于英语中元音后面的部分远比汉语中的多样化,所以除了押韵外还有元音重复,音节的辅音重复和音节的头一个音重复。 6
下面先看看押韵的例子: 1) Eat an apple going to bed, make the doctor beg his dread.(睡觉前吃一个苹果, 医生就只好去乞讨)。 2) 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 the weather is the best.(吹西风时天气好)。 3) No pains no gains.(不劳, 不获)。 4) 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省了棍棒, 却宠坏孩子)。 另外,英语中还有多词的重复,单独元音的重复或词尾辅音的重复。 1) A leap year is never a good sheep year.(闰年对羊来说就不是好年)。 2) Ready money is ready medicine.(现成的钱就是现成的药)。 3) No root, no fruit.(没有根, 就没有果)。 参考附录:英语谚语集锦 care of the pence and the pound will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金钱积少便成多. Frugality is an estate alone.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He that regards not a penny,will lavish a pound. 小钱不知节省,大钱将滥花. Small gains bring great wealth. 积小利,成巨富. Many a little makes a mickle. 积少便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