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酶的特性》说课稿

课文《酶的特性》说课稿
课文《酶的特性》说课稿

课文《酶的特性》说课稿

1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过程作为教学主线

2教材分析(说教材)

2.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以后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以及理解复杂的实验设计步骤奠定基础

2.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说出酶的概念、酶的本质并且通过探究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2.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⑵教学难点: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3学情分析(说学生)

对酶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

4教法设计(说教法)

采取“启发—引导—探究”的方法

5学法设计(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6教学设计思路(1课时)

㈢实施教学

⑴导入新课

收集有关酶的发现历程资料;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应用;了解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⑵酶的特性

通过回顾前节内容、举实例和比喻的方法理解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⑶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①实物展示发现并提出问题

物品展示及介绍如加酶洗衣粉、生物酶牙膏、大宝SOD蜜、多酶片、嫩肉粉等通过物品展示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酶有了感性认识然后安排学生阅读、分析加酶洗衣粉、多酶片的注意事项并提供胃、肠液的pH值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教师提问相结合用好实物

如“为什么加酶洗衣粉包装袋上要注明适用的温度范围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进入肠液还能发挥作用”

②分析讨论提出假设

通过讨论确定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酶的活性是否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分析、分组讨论并分组做出假设: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即在不同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不同在不同的PH值下酶的活性不同

③设计实验方案讨论逐步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或“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逐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Ⅰ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如何设置自变量怎样观察或检测因变量

Ⅱ对照组实验需要怎样设置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Ⅲ如何排除无关变量(温度、pH值和其他因素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你将设定几个温度怎样排pH值和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你将设定几个pH数值怎样排除温度和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以及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见课件)分组讨论、设计完成实验方案展示某小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讨论互评、教师指导指出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并逐步完善实验方案

④根据假设预测实验结果

学生根据作出的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你预期会有怎样的实验结果

⑤实施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果(提前准备好实验视频)

⑥更正假设得出结论

交流实验结果判断假设是否正确并予以修正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论: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即在不同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不同

⑦对实验进行延伸进一步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能力的培养

延伸一: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以上是对酶活性的定性分析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酶活性进行定量研究:即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定量测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或pH条件下的活性将酶活性最强时的温度确定下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方案见课件)

在这一阶段可再找两位同学对原有实验加以改进帮助完成“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

结论: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延伸二:低温、高温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

引导学生比较温度与酶活性的曲线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将问题写在纸上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并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设计加以改进完成对“低温、高温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

结论: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去活性

总结: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即“酶的作用条件—温度比较温和”

⑧联系实际推广应用

因此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应该用温水浸泡而不应该在冷水中或沸水中使用接着可以提出新问题:“嫩肉粉应如何使用是先将嫩肉粉与肉片拌匀放置一段时间再下锅还是直接将其放入到热锅内烹饪”学生自然会给出合适的答案

⑨课堂小结

依据以上实验总结:酶的作用条件—温度比较温和

7课后练习

安排学生课后分组讨论、设计并相互修正“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案尝试提出类似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延伸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画出相应曲线

8板书设计

(2)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9教学反思

9.1教学设计需要全组教师的共同策划

由于实验课学生的活动及所需的时间非常难以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学生的活动和准确控制活动的时间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求极高要能充分预计到学生活动的各种可能方面而仅凭上课教师一人的经验往往是不能全面的需要集全组教师的集体经验方能周全

9.2课前对所有学生实验要亲自做一边

学生实验过程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的有所不同而针对这些不同的结果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方可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要做到这一点上课教师课前一定要对所要探究的实验一一亲自做一遍甚至做几遍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思考出应对措施

9.3周密设计教学程序以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这一点对于完成实验课教学任务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集全组教师的智慧从导课的选择至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中都作了极为详细的思考如本课的难点之一是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课前设计好的许多小问题极为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这一活动

9.4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由于学生的操作技能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探究的进程所以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需要努力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

《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 第五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的特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 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 方法和 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 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 这节课的三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 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五、 教学方法 1 ?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 ?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f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f 合作探究、精讲点 拨T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T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 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七、 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 针对性。 (二)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 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说课稿

《麻雀》说课稿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麻雀》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学习《麻雀》一课,是让学生在熟练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叙述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而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发出热爱生活,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爱护弱小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同时担负着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及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育方面: 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热爱幼小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发展方面: 1、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

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母爱的力量) 教学手段: 1、多媒体电脑,课文录音带,收音机,电视机 2、引疑、导析,读、思、画、议结合法 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电脑出示有关简介作者的资料,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图片、动画和课文片段,结合教学的需要,投影出示思考题、练习题及课文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画边思,并通过让学生自问自答,互问互答,小组、集体议论,引疑、导析,读、思、画、议结合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胆创新。 教学程序: 第一教时,在简介作者后,放手让学生按“预习”的提示和课后思考题2的要求,读课文,想画面,并通过议论,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的角色及每个角色的特点,了解课文的段落及事情发展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然后以课后练习题3的填空题为重点,让学生读、思、画、议,体会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的弱小写具体的,进而引导学生熟读、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分散和突破教学的难点。 第二教时,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怎样把老麻雀与猎狗搏斗的经过写具体,真实地表达“亲子”“母爱”是无与伦比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先小结第一段并过度: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烈风吹到地上,一只猎狗慢慢地走近,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正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老麻雀怎样出现的,怎样跟庞大的猎狗搏斗的呢?以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让学生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思考上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按习题2(投影出示:找出课文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要求和例子,边读,边画,边思,并反复读有关的句子,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

优质课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宗健康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一、教材分析 “酶的特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结合初中学习的人体内消化酶知识,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还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特别是细节问题:如底物的选择、指示剂的运用等,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路 酶的特性这一节的教学,是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酶的催化作用做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贴近,实验性强,所以本节课内容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亲历”。通过钻研教材,我挖掘了较多的探究内容,对于酶的专一性,课本是以呈现的方式给出,为了使学生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我设计了专一性探究实验。 我的设计思想就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实现

《雪梅》说课稿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雪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雪梅》。 一、说教材: 《雪梅》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巧借梅雪争春来表明梅花和雪花都各有不同的特色,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培养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的能力,体会古诗表达 的思想感情及哲理。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想象诗句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和品析诗句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合作,从中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诗人卢钺写的《雪梅》,卢钺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2.了解诗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初春,梅花开放,作者与友人赏玩之时。 (二)学习古诗《雪梅》 1、读课题,理解课题《雪梅》的意思。 雪和梅争相报春。 2、师范读,指名学生读,齐读第一二句诗。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放下。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诗句意思: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具有早春的特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因为很难评议梅和雪的高下。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①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②逊:不及,比不上。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诗句意思: 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缕清香。5、观察插图,体会取长补短的道理。 (1)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2)学生讨论后,回答:体会取长补短的道理。 (三)总结 《雪梅》这首诗巧借梅雪争春来表明梅花和雪花都各有不同的特色。从而反映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雪梅》, 2、描写雪和梅花的古诗非常多,找几首来读读背背。 六、板书设计: 《雪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这篇课文与抒写乡情和友情的两首古诗,表达师生关爱之情的《难忘的八个字》,童话《泥姑娘》,表达大作家高尔基与小男孩平等之情的《小摄影师》一起,组成了本单元“感悟真情”的学习内容。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走进一个“人间处处真情在”的生活磁场,要让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浸泡在浓郁的真情中,使他们在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受到精神的熏染,从而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一腔真挚的情。 真情,是一种自然生命的洋溢,真情从不解释,从不喧哗,爱的精灵只在心里歌唱。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计划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下面主要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②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3.教学重、难点 文美是本文给我们最主要的感受,因此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通过重点词语体会意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①读与想象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引领学生通过文字向画面,抓住词语理解文章。解决教学重点。 ②读与品味语言结合法;词语的理解仍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文本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Unit 1 My Classroom》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1 My Classroom 的Part A部分。我主要从: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媒体及资源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 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Uint1 My Classroom Part A 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围绕教室这一主题开展,在Let’s lean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能用英语介绍教室里的的物品,在Let’s do部分主要是是学生能用简单的句 子描述在教室里的一些动作。 (二)学情分析 1、本课堂教学的设计主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 准的精神,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生活经验和 提高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开展形式多样 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共同合作与交流,帮 助学生在任务性的教学途径下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 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 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只要是他们感兴趣 的,他们就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但一旦遇到他 们觉得不太有趣的内容就打退堂鼓了,稍复杂的作业也没能完成,个别学生 还开小差。英语学得好还是不好,跟他们的学习兴趣有莫大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 classroom ,window ,picture ,board ,light. (2)能力目标:能听懂会说: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过更好的身边的同学朋友进行 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有关教室设施的单词 classroom ,window ,picture ,board ,light的听、说、读、写,及What’s in the classroom?这一句型的学习,。

高中生物-酶的特性说课教案(新)

酶的特性说课教案 一、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能说出酶的概念、酶的本质、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并能分析应用。 2、能力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网络探究,让学生体验酶发现的艰辛,让学生关注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应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说课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后面学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1)教材的编排特点:本章节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新教材将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实验编排在教材正文内容之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而在影响酶活性的探究性课题中也布置了不少讨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再次,本章节的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教学重点: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影响; (3)教学难点:对照性实验设计中的几个主要原则。 (三)说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细胞知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化学催化剂有感性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1) 课前探究感性认识 收集有关酶的发现历程资料;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应用;了解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贴近生活激趣导入:课前让同学们找寻生活中与酶有关的产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各小组派代表将所找到的物品展示及介绍) 3)设计实验探索问题 (1)如何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给予以下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实验设计 可溶性淀粉、过氧化氢、NaOH (5%)、Hcl (5%)、碘液、α-淀粉酶(最适温度50℃—75℃)、过氧化氢酶(新鲜鸡肝)、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说课稿大全(四年级上册) 目录 1.《观潮》2 2.《雅鲁藏布大峡谷》(无) 6 3.《鸟的天堂》 6 4.《火烧云》11 5.古诗两首(无)16 6.爬山虎的脚16 7.蟋蟀的住宅19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24 9.巨人的花园24 10.幸福是什么 28 11.《去年的树》31 13《白鹅》 35 14.《白公鹅》(缺)38 15.《猫》38 16《母鸡》(缺)45 17.《长城》45 18.颐和园48 19《秦兵马俑》55 20《古诗二首》60 21.搭石67

22.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71 23. 《卡罗纳》75 24.《给予是快乐的》77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81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85 27. 《乌塔》91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95 30.《电脑住宅》99 1.《观潮》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酶的特性》说课稿

《酶的特性》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酶的特性》。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内容: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酶的特性》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以后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以及理解复杂的实验设计步骤奠定基础。此外,有关酶的知识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多以图表、实验设计的题型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它是整个模块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试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在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指导学生确定合适的实验方案;另外,本节教材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科学方法。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可行。 三、说教法 遵循启发探究性原则,综合化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 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接下来,我将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节课“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在此可以给学生具体的数字,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但是,酶的催化效率要比FeCl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在酶的专一性学习过程中,通过举实例和比喻的方法告诉同学们: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反应。脲酶除了催化尿素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也不起作用),就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 课稿全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组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6爬山虎的脚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巨人的花园 10*幸福是什么 11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白鹅 14*白公鹅 15猫 16*母鸡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长城 18颐和园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21搭石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1、《观潮》说课稿 一、 《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课文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通过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

《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酶的作用和本质》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选自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酶的作用和本质》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篇《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 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 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 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逐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 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 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 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同时我还采用了“朗读法”,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 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 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 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并引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

酶的特性教案(公开课)

酶的特性(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2)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酶高效性意义:保证了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使能量供应稳定。 10min 酶具 专一性师:请同学们看资料3和4,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酶具有专一性。 总结:很好。“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促进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物质。” 结论:酶在催化反应中不是通用的,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所以说酶具有专一性。 师:钥匙......(如果一把钥匙能开很多扇门,势必会造成社会混乱。那么通过刚才的例子分析,我们知道酶在生物体中的细胞也需要具有专一性,才能使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10min 温度对酶 活性的影 响。 小结: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师:通过化学的学习呢,我们知道了许多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或者强碱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酶起催化作用需要怎样的条件呢?(出示洗衣粉背面 的说明)用温水浸泡后洗涤效果更佳。大家看它为什么要“强调使用温水 30-40℃效果最佳,切勿用60℃以上的热水”这里边有什么原因吗? 生:..... 师:要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先知道,酶活性的概念,它就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其实在这里主要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问题。通过资料,请根据 所学知识作出假设。 生:酶的活性可能受温度的影响。 师:如何检验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生: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师:大家说的很对。那我们又怎么样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怎样才能使你的假设变成事实?假如我们提供过氧化氢溶液和淀粉溶液,你会选择那一种作为实验 材料? 生:选淀粉溶液 师:对!我们应该选择淀粉溶液做为材料,因为过氧化氢受温度影响也会分解,从而影响我们的实验。那如果选用淀粉溶液,那我们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 量分别是什么?怎样观察和检测因变量? 生: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的活性。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淀粉的减少量和麦芽糖的生成量? 师:那具体的这么检测呢?

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幸福是什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的主题是“中外童话”,本组学习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魅力。《幸福是什么》是第二篇童话,这篇童话主要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二、说教法学法 因为《幸福是什么》是本组的第二篇童话,前面已学习了讲读课文《巨人的花园》,学生对童话的语言和表达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迁移运用上一课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抓重点事例、重点句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探究幸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自能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生字、词语,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三个青年认识幸福的句子和智慧女儿的话,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幸福的真正含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幸福

观。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主动探究、品词析句、展示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调查、搜集别人对幸福的看法。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五大环节: (一)歌声导入,揭示课题 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我感到真幸福!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请全班同学站起来,我们来唱《幸福拍手歌》。(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幸福是什么)你们是怎样理解“幸福”的呢? 学生发言说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师:对于幸福,大家都说出了各自的理解,你们所说的幸福是不是真正的幸福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说课稿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说课稿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1说课稿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说课人:林玲玲毕业院校:泉州师范学院专业:生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二〇一*年六月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它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5月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第五章第一节。接下来我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节内容有初中生物学作为基础,与化学也有一定的渗透和联系,因此应做好旧知识的调动和学科之间知识的迁移。这即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代谢作用做好铺垫,本章节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主要内容本章节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问题式探究模式,以问题为纽带。本节从开头就创设了“问题探讨”的情境--200多年前斯帕兰札尼有关探究鹰消化食物原理的著名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明确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酶起了重要作用;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述,而是引导学生对有关前人的认识科学家对酶的认识过程的一系列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又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这使得学生基于问题解决构建知识、发展智力、提高

能力。本教材的编制合理,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3、教学目标教育总是具有教育性的,随着生产、科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因此根据国家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我国素质教育要求把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a、细胞代谢的概念。b、酶的作用和本质。c、酶的特性。d、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b、介绍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理解掌握设计对照试验的原则; c、让学生理解欣欣向荣的生命体所需的能量,需要复杂的化学反应。(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不畏艰辛,追求真理的态度,树立坚韧的人生态度;b、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运用在确定了教学任务,具备了相应教学内容之后,教法选择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坚持启发探究性原则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讨论、谈话、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2、学法指导根据不同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具体学法;通过指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形象记忆、教给学生记忆方法。三、说教学设计本节课主要是围绕酶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说课稿 教材简析:“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盘古开天地》这篇充满想象的神话故事,它是人教课标实验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与第六组的专题“壮丽的祖国山河”共同构成了本册教材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则神话故事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要求了解其神话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操。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学习水平处于二级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形象思维,模仿能力强、有较强的表演欲望,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其运动能力、性格爱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的练习,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三年级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所以本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着落实年级目标,夯实写字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展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我依据课程标准,针对以上教材及学情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宇宙、黑暗”等词语。(主要在第一课时完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和创造精神。 4、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创造”,体会创造精神。 教师教法:正确的教材处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依据新课标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说课稿

4.《繁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繁星》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繁星时的不同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爱星天的真情实感。课文虽然只有400个字左右,却有极丰富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好材料。(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生字 2.理解新词 3.了解作者三次看繁星的不同 4.情景及感受。 能力目标:5.通过观察、自读、精思、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和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情感目标:6.抓住作者丰富的联想 7.体会他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8.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

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二)学法 4.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5.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6.探究学习法 课堂教学中,我还设计了探究学习的内容。目的想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引发他们丰富的联想。课文结束时设计了一个长作业,想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来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以达到熏陶感染的审美效果。 三、教学设计 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体现为以下三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

9.《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暮江吟》是一首与众不同的优美的写景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轻松愉快;《题西林壁》是一首写景哲理诗,表达出观察角度不同则领悟不同的道理;《雪梅》是一首简单有趣的写景诗,表现了雪、梅的灵动生趣和各有长短的哲理。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是教学重点。 2.领会其中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想必大家都读过唐诗三百首,也认识了许多老朋友,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也遇到了两位老朋友,白居易和苏轼,大家先来回想一下,我们读过他们的什么诗句?白居易的有?(离离原上草、卖炭翁、忆江南等)苏轼的诗句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水光潋滟晴方好等)今天这两位老朋友带了一个新朋友过来,他们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诗人简介) (二)疏通字词,读通古诗。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自由练读。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重点交流的几个字:吟,峰,缘,降,输等。 3.齐读古诗,感受韵律。

(三)自主探究,学习感悟。 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课件展示任务) 1.这三首诗都属于什么类型的诗?他们都是先描写景物,这种被称为写景诗,然后借景物阐述道理,这也被称为说理诗。 2.学习《暮江吟》我们就先跟着我们的老朋友白居易去看看,他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齐读《暮江吟》) (1)解释诗题。(引导为主)你从“暮江吟”这个题目中能知道什么?(指名答)暮是指什么(启发回答,傍晚)很好,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是哪里?(江边)很棒了,吟是指什么?(课文注释)所以连起来这就是诗人白居易(生答)傍晚在江边做的诗,那么内容会是什么?傍晚在江边看到的景色。 (2)理解诗意。(告诉方法,引导自学) ①同学们通过诗题就知道了诗的内容了,太棒了,谁能告诉我诗人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指名回答,学生互相补充纠正) 明确: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的青绿色)、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②同学们描述的都很漂亮,我们在翻译诗句意思的时候一定要跟诗句结合起来,不能增加诗中没有的内容,也不能删减诗中原有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谁能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答,课件展示) ③白居易在诗中这么描绘,是不是真实的呢?有同学说真实,因为真的见到过这样的景象,也有同学表示不理解,很棒,学贵质疑,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说说我们的老朋友写的准不准确?(课件展示) (3)分析诗歌。(引导提示) ①引导背诵。合上课本,我们现在跟着白居易一起,我们在傍晚的时候来到了江边,首先看到了什么?用诗句回答(一道残阳铺水中),我们往下看江面,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场面让我们留恋了一会,太阳下去了,夜晚到来了,我们欣赏着风光,觉得这夜晚怎么样?(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的夜晚,露水晶莹像珍珠,月儿弯弯像弓,诗人脱口而出(露似真珠月似弓)。 ②修辞手法。大家看到这些景色的时候,仿佛就是白居易了,已经能够把诗背下来了,真棒。现在这首诗就是你们作的了,你们在这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谁能给老师讲一讲?(比喻)将什么比作了什么?(露珠比作了珍珠,月亮比作弯弓)(课件展示)农历的九月初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