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 王方成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而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对现有建筑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抗震鉴定是指对现有建筑结构进行一系列针对地震的测试、计算和评估,并判断其在发生地震时的抗震性能。
一般来说,抗震鉴定可以包括对建筑物的构件和整体结构进行动力学测试、振动台试验、地震模拟分析等。
通过这些鉴定方法可以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了解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耗能能力等。
在抗震鉴定的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需要进行结构的加固设计。
加固设计是指针对现有结构的抗震鉴定结果,对结构进行改造和加固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加固设计的具体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钢结构的加固和混凝土结构的加固等。
加固设计主要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几何形状、增加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及引入一些阻尼装置等方法,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更好地抵抗破坏。
在进行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的材料和构造特点:不同类型的结构材料和结构构造对地震的响应和抗震性能有不同的影响,需要针对具体的材料和构造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2. 地震设计参数的选取:在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时,需要选取合适的地震设计参数,以保证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3. 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通过对结构的动力学测试和分析,可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并确定结构的抗震需求水平。
4. 加固设计方案的确定:在进行加固设计时,需要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结合结构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加固设计方案。
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设计出合适的加固方案,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摘要: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是保证现有建筑物继续使用的重要保证。
许多早期的旧建筑物失修,并且没有抗震能力。
遇到强烈地震后,会造成严重损害。
个人财产损失巨大。
本文将通过对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评估和加固设计方法进行分类,以科学评估抗震性能,加强建筑设计,有效提高现有建筑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可靠性鉴定;抗震能力鉴定;加固设计;设计方法引言地震是影响人类生存的最大自然灾害之一。
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因此,加强建筑结构的地震识别和加固设计是建筑行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现有建筑进行鉴定的情况、鉴定步骤、鉴定方法1.1有下列情况时必须对现有建筑进行鉴定(1)对现有建筑物进行结构可靠性评估或抗震能力评估时;(2)对现有建筑物进行大修时;(3)现有建筑物的功能,层次或扩建改变时;(4)现有建筑物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寿命并继续使用;(5)灾后建设;(6)对现有建筑物质量存在疑虑或争议。
1.2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鉴定步骤(1)收集与现有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竣工图)等有关的原始工程材料。
(2)对建筑现状进行现场实地调查,审查其与施工图,施工质量,平时使用状况等原始数据的符合情况。
(3)对现有建筑基础基础,主体,主要结构构件进行实际试验或抽样试验。
(4)根据“工业建筑物可靠性评估标准”GB50144和“民用建筑物可靠性评估标准”GB50292进行可靠性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5)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后,进行抗震鉴定,并按照“建筑地震评估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形成鉴定报告。
1.3抗震能力鉴定鉴定方法根据“建筑地震评估标准”GB50023规定:使用筛选法将抗震鉴定分为两个层次的鉴定。
第一级评估是根据GB50023“建筑地震评估标准”3.0.4的要求,对建筑物的宏观控制对象和结构标识进行综合评估;二级鉴定应基于目前的结构抗震规范。
检查是主导,并结合结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既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分析

既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的部分建筑不仅抗风险能力差,而且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其在地震来临时难以起到保护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需要对已经完工的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切实提高既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证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在抗震鉴定方面的基本概述,探究了加固设计的主要措施,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既有建筑;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加固分析引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速推进,虽然城市中各类建筑在不断增多,但是部分老旧建筑还在投入使用中。
这些老建筑在当时大多并未进行抗震加固设计,甚至部分建筑还隐藏着极大的安全质量隐患,类似于墙体沉降、裂缝等情况屡见不鲜,如果发生重大的地震灾害,这些建筑无法发挥起有效的防护作用。
因此,对既有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鉴定,并对鉴定不合格的房屋展开抗震加固设计,才能使得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抗震鉴定的内容与方法1.1内容第一,要找到建筑的原始建筑资料,通过对建筑现状数据比对,调查沟通水平,施工质量和维修状况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找出建筑缺少的抗震措施;第二,弄清楚建筑的结构体系和主要构件的完损性情况,通过调查建筑的改造计划历史,分析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情况;第三,调查分析建筑的原有荷载和作用,审核建筑是否发生倾斜等变形情况,以及墙体是否出现缝隙,和周围环境对主要构件的腐蚀情况;第四,检查建筑各构件的布置情况,确定他们的强度等级,还要确定建筑承重墙体的强度情况,以及混凝土构件的碳化程度和钢筋的腐蚀程度和楼层之间的厚度情况;第五,调查分析地基的基础现状,做出科学的抗震分析报告;第六,对建筑改造方案做出整体的抗震性能测试,根据建筑抗震现状做出合理的评价;第七,根据建筑改造方案的抗震性能报告,提供科学的加固设计指导建议。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结构抗震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结构抗震问题更加突出。
对于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愈发迫切。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初步探讨,从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是指对现有建筑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可靠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对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构材料的物理性能和施工质量的评估,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判断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鉴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
要全面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年代、结构形式、使用状况等。
需要对建筑结构的荷载情况进行评估,包括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还需要对结构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评估,包括混凝土、钢筋等主要构件的材料性能以及施工质量的评估。
需要进行地震动力学分析,确定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基本信息和荷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加固设计。
定量评估则是通过数值模拟和分析,对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等级,并为后续的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鉴定时,还需要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等级的划分。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等级一般包括了5个等级,分别是A级、B级、C级、D级和E级。
A级表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能够满足地震设计要求;B级表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固设计;C级表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加固设计;D级表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很差,需要进行大幅度的加固设计;E级表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极差,需要进行全面的加固设计或者重建。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数量不断增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我国地震多发,因而建筑的抗震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或其他原因,一些建筑可能无法满足当前抗震要求,需要进行加固设计。
本文将重点探讨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概念和方法抗震鉴定是指对已建成的建筑结构进行抗震性能鉴定,以确定其抗震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经济、可行的抗震加固方案。
抗震鉴定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基于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简单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小于18m,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石结构等情况下。
定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筑结构形式、布局和构造的合理性: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结构布局应为稳定和合理的结构形式和结构布局,可以减少地震荷载对建筑的影响。
(2)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价:定性分析需要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包括分析建筑的周期、曲率半径、残余变形等。
(3)结构材料的使用:结构材料的质量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材料强度等级要求,使用新材料的强度可通过统一的试验获得。
(4)结构的施工品质:评估结构施工品质的好坏,如是否符合施工规范、材料质量是否合格等。
定量分析是将结构力学理论、地震波作用原理、动力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应用到鉴定中,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构抗震性能数据。
定量分析主要适用于高层建筑和重要公共设施建筑的鉴定工作中。
定量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震力的计算:在根据地震条件进行模拟计算时,需要对建筑物进行详细的三维建模,并进行地震波的输入和计算。
(2)结构的动态分析: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通过运用结构动力学理论,计算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的地震力,且考虑结构的固有周期和频率特征等。
(3)结构力学性能评估:通过分析结构的性能,计算出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下的位移和加速度等参数,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如果无法满足规定要求,则需要通过加固设计升级结构抗震性能。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摘要】本文探讨了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的初步研究。
在引言部分中,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讨论了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方法和加固设计方法,并阐述了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面临的挑战。
最后对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结论部分总结了现有研究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为未来的结构设计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加固设计、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抗震鉴定方法、加固设计方法、重要性、挑战、方法探讨、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对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我国地震频繁,建筑结构抗震问题备受关注。
许多旧建筑存在抗震性能较差的情况,需要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
如何对这些现有建筑进行抗震评估,确定其抗震性能,制定相应的加固方案,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提升我国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提供参考,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和安全,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探索如何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生命安全。
通过深入分析现有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总结经验,归纳规律,为今后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
通过对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的挑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克服困难,提高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灾害防范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提高抗灾能力和减少灾害损失作出贡献。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建筑安全的关注,结构设计对于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行业中的热点问题。
抗震设防是指为了在地震发生时降低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针对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来看一下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方法。
抗震鉴定是指对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和检测,以确定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破坏形式。
抗震鉴定通常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察和试验、力学分析、抗震性能评价及报告编制等步骤。
资料收集是鉴定工作的基础,需要获取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纸、设计文件、监理记录、设备安装图纸和施工质量资料等文件资料。
现场勘察和试验是为了了解建筑结构的实际状况,包括其材料性能、结构构件的损坏情况、墙体、柱子和梁的裂缝情况等。
通过力学分析,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确定其内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最终,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可以评价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加固设计的建议。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现有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
加固设计是指在抗震鉴定的基础上,对现有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设计,提高其抗震能力。
加固设计通常包括结构加固材料的选择、加固方案的确定、工程施工和验收等步骤。
结构加固材料的选择是加固设计的关键,通常包括碳纤维布、钢板、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等材料。
加固方案的确定则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结合抗震鉴定的结果,考虑结构构件的受力情况、变形情况、材料性能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加固方案。
工程施工是加固设计的实施过程,需要遵循相关规范标准和施工工艺,确保加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最终,加固工程的验收需要对加固后的建筑结构进行检测,确认其抗震能力得到提高。
结构设计对于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抗震鉴定,可以了解建筑结构的实际状况,评价其抗震性能,为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随着人们对建筑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成为了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主要是为了评估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确定其安全等级及加固需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之前,需要先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建筑施工图纸、结构计算书、验收记录等。
根据这些资料,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2. 现场检测: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检测。
主要包括手摇震源、地震波传播路径和地震波受力情况的测量,以及建筑物的振动测试等。
3. 清点结构构件:根据建筑施工图纸等资料,清点建筑结构的构件种类和数量。
4. 结构分析:根据现场检测和构件清点结果,进行建筑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结构参数计算和抗震能力评估等。
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破坏形式。
5. 编制鉴定报告: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编制鉴定报告。
鉴定报告主要包括建筑物抗震等级、破坏形式、结构问题和建议加固方案等。
1. 制定加固方案:根据建筑物的抗震鉴定结果,制定加固方案。
方案应考虑加固的结构部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加固材料和工艺等因素。
2. 设计计算:进行加固方案的设计计算。
主要包括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和位移计算等。
根据这些计算结果,确定加固结构所需的加固材料和加固方式。
3. 施工工艺:制定施工方案。
按照加固方案和设计计算结果,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和方法,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 实施加固:实施加固作业。
加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建筑结构和其它设施,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三、总结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环节,能够提高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结构的特点以及当地的地质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方案,确保操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王方成发表时间:2019-07-18T15:12:42.35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王方成[导读] 地震灾害是人们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当前,有很多老旧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结构抗震性能不佳,筑博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地震灾害是人们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当前,有很多老旧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结构抗震性能不佳,一旦发生强烈地震会造成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
本文主要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与加固设计进行分析,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可靠性鉴定;抗震能力鉴定;加固设计;设计方法前言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毁灭性、难预测等特征,早期我国一些建筑普遍存在抗震能力弱、功能单一的问题,如何提高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判定是否对现有建筑进行鉴定时,有以下情况需要鉴定:(1)需要对现有建筑进行结构可靠性鉴定或抗震能力鉴定时;(2)对现有建筑物需进行大修时;(3)对现有建筑改变使用功能、加层或扩建时;(4)对现有建筑已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仍要继续使用时;(5)灾后建筑;(6)对现有建筑的工程质量有怀疑或争议时。
对建筑的抗震能力鉴定步骤:(1)搜集现有建筑的岩土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等工程相关原始资料;(2)现场实地踏勘建筑物现状,复核其与施工图等原始资料吻合情况、施工质量和平时使用状况;(3)对现有建筑地基基础、主体、主要结构构件等进行实测或取样化验;(4)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 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先进行可靠性鉴定并形成鉴定报告;(5)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再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的有关规定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并形成鉴定报告。
一、抗震能力鉴定鉴定方法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的规定:抗震能力鉴定采用筛选法分两级鉴定。
第一级鉴定是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第 3.0.4 条要求为宏观控制对象和以建筑的构造鉴定为主两者进行综合评判;第二级鉴定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进行结构抗震验算为主并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判。
A 类(后续的合理使用年限 30 年)抗震鉴定方法:首先按照第一级鉴定的各项内容及要求进行评定,如果符合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
否则,要进行第二级鉴定。
B 类(后续的合理使用年限 40 年)抗震鉴定方法: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检查原结构抗震措施,再利用结构软件复核其整体抗震能力,然后做出判断。
当抗震措施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而整体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又相对较高时可通过抗震影响系数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当抗震措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时,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大于或等于计算值的 95%、次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大于或等于计算值的90%时可不进行加固处理。
二、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步骤分析(一)搜集建筑结构原始资料当对现有建筑结构进行抗震鉴定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建筑结构的相关原始资料,内容主要包含建筑结构的施工设计方案、施工记录、勘验报告和工程验收报告等,通过这些资料可大致了解建筑物整体的情况,便于开展进一步工作,对于材料确实不全的应当进行相应的实测补充。
(二)实勘建筑结构的现状有些建筑物因为年代久远或其他问题,原始资料缺失较多或记录不全,并且因为监管问题可能存在实物与资料情况不符等情况,因此需要实地勘验建筑结构的现状,不能纸上谈兵,否则将直接影响抗震测试的精确度,鉴定人员需要了解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维护情况,注意相关的非抗震质量问题。
(三)综合分析抗震性能通过原始资料整理与实地勘察之后,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抗震承载力等因素,运用相应的方法对建筑结构的特点、布置、构造等进行鉴定,通过参照有关的抗震能力分析模型,估算建筑结构的实际抗震能力。
(四)产生相关鉴定结论在对现有建筑的宏观控制并对其抗震能力综合判定的基础上,整理出符合建筑结构实际情况的鉴定结论,不符合抗震性能指标要求的部分提出加固和维修建议,保证通过改造之后现有建筑能够符合抗震要求,达到使用目的。
三、现有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目标对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是有效提升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固设计内容直接影响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对建筑结构的加固争取能够在突发性地震来临时起到适时的保护作用,降低地震给人民带来人身和财产损失。
加固设计应当依据抗震鉴定结果为依据,以现行的规范、规程为标准,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固设计,达到“小震不坏、中震能修、大震不倒”的设计目标。
四、现有建筑上部结构加固设计主要方法及适用范围现有建筑上部结构加固方法分为:直接加固法、间接加固法。
(一)直接加固法直接加固法是在结构构件表面(剥除粉刷层)清理干净后直接进行加固,加固直观、明了,一般分以下六种加固方法: 1.加大截面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是将原结构构件几何尺寸加大,所用材料与原结构相同,这样就可以保证后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可靠粘接,融为一体。
断面加大以后,构件刚度显著增大,承载力能力加大。
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上有条件增大构件截面的梁、板、柱、墙等结构构件。
2.外包钢(钢筋、钢筋网片)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是采用型钢对原结构构件进行包裹以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外包钢形成稳固的钢构套,此加固法按是否采用混凝土包裹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
该方法适用于使用上允许增大构件截面尺寸的情况,适合柱、梁、墙等构件加固。
3.预应力加固法预应力加固通过对原结构构件预先施加应力间接达到对结构构件加固的一种方法,产生预应力体所用材料均为抗拉、抗压强度高的高强材料,该加固方法能够纠正被加固结构构件截面应力超前,有效减小原结构构件裂缝宽度和挠度,显著提高构件承载力等优点。
适用于梁、柱、杆件等构件,此加固方法对使用环境温度高于 60℃及原构件所用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情况。
4.辅助结构加固法辅助结构加固法是一种在原构件外重新制作若干个简单或复杂的构架来分担原构件荷载,形成一个与原构件组合在一起的新的组合结构达到两者共同工作。
辅助结构加固法适合于较大的空间施工,二次构件制做应力求简单、自重较轻、对原构件损伤小。
适合于梁、柱、钢架、支撑等,但必须对后加构件做好安全防护、防腐、防火等工作。
5.外部粘钢加固法外粘钢加固法是用胶合材料把加工好的钢板按计算要求粘贴在原构件混凝土表面上。
该方法施工操作简单、灵活,是一种目前普遍采用的加固方法。
适用于对构件断面要求增加不大的梁、板、墙等构件。
但当使用环境温度大于 60℃、强酸、强碱、相对湿度大于 70%的环境绝对不能采用。
6.碳纤维布加固法是将碳纤维片材用胶合材料粘贴于混凝土构件表面。
碳纤维布仅承受拉应力。
碳纤维布布置方式:在进行梁受弯加固时,碳纤维布应布置在梁的支座顶面、底面受拉区;梁受剪加固时,碳纤维布应采用 U 形箍加纵向压条或封闭箍的方式粘贴;对柱进行受剪承载力加固时应将碳纤维布沿柱轴向环向螺旋缠绕粘贴并封闭。
采用碳纤维片材加固前必须对原结构构件卸载;原构件混凝土的实际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应低于1.5MPa;被加固构件的使用环境及防火要求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要求。
(二)间接加固间接加固法是通过在原构件外加设构件用以改变原结构的受力状态,改变原结构的传力途径,从而间接的达到加固改造目的,一般常采用的方法有:1.增设构件法增设构件法顾名思义是在原结构的构件与构件间增设一个新的构件,新旧构件共同工作。
以分担作用在原构件上的荷载,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单层工业厂房或排架结构、厂区输送装置等。
2.增设支点法增设支点法是在被加固结构的梁、板、柱上新增设若干支点(支座),达到增加跨数,减小跨长,增大了梁柱的线刚度的目的,从而间接的提高了原构件承载力。
支点按是否变形分为刚性支点和弹性支点。
刚性支点法支点的变形相对被加固梁的挠度而言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弹性支点是以受弯或桁架构件来间接传递荷载,此时,支点的变形不能忽略。
增设支点法适用于房屋净空不受限制的大跨度梁、板或高度较高的柱的加固。
3.增加结构整体性加固法增加结构整体性加固法是通过增设支撑使多个构件形成空间整体,共同工作。
从而大大降低构件破坏的概率,因此在不需要加固原结构当中任何一个构件的情况下达到了加固的目的。
4.改变刚度比值加固法在房屋结构中,改变构件的刚度比值,调整原结构的内力分布,改善结构受力状况,也可以达到结构加固的目的,该方法多用于提高结构水平抗力。
五、结语通过本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和加固设计是相辅相成的,抗震性能鉴定是加固设计的依据,而加固设计则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保证。
对现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工作必须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开展鉴定加固工作,只有鉴定真实可靠,加固才能切中要害。
不同的结构体系、纷繁的受力构件要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如何找出一个经济的、安全的、可行的加固方法仍然是一个不断求索创新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具体的加固过程中注重将抗震鉴定和加固手段科学结合,更好的提高现有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才能更好的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1]杨立军,陆守明,孙晋.某中学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鉴定及加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7~80.[2]赵丹丹,郝霖霏,郗皎如.中日抗震鉴定可靠性及加固有效性探讨——为什么专家鉴定加固后的建筑会在 3·11 大地震中损毁[J].结构工程师,2015(2):39~47.[3]张树生,尹鹏,罗云龙.上部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组成的竖向混合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J].工程建设,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