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现状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地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

地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

地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地膜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资,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地膜回收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导致地膜的乱堆乱倒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施地膜回收利用的方案势在必行。

二、实施目标1、全面推广地膜回收利用技术,使地膜得到集中储存、分类、清洗、加工和再利用;2、建立健全地膜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实现地膜回收利用从无序到有序和规范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3、提高地膜回收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和环保理念的践行。

三、实施措施1、加强政策宣传和立法,加大对地膜回收利用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2、组织专业的回收、运输和加工队伍,建立健全地膜回收利用网络,确保回收和加工流程中的环保和安全问题得到充分考虑;3、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督促其自觉参与地膜回收利用,采取奖惩措施,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地膜回收利用;4、建立地膜回收利用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地膜回收利用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严格把关地膜回收利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实施效果1、地膜回收利用技术已得到全面应用和推广,地膜得到了有效回收和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改善;2、建立健全地膜回收利用管理制度,规范了地膜回收利用的管理和运作流程,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果得到了大幅提高;3、地膜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农民积极参与,成为地膜回收利用的主力,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4、地膜回收利用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管和把关,地膜回收利用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得到了保障,增强了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综上所述,地膜回收利用的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化的、综合性的项目,需要实施者的全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只有紧密的协作和高效的执行,才能让这项工作得到圆满的成功。

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成因与对策

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成因与对策

2018 年第 3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236科研◎能源环保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积极推广覆膜生产模式,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地膜残留污染是现代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很多农民对地膜污染的认识不到位,在生产过程中将废弃的地膜随意丢弃在土地上,导致土壤中残留的地膜数量越来越多,土壤的负荷越来越重。

本文对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地膜污染问题的防治水平。

1 农田地膜残留的现状和危害覆膜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近年来,昭通市覆膜栽培面积常年保持在3500万公顷左右,地膜栽培对于农作物生长有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昭通市每年的农膜残留量约为15万公顷左右,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为每公顷4.68kg ,受污染田减产11%左右,发病指数提高1.3~2.5左右。

其中废旧地膜残留量最高的种植区域为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种植区域。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本地的地膜使用量越来越大,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每年以10%的增长速度增长,由地膜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逐年加重。

1.1 农田地膜残留的危害1.1.1 对土壤造成污染。

很多农用塑料薄膜的材质都是聚烯烃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较长,能达到200~400年,而且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导致土壤中的白色垃圾越来越多,对土壤造成危害,各种农田地膜碎片也切断了土壤孔隙的连续性,使得土壤的透气性下降,地下水无法上升被作物利用,土壤的抗旱能力明显下降,而且还会引起次生盐渍化现象,导致土壤板结和肥力下降,极大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1.1.2 农田地膜残留对农作物的危害。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地膜的使用量巨大,残留量也大,各种残膜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极大,比如由于残膜阻碍了种子发芽,造成缺苗断垄,或者植物的根茎弯曲生长,对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造成极大影响,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

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工作,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恢复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按区、市有关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X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按照“政府扶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健全网点保回收,激励企业保加工,行政监管保捡拾”的工作机制,形成农户积极捡拾、回收点应收尽收、企业收购加工的农用残膜回收利用体系,推动残膜变废为宝、变弃为用,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二、目标任务按区、市有关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完成不少于上年度覆膜面积90%以上的残膜回收任务,实现田间地头无裸露残膜,村庄、道路、林带无飘挂残膜,无随意焚烧、填埋等二次污染。

扶持建立残膜加工企业1家,建立残膜回收网点6个,残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X年全县实际覆膜面积7万亩,X年计划完成农用残膜回收面积6.3万亩,回收残膜630吨。

三、实施步骤(一)动员部署(3月25日前)。

对X年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分解工作任务。

采取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和讲解农用残膜污染的危害和回收再利用的好处,在全社会营造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的浓厚氛围。

(二)集中整治(3月26日一5月30日)。

各乡镇要结合旱作节水农业年度覆膜任务,制定具体的残膜回收工作方案,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各乡镇要以方便群众交售为前提,与残膜加工企业协作,动员有积极性的合作组织、经纪人在覆膜集中区域建立X定残膜回收网点;同时要培育和鼓励经纪人在各村流动回收残膜;二是乡、村两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动员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和广大群众,重点对田间地头、村庄周围、交通沿线、沟渠河道的农用残膜进行集中清理,严禁随意填埋和焚烧处理;三是回收网点和加工企业要按照残膜加工要求,对农户交售的残膜应收尽收,并建立农用残膜回收花名册,交售人要签名盖章,坚决杜绝代签和造假等行为发生;四是强化源头治理,政府统一招标采购使用厚度为0.010 —0.012毫米抗拉强度性能指标好的地膜,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10毫米、耐候期小于6 个月的农用地膜,降低残膜回收难度。

回收废旧地膜方案(2篇)

回收废旧地膜方案(2篇)

回收废旧地膜方案____年回收废旧地膜方案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发展的加快,地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用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膜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和水资源的使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合理有效地回收和处理废旧地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回收废旧地膜的必要性、回收废旧地膜的方法、回收废旧地膜的管理和政策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____年回收废旧地膜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回收废旧地膜的必要性1. 环境问题:废旧地膜的无序弃置会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稳定。

2. 资源浪费:地膜是一种耐用的农业用品,废旧地膜如果不回收利用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3. 经济效益:回收废旧地膜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节约成本,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回收废旧地膜的方法1. 加强收集:建立废旧地膜收集体系,通过设立回收站、回收点等方式收集废旧地膜,提高回收率。

2. 资源化利用:回收废旧地膜后,进行清洗、破碎、粉碎等处理,通过再加工成为新的地膜或其他农业用品。

3. 生物降解技术:研发生物降解地膜,通过微生物等自然因素降解废旧地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回收废旧地膜的管理与政策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回收废旧地膜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回收废旧地膜的程序和标准。

2. 政府扶持:加大对回收废旧地膜的宣传推广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回收废旧地膜的设施和技术研发。

3. 建立监管机制:建立回收废旧地膜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回收废旧地膜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四、____年回收废旧地膜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1. 制定回收计划:明确回收废旧地膜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回收地区和时间节点。

2. 建立收集体系:建立废旧地膜的收集体系,包括回收站、回收车辆等设施和人员的配备。

3. 研发再利用技术:加大对废旧地膜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包括清洗、破碎、粉碎等处理技术的改进和推广。

基层反映废弃农膜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基层反映废弃农膜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基层反映废弃农膜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基层反映废弃农膜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21年7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农用薄膜管理方法》,对农用薄膜的生产销售、回收利用、监督检查等方面进一步给出了指导看法。

为切实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疼惜农业生态环境,我市全力推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2021年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7.7%。

虽取得确定成效,但基层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发觉的一些新状况、新问题需高度关注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一)废弃农膜收售有“三低”。

一是标准农膜、可降解农膜使用占比低。

新标准农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而旧标准的农膜厚度是0.008毫米,旧标准1卷农膜可以铺3-4亩地,而新标准1卷农膜只能铺2亩地,市场上新标准农膜每亩成本达200元,约为一般塑料农膜的3倍。

且国内尚未出台针对可降解农膜的强制性统一标准,“伪降解”农膜充斥市场,可降解农膜价格在1600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伪降解”农膜价格仅为9800元/吨。

农户选择使用农膜种类的任凭性大,出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选择旧标准农膜或“伪降解”农膜。

二是部分回收站发挥效益低。

据调查,全市各乡镇基本只设有1个固定回收站,因农户居住分布状况不同,各乡镇回收站发挥效益也参差不齐,对于距离场镇较远的村社,废弃农膜交售所得不足以抵扣人工费和运输成本,打击了一些农户的乐观性。

以开州区为例,共设32个回收站,年回收量多的能达到20余吨,少的只有600公斤,其中年回收量小于1吨的有10个、占总数31%。

以合川区古楼镇为例,耕地面积达3万余亩,只有一个镇级农膜回收站,村级未建立回收站点,且镇级回收站为企业代为运营。

三是废弃农膜回收与垃圾分类结合度低。

因牵头单位不同,废弃农膜回收责任部门为农业部门和基层供销社,而垃圾分类和转运为城管部门,垃圾分类转运与废弃农膜回收节奏不全都,导致回收综合效用在实际工作中受到限制。

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调研报告(定稿)

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调研报告(定稿)

调研报告已基本定稿,请送董新光主任和调研组全体成员阅并提出修改意见。

李磊13/11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情况调研报告为从根本上解决农田地膜污染问题,确保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安排,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带队分别于4月中旬、7月上旬和10月下旬,在农作物春播、生长、秋收三个关键节点,深入伊犁州、博州、昌吉州和兵团第四、五、八师等单位进行深入调研。

调研涉及农业、环保、科技、发改、经信、质监、工商等多个部门和农民、种植大户、科研院所及地膜生产企业等多个单位,通过一年来对地膜使用全过程的跟踪调查,比较准确的摸清了农田地膜的使用、残留和污染情况,理清了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找到了治理污染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一、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现状(一)我区农田地膜覆盖面广使用量大一是农田地膜推动了种植业生产的不断创新。

我区农田地膜使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和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发生发展的,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由窄膜变宽膜、单层变双层,从沟植平铺到膜下滴灌,地膜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得到扩大,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

二是农田地膜使用效果明显。

农田地膜在充分发挥“保墒、增温、抑制杂草”作用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种植环节,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农业劳动力。

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水平和生产能力,粮食、棉花、油料三大主要作物单产30年间分别提高了180%、140%、135%,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粮食短缺的问题,成就了棉花在全国的领跑地位。

三是农田地膜发展迅速。

从早期的棉花,逐步发展到玉米、小麦、水稻、瓜菜等40多种农作物。

目前,我区地膜面积已达4700万亩(含兵团),地膜年使用量达15.94万吨,已成为我国地膜覆盖面积最大、用量最多的省区。

(二)农田地膜残留逐年增加,已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一是改变土壤结构。

农田残膜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削弱抗旱能力,引起次生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且肥力下降,阻碍土壤对农作物水分、养分供应。

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现状与防治_严昌荣

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现状与防治_严昌荣

第22卷第11期2006年11月农业工程学报T ransactio ns o f the CSAE V o l.22 No.11N o v. 2006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现状与防治严昌荣,梅旭荣※,何文清,郑盛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摘 要:农用地膜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已对中国农业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残留农用地膜也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进而影响到农业环境,通过对中国有关地膜残留研究文献的综述,对农用地膜的应用现状、残留地膜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残留地膜的危害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字:农用地膜;残留污染;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X 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06)11-0269-04严昌荣,梅旭荣,何文清,等.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现状与防治[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269-272.Y an Chang ro ng ,M ei Xur ong ,He W enqing ,et al.Pr esent situatio n of r esidue po llutio n of mulching plast ic film and contr olling measures [J ].T ransactio ns o f the CSA E ,2006,22(11):269-272.(in Chinese with Eng lish a bstr act )收稿日期:2005-02-20 修订日期:2006-08-07基金项目: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专项-“华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环境评价体系研究”资助;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污染农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资助作者简介:严昌荣,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旱作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阳市 20 0 4年 地 膜 用 量 为 2 0 , 膜 用 量 为 25 0t 0t棚 3 0 。 23 回 收 方 法 落 后 。 约 农 膜 回 收 率 . 制
11 影 响土壤 的物 理性 状 。 . 降低 土壤 肥力 大 量残 留 的农 用地 膜 在 土壤 中很难 被 自然 分 解 , 响 影
24 废 旧 菌 袋 污 染 问 题 日益 突 出 .
不 来 , 土壤 的物 理性 能得 不 到充 分发 挥 。 是地 膜 的残 留 使 二 会 使土 壤胶 体吸 附 能力 降低 , 些速效 性养 分 易流 失 。 是 有 三 残 留 农膜 抑 制 土壤 微 生 物 的活 动 , 使迟 效 性 养 分转 化 率降 低, 影响施 入 土壤 有机 肥 养分 的分解 和释 放 , 降低 肥效 。
随 着农 业 生产 水 平 的 提 高 , 用 残 膜在 农 业 生 产 中 的 农 作 用越 来越 大 . 进 了农 民增产 与 增收 。 随着用 量不 断 增 促 但
经 济效 益 , 膜 的生产 趋 于 薄型 化 , 地 致使 农 用 地膜 强 度 低 、 易破 碎 , 寿命 只有 4 5个 月 , 回收带 来 困难 。 ~ 给 22 农膜 数量 逐年递 增 。 . 污染 面扩 大 近 些年 , 保护 地 栽培技 术 在沈 阳 市农 村广 泛 推广 应用 .
资源 与 环境科 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1 0 0年 第 1 1期
农 用残 膜污 染现 状 及治 理措 施
李 团结 郑新 伟 陈晓 军 马 天博 张伟 贾乃峰 李 萍
( 宁 省 沈 阳 市 农 业 检测 中心 , 宁 沈 阳 1 0 3 ) 辽 辽 10 4
摘 要 通过 分析 农 用残膜 对农 田环 境和 农作 物产 生的危 害, 对农 用残 膜 污染现状 提 出治理 措施 。 针 关 键 词 农 用 残 膜 ; 害 ; 染 现 状 ; 理 措 施 危 污 治 中图分类 号 X5 2 9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1 ) 1 0 8 一 1 0 7 5 3 ( 0 0 1 - 2 2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 .and Fores.Sci.&Tech.2013,54 !! 鱼二 !! 宁夏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现状及解决对策 杨发,刘春光,田恩平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使农作物产量和效益成倍增长,但是留于土壤中的地膜残片易造成“白色污染”。对农用 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分析总结了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的方法以及清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加快农田残膜治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可降解地膜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当前采 用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污染控制技术、适期揭膜技术和以旧膜换新膜技术等是治理残膜污染的有效方法;依靠市场调节 作用和政府扶持,利用工程技术措施解决好回收和集聚打包等关键环节,提高再生利用的科技含量。 关键词:地膜覆盖栽培;残膜;污染;回收利用;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X71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4X(2013)06—0016—02 

Current Situation of Recycling and Reuse of Farmland Residual Fjlm in Ningxia and Countermeasures YANG Fa et a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Ningxia,Yinchuan,Ningxia 750001) Abstract The adoption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hivation technology could increase the crop yield and the benefit two times over but the plastic debris left in soil will cause”white pollution”.A detailed discussion is made on the environmental pol— lution brought about by agricultural film.Meanwhile the method for the recovery and reuse of the farmland residual film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cleaning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On the basis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speeding up of the farmland residual film manage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farm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the key for sustain— 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degradable mulching film is not applied universally,the technology of mechanized recovery of the residual film,the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the technology of stripping the film at appropriate time and the technology of substituting the old film with new film are the ef- fective approaches for plastic film pollution contro1.It should rely on market regulation and government support and the use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t the key links such as the recovery and the agglomeration package to im— 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of the recycling and reuse. Key words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Residual film;Pollution;Recycling and reuse;Countermeasures 

宁夏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农作物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以来,为解决山区粮食短缺问题、实现宁夏粮食“九连增”发 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地膜覆盖种植的作物种类逐渐增 多,覆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宁夏每年地膜覆盖种 植面积近33.3万hm ,各种农用地膜使用总基2.5万t,相 应产生的废旧地膜约2.0万t,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 效的回收利用技术,农田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13趋 突出。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显得非常迫切和重 要。宁夏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残膜回收利用问题,在充分借鉴 周边省区残膜回收与加工再利用技术方面好做法、好经验 的同时,探索确定适宜宁夏农田残膜回收与加工再利用技 术,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努力构建残膜回收利用的长 效运行机制,收到明显效果。 1 宁夏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地膜覆盖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减少农田土壤水分蒸发。 增温保墒,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主要 适用作物有玉米、瓜菜、马铃薯等稀植作物,近年来其应用 领域逐步向小麦等密植作物扩展。宁夏国土总面积6.40万 km ,现有耕地111.60万hm ,人均0.18 hm2o其中:中部干旱 带和南部山区面积4.52万km ,占全区总面积的70.6%,现 有耕地面积85.00万hm ,其中旱耕地65.50万hm ,占总耕 地面积的77.1%,旱作区人均耕地0.23 hm。。目前适宜发展 覆膜栽培的耕地面积有20.o0万hm2,重点种植玉米、马铃 薯等作物。按照自治区“十二五”旱作农业发展规划,至 2015年旱作区覆膜保墒面积达到16.70万hm ,其中玉米 覆膜种植全部实现全膜覆盖,面积达到10.00万hm 。 目前,宁夏利用地膜覆盖种植农作物总面积33.30万 hmz,引黄灌区重点以春季地膜瓜菜种植为主,中南部山区 旱作农业区主要推广秋季覆膜、早春覆膜、一膜两季、留膜 留茬越冬等覆膜保墒技术,种植玉米、马铃薯、瓜菜和向13 葵等。在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①农民投资困 难,旱作区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因此投入跟不上,投了地膜 就没钱投入化肥,投入总体不足;②覆膜机械缺乏,生产效 率低,特别是在抢墒覆膜播种方面尤为突出,覆膜时间紧, 机械制约因素突出;③覆膜面积逐年加大,由于缺乏有效的 残膜回收利用技术,农田残膜“白色污染”日趋严重。 

作者简介:gz发(1970一),男,宁夏彭阳人,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旱作 节水农业试验研究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3—05—05 54卷06期 杨发,等宁夏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现状及解决对策 17 2残膜污染概况 目前,地膜覆盖栽培在发挥抗旱保墒、提高地温、增产 增收效果的同时,由于其不容易腐烂,自然降解期比较长, 造成农田土壤残膜留田量逐年增加,“白色污染”也在逐年 加重。据统计,宁夏种植业生产每年需各类农膜约10.33万 t,每年产生的废旧农膜高达5.00万t以上,而目前废旧农 膜回收以人工捡拾为主,废旧农膜机械化回收率不到15%。 处理方法有:①就地处理。由于残膜回收大多采用的是人工 方式,回收不彻底,工作效率也不高。经调查,回收0.06 hmz 残膜需要1个人0.5 d时间,收集的地膜多就地堆积在田埂 或田间道路上,不再理睬。②焚烧处理。将人工捡拾来的废 旧农膜与杂草或秸秆在地头焚烧,不仅再次污染环境而且 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③回收利用。近年来,部分县(区) 已建起了废旧地膜或废旧塑料制品的回收点、加工点,当地 有部分农民将堆积在田埂或田间道路上的残留地膜捡拾后 卖到回收点。 农田残膜造成的危害:①残膜不仅破坏土壤的理化性 状,影响作物发芽、出苗,破坏农田生态体系,降低作物产 量,而且影响农机具作业质量。一般农民在耕种时将捡拾的 残膜随意丢弃于地头、水渠或林带里,既影响农村环境景 观,又造成“视觉污染”。②对牲畜造成危害。丢弃在地头、渠 沟和林带里的农田残膜与杂草缠绕在一起,牛羊误食后,残 膜会阻隔动物食道影响消化,轻者妨碍动物消化系统正常 消化,重者会导致牲畜死亡。③污染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地 膜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其中助剂会向土壤和水中腐化渗 透,主要成分是铅、镉及氯化物等有害金属元素,会通过土 壤富集于粮食、蔬菜及动物体中,人长期食用会导致疾病, 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3宁夏残膜的回收利用情况 3.1 残膜回收机的生产及保有量 目前,宁夏有2家制造残膜回收机的农机生产企业,均 生产与18~25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结构简单的小型搂耙 式残膜回收机。生产的残膜回收机除在宁夏销售外,还销 售到临近的甘肃、陕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年生产销售 1 000余台。宁夏全区残膜回收机的总保有量为600余台, 主要是区内2家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品,另有少量从新疆、甘 肃等地购入。 、 3.2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 据统计,目前宁夏在用的残膜回收机以环保部门购置、 免费发放给农民使用的居多。种植户使用残膜回收机的积 极性不高,大多数残膜回收机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效率,机 具年作业面积不足33.3 hm 。一般情况下,残膜回收机作业 2次,残膜回收率达到80%左右,残膜回收机的作业效率为 300 5O0 hm2/d,收费价格为400~500元/hm 。 3.3回收残膜的Jjn-r再利用 目前,宁夏使用搂耙式残膜回收机回收的残膜常和作 物根茬、杂草掺杂在一起,人工分拣效率低、强度大、成本 高,因此,大多数机械回收的残膜被丢弃在沟渠路边或焚 烧,造成二次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宁夏境内有2家可以以 回收的残膜为加工原料的塑料造粒企业,年加工残膜颗粒 约100 t(折合回收0.2万hm 残膜)。这2家残膜造粒企业 的生产能力为1.0~1.5 ,造粒企业存在严重的原料供应 不足的问题,回收残膜的价格是0.70元/kgo 4残膜回收利用的政策建议 4.1 扩大应用耐候强力地膜 长期以来,宁夏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广泛使用0.008 rnnl 厚度甚至更薄的地膜,虽然投入成本低,但因老化破损严重 而给回收利用造成较大困难。应以提高地膜强度和抗老化性 为目标,扶持扩大应用厚度为0.010~0.012 mm抗拉强度性 能指标好的地膜,逐步替代现在普遍使用的O.008 mm地 膜,便于机械化回收,提高回收利用率,解决不达标地膜使 用后残膜破损严重、回收困难的问题。 4.2加快推广农田残膜机械回收技术 机械化技术是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的重要措施。要加快 研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回收效率高、回收地膜与根茬杂 草等分离效果好、使用可靠性和地区适应性高的残膜回收 机械,充分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提高残 膜机械化回收水平,解决人工回收残膜、分离残膜混杂用工 量大、成本高的问题,为残膜的加工再利用奠定基础。充分 发挥农机作业公司和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开展残膜机械回 收与人工分拣作业补贴,鼓励开展残膜机械化回收“整村推 进、整乡推进”,逐步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提高残膜回收与加工 再利用的思想意识,普及残膜机械化回收与加工利用技术。 4.3示范推广控制农田残膜污染新技术 通过深人试验研究和广泛生产实践,各地探索积累了 些行之有效的控制农田残膜污染新技术,要进一步加大 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力度。①大力推广以留膜留茬越冬和一 膜多年用为主的农膜延期利用技术,以减少单位时间内和 单位面积上的地膜使用量,节能减排,控制污染。②积极示 范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光降解地膜、光/生物双降解地膜及 淀粉地膜等可降解地膜,使残膜经一定时间后形成无害物 质溶入土壤中,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农田污染。③根据生产 需要和作物生长发育特性适时提早揭膜,减少地膜破损,提 高废旧农膜回收率。 ’ 4.4扶持培育残膜回收Jj ̄-r企业 通过政府行为推动,强力扶持培育残膜回收加工企业, 建立健全控制农田“白色污染”的长效机制。①根据全区各 地农膜使用情况,按照合理布点、稳步推进原则,建立起全 区废旧农膜的加工回收网络。②给予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 设备投资补助,引导企业生产有市场需求的再生产品,带动 全区废旧农膜及农村塑料制品的全商回收和再生利用,发 展循环经济。③对残膜回收加工企业及其设立的回收点,每 年根据其回收加工量,采取以奖代补扶持措施,以奖促治。 (下转第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