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课堂魅力的十句口号

提高政治课堂魅力的十句口号
风趣幽默是教师最难得的职业品质。

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和处理未来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因此,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引导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自我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活动,学校的教育重点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职责也从教学生“学会”走向“会学”。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我建议老师们记住以下十句可以提高课堂魅力的口号:

第一、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最大追求就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独立高效地学习下去;与此相反,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这就是我所说的“有经验的教师应当是越教越少”的道理。如果我们老师对学生什么都放心不下,都要“讲深讲透”,在课堂上忙于自问自答,那么学生在课堂上还有多少自由学习的时空呢?还有什么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呢?

第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既然“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理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多的课堂表现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可以“当堂作主”了。那种象征性地施舍几分钟给学生的课堂教学观念,应当无条件地摒弃。

第三、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

这就是说,教师要把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希望寄托于课内而不是课外;要把同样的希望寄托在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的被动“填压”之上。在现阶段,通过家庭作业巩固知识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我想有必要再次强调:有经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奋地学,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使劲地教。

第四、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课堂表现的机会。哪怕你是教数学的教师,也可以让普通话讲得准确的学生朗读一小段课文,让写得一手好字的学生写一句数学家的名言,让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学科小先生”的帮助与教师的关注,让这些“学困生”获

得课堂表现的满足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被人关注的美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第五、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

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的,人的一生有两大欲望:一是生存的欲望,二是表现的欲望。教师如果明白青少年爱表现、爱引起他人关注的心理,就应当创造更多的课堂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表现欲望满足后的快感。从而对课堂学习产生好感,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去的领导、专家听课——“听教师怎么讲”,可以用看课——“看学生如何表现”来替代了。

第六、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如果从一开始就规定一节课仅有20分钟时间,那么老师一定会在20分钟时间内把课“讲”完的。如今,一节课45分钟或40分钟,难道老师就非要用完不可吗?一位政治老师在谈到如何上复习课时就质疑我:“林华民老师,我们政治科如果一节课只讲一到两个主要问题,那还有许多都要学生明白的问题怎么办呢?”我回答道:“如果每个问题老师都讲过,难道就相当于学生都会了吗?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完成老师预设的习题来进行解决,不一定都非得老师讲才行……”我认为,教师如果一个人霸占过多的课堂时间来表演,应当向学生道歉才对。因为,宝贵的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第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学习能力乃至于生存权力还给学生。

一位北京的教育专家曾不客气地说:一位小学四年级就在电脑方面有超强特长的学生,在进入一所北京名牌初中后,每天仅能挤出几分钟收取电子邮件了,其余时间都在“写家庭作业”,这简直是在扼杀人才。只有自由的时间才有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很多发明创造是“玩”出来的,不是解无聊的题目解出来的。如果全国的教师都能“想得开”,把课余作业量控制到最小限度,甚至象某些特级教师那样不布置家庭作业,那么还给学生的就可能是更强的生存能力了。如今不知为什么,全中国的家长好象都希望自己的独生子女成为艺术家与外交官,除了强迫孩子参加各类文化补习班之外,还要孩子学钢琴的、学书法的、学画画的、学电脑的、学英语的、学武术的……还有许多说不出名堂的,把孩子仅有的周末时间都占满了。这样的家庭教育理念只会培养出情感淡漠、身心不全的崎形人。这决非危言耸听,而是有许多活生生的沉痛案例。

第八、书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记得在多

年前的一次省级高中物理教学研讨会上,我在介绍教学经验时提出:一节课45分钟,教师的授课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2.5分钟。这只是一种对课堂时间的认识转变,并非机械的划分。话音刚落,一位中年女教师就质疑道:请问林老师,我每节课拚命地讲都没能教完高中三本物理教材,你是怎样用半节课时间教完它呢?我很有礼貌地请这位女教师听我慢慢道来:“我想先说明一句:您刚才讲的是“教”完,而我说的是指导学生“学”完……”我认为,中国教师也许是世界是最自信的教师。在某些教师的眼里,教师没有讲过的课文学生如果会理解就是奇迹。那位批评学生“听都听不懂还想看懂”的中学数学教师,就是我国这部分教师的典型代表。教师们应当承认,对于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考进清华、北大,主要是靠“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但是,对于农村中学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教师对这句话的理解就要更全面客观一些。

第九、对老师充满希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

面对过分依赖老师的高一学生,我曾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宣布我的“历史”:“如果你们没有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意识与能力,没有独立思考与学会同学间合作学习的习惯,单靠老师是不可能考进重点大学的。因为,你的老师如果有这么大的本事,早不在这教你们了。”我还带着点绝对的口气说:“对老师充满希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话音刚落我就觉得自己讲得有点不对劲,赶紧补充道:“当然了,我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是指没有希望考进名牌大学。你们每个人都很有希望,只有死人才没有希望呢。”我认为,无论我们的学生是什么情况,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追求都是不能放弃的。

第十、让笑声、掌声、欢呼声在课堂上响起。

根据不久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公布的一项调查,中国目前至少有约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而这一群体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发源地。调查显示,闲散未成年人犯罪以前,多数有学业失败的经历,57.1%的人学习成绩中下或根本跟不上,50.3%表示很少或从未受过老师表扬。此外,犯罪前多数已处于家庭、学校、社会监管无力的状态,56.7%在学校期间经常逃学旷课。可见,如果学生在学校里体验到过多的失败经历,在课堂上如果缺乏成功体验,就很容易成为学校的辍学生、社会的闲散未成年人。他们是青少年犯罪的源泉。我上文所提及的“课堂三声”——笑声、掌声、欢呼声,不仅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励学生产生自信心与学习动力

,还可以帮助改变学校与教师在青少年中的形象。最终达到改变更多中国孩子命运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