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地质概况及勘探前景.ppt

合集下载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是中国渤海湾盆地的一个重要油气盆地,沙四段是该地区一个重要的油气产层。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是当今油田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对象之一。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深入探讨。

一、成因特征(一)构造成因东营凹陷是一个大型泥岩坳陷盆地,地壳运动活跃,构造复杂。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在构造活动中,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许多裂缝和节理,这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二)岩性特征沙四段是一个典型的砂岩-泥岩互层,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理想的油气储集层。

岩性特征对于储层的储集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沉积成因沙四段储层主要是由陆源碎屑岩沉积形成的,具有较好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这是由于陆源碎屑岩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储集。

(四)成岩成因沙四段储层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等,这种成分组成的岩石具有较好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理想的油气储集体。

(五)热演化作用沙四段地层经历了较严重的热演化作用,部分油气随着岩石的加热而被释放,导致储层的低阻状态。

二、评价(一)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质评价技术,可以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来反演储层的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等。

这对于低阻油藏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岩心分析技术岩心分析技术是一种直接观察储层性质的方法,可以获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数据,是对低阻油藏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

(三)沉积学研究通过对沉积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进而评价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性质。

(四)地质统计学方法地质统计学方法可以通过对储层中孔隙度、渗透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储量评价。

(五)岩石物理学方法岩石物理学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室的物理性质测试,获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对低阻油藏进行评价。

(六)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对储层进行动态分析的方法,可以模拟油气在储层中的运移和聚集过程,评价油藏的产能和采收率。

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4

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4

第二章环境及旅游地质古老的母亲河——黄河从历史里向我们走来,走在这年轻的土地上。

而我们栖息的土地,则是我们生命的载体,多少年来经受着自然伟力和人类活动的改造,或变得水草丰足、良田万倾,或变得千疮百孔、伤痕满目。

自然—土地—我们的环境,它们与我们的生存是那么地息息相关,让我们无法不千万次的倾心关注。

人类用自己的智慧构筑了今天的现代文明。

回顾我们的文明发展史,我们或许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命题: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既获得了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又招致了大自然的无情惩罚,而环境的恶化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今天,我们不想再去论证以上这个命题,我们根本就没必要论证,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让我们从地质学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环境,甚至试图去改造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只有一个,让我们把人类的智慧之花盛开在良好的环境地质之层面上,在二者之间建立一个生态和谐,采伐有度,减少污染,二者趋于平衡的动态相邻关系。

让我们与良好的环境相濡以沫,休戚与共。

第一节区内环境地质概述一、环境地质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亦有意或无意地改变了我们周围的地质环境,如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海水入侵,“三废”的排放造成水和土壤及空气的污染等,而其结果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地质环境保护层的结构、岩性、厚度、渗透性等物理特征密切相关。

所谓地质环境保护层即指地表以下至地下水位间包气带的土层,其岩性、结构、厚度等特点对地质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区内地质环境保护层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性以粉土为主,其次为粘土和粉质粘土,结构有单一、双层、多层结构,厚度大部为1—4m,其次为4—20m。

包气带岩性的分布规律与所处的地貌单元有一定的关系,如在古河道地带决口扇顶部以粉砂为主,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包气带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在广大的黄泛平原区以粉土为主,在洼地地带则以粉质粘土、粘土及其与粉土互层为主。

包气带地层的厚度与岩性共同影响着地质环境保护层的保护效果,包气带厚度和水位埋深<1m的区带主要分布于滨海地带和东营市西城南部地带;1—2m的区带主要分布于东营市的北部、东部以及利津县明集一带。

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

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

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第15卷第2期2008年3月油气地质与采收率PetroleumGeologyandRecoveryEfficiencyMar.2008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邹灵(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要:沙四段滩坝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滩坝砂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以及沉积动力学分析,对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和输导体系研究,明确了滩坝砂体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与浪基面控制了滩坝砂发育范围,古水:动力控制了滩坝砂的相分异,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滩坝砂的叠置样式.油源是滩坝砂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输导和异常压力是滩坝砂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关键词:缓坡带;滩坝砂岩;储层分布;控制因素;沉积旋回;异常压力;沙四段;东营凹陷一中图分类号:TEl1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03(2008)02—0034—03 1储层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1.1储层分布特征沙四段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沉积时期东营凹陷处于断陷初期,气候由干旱向潮湿转变,南斜坡相对平缓的古地貌背景,决定了广阔的湖区以滨浅湖滩坝沉积为主¨』.南部鲁西隆起成为广阔的剥蚀区,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陆源碎屑,陆源碎屑物质在波浪和沿岸流的作用下,沿岸漂移,在滨岸区具有一定消能条件的部位沉积下来形成滩坝砂.湖泊中这些消能部位一般位于湖泊的边缘,湖湾,湖中局部隆起及湖中岛屿周围.如博兴洼陷的纯化地区,草桥一纯化潜山长轴方向向西北倾没,在湖盆内形成一北西向展布的水下隆起,阻碍了湖浪的运动,导致波浪消能和砂质沉淀,在其侧翼形成了宽阔的砂坝群. 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岩分布的特点是:①水动力条件较强的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东翼发育了大量的滩坝砂岩,而在该鼻状构造西翼不发育滩坝砂;②斜坡带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滩坝砂岩比较发育,而后期形成的断层上升盘与下降盘之间滩坝砂厚度变化不大;③物源较好的地区附近滩坝砂比较发育;④砂体一般在构造作用形成的正向构造带周围沉积,如水下古高地的周缘及鼻状构造倾末段易发育滩坝砂岩.砂体的发育程度还与构造的坡度有关,宽缓的构造周围滩坝砂岩要发育些, 并且随着湖平面的升降和湖水的进退,滩坝砂岩常常沿岸线发育几排,砂岩发育区长轴方向近似平行于古地形走向.1.2储层分布主控因素近岸的三角洲,扇三角洲等浅水砂体是形成滩坝砂岩的主要物源.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主要有3大物源:来自南部鲁西隆起带的三角洲沉积,东部广饶凸起以及西部青城凸起.其中来自鲁西隆起带的物源是控制东营凹陷西南部沉积的主要物源,是该区沙四段滩坝砂沉积的主要来源,它是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以西缓坡带近岸滩坝成带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纯化远岸滩坝发育的物质来源.根据博兴东地区的实钻资料分析,来自广饶凸起的物源少,仅对博兴东部分地区的少量滩坝砂形成贡献物源.青城凸起的物源主要来自滑塌型近岸水下扇,由于水体较深,只有少量的扇体暴露于湖浪浪基面以上,很少受湖浪改造形成滩坝砂.收稿日期2008—01—14;改回13期2008—02—21.作者简介:邹灵,女,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地质勘查专业,现从事石油地质方面工作.联系:(0546)8716931,E—mail:zouling@slof.eonl..基金项目: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断陷湖盆滩坝砂体分布规律与储层预测"(~KK0605)第15卷第2期邹灵: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滨浅湖环境是水动力作用强烈,复杂的地区.湖浪及其派生沿岸流强烈地冲刷,改造湖岸和沉积物.湖浪是控制湖岸水动力特征和滩坝砂岩发育状况的主导因素.纯下次亚段沉积时期区内是开阔的湖岸带,滩坝砂岩往往比较发育,如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东翼,博兴东缓坡带等地区;而水动力条件差的地方很难形成滩坝砂沉积,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西翼在沙四段沉积时期属于封闭型的泻湖环境, 在沙四段纯下次亚段很难找到优质滩坝砂岩.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缓坡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滨浅湖区,非常适合滩坝砂岩发育,尤其是南部缓坡带西段发育来自鲁西隆起,广饶凸起的冲积扇等近岸浅水砂体,经湖浪改造形成广泛分布的滩坝沉积.通过层序地层分析,将沙四段上亚段作为一个三级层序,反映整体湖进的特点,并细分为纯下,纯上2个中期旋回(图1).纯上旋回以基准面旋回上GR/APIR/序地1去1015O深度/地震地(Q?lTi)特征SP/lTIVlTI短划较短划中划045025沙2650'×1VT6垂低转喜-换断,2局部pq2700≥组纯顶超专=.-砂削截,至3段2750莹砂}组妻耋4}砂组T低转换面,上晕2800X纯削截,局部顶超亚2850绪2\,下箍3人T8段2900睾,v/,,/,,,/,低转沙四———换面,段卜}一削截段图1沙四段上亚段层序地层特征升期发育为主,表现出湖侵特点J,整个东营凹陷水体变深,大部分地区形成深湖一半深湖环境,发育大量的油页岩,油泥岩及灰质泥岩等沉积,东南部由于水体较浅发育了少量的滩坝砂岩;纯下旋回主要以短期旋回的下降期发育为主,当时湖盆水体较浅, 大部分地区为开阔的滨浅湖带,水动力条件好,形成了大量的滩坝砂岩.理论上,坝砂既可形成于水退阶段,也可形成于水进阶段,但两者的垂向层序不同.水退时形成的坝砂反旋回特征明显,单砂层进型的坝砂易被湖水进一步改造成席状砂,因此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坝砂,以水退型居多,即坝砂以下降半旋回发育为主.综合分析构造沉降,湖平面升降,沉积物补给等因素认为,低可容纳空间控制的基准面下降一上升的转换面附近是滩坝砂发育的有利位置,其中以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滩坝砂最为发育.下降期河流作用提供物源,上升时期波浪作用进行破坏和改造. 低可容纳空问控制的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控制单个滩坝砂体,中~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控制滩坝砂体发育层段,短期基准面的频繁震荡控制滩坝砂薄互层发育.因而沉积旋回控制了滩坝砂在纵向上的发育程度.由于构造运动,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导致滨浅湖地带古地貌特征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沉积岸线的形态.不同的岸线形态对沉积物的沉积作用,分布特征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由于受到石村断层或纯化构造的影响,中部呈北西向向盆地中心突出,而两侧的边界形态相对简单,大体呈内凹的弧形.上述边界形态控制了南部缓坡带西段和东段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基本上与岸线平行或走向一致,而中部纯化一小营一带基本上沿着岸线突出方向延伸.②滨浅湖地区内部的地形形态特征.有的地区为简单的单一斜坡带,如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东段, 特别是牛庄洼陷的南斜坡和东南斜坡地区;有的地区由于发育了多条同生断层,形成了多个古地形阶地.前者控制下的滨浅湖滩坝沉积砂体多呈席状(滩为主),带状(坝为主)分布,其延伸方向更多受岸线形态,水流方向控制;后者控制下的滨浅湖滩坝沉积砂体受到断层控制的阶地走向的影响,砂体分布和走向受阶地走向的影响明显.凸岸以及古地形高地具有汇聚波能的作用,如纯化一小营构造以及高89地区最有利于滩坝砂的形成和发育,因而沉积古地貌控制了滩坝沉积的发育分布范围.2滩坝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2.1油源纯上次亚段油源是滩坝砂油气成藏的基础.东营凹陷西南部主要发育2套成熟的烃源岩,即沙三?36t?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3月段中,下亚段的暗色泥岩和沙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的油页岩,深灰色泥岩.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油源对比手段,认为该区油气主要来自于沙四段上亚段的暗色泥岩与油页岩.以博兴洼陷为例,纯上次亚段地层厚度分布比较均衡,为100~150m,但是地层内部的优质烃源岩(油页岩)分布不均,研究区油页岩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正理庄地区鼻状构造以东油页岩分布厚度最为稳定,为35~55m;小营一大芦湖地区局部油页岩厚度达75m,但是厚度分布不稳定,横向变化较快,最薄的地方不足15m;纯化构造带上,油页岩分布较稳定,但厚度较小,为20~35m;博兴东地区油页岩分布最小,厚度从北向南逐渐减薄,一般在15m以下;而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以西及南部斜坡带较高部位,没有油页岩分布. 油页岩的分布控制了滩坝砂岩油藏的分布特征:正理庄地区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以东,纯化地区及大芦湖地区油源较好,沙四段滩坝砂岩发育区易形成油气藏;博兴东地区油源较差,其北部局部地区适合滩坝砂岩油藏形成;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以西不存在沙四段油源,不适合滩坝砂成藏.2.2断裂输导和异常压力断裂输导和异常压力是滩坝砂岩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滩坝砂岩油气藏的生储配置为"上生下储",烃源岩和滩坝砂圈闭所处的地层没有接触,这就造成从烃源岩排出的油气无法到达滩坝砂圈闭.断裂系统和异常高压分别从输导途径和输导动力2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控制了局部地区油气的富集.以博兴洼陷为例,曾发生过2次大规模的油气运移,即东营组沉积期,馆陶组沉积末期一明化镇组沉积期.而在此之前博兴洼陷已经形成了博兴断层,石村断层及其派生断层在内的大量断裂,这些断裂在油气运移中充当了通道.沙四段纯上次亚段烃源岩生烃形成的异常高压是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而油气在异常高压的驱使下,从上部烃源岩排出的油气,经断裂通道运移到下部的滩坝砂圈闭中去.根据相一势控藏理论,砂体是否成藏主要取决于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的相对大小.平面上地层压力自洼陷中心向边缘减小,直到静水压力.从高压区到常压区,含油井段长度减小, 油气充满度降低.通过统计分析,认为在压力系数大于1.3的滩坝砂岩发育区,地层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的主动力. 油气沿断层一裂隙复式输导体系充注到滩坝砂岩. 油气运聚效率高;在压力系数小于1.2的常压区,浮力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油气运聚效率低,圈闭的油气充满度较低,油层常与水层伴生;当压力系数为1.2~1.3时,地层压力和浮力共同对油气起作用,但是这种过渡带在空间上存在的范围很小,而断裂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3结论古水动力条件决定滨浅湖沉积的分布格局;周缘古河流注入是砂质滩坝形成的基础;古地貌背景决定滩,坝砂体发育部位,古地形高地及周缘控制坝砂沉积;古沉积基准面控制滩坝发育阶段及叠置样式,二级层序界面控制滨浅湖发育层段,中短期沉积基准面下降至上升转化面有利于坝砂发育,沉积基准面频繁升降变迁决定滩坝叠置样式.油源,构造断裂及烃源岩压力对油气富集起到控制作用.研究分析认为,除目前沙四段发育大规模滩坝砂岩油藏以外,沙二段下亚段一沙一段同样具有形成一定规模滩坝砂岩的条件,是下一步重要的滩坝砂岩勘探层系.另外,除东营凹陷之外,沾化,车镇及惠民等凹陷的缓坡带也是滩坝砂岩勘探的潜力区.参考文献:[1]赵澄林,张善文.胜利油区沉积储层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李秀华,肖焕钦,王宁.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段上亚段储集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3): 21—24.[3]孙锡年,刘渝,满燕.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滩坝砂岩油气成藏条件[J].国外油田工程,2003,19(7):24—25.[4]王洪亮,邓宏文.地层基准面原理在湖相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18(2):96—102.[5]邓宏文,王红亮,王居峰,等.层序地层构成与层序控砂,控藏的自相似特征——以三角洲一浊积扇体系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5):491—495.[6]鹿洪友,操应长,吴明荣,等.层序地层学应用于陆相湖盆中隐蔽油气藏的成因解释[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2):2O9—213.[7]肖玉茹,何峰煜.高分辨率地层学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2):169—173.[8]王宁,郑和荣,王居峰,等.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层序地层学应用[M]//复杂油气藏勘探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9]朱筱敏,信荃麟,张晋仁,等.断陷湖盆滩坝储集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J].沉积,1994,12(2):20—27.编辑侯青。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分布规律-精选文档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分布规律-精选文档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分布规律引言东营凹陷位于济阳坳陷的东南部,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是东营凹陷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西起滨南凸起,东到青坨子凸起,南起民丰洼陷带,北至陈家庄凸起,呈近东西向展布,勘探面积约2000km2。

北邻陈南断层,东部为青西断层,西接利津断裂带,南部由一系列同生断层与民丰洼陷相沟通。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既是砂砾岩扇体发育区,也是油气聚集有利区,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段和沙四段,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滑塌浊积扇4种沉积体系,扇体规模较大,纵横向叠合连片,具有丰富的储集空间,储层类型多样,加之邻近民丰生油洼陷,油源丰富,具有十分广阔的勘探前景。

1砂砾岩体演化主控因素断陷湖盆中砂砾岩体纵横向演化往往具有明显规律性,表现为不同成因、不同类型砂砾岩体沿陡坡带演化、组合形式的不同,并以构造演化、断裂活动发育程度、古气候变迁、湖平面变化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1.1断裂活动陆相断陷湖盆的形成和发育是断裂活动的结果,盆地陡坡带断裂活动对沉积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表现为构造控制地层沉积与分布,因此,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发育、演化主要受控于断裂活动发育程度:断裂活动控制了东营凹陷的形态和规模,北部较强的断裂活动形成北断南超、北陡南缓的箕状湖盆,北部陡坡为砂砾岩扇体近物源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和有利的搬运条件;断裂控制沉积物源与水系,断裂活动使地形出现高差,断裂上升盘成为剥蚀区,而沿断裂带附近发育的横张断裂决定了上升盘水系的流动方向,并在下降盘沉积一系列扇体;断裂活动强度和边界断裂结构直接影响砂砾岩扇体类型、规模、形态和分布,不同类型陡坡带将发育不同的扇体组合。

1.2古气候古气候的变迁对沉积物类型具有很大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地表干湿度、植被和地球化学环境等不同,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条件差异明显,最终必然导致沉积物类型不同。

当周期性气候变化与幕式构造运动共同控制层序体系域分布及内部构成时,不同时期沉积的砂砾岩扇体成因类型、发育程度等将产生明显区别。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1998年9月21日收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9872045)资助.冯有良(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摘 要 以构造地层、层序地层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为手段,对东营凹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型式、体系域构成和盆地充填模式进行了研究,在高分辨地震剖面、测井曲线、岩相和古生物等方面,识别出3个级别的层序界面标志,建立了该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将其下第三系划分为1个构造层序,3个层序组,12个层序;确立了该凹陷3个构造幕发育的3种不同成因的三级层序型式,即初始裂陷型层序、裂陷伸展型层序和裂陷收敛型层序.研究表明,该盆地层序的发育和沉积充填受控于因盆地幕式构造演化、气候变化和物源供给条件变化导致的沉积基准面升降旋回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表现为不同级别构造运动、气候旋回和物源供给因素控制着不同级别层序及其体系域的发育,不同构造幕、气候背景和物源条件形成不同层序型式及其体系域构成特征.关键词 沉积基准面,可容纳空间,层序地层,体系域,盆地充填模式,下第三系,东营凹陷.中图法分类号 P 544.4,P 618.130.2作者简介 冯有良,男,工程师,1963年生,1994年毕业于石油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分析研究.东营凹陷作为一个含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的第三纪裂陷盆地,发育了十分完整的地层.本文旨在以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1~8]为出发点,以构造地层、层序地层分析法,基准面分析原理为手段,应用高分辨地震剖面、测井曲线、岩相和古生物资料,识别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建立该凹陷等时地层格架,并研究三级层序型式、体系域特征和盆地充填模式.图1 东营凹陷区域构造位置F ig.1Regio nal tectonic location of Dongying depression1 区域地质背景东营凹陷是渤海湾裂谷系内大型宽缓的中、新生代张扭型半地堑伸展盆地.该凹陷位于济阳坳陷东隅,呈NEE 走向,面积5700km 2.其西以青城凸起、林樊家构造为界与惠民凹陷毗邻,北以滨县凸起、陈家庄凸起为界与沾化凹陷为邻,南与鲁西隆起、广饶凸起呈超覆关系,东与青东凹陷沟通.其基本构造格局为北断南超、北陡南缓.整个凹陷被北西向断块分隔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为博兴洼陷,东部又被晚期NEE 向盐膏拱张构造分割为轴向近NEE 的3个洼陷(图1).2 层序地层格架、界面特征及识别标志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和物源供给因素是通过对沉积基准面升降旋回的作用来实现对层序地层格架和体系域发育的控制,表现为盆地的构造旋回和气第24卷第6期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24 No.61999年11月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Nov. 1999图2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综合柱状图F ig.2Sequence stratig raphic synthetic column of Lo wer T ertiary in Dongying depression1.砾岩;2.砂岩;3.生物灰岩;4.油页岩;5.炭质泥岩;6.白云岩;7.泥岩;8.膏岩;9.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10.层序界面;11.区域性不整合及层序组界面;12.沉积基准面上升及下降旋回候的一级旋回控制着构造层序及其界面的发育;构造幕和气候的二级旋回控制了层序组及其界面的发育;构造活动(断陷)期和气候的三级旋回控制了层序及其界面的发育;物源供给速率和可容纳空间变化速率的关系决定了体系域的特征[9~12].据此通过识别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和地层旋回,建立该盆地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体系域构成.2.1 层序地层格架据岩相、测井相、地震相和古生物组合所反映的不整合面及其与之对应的界面,把本区下第三系充填序列划分为3个级别,即构造层序、层序组和层序(图2).2.1.1 构造层序(TS) 下第三系裂陷旋回为一个构造层序(TS1).该构造层序是盆地裂陷作用的产物,其底界面为下第三系与中生界之间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T SB1),绝对年龄65Ma.顶界面为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之间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TSB2),绝对年龄为24.6Ma.该构造层序时限约40.4Ma.TS1在盆地演化和充填特征上,明显不同于上第三系以拗陷作用为主的构造层序(TS2).2.1.2 层序组(SS)及层序(SQ) 在下第三系构造层序内,据构造带、气候的二级旋回和物源供给因素导致的沉积基准面二级升降旋回而产生的不整合及其与之对应的界面,可划分出3个层序组SS, SS!,SS∀.组成层序组的三级层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层序列、构造、气候和物源供给特征.SS层序组由下、中始新统构成,底界面为构造层序界面T SB1,顶界面为层序组界面SSB1,其绝对年龄是42M a,该层序组时限约13M a.盆地初始裂陷期,气候干旱,盆地属闭流盆地,物源供给充分,使636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4卷该层序组发育了以盐湖、咸湖、冲积扇、扇三角洲为主的沉积.在SS层序组内,据发育的3个三级层序界面(SB1,SB2,SB3),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SS A,SS B,SS C和SS D,分别相当于岩石地层单元中的孔二段(E1-2k2)、孔一段(E2k1)、沙四下(E2s下4)、沙四上(E2s上4),每个三级层序时限约3~4 M a.SS!层序组由上始新统构成,其底界为层序组界面SSB1(42M a),顶界为层序组界面SSB2(38 M a),该层序组时限约4Ma.它是盆地裂陷伸展幕的产物,期间气候湿润,构造活动强烈且以伸展作用为主,物源供给充分,形成多套以湖底扇-深湖-河流三角洲体系为主的沉积.该层序组内,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在该层序组内,据发育的3个三级层序界面(!SB1,!SB2,!SB3),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SS !A,SS!B,SS!C和SS!D,分别相当于岩石地层单元中的沙三下(E2s下3)、沙三中(E2s中3)、沙三上(E2s上3)和沙二下(E2s下2).每个层序时限大约1Ma.这4个三级层序代表了凹陷4期断陷和4期较大规模的三角洲进积作用.SS∀层序组由渐新统组成,其底界面为层序组界面SSB2(38Ma),顶界面为构造层序界面TSB2 (24.6M a),该层序组时限约13.4Ma.它是盆地裂陷收敛幕的产物,气候较干旱,断陷作用减弱,盆地以充填作用为主,及补偿到过补偿型沉积,形成了以辫状河、浅湖生物滩和冲积扇为主的地层.据发育的3个三级层序界面(∀SB1,∀SB2,∀SB3),划分出SS∀A,SS∀B,SS∀C,SS∀D4个层序,分别相当于岩石地层单元中的沙二上(E2s2上) 沙一段(E2s1)、东一段(E3d1)、东二段(E2d2)和东三段(E2d3).每个三级层序时限约1Ma(图2).2.2 层序界面性质、特征及识别标志识别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不整合面及其与之对应的界面,并进行横向对比追踪,是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关键.尽管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成因、性质存在差异,但各级层序界面在地震相、测井相、岩相、古生物和盆地构造体系和充填方式等方面分别存在相似的识别标志.2.2.1 层序界面性质 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形成于不同级别的沉积基准面升降旋回.对沉积基准面升降旋回起作用的因素,在不同级别、不同层序及其界面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其层序界面性质亦有所不同.构造层序界面TSB1为中生代末区域性构造运动形成的中生界与第三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 T SB2为老第三纪裂陷盆地向新第三纪拗陷盆地转化,导致全区出现抬升剥蚀而形成的角度不整合面.故本区构造层序界面属于盆地构造运动、构造机制发生改变形成的角度不整合面.层序组界面SSB1是气候、构造应力场及构造带的转换面,属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SSB2界面既是构造幕的转换面,也是区域性侵蚀不整合面.三级层序界面是由盆地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物源供给因素导致的三级沉积基准面升降旋回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形成的,是沉积基准面下降而产生的侵蚀不整合面、陆上暴露及其与之对应的界面.但在不同的层序组,其表现方式不同.在SS层序组,三级层序界面主要受气候干湿变化控制,因此它是气候由极干热向湿热的转化面;而SS!,SS∀层序组各三级层序及界面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多期断陷作用,因此其层序界面为断陷期或构造活动期开始活动的界面(图2).体系域界面是层序的最大湖泛面和初始湖泛面.前者是湖泊萎缩体系域(RST)(re treating systems tract)与湖泊扩张体系域(EST)(ex panding systems tract)之间的界面;后者是湖泊扩张体系域(EST)与低水位体系域(LST)(lowstand sys tems tract)之间的界面.2.2.2 层序界面特征及识别标志 (1)地震相特征.构造层序、层序组和三级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有明显的反射特征.一般层序界面之上为上超反射,界面之下为削截反射关系.三级层序界面如!SB2之上,发育下切水道,地震反射特征为顶平、底凸并切割下伏同相轴,发育削截反射关系(图3).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均为强的连续反射同相轴.前者为整一反射关系,后者为下超反射面.这两个界面在地震剖面上把层序划分为具下切水道反射特征的低水位体系域(LST)、平行反射结构的湖泊扩张体系域(EST)和前积反射结构的湖泊萎缩体系域(RST) (图3,L97.5).(2)测井相特征.层序界面在测井曲线上有4种表现形式:#层序界面位于测井曲线基值发生明显改变的转折点上.界面之上为相对高自然电位基值、低电阻率基值,界面之下则相反;或者自然电位基值不变,界面之上为低幅∃弧形%电阻,界面之下为高幅∃刺刀状电阻%.这是因为层序界面为不整合面或较大沉积间断面时,层序界面上下地层压实和成岩作637第6期 冯有良: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图3 东营凹陷597.1,91.95,97.5测线地震反射特征剖面F ig.3Seismic reflection sections for sequence stratig raphy of Line 597.1,91.95and 97.5in Dongy ingdepression图4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E W 向93.5测线层序地层剖面Fig.4Sequence stratigraphy profile of E-W trending Line 93.5in L ower T ertiary of Dongy ing depressio nRST.湖泊萎缩体系域;EST.湖泊扩张体系域;LST.低水位体系域;DC.分流河道;M B.河口坝;PDM.前三角洲泥;SL.浅湖;DSB.远沙坝;DLSH.深湖页岩;DLM.深湖泥;APF.网状河、泛滥平原;STS.滑塌浊积岩;BL.生物灰岩;SP.湖沼;DLD.深湖白云岩;HS F.高弯度曲流河;SLD.浅湖白云岩;TF.浊积扇;ICH.下切水道;BF.辫状河;AF.冲积扇.1.二级层序界面;2.层序界面;3.体系域界面;4.四级层序编号;5.深度,m.井柱内正三角代表沉积基准面上升,倒三角代表沉积基准面下降.井柱右侧为电阻率曲线,左侧为自然电位曲线用的差异性造成的.构造层序界面和层序组界面均具有这种特征(图4,W61).&层序界面位于反映加积的∃箱状%或退积的正旋回∃钟形%自然电位曲线的底部(图4,L22).这是由于层序界面之上发育辫状河道、下切河道、浊积扇砂体之故.构造层序、层序组和三级层序界面都可发育这种测井曲线型式.∋层序界面位于反映进积的反旋回自然电位曲线的顶部(图4,N13).这是湖泊萎缩体系域发育进积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之间的测井响应.(在干旱气候环境下,层序界面位于反映盐膏层的高阻电阻率曲线的底部.体系域界面由于受界面性质和岩相变化的影响,其界面电性特征明显不同于上述各类层序界面.初始湖泛面常位于电阻基值开始升高,且有尖锐峰值出现的部位.这是由湖泛形成广泛分布的灰质泥岩、白云岩或油页岩造成的.在冲积地层中,这种特征是炭质泥岩造成的.最大湖泛面则位于电阻值最高处,且电阻率曲线尖峰集中发育段,也就是油页岩、白云岩或炭质页岩集中段(图4).(3)岩相特征.通过综合研究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各级层序界面发现,层序界面在岩相上有6种表现形式:#层序界面之上发育由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夹红色泥岩组成的,具有向上变细特征的辫状河638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4卷道或冲积扇,俗称∃底砾岩%(图4).&层序界面上下,岩相和沉积环境发生突变,如SSB1界面之上为一套深湖环境的油页岩沉积,而界面之下则为半咸湖环境的白云岩、泥灰岩夹油页岩沉积(图4);SSB2界面之上普遍发育辫状河道沉积,界面之下则为以湖沼沉积为主的泛滥平原(图4).∋层序界面之上发育具粒序层理、交错层理的砾岩、粗砂岩为主的正旋回下切水道沉积(图4,L22).这是因为当发育由断阶带构成的构造坡折带时,低水位期该带以上湖水变浅或暴露水面,发育下切水道,其底部冲刷面为层序的底面.该岩相特征以SS!层序组发育的三级层序界面最为典型.(层序界面之上发育鲍玛序列的AB,ABC型岩相组合,即低位浊积扇,这是因为构造坡折带以下,湖水突然变深,低水位期构造坡折带以上发育的下切水道进入构造坡折带之下深湖区形成浊积扇之故(图4,L22).如SS!B,SS!C界面上发育的低位浊积砂体.)层序界面上发育厚层盐岩、石膏层.这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低水位期湖水蒸发形成干盐湖所致.该岩相特征主要发育在SS 层序组内各三级层序界面上,特别是SS A,SS B, SS C层序.∗层序界面上发育不同性质的火山岩.以构造层序界面、层序组界面火山岩最为发育,如T SB1界面之上发育中基性的安山玄武岩,TSB2界面上发育超基性的碧玄岩.SSB1,SSB2界面上大量发育石英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13].体系域界面对湖相地层而言,其岩相特征表现为:初始湖泛面以出现薄层灰质泥岩、白云岩、生物灰岩或油页岩为特征;最大湖泛面以上述岩相大区域集中发育为特征.对河流和冲积相地层而言,体系域界面特征表现为:初始湖泛面以出现湖沼相灰色泥岩和炭质页岩为特征,而以上述岩相的集中发育为最大湖泛面的标志(图4).(4)界面上下盆地构造和充填特征.层序界面主要是构造层序和层序组界面,通常也是构造层、亚构造层(构造幕)的界面.界面上下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构造层或亚构造层,故层序界面上下盆地构造和充填方式不同.(5)古生物特征.古生物在层序界面上下主要表现为生物组合有明显变化,反映了生物演化阶段性和环境突变[14].对体系域界面而言,其古生物特征表现为初始湖泛面常位于一个层序内古生物开始大量繁盛的部位;最大湖泛面则位于古生物最为繁盛的部位.3 层序型式和体系域特征根据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盆地发育的构造特征、气候变迁、沉积物供给特征和层序发育特征,可划分出初始裂陷型、裂陷伸展型和裂陷收敛型3种层序型式.3.1 初始裂陷型层序和体系域特征初始裂陷型层序发育在盆地的SS层序组.它是在盆地初始裂陷幕,干旱气候下形成封闭的干盐湖-咸湖盆地,物源供给充分的条件下形成的(图4).断裂活动提供可容空间,气候的干湿变化造成湖盆水域和沉积物组合产生有规律的变化,相应形成湖域的扩张和萎缩.一个构造活动期和气候旋回形成一个初始裂陷型层序.干旱气候盆地形成干盐湖沉积环境,盆地的中心部位形成以盐岩、石膏沉积为主的干盐湖沉积,盆地陡坡和缓坡形成以砾岩、砂岩夹红色泥岩为主的冲积扇,它们构成了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LST)(low stand systems tract).随着气候变得相对湿润、断陷作用加强,湖平面开始上升,湖泊开始扩展,发育一套以灰质泥岩、白云岩、滩坝砂体为主的咸湖沉积,当湖泊面积达到最大时形成以油页岩夹白云岩为主的半咸湖沉积,它们构成了层序的湖泊扩张体系域(EST)(expanding systems tract).随着气候变得相对干旱,构造活动减弱,湖平面开始下降,碎屑物质开始向湖盆进积,形成一套以扇三角洲为主的沉积,即湖泊萎缩体系域(RST)(retreating systems tract).初始裂陷型层序发育在SS层序组,其每个三级层序都具有与此相似的成因和体系域构成(图5,).3.2 裂陷伸展型层序和体系域特征裂陷伸展型层序发育在SS!层序组,该层序组是在湿润气候,NE,NEE向断层多期强烈断陷伸展作用和物源供给较充分的条件下形成的4期较大规模的三角洲自东向西进积(图4,SS!A SS!D).每期三角洲进积形成一个裂陷伸展型层序.裂陷伸展作用在盆地的陡坡和缓坡均形成盆倾断裂带,它们彼此相连形成了多条弧形断层带.这些弧形断层带在层序形成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作用相当于Van Wagoner等[1]提出的陆架坡折,我们把它定义为构造坡折带.构造坡折带应为弧形张性断层的断面或断阶面,其坡度陡.构造坡折带之上为暴露地表或浅湖环境,其下为深湖环境.在每期断陷作用和气候变化过程中,当湖盆水639第6期 冯有良: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图5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型式Fig.5Sequence stratig raphic types of Low er T er tiary in Dongying depression流注入量小于或等于蒸发和流出量时,湖平面保持稳定或略有收缩.早期断陷活动形成构造坡折带,并在构造坡折带之下产生新的可容空间,使湖平面相对下降,盆地边缘暴露于水面之上,产生陆上剥蚀和河流回春.河流入湖在构造坡折带之上的地表或浅湖区形成一套具有顶平底凸形态的、下切特征明显的下切水道沉积.构造坡折带之下深湖区形成一套沿弧形断层发育的具有典型鲍玛序列的含砾砂岩,即浊积扇,如梁家楼、史南、现河浊积扇.它们构成了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LST),如SS!B,SS!C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图4).在构造宁静期,当湖盆的水流注入量大于盆地蒸发和流出量时,断陷作用产生的可容空间能在短期内被湖水充满使湖平面迅速上升,湖域扩大,发育一套分布广泛的以油页岩、灰质泥岩夹白云岩为主的沉积,同时河口向源区后退,并在远离构造坡折带的盆地边缘形成小型三角洲或三角洲受到湖浸破坏而产生沿岸砂坝和席状砂,它们构成了湖泊扩张体系域(EST).由于断陷作用使流域地形变陡导致了大量碎屑物入湖,沉积物供给速度大于新增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使湖面下降,发育了一套以前积作用为主的发育在缓坡,长轴方向的自西向东推进的三角洲体系或陡坡扇三角洲及滑塌浊积岩,构成了层序的湖泊萎缩体系域(RST).在每个三级层序中,构造活动、气候和物源供给作用产生的沉积基准面四级旋回可产生若干四级层序,其特征与三级层序相同.4期断陷、气候和物源供给作用产生了4个相似的裂陷伸展型层序(图4).笔者把裂陷伸展型层序归纳为图5,!的型式.3.3 裂陷收敛型层序及体系域特征裂陷收敛型层序发育在盆地的裂陷收敛带.据盆地构造活动、气候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可划分出2个层序样式,即浅湖式层序和冲积式层序.(1)浅湖式层序.裂陷收敛的早期(SS∀A),湖盆处于再次扩张期,在区域性不整合面SSB2上发育了一套以砾岩、含砾砂岩和粗砂岩夹红色泥岩为主的辫状河道沉积,其分布广泛,构成了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LST).当气候变得湿润、湖水面积扩大,发育了一套分布广泛的以浅湖滩坝砂体、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夹灰质泥岩的浅湖沉积.当湖平面达到最大时则形成了一套以生物碎屑灰岩夹油页岩、灰色泥岩为主的沉积.它们组成了层序的湖泊扩张体系域(EST).当构造活动减弱、气候再次变得干旱时,湖盆水域收缩,河流入湖,发育以进积作用为主的河流三角洲体系,即层序的湖泊萎缩体系域(RST) (图4,SS∀1).据上述浅湖式层序成因和体系域构成可把其层序样式归纳为图5,∀A的样式.(2)冲积式层序.裂陷收敛幕的晚期(SS∀B, SS∀C,SS∀D),盆地进入萎缩消亡期,气候干旱,物源供给充分.该期发育了3套冲积扇-泛滥平原沉积.每套这样的沉积构成冲积式层序.以砾岩夹红色640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4卷图6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盆地充填模式Fig.6Basin filling model of L ower T ertiar y in Dong ying depression1.冲积扇;2.盐膏;3.扇三角洲;4.白云岩、灰质泥岩;5.油页岩、灰质泥岩;6.浊积扇、下切水道;7.滑塌浊积岩;8.三角洲;9.辫状河;10.浅湖;11.生物灰岩;12.深湖泥岩泥岩为主的辫状河或冲积扇沉积构成冲积式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LST);以粉细砂岩与泥岩、炭质泥岩互层为主的曲流河沉积构成层序的湖泊扩张体系域(EST);以泥岩、炭质页岩夹细砂岩为主的网状河或泛滥平原沉积构成了冲积式层序的湖泊萎缩体系域(RST)(图5,∀B).4 盆地充填模式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的发育和盆地充填是在盆地构造运动、古气候和物源供给条件控制下发生的.这些因素通过对盆地沉积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变化的作用,使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发育和盆地充填作用在不同的构造幕、不同的气候和物源供给条件下发育不同的层序地层型式和充填模式.初始裂陷幕,气候较干旱,该盆地NW,NE和近E W向边界断层开始拉张,使盆地总体形成封闭的咸水盆地,产生了4个初始裂陷型层序(SS A, SS B,SS C,SS D)构成的SS层序组.裂陷伸展幕,气候湿润,边界及次边界断层活动强烈,并表现为多期断陷的特征.其作用的结果产生4个裂陷型层序(SS!A,SS!B,SS!C,SS!D)构成的SS!层序组.其层序和体系域的发育主要受多期掀斜断陷作用的控制.裂陷收敛幕的早期气候变得湿润,盆地再次扩张形成浅湖式层序SS∀A.晚期气候较干旱,盆地振荡式抬升,发育3个冲积式层序(SS∀B,SS∀C, SS∀D)(图6).参考文献1Van Wagoner J C,M itchum R M,Campion K M,et al.Siliciclast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well,cores and outcrops: concept for high_resolut ion cor relat ion of time and facies.AAPG M ethods in Exploration Series,1990(7):1~502 钱奕中,陈洪德,刘文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523 李思田,程守田,杨士恭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3~214 纪友亮,张世奇.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745Shanley K W,M ccabe P J.Perspective on the sequence stratigr aphy o f continental strata.AA PG Bullet in,1994, 78(4):544~5686Xie X N,Jiao Y Q.T ectono_stratig raphic analysis and geo dynamic backg round o f M esozoic Songliao basin.Jour nal of Chi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1997,8(1):35~397 魏魁生,徐怀大,叶淑芬.松辽盆地白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18(1):7~138Lu Y C,W u F D,Xie X N,et al.Depositional responding to tectonic evolution o f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Journal of China U 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1997,8(1):56~61641第6期 冯有良: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9 邓宏文.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16(2):89~9710徐怀大.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18(2):83~8811邓宏文,王洪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在河流相中的应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18(2):90~9512解习农,葛立刚.琼东南盆地断陷期层序地层模式.地质科学,1997,32(1):47~5513冯有良.阳信洼陷构造岩浆演化与油气聚集.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4,15(2):173~17914姚益民,梁鸿德.中国油气区第三系.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76LOWER TERTIARY S 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BASIN FILLING MODEL IN DONGYING DEPRESS IONFeng Youliang(Faculty o f Ear th Resour ces,China Univ er sity of Geosciences,Wuhan430074)Abstract A research is m ade into the high_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 ork,sequence pat tern,systems tract constitution and basin filling model in the Dongying depression,a half_graben basin w ith a large amount of hydrocarbon in the Early Tertiary.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tectonic stratigraphy,sequence stratigraphic analysis and base level analysis.T he markers of the sequence interface in three levels are identified and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is depression is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the high_resolution seismic sections,log curves,lithofacies and paleontology.The Low er Tertiary depres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one tectonic sequence,three sequence sets and twelve sequences.Three sequential models w ith different origins:initial rifting sequence,rifting extension sequence and rifting convergence sequence are established in the three tectonic episodes of this depression respectively.It is showed that the grow th and sedi mentation filling of these sequences were controlled by the changes in the rising and falling cycles of the sedi mentary base level and in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resulting from the episodic tectonic evolution and from the changes in climate and sediment supply.Therefore,the tectonic movements,climate cycles and sediment sup ply in different levels have restrained the growth of the sequences and their systems tracts in different levels. Different tectonic episodes,climate backgrounds and sediment supply result in the component features of dif ferent sequence models and their systems tracts.Key words sedimentary base level,accommodation space,sequence stratigraphy,systems tract,basin filling model,Low er Tertiary,Dongying depression.642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4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之一,历史上发现了大量的油气田,其中凹陷内最重要的油田之一是凹陷内的凹陷沙油田。

凹陷沙四段是凹陷沙油藏的主要产层,该层具有低阻特征,这种特征对于油田的评价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凹陷沙是东营凹陷中侏罗系的主力沉积层系。

其中的凹陷沙四段是典型的低阻油藏,主要由高藏储层和低藏储层组成。

高藏储层主要由砂岩组成,具有相对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能够有效储存和运移油气;而低藏储层则为泥岩等非储集岩,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但能够阻隔上下储层的流体通透性。

低阻油藏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环境、岩石特性和构造变化等因素有关。

凹陷沙四段沉积环境复杂多变,既有陆源输入的砂质物质,又有海底沉积的细粒岩屑,形成了多种沉积层序和储集层。

凹陷沙四段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主要是由于沉积物质的粒度较细,颗粒间隙较大,同时受到地层压力和渗流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较高的储油孔隙和含油饱和度。

构造变化也对低阻油藏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构造活动会导致岩石的变形和断裂,形成了裂缝和节理等次生储存空间,进一步提高了油藏的渗透性。

评价低阻油藏主要从储层特征、油气成藏和产能等方面进行。

储层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类型和岩石物性等,通过岩心分析、测井和物性实验等方法对储层进行评价。

油气成藏评价主要包括油气饱和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空间分布、成藏方式和成藏期次等,通过地震勘探、地质模拟和地质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评价。

产能评价主要是通过试采和生产测试等方法,获取油气田的产能参数,如单井产油量、油气流动能力等。

综合评价结果可以获得油田的开发潜力和可采储量。

低阻油藏的存在使得油田的开发更加有利,同时也增加了油气田的可采储量。

在实际开发中,可以采用水平井、压裂和注采互通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油田的产能和采收率。

东营凹陷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主要包括沉积环境、岩石特性和构造变化等因素,通过储层特征、油气成藏和产能等方面的评价可以获得油田的开发潜力和可采储量。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是中国大陆油气资源丰富的盆地之一,其中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被认为是该
地区的重要油气资源。

其成因特征主要包括构造演化过程、沉积环境和岩石特征。

东营凹陷是华北克拉通北部东北向走向的构造裂陷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的早期。


造演化过程中,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主要形成于三叠系晚期至侏罗系,受到了来自山西组
破坏、多次逆冲褶皱的影响。

这些构造活动和破坏作用使得含油层系在构造应力和流体运
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低阻储层,有利于油气的富集和保存。

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沉积环境特征也是其成因的重要方面。

根据地质调查和沉积相
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或半陆相环境,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盆及湖泊沉积等。

这些沉积环境具有较好的油气聚集条件,河流冲积平原的河道砂体发育,湖盆中湖底
湖心砂体、沉积物环带和沉积物条带聚集了大量的油气。

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岩石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细致的评价。

研究发现该油藏主要以
砂岩为主,呈现出良好的储集性能和储量丰富的特点。

储层岩石通透性较高,孔隙度较大,有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

岩石性质的研究还表明,沙四段砂岩粒度分布较为均匀,成熟
度适中,孔隙结构复杂,这些都为油气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主要包括构造演化过程、沉积环境和岩石特征等
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评价,对该油藏的储量和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进一
步研究和利用该地区的油气资源。

华北油田冀中坳陷勘探情况介绍47页PPT

华北油田冀中坳陷勘探情况介绍47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华北油田冀中坳陷勘探情况介绍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地层及岩性
区域构造发展史
一、多幕裂陷充填期:
东营凹陷从侏罗系到第三系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挤压 作用,晚侏罗一早白垩和老第三纪的裂陷作用以及晚第三纪 的坳陷作用。因此,东营凹陷按其内发育的较大规模的不整 合面、沉积充填的特征、火山岩发育特点及构造发育特征, 具有多幕裂陷充填期,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三向斜构造
它是受主要断裂控制的负向构造单元,一般分布在控洼断 裂的下盘(如博兴洼陷、利津洼陷、民丰洼陷)或背斜构 造的侧翼如牛庄洼陷。洼陷带主要发育了巨厚的下第三系, 是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区。
下第三系构造按其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组合形式及其对油气 聚集的控制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陡坡断阶构造带(如滨 南 利津陡坡断阶构造带、胜北永安陡坡断阶构造带、平 南 高青陡坡断阶构造带)、缓坡断阶构造带(如陈官庄 王家岗缓坡断阶构造带、博兴缓坡断阶构造带),中央底 辟断裂背斜带、洼陷带(牛庄、民丰、利津、博兴洼陷) 和位于盆地边缘的地层超覆带。
沙四晚期气候稍转湿润,在经历了早期的剥蚀后,凹陷内物源供给减少,湖 水面积扩大而清澈,形成了广延而薄层的砂质和碳酸盐质滩坝沉积体系,只 在凹陷中北部有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体系。
沙三段气候湿润,早期物源供给少,在基底持续沉降的条件下,可容空间增 大,形成欠补偿的大面积半深湖 深湖沉积。中期开始沿凹陷近东西轴向发育 远源河流三角洲充填。此阶段沉积物补给速度和基底沉降速度基本相当,以 滨浅湖、深湖和半深湖为主;晚期,来自四面凸起上的物源注入盆地,形成 过补偿沉积。
1早期初始裂陷幕即孔店组沉积时期
2晚期初始裂陷幕即沙四段沉积时期
3裂陷伸展幕即山三段及沙二段下部沉 积期
盆地构造格架
一、断裂构造:
该凹陷的断裂按走向可分为NE,EW,NWW,NEE向四组。NE向 如高青,八面河断裂, 这些断层属中生代郯庐断裂系NE向走滑断层 转化为下第三系走滑正断层。NWW向断裂在本区主要为石村断裂, 青坨子-永安断裂,断面形态为铲式,控制了中新生代的沉积。EW 向断层在本区为陈南断裂及其派生的胜北断裂,其断面形态呈铲式或 坐椅式。 二者组合形成典型的伸展构造样式。陈南断裂发育早,控 制沙四孔店沉积中心的展布,而胜北断层发育较晚,主要控制了沙三 段的沉积。NEE向断裂在本区主要发育于博兴断裂带、陈官庄断裂 带、王家岗断裂带和梁家楼一现河构造带,它们一般只切割下第三系, 断面一般为铲式或平面式,主要控制沙三段的沉积,是典型的下第三 系同沉积构造。
盆地构造格架
二背斜构造
该凹陷的背斜构造主要是同沉积背斜现河底辟背斜。 胜坨-宁海滚动背斜、辛镇-现河底劈背斜。胜坨- 宁 海滚动背斜是该凹陷最大的含油气构造,它是发育在 胜北断层上盘的大型滚动背斜构造,其滚动背斜的主 体由沙三上、沙二段组成,走向呈近EW向,背斜又 被三级张性断裂斜构造复杂化。辛镇- 沙二段以后,其成因与沙四段石膏层、膏泥岩及沙三 段泥岩等物质沿断裂带底辟作用有关。
沙二段气候转为干热,凹陷被填平后,遭受剥蚀。后期边界断层重新活动, 开始了新一期充填演化阶段。
沙一段沉积时,气候又开始变得湿润,早期物源供给量小,基底沉降缓慢, 从而广泛发育了砂质和碳酸盐质滨浅湖及半深湖沉积。
东营组沉积上为河流三角洲持续向湖内进积并再一次将湖盆填平。此时,渤 海湾盆地抬升经历了准平原化,形成冲积平原沉积,即馆陶组地层
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东营凹陷早第三系断陷湖盆与重力异常区相对应, 依据区内的构 特征、构造发育历史和构造应力 场,其地质构造主要由两个同向错位叠合的箕状 洼陷及两者之间的隆起带所组成。由此可以划分 为以下5个基本构造单元:东营东部洼陷,博兴 洼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坡折带和南部坡折带。 研究表明,盆地中正、负构造单元之间的边界不 仅是构造转换带,而且也是重要的沉积相转换带, 对沉积体系、厚度和砂体的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 用。此外,负向次级构造单元决定了凹陷油气潜 量的大小,而正向次级构造带则控制了油气的聚 集。因此,对盆地内次级构造单元及其规律的认 识对油气勘探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东营凹陷地质概况及勘探前景
概述 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沉积条件及主要地层 构造演化史 主要油田 勘探方向
一概述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鹏地济阳坳陷中的一个中新生代断 陷 ,南北宽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的一个 中新生代断陷,东西长90千米,南北宽65千米,面积为 5700平方千米。其南为鲁西隆起,北为陈家庄凸起,东 有青坨子凸起,西有滨县、青城凸起,是一个四周有凸 起环绕的凹陷。凹陷具有北断南超的箕状凹陷特点,凹 陷内部发育一系列正向二级构造带,近东西走向的中央 断裂背斜带就发育于深洼陷之中。凹陷中构造特征是褶 皱少、断层多,不同性质、不同级序的断层组成各种型 式的断裂,它们相互联合或复合,形成现今复杂的构造 面貌。东营凹陷生油丰富,其内部及周围有10多个油气 田,探明地质储量占60%以上。勘探程度高,开发历史 长。
区域沉积条件
孔店组早期,气候稍有湿润,此时山谷相间,洼陷范围小,湖水聚集有限, 以形成局限湖泊和冲积扇、近源冲积平原为主。该时期东营凹陷分为南北两 个互不连通的次级洼陷:博兴和东营北部洼陷。
孔店组后期至沙四早期,气候转为干旱,在凹陷四周发育巨厚的红色冲积扇, 洼陷中心则间歇性地沉积了盐湖相膏盐层和泥岩。
区域沉积条件及主要地层
沉积条件:东营凹陷作为渤海湾裂陷盆地的次级 凹陷,早第三纪沉积具有明显的旋回性。每个旋 回表现为冲积扇一河流一滨浅湖一深湖、半深湖 一浅湖、残留湖一河流、三角洲平原、沼泽等的 演化规律,每个旋回也有其自身的古环境及古水 系、古生物化石组合及岩性组合和电性特征。燕 山运动之后,东营凹陷经历了晚白垩世至古新世 的抬升剥蚀。始新世,在隆起的基础上开始发生 断陷沉降,在陈南断层和高青 平南断层等边界断 层的控制下形成了周围为凸起所环绕的东营半地 堑掀斜断块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