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协议技术白皮书-802.11ax技术详解2

802.11ax技术详解(二)

前言:上一篇描述了802.11ax新技术的特点,新技术将从PHY层和MAC层两个维度来实现多用户的体验提升,这篇将通过仿真或者软件无线电平台搭建802.11ax物理层实测平台,对场景化下的性能进行分析部分实测验证。

1远距离下性能分析

802.11ac 从 64QAM到 256QAM提供了 8/6=1.33 倍增速,802.11ax从256QAM到1024QAM提供了10/8=1.25倍增速。但在实际实现中,1024QAM对信号发送EVM的要求至少-35dB,相比11ac有3dB的提升,否则在接收端不能解调。

表1.1 802.11ax发送EVM要求

Modulation Coding rate Relative constellation error

(dB)

256‐QAM 3/4 ‐30

256‐QAM 5/6 ‐32

1024‐QAM 3/4 ‐35

1024‐QAM 5/6 ‐35

我们在实际办公室中搭建了802.11ax的物理层软件无线电平台,测试了单流下高阶性能,如表1.4所示,空口4.5m情况下,MCS10/11在接收端不能解调。MCS10/11适用于传输在近距离下,如2.2m能够良好的解调,解调端EVM能够达到-31dB。

表1.2实测不同距离高阶的解调端EVM

测试环境\MCS 891011

馈线 ‐41.5dB ‐41.7dB‐42.1dB‐41.8dB

空口LOS 0.2M ‐32.3dB ‐31.9dB‐32.4dB‐31.1dB

空口LOS 2.2M ‐32.5dB ‐32.2dB‐32.8dB‐32.7dB

空口LOS 4.5M ‐24.2dB ‐24.3dB‐24.9dB‐24.4dB

1024QAM能够有效提升传输速率,进而提升吞吐,但实测过程中发现,空口4.5m LOS(视距)下性能下降较多,接收端不能解调,1024QAM更适用于在近距离干扰较少的环境,在户外以及远距离下,MCS10/11实用性较差。

远距离传输下,ax的MCS调速基本与11ac一致,但由于802.11ax在带宽利用率上比11ac有所提升,因此远距离的传输速率,11ax将略微优于11ac,提升4.7%(@160MHz) 至12.5%(@20MHz)

2多用户文件下载性能分析

多用户文件下载功能在高密度教室等场景中有重要的应用,这是考验最大吞吐指标的场景。802.11ax在多用户下载性能上有两点重要变化,一是采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将大带宽划分为更小的子带宽,可支持多用户在同一时间进行传输,二是下行MU MIMO中重提将天线数增加到8,增加天线数来增加传输速率和吞吐。

2.1 DL OFDMA 下载

OFDMA 将带宽划分为更小的子带宽来支持多用户的下载。多用户文件下载场景,OFDMA 并发用户数为小于4时,每个用户可以分得较大的频宽,协议规定该频宽下可以用MCS11进行传输,从而其系统容量吞吐相比802.11ac 都提升了30%以上,主要的增益来自MCS 的提升。当用户数进一步增加,超过4个,那么每用户分配的OFDMA 子带宽为RU106、RU52、RU26三种或这三种的混合模式,协议规定该频宽下最大支持MCS9,并且由于子带宽导频、空子载波开销上升,导致这样的用户数目下带宽利用率下降。

表2.1 各种子带宽分配方式下的最大吞吐分析 发送模式 并发用户数 MCS 单用户最大吞吐Mbps 总吞吐Mbps 总吞吐提升% 11ac/SU n 9345.32 345.32 0

11ax/SU 1 11451.50 451.50 30.75%11ax/RU484 2 11238.25 495.11 43.38%11ax/RU242 4 11125.26 510.99 47.97%11ax/RU106 13 943.46 397.05 14.98%11ax/RU52 21 920.22 374.12 8.34% 11ax/RU26 37

9

9.87

365.09

5.73%

BA

CTS

RTS

DATA

图2.1 SU 传输模式

BA

BA

CTS CTS MU-RTS DATA 1

DATA K

图2.2 OFDMA 传输模式

2.2 DL MU MIMO 下载

DL MU MIMO 最多支持到8天线,同时压缩矩阵的反馈方式由原有的单用户依次反馈变为UL MU MIMO 反馈方式,有效节省更多用户时的NDP 训练开销。

Beamformer

feedback frame NPD

Trig

feedback frame feedback frame

DATA 1

DATA K

NPD ‐A BA BA BA

图2.3 802.11ax DL MU MIMO 方式

图2.4 802.11ac MU MIMO 方式

表2.2 现有11ac MU MIMO 的理论模型增益 发送模式 并发用户数

聚合能力

单用户吞吐

Mbps 总吞吐

Mbps 总吞吐提升% 11ac/SU 164 345.31345.31011ac/MU 2SS 264*2用户303.53607.0675.80% 11ac/MU 3SS

3

64*3用户

276.49

829.46

140.21%

DL MU MIMO TX beamforming 反馈过程,采用上行MU-MIMO 传输,训练时间开销减少,提升反馈用户数增多情况下的反馈时间。

表2.3 11ax MU MIMO 的理论模型增益 发送模式 并发用户数

聚合能力

单用户吞吐

Mbps 总吞吐

Mbps 总吞吐提升(相比11ax SU)% 11ax/SU 164 451.49451.49011ax/MU 2用户 264*2用户392.97785.9474.08% 11ax/MU 3用户 364*3用户386.011158.04156.49% 11ax/MU 4用户 464*4用户385.201540.80241.27% 11ax/MU 5用户 564*5用户377.731888.65318.31% 11ax/MU 6用户 664*6用户377.732266.39401.98% 11ax/MU 7用户

7

64*7用户

370.54

2593.82

474.50%

11ax/MU 8用户 864*8用户369.792958.38555.25%

在理想情况下,如实验室静态场景,相同用户情况下,11ax的mu-mimo增益和11ac 相差不大,最大的提升在于11ax可以支持8用户的mu-mimo。

但实际传输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多普勒频偏导致信道时变特性,当超过信道相关时间后,

CSI将出现明显偏差,反馈CSI’与正确CSI的偏差可以表示为

图 2.5 Channel D-NLOS信道模型下,4X2信道随时间老化情况如上图的办公室场景(Channel D-NLOS)信道模型下,当获取到的CSI超12ms之后,和真实CSI的偏差将大于-20dB,性能下降明显。在实际复杂环境(大量人员走动)下,信道环境的变化可能更迅速,mu-mimo的性能下降。在稳定、干扰小环境中,mu-mimo才能有稳定的增益。

同时,受多径频率选择性的影响,如图2.6所示,计算接收端相对输出SNR可以发现,8X4(8发送天线,4用户)中,子载波平均有7db左右的增益,而8X8中,多处子载波有-20dB 的深衰弱。所以802.11ax的MU MIMO很难支持到8X8,最可能的应用场景应是8X4,4用户MU MIMO。

8X4 Channel Model D-NLOS系统的相对输出SNR

8X8 Channel Model D-NLOS系统的相对输出SNR

图2.6 Channel D-NLOS信道模型下,不同发送接收天线的相对输出SNR

综上,多用户吞吐的提升主要来自MU MIMO的方式,尤其是在8X4,4用户时,可能可以达到性能和吞吐的最优。同时,可以看到MU MIMO受频率选择性衰弱和CSI信道老化的影响较为严重,针对这个问题,锐捷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对MU MIMO性能提升方案。

3多用户视频观看性能分析

多用户文件下载考察吞吐指标,而多用户视频观看主要考察视频的传输速率和观看质量。

在高密度场景中,假设有100用户观看高清视频,速率要求为4Mbps。假设频宽为80MHz,ofdma下根据用户数均分总带宽,MU MIMO选择8X4,采用用户轮询算法进行用户调度。

表3.1 100用户视频场景下的视频时延和吞吐

发送模式 并发用

户数 轮询次

人均吞吐Mbps

11ac/SU 1100 3.0315

11ax/SU 1100 3.8010

11ax/4用户OFDMA 425 4.7436

11ax/4用户MU‐MIMO42511.8361

对于单流11ac、11ax模式,人均吞吐未能达到4Mbps,意味着视频播放不流畅。OFDMA模式下和MU MIMO模式下,视频播放流畅。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多用户碰撞,OFDMA RU242和MU MIMO 8X4每次可以传输4个用户,相比11ac SU能够减少3倍碰撞,进而减少传输时间提升吞吐。

表3.1中可以看出选择4用户均分80MHz带宽进行OFDMA可以实现人均吞吐最大,若选择更多的用户在一次80MHz中并行传输,如上章描述,每用户的最大MCS受限,将导致吞吐不满足视频播放要求,是故选择合适的用户带宽分配方案对业务的端到端QoS

有重要影响。同时看出,MU-MIMO 相对于OFDMA 得到的增益更大。

另外,OFDMA 传输效率除了受厂商的用户带宽分配方案影响之外,还有实时信道的影响。如图3.1所示,相同一段实时信道,各个子带宽对应MCS9编码的误包率(PER )差别较大,SU 模式下,该用户的PER 为0;划分为子带宽后,可能该用户正好被分配到的衰弱较大的信道,这时该用户的丢包率将上升,引起视频的卡顿现象。

PER: 0

R U 996

PER: 0.25

R U 48

4

PER: 0

PER: 0.51

R U 24

2

PER: 0.01

PER: 0PER: 0

PER: 0R U 24

2

PER: 0.92

PER: 0

PER: 1

PER: 0.01

PER: 0

PER: 0PER: 0

图3.1 OFDMA 不同位置下MCS9编码对应的信道矩阵H 和误包率PER

如下表,实测4.5m 空口环境下并发4用户和37用户情况下的PER ,接收端EVM 从-21.7~-26dB,波动4dB ,位于频率选择性衰弱较大的子带宽的用户更容易误包。

表3.2 空口4.5m ,OFDMA 性能

发送模式 并发用户数 MCS 接收端EVM

11ax/ SU 1 9‐24.3dB ,PER =0

11ax/ 4用户OFDMA 4

9‐23.7~‐25.6,PER = 0 11ax/37用户OFDMA 37

9‐21.7~‐26,PER = 8/37

综上,在视频播放这种大报文传输场景中,OFDMA 传输效率提升远没有MU-MIMO 的大,同时OFDMA 还将受到实际传输信道深衰弱的影响,对视频类敏感业务的影响更大,适当进行资源块分配或者自适应MCS 等方案可以消除这个影响,这方面的性能由厂商算法决定,锐捷也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对OFDMA 的有效调度方案。

4 多用户网页浏览性能分析

多用户另外一个重要应用是网页浏览,该类业务的特点是传送的报文都为小报文。假设此时有多个用户同时发送512B 报文,暂不考虑用户碰撞,采用轮询算法进行用户调度:

表4.1 OFDMA 小报文下的吞吐提升

发送模式 并发用

户数

MCS

单用户吞

吐Mbps

总吞吐

Mbps

总吞吐提

升%

11ac/SU n 9 12.4512.45 0

11ax/SU 1 11 12.3412.34 ‐0.88% 11ax/RU484 2 11 11.0322.06 77.19% 11ax/RU242 4 11 10.1840.71 227.05% 11ax/RU106 8 9 8.4567.61 443.14% 11ax/RU52 169 6.37101.89 718.52% 11ax/RU26 379 4.20155.38 1148.18% 表4.2MU MIMO小报文下的吞吐提升

发送模式 并发用

户数

MCS

单用户吞

吐Mbps

总吞吐

Mbps

总吞吐提升(相

比11ax SU)%

11ax/SU 1 11 12.34 12.34 0.00%

11ax/MU 8X2 2 11 6.83 13.66 10.74%

11ax/MU 8X3 3 11 6.45 19.36 56.89%

11ax/MU 8X4 4 11 6.41 25.64 107.81%

上表可以看到,在小报文场景下,真实数据传输时间小于控制报文开销时间,OFDMA 并发发送有效节省多用户的空口开销,相比mu-mimo可以获得更大的吞吐提高倍数,尤其并发用户数37时,OFDMA方式吞吐提升1148%。考虑到实际空口环境下,个别OFDMA 用户信道恶化,性能可能无法提升1148%,但只要信道未恶化的用户数大于等于4,那么吞吐至少提升34.93%,信道未恶化的用户数大于等于16,吞吐可实现4.4倍提升。

5多用户文件上传性能分析

随着图片上传、视频上传等业务的兴起,高密度多用户场景下文件上传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802.11ax引入了上行OFDMA与上行MU-MIMO两种技术,实现多用户上行数据的并发传输。本章节主要对比这两种技术在多用户文件上传场景下的性能提升与实用性分析。

5.1UL OFDMA

UL OFDMA的报文交互如下图所示:

图5.1 上行传输机制

根据UL OFDMA的报文交互机制,并且考虑了不同RU的分配方案,可以得到小报文与大报文场景下的UL OFDMA技术的性能提升,如下表所示:

表5.1 UL OFDMA小报文场景下的吞吐提升

发送模式 并发用户

MCS

单用户吞吐

Mbps

总吞吐

Mbps

总吞吐提升%

11ac/SU n 9 12.45 12.45 0

11ax/SU 1 11 12.34 12.34 ‐0.88% 11ax/RU484 2 11 9.01 18.03 44.81% 11ax/RU242 4 11 8.44 33.75 171.10% 11ax/RU106 8 9 7.22 57.72 363.69% 11ax/RU52 16 9 5.64 90.24 624.92% 11ax/RU26 37 9 3.87 143.19 1050.25%

表5.2 UL OFDMA大报文场景下的吞吐提升

发送模式 并发用户

MCS

单用户吞吐

Mbps

总吞吐

Mbps

总吞吐提升%

11ac/SU n 9 345.32 345.32 0

11ax/SU 1 11 451.50 451.50 30.75%

11ax/RU484 2 11 232.26 482.67 39.78%

11ax/RU242 4 11 125.52 504.05 45.97%

11ax/RU106 8 9 124.72 391.69 13.43%

11ax/RU52 16 9 127.64 368.96 6.85%

11ax/RU26 37 9 124.60 360.17 4.30% 需要说明的是,小报文表示报文长度为512B,大报文表示可以传输的最大聚合报文。用户调度采用轮询算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行OFDMA技术的表现基本与下行OFDMA一致,在小报文场景中表现突出,在大报文场景中,RU分配方案对性能的影响很大。

但是在实际传输过程中UL OFDMA存在与DL OFDMA一样的问题,即传输性能受信道实时性能的影响。另外,在上行多用户场景中,由于用户终端的不同以及位置的不一致,各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的中心频点,功率和发送时间都存在差异,下面分析2用户上行OFDMA频偏,时偏和功率差的影响。

下表是搭建软件无线电平台并进行实际空口测试的结果:

表5.3空口2.2m、2.5m下两用户UL OFDMA影响因素

用户带宽\mcs (user1,user2) 频偏(user1,user2) 时偏 功率差

(U2‐U1)/dB

EVM

(user1,user2)

[RU26, MCS9 RU242,MCS9] [0 0] [0 0]0(‐33.5,‐34.9) [0 0] [0 0.4]0(‐33.1,‐33.9) [0 0] [0 0]9(‐17.8,‐31.9) [‐390Hz 390Hz][0 0]0(‐32.8,‐33.1)

从表中可以看出,UL OFDMA空口测试下,两用户在0.4us的时偏下,性能没有影响,代表两个用户同时发送数据下,和AP的距离相差120米时对性能不会有影响。另外,不同用户频偏在频域可以估计,但存在估计范围较小、精度较差问题,已验证390Hz频偏能够有效估计和补偿,不影响性能,但是超过390Hz,性能将恶化(协议规定在进行上行OFDMA 时,终端和AP的频偏必须小于350Hz);同时,不同用户的功率差也对性能影响比较严重。由此预测,802.11ax在推广上行OFDMA技术时可能面临终端兼容性问题。

5.2UL MU MIMO

UL MU-MIMO的报文交互与上行OFDMA一样。根据报文交互机制,可以得到小报文与大报文场景下的UL MU-MIMO技术的性能提升,如下表所示:

表5.3UL MU-MIMO小报文场景下的吞吐提升

发送模式 并发用

户数

MCS 单用户吞吐

总吞吐

Mbps

总吞吐提升(相比

11ax SU)%

11ax/SU 1 11 12.34 12.34 0.00% 11ax/MU 8X2 2 11 9.05 18.09 46.64% 11ax/MU 8X3 3 11 8.72 26.17 112.10% 11ax/MU 8X4 4 11 8.65 34.58 180.30%

表5.4 UL MU MIMO大报文场景下的吞吐提升

发送模式 并发用

户数

MCS 单用户吞吐

总吞吐

Mbps

总吞吐提升(相比

11ax SU)%

11ax/SU 1 11 451.50 451.50 0.00%

11ax/MU 8X2 2 11 421.56 843.12 86.74%

11ax/MU 8X3 3 11 417.72 1253.15 177.55%

11ax/MU 8X4 4 11 416.76 1667.06 269.23% 需要说明的是,小报文表示报文长度为512B,大报文表示可以传输的最大聚合报文。用户调度采用轮询算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行MU MIMO技术的表现基本与下行MU MIMO一致,在小报文场景中表现并没有在大报文场景中表现突出,但是无论大小报文,MU MIMO均能实现性能容量的成倍提升。

同样,在上行多用户场景中,由于用户终端的不同以及位置的不一致,各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的中心频点,功率和发送时间都存在差异,下面分析2用户上行MU MIMO频偏,时偏和功率差对性能的影响。

UL MU MIMO的传输原理与SU MIMO一致,但不同的是UL MU的发送端是由不同STA同时发出,因此在接收端引入混合载波频率偏移。假设M个单天线用户向具体N个接收天线的接收天线发送数据:

第n个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数据表示为:

,1()()()M

n i n i n i y t h s t w t ==+∑

每个天线上的归一化频偏为()i i M ε≤

2,1

?()()()i i M

j t n i n i n i y

t e h s t w t πε?-+==+∑ 频偏在产生ICI 干扰,对第k 个符号:

1

2()/,,,1

?()()()()i CP i

M

N j k N N N n

i p

i i n p i n i p Y k e E

H X k W k πε?ε--++===?+∑∑

其中:

,sin(())1

()exp(()),01,1,sin(()/)

i i p i i i p N E j p p N i M N N p N πεεπ

επε+-=-+≤≤-=+ 因此可以看出,高阶MCS10/MCS11对频偏十分敏感。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搭建了软件无线电平台并进行实际空口测试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5空口分别为2.2m 、2.5m 环境下,2X2 UL MIMO 接收端性能

频偏(user1,user2) 时偏us 功率差(U2‐U1)/dB 接收端EVM

(user1,user2) [0 0]

[0 0] 0(‐25.4,‐26.3) [‐390Hz 390Hz] [0 0] 0(‐24.4,‐25.8) [0 0] [0 0] 9(‐18.6,‐28.1) [0 0]

[0 0.4]

(‐25.1,‐25.9)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行MU-MIMO 技术对频偏、功率差因素的敏感程度和OFDMA 基本一致,但是相对于OFDMA ,在空间上分割出多个用户的难度远大于OFDMA ,因此从实用性角度考虑,上行MU-MIMO 的实现存在非常大的困难。

6 结论

本文通过仿真或者软件无线电平台搭建802.11ax 物理层进行部分实测验证,对802.11ax 的物理层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性能分析。可以看出:

一:远距离传输调速MCS 基本与11ac 一致,11ax 未增加远距离容忍度;但近距离的较好环境下,采用MCS10/11有效提升25%传输速率

二:多用户文件传输采用MU MIMO 模式下极大程度提升吞吐,天线数增加到8可以提高MU MIMO 的稳定性;同时,天线数的增加带来硬件设计复杂度提升,极大程度考验厂商硬件设计实力。

三:多用户视频观看采用MU MIMO 吞吐优于OFDMA ,都能够减少碰撞和等待时间,

但MU MIMO性能实现需要良好的CSI反馈机制等算法;

四:多用户网页浏览场景下采用OFDMA有更明显的吞吐提升,最高可达11.48倍,但性能落地同样需要复杂的MAC调度算法,包括用户带宽分配方案、信道分配方案等;

五:文件上传采用UL OFDMA和UL MU MIMO技术,可以用来节省空口开销,提升吞吐减少多用户碰撞,但UL OFDMA、UL MU MIMO对同步的要求较高。

802.11ax是否最终能实现4倍相比于802.11ac吞吐取决于厂商的硬件、调度算法等各方面的全面提升,在下篇文章,我们将指出锐捷公司在设计802.11axAP时所做的性能优化和改进。

360网络安全系统准入系统技术白皮书-V1.3

360网络安全准入系统 技术白皮书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一月

360网络安全准入系统技术白皮书更新历史 编写人日期版本号备注刘光辉2014/11/11 1.2 补充802.1x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第二章产品概述 (5) 2.1产品构成 (5) 2.2设计依据 (5) 第三章功能简介 (6) 3.1 网络准入 (6) 3.2认证管理 (6) 3.2.1保护服务器管理 (6) 3.2.2 例外终端管理 (6) 3.2.3重定向设置 (6) 3.2.3 认证服务器配置 (6) 3.2.4 入网流程管理 (7) 3.2.5 访问控制列表 (7) 3.2.6 ARP准入 (7) 3.2.7 802.1x (7) 3.2.8 设备管理 (7) 3.3用户管理 (8) 3.3.1认证用户管理 (8) 3.3.2注册用户管理 (8) 3.3.3在线用户管理 (8) 3.3.4用户终端扫描 (8) 新3.4 策略管理 (8) 3.4.1 策略配置 (8) 3.5系统管理 (8) 3.5.1系统配置 (8) 3.5.2接口管理 (9) 3.5.3 路由管理 (9) 3.5.4 服务管理 (9) 3.5.5 软件升级 (9) 3.5.6 天擎联动 (9)

3.6系统日志 (9) 3.6.1违规访问 (9) 3.6.2心跳日志 (10) 3.6.3 认证日志 (10) 3.6.4 802.1x认证日志 (10) 第四章产品优势与特点 (10) 第五章产品性能指标 (10) 5.1测试简介 (10) 5.2被测设备硬件配置 (10) 5.3 360NAC抓包性能指标 (11) 第六章产品应用部署 (11) 6.1 360NAC解决方案 (11) 6.1.1部署拓扑 (11) 6.2.基本原理 (13) 6.2.1 360NAC工作流程图 (13) 6.2.2 360NAC工作流程图详述 (14) 6.2.2.1 360NAC流程一部署 (14) 6.2.2.2 360NAC流程二部署 (14) 6.2.2.3 360NAC流程三部署 (14)

Aruba无线技术白皮书产品

Aruba 无线技术白皮书
Aruba 无线技术白皮书
北京国都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5-6
Captech (China) Co., Ltd.
1

Aruba 无线技术白皮书


一、无线局域网技术概述...............................................................................................................3 二、Aruba 无线局域网系统架构....................................................................................................5 2.1 先进的无线局域交换机..................................................................................................5 2.2 灵活的组网方式..............................................................................................................5 2.3 优秀的扩展性..................................................................................................................5 2.4 无需更改有线网结构.....................................................................................................6 2.5 方便地无线网络规划设计..............................................................................................6 三、Aruba 无线局域网的网络管理................................................................................................8 3.1 集中式管理.....................................................................................................................8 3.2 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8 3.3 RF 智能控管....................................................................................................................8 3.4 多个 SSID 结构 ..............................................................................................................9 3.5 故障自动恢复................................................................................................................10 3.6 网络负载均衡................................................................................................................10 3.7 无线终端定位...............................................................................................................10 3.8 无缝的三层漫游...........................................................................................................11 四、Aruba 无线局域网系统的安全管理......................................................................................12 4.1 集中的安全管理...........................................................................................................12 4.2 多种用户认证方式........................................................................................................12 4.3 独特的无线访问控制...................................................................................................12 4.4 安全的 AP 技术............................................................................................................12 4.5 无线接入点安全侦测和保护........................................................................................13 4.6 无线网络入侵侦测........................................................................................................13 4.7 无线接入的病毒防护....................................................................................................13 五、ARUBA 无线网络产品..........................................................................................................15 无线交换机.............................................................................................................................15 Aruba Access Point 60 系列 ...................................................................................................16 Netgear Access Point WG102 .................................................................................................16
Captech (China) Co., Ltd.
2

锐捷网络WLAN技术白皮书

锐捷网络WLAN技术白皮书 一、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分类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包括: 无线个人网: 主要用于个人用户工作空间,典型距离覆盖几米,可以与计算机同步传输文件,访问本地外围设备,如打印机等。目前主要技术包括蓝牙(Bluetooth)和红外(IrDA)。 无线局域网: 主要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距离覆盖几十米至上百米。目前主要技术为802.11系列。 无线LAN-to-LAN网桥: 主要用于大楼之间的联网通讯,典型距离几公里。许多无线网桥采用802.11b技术。 无线城域网和广域网: 覆盖城域和广域环境,主要用于Internet/email访问,但提供的带宽比无线局域网技术要低很多。 二、无线局域网频道分配与调制技术 无线局域网采用电磁波(RF)作为载体传送数据信息。 对电磁波的使用分两种常见模式:窄带和扩频。 窄带技术以微波为主,适用于长距离点到点的应用,可以达到40公里。由于它采用的频道较宽以及定向信号天线,因此其最大带宽可达10Mbps,但受环境干扰较大。 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扩频(spread spectrum)技术,也称SST,早期由军事部门研发,确保安全可靠的军事通讯。常见的扩频技术包括两种:调频扩频(FHSS)和直序扩频(DSSS),它们工作在2.4-2.4835GHz。 1、调频技术 调频技术将835MHz的频带划分成79个子频道,每个频道带宽为1MHz。信号传输时在79个子频道间跳变,因此传输方与接受方必须同步,获得相同的条变格式,否则,接受方无法恢复正确的信息。调频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个频道存在干扰,将绕过该频道。受跳变的时间间隔和重传数据包的影响,调频技术的典型带宽限制为2-3Mbps。 2、直序扩频技术

西科分布式网络信息安全系统(专业技术白皮书)

西科分布式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技术白皮书 陕西西科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九月 目录 1 开发背 景 . ...................................................................................... ..................................................................................2 1.1内网信息安全分 析 .................................................................................................................................................. 2 1.2内网信息失泄密途径及防护措施.................................................................................. ........................................ 3 2 西安分布式网络信息安全系 统 . .................................................................................................................................... 4 2.1产品设计目 标 ..........................................................................................................................................................4 2.2产品设计原则 .......................................................................................................................................................... 5 2.3产品组 成 . ................................................................................... ..............................................................................52.3.1 端口控制系统(Safe

华为数据中心网络安全技术白皮书

HUAWEI 数据中心网络安全技术白皮书

目录 1数据中心网络安全概述 (6) 1.1“三大平面”安全能力与风险防御目标 (7) 2网络安全威胁分析 (9) 2.1拒绝服务 (9) 2.2信息泄漏 (9) 2.3破坏信息完整性 (9) 2.4非授权访问 (10) 2.5身份欺骗 (10) 2.6重放攻击 (10) 2.7计算机病毒 (10) 2.8人员不慎 (11) 2.9物理入侵 (11) 3管理平面安全 (12) 3.1接入控制 (12) 3.1.1认证和授权 (12) 3.1.2服务启停控制 (12) 3.1.3服务端口变更 (12) 3.1.4接入源指定 (13) 3.1.5防暴力破解 (13) 3.2安全管理 (13) 3.2.1SSH (13) 3.2.2SNMPv3 (14) 3.3软件完整性保护 (14) 3.4敏感信息保护 (14) 3.5日志安全 (14) 4控制平面安全 (16) 4.1TCP/IP安全 (16) 4.1.1畸形报文攻击防范 (16) 4.1.2分片报文攻击防范 (17) 4.1.3洪泛报文攻击防范 (17) 4.2路由业务安全 (18)

4.2.1邻居认证 (18) 4.2.2GTSM (19) 4.2.3路由过滤 (19) 4.3交换业务安全 (20) 4.3.1生成树协议安全 (20) 4.3.2ARP攻击防御 (22) 4.3.3DHCP Snooping (25) 4.3.4MFF (27) 5数据平面安全 (28) 5.1应用层联动 (28) 5.2URPF (28) 5.3IP Source Gard (29) 5.4CP-CAR (29) 5.5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 (30)

无线局域网技术白皮书

无线局域网技术白皮书 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射频(RF)技术,取代旧式的双绞铜线构成局域网络,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不需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也能够随需移动或变化。 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射频(RF)技术,取代旧式的双绞铜线构成局域网络,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不需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也能够随需移动或变化。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构架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WLAN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使用无线信道来接入网络,为通信的移动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潜在的手段,并成为宽带接入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1997年IEEE802.11标准的制定是无线局域网发展的里程碑,它是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IEEE802.11标准定义了单一的MAC层和多样的物理层,其物理层标准主要有IEEE802.11b,a和g。 1.1 IEEE80 2.11b 1999年9月正式通过的IEEE802.11b标准是IEEE802.11协议标准的扩展。它可以支持最高11Mbps的数据速率,运行在2.4GHz的ISM频段上,采用的调制技术是CCK。但是随着用户不断增长的对数据速率的要求,CCK调制方式就不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了。因为对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来说,为了取得较高的数据速率,并达到扩频的目的,选取的码片的

速率就要更高,这对于现有的码片来说比较困难;对于接收端的RAKE接收机来说,在高速数据速率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良好的时间分集效果,要求RAKE接收机有更复杂的结构,在硬件上不易实现。 1.2 IEEE80 2.11a IEEE802.11a工作5GHz频段上,使用OFDM调制技术可支持54Mbps的传输速率。8 02.11a与802.11b两个标准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802.11b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但速率较低(最高11Mbps);而802.11a优势在于传输速率快(最高54Mbps)且受干扰少,但价格相对较高。另外,11a与11b工作在不同的频段上,不能工作在同一AP的网络里,因此11a与11b互不兼容。 1.3 IEEE80 2.11g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无线局域网的发展,2003年7月802.11工作组批准了802.11g标准,新的标准终于浮出水面成为人们对无线局域网关注的焦点。IEEE802. 11工作组开始定义新的物理层标准IEEE802.11g。该草案与以前的802.11协议标准相比有以下两个特点:其在2.4G频段使用OFDM调制技术,使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20Mbps 以上;IEEE802.11g标准能够与802.11b的WIFI系统互相连通,共存在同一AP的网络里,保障了后向兼容性。这样原有的WLAN系统可以平滑的向高速无线局域网过渡,延长了IE EE802.11b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的投资。 1.4 IEEE80 2.11n

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技术白皮书

一、前言 随着网络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有、无所不用的工具。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将会强烈地依赖于网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而网络自身的一些特点,在为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将带来巨大的风险。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存在于: 1. 网络的共享性: 资源共享是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目的之一,但是这也为系统安全的攻击者利用共享的资源进行破坏活动提供了机会。 2. 网络的开放性: 网上的任何用户很容易浏览到一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敏感性信息。受害用户甚至自己的敏感性信息已被人盗用却全然不知。 3. 系统的复杂性: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网络的安全管理更加困难。 4. 边界的不确定性: 网络的可扩展性同时也必然导致了网络边界的不确定性。网络资源共享访问时的网络安全边界被破坏,导致对网络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5. 路径的不确定性: 从用户宿主机到另一个宿主机可能存在多条路径。一份报文在从发送节点达到目标节点之前可能要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所以起点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安全保密性能并不能保证中间节点的不可靠性问题。 6. 信息的高度聚集性: 当信息分离的小块出现时,信息的价值往往不大。只有将大量相关信息聚集在一起时,方可显示出其重要价值。网络中聚集了大量的信息,特别是Internet中,它们很容易遭到分析性攻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安全的内涵在不断的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传统的信息安全技术都集中在系统本身的加固和防护上,如采用安全级别高的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在网络的出口处配置防火墙,在信息传输和存储方面采用加密技术,使用集中的身份认证产品等。传统的信息系统安全模型是针对单机系统环境而制定的,对网络环境安全并不能很好描述,并且对动态的安全威胁、系统的脆弱性没有应对措施,传统的安全模型是静态安全模型。但随着网络的深入发展,它已无法完全反应动态变化的互联网安全问题。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设计

WiZone无线覆盖基站应用技术白皮书

W i Zone?无线覆盖基站应用技术白皮书

目录 目录.....................................................................................................................- 1 - 第一章WiZone?无线覆盖基站覆盖解决方案...........................................................- 2 - 1.1 大型无线区域网络的覆盖难点.......................................................................- 2 - 1.1.1 WiFi的被迫拓展...................................................................................- 2 - 1.1.2 大型区域网络的特点.............................................................................- 2 -1.2 由室外向室内覆盖的解决方案.......................................................................- 2 - 1.2.1 室外基站兼顾室内覆盖..........................................................................- 2 - 1.2.2 室内盲区补点方法................................................................................- 2 -1.3 WiZone?无线覆盖基站的覆盖效果...............................................................- 3 - 第二章WiZone?无线覆盖基站的部署.....................................................................- 4 - 2.1 网络与分期部署..........................................................................................- 4 -2.2 运营模式与建网..........................................................................................- 4 -2.3 网络的升级与保障.......................................................................................- 4 - 第三章WiZone?无线覆盖基站的站址要求..............................................................- 5 - 3.1 基站的相对高度..........................................................................................- 5 -3.2 基站的电源与网线.......................................................................................- 5 -3.3试点测试与完善..........................................................................................- 5 - 附录一WiZone?无线覆盖技术简介........................................................................- 6 -附录二WiZone?无线覆盖产品简介........................................................................- 7 - BS24-360...........................................................................................................- 7 -MS-360.............................................................................................................- 9 -

Intel白皮书:UWB技术实现高速无线个人局域网

Intel白皮书:UWB技术实现高速无线个人局域网 无线连接为用户新的移动生活方式注入了便捷。消费者马上就会对这种电子家庭的便捷产生巨大需求,他们的个人电脑、数码录像机、MP3播放器、数码可携式摄像机、数码相机,高清晰电视(HDTV)、机顶盒(STB)、游戏系统、掌上电脑、手机等都可以通过无线家庭个人域网(WPAN)相互连接。但今天的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个域网技术不能满足未来大量消费电子设备对于高带宽的需求。这就需要新的技术去满足高速WPANS的需求。 超带宽(UWB)技术能够为下一代消费电子设备的带宽、成本、耗能和物理需求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这种新技术能够提供高带宽使多功能数码摄像和音响贯穿家庭成为现实。在行业团体的支持下,比如USB协会,技术领头人,比如INTEL,UWB技术将努力使家居生活高速WPANS连接变得轻松,成为现实。 介绍: 手机和家用PC的无线技术所带来的移动生活方式使人们对于其他设备的无线需求越来越大。消费者们正在享受着无线连接的便捷。许多数字家庭所采用的技术,比如数码摄像,音频流都需要高带宽连接。为PCs无线连接所开发的其他无线网络技术比如Wi-Fi和蓝牙,和高宽带使用模式相比都不够太优化。虽然Wi- Fi的数据传输率可以达到54Mbps,但这个技术在消费电子环境中还有局限性,包括耗能和带宽。当在短范围网络中或WPAN连接消费电子设备,这时的无线技术需要支持高数据流,耗能低,低成本,适合超小包装,比如PDA或手机。新UWB无线技术和UWB应用的硅片开发将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此文件描述了在数字家庭WPANs中使用UWB技术和潜在的UWB技术应用。 UWB案例: 新的数字家庭环境有许多不同的消费电子设备、移动设备、个人计算机设备组成,能够支持多样化应用。这些设备可以归纳为三大类(表1): -PC和网络 -消费电子和无线播放系统

设备版技术白皮书

iVision 无线网络管理系统(OMC-W) 技术白皮书

1 产品概述 iVision OMC-W无线网络管理系统是专门管理WLAN/WAPI无线网络系统众多设备的网管系统。 iVision OMC-W的原理、体系结构符合ITU-T建议对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的定义和描述。网管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伸缩性、可靠性以及对开放标准的无缝支持。 iVision OMC-W无线网络管理系统采用TCP/IP、SNMP、UNCP和TL1等协议标准,先进的面向对象系统建模和设计思想以及Java程序设计方法,针对各种规模和应用的WLAN/WAPI网络环境,提供了一整套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了TMN建议的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网络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等重要的网络管理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 z拓扑管理 提供了拓扑图编辑功能,便于用户系统查看网络拓扑情况,建立从网元数据到网络拓扑的全面了解。用户可以往拓扑图内增加或删除各种拓扑元素(包括节点、链路、组),可以查看管理对象的数据,也可以修改拓扑元素的属性,还可进入网元的设备管理界面,进行特定的设备管理。同时, iVision OMC-W支持地图和拓扑图的同步缩放功能。在拓扑图上还可以直观的看到告警情况。 z配置管理 支持网络资源数据的自动发现。用户可以浏览网络内的全部或特定的拓扑数据。此外 iVision OMC-W也支持通过界面操作管理网络对象,并且支持设备属性进行配置管理。 z故障管理 实时接收来自网元的告警通知,并将设备的故障转化成一定形式的告警/事件和告警指示,通过客户端将相关信息实时地提供给用户,便于用户及时、准确地获取网络故障的信息,确保网络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系统还提供丰富的客户定制功能,满足不同客户查看各自所关心的告警信息。 z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监测网络设备的性能和查看、分析性能数据及报表,使用户能掌握网络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校正网络或网元的性能及有效性的偏差或下降,从而维护网络服务质量和网络运营效率。 在 iVision OMC-W中,采用基于策略的方法收集来自设备的性能数据,为用户提供实

网络安全技术技术白皮书

技术白皮书

目录 第一部分公司简介 (4) 第二部分网络安全的背景 (4) 第一章网络安全的定义 (4) 第二章产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几个方面 (5) 2.1 信息安全特性概述 (5) 2. 2 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滞后于信息网络技术。 (5) 2.3TCP/IP协议未考虑安全性 (5) 2.4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性 (6) 2.5未能对来自Internet的邮件夹带的病毒及Web浏览可能存在的恶意Java/ActiveX控件进行有效控制 (6) 2.6忽略了来自内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 (6) 2.7缺乏有效的手段监视、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6) 2.8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许多应用服务系统在访问控制及安全通信方面考虑较少,并且,如果系统设置错误,很容易造成损失 (6) 第三章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以及对安全的应对措施 (7) 3.1信息与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型 (7) 3.2 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设计 (7) 3.2.1 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 (7) 3.2.1.1 安全管理 (8) 3.2.1.2 预警 (8) 3.2.1.3 攻击防范 (8) 3.2.1.4 攻击检测 (8) 3.2.1.5 应急响应 (9) 3.2.1.6 恢复 (9) 3.2.2 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流程 (9) 3.2.3 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各子部分介绍 (11) 3.2.3.1 安全服务器 (11) 3.2.3.2 预警 (11) 3.2.3.3 网络防火墙 (11) 3.2.3.4 系统漏洞检测与安全评估软件 (12) 3.2.3.5 病毒防范 (12) 3.2.3.6 VPN (13) 3.2.3.7 PKI (13) 3.2.3.8 入侵检测 (13) 3.2.3.9 日志取证系统 (14) 3.2.3.10 应急响应与事故恢复 (14) 3.2.4 各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接口 (14) 第三部分相关网络安全产品和功能 (16) 第一章防火墙 (16) 1.1防火墙的概念及作用 (16)

智简园区WLAN SmartRadio技术白皮书

华为智简园区 WLAN SmartRadio 技术白皮书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接入无线网络的终端数量呈爆发式增长,高密接入场景变得越发普遍,无线频谱资源竞争加剧、高密并发接入困难、快速漫游效果不佳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用户网络应用体验。 SmartRadio 是一套全面而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针对Wi-Fi 全系列应用场景做了深度优化,特别是在高密、快速漫游、混合多业务等场景下可以明显提升Wi-Fi 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最佳网络体验。

目录 摘要 (ii) 1概述 (1) 1.1产生背景 (1) 1.2技术实现 (1) 1.3客户价值 (1) 2方案原理 (3) 2.1DFA (3) 2.1.1网络建设阶段DFA (3) 2.1.2网络运行新增AP 场景 (5) 2.1.3网络运行AP 异常场景DFA (5) 2.1.4云AP 调优 (6) 2.2负载均衡 (9) 2.2.1频谱导航 (9) 2.2.2AP 间负载均衡 (10) 2.3动态EDCA (11) 2.4Airtime 公平调度 (14) 3典型组网应用 (18) 3.1大型展会场景 (18) 3.2高密体育场馆场景 (19) A 缩略语 (20)

1 概述 1.1产生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接入无线网络的终端数量呈爆发式增长,高密接入场景变 得越发普遍,无线频谱资源竞争加剧、高密并发接入困难、快速漫游效果不佳等问题也变 得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用户网络应用体验。 1.2技术实现 SmartRadio 是一套全面而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针对Wi-Fi 全系列应 用场景做了深度优化,特别是在高密、快速漫游、混合多业务等场景下可以明显提升Wi- Fi 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最佳网络体验。 SmartRadio 技术包含如下关键特性:DFA(Dynamic Frequency Assignment,动态信 道调整)、智能负载均衡、动态EDCA(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增强 的分布式信道访问)技术、公平调度技术。 1.3客户价值 1、简化网规、运维工作 SmartRadio 的DFA 特性可以满足客户降低运维成本的需求。在WLAN 网络中,AP 数 量众多,在高密场景更甚。AP 数量越多,网规、运维时需要投入越多的人力,另外若需要 添加新的AP 至网络或有个别AP 无法正常工作(例如断电)时,又需要新的网规人力 投入。SmartRadio 技术可以简化网规工作,减少了Wi-Fi 网络同频干扰,同时降低后 期运维投入成本。 2、提升系统容量和用户体验

迪普防火墙技术白皮书

迪普防火墙技术白皮书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迪普FW1000系列防火墙 技术白皮书 1概述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攻击行为出现得越来越频繁。通过各种攻击软件,只要具有一般计算机常识的初学者也能完成对网络的攻击。各种网络病毒的泛滥,也加剧了网络被攻击的危险。目前,Internet网络上常见的安全威胁分为以下几类: 非法使用:资源被未授权的用户(也可以称为非法用户)或以未授权方式(非法权限)使用。例如,攻击者通过猜测帐号和密码的组合,从而进入计算机系统以非法使用资源。拒绝服务:服务器拒绝合法用户正常访问信息或资源的请求。例如,攻击者短时间内使用大量数据包或畸形报文向服务器不断发起连接或请求回应,致使服务器负荷过重而不能处理合法任务。 信息盗窃:攻击者并不直接入侵目标系统,而是通过窃听网络来获取重要数据或信息。数据篡改:攻击者对系统数据或消息流进行有选择的修改、删除、延误、重排序及插入虚假消息等操作,而使数据的一致性被破坏。

?基于网络协议的防火墙不能阻止各种 攻击工具更加高层的攻击 ?网络中大量的低安全性家庭主机成为 攻击者或者蠕虫病毒的被控攻击主机 ?被攻克的服务器也成为辅助攻击者 Internet 灾蔓延的隔断墙,Internet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实施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它监控可信任网络(相当于内部网络)和不可信任网络(相当于外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通道,以防止外部网络的危险蔓延到内部网络上。防火墙作用于被保护区域的入口处,基于访问控制策略提供安全防护。例如:当防火墙位于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连接处时,可以保护组织内的网络和数据免遭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未授权或未验证的访问)或恶意攻击;当防火墙位于组织内部相对开放的网段或比较敏感的网段(如保存敏感或专有数据的网络部分)的连接处时,可以根据需要过滤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即使该访问是来自组织内部)。防火墙技术经历了包过滤防火墙、代理防火墙、状态防火墙的技术演变,但是随着各种基于不安全应用的攻击增多以及网络蠕虫病毒的泛滥,传统防火墙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不但需要防护传统的基于网络层的协议攻击,而且需要处理更加高层的应用数据,对应用层的攻击进行防护。对于互联网上的各种蠕虫病毒,必须能够判断出网络蠕虫病毒的特征,

802.11n技术白皮书-wifi

Wi-Fi CERTIFIED? n: 覆盖范围更远,流量更快, 多媒体级Wi-Fi?网络 2009年9月 下文及其所包含的有关Wi-Fi Alliance项目的信息以及预期发布日期有可能在不预先通知的情况下被修改或删除。本文以“按原样”、“按可用条件”以及“不保证无瑕疵”为基础编写。WI-FI ALLIANCE不对本文及其所包含信息的有用性、质量、适用性、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陈述、保证、前提要求或担保。

摘要 Wi-Fi CERTIFIED n可互操作性测试项目认证产品以IEEE 802.11 标准(802.11n)的802.11n修正版本为基础。802.11n是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本文旨在介绍802.11n的技术概况,详细描述Wi-Fi CERTIFIED n项目。 802.11n修正使Wi-Fi性能获得显著改进。今天的Wi-Fi CERTIFIED n设备的吞吐量已达到传统802.11技术的五倍以上,覆盖范围达到后者的两倍,且连接更为稳定。今天,经改进的Wi-Fi技术性能已经而且正在运用于多种产品,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将802.11n关键功能集成于产品之中,802.11n的优势将得到日益明显的体现。功能全面的Wi-Fi CERTIFIED n 产品能够在房间内传输高清(HD)视频流,同时为多位用户提供高服务质量(QoS)的IP语音(VoIP)流与数据传输服务。Wi-Fi CERTIFIED n设备还拥有最先进的安全保护性能。无论是企业网络、校园网络还是城市网络,802.11n都能提供IT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稳健、快速、安全而优质的网络性能。 Wi-Fi CERTIFIED n项目是Wi-Fi CERTIFIED 802.11n 草案 2.0项目的改进版本,后者于2007年6月发布(草案-n项目)。项目的基准要求未变,更新后的项目增加了对标准包含的部分可选特性的支持。在Wi-Fi CERTIFIED n项目保留了与通过草案-n认证的700多种产品的可互操作性,包括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如电视和媒体服务器)以及消费者网络设备等。草案-n项目的成功给企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共有100多种企业级接入点/交换机设备通过认证。所有在草案-n项目中通过认证的产品都能够满足更新项目的需求并且与更新项目具有可互操作性,因此这些产品无需测试即可使用Wi-Fi CERTIFIED n标志。 Wi-Fi Alliance简介 Wi-Fi Alliance是一家非盈利性全球行业协会,由数百家领先企业组成,共同致力于Wi-Fi技术在多种设备和市场领域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成熟和监管项目的发展,Wi-Fi Alliance已成功推动Wi-Fi在全球各地广泛采用。 Wi-Fi CERTIFIED?项目于2000年3月面世。该项目拥有得到广泛认可的可互操作性与质量认证,有助于确保Wi-Fi产品提供最佳用户体验。截止到目前为止,Wi-Fi Alliance已经完成了6,000多种产品的认证工作,为Wi-Fi产品在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广泛使用提供了推动力。 Wi-Fi?、Wi-Fi Alliance?、WMM?、Wi-Fi Protected Access? (WPA)、Wi-Fi CERTIFIED标志、Wi-Fi标志和Wi-Fi ZONE标志均为Wi-Fi Alliance的注册商标;Wi-Fi CERTIFIED?、Wi-Fi Protected Setup?、Wi-Fi Multimedia?和Wi-Fi Alliance标志均为Wi-Fi Alliance商标。

腾讯CROS双WI-FI技术白皮书

腾讯CROS双WI-FI技术白皮书版本: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 目录 1背景 (1) 2双Wi-Fi技术介绍 (1) 3Android OS应用框架层接口说明 (1) 4双Wi-Fi使用方法 (2) 5法律声明 (4) 6附录 (4)

1背景 Wi-Fi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网络连接方式,甚至每到一个商场,机场甚至是景点,我们都会去寻找可用的Wi-Fi热点,Wi-Fi经历了 802.11a/b/n/ac的发展,带宽速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由于Wi-Fi的冲突退避传输机制,同时Wi-Fi信号会随着离节点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和无线信号容易受到建筑物墙体的阻碍,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反射、衍射,使信号传播受到干扰,这些都会造成网络信号的不稳定,速率下降,延迟变高,抖动加大。在互联网产品极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应用对于网络低延迟和稳定性需求与日俱增,由腾讯游戏CROS提出的双Wi-Fi技术能够利用双路传输聚合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鲁棒性。 2双W I-F I技术介绍 双Wi-Fi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终端同时保持两个Wi-Fi的连接,一般普通智能终端在同一时间只能连接AP的一个Wi-Fi频段(2.4GHz或5GHz)获取Wi-Fi 信号,而支持双频Wi-Fi技术的智能终端可以同时连入AP的两个频段(2.4GHz+ 5GHz)获取Wi-Fi信号(可以连接一个AP的两个SSID,也可以关联多个AP),两个频段同时工作,即双频合一。使用双Wi-Fi后,如果一路链接因为无线参数波动(例如信号强度变化、其他终端干扰、穿墙阻隔等)出现网络波动,可以通过另外一路链接及时把数据包发送出去,因而对于游戏这种时延敏感的应用,双Wi-Fi可以帮助用户获得更低延迟、更稳定的Wi-Fi网络;对于其他应用,也可以通过双Wi-Fi流量并发获得更高的网络吞吐率。 3A NDROID OS应用框架层接口说明 Android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采用的多层结构在给用户提供安全保护的同时还保持了开发平台的灵活性,其中应用框架层为开发者开发应用提供了基础的API框架。传统的底层框架中只有一路Wi-Fi网卡(一般是wlan0),为了实现双Wi-Fi特性,我们需要厂商修改底层框架(支持新加一个wlan1网卡),并在框架层新增针对新网卡(扩展WIFI)的相应接口,可以参考如下API。 接口类型接口作用 函数新增判断系统是否支持双Wi-Fi 参数新增扩展WiFi TRANSPORT类型,用于requestNetwork时表明是扩展WiFi 函数新增获取当前连接的扩展Wi-Fi基本信息如ssid,bssid,macaddress,rssi等 函数新增获取扩展Wi-Fi连接状态 功能新增请求扩展WiFi网络接口 功能新增释放扩展WiFi网络接口 广播新增扩展Wi-Fi信号变化广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