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象形文字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红牌楼小学在美术教学中巧妙合理地利用废旧材料开发的校本美术课程《变腐朽为神奇》,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

该校本美术课程由《春天之旅》、《多种材料拼贴的画》、《色彩的冷暖》、《装饰象形文字》、《美丽的插花》、《漂亮的鞋垫》、《纸版画——小猫》等系列美术课构成,教学内容涉及认知欣赏、绘画、拼贴、插花、装置、拓印和制作工艺等,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材料多采用废旧纸盒、画报、挂历、线头、蛋壳等身边随处可寻的日常生活物资。该校本美术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将审美教育与节约意识、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又不乏对学生平面和立体构成意识的启发以及绘画、制作与装饰等美术表现能力的训练。变废为宝、变废为美,引导学生从小就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启迪和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校本美术课程《变腐朽为神奇》教案之一

《装饰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与生活资源利用)

学校:成都市红牌楼小学

学科:美术

教师:邹育龙

一、教学设计思路:

美术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艺术技能技巧,还应教会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而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废旧材料,呈现出不同的质感美,视觉效果好,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灵感,将其改造为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

1、本课充分利用古老的文化遗产,将象形文字的发展进程(从一幅小小的图画标志到代表特定意义的符号,再到文字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在用各种丰富的表现形式基础上体验并感受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将象形文字知识学习与综合材料运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既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对人类文化的学习热情。

2、现有教材有些内容并不适用于所有地区及学校,各地教育资源差异较大,为了有效的解决美术教学及学生作业制作中材料品种不足的情况,我们充分利用身边废旧材料等资源替代、弥补美术教学设施、设备及制作条件的不足。根据身边废旧材料的特殊质地美感,将其巧妙的应用到美术创作中去,制作出具有各种各样质感和美感的美术作品。提升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及学生想象思维及创新能力,打开学生艺术想象之门,记录学生艺术灵感。并且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提倡节约,让学生通过废旧材料的使用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象形文字的了解,学习我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文明的

热爱之情。通过废旧材料利用与再创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欣赏并制作象形文字的剪贴画,体会其原始古朴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象形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及美感特点。

2.利用废旧画报、铁丝、布头、废毛线等自有特点制作相应的象形文字剪贴画。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象形文字饰品,示范作品,象形文字图稿等。

2. 学生准备:收集象形文字资料及饰品,剪刀,画笔,旧挂历,旧报纸铁丝、布头、废毛线等废旧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教师问:同学们认识字吗?学生有些回认识,有些回答不认识。

教师问:请这位自认为认识字的学生来认一认这个字如何?(出示一些象形文字装饰物,请学生认字,学生不认识。)

还是不认识吧?

2.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几个象形文字图象。

①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猜字比赛,好不好?

(在每一大组选一代表上来)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白纸写出几个与象形文字相应的汉字。

②教师:展示学生比赛结果,并给予优胜者奖励。

教师问: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学生答:因为像一些具体的形象。

3.知识了解:

①教师:刚才我们猜的是什么字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书中第一段文字。

教师引出象形文字概念,纠正书中描述不准确的地方。第一,除了甲骨文,金文,世界上还有许多象形文字。如:西亚的契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字等;第二,现在还有一些象形文字还在生活中使用。如:丽江的东巴文,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象形文字等。

②介绍象形文字的起与发展概况。

③教师:展示象形文字饰品实物。

4.自主探寻知识:

教师:展示一些象形文字剪贴画及装饰物的图案。

教师问:你能说一说这些装饰物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a 剪贴法b 绘制法c 剪贴和绘制结合

5.设计过程:

①选择文字并进行图案变形。

②在自己带来的旧画报及图片中选择背景图案。(背景图案必须和所选择文字内容相符。)

③选择适合的材料如:废旧挂历、报纸、铁丝、布头、毛线等制作并粘贴设计好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色与背景色彩要有较强对比。)

教师小结:讲解,分析教师示范画中的造型、材料应用、配色、背景选择和设计思路。

④学生练习:根据自己所准备的彩色背景设计制作一幅象形文字剪贴画。

6.展示评点:充满想象,充满激情。多从配色、造型、制作工艺、背景选择等上做点评。鼓励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的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更多的作品

■视频7《装饰象形文字》

案例点评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

式的问题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努力开发、丰富美术课程资源。这种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在这一课程中,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还将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通过设置一些综合美术各领域的课题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达到在有限的课时内认识美术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美术与文化及社会关系的目的。成都市红牌楼小学邹育龙等老师所开发的校本美术课程《变腐朽为神奇》(系列美术课),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社会生活资源巧妙合理的再利用,将废旧材料作为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力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成为艺术创造的闪烁亮点,化腐朽为神奇。

邹育龙老师提供的教学录象《装饰象形文字》是该系列课之一,成功地显示了城市小学开发美术课程资源大有可为。综合运用城市生活资源,挖掘中国文字的艺术内涵,探寻中国古文字中的美术特征和发展规律,结合象形文字的美术语言,通过装饰的手法将美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该课程开发的成功点在于不仅从内容上很好地使用了传统文化资源,在材料的利用上根据城市特点,注意选取了过期挂历、废旧报纸、铁丝、布头、毛线等废旧资源进行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环保教育的意义。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学习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认知层面上,教师先让学生从造型上去认知象形文字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游戏去感知形与字的关系,最后在认知和感受的基础上再次通过了解文字的起源,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象形文字的认知和感受,体会中国古文字的独特艺术语言。这个认知过程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引领。

在实践层面上,教师将学生的创作活动分成了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在游戏认字的过程中,了解象形文字的造型特点以及造型规律;再通过分析生活中用象形文字装饰的物品,体会和感悟象形文字的装饰美,最后在教师的引领下,用剪贴象形文字完成一个主题创作。这个创作的过程,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还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都科学的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的呈现形式上,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精心的示范……,处处流淌着美的旋律,创设出美的境界,体现出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煞费苦心。

点评人:匡敏(成都市青羊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