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全国1卷任务驱动型作文分析及范文(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大大,请听我说
亲爱的陈大大: 您好! 我是明华,看到您的女儿对您的举报,我感慨颇多。或许,您 心中积存着对女儿的埋怨,埋怨她为何对自己的父亲如此冷酷无情, 埋怨她为何让您失去了颜面,埋怨她为何不维护父亲的尊严。陈大 大,请您不要责怪自己的女儿,因为她的心中是对您满满的爱。 亲爱的陈大大,您是否想过,当您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时, 您的女儿是何等的担忧;当您的家人屡次对您做出指正,而您却不 听劝告时,您的女儿是何等的焦急!作为女儿,她没有办法像一个 同辈或长辈一样严肃地指责批评您,因为担忧,因为焦虑,因为害 怕失去您,所以她选择了这种或许不太尊重您的方式。但希望您能 够体谅一位女儿对父亲的关爱。 (好处:1,立意很独特,本来命题是有偏颇的,这么一写就把偏颇 弥补了。 )
小结 1、 任务型作文就是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 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 度来作文。 任务型作文就“任务”而言是就事论 事,绝不允许离开“任务”作文。 2、 任务型作文,着力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写作要注重针对性和对象感,突出作文 的目的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完成作文。
5.“写信人”究竟该是谁?“明华”是谁? “写信人”是“明华”,也只能是“明华”。“明华” 是谁?“明华”是考生本人,也只能是考生本人;不能是 小陈或其他任何人。 “写信人”就是试题中的“你”。考生在心中和信中 应该转换为“我”。
三、对书信体的格式及其意义的解说 1. 书信体的一般格式及其变式 (1)标题:居中,可以写“给XX的一封信”或“给XX的一封公开信”。如 “给小陈的一封信”,“给网友的一封公开信”。 (2)称呼:顶格写,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修饰语,如“尊敬的”等。称呼 应亲切而得体,要注意转化,如果把题目中的老陈、小陈直接移作称呼,就显得 不得体。应称作陈大大、陈伯伯,陈姐姐。 (3)问候语:在称呼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如写“您好!”“你好!”“你 们好!”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4)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这是完成核心任务的地方。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的写作任务要在这里完成。 (5)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 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 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或者写祝你学习愉快,工作愉快等。 (6)署名和日期:写在祝颂语下方的右侧。再下一行写日期。写信人的名 字统一为“明华”,这是试题所规定的。日期没有规定,一般都要写作“1015 年6月7日”。 前两项是落实题目“提示”中“明确收信人”的需要。对本 次考场作文来说,要“明确收信人”,二者起码要有其一。对平常的私信来说, 标题不是必要的。不是用来公开发表的信,一般是不用标题的。写“公开信”信

5. “要求”是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这里不仅 强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尤 其强调在“选角度”“定立意”时,要“综合材料 内容及含意”。材料中的相关事件互相联系、互为 背景。 考生只有“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只有对 材料进行总体把握,其思维和作文才能不“顾此失 彼”,才能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才能不留下破 绽和漏洞;才能严谨而可信,才能彰显其逻辑性和 思辨色彩。
四、对“角度”和“立意”的梳理评析 (1)写给小陈。 角度一:点赞。对她举报父亲的行为表示理解和赞同。小陈对“屡 劝不改”的父亲进行举报,实出无奈,是权衡利弊之后作出的明 智选择,是对父亲的真正温暖和关爱,是大孝和大爱。是对父亲 的负责和对社会的负责,是对父亲和他人生命的尊重,是对“法 制中国”的支持和担当。敬畏规则,尊重生命,是对父亲的爱, 是大孝,需要具有勇气、担当精神、责任感,等等。
4.“收信人”可以是哪些“人”? “收信人”可以是 (1)老陈;(2)小陈;(3)老陈 和小陈的家人;(4)警方;(5)网友;(6)媒体;(7)参 与“讨论”的人;(8)陈氏父女(老陈和小陈);(9) 陈家人;(10)陈家父女和媒体;(11)社会公众;等 等。收信人”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信”既可 一是写给一个人的私信,也可以是面向组合对象、特定群 体的通用信,还可以是面向社会的公开信。
一、对试题结构的分析 试题由“题干”“材料”“导语”“任务”“要求” 和“提示”六个部分组成。 1.“题干”是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它的作用是强调“读材料” 和“写文章”的关联,并对文章篇幅提出了基本要求。 “材料”二字的出现,预示着此次作文是材料作文,在 作文题题干中出现“阅读”这个与“写作”这个相反相 对的字眼,意义非同小可。“阅读”是吸收,“写作” 是输出。在语文生活和现实生活中,二者相互促进。在 考场作文时,“写作”是目标,是结果;“阅读”是过 程,是工具。在考场上,不把材料读懂、读深、读透, 就难以写出好文章。

6.“提示”是指“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 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考生写信前要先明确收信人, 可在标题、称呼和正文中明确,并保持其一致性。 试题规 定了写信人,提示道:“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在 考场上,仓促之间,有些考生把“明华”误作小陈的名字, 所以,就以小陈(老陈女儿)的身份和口气去写信。这背 离了命题的初衷,属于审题失误。笔者以为,如果命题人 将此句改为“写信人统一署名为‘明华’”或“写信人为 考生本人,统一以‘明华’署名”,可能会大大减少考生 的误读、误解、误判和误写。“明确收信人”增强了对象 感,针对性和接纳度。写信人应该是考生自己,在高考作 文中,不会也不该搞角色扮演。“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这 是对考生的警示,甚至可是说是警戒,这是实现考试公平的 需要。需要每位考生为此做出贡献。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解题思路 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 3、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 4、对象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六法: 1.析材料 2.论危害 3.挖根源 4.提办法 5.联现实 6. 作结论(作呼告) 常用结构模式: 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角度二:质疑。可以说小陈举报父亲,有违伦理常规,不近人情, 不懂人情世故。出发点和目标不错,但方式方法欠妥。是否可以 寻求其他更好的方式。写质疑的只要不违法,不违背伦理,不违 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都不影响作文的格调。
角度三:点赞和质疑并存。赞美的同时质疑(内容同上);源于材 料的提升,鼓励小陈坚守善念,不要为社会舆论所左右等。推而 广之,只要不脱离材料的范围都可以。
(2)写给老陈。 角度一:宽慰和劝导。从感情上来说女儿报警 了,表面上看是大义灭亲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是对父亲换一种方式 的关心。提醒父亲,注意行车安全,这既是对父亲自己的负责,也 是对其他行人负责,是为了父亲和更多人的安全。不要因为是家长 而觉得有损尊严,应理解、欣赏女儿。
角度二:批评和指责。批评老陈不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指责他漠视生命,对自己,对他 人不负责任。 角度三:批评和劝诫。所以写给父亲 老陈的信,可以从责任这个角度来写。可以提醒父亲,是 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不可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交通安全法》,不可以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批评老陈漠 视生命不听劝告的行为,法制观念淡薄,劝其做子女的表 率,尊重交规,敬畏生命。 角度四:分析和说服源于 材料的提升,论述规则、法制的重要性,以说服老陈。 角度五:宽慰、劝导、批评、劝诫、分析、说服并存或 任意组合。为老陈点赞的应是认知存在问题,不在正确立 意之列。

一、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认识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 提出的一个概念。 这一类作文同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 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而非 全国卷或是一句名言、或是一个寓言、或是一首诗,里面 蕴含一些道理。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 一特点,公理婆理众说纷纭,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 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而过去的非 全国卷考生只要从材料中提出观点,材料再无它用,这样 易造成套作。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 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 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非全国卷没有这样的任务。
2.“材料”是指“题干”下面的一段文字,即“因父 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 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 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 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 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 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它取材于近期的社会新闻事件,体现了时代性、即时 性、现实性。材料作文的材料是思考的原点,是思维的出 发点,是选择写作角度,确定立意的依据。
全国1卷任务驱动型作文 分析及范文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 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 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 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 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 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 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 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 得泄密个人信息。
3.“导语”是指“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这句话。导语起到了“搭桥”“定向”的作用。 它在“材料”和“任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将思路引向对“以上事情”的看法,这个导语, 以设问的形式出现,意在激活思维,激发思考。 为完成写作任务备料、奠基。

来自百度文库
4.“任务”写是指写作任务。即“请给小陈、老 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 的看法。”任务是写一封信,给特定人、特定群体 或社会公众写一封对“此事”“表明你的态度,阐 述你的看法”的信。任务的形式是书信体,任务的 内容是“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即用信 的形式,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书信其外,思辨其 中。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要满足,才算完成写作任 务。

二、对材料中几个关键词的界定和分析 1. “此事”指什么? “此事”指女大学生“小陈” 举报“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开车时接电话。 2. “以上事情”包括哪些事情? “以上事情”是指(1)老陈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 接电话;(2)小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 总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3)警方查实后,依法 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4)警方将这起举报发在官 方微博上;(5)“此事”引起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了 一些质疑;(6)媒体报道“此事”;(7)媒体报道后, “此事”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8)整个事 件的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3. “其他相关方”指哪些个人和群体? “其他相关方”指(1)老陈和小陈的家人;(2)警方;(3)
(3)写给警方。 角度一、点赞。称赞他们及时查实,并对老陈的交通违法行为 进行依法惩罚的行为和依法执法、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角度二、质疑、商榷或批评。警方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是侵犯别人的隐私。对违法者既要批评教育,也得尊重隐私,要注 重人性化的执法。批评他们不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会给当事人带来 重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了二次伤害,其行为欠妥。 角度三:点赞、质疑或商榷并存。 (4)写给网友。 角度一:赞同网友点赞。 角度二:质疑网友点赞。 角度三:理解网友质疑。 角度四:批评网友质疑。 角度五、六……可以是以上角度的任意组合。 (5)写给媒体。赞其弘扬社会主旋律,疑其不晓详情,对当 事人造成伤害,等等,言之成理均可。 (6)写给社会公众。以公开信的形式,基于以上内容,表达自 己观点态度均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